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通式(Ⅰ)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涉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本发明的脒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用途,并涉及用于此目的的包含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的组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将本发明的组合物施用于微生物和/或其生境中来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描述的脒的活性良好,但有时却并不令人满意。
因此,本发明基于提供具有改进的杀菌活性的脒的目的。
令人惊奇的是,此目的通过式(Ⅰ)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及其盐实现,
其中
R1选自:氢;直链或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和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和C4-8炔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C、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X、-OR’、-SR’、-NR’2、-SiR’3、-COOR’、-CN和-CONR2’,其中R’为氢或一个C1-12烷基基团,X为选自F、Cl、Br和I的卤原子;
R2选自: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和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和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C、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X、-OR’、-SR’、-NR’2、-SiR’3、-COOR’、-CN和-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3选自:-CN、-SH、-SR”、-OR”、-(C=O)-R”,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以及C5-18芳基、C7-19芳烷基和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C、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X、-OR’、-SR’、-NR’2、-SiR’3、-COOR’、-CN和-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或其中
R2和R3,
R2和R1,或
R1和R3可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或与选自C、N、O、P和S的其它原子一起可形成一个四至七元环,该环可被R’、OR’、SR’、NR’2、SiR’3基团所取代,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
R4选自:氢、-X、-CN、-SH、-SR”、-OR”、-(C=O)-R”,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和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5选自:氢、-X、-CN、-SH、-SR”、-OR”、-(C=O)-R”,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6选自:氢、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硝基(-NO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12烷基、C4-12烯基、C4-12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7选自:氢;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12烷基、C4-12烯基、C4-12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6和R7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或与选自C、N、O、P和S的其它原子一起可形成一个四至七元环,该环可被-R’、-X、-OR’、-SR’、-NR’2、-SiR’3、-COOR’、-CN和NR2’CO-基团所取代,其中R’具有以上定义,并且该环可具有一个、两个或三个不饱和的键。
宽泛的定义
在本发明中,术语卤素(X)包含——除非另有定义——选自氟、氯、溴和碘的元素,其中优选使用氟、氯和溴,且特别优选使用氟和氯。
任选地被取代的基团可以为被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其中在多取代情况下,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原子(-X)取代的烷基基团,例如,选自:三氟甲基(CF3)、二氟甲基(CHF2)、CF3CH2、ClCH2、CF3CCl2。
在本发明中,烷基基团为——除非另有定义——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烃基,其可任选地具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单重或两重不饱和键或者一个、两个或多个选自O、N、P和S的杂原子。此外,本发明的烷基基团可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其它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酰基(-(C=O)R’)和酰氨基(-CONR2’),其中R’为氢或C1-12烷基基团,优选为C2-10烷基基团,特别优选为C3-8烷基基团,该烷基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
定义C1-C12烷基包括此处定义的烷基基团的最大范围。特别地,该定义包括,例如,含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1,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正庚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
在本发明中,烯基基团为——除非另有定义——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烃基团,其具有至少一个单重不饱和键(双键),并任选地具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单重或两重不饱和键或者一个、两个或多个选自O、N、P和S的杂原子。此外,本发明的烯基基团可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其它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酰基(-(C=O)R’)和酰氨基(-CONR2’),其中R’为氢或C1-12烷基基团,优选为C2-10烷基基团,特别优选为C3-8烷基基团,该烷基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
定义C2-C12烯基包括此处定义的烯基基团的最大范围。特别地,该定义包括,例如,含义乙烯基;烯丙基(2-丙烯基)、异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丁-1-烯基(丁烯基)、丁-2-烯基、丁-3-烯基;己-1-烯基,己-2-烯基、己-3-烯基、己-4-烯基、己-5-烯基;庚-1-烯基、庚-2-烯基、庚-3-烯基、庚-4-烯基、庚-5-烯基、庚-6-烯基;辛-1-烯基、辛-2-烯基、辛-3-烯基、辛-4-烯基、辛-5-烯基、辛-6-烯基、辛-7-烯基;壬-1-烯基、壬-2-烯基、壬-3-烯基、壬-4-烯基、壬-5-烯基、壬-6-烯基、壬-7-烯基、壬-8-烯基;癸-1-烯基、癸-2-烯基、癸-3-烯基、癸-4-烯基、癸-5-烯基、癸-6-烯基、癸-7-烯基、癸-8-烯基、癸-9-烯基;十一碳-1-烯基、十一碳-2-烯基、十一碳-3-烯基、十一碳-4-烯基、十一碳-5-烯基、十一碳-6-烯基、十一碳-7-烯基、十一碳-8-烯基、十一碳-9-烯基、十一碳-10-烯基;十二碳-1-烯基、十二碳-2-烯基、十二碳-3-烯基、十二碳-4-烯基、十二碳-5-烯基、十二碳-6-烯基、十二碳-7-烯基、十二碳-8-烯基、十二碳-9-烯基、十二碳-10-烯基、十二碳-11-烯基;丁-1,3-二烯基,戊-1,3-二烯基。
在本发明中,炔基基团为——除非另有定义——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烃基团,其具有至少一个双重不饱和键(三键)并任选地具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单重或两重不饱和键或者一个、两个或多个选自O、N、P和S的杂原子。此外,本发明的炔基基团可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其它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酰基(-(C=O)R’)和酰氨基(-CONR2’),其中R’为氢或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C1-12烷基基团,该烷基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
定义C2-C12炔基包括此处定义的炔基基团的最大范围。特别地,该定义包括,例如,含义乙炔基、丙-1-炔基和丙-2-炔基。
定义C3-C8环烷基包括具有3至8个环成员的单环饱和烃基,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和环辛基。
在本发明中,芳基基团为——除非另有定义——芳香烃基团,其可具有一个、两个或多个选自O、N、P和S的杂原子且可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其它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酰基(-(C=O)R’)和酰氨基(-CONR2’),其中R’为氢或C1-12烷基基团,优选为C2-10烷基基团,特别优选为C3-8烷基基团,该烷基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
定义C5-18芳基包括具有5至18个骨架原子的、此处定义的芳基基团的最大范围,其中碳原子可被杂原子替代。特别地,该定义包括,例如,含义环戊二烯基、苯基、环庚三烯基、环辛四烯基、萘基和蒽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吡咯基、3-吡咯基、3-异噁唑基、4-异噁唑基、5-异噁唑基、3-异噻唑基、4-异噻唑基、5-异噻唑基、3-吡唑基、4-吡唑基、5-吡唑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2,4-噁二唑-3-基、1,2,4-噁二唑-5-基、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2,4-三唑-3-基、1,3,4-噁二唑-2-基、1,3,4-噻二唑-2-基和1,3,4-三唑-2-基;1-吡咯基、1-吡唑基、1,2,4-三唑-1-基、1-咪唑基、1,2,3-三唑-1-基、1,3,4-三唑-1-基;3-哒嗪基、4-哒嗪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2-吡嗪基、1,3,5-三嗪-2-基和1,2,4-三嗪-3-基。
在本发明中,芳基烷基基团(芳烷基基团)为——除非另有定义——这样的烷基基团,其被芳基取代且可具有C1-8亚烷基链,且其芳基骨架或亚烷基链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O、N、P和S的杂原子取代且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其它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酰基(-(C=O)R’)和酰氨基(-CONR2’),其中R’为氢或C1-12烷基基团,优选为C2-10烷基基团,特别优选为C3-8-烷基基团,该烷基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
定义C7-19芳烷基包括了骨架上和亚烷基链中共有7至19个原子的、此处定义的芳基烷基基团的最大范围。特别地,该定义包括,例如,含义苯甲基和苯乙基。
在本发明中,烷基芳基基团(烷芳基基团)为——除非另有定义——被烷基取代且可具有C1-8亚烷基链的芳基基团,该基团其芳基骨架上或亚烷基链中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O、N、P和S的杂原子取代且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其它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酰基(-(C=O)R’)和酰氨基(-CONR2’),其中R’为氢或C1-12烷基基团,优选为C2-10烷基基团,特别优选为C3-8烷基基团,该烷基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
定义C7-19烷基芳基包括骨架和亚烷基链中共有7至19个原子的、此处定义的烷基芳基基团的最大范围。特别地,该定义包括,例如,含义甲苯基-,2,3-、2,4-、2,5-、2,6-、3,4-或3,5-二甲基苯基。
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芳基和芳烷基基团可另外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除非另有定义)。这里,杂原子替代所示的碳原子。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如果合适,以多种可能的异构体形式的混合物存在,特别是立体异构体如E和Z、苏型和赤型、还有旋光异构体以及,如果合适,还有互变异构体。此处所公开并要求保护的既包括E和Z异构体,还包括苏型和赤型,还有旋光异构体、这些异构体的任意混合物,以及可能的互变异构体形式。
本发明的脒为式(Ⅰ)的化合物或其盐、N-氧化物、金属配合物和其立体异构体
在式(Ⅰ)或其盐、N-氧化物、金属复合物和它们的立体异构体中,基团具有以下定义的含义。所给出的定义同样适用于所有中间体:
R1选自:氢;直链或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和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和C4-8炔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X、-OR’、-SR’、-NR’2、-SiR’3、-COOR’、-CN和-CONR2’,其中R’为氢或一个C1-12烷基基团,且X为选自F、Cl、Br和I的卤原子;
R2选自: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和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X、-OR’、-SR’、-NR’2、-SiR’3、-COOR’、-CN和-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3选自:-CN、-SH、-SR”、-OR”、-(C=O)-R”,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和C5-18芳基、C7-19芳烷基和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X、-OR’、-SR’、-NR’2、-SiR’3、-COOR’、-CN和-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种替代实施方案中,R2和R3、R2和R1、或R1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或与选自N、O、P和S的其它原子一起可形成一个四至七元环,该环可被R’、OR’、SR’、NR’2、SiR’3基团所取代,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
R4选自:氢、-X、-CN、-SH、-SR’、-SR”、-OR”、-(C=O)-R”,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5选自:氢、-X、-CN、-SH、-SR”、-OR”、-(C=O)-R”,其中R”具有以上含义;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8烷基、C4-8烯基、C4-8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6选自:氢、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硝基(-NO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12烷基、C4-12烯基、C4-12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7选自:氢;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C2-12烯基、C2-12炔基,环状的C3-12烷基、C4-12烯基、C4-12炔基或C5-18芳基、C7-19芳烷基或C7-19烷芳基,其中在所有上述环状基团的环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选自N、O、P和S的杂原子替代,且所有上述基团均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R’、卤素(-X)、烷氧基(-OR’)、硫醚或巯基(-SR’)、氨基(-NR’2)、甲硅烷基(-SiR’3)、羧基(-COOR’)、氰基(-CN)和酰氨基(-CONR2’),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R6和R7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或与选自C、N、O、P和S的其它原子一起可形成一个四至七元环,该环可被-R’、-X、-OR’、-SR’、-NR’2、-SiR’3、-COOR’、-CN和NR2’CO-基团所取代,其中R’和X具有以上含义。
在式(Ⅰ)或其盐、N-氧化物、金属复合物及它们的立体异构体中,基团具有以下定义的优选含义。作为优选而给出的定义同样适用于所有中间体:
R1选自氢、巯基(-SH)和C1-8烷基基团;
R2选自直链和支链的C1-8烷基基团;
R3选自直链的、支链的和脂环族的C1-8烷基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替代的优选实施方案中,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或与选自N和O的其它原子一起可形成一个五或六元环,该环可被一个或多个C1-12烷基基团所取代;
R4选自-X(卤素)、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基团和C1-5卤代烷基基团;
R5选自-X(卤素)、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基团和C1-5卤代烷基基团;
R6选自氢、-X(卤素)、氰基和直链的C1-8烷基基团;
R7选自氢、直链和支链的C1-12烷基基团和苯基基团,其中苯基基团可被卤原子并且/或者被直链或支链的C1-12烷基基团取代;
R6和R7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可具有一个、两个或三个不饱和键的稠合的五或六元环。
在式(Ⅰ)或其盐、N-氧化物、金属配合物及它们的立体异构体中,基团具有以下定义的特别优选的含义。作为特别优选所给出的定义同样适用于所有中间体:
R1选自氢、巯基和甲基;
R2选自甲基和乙基;
R3选自甲基、乙基和异丙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替代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哌啶基(piperidinyl,piperidyl)、吡咯烷基或2,6-二甲基吗啉基;
R4选自Cl原子和甲基基团;
R5选自Cl原子和甲基基团;
R6选自氢、卤原子和氰基基团;
R7选自叔丁基、乙基、苯基和苯甲基,其中苯基基团在3或4位可被卤原子或者被叔丁基或甲基基团取代;
R6和R7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可形成苯环。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化合物的盐、N-氧化物、金属配合物及它们的立体异构体。
根据上面定义的取代基的种类,式(Ⅰ)的化合物具有酸性或碱性,可以与无机或有机的酸或与碱或与金属离子形成盐,如果合适的话还可形成内盐或加合物。
合适的金属离子特别为第二主族元素(特别是钙和镁)的离子,第三和第四主族元素(特别是铝、锡和铅)的离子,还有第一至第八过渡族元素(特别是铬、锰、铁、钴、镍、铜、锌等)的离子。特别优选为第四周期元素的金属离子。这里,金属可以它们可能呈现的各种化合价存在。
如果式(Ⅰ)的化合物带有导致酸性的羟基、羧基或其它基团,则这些化合物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
合适的碱为,例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特别是钠、钾、镁和钙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此外还有氨,具有(C1-C4)烷基基团的伯胺、仲胺和叔胺,(C1-C4)烷醇的单烷醇、二烷醇和三烷醇胺,胆碱以及氯胆碱。
如果式(Ⅰ)的化合物带有导致碱性的氨基、烷氨基或其它基团,则这些化合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无机酸的例子为氢卤酸,如氢氟酸、氢氯酸、氢溴酸和氢碘酸;硫酸、磷酸和硝酸;及酸式盐,如NaHSO4和KHSO4。
合适的有机酸为,例如,甲酸、碳酸和链烷酸,如乙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和丙酸,还有羟基乙酸、硫氰酸、乳酸、琥珀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酸、草酸、烷基磺酸(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基团的磺酸),芳基磺酸或芳基二磺酸(带有一或两个磺酸基团的芳香族基团,如苯基和萘基),烷基膦酸(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基团的膦酸),芳基膦酸或芳基二膦酸(带有一或两个膦酸基团的芳香族基团,如苯基和萘基),其中烷基或芳基可带有其它取代基,例如,对甲苯磺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2-苯氧基苯甲酸、2-乙酰氧基苯甲酸、邻磺酰苯甲酰亚胺等。
可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盐也具有杀菌特性。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脒选自:N’-{4-[(4-氰基-3-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5-(2,5-二甲基-4-{[(E)-哌啶-1-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3-乙基-1,2-噻唑-4-甲腈(2)、N’-{4-[(4-氰基-3-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3)、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4)、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烯-1-基亚氨基甲酰胺(5)、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6)、3-叔丁基-5-(2,5-二甲基-4-{[(E)-哌啶-1-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1,2-噻唑-4-甲腈(7)、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8)、N’-{2-氯-4-[(4-氰基-3-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0)、N’-{5-氯-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1)、N’-{5-氯-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N’-{5-氯-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13)、N’-{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4)、N’-{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5)、N’-{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16)、N’-{2-氯-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N’-{2-氯-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N’-{2-氯-4-[(4-氰基-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19)、3-(4-氯苯基)-5-(2,5-二甲基-4-{[(E)-哌啶-1-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1,2-噻唑-4-甲腈(20)、N’-(4-{[3-(4-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21)、N’-(4-{[3-(4-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N’-(4-{[3-(4-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3)、N’-(4-{[4-氰基-3-(3-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N’-(4-{[4-氰基-3-(3-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N’-(4-{[4-氰基-3-(3-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26)、N’-(4-{[3-(4-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N’-(4-{[3-(4-叔丁基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N’-(4-{[3-(4-叔丁基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29)、N’-(4-{[3-(4-叔丁基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烯-1-基亚氨基甲酰胺(30)、N’-(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1)、N’-(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2)、N’-(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33)、N’-{4-[(4-溴-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4)、N’-(2-氯-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35)、N’-(5-氯-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6)、N’-(5-氯-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7)、N’-(5-氯-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38)、N’-(5-氯-4-{[4-氰基-3-(3-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9)、N’-(5-氯-4-{[4-氰基-3-(3-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40)、N’-(5-氯-4-{[4-氰基-3-(3-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41)、N’-{2,5-二甲基-4-[(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42)、N’-{2,5-二甲基-4-[(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43)、N’-{2,5-二甲基-4-[(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44)、N’-{2-氯-5-甲基-4-[(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45)、N’-{2-氯-5-甲基-4-[(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46)、N’-{2-氯-5-甲基-4-[(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47)、N’-{4-[(4-氯-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48)、N’-{4-[(4-氯-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49)、4-[(4-氯-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50)、N’-{5-氯-4-[(4-氯-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51)、N’-{5-氯-4-[(4-氯-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52)、5-氯-4-[(4-氯-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53)、N’-{4-[(4-溴-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54)、N’-{4-[(4-溴-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55)、4-[(4-溴-3-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56)、N’-(2-氯-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57)、N’-(2-氯-4-{[4-氰基-3-(4-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58)、N’-[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59)、N’-[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60)、N’-[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61)、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62)、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N-[(E)-吡咯烷-1-基亚甲基]苯胺(63)、N’-{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64)、N’-{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65)、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66)、N’-{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67)、N’-{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68)、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69)、N’-{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70)、N’-{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71)、4-[(3-叔丁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72)、N’-{4-[(3-叔丁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73)、N’-{4-[(3-叔丁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74)、N’-{4-[(3-叔丁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基亚氨基甲酰胺(75)、N’-(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76)、N’-(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77)、N’-(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78)、N’-(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79)、N’-(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80)、N’-(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81)、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氟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82)、N’-{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83)、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84)、N’-{5-氯-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85)、5-氯-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86)、N’-{2-氯-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87)、2-氯-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88)、N’-(2-氯-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89)、N’-(2-氯-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0)、N’-(2-氯-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1)、N’-(2-氯-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92)、N’-(5-氯-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3)、N’-(5-氯-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94)、N’-(5-氯-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5)、N’-(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6)、N’-(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97)、N’-(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8)、N’-(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99)、N’-(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00)、N’-(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01)、N’-(5-氯-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02)、N’-{4-[(4-溴-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03)、N’-(2-氯-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04)、N’-(2-氯-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05)、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氟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06)、4-[(4-溴-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107)、N’-{4-[(4-溴-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08)、4-[(4-溴-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109)、N’-{4-[(4-溴-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10)、4-[(4-溴-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N-[(E)-哌啶-1-基亚甲基]苯胺(111)、N’-(5-氯-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12)、N’-(5-氯-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13)、N’-(5-氯-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14)、N’-(2-氯-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15)、N’-(2-氯-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16)、N’-(2-氯-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17)、N’-(2-氯-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18)、N’-(2-氯-4-{[4-氰基-3-(2,2-二甲基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19)、N’-(4-{[4-氰基-3-(2-苯基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0)、N’-(4-{[4-氰基-3-(2-苯基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21)、N’-(4-{[4-氰基-3-(2-苯基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2)、N’-(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3)、N’-(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24)、N’-(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5)、N’-(5-氯-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6)、N’-(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7)、N’-(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28)、N’-(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9)、N’-(5-氯-4-{[4-氰基-3-(3-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30)、N’-(2-氯-4-{[4-氰基-3-(2-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31)、N’-(5-氯-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32)、N’-(2-氯-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33)、N’-(5-氯-4-{[3-(2-氯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34)、N’-(2-氯-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35)、N’-(2-氯-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36)、N’-(5-氯-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37)、N’-(5-氯-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38)、N’-(5-氯-4-{[4-氰基-3-(2-氟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39)、N’-(2-氯-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40)、N’-(2-氯-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41)、N’-(2-氯-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42)、N’-(5-氯-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43)、5-(2,5-二甲基-4-{[(E)-哌啶-1-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44)、5-[4-({(E)-[乙基(甲基)氨基]亚甲基}氨基)-2,5-二甲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45)、5-[2,5-二甲基-4-({(E)-[甲基(丙-2-基)氨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46)、5-[5-氯-4-({(E)-[乙基(甲基)氨基]亚甲基}氨基)-2-甲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47)、5-[5-氯-2-甲基-4-({(E)-[甲基(丙-2-基)氨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48)、5-(2-氯-5-甲基-4-{[(E)-哌啶-1-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49)、5-[2-氯-4-({(E)-[乙基(甲基)氨基]亚甲基}氨基)-5-甲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50)、5-[2-氯-5-甲基-4-({(E)-[甲基(丙-2-基)氨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51)、5-(5-氯-2-甲基-4-{[(E)-哌啶-1-基亚甲基]氨基}苯氧基)-3-甲基-1,2-噻唑-4-羧酸乙酯(152)、N’-(5-氯-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53)、N’-(5-氯-4-{[3-(1-氯环丙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54)、N-[(E)-({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亚氨基)甲基]-N-甲基乙胺鎓氯化物(155)(N-[(E)-({4-[(3-tert-butyl-4-cyano-1,2-thiazol-5-yl)oxy]-2,5-dimethylphenyl}imino)methyl]-N-methylethanaminium chloride(155))、N-[(E)-({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亚氨基)甲基]-N-甲基乙胺鎓溴化物(156)、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2-苯并噻唑-3(2H)-酮1,1-二氧化物(1∶1)(157)、N-乙基-N’-{4-[(4-碘-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58)、N’-(4-{[4-氰基-3-(4-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59)、N’-(4-{[4-氰基-3-(4-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0)、N’-(5-氯-4-{[4-氰基-3-(4-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1)、N’-(5-氯-4-{[4-氰基-3-(4-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62)、N’-{4-[(3,4-二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3)、N’-(4-{[4-氰基-3-(2,3-二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4)、N’-(4-{[4-氰基-3-(2,3-二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65)、N’-(4-{[4-氰基-3-(2,3-二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6)、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7)、N’-{5-叔丁基-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8)、N’-{5-溴-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69)、N’-[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0)、N’-[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1)、N’-[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氯-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72)、N’-(2-氯-4-{[4-氰基-3-(1-苯基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3)、N’-(4-{[4-氰基-3-(1-苯基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4)、N’-[4-(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5)、N’-(2-氯-4-{[4-氰基-3-(1-苯基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76)、N’-(4-{[4-氰基3(1-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7)、N’-(4-{[4-氰基-3-(1-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78)、N’-(4-{[4-氰基-3-(1-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79)、N’-(4-{[4-氰基-3-(2-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80)、N’-(4-{[4-氰基-3-(2-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1)、N’-{4-[(3-苯甲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2)、N’-(4-{[4-氰基-3-(2-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3)、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氟-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4)、N’-(5-氯-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5)、N’-(5-氯-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6)、N’-(5-氯-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87)、N’-(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8)、N’-(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89)、N’-(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90)、N’-(2-氯-4-{[3-(4-氯苯甲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1)、N’-(2-氯-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2)、N’-(2-氯-4-{[4-氰基-3-(3-甲基戊-3-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3)、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氰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4)、N’-(4-{[4-氰基-3-(1-甲基环己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5)、N’-(2-氯-4-{[4-氰基-3-(1-苯基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6)、N’-(4-{[4-氰基-3-(1-甲基环己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7)、N’-(4-{[4-氰基-3-(1-甲基环己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198)、N’-(5-氯-4-{[4-氰基-3-(2-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99)、N’-(5-氯-4-{[4-氰基-3-(2-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00)、N’-(5-氯-4-{[4-氰基-3-(2-甲基丁-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01)、N’-{4-[(3,4-二氯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02)、N’-{2,5-二甲基-4-[(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03)、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盐酸盐(1∶1)(204)、N’-(2-氯-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05)、N’-(2-氯-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06)、N’-(2-氯-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07)、N’-[4-({4-氰基-3-[(3S,5S,7S)-三环[3.3.1.13,7]癸-1-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08)、N’-[4-({4-氰基-3-[(3S,5S,7S)-三环[3.3.1.13,7]癸-1-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09)、N’-(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0)、N’-(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1)、N’-(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12)、N’-[4-({4-氰基-3-[(3S,5S,7S)-三环[3.3.1.13,7]癸-1-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3)、N’-{4-[(4-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4)、N’-(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5)、N’-(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6)、N’-(5-氯-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7)、N’-[2-氯-4-({4-氰基-3-[4-(三氟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18)、N’-[2-氯-4-({4-氰基-3-[4-(三氟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19)、N’-[2-氯-4-({4-氰基-3-[4-(三氟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0)、N’-(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1)、N’-[5-氯-4-({4-氰基-3-[4-(三氟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2)、N’-[5-氯-4-({4-氰基-3-[4-(三氟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23)、N’-[5-氯-4-({4-氰基-3-[4-(三氟甲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4)、N’-(5-氯-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25)、N’-(2-氯-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6)、N’-(2-氯-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27)、N’-(2-氯-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8)、N’-(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29)、N’-(2-氯-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30)、N’-(5-氯-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31)、N’-(5-氯-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32)、N’-(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33)、N’-(5-氯-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34)、N’-(5-氯-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35)、N’-(5-氯-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36)、N’-(4-{[4-氰基-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37)、N’-(2-氯-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38)、N’-(2-氯-4-{[3-(2-氯-4-氟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39)、N’-(2-氯-4-{[3-(2-氯-4-氟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40)、N’-(5-氯-4-{[4-氰基-3-(2,4-二氯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1)、N’-[4-({3-[2-(4-氯苯基)丙-2-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2)、N’-(5-氯-4-{[3-(2-氯-4-氟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3)、N’-(5-氯-4-{[3-(2-氯-4-氟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44)、N’-(5-氯-4-{[3-(2-氯-4-氟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5)、N’-(4-{[4-氰基-3-(2-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6)、N’-(4-{[4-氰基-3-(2-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47)、N’-(2-氯-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8)、N’-(4-{[4-氰基-3-(2-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49)、N’-(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0)、N’-(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1)、N’-(2-氯-4-{[3-(2-氯-4-氟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2)、N’-(2-氯-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53)、N’-(2-氯-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4)、N’-(5-氯-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5)、N’-(5-氯-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56)、N’-(5-氯-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7)、N’-(2-氯-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8)、N’-(2-氯-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59)、N’-(5-氯-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60)、N’-(5-氯-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61)、N’-(5-氯-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62)、N’-(5-氯-4-{[4-氰基-3-(3-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63)、N’-{4-[(4,7-二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64)、N’-{4-[(4,7-二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65)、N’-{4-[(4,7-二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66)、N’-(2-氯-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67)、N’-{4-[(4-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68)、N’-{4-[(4-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69)、N’-(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0)、N’-(4-{[4-氰基-3-(3-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1)、N’-(4-{[4-氰基-3-(4-甲氧基苯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72)、N’-(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3)、N’-(5-氯-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4)、N’-(2-氯-4-{[4-氰基-3-(2-氟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5)、N’-(4-{[4-氰基-3-(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76)、N’-{2-氯-4-[(4-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7)、N’-{2-氯-4-[(4,7-二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78)、N’-{2-氯-4-[(4,7-二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79)、N’-{2-氯-4-[(4-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80)、N’-{2-氯-4-[(4-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1)、N’-{2-氯-4-[(4,7-二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5-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2)、N’-(4-{[3-(2-氯-4-氟苯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3)、N’-(4-{[4-氯-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4)、N’-(4-{[4-氯-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85)、N’-(4-{[4-氯-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6)、N’-(2-氯-4-{[4-氯-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7)、N’-{4-[(3-溴-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8)、N’-(4-{[4-溴-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89)、N’-{2-溴-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0)、N’-{2-氯-4-[(4-氯-3-甲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1)、N’-{4-[(3-苯甲基-4-氯-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2)、N’-(4-{[4-氯-3-(4-氯苯甲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3)、N’-{4-[(4-氰基-3-环己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4)、N’-{4-[(4-氰基-3-环己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5)、N’-{4-[(4-氰基-3-环己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96)、N’-{4-[(3-叔丁基-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7)、N’-(4-{[4-氰基-3-(1-氟-2-甲基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298)、N’-(4-{[4-氰基-3-(1-氟-2-甲基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299)、N’-(2,5-二甲基-4-{[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0)、N’-(4-{[4-氰基-3-(1-氟-2-甲基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1)、N’-[4-({3-[2-(4-氯苯基)丙-2-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302)、N’-(4-{[4-溴-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3)、N’-(2-氯-4-{[4-碘-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4)、N’-[4-({3-[2-(4-氯苯基)丙-2-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5)、N’-{2-氯-4-[(4-氰基-3-环己基-1,2-噻唑-5-基)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6)、N’-{4-[(4-氰基-3-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7)、N’-{4-[(4-氰基-3-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08)、N’-{4-[(4-氰基-3-环丙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309)、N’-{4-[(7-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10)、N’-{4-[(7-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11)、N’-{4-[(7-氯-2,1-苯并噻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丙-2-基亚氨基甲酰胺(312)、N’-(4-{[4-溴-3-(丙-2-基)-1,2-噻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N-二甲基亚氨基甲酰胺(313),或其盐、N-氧化物、金属配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
本发明的脒的制备
本发明的脒可通过下面的方案(Ia)和(Ib)中所示方法得到:
方案(Ia)
方案(Ib)
步骤(a)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使式(Ⅲ)的硝基苯衍生物与式(Ⅱ)的异噻唑基醇或由其制得的醇盐按照下列反应方案反应得到式(Ⅵ)的硝基苯基醚:
合适的离去基团Z为,在通常(prevailing)反应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离核性(nucleofugic)的所有取代基。可提到的合适离去基团的实例为卤素、三氟甲磺酸酯基(triflate)、甲磺酸酯基、甲苯磺酸酯基或SO2Me。
式(Ⅲ)的硝基苯衍生物可根据the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1926,2036制得。该反应优选在碱的存在下进行。
合适的碱为在这种反应中常用的有机和无机碱。优选使用选自例如以下的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化物、氢氧化物、氨基化物、醇盐、乙酸盐、氟化物、磷酸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此处特别优选氨基钠、氢化钠、二异丙基氨基锂、甲醇钠、叔丁醇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酸钠、磷酸钠、磷酸钾、氟化钾、氟化铯、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和碳酸铯。此外还优选叔胺,例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苄胺、吡啶、N-甲基哌啶、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氨基吡啶、二氮杂二环辛烷(DABCO)、二氮杂二环壬烯(DBN)和二氮杂二环十一烯(DBU)。
如果合适,可使用选自以下的催化剂:钯、铜及其盐或络合物。
硝基苯衍生物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可不在溶剂的存在下或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
优选使用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或以上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以及纯水。
反应可在降低的压力、大气压或超大气压下以及-20至200℃温度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大气压和50至150℃温度下进行。
步骤(b)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中,使式(Ⅴ)的硝基酚衍生物或由其制得的酚盐与式(Ⅳ)的异噻唑基衍生物根据下列反应方案反应得到式(Ⅵ)的硝基苯基醚:
式(Ⅴ)的硝基酚衍生物可根据the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1926,2036制得。
关于反应条件、溶剂、催化剂和合适的离去基团,参照步骤(a)。
步骤(c)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中,使式(Ⅶ)的苯胺与式(Ⅱ)的异噻唑基醇或由其制得的醇盐按照下列反应方案反应得到式(Ⅷ)的氨基苯基醚:
关于反应条件、溶剂、催化剂和合适的离去基团,参照步骤(a)。
步骤(d)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中,使式(XII)的氨基酚与式(Ⅳ)的异噻唑基衍生物按照下列反应方案反应得到式(Ⅷ)的氨基苯基醚:
关于反应条件、溶剂、催化剂和合适的离去基团,参照步骤(a)和(c)。
步骤(e)
可将步骤(a)和(b)中得到的式(Ⅵ)的硝基苯基醚按照下列反应方案还原得到式(Ⅷ)的苯胺醚:
步骤(e)的还原反应可通过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用于还原硝基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进行。
优选地,所述还原反应使用氯化锡和浓盐酸如WO-A-0 046 184中所述进行。但是,或者,还原反应也可使用氢气进行,如果合适,在合适的氢化催化剂存在下(例如阮内镍或Pd/C)进行。反应条件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描述,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如果还原反应在液相中进行,则该反应应该在对通常反应条件而言呈惰性的溶剂中进行。一种这类溶剂为例如甲苯。
步骤(f)
根据步骤(f),由式(Ⅷ)的苯胺醚至本发明的式(Ⅰ)的脒的转化,如方案(Ib)中以上所示,可通过多种可选的方法采用以下物质
(i)式(ⅩⅢ)的氨基乙缩醛或
(ii)式(ⅩⅣ)的酰胺或
(iii)式(ⅩⅤ)的胺在式(ⅩⅤⅠ)的原酸酯的存在下根据下列反应方案进行:
本发明方法的各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简要示例说明如下:
(i)根据方案(Ib)中作为步骤(i)所示的一种本发明实施方案,使式(Ⅷ)的苯胺醚与式(ⅩⅢ)(其中R1、R2和R3具有以上给出的定义,且R11和R12选自C1-8烷基基团、优选选自C2-6烷基基团、特别优选选自C3-5烷基基团,并与它们所连接的氧原子一起可形成一个五元或六元环)的氨基乙缩醛反应,生成本发明式(Ⅰ)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
式(ⅩⅢ)的氨基乙缩醛可由JACS,65,1566(1943)中所述的甲酰胺通过与烷基化剂(如硫酸二甲酯)反应制得。
(ii)根据方案(Ib)中作为步骤(ii)所示的一种可替代的本发明实施方案,使式(Ⅷ)的苯胺醚与式(ⅩⅣ)(其中R1、R2和R3如上定义)的酰胺反应,生成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
步骤(ii)的反应,如果合适,在卤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合适的卤化剂选自例如PCl5、PCl3、POCl3和SOCl2。
此外,该反应还可以选择性地在缩合剂的存在下进行。
合适的缩合剂为:常用于形成酰胺键的那些化合物;酰基卤形成物,例如,光气、三溴化磷、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氧化物或亚硫酰氯;酸酐形成物,例如氯甲酸酯、氯甲酸甲酯、氯甲酸异丙酯、氯甲酸异丁酯或甲磺酰氯;碳二亚胺(carbodiimine),例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或其它常用缩合剂,如五氧化二磷、多磷酸、N,N’-羰基二咪唑(N,N’-carbodiimidazole)、2-乙氧基-N-乙氧基羰基-1,2-二氢喹啉(EEDQ)、三苯基膦/四氯化碳、或三吡咯烷基溴化鏻六氟磷酸盐(bromotripyrrolidinophosph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步骤(ii)的反应优选在一种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优选使用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酯,例如,乙酸甲酯或乙酸乙酯;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DMSO);砜,例如,环丁砜;醇,例如,甲醇、乙醇、正或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或叔丁醇、乙二醇、丙-1,2-二醇、乙氧基乙醇、甲氧基乙醇、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或以上物质的混合物。
(iii)根据方案(Ib)中作为步骤(iii)所示的另一种可替代的本发明方案,使式(Ⅷ)的苯胺醚与式(ⅩⅤ)(其中R2和R3如上定义)的胺,在式(ⅩⅤⅠ)(其中R1为氢且R8至R10彼此独立地选自C1-8烷基基团、优选选自C2-6烷基基团、特别优选选自C3-5烷基基团,或R8和R10、R9和R10、或R8和R9与它们所连接的氧原子一起可形成一个五元或六元环)的原酸酯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
步骤(iii)的反应优选在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优选使用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酯,例如,乙酸甲酯或乙酸乙酯;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DMSO);砜,例如,环丁砜;醇,例如,甲醇、乙醇、正或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或叔丁醇、乙二醇、丙-1,2-二醇、乙氧基乙醇、甲氧基乙醇、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或以上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以及纯水。
步骤(iii)的反应优选在酸的存在下进行。
合适的酸选自例如有机和无机酸,如对甲苯磺酸、甲磺酸、氯化氢(气态、含水的或在有机溶液中)或硫酸。
步骤(g)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中,可使式(Ⅶ)的氨基苯酚与
(i)式(ⅩⅢ)的氨基乙缩醛或
(ii)式(ⅩⅣ)的酰胺或
(iii)式(ⅩⅤ)的胺,在式(ⅩⅤⅠ)的原酸酯存在下
根据以下反应方案反应生成式(Ⅹ)的脒:
反应条件、溶剂和催化剂参照步骤(f)。
由式(Ⅹ)的脒到本发明式(Ⅰ)的目标分子的进一步反应可例如如步骤(j)中所述进行。
步骤(h)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中,可使式(Ⅶ)的氨基苯基衍生物与
(i)式(ⅩⅢ)的氨基乙缩醛或
(ii)式(ⅩⅣ)的酰胺或
(iii)式(ⅩⅤ)的胺,在式(ⅩⅤⅠ)的原酸酯存在下
根据以下反应方案反应生成式(ⅩⅠ)的脒:
反应条件、溶剂和催化剂参照步骤(a)。
由式(ⅩⅠ)的脒到本发明式(Ⅰ)的目标分子的进一步反应可例如按步骤(i)中所述进行。
步骤(i)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可使可由步骤(h)得到的式(ⅩⅠ)的脒与式(Ⅱ)的异噻唑基醇或由其形成的醇盐根据以下反应方案反应,生成本发明式(Ⅰ)的目标分子:
反应条件、溶剂和催化剂参照步骤(a)。
步骤(j)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可使可由步骤(g)得到的式(Ⅹ)的脒与式(Ⅳ)的异噻唑基衍生物根据以下反应方案反应,生成本发明式(Ⅰ)的目标分子:
反应条件、溶剂和催化剂参照步骤(f)。
在用于制备式(Ⅰ)的脒的本发明方法中,以下反应步骤的组合被认为是有利的:步骤(a)、(e)和(f);步骤(b)、(e)和(f);步骤(c)和(f);步骤(d)和(f);步骤(h)和(i);以及/或者步骤(g)和(j);
如果合适,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的制备不需要进行中间体的中间分离。
如果合适,异噻唑基氧苯基脒的最终纯化可通过常用的纯化方法进行。优选地,纯化通过结晶进行。
上述方法的步骤(b)、(d)和(j)中所用的式Ⅳa(其中Z为氯原子)的异噻唑基衍生物,可例如根据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Synopses,1989,2,29和日本专利JP 2002/003410中所述以及以下所示例说明的方法,通过使式(ⅩⅦ)的异噻唑基胺制得:
对于R7=Cl、Br,且Z=Cl、Br的合成选项在J.Org.Chem.1964,29,660中有描述。三氯异噻唑可根据Tet.Lett.1970,42,3719或DE2231098得到。
如果R6和R7形成一个芳环,则所述衍生物可由合适的羟基前体采用POCl3制得。所述羟基前体由靛红酸酐(isatoic anhydride)例如通过与H2S或KHS反应以及随后与H2O2反应而制得,如Acta Naturalia del’Ateneo Parmense,1986,22,41-6;J.Heterocycl.Chem.1978,15,529-36;J.f Med.Chem.1986,29,359-69;J.Heterocycl.Chem.1973,10,413;和J.Heterocycl.Chem.1978,15,529-36中所述。
所用的式(ⅩⅦ)的异噻唑基胺可通过以下方案(Ⅱ)中所述途径得到。
步骤(k):式(ⅩⅩ)的醇的制备:
式(ⅩⅩ)的醇可例如通过丙二腈(ⅩⅠⅩ)与碳酰氯(ⅩⅧ)在碱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如步骤(k)所示,并如例如JACS,2002,12118-12128或Bioorg.Med.Chem.Lett.,2006,4326-4330中所述。
合适的碱为此类反应中常用的有机和无机碱。优选使用选自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化物、氢氧化物、氨基化物、醇盐、乙酸盐、氟化物、磷酸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碱。此处优选氨基钠、氢化钠、二异丙氨基锂、甲醇钠、叔丁醇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酸钠、磷酸钠、磷酸钾、氟化钾、氟化铯、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和碳酸铯。此外特别优选叔胺,例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苄胺、吡啶、N-甲基哌啶、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氨基吡啶、二氮杂二环辛烷(DABCO)、二氮杂二环壬烯(DBN)和二氮杂二环十一烯(DBU)。
酰基氯(ⅩⅧ)与丙二腈(ⅩⅠⅩ)的反应在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
优选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或以上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以及纯水。
反应可在降低的压力、大气压或超大气压以及-20至200℃温度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大气压及-10至20℃温度下进行。
步骤(l):式(ⅩⅩ)的醇的烷基化
式(ⅩⅩ)的醇的羟基官能团的烷基化在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
优选使用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或以上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以及纯水。
合适的烷基化剂为,例如,硫酸二烷基酯、烷基卤化物、甲磺酸烷基酯、甲苯磺酸烷基酯或三氟甲磺酸烷基酯(alkyl triflate)。优选为硫酸二烷基酯。
对于合适的碱,参照步骤(k)。特别优选NaHCO3或氢化钠。
反应可在降低的压力、大气压或超大气压以及-20至200℃温度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大气压及50至150℃温度下进行。
在随后的步骤(l)中,将式(ⅩⅩ)的醇转化为式(ⅩⅩⅠ)的烷氧基二腈,如JACS,2002,12118-12128中所述。
步骤(m):式(ⅩⅩⅡ)的氨基二腈的制备
根据步骤(m)的与氨的随后反应可用烷氧基二腈(ⅩⅩⅠ)和卤化二腈(ⅩⅩⅥ)进行,如Bioorg.Med.Chem.Lett.,2006,4326-4330中所述。
由烷氧基二腈(ⅩⅩⅠ)到氨基二腈(ⅩⅩⅡ)的转化在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
优选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或以上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以及纯水。优选使用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
作为氨的替换,也可使用其它氨源,例如六亚甲基四胺。
反应可在降低的压力、大气压或超大气压以及-20至200℃温度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大气压及0至30℃温度下进行。
或者,式(ⅩⅩⅡ)(其中基团R7对应于以下基团)的氨基二腈也可根据Org.Biomol.Chem.,2004,2340-2345中的方法得到,
其中*表示取代基的连接点。此处,式(ⅩⅩⅣ)的亚氨基酯与丙二腈(ⅩⅠⅩ)根据以下方案缩合:
EP 1 344 774 A1教导了以丙二腈(ⅩⅠⅩ)和碳酰氯(ⅩⅧ)为起始材料根据以下反应方案来合成式(ⅩⅩⅡ)的氨基二腈:
此外,式(ⅩⅦ)的异噻唑基胺,其中R7对应于以下基团,
其中*表示取代基的连接点,可根据Arch.Pharm.Chem.Life Sci.2006,608-615中的方法制备:
EP-A-327 981描述了式(ⅩⅩⅡ)的氨基二腈的合成,同样以腈(ⅩⅩⅤ)为起始材料,通过与丙二腈(ⅩⅠⅩ)反应以及,如果合适,分离作为中间体的亚氨基酯(ⅩⅩⅣ)。
步骤(n):式(ⅩⅩⅢ)的硫代酰胺的制备
式(ⅩⅩⅡ)的腈到式(ⅩⅩⅢ)的硫代酰胺的转化可在有机碱的混合物中进行,如DE-A-2 434 922中所述。
优选叔胺,例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苄胺、吡啶、N-甲基哌啶、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氨基吡啶、二氮杂二环辛烷(DABCO)、二氮杂二环壬烯(DBN)和二氮杂二环十一烯(DBU),以多种混合物的形式。
作为优选使用的气态硫化氢的替代,还可以使用硫化氢的其它来源物,例如,P2S5、劳森试剂(Lawesson’s reagent)、硫代乙酰胺、硫代乙酸、二苯基膦基连二硫酸、O,O-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或三甲基硅烷硫醇盐。
反应可在降低的压力、大气压或超大气压以及-20至200℃温度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大气压及0到至30℃温度下进行。
步骤(o):式(ⅩⅦ)的氨基异噻唑的合成
步骤(o)的其中R6=H的式(ⅩⅦ)的氨基异噻唑通过式(ⅩⅩⅢ)的3-亚氨基硫代乙酰胺的氧化环化而实现的合成已有记载,如Journal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4,116,2292-300中;EP-A-129 408中;J.Heterocyclic Chem.1989,1575中;或DE-A-2 434 922中针对R6=H所述。Bioorg.Med.Chem.Lett.,2006,4326-4330描述了其中R6≠H的化合物的氧化环化。
氧化环化为氨基异噻唑的反应在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
优选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或以上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以及纯水。优选使用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
合适用作氧化剂的为例如过氧化氢或碘。优选使用过氧化氢。
反应可在降低的压力、大气压或超大气压以及-20至200℃温度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大气压及-10至80℃温度下进行。
式(ⅩⅦ)(其中R6为卤素)的4-卤代氨基异噻唑中间体的合成可通过对应氨基异噻唑的4-位置——该位置仍是自由的(free)——的卤化类似于heterocycles,1994,37,859-67进行。
由硫代烷基衍生物制备羟基异噻唑的反应在Australian Journal ofChemistry 1989,42,1291-306中有描述。
根据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75,28,2051-5,羟基异噻唑可由卤代二腈(ⅩⅩⅥ)得到。
步骤(p):式(ⅩⅩⅥ)的氯代二腈的制备
在步骤(p)中所示的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中,可使式(ⅩⅩ)的醇与合适的氯化剂(如PCl5)反应,生成式(ⅩⅩⅥ)的氯代二腈。相应方法记载于Bioorg.Med.Chem.Lett.,2006,4326-4330中。
方案(Ⅱ)
步骤(q):苯胺的衍生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替代实施方案中,式(Ⅷa)的氨基苯酚醚可通过卤化转化为式(Ⅷ)的氨基苯基醚:
除了在路易斯酸存在下使用氯和溴之外,还可以使用N-卤代琥珀酰亚胺作为卤化剂。优选使用N-溴-和N-氯-琥珀酰亚胺。
氨基苯酚醚的卤化可不在溶剂存在下或在溶剂存在下进行;优选地,该反应在选自在通常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常用溶剂的溶剂中进行。
优选脂族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例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萘烷;卤代烃,例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例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例如,乙腈、丙腈、正或异丁腈或者苄腈;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亚甲基磷酰三胺;或以上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以及纯水。
反应可在降低的压力、大气压或超大气压以及-20至200℃温度下进行;优选地,反应在大气压及室温下进行。
有害微生物的防治
本发明的脒具有强的杀微生物作用并可用于植物保护和材料保护中防治有害的微生物,例如真菌和细菌。
植物保护
杀真菌剂可用在植物保护中来防治根肿菌(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Oomycetes)、壶菌(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Basidiomycetes)和半知菌(Deuteromycetes)。
杀细菌剂可用在植物保护中来防治假单孢菌(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Rhizobiaceae)、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棒杆菌(Corynebacteriaceae)和链霉菌(Streptomycetaceae)。
可作为实例但非限制性地提及一些归入以上所列宽泛术语的真菌及细菌病害的病原体:
由白粉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属种,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属种,如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leucotricha);
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属种,如凤仙花单囊壳(Sphaerothecafuliginea);
钩丝壳属(Uncinula)属种,如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
由锈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属种,如褐色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sabinae);
驼孢锈属(Hemileia)属种,如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
层锈菌(Phakopsora)属种,如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马蝗层菌(Phakopsora meibomiae);
柄锈菌(Puccinia)属种,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单孢锈菌属(Uromyces)属种,如疣顶单孢锈菌(Uromycesappendiculatus);
由卵菌类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盘霜霉(Bremia)属种,如莴苣盘霜霉(Bremia lactucae);
霜霉(Peronospora)属种,如豌豆霜霉(Peronospora pisi)或十字花科霜霉(P.brassicae);
疫霉(Phytophthora)属种,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轴霜霉(Plasmopara)属种,如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
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属种,如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humuli)或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腐霉(Pythium)属种,如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斑枯病和叶萎蔫病病害:
链格孢属(Alternaria)属种,例如早疫病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尾孢属(Cercospora)属种,例如菾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
Cladiosporum属种,例如Cladiosporium cucumerinum;
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属种,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sativus)
(分生孢子形式: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Syn: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属种,例如菜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lindemuthanium);
Cycloconium属种,例如Cycloconium oleaginum;
间座壳属(Diaporthe)属种,例如柑桔间座壳(Diaporthe citri);
痂囊腔菌属(Elsinoe)属种,例如柑桔痂囊腔菌(Elsinoe fawcettii);
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属种,例如悦色盘长孢(Gloeosporiumlaeticolor);
小丛壳属(Glomerella)属种,例如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球座菌属(Guignardia)属种,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bidwelli);
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属种,例如Leptosphaeria maculans;
大毁壳属(Magnaporthe)属种,例如灰色大毁壳(Magnaporthegrisea);
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属种,例如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graminicola)和斐济球腔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Phaeosphaeria属种,例如小麦颖枯病菌(Phaeosphaeria nodorum);
核腔菌属(Pyrenophora)属种,例如圆核腔菌(Pyrenophora teres);
柱隔孢属(Ramularia)属种,例如Ramularia collo-cygni;
喙孢属(Rhynchosporium)属种,例如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secalis);
针孢属(Septoria)属种,例如芹菜小壳针孢(Septoria apii);
核瑚菌属(Typhula)属种,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a);
黑星菌属(Venturia)属种,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和茎病害:
伏革菌属(Corticium)属种,例如Corticium graminearum;
镰孢属(Fusarium)属种,例如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囊壳菌(Gaeumannomyces)属种,例如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Tapesia属种,例如Tapesia acuformis;
根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属种,例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basicol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肉穗花序和散穗花序病害(包括玉米穗轴):
链格孢属属种,例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
曲霉属(Aspergillus)属种,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枝孢属(Cladosporium)属种,例如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
麦角菌属(Claviceps)属种,例如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镰孢属属种,例如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
赤霉属属种,例如玉蜀黍赤霉;
小画线壳属(Monographella)属种,例如雪腐小画线壳(Monographella nivalis);
由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所述黑粉菌例如,
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属种,例如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reiliana);
腥黑粉菌属(Tilletia)属种,例如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
条黑粉菌属(Urocystis)属种,例如隐条黑粉菌(Urocystis occulta);
黑粉菌(Ustilago)属种,例如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果实腐烂:
曲霉属属种,例如黄曲霉;
葡萄孢属(Botrytis)属种,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青霉属(Penicillium)属种,例如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核盘菌属(Sclerotinia)属种,例如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轮枝孢属(Verticilium)属种,例如黑白轮枝孢(Verticiliumalboatr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种传的和土传的腐烂和萎蔫病害以及幼苗病害:
链格孢属属种,例如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
丝囊霉属(Aphanomyces)属种,例如菜豆丝囊霉(Aphanomyceseuteiches);
壳二孢属(Ascochyta)属种,例如兵豆壳二孢(Ascochyta lentis);
曲霉属属种,例如黄曲霉;
枝孢属属种,例如草本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
旋孢腔菌属属种,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
(分生孢子形式: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Syn(Bipolaris syn):长蠕孢属);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属种,例如毛核炭疽菌(Colletotrichumcoccodes);
镰孢属属种,例如黄色镰孢;
赤霉属(Gibberella)属种,例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壳球孢属(Macrophomina)属种,例如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phaseolina);
小画线壳属属种,例如雪腐小画线壳;
青霉属属种,例如扩展青霉;
茎点霉属(Phoma)属种,例如黑胫茎点霉(Phoma lingam);
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属种,例如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sojae);
疫霉属种,例如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核腔菌属属种,例如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
梨孢属(Pyricularia)属种,例如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
腐霉属属种,例如终极腐霉;
丝核菌属属种,例如立枯丝核菌;
根霉菌属(Rhizopus)属种,例如稻根霉菌(Rhizopus oryzae);
小菌核属(Sclerotium)属种,例如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针孢属(Septoria)属种,例如颖枯壳针孢(Septoria nodorum);
核瑚菌属属种,例如肉孢核瑚菌;
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属种,例如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溃疡、虫瘿和扫帚病(witches’broom)病害:
丛赤壳属(Nectria)属种,例如仁果干癌丛赤壳菌(Nectriagalligen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萎蔫病害:
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属种,例如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lax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花和果实的畸形:
外囊菌属(Taphrina)属种,例如桃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木本植物的退行性病害:
Esca属种,例如Phaemoniella clamydospora、Phaeoacremoniumaleophilium及Fomitiporia mediterrane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花和种子的病害:
葡萄孢属属种,例如灰葡萄孢;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植物块茎病害:
丝核菌属属种,例如立枯丝核菌;
长蠕孢菌属(Helminthosporium)属种,例如茄病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olani);
由细菌性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细菌性病原体例如,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属种,例如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
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种,例如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 pv.lachrymans);
欧文氏菌属(Erwinia)属种,例如梨火疫菌(Erwinia amylovora)。
优选地,可防治以下大豆病害: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茎、荚和种子的真菌病害: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leaf spot)(Alternaria spec.atrans tenuissim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 dematium var.truncatum)、褐斑病(大豆褐纹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尾孢叶斑和枯萎病(菊池尾孢(Cercospora kikuchii))、笄霉叶枯病(choanephora leaf blight)(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trispora(Syn.))、dactuliophora叶斑病(Dactuliophora glycines)、霜霉病(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hurica))、内脐蠕孢属枯萎病(Drechslera glycini)、蛙眼病(frogeye leaf spot)(大豆尾孢)、小光壳叶斑病(leptosphaerulina leaf spot)(三叶草小光壳(Leptosphaerulina trifolii))、叶点霉叶斑病(phyllostica leaf spot)(大豆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sojaecola))、荚和茎枯萎病(大豆拟茎点霉)、白粉病(Microsphaera diffusa)、棘壳孢叶斑病(pyrenochaeta leaf spot)(Pyrenochaeta glycines)、菌核地上、叶枯萎病及立枯病(foliage and webblight)(立枯丝核菌)、锈病(豆薯层锈菌)、疮痂病(大豆痂圆孢(Sphacelomaglycines))、匍柄霉属叶枯病(stemphylium leaf blight)(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靶斑病(target spot)(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部和茎基部的真菌病害:
黑色根腐病(Calonectria crotalariae)、炭腐病(菜豆壳球孢)、镰孢枯萎病或萎蔫、根腐以及荚和根颈腐烂病(尖镰孢、直喙镰孢(Fusariumorthoceras)、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木贼镰孢(Fusariumequiseti))、mycoleptodiscus根腐病(Mycoleptodiscus terrestris)、新赤壳属病(neocosmospora)(侵菅新赤壳(Neocosmopspora vasinfecta))、荚和茎枯萎病(菜豆间座壳(Diaporthe phaseolorum))、茎溃疡(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疫霉腐病(大雄疫霉(Phytophthora megasperma))、褐茎腐病(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腐霉腐病(pythium rot)(瓜果腐霉(Pythiumaphanidermatum)、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德巴利腐霉(Pythiumdebaryanum)、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终极腐霉)、丝核菌根腐病、茎腐和立枯病(立枯丝核菌)、核盘菌茎腐病(核盘菌)、核盘菌白绢病(sclerotinia southern blight)(Sclerotinia rolfsii)、根串珠霉根腐病(thielaviopsis root rot)(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还具有强的植物强化活性。因此它们适于调动植物对有害微生物侵袭的内在防御能力。
在本说明书中,植物强化(抗性诱导)化合物的含义应理解为,能够刺激植物的防御系统,使得经处理的植物在随后接种有害微生物时,对这些微生物显示出很大程度抗性的物质。
在本说明书中,有害微生物的含义应理解为,致植物病的真菌、细菌和病毒。因此,本发明物质可用于保护植物在处理后的某段时间内抵抗所述病原体的侵袭。以活性化合物处理植物后,实现保护作用的时间通常为1-10天、优选1-7天。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所需浓度下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这使得可对植物地上部位、植物繁殖物、种子以及土壤进行处理。
就此,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可特别成功地用于防治谷类病害,例如柄锈菌属种,以及葡萄栽培、实蔬栽培中的病害,例如葡萄孢属、黑星菌属或链格孢属种。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也适于提高作物产率。而且,它们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植物耐受性。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还可任选地在特定浓度和施用量下用作除草剂,用于影响植物生长和防治动物有害物。它们还可任选地用作合成其它活性化合物的中间体和前体。
所有植物及植物部位均可根据本发明处理。在本说明书中,植物的含义应理解为所有植物及植物种群,例如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野生植物或栽培植物(包括天然存在的栽培植物)。栽培植物可为可通过常规育种和优选法或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方法或前述方法的结合而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并包括可受品种鉴定法(laws on variety certification)保护或不受其保护的植物品种。植物部位的含义应理解为植物所有的地上及地下部位及器官,例如芽、叶、花和根,可列举的实例为叶、针叶、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和根茎。植物部位还包括采收物及无性与有性繁殖物,例如插枝、块茎、根茎、压条和种子。
根据本发明用活性化合物对植物及植物部位进行的处理使用常规处理方法直接进行或者通过作用于其环境、生境或贮存区域而实现,所述常规处理方法例如浸液、喷雾、蒸发、雾化、撒播、涂抹,并且对于繁殖物、特别是种子,也可包衣一层或多层。
霉菌菌素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处理,可降低采收物及由其制备的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在本文中,可特别地但非排他性地提及以下霉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瓜萎镰菌醇(nivalenol)、15-Ac-DON、3-Ac-DON、T2毒素和HT2毒素、腐马素毒素(fumonisin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镰刀菌素(fusarin)、蛇形菌素(diaceotoxyscirpenol)(DAS)、白僵菌素(beauvericin)、恩镰孢菌素(enniatin)、fusaroproliferin、fusarenol、赭曲毒素(ochratoxins)、展青霉素(patulin)、麦角类生物碱(ergot alkaloid)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它们由例如以下真菌产生:镰孢菌属属种,例如锐顶镰刀菌(Fusariumacuminat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F.crookwellense、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玉蜀黍赤霉)、术贼镰刀菌(F.equiseti)、F.fujikoroi、香蕉镰刀菌(F.musar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再育镰刀菌(F.proliferatum)、梨孢镰刀菌(F.poae)、F.pseudograminearum、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藤草镰刀菌(F.scirp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茄病镰刀菌(F.solani)、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choides)、F.langsethiae、胶孢镰刀菌(F.subglutinans)、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及其它真菌,以及由曲霉属属种、青霉属属种、黑麦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属种等产生。
材料保护
在材料保护中,本发明物质可用于保护工业材料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和破坏。
在本说明书中,工业材料的含义应理解为,已制备用于工业中的非活体材料。例如,待受本发明活性化合物保护免于微生物改变或破坏的工业材料可为粘合剂、胶料、纸张和板材、织品、皮革、木材、油漆和塑料制品、冷却润滑剂和其它可被微生物侵袭或破坏的材料。对于待受保护的材料,还可提及生产装置中的部件,例如冷却水回路——其可受微生物繁殖的不利影响。在本发明中,优选可提及的工业材料为粘合剂、胶料、纸张和板材、皮革、木材、油漆、冷却润滑剂和传热液体,特别优选木材。
可提及的可使工业材料分解或改性的微生物的实例为,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粘质有机体(slime organism)。本发明活性化合物优选对真菌、特别是霉菌、使木材变色和破坏木材的真菌(担子菌)和对粘质有机体及藻类具有活性。
可提及例如以下属的微生物:
链格孢属,例如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曲霉属,例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毛壳属(Chaetomium),例如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粉革菌属(Coniophora),例如Coniophora puetana,
香菇属(Lentinus),例如虎皮香菇菌(Lentinus tigrinus),
青霉属,例如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
多孔菌(Polyporus),例如杂色多孔菌(Polyporus versicolor),
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例如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
核茎点属(Sclerophoma),例如Sclerophoma pityophila,
木霉属(Trichoderma),例如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例如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假单胞菌属,例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制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的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的组合物。
为此可将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根据其各自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质转化成标准制剂,例如溶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泡沫剂、膏剂、颗粒剂、气雾剂、聚合物和种子包衣材料中的极微小胶囊,以及ULV冷雾化及热雾化制剂。
所述制剂以已知方式制备,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填充剂(extender)混合,即与液体溶剂、加压液化气和/或固体载体混合;任选地使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发泡剂。在使用水作为填充剂的情况下,还可使用例如有机溶剂作为助溶剂。可用的液体溶剂主要有:芳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化芳族烃或氯化脂族烃,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族烃,例如环己烷或石蜡,如石油馏分;醇,例如丁醇或乙二醇,及其醚和酯;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以及水。液化的气态填充剂或载体应理解为意指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为气体形式的液体,例如气溶胶喷射剂,如卤代烃以及丁烷、丙烷、氮气和二氧化碳。可用的固体载体为例如:粉碎的天然矿物,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白垩、石英、绿坡缕石、蒙脱石或硅藻土;及粉碎的合成矿物,如细分散二氧化硅、氧化铝及硅酸盐。可用的颗粒剂固体载体为,例如破碎并分级的天然岩石,如方解石、浮石、大理石、海泡石或白云石;以及由无机及有机粉形成的合成颗粒,以及由有机物(例如锯屑、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形成的颗粒。可用的乳化剂和/或发泡剂为例如:非离子及阴离子型乳化剂,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芳基磺酸盐,及蛋白质水解产物。可用的分散剂为,例如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在制剂中可使用增粘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的天然及合成聚合物,例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及聚乙酸乙烯酯;及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其它可用的添加剂有矿物油和植物油。
还可使用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普鲁士蓝;及有机染料,例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及微量元素,例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和锌盐。
所述制剂通常含有0.1-95重量%、优选0.5-9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
上述制剂可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来防治不想要的微生物,其中将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施用于微生物和/或其生境。
种子处理
通过处理植物种子来防治植物致病真菌为长期已知并且是不断改进的主题。但是,在种子的处理中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总是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因此,需要开发用于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无需或者至少显著减少播种之后或植物出苗之后其它植物保护组合物的另外施用。还希望优化所用活性化合物的量,使得对种子和发芽植物提供可能的最佳保护使之免受植物致病真菌的侵袭,而植物本身不会被所用的活性化合物损害。特别地,处理种子的方法还应将转基因植物的固有杀菌特性考虑在内,以便以最小的植物保护组合物消耗达到对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最佳保护。
因此本发明还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用本发明组合物处理种子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植物致病真菌侵袭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植物致病真菌侵袭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经本发明组合物处理以保护其免于植物致病真菌的种子。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由于本发明组合物具有特定的内吸性,因此用所述组合物处理种子不仅保护种子本身免于植物致病真菌损害,而且保护由其出苗后生成的植株免于植物致病真菌损害。以该方式,可省却播种时或播种之后立即对作物的直接处理。
还被认为是优点的是,本发明混合物特别是还可用于转基因的种子。
本发明组合物适于保护在农业、温室、森林或园艺中使用的任何植物品种的种子。此处所涉及的种子特别是谷类(例如小麦、大麦、黑麦、粟和燕麦)、玉米、棉花、大豆、稻、马铃薯、向日葵、菜豆、咖啡、甜菜(例如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花生、蔬菜(例如西红柿、黄瓜、洋葱和莴苣)、草坪植物和观赏植物的种子。对谷类(例如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玉米和稻的种子的处理特别重要。
在本发明中,将本发明组合物单独地或以适宜制剂的形式施用于种子。优选地,在足够稳定的状态下处理种子以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对种子产生损害。通常地,对种子的处理可在采收和播种之间的任意时间点进行。通常使用的种子已从植物中分离出并已除去荚、壳、茎、表皮、毛或果肉。例如,可使用如已采收、清洗并干燥直至水分含量小于15重量%的种子。或者,也可使用例如在干燥之后如用水处理过并然后再次干燥的种子。
在处理种子时,通常必须注意的是,对施用于种子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和/或其它添加剂的量进行选择,使得不会损害种子的发芽或者不会损害由其生成的植株。特别是对于在某些施用率时可能具有植物毒性效应的活性化合物,必须考虑这一点。
本发明组合物可直接施用,从而不含其它组分并且无需稀释。通常优选,将组合物以一种适宜制剂的形式施用于种子。用于种子处理的适宜制剂和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并在例如以下文献中有描述:US4 272 417A、US 4 245 432A、US 4 808 430 A、US 5 876 739 A、US2003/0176428A1、WO 2002/080675A1、WO 2002/028186A2。
可将可依据本发明使用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转化为常规种子包衣制剂,例如溶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泡沫剂、浆液或其它种子包衣材料,以及ULV制剂。
这些制剂以已知方式通过将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与常规添加剂混合而制备,所述常规添加剂例如,常规填充剂以及溶剂或稀释剂、着色剂、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防腐剂、二次增稠剂、粘合剂、赤霉素以及水。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适宜着色剂包括常规用于所述目的的所有着色剂。对此,既可使用微溶于水的颜料,也可使用溶于水的染料。可提及的实例有名为若丹明B、C.I.颜料红112和C.I.溶剂红1的已知着色剂。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可用润湿剂包括能促进润湿并且在农业化学活性化合物的制剂中常用的所有物质。优选可使用烷基萘磺酸盐,例如二异丙基萘磺酸盐或二异丁基萘磺酸盐。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适宜分散剂和/或乳化剂包括在农业化学活性化合物的制剂中常用的所有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型分散剂。优选可使用非离子或阴离子型分散剂,或者非离子或阴离子型分散剂的混合物。特别可提及的适宜非离子型分散剂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嵌段聚合物、烷基酚聚乙二醇醚和三苯乙烯基酚聚乙二醇醚、及其磷酸化或硫酸化衍生物。适宜的阴离子型分散剂特别是木素磺酸盐、聚丙烯酸盐,和芳基磺酸盐/甲醛的缩合物。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消泡剂包括在农业化学活性化合物的制剂中常用的所有抑制泡沫的物质。优选可使用硅酮消泡剂和硬脂酸镁。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防腐剂包括可在农业化学组合物中用于这类目的所有物质。可提及的实例有二氯酚和苯甲醇半缩甲醛。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可用二次增稠剂包括可在农业化学组合物中用于这类目的所有物质。优选适宜的为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黄原胶、改性粘土、及细分散的二氧化硅。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可用粘合剂包括可在种子包衣中使用的所有常规粘合剂。可优选提及的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纤基乙酸钠。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中的可用赤霉素优选包括赤霉素A1、A3(=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A4和A7;特别优选使用赤霉酸。所述赤霉素是已知的(参见R.Wegler,“Chemie derPflanzenschutz-und”[Chemistry ofPlant Protection and Pest Control Agents],卷2,Springer Verlag,1970,第401-412页)。
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可直接地或预先用水稀释之后用于处理大多数类型的种子。例如,浓缩剂或可通过用水对其稀释而得到的制剂可用于包衣谷类(例如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和黑小麦)的种子;以及玉米、稻、油菜、豌豆、菜豆、棉花、向日葵和甜菜的种子;以及大多数类型的蔬菜种子。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或其经稀释的制剂也可用于包衣转基因植物的种子。在本说明书中,与通过表达形成的物质进行相互作用还可产生附加的协同效应。
常规可用于包衣的所有混合装置均适于用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或由它们通过添加水而制备的制剂来处理种子。特别地,包衣过程为:将种子引入混合器;每次添加所需量的种子包衣制剂,所述制剂可以其本身或预先用水稀释之后使用;和进行混合直至制剂均匀分布于种子上。如果合适,之后进行干燥。
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种子包衣制剂的施用率可在相对较宽的范围内变化。其取决于制剂中各活性化合物的含量以及种子。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的施用率通常为0.001-50g每千克种子,优选0.01-15g每千克种子。
与已知的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或杀昆虫剂的混合
物
本发明的脒可以其本身或以其制剂使用,以及与已知的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或杀昆虫剂混合使用,为了以此方式来拓宽活性谱或防止产生抗性。
也可与其它已知活性化合物(例如除草剂)或与肥料和生长调节剂、安全剂或化学信息素混合。
此外,本发明的式(I)的化合物还显示出极好的抗霉菌活性。它们具有极宽的抗霉菌活性谱,特别是对以下属种: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和芽生真菌(budding fungi)、霉菌和双相性真菌(diphasic fungi)(例如对念珠菌属(Candida)属种如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及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曲霉属属种如黑曲霉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发癣菌属(Trichophyton)属种如须发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小孢子菌属(Microsporon)属种如犬小孢子菌(Microsporon canis)和奥杜盎小孢子菌(Microsporon audouinii)。所列举的这些真菌并不表示以任何方式对可包括的霉菌谱的限制,而仅是为了进行示例说明。
因此,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可用于医药应用和非医药应用。
所述活性化合物可以其本身、其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施用形式而使用,例如以即用溶液、悬浮液、可喷粉剂(sprayable powder)、膏剂、可溶性粉剂、粉末剂和颗粒剂形式使用。以标准方式进行施用,例如通过浇泼、喷雾、雾化、撒播、撒粉、发泡、涂布等。还可通过超低容量法施用活性化合物或者将活性化合物制剂或活性化合物本身注入土壤中。
也可处理植物的种子。
当本发明的异噻唑基氧苯基脒用作杀菌剂时,依据施用类型,施用率可在较宽范围内变化。在处理植物部位时,活性化合物的施用率一般为0.1-10 000g/ha,优选10-1000g/ha。种子处理中,活性化合物的施用率一般为0.001-50g每千克种子,优选0.01-10g每千克种子。土壤处理中,活性化合物的施用率一般为0.1-10 000g/ha,优选1-5000g/ha。
GMO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用于处理遗传修饰生物(GMO),例如植物或种子。遗传修饰植物(或转基因植物)是指异源基因已稳定地整合入基因组的植物。表述“异源基因”主要指在植物体外进行提供或装配的基因,并且当将该基因引入核、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内时,通过表达感兴趣的蛋白质或多肽或者通过下调或沉默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其它基因(一种或多种)(例如使用反义技术、共抑制技术或RNA干扰——RNAi技术)而给予转化植物以新的或改进的农学特性或其它特性。位于基因组内的异源基因也被称为转基因。根据其在植物基因组内的具体位置而定义的转基因被称为转化株系或转基因株系(transformationor transgenic event)。
依据植物种或植物品种、其种植地点和生长条件(土壤、气候、生长期、营养(diet)),本发明的处理也可产生超加和(“协同”)效应。例如,可取得例如以下超过实际预期的效果:降低可依据本发明使用的活性化合物和组合物的施用率和/或拓宽其活性谱和/或提高其活性、改善植物生长、提高高温或低温耐受性、提高对干旱或者对水或土壤含盐量的耐受性、提高开花品质、使采收更简易、加速成熟、提高采收产率、使果实更大、使植株更高、使叶色更绿、提早开花、提高采收产品的品质和/或提高其营养价值、提高果实内的糖浓度、改善采收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或其加工性。
在某些施用率下,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还可具有植物强化作用。因此,它们还适于调动植物抵抗有害植物致病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侵袭的防御体系。如果合适,这可能是本发明结合物(例如针对真菌的)活性提高的原因之一。在本发明中,植物强化(抗性诱导)物质应理解为意指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激活植物防御体系的那些物质或物质的结合物:当随后接种有害植物致病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时,经处理的植株显示出对这些有害植物致病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的很大程度的抗性。在本发明中,有害植物致病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应理解为意指致植物病的真菌、细菌和病毒。因此,本发明物质可用于在处理后的某段时间内保护植物抵抗上述病原体的侵袭。实现保护作用的时间通常在植物经活性化合物处理之后持续1至10天、优选1至7天。
优选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及植物品种包括具有能赋予这些植物(无论是通过育种和/或生物技术法获得的)特别有利、有用特征的基因物质的所有植物。
还优选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及植物品种对一种或多种生物性胁迫具有抗性,即所述植物对动物有害物和微生物有害物具有良好的防御性,例如对线虫、昆虫、螨、致植物病的真菌、细菌、病毒和/或类病毒。
还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及植物品种为对一种或多种非生物性胁迫具有抗性的那些植物。非生物性胁迫条件可包括例如干旱、低温曝露、热曝露、渗透胁迫、淹水、提高的土壤盐度、提高的矿物曝露、臭氧曝露、强光曝露、受限制的氮养分的利用度、受限制的磷养分的利用度或避荫。
还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及植物品种为特征为具有提高的产率特性的那些植物。所述植物产率的提高可由例如改进的植物生理学、生长和发育,例如水利用率、持水率,改进的氮的利用、提高的碳同化作用、改进的光合作用、提高的发芽率和加速成熟而产生。产率还可受改进的植物构型(plant architecture)(在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影响,所述植物构型包括提早开花、用于杂种种子生产的开花防治、秧苗活力、植株大小、茎节数(internode number)和间距、根系生长、种子大小、果实大小、荚大小、荚果数或穗数、每个荚果或穗的种子数、种子质量、提高的种子饱满度、降低的种子散布、降低的荚果开裂和抗倒伏性。其它的产率特征包括种子组成,例如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油含量及成分,营养价值,减少的抗营养化合物,改进的加工性能和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为已表现出杂种优势特征的杂种植物,所述杂种优势特征通常会导致更高的产率、活力、健康度和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因素的抗性。这类植物通常由一种自交雄性不育亲本系(母本)与另一种自交雄性能育亲本系(父本)杂交而制得。杂种种子通常从雄性不育植株中采收并售给种植者。雄性不育植株有时可(例如玉米)通过去雄制得(即机械除去雄性繁殖器官或雄花),但是,更通常地,雄性不育性是由植物基因组中的遗传决定子产生的。在此情况下,尤其是当希望从杂种植株中采收的产品是种子时,确保杂种植株——其含有负责雄性不育的遗传决定子——的雄性能育性能完全恢复通常是较为有用的。这可通过确保父本有合适的能够恢复杂种植株——其含有负责雄性不育的遗传决定子——雄性能育性的育性恢复基因而实现。雄性不育的遗传决定子可位于细胞质中。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实例例如已针对芸苔属(Brassica species)种进行了描述。但是,雄性不育的遗传决定子也可位于核基因组中。雄性不育植株也可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例如基因工程而获得。一种获得雄性不育植株的特别有用的方法记载于WO89/10396中,其中例如核糖核酸酶如芽孢杆菌RNA酶在雄蕊的绒毡层细胞中选择性地表达。然后能育性可通过核糖核酸酶抑制剂例如芽孢杆菌RNA酶抑制剂在绒毡层细胞中的表达而恢复。
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例如基因工程而获得的)为除草剂耐受性植物,即对一种或多种给定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植物。这类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给予所述除草剂耐受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
除草剂耐受性植物有例如草甘膦(glyphosate)耐受性植物,即对草甘膦或其盐具有耐受性的植物。例如草甘膦耐受性植物可通过用编码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的基因转化植物而获得。所述EPSPS基因的实例有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AroA基因(突变体CT7)、细菌农杆菌属属种(Agrobacterium sp.)的CP4基因,编码矮牵牛EPSPS、番茄EPSPS或蟋蟀草(Eleusine)EPSPS的基因。其也可以是一种突变的EPSPS。草甘膦耐受性植物也可通过表达编码草甘膦氧化还原酶的基因而获得。草甘膦耐受性植物还可通过表达编码草甘膦乙酰转移酶的基因而获得。草甘膦耐受性植物还可通过选择含有天然存在的上述基因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
其它除草剂耐受性植物有例如对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植物,所述除草剂例如双丙氨膦(bialaphos)、草丁膦(phosphinothricin)或草铵膦(glufosinate)。所述植物可通过表达解毒该除草剂的酶或对抑制作用有抗性的谷氨酰胺合酶的突变体而获得。一种这类有效的解毒酶为例如编码草丁膦乙酰转移酶的酶(例如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属种的bar蛋白或pat蛋白)。表达外源性草丁膦乙酰转移酶的植物已有描述。
其它的除草剂耐受性植物还有对抑制羟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的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植物。羟苯丙酮酸双加氧酶是催化对羟苯丙酮酸(HPP)转化成尿黑酸的反应的酶。对HPPD抑制剂具有耐受性的植物可用编码天然存在的抗性HPPD酶的基因或者用编码突变的HPPD酶的基因进行转化。对HPPD抑制剂的耐受性也可通过用编码某些即便HPPD抑制剂对天然HPPD酶存在抑制作用也能形成尿黑酸的酶的基因对植物进行转化而获得。植物对HPPD抑制剂的耐受性,除了用编码HPPD耐受性酶的基因外,也可通过用编码预苯酸脱氢酶的基因转化植物而改进。
其它除草剂抗性植物有对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剂具有耐受性的植物。已知的ALS抑制剂包括,例如磺酰脲、咪唑啉酮、三唑并嘧啶类、嘧啶基氧基(硫基)苯甲酸酯类和/或磺酰基氨羰基三唑啉酮除草剂。已知ALS酶(也称为乙酰羟酸合酶,AHAS)的不同突变赋予对不同除草剂和除草剂类的耐受性。磺酰脲耐受性植物和咪唑啉酮耐受性植物的生成已在国际公布文本WO 1996/033270中有描述。其它磺酰脲和咪唑啉酮耐受性植物也已有描述,例如在WO 2007/024782中。
其它对咪唑啉酮和/或磺酰脲具有耐受性的植物可通过诱变、在除草剂的存在下对细胞培养的选择、或者诱变育种而获得。
还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例如基因工程而获得)为昆虫抗性转基因植物,即对某些目标昆虫的侵袭具有抗性的植物。这类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能给予所述昆虫抗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
本文所用术语“昆虫抗性转基因植物”包括含有至少一种转基因的任何植物,所述转基因含有编码下列蛋白的编码序列:
1)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杀虫晶体蛋白或其杀虫部分,例如在线: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 Crickmore/Bt/所列的杀虫晶体蛋白,或其杀虫部分,例如Cry蛋白质类Cry1Ab、Cry1Ac、Cry1F、Cry2Ab、Cry3Ae或Cry3Bb的蛋白质或其杀虫部分;或者
2)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另一种晶体蛋白或其一部分存在的情况下,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或其一部分,例如由Cy34和Cy35晶体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或者
3)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两个不同杀虫晶体蛋白部分的杂种杀虫蛋白,例如上述1)的蛋白的杂种或上述2)的蛋白的杂种,如由玉米株系MON98034产生的Cry1A.105蛋白(WO 2007/027777);或者
4)上述1)-3)中任何一项的蛋白,其中一些、特别是1-10个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替代,从而获得对目标昆虫种类的更高的杀虫活性、和/或扩展所影响的目标昆虫种类的范围、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转化过程中引入编码DNA中的改变,例如MON863或MON88017玉米株系中的Cry3Bb1蛋白、或MIR 604玉米株系中的Cry3A蛋白;
5)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杀虫分泌性蛋白或其杀虫部分,例如以下网址中所列的营养杀虫蛋白(VIP):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vip.html,例如VIP3Aa蛋白类的蛋白;或者
6)在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的第二分泌性蛋白存在的情况下,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的分泌性蛋白,例如由VIP1A和VIP2A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或者
7)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的不同分泌性蛋白部分的杂种杀虫蛋白,例如上述1)的蛋白的杂种或上述2)的蛋白的杂种;或者
8)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蛋白,其中一些、特别是1-10个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替代,从而获得对目标昆虫种类的更高的杀虫活性、和/或扩展所影响的目标昆虫种类的范围、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转化过程中引入编码DNA中的改变(同时仍编码杀虫蛋白),例如玉米株系COT 102中的VIP3Aa蛋白。
当然,本文所用昆虫抗性转基因植物还包括含有编码上述1至8类中任一项的蛋白的基因的组合的任何植物。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昆虫抗性植物含有多于一种的编码上述1至8类中任一项的蛋白的转基因,从而通过使用对相同目标昆虫种类具有杀虫活性但具有不同作用方式(例如结合至昆虫体内的不同受体结合位点)的不同蛋白,来扩展所影响的目标昆虫种类的范围,或者延迟昆虫对植物的抗性的形成。
也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对非生物胁迫具有耐受性。这类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能给予所述胁迫抗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特别有用的胁迫耐受性植物包括:
a.含有能够降低植物细胞或植物中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基因的表达和/或其活性的转基因的植物;
b.含有能够降低植物或植物细胞中PARG编码基因的表达和/或其活性的增强胁迫耐受性的转基因的植物;
c.含有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补救生物合成途径的植物功能性酶进行编码的增强胁迫耐受性的转基因的植物,所述植物功能性酶包括烟酰胺酶、烟酰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烟酸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酶或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还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表现出作物产品的数量、品质和/或贮存稳定性的改变,和/或作物产品的具体成分性能的改变,所述植物或植物品种例如:
1)合成改性淀粉的转基因植物,其在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直链淀粉含量、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比例、支化程度、平均链长、侧链分布、粘性、凝胶强度、淀粉粒度和/或淀粉粒形态方面,同野生型植物细胞或植物中合成的淀粉相比,发生了改变,从而使该改性淀粉能更好地适于具体应用。
2)合成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或合成与未进行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相比具有改变性能的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的转基因植物。实例有产生多聚果糖、尤其是菊糖型和果聚糖型多聚果糖的植物;产生α-1,4-葡聚糖的植物;产生α-1,6分支α-1,4-葡聚糖的植物;和产生alternan的植物。
3)产生乙酰透明质酸的转基因植物。
还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为具有改变的纤维性质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这类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能给予所述改变的纤维性质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所述植物包括:
a)含有形式改变的纤维素合酶基因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
b)含有形式改变的rsw2或rsw3同源核酸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
c)具有提高的蔗糖磷酸合酶表达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
d)具有提高的蔗糖合酶表达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
e)纤维细胞基部胞间连丝门控的时间改变了——例如通过下调纤维选择性β-1,3-葡聚糖酶而改变——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
f)具有反应性改变了的——例如通过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基因(包括nodC)的表达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而改变——纤维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
还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品种(可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的)为具有改变的油分布(profile)特征的植物,例如油菜或有关的芸苔属植物。这类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能给予所述改变的油特征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这类植物包括:
a)产生具有高油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
b)产生具有低亚麻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
c)产生具有低水平的饱和脂肪酸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
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特别有用的转基因植物为含有一种或多种编码一种或多种毒素的基因的植物,为以下列商品名市售的转基因植物:YIELDGARD(例如玉米、棉花、大豆)、KnockOut(例如玉米)、BiteGard(例如玉米)、BT-Xtra(例如玉米)、StarLink(例如玉米)、Bollgard(棉花)、Nucotn(棉花)、Nucotn 33B(棉花)、NatureGard(例如玉米)、Protecta和NewLeaf(马铃薯)。可提及的除草剂耐受性植物的实例有以下列商品名市售的玉米品种、棉花品种和大豆品种:Roundup Ready(具有草甘膦耐受性,例如玉米、棉花、大豆)、LibertyLink(具有草丁膦耐受性,例如油菜)、IMI(具有咪唑啉酮耐受性)和SCS(具有磺酰脲耐受性,例如玉米)。可提及的除草剂抗性植物(以常规的除草剂耐受性方式育种的植物)包括市售的商品名为Clearfield(例如玉米)的品种。
可依据本发明处理的特别有用的转基因植物为含有转化株系或转化株系的组合的植物,这类植物例如列于多个国家或地区管理机构的数据库中(参见,例如http://gmoinfo.jrc.it/gmp_browse.aspx和http://www.agbios.com/dbase.php)。
制备实施例
NMR数据峰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