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5181B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5181B CN102415181B CN201080018789.3A CN201080018789A CN102415181B CN 102415181 B CN102415181 B CN 102415181B CN 201080018789 A CN201080018789 A CN 201080018789A CN 102415181 B CN102415181 B CN 1024151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wave
- frequency band
- travelling carriage
- communication zone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location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eNB)包括:判定单元(12A),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第1通信区域以及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由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移动台(UE)的能力或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是否应进行载波聚合;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在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WCDMA的标准化组织3GPP中,正在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式的通信方式,且进行标准化工作,所述通信方式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方式、快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方式、快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方式等的后继。
作为LTE方式中的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规定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方式,对上行链路规定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
OFDMA方式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对各副载波载置数据而进行传输的多载波传输方式。根据OFDMA方式,在频率轴上将副载波互相正交地紧密排列,从而实现快速传输,且能够期待提高频率的利用率。
SC-FDMA方式是对每个终端分割频带,并利用在多个终端之间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的单载波传输方式。根据SC-FDMA方式,除了能够简单且有效地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之外,还能够减小发送功率的变动,因此从终端的低功耗化以及宽覆盖等观点出发,SC-FDMA方式是理想的。
在LTE方式中,在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两者中,对移动台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而进行通信。
无线基站eNB对每个子帧(在LTE方式中为1ms),决定在多个移动台中对哪一个移动台分配资源块(该过程被称为“调度”)。
在下行链路中,无线基站eNB对通过调度而选择的移动台,利用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发送共享信道信号,在上行链路中,通过调度而选择的移动台对无线基站eNB,利用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发送共享信道信号。
另外,该共享信道信号在上行链路中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的信号,在下行链路中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信号。
此外,作为LTE方式的后继的通信方式,3GPP正在研究LTE-Advanced(高级LTE)方式。
在高级LTE方式中,对作为其要求条件,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aregation)”达成协议。
这里,当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移动台UE能够同时利用多个载波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或者同时利用多个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3GPP并未研究应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载波聚合”,存在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进行“载波聚合”带来的效果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进行“载波聚合”带来的效果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无线基站,所述无线基站管理第1通信区域以及第2通信区域,该第1通信区域与该第2通信区域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在该第1通信区域使用第1频带内的载波,该第2通信区域使用第2频带内的载波,其主旨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判定单元,基于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者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该移动台是否应进行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所述移动台包括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根据由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 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内,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第1通信区域与第2通信区域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无线基站管理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在该第1通信区域使用第1频带内的载波,该第2通信区域使用第2频带内的载波,其主旨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判定单元,基于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者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该移动台是否应进行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的控制方法,所述无线基站管理第1通信区域以及第2通信区域,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内,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第1通信区域与第2通信区域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无线基站管理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在该第1通信区域使用第1频带内的载波,该第2通信区域使用第2频带内的载波,其主旨在于,所述无线基站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者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该移动台的能力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该移动台是否应进行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的步骤;以及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的步骤。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进行“载波聚合”带来的效果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能力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能力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进行的“载波聚合”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进行的“载波聚合”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全部的附图中,具有相同能力的部分使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是使用“演进的UTRA和UTRAN(Evolved UTRA and 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超3G(Super 3G))”方式或高级LTE方式的系统。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2GHz频带(第1频带)内的载波的小区1(第1通信区域)与使用3.5GHz频带(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小区2(第2通信区域)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
这里,与小区2相比,小区1使用低频率,且覆盖区域宽,但使用的带宽小,且吞吐量小。
另一方面,与小区1相比,小区2使用高频率,且覆盖区域狭小,但要使用的带宽大,且吞吐量大。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移动台UE在空闲状态即等待状态下,处于覆盖区域宽的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
其中,当移动台UE不处于2GHz频带内的载波而是处于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处理。
另外,图1所示的使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的小区1以及使用3.5GHz 频带内的载波的小区2是一例,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载波,例如可以使用800MHz频带的载波和2.6GHz频带的载波。此外,也可以不是两个载波,而是使用三个以上的载波的小区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
其中,该第1频带和第2频带又被称为频段(Frequency Band)。LTE方式或高级LTE方式中的频段在3GPP TS36.101的“5.5Operating bands”中有规定。
例如,频段(band)1中的上行链路的频率为1920MHz至1980MHz,频段6中的上行链路的频率为830MHz至840MHz。
另外,在使用高级LTE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载波聚合”。即,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进行利用了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的通信。
这里,“分量载波”相当于LTE方式中的一个系统载波。即,在LTE方式中,通过一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但在高级LTE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在各移动台UE中共享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经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
此外,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通知利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进行通信的移动台UE的ID和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下行调度信息)、或利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通信的移动台UE的ID和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上行调度许可)等的控制信号。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又被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Downlink L1/L2 Control Channel)”。此外,“下行调度信息”和“上行调度许可”也可以统一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广播信息被映射在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而被发送。
这里,经由“BCCH”而发送的信息的一部分被映射在作为传输信道的“BCH: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被映射在“BCH”上的信息经由作 为物理信道的“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被发送到对应的小区内的移动台UE。
此外,经由“BCCH”发送的信息的一部分被映射在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被映射在“DL-SCH”上的信息经由作为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被发送给对应的小区内的移动台UE。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在各移动台UE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通过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
此外,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调度处理和自适应调制解调以及编码处理(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的送达确认信息(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该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也可以被称为作为集中了“CQI”、“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RI(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的指示符的“CSI(信道状态指示符:Channel State Indicator)”。
此外,该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通过用于表示适当地接收了发送信号的情况的肯定响应(ACK:确认:Acknowledgement)或用于表示未适当地接收发送信号的情况的否定响应(NACK:否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中的其中一个来表现。
另外,当上述的CQI和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定时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定时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CQI和送达确认信息复用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而发送。
如图2所示,无线基站eNB包括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取得单元12、判定单元12A、决定单元13、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
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经由上述的BCCH,对小区1以及小区2内的移动台UE,发送广播信息。
这里,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发送用于指定规定信息的广播信息。 如后所述,移动台UE进行基于规定信息的测定处理。
例如,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可以作为规定信息而指定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
例如,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可以作为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而指定“CQI”、“SIR(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路径损耗”、“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功率净空(Power Headroom)”等。
此外,此时,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作为规定信息,与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一并指定作为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的测定对象的规定载波或规定频带。
更具体地说,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作为规定信息,与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一并指定与作为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的测定对象的载波有关的以下的信息。
<与载波有关的信息>
—下行链路的载波频率
—下行链路的圈外判定阈值(Qrxlevmin),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的最小值。
—上行链路的最大发送功率
—测定带宽
—频率方向的无线质量偏移(q-OffsetFreq)
或者,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单独将不同频率的小区重新选择用的系统信息作为广播信息而发送给移动台UE,在所述系统信息中对移动台UE指定规定信息。
此时,例如,在所述系统信息中也可以定义是否进行所处载波以外的载波的测定以及规定信息的报告的标记。此外,除了所述标记,也可以定义用于指定应测定的规定信息的信息元素。
例如,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作为该规定载波,可以指定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1的载波频率以及小区2的载波频率。
此外,例如,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作为该规定频带,也可以指定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1的频带(即,2GHz频带)与小区2的频带(即, 3.5GHz频带)。
另外,这里,所述频带也可以是频段(Frequency Band)。LTE方式或高级LTE方式中的频段在3GPP TS36.101的“5.5 Operating bands”中有规定。例如,频段1中的下行链路的频率为2110MHz至2170MHz,频段6中的下行链路的频率为875MHz至885MHz。
另外,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指定有可能被设定为后述的“锚载波(Anchor Carrier)”的载波作为该规定载波。“锚载波”又被称为“主要载波(Main Carrier)”。
此外,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指定有可能被设定为上述的“锚载波”的载波所属的频带作为该规定频带。
此外,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指定移动台UE的存在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作为规定信息。
此外,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指定移动台UE中的测定结果的报告条件作为规定信息。例如,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也可以指定后述的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作为规定信息。
这里,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此外,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也可以是与在LTE方式中规定的“Sintraserch”、“Snonintraserch”相同的值。
另外,经由该BCCH从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发送到移动台UE的信息可以通过RRC消息从无线基站eNB发送到移动台UE。
这里,RRC消息是在无线基站eNB与移动台UE之间单独交换的控制信号(DCCH:专用控制信道)。
例如,无线基站eNB对进行切换(HO:handover)的移动台UE,通知切换目的地的无线基站eNB中的上述信息。此时,移动台UE在切换目的地,无需重新读取切换目的地的无线基站eNB的广播信息,因此能够降低切换中的中断时间(Interruption time).
该RRC消息可以经由广播信息发送单元11发送到移动台UE,也可以从无线基站eNB内的其他的能力单元发送给移动台UE。
取得单元12取得判定信息,所述判定信息用于判定是否应进行移动台UE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的载波聚合。
具体来说,取得单元12取得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通过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例如,VoIP用数据信号或尽力服务型的数据信号等)、无线基站eNB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者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表示移动台UE的能力(capabaility)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判定信息。
例如,取得单元12可以取得在随机接入步骤中由移动台UE报告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信息。
或者,例如,取得单元12也可以取得从移动台UE通过RRC消息报告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信息,也可以取得从移动台UE通过测量报告而报告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信息。
此外,取得单元12也可以从无线基站eNB内的发送缓冲器取得无线基站eNB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作为判定信息。
判定单元12A基于由取得单元12取得的判定信息,判定移动台UE是否应进行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
例如,可以在作为从移动台UE报告的判定信息而报告了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的情况下,当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在小区的中央的情况下,判定单元12A可以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当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在小区周边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更具体来说,也可以是在从无线基站eNB至移动台UE的距离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单元12A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或者,也可以在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例如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单元12A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在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例如SIR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无线质量而使用了SIR,但也可以使用CQI、RSRP、路径损耗、功率净空、RSRQ等来取代SIR。
这里,当作为从移动台UE报告的无线质量而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与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两个 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判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也可以仅基于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判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也可以仅基于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判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
另外,如后所述,移动台UE也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当2GHz频带的无线质量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与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无线质量两者,在2GHz频带的无线质量不是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
这里,如后所述,移动台UE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状态表示2GHz频带以及3.5GHz频带的无线质量充分良好。
从而,判定单元12A可以在作为从移动台UE报告的无线质量而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在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与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或者,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作为从移动台UE报告的无线质量而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的情况下,当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载波聚合,当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无线质量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即,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基于存在多个频带,且移动台UE是否报告与多个频带内的一个频带内的载波有关的无线质量,从而判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
这里,如后所述,该一个频带内的载波也可以是通过预先由无线基站eNB指定的主要进行测定的载波。
此外,例如,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的情况下,即不拥挤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在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大的情况下,即拥挤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通过进行该判定,当可期望提高峰值吞吐量的拥挤度小的情况下,可进行载波聚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峰值吞吐量。
另一方面,当无法期望提高峰值吞吐量的拥挤度大的情况下,不进行载波聚合,从而能够降低无线基站eBN中的调度处理负荷。
此外,例如也可以在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为尽力服务型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判定单元12A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当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为VoIP用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判定单元12A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通过进行该判定,在进行需要快速地进行通信的尽力服务型侧的数据信号的通信的情况下,可进行载波聚合。
另一方面,当无需快速进行通信的VoIP用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载波聚合,从而能够降低无线基站eNB中的调度处理负荷。
此外,例如,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无线基站eNB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在无线基站eNB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通过进行该判定,在应发送的数据的尺寸大的情况下,即需要快速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可进行载波聚合。
另一方面,在应发送的数据的尺寸小的情况下,即无需快速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进行载波聚合,从而可减少无线基站eNB中的调度处理负荷。
此外,例如,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移动台UE中的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在移动台UE中的移动速度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通过进行该判定,当移动速度小,走出3.5GHz频带的小区即小区2外的可能性小的情况下,可进行载波聚合。
另一方面,当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大,走出3.5GHz频带的小区即小区2外的可能性大的情况下,不进行载波聚合,从而可减少无线基站eNB中的调度处理负荷。
此外,例如,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作为移动台UE的能力而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在作为移动台UE的能力而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例示了分别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通过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例如,VoIP用数据信号、尽力服务型的数据信号等)、无线基站eNB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或移动台UE的能力, 判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但也可以基于两个以上的判定信息,判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
决定单元13基于判定单元12A的判定结果,决定发送控制信号的载波即“锚载波”。这里,锚载波又被称为主要载波或主(primary)载波。
锚载波、主要载波以及主载波也可以针对上行链路是发送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以及调度请求的载波,针对下行链路是用于监视无线链路的确立以及失败的载波。
这里,该控制信号例如可以是RRC消息,也可以是NAS消息。
此外,该控制信号作为逻辑信道也可以是DCCH(专用控制信道)。
或者,该控制信号在下行链路中也可以是上行调度许可或下行调度信息。
此外,该控制信号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是随机接入信号即随机接入前导码。另外,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映射在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或者,该控制信号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是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另外,“锚载波”的定义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发送控制信号的载波,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定义。例如,“锚载波”的定义也可以是发送“测定报告”、“切换命令(切换指示信号)”、“切换完成(切换完成信号)”的载波。
另外,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通信的设定的控制信号,所述通信用于进行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载波聚合。
例如,如图1所示,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判定为在小区1边缘的附近进行等待的移动台UE#A不应进行上述的载波聚合,即,应仅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与无线基站eNB进行通信。
这里,如上所述,判定单元12A也可以根据从移动台UE报告的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或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来判定移动台UE是否在小区1边缘的附近进行等待。
判定单元12A在通过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例如“RSRP”进行判定的情况下,在移动台UE中的“RSRP”小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移动台UE在小区1边缘的附近进行等待。
或者,如图1所示,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判定为在小区1边缘的附近进行等待的移动台UE#A应进行上述载波聚合,即应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 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与无线基站eNB进行通信,决定单元13将2GHz频带内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
即,判定单元12A可以在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例如RSRP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将2GHz频带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
通过进行该判定,对移动台UE#A那样的虽存在2GHz频带的覆盖但3.5GHz频带的覆盖可能不充分的移动台UE,可将锚载波设定为2GHz频带,可实现稳定的通信。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无线质量而使用“RSRP”,但也可以使用“RSRP”以外的无线质量。
此外,如图1所示,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判定为在小区2边缘的附近进行等待的移动台UE#B应进行上述载波聚合,即应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与无线基站eNB进行通信。
更具体来说,判定单元12A在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例如“RSRP”为第1阈值以上且“RSRP”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
此时,决定单元13也可以将2GHz频带内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也可以将2GHz频带以及3.5GHz频带内拥挤度最小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
通过进行该判定,如移动台UE#B那样既存在2GHz频带的覆盖,又存在3.5GHz频带的覆盖的情况下,根据各载波的拥挤度,可设定锚载波,可实现更稳定的通信。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无线质量而使用了“RSRP”但也可以使用“RSRP”以外的无线质量。
或者,决定单元13在判定单元12A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当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将2GHz频带的载波指定为锚载波,当移动速度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3.5GHz频带的载波指定为锚载波。
通过进行该判定,能够避免在移动速度大且走出3.5GHz频带的小区即小区2外的可能性大的情况下,将3.5GHz频带设定为锚载波。
相反,在移动速度小且走出3.5GHz频带的小区即小区2外的可能性小的情况下,能够将更有无线资源的富余的3.5GHz频带设为锚载波。
或者,当判定单元12A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决定单元13可以将3.5GHz频带的载波指定为锚载波,在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2GHz频带的载波指定为锚载波。
通过进行该判定,在应发送的数据量大的情况下,能够将3.5GHz频带设定为锚载波。
或者,决定单元13也可以在判定单元12A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要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为尽力服务型的数据信号时,将3.5GHz频带的载波指定为锚载波,在要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为VoIP用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将2GHz频带的载波指定为锚载波。
通过进行该判定,可对每个数据种类设定锚载波。一般来说,由于存在多种数据种类的情况下的调度处理变得复杂,因此通过对每个数据种类设定锚载波,能够减少调度处理的负荷。
此外,判定单元12A可以判定为如图1所示那样在小区2的中央附近进行等待的移动台UE#C应进行上述的载波聚合,即应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与无线基站eNB进行通信。
此时,决定单元13可以将3.5GHz频带内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也可以将2GHz频带以及3.5GHz频带内拥挤度最小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
或者,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判定为如图1所示那样在小区2的中央附近进行等待的移动台UE#C不应进行上述的载波聚合,即,应仅利用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与无线基站eNB进行通信。
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经由通过决定单元13决定的“锚载波”内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发送用于通知移动台UE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控制信号。
此外,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经由通过决定单元13决定的“锚载波”内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发送用于通知对移动台UE发送下行链路的信号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控制信号。此时,所述下行链路的信号在与发送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发送。
例如,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在通过判定单元12A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
另外,上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信号可以仅通过锚载波来发送,或者,取而代之,也可以在各“分量载波”内发送。此时,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可以通过由决定单元13决定的“锚载波”以及“锚载波”以外的载波,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信号。
如图3所示,移动台UE包括规定信息接收单元21、测定单元22、报告单元23、控制信号接收单元31、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32。
规定信息接收单元21接收由无线基站eNB利用广播信息而指定的规定信息。
测定单元22进行基于由规定信息接收单元21接收的规定信息的测定处理。
例如,测定单元22根据该规定信息,可以测定上述的规定载波或规定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例如,“CQI”、“SIR”、“路径损耗”、“RSRP”、“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功率净空”等)、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者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
这里,作为该CQI,测定单元22可以测定系统频带整体的CQI即宽带CQI,也可以测定将系统频带内分割为多个子带时的各子带的CQI。此外,测定单元22也可以测定将该CQI进一步在时间方向平均化的值。
这里,测定单元22可以测定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作为SIR。此时,作为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测定单元22可以测定系统频带整体的SIR,也可以测定将系统频带内分割为多个子带时的各子带的SIR。
这里,测定单元22可以根据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在无线基站eNB中的发送功率以及在移动台UE中的接收功率计算该路径损耗。此时,可以如下测定路径损耗。
路径损耗=(无线基站eNB中的发送功率)-(移动台UE中的接收功率)
这里,作为“RSRP”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单元22可以测定系统频带整体的接收功率,也可以测定将系统频带分割为多个子带时的各子带的接收功率。
这里,测定单元22可以计算正在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与最大发送功率的差分作为功率净空。
这里,作为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测定单元22可以测定多普勒频率,也可以基于GPS数据等测定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也可以基于跨越小区的数量而测定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
更具来说,测定单元22取得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关值,基于该时间相关值,测定所述多普勒频率。
即,测定单元22可以在该时间相关值大的情况下,看作传播环境的时间变化小,判定为多普勒频率小,即移动速度小。
相反,测定单元22可以在该时间相关值小的情况下,看作传播环境的时间变化大,判定为多普勒频率大,即移动速度大。
此外,在基于跨越小区的数量而测定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测定单元22可以在跨越小区的数量大时判定为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大,在跨越小区的数量小时判定为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小。
此外,作为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测定单元22也可以测定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的状态(高速、中速、低速),而不是测定移动台UE的移送速度的实测值。
报告单元23在随机接入步骤中,对无线基站eNB报告由测定单元22测定的测定结果。
具体来说,报告单元23利用随机接入步骤中的“消息3”或“消息5”,对无线基站eNB报告由测定单元22测定的测定结果。
此外,当无线基站eNB指定作为上述的测定结果而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的情况下,也可以在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小于第1阈值时,报告单元23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在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大于第2阈值时,报告单元23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
此时,测定单元22在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小于第1阈值时,测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报告单元23在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大于第2阈值时,仅测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
这里,若在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实现充分的无线质量,则推定为在3.5GHz频带的载波中也实现充分的无线质量,因此设测定单元22不测定3.5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报告单元23可以不报告3.5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
另外,报告单元23在对无线基站eNB报告由测定单元22测定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还可以一并通知由于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大于第2阈值而仅报告2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情况。此时,也可以通知例 如仅报告2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情况的指示符。
或者,报告单元23在对无线基站eNB报告由测定单元22测定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还可以一并通知由于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小于第1阈值而报告2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的情况。此时,也可以通知例如报告2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的情况的指示符。
此外,报告单元23也可以仅在满足了上述的报告条件的情况下,报告上述的测定结果。
此外,除了上述的测定结果之外,报告单元23还可以报告移动台UE的能力信息。
例如,除了上述的测定结果之外,报告单元23还可以报告有关载波聚合的移动台UE的能力信息。
这里,该能力信息例如可以包含以下的信息要素。
—是否支持载波聚合
—在一个频带中,是否支持基于不连续的“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
—是否支持利用了多个频带的载波聚合
—进行上述的载波聚合时的分量载波数的最大值
—该移动台UE所支持的载波聚合的组合。
这里,该组合例如是3.5GHz频带以及2GHz频带的载波聚合、800MHz频带以及900MHz频带的载波聚合、1.7GHz频带和2GHz频带以及1.5GHz频带的载波聚合等,
—进行载波聚合时的各分量载波中的最大系统带宽
控制信号接收单元31接收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控制信号。
这里,设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通过该控制信号,作为用于移动台UE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用的无线资源)或对移动台UE发送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无线资源(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用的无线资源),通知2GHz频带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以及3.5GHz频带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
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32经由通过由无线基站eNB发送的控制信号来通知的无线资源,例如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这里,当通过该控制信号通知了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即,作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用的无线资源,通知了2GHz频带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以及3.5GHz频带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32经由2GHz频带内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33经由通过由无线基站eNB发送的控制信号而通知的无线资源,例如经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
这里,当通过该控制信号通知了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即作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用的无线资源而通知了2GHz频带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以及3.5GHz频带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如图5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33经由2GHz频带内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内的无线资源(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
另外,移动台UE也可以在接通了电源时,通过预先决定的频带(例如,2GHz频带)内的载波进行等待。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第1,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的动作的一例。在图6的例子中,设无线基站eNB对移动台UE指定作为测定结果而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且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为相同的规定阈值。
如图6所示,在步骤S101中,移动台UE测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并比较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与规定阈值。
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eNB,在随机接入步骤中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
即,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eNB,在随机接入步骤中,报告小区1的无线质量以及小区2的无线质量两者。
另一方面,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 在步骤S103中,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eNB,在随机接入步骤中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即不报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
即,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eNB,在随机接入步骤中,仅报告小区1的无线质量,即,不报告小区2的无线质量。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假设在无线质量大时无线质量好的情况,但相反的情况下,可以将步骤S101的符号取反。
例如,在作为无线质量而使用路径损耗的情况下,认为路径损耗越大,移动台UE与无线基站eNB之间的距离越大,传播环境变差。
此时,也可以进行在无线质量(路径损耗)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报告小区1以及小区2的无线质量,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报告小区1的无线质量的处理。
第2,参照图7,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在小区1中进行等待的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eNB通知上述的测定结果的动作的一例。
如图7所示,移动台UE在随机接入步骤被触发时,在步骤S1001中,对无线基站eNB发送“RA前导码”。
另外,从空闲状态即等待状态,随机接入步骤被触发的情况是指例如进行发送的情况或进行接收的情况。即,当移动台UE与无线基站eNB开始通信的情况下,随机接入步骤被触发。
在步骤S1002中,无线基站eNB根据“RA前导码”,对移动台UE发送“RA响应”。
在步骤S1003中,移动台UE根据“RA响应”,对无线基站eNB发送“调度传输(消息3)”。
这里,移动台UE也可以在该“调度传输(消息3)”中包含上述的测定结果而发送。
在步骤S1004中,无线基站eNB根据“调度传输(消息3)”,对移动台UE发送“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
在步骤S1005中,在“竞争解决”后,被无线基站eNB通过上行调度许可指示了发送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eNB发送经由“UL-DCH”的“消息5”。
这里,移动台UE可以通过该“消息5”,包含上述的测定结果而发送。
第3,参照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的动作的一例。在图 8的例子中,无线基站eNB对移动台UE指定作为测定结果而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
其中,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比规定阈值大的情况下,移动台UE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
如图8所示,在步骤S201中,无线基站eNB判定从移动台UE报告的无线质量是否仅仅是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
当从移动台UE报告的无线质量仅仅是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进入步骤S204。
或者,当不仅是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即,从移动台UE报告的无线质量是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无线基站eNB判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是否为阈值A以上。
另外,在本处理中,也可以取代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而是对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与阈值A进行比较。或者,也可以取代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而是对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两者与阈值A进行比较。
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为阈值A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进入步骤S204。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不是阈值A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2:否),进入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无线基站eNB判定为不进行载波聚合,且判定为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与移动台UE进行通信。
在步骤S204中,无线基站eNB判定为进行载波聚合。
在步骤S205中,无线基站eNB判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是否为阈值B以上。
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是阈值B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5:是),进入步骤S207。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不是阈值B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5:否),进入步骤S206。
在步骤S206,无线基站eNB将2GHz频带内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
在步骤S207,无线基站eNB将3.5GHz频带内的载波设定为锚载波。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eNB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由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eNB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者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是否应进行“载波聚合”,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进行“载波聚合”带来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空闲状态的移动台UE在随机接入步骤中,报告由无线基站eNB指定的测定结果,因此能够迅速进行是否应进行载波聚合的判定,能够缩短通信开始之前的延迟时间。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当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移动台UE推定为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也是充分的质量,并仅报告2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即不报告3.5GHz频带内的载波中的无线质量,因此防止移动台UE中功耗增加,并能够适当地判定是否应进行载波聚合。
以上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也可以如下表现。
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无线基站eNB,所述无线基站管理小区1(第1通信区域)以及小区2(第2通信区域),该小区1与该小区2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在该小区1使用2GHz频带(第1频带)内的载波,该小区2使用3.5GHz频带(第2频带)内的载波,其主旨在于,无线基站eNB包括:判定单元12A,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UE的数量、由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eNB或者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移动台UE的能力中的至少一个,判定移动台UE是否应进行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在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移动台UE包括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32,根据由无线基站eNB发送的控制信号,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1特征中,无线基站eNB还可以包括决定单元13,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 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UE的数量、由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eNB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主载波。
在本实施方式的1特征中,主载波针对上行链路可以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调度请求的载波,针对下行链路可以是用于监视无线链路的确立以及失败的载波。
在本实施方式的1特征中,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进行在进行利用了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载波聚合所需的通信的设定的控制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第2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eNB,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内,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小区1与小区2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无线基站eNB管理小区1以及小区2,其主旨在于,无线基站eNB包括:判定单元12A,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UE的数量、由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eNB或者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移动台UE是否应进行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4,在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2特征中,还可以包括决定单元13,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UE的数量、由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eNB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或者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主载波。
在本实施方式的2特征中,判定单元12A也可以在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进行在进行利用了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载波聚合所需的通信的设定的控制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第3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eNB的控制方法,无线基站eNB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内,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被构成为小区1与小区2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无线基站eNB管理小区1以及小区2,无线基站eNB的控 制方法包括:基于移动台UE的所处位置、移动台UE中的无线质量、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拥挤度、小区1以及小区2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UE的数量、由移动台UE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eNB或者移动台UE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移动台UE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移动台UE是否应进行利用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的步骤;以及在判定为应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2GHz频带内的载波以及3.5GHz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的步骤。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由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盘、CD-ROM这样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以便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可以设置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内。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部件而设置在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内。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和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无任何限制的意思。
Claims (5)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无线基站,所述无线基站管理第1通信区域以及第2通信区域,该第1通信区域与该第2通信区域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在该第1通信区域使用第1频带内的载波,该第2通信区域使用第2频带内的载波,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判定单元,基于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者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该移动台的关于载波聚合的能力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该移动台是否应进行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
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以及
决定单元,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该移动台的关于载波聚合的能力或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主载波,
所述移动台包括通信单元,根据由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或者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主载波针对上行链路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调度请求的载波,所述主载波针对下行链路是用于监视无线链路的确立以及失败的载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述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发送在通信的设定中使用的控制信号,
其中,在所述通信中进行利用了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载波聚合。
3.一种无线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内,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第1通信区域与第2通信区域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无线基站管理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在该第1通信区域使用第1频带内的载波,该第2通信区域使用第2频带内的载波,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判定单元,基于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者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该移动台的关于载波聚合的能力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该移动台是否应进行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
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以及
决定单元,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该移动台的关于载波聚合的能力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主载波,
所述主载波针对上行链路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调度请求的载波,所述主载波针对下行链路是用于监视无线链路的确立以及失败的载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述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发送在通信的设定中使用的控制信号,
其中,在所述通信中进行利用了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载波聚合。
5.一种无线基站的控制方法,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内,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第1通信区域与第2通信区域在地理上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无线基站管理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在该第1通信区域使用第1频带内的载波,该第2通信区域使用第2频带内的载波,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者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该移动台的关于载波聚合的能力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判定该移动台是否应进行利用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的步骤;
在判定为应进行所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第1频带内的载波以及所述第2频带内的载波的控制信号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所处位置、该移动台中的无线质量、所述第1通信区域以及所述第2通信区域中的拥挤度、该第1通信区域以及该第2通信区域中的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由该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种类、无线基站或该移动台中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量、该移动台的关于载波聚合的能力或者该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主载波的步骤,
所述主载波针对上行链路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调度请求的载波,所述主载波针对下行链路是用于监视无线链路的确立以及失败的载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10184 | 2009-04-28 | ||
JP2009-110184 | 2009-04-28 | ||
PCT/JP2010/057619 WO2010126105A1 (ja) | 2009-04-28 | 2010-04-28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5181A CN102415181A (zh) | 2012-04-11 |
CN102415181B true CN102415181B (zh) | 2014-09-10 |
Family
ID=43032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87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5181B (zh) | 2009-04-28 | 2010-04-28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44922A1 (zh) |
EP (1) | EP2427009A1 (zh) |
JP (1) | JP5272074B2 (zh) |
CN (1) | CN102415181B (zh) |
WO (1) | WO20101261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7679B (zh) * | 2008-04-26 | 2013-03-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
US20110105105A1 (en) * | 2009-11-02 | 2011-05-05 | Sagfors Mats Fredrik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238522B (zh) * | 2010-04-30 | 2016-11-16 | 索尼公司 | 更新成份载波的方法、基站、终端和通信系统 |
US8995281B2 (en) * | 2010-05-10 | 2015-03-3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Logged drive test reporting |
CN102378201B (zh) * | 2010-08-16 | 2016-03-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一种载波聚合环境下的小区的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 |
KR101735832B1 (ko) * | 2010-11-15 | 2017-05-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속도를 이용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619716B2 (en) | 2011-02-21 | 2013-12-31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IQ imbalance image compensa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12137619A1 (ja) | 2011-04-01 | 2012-10-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2149661A1 (en) * | 2011-04-30 | 2012-11-0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
KR101479896B1 (ko) * | 2011-06-06 | 2015-01-06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기지국 |
JP5856763B2 (ja) * | 2011-06-21 | 2016-02-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能力通知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EP2738950B1 (en) * | 2011-07-25 | 2018-09-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wireless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130049573A (ko) * | 2011-11-04 | 2013-05-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제어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IN2014KN00965A (zh) * | 2011-11-07 | 2015-10-0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
EP2592433B1 (en) * | 2011-11-10 | 2016-01-27 | Alcatel Lucent | Distance estimation |
JP6032904B2 (ja) * | 2012-03-07 | 2016-11-3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
WO2013140528A1 (ja) * | 2012-03-19 | 2013-09-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JP5822765B2 (ja) * | 2012-03-19 | 2015-11-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JP5879662B2 (ja) * | 2012-06-08 | 2016-03-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03517257A (zh) * | 2012-06-28 | 2014-0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信息提供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
CN103636253B (zh) * | 2012-07-06 | 2017-06-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虚拟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7979450B (zh) | 2012-09-26 | 2020-12-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ue及其通信方法 |
US9661668B2 (en) * | 2012-09-28 | 2017-05-23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
WO2014071561A1 (en) * | 2012-11-07 | 2014-05-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a cell selection |
WO2014126396A1 (ko) * | 2013-02-13 | 2014-08-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WO2014155638A1 (ja) * | 2013-03-28 | 2017-02-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及び基地局 |
KR102107022B1 (ko) * | 2013-09-16 | 2020-05-07 | 주식회사 팬택 | 반송파 집성 동작을 제어하는 단말기 및 방법 |
CN103501539B (zh) * | 2013-10-10 | 2016-05-1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回传链路上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中继节点 |
US9591624B1 (en) * | 2014-03-13 | 2017-03-07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of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6105316A (zh) * | 2014-03-25 | 2016-11-09 | 索尼公司 | 装置 |
JP2016005261A (ja) * | 2014-06-19 | 2016-01-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 |
GB2529143A (en) * | 2014-07-10 | 2016-02-17 |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 Carrier aggregation mode selection |
US11324022B1 (en) * | 2014-10-06 | 2022-05-03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carrier on which to schedule communications of a type of bearer traffic |
RU2669710C1 (ru) | 2015-01-28 | 2018-10-15 | Фудзицу Лимитед |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JP6683192B2 (ja) * | 2015-03-11 | 2020-04-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
JPWO2016147602A1 (ja) * | 2015-03-18 | 2018-01-1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端末、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6153265A1 (ko) * | 2015-03-26 | 2016-09-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스캐닝 절차를 이용하여 도플러 주파수를 추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3282789B1 (en) | 2015-04-06 | 2020-12-02 | Fujitsu Limited | Base st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
EP3348013B1 (en) * | 2015-09-08 | 2018-1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requency location of a pcell |
US10177886B2 (en) * | 2015-11-30 | 2019-01-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cluster |
KR20170130727A (ko) * | 2016-05-19 | 2017-11-29 |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 위치 측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10616801B1 (en) * | 2018-06-04 | 2020-04-07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inter 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
JP7386601B2 (ja) * | 2018-10-18 | 2023-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0110277A1 (ja) * | 2018-11-30 | 2020-06-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56771A2 (en) * | 2007-02-06 | 2008-08-13 | Fujitsu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EP2023561A1 (en) * | 2007-08-03 | 2009-02-11 | NTT DoCoMo, Inc. | Wireless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1404539A (zh) * | 2008-11-18 | 2009-04-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03393B2 (ja) * | 2005-12-22 | 2011-06-1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JP4440895B2 (ja) * | 2006-01-18 | 2010-03-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KR101595022B1 (ko) * | 2008-02-05 | 2016-03-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효율적인 무선채널 전송방법 |
EP2258133B1 (en) * | 2008-03-25 | 2013-1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nchor carrier selec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US8526377B2 (en) * | 2008-03-25 | 2013-09-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RX functionality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s |
US8687545B2 (en) * | 2008-08-11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nchor carrier in a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642513B1 (ko) * | 2008-09-05 | 2016-08-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2341730B1 (en) * | 2008-09-22 | 2017-11-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easurements by a terminal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
2010
- 2010-04-28 CN CN201080018789.3A patent/CN1024151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8 WO PCT/JP2010/057619 patent/WO201012610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4-28 EP EP10769803A patent/EP242700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4-28 JP JP2011511451A patent/JP527207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8 US US13/266,829 patent/US2012004492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56771A2 (en) * | 2007-02-06 | 2008-08-13 | Fujitsu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EP2023561A1 (en) * | 2007-08-03 | 2009-02-11 | NTT DoCoMo, Inc. | Wireless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1404539A (zh) * | 2008-11-18 | 2009-04-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0126105A1 (ja) | 2010-11-04 |
EP2427009A1 (en) | 2012-03-07 |
US20120044922A1 (en) | 2012-02-23 |
JPWO2010126105A1 (ja) | 2012-11-01 |
JP5272074B2 (ja) | 2013-08-28 |
CN102415181A (zh) | 2012-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15181B (zh)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方法 | |
US20200084669A1 (en) | Wireless Device,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4025676B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 | |
CN102577455B (zh) | 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 | |
JP6472463B2 (ja)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22078322A (ja) |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JP6777627B2 (ja)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11095394B2 (en) |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blind-decodes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PSC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
WO2011043396A1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
US11856465B2 (en) | Inter-band handover of the same physical frequency | |
JPWO2016182050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7211420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7007281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19519959A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デバイス、および参照信号の構成のためのそれらにおける方法 | |
CN103503518B (zh) | 用户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
EP2906007A1 (en) | Mobile station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 |
CN113365307B (zh) | 一种测量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
JP5061206B2 (ja) |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
US9585149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duplex mode of second RF carrier based on performance on first RF carrier | |
WO2010126107A1 (ja)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10126106A1 (ja)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4026940A (zh) |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节点 | |
KR101492542B1 (ko) | 반송파 집합을 이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
US10178633B2 (en) | Method for reporting data transmission drop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t least one SCell operating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KR20170042318A (ko) | D2d를 위한 블랭크 서브프레임 사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