CN102474851A -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851A CN102474851A CN2009801604561A CN200980160456A CN102474851A CN 102474851 A CN102474851 A CN 102474851A CN 2009801604561 A CN2009801604561 A CN 2009801604561A CN 200980160456 A CN200980160456 A CN 200980160456A CN 102474851 A CN102474851 A CN 1024748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district
- sub
- taking
- terminal instal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850 d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437 continuous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110)经由第一基站(120)接收下行数据(141),并在与第一基站(120)之间收发用于接收下行数据(141)的控制信息(142)、(143)。并且,终端装置(110)经由与第一基站(120)不同的第二基站(130)发送上行数据(151),并在与第二基站(130)之间收发用于发送上行数据(151)的控制信息(152)、(15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探讨了以下方法:通过配置被称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picocell)的小型小区,填入死区来扩大小区覆盖范围,或者提高平均接收功率来实现吞吐量的改善。通常,移动站实施这样的控制:测定从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功率,与更强的接收功率的小区连接。
因此,针对在全部基站中信号发送功率一定、小区尺寸相同的情况,通过移动站的上述控制选择对上下链路来说最适合通信的小区。最适合的小区例如是这样的小区:对下行链路来说,移动站中的接收功率最大,对上行链路来说,基站中的接收功率最大。
另一方面,在不同尺寸的小区混合存在、来自基站的发送功率不同的无线通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大型小区和小型小区的中间地点,上行链路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小区和下行链路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小区不同。这是因为,在移动站测定的下行链路的接收功率依赖于各基站的发送功率和下行传播损失这两个要因,而在基站测定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功率依赖于上行传播损失。
例如,存在以下情况:移动站中的下行链路的接收功率对于发送功率大的大型小区来说强,而来自基站侧的移动站的接收功率对于距离近且传播损失小的小型小区来说增大。在这样的状态下,以往在根据来自基站的接收功率决定移动站的所属小区的情况下,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改善,而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反而退化。
与此相对,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基站和移动站具有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进行与不同小区通信的功能(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2和下述非专利文献1)。例如,移动站针对下行链路与移动站中的接收功率更强的小区进行通信,针对上行链路与传播损失小且基站中的接收功率更强的小区进行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14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2482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森本 彰人,丹野 元博,岸山 祥久,三木 信彦,田岡 秀和,樋口 健一,佐和橋衛,「LTE-Advancedにおける異なるセル耩成が混在する場合の上り/下り無線リンク接続方法Downlink/Uplink Radio Link ConnectionMethod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for LTE-Advanced」,2008年電子情報通信学会通信ソサイエテイ大会,2008年9月16日、p.327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当使上下链路与不同的小区连接时,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大,引起通信效率的退化。例如,在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的各种无线通信方式中,一般,由于无线区间控制而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交换大量控制信息。
该控制信息包含有例如用于确认发送数据送达的反馈信息和无线资源的分配通知等。当在上下链路中仅单向限制通信时,在基站间的有线通信线路上转发这些控制信息,因而各基站中的调度处理复杂。例如,在各基站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转发等的情况下,按各基站独立进行各基站中的调度处理是困难的。并且,产生由控制信息的转发等引起的调度处理的延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目的是稳定进行通信。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该终端装置具有:下行通信单元,其经由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接收下行数据,并在与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之间收发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控制信息;以及上行通信单元,其经由收纳与所述第一小区不同的第二小区的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并在与收纳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之间收发用于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可提高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终端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终端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处理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处理变型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5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5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定时重合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6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6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变型例的图。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基站的处理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该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装置110,第一基站120,以及第二基站130。终端装置110是例如便携电话等的可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终端装置110的通信方式例如是同时进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通信的全双重。第一基站120收纳第一小区,第二基站130收纳与第一小区不同的第二小区。
终端装置110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各方选择基站,经由所选择的基站与网络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装置110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双方,经由一个基站(例如第一基站120)与网络进行通信。并且,终端装置110利用通信环境,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经由不同的基站与网络进行通信。
这里,对以下状况进行说明:终端装置110针对下行链路,经由第一基站120与网络进行通信,并针对上行链路,经由第二基站130与网络进行通信。
终端装置110在下行链路中,从第一基站120接收下行数据141。并且,终端装置110在与第一基站120之间收发用于接收下行数据141的控制信息。具体地说,终端装置110从第一基站120接收用于接收下行数据141的下行控制信息142,并将用于发送下行数据141的上行控制信息143发送到第一基站120。
并且,终端装置110在上行链路中,向第二基站130发送上行数据151。并且,终端装置110在与第二基站130之间收发用于发送上行数据151的控制信息。具体地说,终端装置110向第二基站130发送用于发送上行数据151的上行控制信息152,并从第二基站130接收用于发送上行数据151的下行控制信息153。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终端装置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所示,终端装置110具有:天线210,环行器220,频率转换电路230、240,模数转换电路250,数模转换电路260,下行接收部270,以及上行发送部280。
天线210是用于与第一基站120或第二基站130等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天线210将通过无线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环行器220。并且,天线210通过无线发送从环行器220输出的信号。环行器220将从天线210输出的信号输出到频率转换电路230。并且,环行器220将从频率转换电路240输出的信号输出到天线210。
频率转换电路230将来自环行器220的高频信号转换为基带,将转换为基带的信号输出到模数转换电路250。频率转换电路240将来自数模转换电路260的基带的信号转换为高频,将转换为高频的信号输出到环行器220。
模数转换电路250(A/D:模拟/数字)将从频率转换电路230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到下行接收部270。数模转换电路260(D/A:数字/模拟)将从上行发送部280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频率转换电路240。
下行接收部270具有2系统的下行接收电路271、272。例如,在终端装置110针对下行链路经由第一基站12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下行接收电路271进行来自第一基站120的下行数据和关联的控制信息的接收。并且,下行接收电路272进行针对第二基站130的与上行数据发送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的接收。
具体地说,下行接收电路271针对从模数转换电路250输出的信号,使用与第一基站120相关联的控制信息来进行解调,接收从第一基站120发送的信号。下行接收电路271将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数据信号(接收数据)输出到上位电路,将送达确认信息等的应反馈给第一基站120的控制信息输出到上行发送电路281。
下行接收电路272针对从模数转换电路250输出的信号,使用与第二基站130相关联的控制信息来进行解调,接收从第二基站130发送的信号。下行接收电路272将上行数据发送所需要的送达确认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等的控制信息输出到实际实施上行数据发送的上行发送电路282。
上行发送部280具有2系统的上行发送电路281、282和加法电路283。例如,在终端装置110针对上行链路经由第二基站13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上行发送电路281进行针对第二基站130的上行数据和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并且,上行发送电路282进行针对第一基站120的与下行数据发送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加法电路283将从上行发送电路281、282输出的发送信号相加来生成基带信号。
具体地说,上行发送电路282使用从下行接收电路272输出的与第二基站130相关联的控制信息来进行发送数据的调制,向加法电路283输出调制后的信号。上行发送电路281进行从下行接收电路271输出的与下行数据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的调制,向加法电路283输出调制后的信号。加法电路283将从上行发送电路281、282输出的信号相加,将相加后的信号作为基带信号输出到数模转换电路260。
下行接收部270和上行发送部280的各方可使用例如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不过,也能够使用一个DSP实现下行接收部270和上行发送部280。
这样,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100中,终端装置110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数据传送中使用不同的基站。由此,即使在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最佳的基站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提高通信质量。例如,终端装置110针对下行链路,与终端装置110中的接收功率更强的基站(例如第一基站120)进行通信。并且,终端装置110针对上行链路,与传播损失更小且在基站中的接收功率更强的基站(例如第二基站130)进行通信。
并且,通过在与各基站之间双向传送用于进行数据传送的控制信息,可简化各基站中的调度处理。例如,即使在各基站之间不进行控制信息的转发等,也能针对每个基站独立进行各基站中的调度处理。因此,可在避免由控制信息的转发等引起的延迟的同时,通过简单处理稳定地进行调度处理。
另外,控制信息与数据相比业务量少,因而信号功率小。因此,即使双向传送控制信息,信号损失也小,对通信质量产生的影响小。这样,通过在上行和下行数据传送中使用不同的基站并在与各基站之间双向传送控制信息,可简化各基站中的调度处理,可稳定地进行通信。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能够简单地双向传送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会在同一链路方向发生与不同的基站之间的通信。例如,终端装置110在向第一基站120发送控制信息的同时,向第二基站130发送上行数据或控制信号。或者,终端装置110在从第一基站120接收下行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同时,从第二基站130接收控制信号。
并且,在终端装置110中,使与第一基站120之间的通信和与第二基站130之间的通信的定时完全一致是困难的。因此,在同一链路方向进行与不同的基站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例如在终端装置110中搭载独立进行动作的2系统的通信电路(例如图2的下行接收电路271、272和上行发送电路281、282)。
并且,终端装置110的最大发送功率由于天线210等的制约而是一定的,因而当向不同的基站同时发送信号时,各信号的发送功率不同,认为通信质量退化。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彼此按时间分割进行与终端装置110之间的通信。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参照图1)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终端装置的结构例的图。在图3中,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终端装置110具有下行接收电路310、上行发送电路320以及时间分割控制电路330,取代图2所示的下行接收部270和上行发送部280。下行接收电路310和上行发送电路320可例如由DSP实现。
下行接收电路310具有与图2所示的下行接收部270相同的功能。即,下行接收电路310从第一基站120发送下行数据,并从第一基站120接收用于上行数据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将其输出到上行发送部。上行发送电路320具有与图2所示的上行发送部280相同的功能。即,上行发送电路320将上行数据发送到第二基站130,并将来自第一基站120的与下行数据接收相关联的控制信息发送到第一基站120。
时间分割控制电路330针对下行接收电路310和上行发送电路320进行按时间分割切换通信对象的基站的控制。例如,终端装置110从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被通知彼此不同的时间资源的分配。时间分割控制电路330利用从第一基站120被通知的时间资源使下行接收电路310和上行发送电路320执行对第一基站120的(下行数据)通信。并且,时间分割控制电路330利用从第二基站130被通知的时间资源使下行接收电路310和上行发送电路320执行对第二基站130的(上行数据)通信。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的图。在图4中,横轴表示对无线资源进行了时间分割后的时间资源即无线帧“0”~“9”。图3所示的终端装置110通过将无线帧“0”~“9”分别分配给下行接收电路310和上行发送电路320中的任一方,按时间分割切换下行接收电路310的通信和上行发送电路320的通信。
下行链路信道410是终端装置110的下行接收电路310在与第一基站120之间进行的下行链路通信相关的信道。下行链路信道410包含有下行控制信道411、下行数据信道412、以及上行控制信道413。这里,向下行链路信道410分配第偶数个无线帧“0”、“2”、“4”、“6”、“8”。
在无线帧“0”中,下行控制信道411的控制信息411a和下行数据信道412的数据412a从第一基站120被传送到终端装置110。控制信息411a是用于终端装置110接收数据412a的控制信息,是表示为了发送例如数据412a而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并且,在无线帧“4”中,上行控制信道413的控制信息413a从终端装置110被传送到第一基站120。控制信息413a是针对例如数据412a的送达确认信息(Ack或Nack)。
上行链路信道420是终端装置110的上行发送电路320在第二基站130之间进行的与上行链路通信相关的信道。上行链路信道420包含有下行控制信道421、上行数据信道422、以及上行控制信道423。这里,向上行链路信道420分配第奇数个无线帧“1”、“3”、“5”、“7”、“9”。
例如,在无线帧“1”中,下行控制信道421的控制信息421a从第二基站130被传送到终端装置110。控制信息421a是用于终端装置110发送数据422a的控制信息,是表示为了发送例如数据422a而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并且,在无线帧“5”中,上行数据信道422的数据422a从终端装置110被传送到第二基站130。并且,在无线帧“9”中,上行控制信道423的控制信息423a从终端装置110被传送到第二基站130。上行控制信道423是向第二基站130请求分配针对例如数据422a的下一数据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这样,通过使用下行链路信道410和上行链路信道420对无线资源进行时间分割,可避免上行发送电路320的通信和下行接收电路310的通信的冲突。以下说明用于对无线资源进行时间分割的通信系统100的动作。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110进行例如以下各步骤。首先,接收从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发送的各导频信号,测定来自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的各接收功率(步骤S501)。
然后,根据由步骤S501测定的各接收功率,从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中选择下行链路的基站(步骤S502)。在步骤S502中,例如,选择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中的接收功率大的基站作为下行链路的基站。
然后,接收从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发送的各发送功率信息(步骤S503)。从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发送的各发送功率信息分别表示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发送的各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
然后,根据由步骤S501测定的各接收功率、和由步骤S503接收的各发送功率信息,计算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的各传播损失(步骤S504)。将由步骤S501测定的接收功率设定为TP,将由步骤S503接收的发送功率信息表示的发送功率设定为RP,在步骤S504中计算的传播损失PL可由例如TP-RP表示。
然后,根据由步骤S504计算出的各传播损失,从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中选择上行链路的基站(步骤S505)。在步骤S505中,例如,选择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中的传播损失小的基站作为上行链路的基站。
然后,判断由步骤S502选择的基站和由步骤S505选择的基站是否不同(步骤S506)。在各基站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506:否),结束一系列动作。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10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与第一基站120或第二基站130的任一方进行通信。
在步骤S506中,在各基站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506:是),向当前通信中的基站发送请求非对称传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步骤S507),结束一系列动作。由步骤S507发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包含有终端装置110的与上行链路对应的基站和与下行链路对应的基站的信息。
例如,假定通过步骤S502选择第一基站120作为下行链路的基站,通过步骤S505选择第二基站130作为上行链路的基站。在该情况下,非对称传送请求包含有将第一基站120设定为下行链路的基站、和将第二基站130设定为上行链路的基站的意思的信息。
接收到非对称传送请求的基站根据非对称传送请求,控制第二基站130,以便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10的上行数据,并控制第一基站120,以便向终端装置110发送下行数据。例如,在接收到非对称传送请求的基站是第一基站120的情况下,第一基站120控制第二基站130,以便进行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的通信,并进行终端装置110的上行链路的通信。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处理一例的图。在图6中,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假定,在终端装置110与第一基站120进行通信的状态下,通过图5的步骤S502选择第一基站120作为下行链路的基站,通过步骤S505选择第二基站130作为上行链路的基站。
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10在图5的步骤S507中将非对称传送请求(请求信号)发送到第一基站120。终端装置110发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包含有表示在非对称传送中与上行链路对应的基站和与下行链路对应的基站的对象基站的信息。
第一基站120具有:终端通信部611,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无线调度器613,以及基站间通信部614。终端通信部611接收从终端装置110发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并将其输出到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根据从终端通信部611输出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内包含的对象基站的信息,将时间资源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例如,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向上行链路分配第奇数个无线帧“1”、“3”、“5”、“7”、“9”,向下行链路分配第偶数个无线帧“0”、“2”、“4”、“6”、“8”(参照图4)。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将分配给下行链路的时间资源通知给无线调度器613。
并且,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将非对称传送请求经由基站间通信部614通知给第二基站130。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发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包含有表示第二基站130与上行链路对应的链路方向的信息、和分配给上行链路的时间资源的信息。
无线调度器613利用从时间分割控制部612通知的时间资源,进行从第一基站120向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的调度。第一基站120根据无线调度器613的调度结果,在与终端装置110之间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第二基站130具有基站间通信部621和无线调度器622。基站间通信部621接收从第一基站120发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基站间通信部621将接收到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内包含的链路方向和时间资源通知给无线调度器622。
无线调度器622利用从基站间通信部621通知的时间资源,进行从终端装置110向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的调度。第二基站130根据无线调度器622的调度结果,在与终端装置110之间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
另外,终端装置110和第一基站120之间的非对称传送请求的传送是经由彼此的无线通信接口来进行的。并且,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之间的非对称传送请求的传送是经由彼此的通信接口来进行的,例如通过有线通信来实现。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处理变型例的图。在图7中,对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假定,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装置110,第一基站120,第二基站130,以及第三基站710。并且,假定,在终端装置110与第一基站120进行通信的状态下,通过图5的步骤S502选择第二基站130作为上行链路的基站,通过步骤S505选择第三基站710作为下行链路的基站。
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10在图5的步骤S507中将非对称传送请求发送到第一基站120。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将非对称传送请求经由基站间通信部614发送到第二基站130和第三基站710。
通知给第二基站130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包含有第二基站130与上行链路对应的链路方向的信息、和分配给上行链路的时间资源的信息。通知给第三基站710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包含有第三基站710与下行链路对应的链路方向的信息、和分配给下行链路的时间资源的信息。
第三基站710具有基站间通信部711和无线调度器712。基站间通信部711接收从第一基站120发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基站间通信部711将接收到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内包含的链路方向和时间资源通知给无线调度器712。
无线调度器712利用从基站间通信部711通知的时间资源,进行从第三基站710向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的调度。第三基站710根据无线调度器712的调度结果,与终端装置110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这样,从终端装置110接收非对称传送请求的基站可以不是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对应的基站。
这样,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系统100中,彼此按时间分割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和下行链路的通信。由此,可避免在同一链路方向发生与不同的基站的通信。
因此,可取得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100相同的效果,并可简化终端装置110的通信电路并抑制终端装置110的制造成本和消耗功率。并且,由于可避免向不同的基站同时发送信号,因而可确保信号的发送功率,可提高通信质量。
(实施方式3)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图。在图8中,对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8所示,第一基站120除了图6所示的结构以外还具有业务测定部810。
业务测定部810测定终端装置110中的上行链路的业务量、和终端装置110中的下行链路的业务量。例如,业务测定部810取得终端装置110发送到第一基站120的下行链路的请求信息、和终端装置110发送到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的请求信息等,根据所取得的请求信息测定各业务量。
业务测定部810将所测定的各业务量通知给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另外,从业务测定部810向时间分割控制部612的各业务量的通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在第一基站120从终端装置110接收到非对称传送请求的情况下进行。
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根据从业务测定部810通知的各业务量,计算终端装置110中的上行链路的数据率与终端装置110中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率的比率。然后,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对终端装置110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进行时间资源的分配,以便最接近计算出的数据率的比率。
例如,在时间分割控制部612中,在下行链路的数据率是384[kbps]、上行链路的数据率是128[kbps]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数据率的比率为3∶1。在该情况下,时间分割控制部612进行分配,以使分配给下行链路的时间资源与分配给上行链路的时间资源的比率也为3∶1(例如参照图9)。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的图。在图9中,对与图4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假定业务测定部810的测定结果是,下行链路的数据率是384[kbps],上行链路的数据率是128[kbps],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的数据率的比率是3∶1。
在该情况下,时间分割控制部612例如向下行链路信道410分配无线帧“0”、“2”、“3”、“4”、“6”、“7”、“8”。并且,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向上行链路信道420分配无线帧“1”、“5”、“9”。
由此,分配给下行链路的时间资源与分配给上行链路的时间资源的比率为约3∶1。这样,在时间资源分配处理中,根据上下业务的多少,动态变更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时间资源的分配。
这样,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系统100中,根据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各业务量将时间资源分配给终端装置110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由此,可将时间资源效率良好地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例如在数据通信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业务量之差大。因此,通过以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与各业务量对应的比例分配时间资源,可有效地使用时间资源。
(实施方式4)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图。在图10中,对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终端装置110具有干扰功率测定部1011。并且,实施方式4涉及的第二基站130除了图6所示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干扰功率测定部1012。
终端装置110的干扰功率测定部1011针对对无线资源进行了时间分割后的每个无线帧,测定从第一基站120到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的干扰功率。例如,干扰功率测定部1011根据从第一基站120发送的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测定干扰功率。干扰功率测定部1011将所测定的干扰功率通知给第一基站120。
第二基站130的干扰功率测定部1012针对对无线资源进行了时间分割后的每个无线帧,测定从终端装置110到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功率。例如,干扰功率测定部1012根据从终端装置110发送的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测定干扰功率。干扰功率测定部1012将所测定的干扰功率通知给第一基站120。
另外,从干扰功率测定部1011向第一基站120的干扰功率通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10向第一基站120发送非对称传送请求的情况下进行。并且,从干扰功率测定部1012向第一基站120的干扰功率通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在干扰功率测定部1012从第一基站120接收到非对称传送请求的情况下进行。
第一基站120的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根据从终端装置110通知的下行链路的干扰功率、和从第二基站130通知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功率,将时间资源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各方。
例如,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根据从终端装置110通知的每个无线帧的下行链路的干扰功率,将下行链路的干扰功率小的无线帧优先分配给下行链路。并且,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根据从第二基站130通知的每个无线帧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功率,将上行链路的干扰功率小的无线帧优先分配给上行链路。
另外,终端装置110和第一基站120之间的干扰功率的通知是经由彼此的无线通信接口进行的。并且,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之间的干扰功率的通知是经由彼此的通信接口进行的,例如通过有线通信来实现。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一例的图。在图11中,对与图4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干扰功率特性1110表示从第一基站120到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的干扰功率的针对每个无线帧的平均值。该平均值是例如每隔一定周期计算出的平均值。这里,干扰功率特性1110在无线帧“0”、“1”、“4”、“5”、“8”、“9”中比较小,在无线帧“2”、“3”、“6”、“7”中比较大。
干扰功率特性1120表示从终端装置110到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的干扰功率的针对每个无线帧的平均值。该平均值是例如每隔一定周期计算出的平均值。干扰功率特性1120在无线帧“0”、“1”、“4”、“5”、“8”、“9”中比较大,在无线帧“2”、“3”、“6”、“7”中比较小。
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将干扰功率特性1110小的无线帧“0”、“1”、“4”、“5”、“8”、“9”分配给从第一基站120到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并且,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将干扰功率特性1120小的无线帧“2”、“3”、“6”、“7”分配给从终端装置110到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这样,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根据所测定的干扰功率,动态分割时间资源,以使干扰功率更小。
这样,在实施方式4涉及的通信系统100中,根据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各干扰功率将时间资源分配给终端装置110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由此,由于能够将干扰功率小的时间资源优先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因而可提高通信质量。
(实施方式5)
在通信系统100中,控制信道的一部分是使用与最佳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来收发的。例如,针对终端装置110中的下行链路,第一基站120是最佳的基站,下行控制信息153(参照图1)从第二基站130被发送到终端装置110。并且,针对终端装置110中的上行链路,第二基站130是最佳的基站,上行控制信息143(参照图1)从终端装置110发送到第一基站120。
由于下行控制信息153或上行控制信息143在与不是最佳的基站之间传送,因而跟在与最佳的基站之间进行传送的情况相比,发送功率增大。因此,认为产生由下行控制信息153或上行控制信息143引起的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之间的干扰。特别是,当上行控制信息143的发送功率增大时,对第二基站130的通信的干扰增大,认为通信质量退化。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5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图。在图12中,对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2所示,第一基站120的无线调度器613将分配给终端装置110中的下行链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通知给第二基站130(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信息)。
第二基站130的无线调度器622将与从第一基站120的无线调度器613通知的无线资源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第二基站130的各通信。例如,无线调度器622针对从无线调度器613通知的无线资源禁止以后使用。并且,无线调度器622在针对从无线调度器613通知的无线资源已进行了分配的情况下,进行向别的空时间资源的再分配。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5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一例的图。在图13中,对与图4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图13的横轴表示无线帧(时间资源)。图13的纵轴表示频率资源。
下行链路资源1310表示分配给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在下行链路资源1310内包含有控制信道资源1311和数据信道资源1312。控制信道资源1311中的无线资源1311a是分配给终端装置110中的下行链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上行链路资源1320表示分配给终端装置110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在上行链路资源1320内包含有控制信道资源1321和数据信道资源1322。控制信道资源1321中的无线资源1321a是与控制信道资源1311的无线资源1311a相同的无线资源。
第一基站120的无线调度器613将分配给终端装置110中的下行链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1321a通知给第二基站130。第二基站130的无线调度器622根据来自第一基站120的无线调度器613的通知,将与无线资源1321a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第二基站130的各通信。
这样,在实施方式5涉及的通信系统100中,第一基站120将分配给从终端装置110接收的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通知给第二基站130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然后,第二基站130将与从第一基站120通知的时间资源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第二基站130中的各通信。由此,可避免由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加引起的对第二基站130的通信的干扰。
并且,第二基站130可以构成为,将分配给从终端装置110接收的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通知给第一基站120用于接收上行数据。在该情况下,第一基站120将与从第二基站130通知的时间资源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第一基站120中的各通信。由此,可避免由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加引起的对第一基站120的通信的干扰。
(实施方式6)
图14是示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定时重合一例的图。即使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不同的无线帧,当下行链路的通信和上行链路的通信的定时发生偏差时,也认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各通信在时间上重合。
例如,如图14所示,当上行链路的通信定时比下行链路的通信定时超前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各通信在时间上重合。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各通信在时间上重合的区间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只有其中一方能进行通信。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6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图。在图15中,对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终端装置110根据从第一基站120定期发送的导频信号,测定第一基站120中的通信定时。并且,终端装置110根据从第二基站130定期发送的导频信号,测定第二基站130中的通信定时。终端装置110将包含所测定的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的各通信定时的信息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发送到第一基站120。
时间分割控制部612根据非对称传送请求内包含的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的各通信定时的信息,将时间资源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各方。具体地说,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将时间资源分配成具有基于各通信定时的保护时间,以使第一基站120的下行链路和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的通信定时不重合。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6涉及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一例的图。在图16中,对与图4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向下行链路信道410分配无线帧“0”、“1”、“4”、“5”、“8”、“9”。并且,向上行链路信道420分配无线帧“2”、“3”、“6”、“7”。
这样,第一基站120的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将时间资源分配成具有基于各定时的保护时间,以使第一基站120的下行链路和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的通信定时不重合。这里,通过向下行链路分配充分长的时间资源,使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通信定时不重合。
这样,在实施方式6涉及的通信系统100中,终端装置110测定第一基站120的通信定时和第二基站130的通信定时。然后,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时间资源,以便具有基于由终端装置110测定的各定时的保护时间。由此,即使第一基站120的通信定时和第二基站130的通信定时有偏差,也能将保护时间设定成使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时间上不重合,可提高通信质量。
(通信系统的变型例)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说明了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是不同的基站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例如彼此经由骨干网进行通信。与此相对,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可以构成为包含在相同的基站内。
图17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变型例的图。如图17所示,通信系统100除了图1所示的结构以外还包括基站控制装置1710。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经由专用线等与基站控制装置1710连接。基站控制装置1710通过控制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来进行通信。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基站的处理一例的图。图18所示的基站1800是包括图17所示的第一基站120、第二基站130以及基站控制装置1710的基站。基站1800具有:终端通信部1811,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无线调度器1813,以及无线调度器1814。
终端通信部1811是与图6所示的终端通信部611对应的结构。终端通信部1811由第一基站120和第二基站130实现,接收从终端装置110发送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并输出到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
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是与图6所示的时间分割控制部612对应的结构。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根据从终端通信部1811输出的非对称传送请求内包含的对象基站的信息,将时间资源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将分配给下行链路的时间资源通知给无线调度器1813。并且,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将分配给下行链路的时间资源通知给无线调度器1814。
无线调度器1813是与图6所示的无线调度器613对应的结构。无线调度器1813利用从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通知的时间资源,进行从第一基站120到终端装置110的下行链路的调度。基站1800根据无线调度器1813的调度结果,在与终端装置110之间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无线调度器1814是与图6所示的无线调度器622对应的结构。无线调度器1814利用从时间分割控制部1812通知的时间资源,进行从终端装置110到第二基站130的上行链路的调度。基站1800根据无线调度器1814的调度结果,在与终端装置110之间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
标号说明
100:通信系统;110:终端装置;120:第一基站;130:第二基站;141:下行数据;151:上行数据;142、153:下行控制信息;143、152:上行控制信息;210:天线;220:环行器;230、240:频率转换电路;250:模数转换电路;260:数模转换电路;283:加法电路;330:时间分割控制电路;411a、413a、421a、423a:控制信息;410:下行链路信道;412a、422a:数据;420:上行链路信道;411、421:下行控制信道;413、423:上行控制信道;412:下行数据信道;422:上行数据信道;1110、1120:干扰功率特性。
Claims (13)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下行通信单元,其经由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接收下行数据,并在与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之间收发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控制信息;以及
上行通信单元,其经由收纳与所述第一小区不同的第二小区的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并在与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之间收发用于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按时间分割切换所述下行通信单元的通信和所述上行通信单元的通信。
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终端装置;
收纳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下行数据,并在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收发用于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控制信息的基站;以及
收纳与所述第一小区不同的第二小区,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上行数据,并在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收发用于接收所述上行数据的控制信息的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向通信中的基站发送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请求经由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接收下行数据、并经由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通信中的基站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控制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并控制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所述上行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彼此按时间分割的方式进行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的各通信,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和所述上行数据的各业务量分配时间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的各通信,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和所述上行数据的各业务量的比率分配时间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的通信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的通信的各干扰功率,向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的各通信分配时间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将分配给为了发送所述下行数据而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通知给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
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将从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通知的与时间资源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的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将分配给为了接收所述上行数据而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通知给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
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将从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通知的与时间资源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的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测定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的通信定时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的通信定时,
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向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和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的各通信分配时间资源,使得具有基于由所述终端装置测定的各定时的保护时间。
12.一种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下行通信步骤,经由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接收下行数据,并在与所述收纳第一小区的基站之间收发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控制信息;以及
上行通信步骤,经由收纳与所述第一小区不同的第二小区的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并在与所述收纳第二小区的基站之间收发用于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通信步骤和所述上行通信步骤是按时间分割的方式进行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62998 WO2011007451A1 (ja) | 2009-07-17 | 2009-07-17 |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851A true CN102474851A (zh) | 2012-05-23 |
CN102474851B CN102474851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43449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604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851B (zh) | 2009-07-17 | 2009-07-17 |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30190B2 (zh) |
EP (1) | EP2456272A4 (zh) |
JP (1) | JP5488601B2 (zh) |
KR (1) | KR101383513B1 (zh) |
CN (1) | CN102474851B (zh) |
WO (1) | WO201100745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59666A1 (zh) * | 2012-10-19 | 2014-04-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设备 |
WO2014205823A1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无线通信节点和终端 |
CN111356127A (zh) * | 2014-03-20 | 2020-06-30 | Kddi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32462B2 (en) * | 2009-10-15 | 2016-0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ross-cell coordination and signaling |
US9398592B2 (en) * | 2011-08-03 | 2016-07-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chedu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3175893A (ja) * | 2012-02-24 | 2013-09-05 | Kddi Corp | 制御チャネル無線リソース割当装置、及び制御チャネル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プログラム |
JP6050028B2 (ja) * | 2012-05-25 | 2016-12-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US9185587B2 (en) | 2012-10-18 | 2015-11-10 | Apple Inc. | Load estimation in 3GPP networks |
US8958799B2 (en) * | 2012-10-18 | 2015-02-17 | Apple Inc. | Wireless device based 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initiation |
WO2014117386A1 (zh) | 2013-02-01 | 2014-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
US9955363B2 (en) * | 2013-02-15 | 2018-04-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590792B2 (en) * | 2013-04-01 | 2017-03-07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Termin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plink periods to facilitate reception of oth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319957B1 (en) * | 2013-07-31 | 2016-04-19 | Sprint Spectrum L.P. | Dynamic swapping of uplink and downlink base stations |
US9608678B1 (en) | 2013-12-19 | 2017-03-28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ommunications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
WO2016208296A1 (ja) * | 2015-06-24 | 2016-12-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1337A (zh) * | 2005-08-24 | 2007-02-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WO2008023644A1 (en) * | 2006-08-22 | 2008-02-28 | Ntt Docomo, Inc. |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330305A (zh) * | 2007-06-21 | 2008-12-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站以及移动站中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69288B2 (ja) | 1993-01-25 | 1997-10-27 | 国際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セル/マクロセル統合移動通信方式 |
US5548806A (en) | 1993-01-25 | 1996-08-20 |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cell structure constituted by integrating macro cells and micro cells |
JPH0730527A (ja) * | 1993-06-25 | 1995-01-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パケット伝送装置 |
JP3392710B2 (ja) * | 1997-06-04 | 2003-03-31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3310209B2 (ja) * | 1998-01-28 | 2002-08-0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チャネル選択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FI107218B (fi) * | 1998-10-15 | 2001-06-15 | Nokia Networks Oy | Menetelmä kanavan allokoimiseksi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
JP2001339770A (ja) | 2000-05-30 | 2001-1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通信端末装置 |
JP2002112326A (ja) * | 2000-10-02 | 2002-04-12 | Ntt Docomo Inc |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
JP3816334B2 (ja) * | 2000-12-22 | 2006-08-3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基地局 |
JP2002204470A (ja) * | 2000-12-28 | 2002-07-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
JP3634797B2 (ja) * | 2001-11-30 | 2005-03-30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リンク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
US7463616B1 (en) * | 2002-03-28 | 2008-12-09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cheduling based on channel change indicia |
TW200501783A (en) * | 2002-06-28 | 2005-01-01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rrect escape mechanisms and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third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
JP3898681B2 (ja) | 2003-09-30 | 2007-03-28 | 株式会社東芝 | 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7142861B2 (en) | 2003-12-12 | 2006-11-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a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
JP2006054597A (ja) | 2004-08-10 | 2006-02-23 | Ntt Docomo Inc | スロット割当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US8694042B2 (en) * | 2005-10-14 | 2014-04-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base station's transmission power budget |
KR101202901B1 (ko) | 2005-11-05 | 2012-11-19 |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선 인지 기술을 기반으로 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 분배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시스템 |
JP4430052B2 (ja) | 2006-06-19 | 2010-03-1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JP4676533B2 (ja) * | 2006-07-14 | 2011-04-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
KR20080034290A (ko) * | 2006-10-16 | 2008-04-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인터넷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20090161627A1 (en) * | 2007-12-19 | 2009-06-25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 mobile device |
JP5174520B2 (ja) * | 2008-04-18 | 2013-04-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 |
JP4352281B1 (ja) * | 2008-05-23 | 2009-10-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基地局間同期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5173667B2 (ja) * | 2008-08-11 | 2013-04-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方法 |
US8149813B2 (en) * | 2008-08-13 | 2012-04-0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Wireless device having fast-receive mode for measuring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I) for higher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multislot classes |
US8391244B2 (en) * | 2008-08-14 | 2013-03-05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s,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
KR101540815B1 (ko) * | 2008-09-24 | 2015-08-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와 하향링크를 위한 무선자원의 관리 방법 |
US9001783B2 (en) * | 2009-01-05 | 2015-04-07 | Intel Corporation | Dual base stat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2009
- 2009-07-17 KR KR1020127000407A patent/KR10138351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7-17 EP EP09847349.9A patent/EP245627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7-17 WO PCT/JP2009/062998 patent/WO20110074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7-17 CN CN200980160456.1A patent/CN1024748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17 JP JP2011522673A patent/JP54886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2-30 US US13/341,083 patent/US973019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1337A (zh) * | 2005-08-24 | 2007-02-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WO2008023644A1 (en) * | 2006-08-22 | 2008-02-28 | Ntt Docomo, Inc. |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330305A (zh) * | 2007-06-21 | 2008-12-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站以及移动站中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59666A1 (zh) * | 2012-10-19 | 2014-04-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03959875A (zh) * | 2012-10-19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设备 |
WO2014205823A1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无线通信节点和终端 |
CN104737604A (zh) * | 2013-06-28 | 2015-06-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无线通信节点和终端 |
CN111356127A (zh) * | 2014-03-20 | 2020-06-30 | Kddi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1007451A1 (ja) | 2012-12-20 |
KR20120025590A (ko) | 2012-03-15 |
KR101383513B1 (ko) | 2014-04-08 |
US9730190B2 (en) | 2017-08-08 |
JP5488601B2 (ja) | 2014-05-14 |
EP2456272A4 (en) | 2017-06-28 |
CN102474851B (zh) | 2016-04-13 |
WO2011007451A1 (ja) | 2011-01-20 |
EP2456272A1 (en) | 2012-05-23 |
US20120099458A1 (en) | 2012-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4851A (zh) |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US20230179360A1 (en) |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with information on state of channel | |
CN101557597B (zh) | 一种多模汇聚、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440635B2 (en) |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 |
CN103298118B (zh) |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 |
US9214989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2487545A (zh) | 进行天线发送功率控制的无线基站装置 | |
RU2010136710A (ru) | Виртуальное планирование в неоднородных сетях | |
CN101262268B (zh) | 支持中继的蜂窝系统实现无线链路正交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 |
US20110305190A1 (en) | Relay node, relay method,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895987B (zh) | 回程链路上行资源配置指示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893697A (zh) | 基站、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1257338B (zh) | 利用分布式天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242897B (zh) |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761883B (zh) | 一种宽带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无线节点装置 | |
CN103428776B (zh) | 一种小区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996787B (zh) | 基于中继器的蜂窝小区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 |
CN10142026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发送方法 | |
CN103199973A (zh) | 多点协作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2083124B (zh) | 一种CoMP发送和接收的系统信息动态反馈方法和系统 | |
CN102123438B (zh) | 动态选择多中继站点协同传输方法 | |
JP5033822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
CN102111840A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多点协作下的基站分簇方法 | |
CN102045786B (zh) | 一种传输协同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3327532A (zh) | 下行多小区多用户联合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