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8051A -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38051A CN102338051A CN2010102384826A CN201010238482A CN102338051A CN 102338051 A CN102338051 A CN 102338051A CN 2010102384826 A CN2010102384826 A CN 2010102384826A CN 201010238482 A CN201010238482 A CN 201010238482A CN 102338051 A CN102338051 A CN 1023380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enoid valve
- heat
- working medium
- supply device
- solar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该装置包括膨胀机(1)、发电机(2)、喷射器(3)、冷凝器(4)、工质储罐(5)、节流阀(6)、蒸发器(7)、工质泵(8)、水泵(9)、地或水源排管(10)、热源交换器(13)、太阳能集热器(14)及补燃燃烧器(16),各组件经连接管道连接。本发明通过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导热油,在阳光不足时补燃天然气或生物质加热导热油作为系统热源,以地下水、湖水、河水或海水作为另一热(冷)源,选择安全环保的低沸点有机物作为工质,组成封闭循环系统,装置具有发电制冷联供、发电供热联供、纯制冷、纯供热、纯发电工作方式,可以通过阀门开闭进行调节,实现电冷热联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光热能和地(水)源热能利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和地源热能资源丰富,取之不尽,清洁安全,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能光伏技术,另一种是太阳能热电技术,由于太阳能能量密度低,热源温度不高,太阳能热电技术是基于集热的有机物朗肯循环技术。地源热能是通过土壤蓄能,把地球当作为一个大的蓄热体,将一年四季的太阳能储存于深层土壤中,太阳能和土壤蓄能相结合,把夏季容易收集的太阳能储存到土壤,热泵技术就是在冬季取出土壤蓄能进行供热,在夏季采用同一系统取出进行制冷,为建筑物提供冷和热。
太阳能光热作为热源加热导热油,由于导热油热容量大、导热能力强、沸点高,与常规的水相比,工作压力低,具有更好的实际使用性,适合于作为热源工质,而有机物工质低沸点适合于作为发电制冷工质。
有机物工质朗肯循环低温热源发电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方法,它以低沸点有机物工质作为能量的载体,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电能。当热源温度低于200℃时,有机物朗肯循环工质选择范围广,针对性强,设备要求相对简单,与常规的水蒸气朗肯循环相比,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率。
地源热泵技术(Ground-Source Heat Pump)是利用地下的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冬季从土壤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土壤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从热动力原理分析,在空调系统中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土壤的温度全年基本上恒定,所以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的暖通空调系统更有效、更节能,它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
喷射式制冷系统凭借其设备简单,维护方便,环保可靠,适用于太阳能,地热能,低温余热回收等优点,重新成为了制冷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太阳能热泵一体化冷热电联供是把太阳能热电技术、喷射制冷技术和热泵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弥补了热泵无法提供电能的不足,又提高了太阳能热电的发电效率,可以有效降低集热器的板面温度,提高集热器效率。并且有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比单纯的热泵空调节能60%以上,比单纯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效率提供80%以上。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没有太阳能热/地(水)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技术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膨胀机、发电机、喷射器、冷凝器、工质储罐、节流阀、蒸发器、工质泵、水泵、地或水源排管、热源交换器、太阳能集热器及补燃燃烧器,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经导热油出口管道和热源交换器导热油入口管道相连,热源交换器经导热油出口管道与补燃燃烧器入口相连,补燃燃烧器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所述的工质泵一端经过阀门与热源交换器工质入口相连,另一端连接工质储罐,热源交换器出口与膨胀机入口相连,膨胀机的主轴通过连轴器和发电机的主轴相连,膨胀机的出口与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相连,喷射器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冷凝器出口与工质储罐入口相连,所述的节流阀的一端和工质储罐一个出口相连,另一端和蒸发器工质入口相连,蒸发器工质出口与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端相连,所述的地或水源排管经水泵与冷凝器经管道连接。
所述的热源交换器的工质出口管道与膨胀机的工质出口管道间连接有旁通电磁阀E,所述的喷射器的工质出口管道与工作流体入口管道之间连接有旁通电磁阀F,所述的地或水源排管与热用户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电磁阀A1、电磁阀A2、电磁阀B1及电磁阀B2,与冷用户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电磁阀C1、电磁阀C2、电磁阀D1及电磁阀D2。
所述的地或水源排管经水泵将地源水导入冷凝器和蒸发器中。
所述的联供装置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导热油,在阳光不足时补燃天然气或生物质加热导热油作为热源,以地下水、湖水、河水或海水作为另一热源或冷源,以低沸点有机物作为工质,组成封闭循环系统。
所述的低沸点有机物包括市售的R11、R141b、R123或R245fa。
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打开,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关闭,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该装置实现发电制冷联供。
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打开,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关闭,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关闭,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该装置实现发电供热联供。
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打开,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关闭,旁通电磁阀E处于打开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该装置实现纯制冷联供。
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打开,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关闭,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关闭,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打开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处于打开状态,该装置实现纯供热联供。
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打开状态,节流阀处于关闭状态,该装置实现纯发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以太阳能和地热为主、天然气或生物质补燃加热导热油,将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同喷射式技术和热泵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用户电量,冷量和热量的需求,将膨胀机、热泵与喷射器串连布置,通过阀门切换,冬天发电和供热,夏天发电和制冷,可以满足用户对电能,热能和冷量的需求。运用工质气化潜热制冷和供热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联供系统的制冷和供热性能,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节能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膨胀机、2为发电机、3为喷射器、4为冷凝器、5为工质储罐、6为节流阀、7为蒸发器、8为工质泵、9为水泵、10为地或水源排管、11为热用户、12为冷用户、13为热源交换器13、14为太阳能集热器、15为补燃燃烧器、A1为电磁阀、A2为电磁阀、B1为电磁阀、B2为电磁阀、C1为电磁阀、C2为电磁阀、D1为电磁阀、D2为电磁阀、E为旁通电磁阀、F为旁通电磁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膨胀机1、发电机2、喷射器3、冷凝器4、工质储罐5、节流阀6、蒸发器7、工质泵8、水泵9、地或水源排管10、热源交换器13、太阳能集热器14及补燃燃烧器16,太阳能集热器14经导热油出口管道和热源交换器13导热油入口管道相连,热源交换器13经导热油出口管道与补燃燃烧器16的入口相连,补燃燃烧器16的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4相连,导热油采用自然循环方式。
工质泵8的一端经过阀门与热源交换器13工质入口相连,另一端连接工质储罐5,热源交换器13的出口与膨胀机1的入口相连,膨胀机1的主轴通过连轴器和发电机2的主轴相连,膨胀机1的出口与喷射器3的工作流体入口相连,喷射器3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4的入口相连,冷凝器4出口与工质储罐5入口相连,节流阀6的一端和工质储罐5的一个出口相连,另一端和蒸发器7的工质入口相连,蒸发器7的工质出口与喷射器3的引射流体入口端相连,地或水源排管10经水泵9与冷凝器4经管道连接,将地源水导入冷凝器4和蒸发器7中。
热源交换器13的工质出口管道与膨胀机1的工质出口管道间连接有旁通电磁阀E,喷射器3的工质出口管道与工作流体入口管道之间连接有旁通电磁阀F。
水泵9的入口和地或水源排管10的出口管道相连,水泵9的出口与电磁阀A2、电磁阀D2相连,电磁阀A2与冷凝器4的入口及电磁阀A1相连,冷凝器4的出口管道与电磁阀B1及电磁阀B2相连,电磁阀B1的出口管道和热用户11的管路相连,电磁阀A1的一端和电磁阀A2的管路相连,电磁阀A1的另一端和热用户11的管路相连,电磁阀B2的一端和冷凝器4的出口管道相连,电磁阀B2的一端和地或水源排管10的入口相连。
水泵9的出口与电磁阀D2相连,电磁阀D2与蒸发器7的入口及电磁阀D1相连,蒸发器7的出口管道与电磁阀C1及电磁阀C2相连,电磁阀D1的出口管道和冷用户12的管路相连,电磁阀C1的一端和电磁阀C2的管路相连,电磁阀C1的另一端和冷用户12的管路相连,电磁阀C2的一端和蒸发器7的出口管道相连,电磁阀C2的一端和地源(水源)的入口管道相连。
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设有发电制冷联供状态、发电供热联供状态、纯制冷联供状态、纯供热联供状态及纯发电状态等五种工作方式。
方式一:发电制冷工作方式
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处于发电制冷联供状态时,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打开,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关闭,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开启状态。
在系统发电制冷工作过程中,太阳能加热导热油,在太阳光不足时补燃天然气或生物质,导热油加热热源交换器13,导热油自然循环;液态饱和低沸点有机物工质经由工质泵8提高压力,在热源交换器13中由导热油加热,使工质由液态变为过热状态,高温高压气体进而推动膨胀机1工作,并带动发电机2组向外输出电功。从膨胀机1出口排出的工质气体作为压力相对较高的工作流体,流入喷射器3,将蒸发器7出口侧的低温低压气体引射至喷射器3中,二者在喷射器3中经过混合扩压,进入冷凝器4中,有机物工质在地源水(湖水、河水或海水)的冷却下,由气态变为液态。液态工质一部分经由工质泵加压重新回到热源交换器13中,完成发电循环,另一部分经由节流阀6降温降压,重新回到蒸发器7中,向用户输出冷水,完成制冷循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地源水(湖水、河水或海水)冷却有机物工质,有机物工质气态变为液态,放出的热量带入大地(湖、河),系统不断向用户输出电能和冷量,从而实现利用发电制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其工质采用R141b、R123或R245fa,导热油经太阳光加热到120℃,通过热源交换器13加热有机物工质到100℃,热源交换器13蒸发压力1.0MPa,膨胀比3,透平出口压力0.33MPa,冷凝器4冷凝温度为25℃,冷凝压力0.117MPa,蒸发器7蒸发温度7℃,蒸发器7蒸发压力0.068MPa,地源水(湖水、河水或海水)温度22℃,说明循环流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1)太阳能加热导热油到约120℃,在阳光不足时补燃天然气或生物质,保证热源交换器13罐内的导热油温度到达约118℃,导热油自然循环;
(2)约25℃的饱和液态有机物工质由工质泵提高压力至1.0MPa,送入热源交换器13中通过导热油加热;
(3)液态工质在热源交换器13中被加热至100℃,过热度10℃,压力1.0MPa;
(4)从热源交换器13出来的气体工质进入膨胀机1,推动膨胀机1带动发动机2旋转做功并输出电力,工质经过膨胀机1膨胀后,压力降低至约0.33MPa,经过膨胀后的工质仍为过热气体;
(5)由膨胀机1排出的工质过热蒸汽作为工作流体进入喷射器3,将制冷端蒸发器7出口侧的工质蒸汽,引射至喷射器3中,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在喷射器3的混合室中混合,进而通过扩压器恢复压力至0.117MPa,温度约62℃;
(6)从喷射器3流出的工质气体进入到冷凝器4中,由地源水(湖水、河水或海水)约22℃吸收热量冷却至饱和液体,把热量带入大地(湖、河或海)。冷凝压力约0.117MPa,冷凝温度约25℃,饱和冷凝液进入工质储罐5,一部分饱和冷凝液经由工质泵8加压送入热源交换器13中,完成发电循环,另一部分饱和冷凝液通过节流阀6节流降压,压力降至约0.068MPa,温度降至约7℃;
(7)从节流阀6流出的工质液体进入到蒸发器7中蒸发,向用户提供冷水,蒸发压力约0.068MPa,蒸发温度约18℃;
(8)从蒸发器7流出的工质蒸汽作为引射流体进入到喷射器3中,从而完成整个循环过程,实现系统电能和冷量的输出。
方式二:发电供热工作方式
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处于发电供热联供状态时,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打开,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关闭,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关闭,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开启状态。
在系统发电供热工作过程中,太阳能加热导热油,在太阳光不足时补燃天然气或生物质,导热油加热热源交换器13,导热油自然循环;液态饱和低沸点有机物工质经由工质泵提高压力,在热源交换器13中由导热油加热,使工质由液态变为过热状态,高温高压气体进而推动膨胀机1工作,并带动发电机组向外输出电功。从膨胀机1出口排出的工质气体进入冷凝器4中,有机物工质将热媒水加热。在向外提供热水的同时,工质冷凝为液态,并重新回到工质储罐58中。液态工质一部分经由工质泵加压重新回到热源交换器13中,完成发电循环,另一部分经由节流阀6降温降压,回到蒸发器7中,从地源水(湖水、河水或海水)中吸收热量,通过喷射器3进入冷凝器4,向用户输出热水,完成供热循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地源水(湖水、河水或海水)加热有机物工质,有机物工质液态变为气态,系统不断向用户输出电能和热量,从而实现利用发电供热。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工质为R141b、R123或R600,导热油经太阳光加热到120℃,通过热源交换器13加热有机物工质到118℃,热源交换器13蒸发压力1.0MPa,透平膨胀比3,透平出口压力0.33MPa,冷凝器4冷凝温度为25℃,冷凝压力0.13MPa,热媒水出口温度50℃作为工作参数,说明循环流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1)太阳能加热导热油到约120℃,在阳光不足时补燃天然气或生物质,保证热源交换器13内的导热油温度到达约118℃,导热油自然循环;
(2)约25℃的饱和液态有机物工质由调速工质泵提高压力至1.0MPa,送入热源交换器13中通过导热油加热;
(3)液态工质在热源交换器13中被加热至100℃,过热度10℃,压力1.0MPa;
(4)从热源交换器13出来的气体工质进入膨胀机1,推动发电机2旋转做功并输出电力,工质经过膨胀机1进行膨胀后,压力降低至约0.33MPa,经过膨胀后的工质仍为过热气体;
(5)由膨胀机1排出的工质过热蒸汽作为工作流体进入喷射器3,将蒸发器4出口侧的工质蒸汽引射至喷射器3中,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在喷射器3的混合室中混合,进而通过扩压器恢复压力至0.137MPa,温度约62℃;
(6)从喷射器3流出的工质气体进入到冷凝器4中,冷凝压力约0.137MPa,热用户的热媒水带走热量,并供给热用户,冷凝温度约25℃,饱和冷凝液进入工质储罐5,一部分饱和冷凝液经由工质泵8加压送入热源交换器13中,完成发电循环。
(7)另一部分饱和冷凝液通过节流阀6节流降压,压力降至约0.09MPa,温度降至约7℃,由地源水(湖水、河水或海水)约22℃放收热量至饱和液体,把热量带入有机工质。
(8)从蒸发器7流出的工质蒸汽作为引射流体进入到喷射器3中,从而完成整个循环过程,实现系统电能和冷量的输出。
方式三:纯制冷工作方式
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处于纯制冷联供状态时,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打开,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关闭,旁通电磁阀E处于打开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开启状态。
方式四:纯供热工作方式
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处于纯供热联供状态时,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打开,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关闭,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关闭,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打开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打开状态。
方式五:纯发电工作方式
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处于纯发电状态时,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打开状态,节流阀6处于关闭状态。
根据工质在理想绝热膨胀过程中的特性,工质可以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类。饱和湿性工质在透平膨胀过程中进入两相区,对透平叶片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饱和干性工质在透平的膨胀过程中容易保持在过热区。因此,为了避免工质在膨胀过程中进入两相区,本发明采用干性工质。
针对太阳能量密度低、分布不均匀和间歇性,和土壤低热能储量巨大、能量密度低和稳定性好的特点,本发明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广、转化效率高、太阳能-地热能混合的、以太阳能光热低温发电和地源热泵为核心的一体化冷热电联供装置,利用太阳热水(或太阳光热)和地源热作为系统的主要能源,天然气或生物质器作为补充热源。将有机物工质涡轮发电机、喷射器与地源热泵有机结合,夏天可以同时满足用户对用电、制冷和生活热水的需求,冬天可以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热能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膨胀机(1)、发电机(2)、喷射器(3)、冷凝器(4)、工质储罐(5)、节流阀(6)、蒸发器(7)、工质泵(8)、水泵(9)、地或水源排管(10)、热源交换器(13)、太阳能集热器(14)及补燃燃烧器(16),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14)经导热油出口管道和热源交换器(13)导热油入口管道相连,热源交换器(13)经导热油出口管道与补燃燃烧器(16)入口相连,补燃燃烧器(16)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4)相连,所述的工质泵(8)一端经过阀门与热源交换器(13)工质入口相连,另一端连接工质储罐(5),热源交换器(13)出口与膨胀机(1)入口相连,膨胀机(1)的主轴通过连轴器和发电机(2)的主轴相连,膨胀机(1)的出口与喷射器(3)的工作流体入口相连,喷射器(3)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4)的入口相连,冷凝器(4)出口与工质储罐(5)入口相连,所述的节流阀(6)的一端和工质储罐(5)一个出口相连,另一端和蒸发器(7)工质入口相连,蒸发器(7)工质出口与喷射器(3)引射流体入口端相连,所述的地或水源排管(10)经水泵(9)与冷凝器(4)经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交换器(13)的工质出口管道与膨胀机(1)的工质出口管道间连接有旁通电磁阀E,所述的喷射器(3)的工质出口管道与工作流体入口管道之间连接有旁通电磁阀F,所述的地或水源排管(10)与热用户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电磁阀A1、电磁阀A2、电磁阀B1及电磁阀B2,与冷用户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电磁阀C1、电磁阀C2、电磁阀D1及电磁阀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或水源排管(10)经水泵(9)将地源水导入冷凝器(4)和蒸发器(7)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供装置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导热油,在阳光不足时补燃天然气或生物质加热导热油作为热源,以地下水、湖水、河水或海水作为另一热源或冷源,以低沸点有机物作为工质,组成封闭循环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质包括市售的R11、R141b、R123、R245fa或R6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打开,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关闭,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开启状态,该装置实现发电制冷联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打开,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关闭,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关闭,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开启状态,该装置实现发电供热联供。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打开,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关闭,旁通电磁阀E处于打开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开启状态,该装置实现纯制冷联供。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打开,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关闭,电磁阀D1和电磁阀C1关闭,电磁阀D2和电磁阀C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打开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关闭状态,节流阀(6)处于打开状态,该装置实现纯供热联供。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将电磁阀A1和电磁阀B1关闭,电磁阀A2和电磁阀B2打开,旁通电磁阀E处于关闭状态,旁通电磁阀F处于打开状态,节流阀(6)处于关闭状态,该装置实现纯发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38482 CN102338051B (zh) | 2010-07-27 | 2010-07-27 |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38482 CN102338051B (zh) | 2010-07-27 | 2010-07-27 |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8051A true CN102338051A (zh) | 2012-02-01 |
CN102338051B CN102338051B (zh) | 2013-06-05 |
Family
ID=4551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384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8051B (zh) | 2010-07-27 | 2010-07-27 |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38051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1833A (zh) * | 2012-12-26 | 2013-04-24 | 东南大学 | 一种太阳能与生物质能复合的热电联产装置 |
CN104033967A (zh) * | 2013-03-08 | 2014-09-10 | 中原工学院 | 一种地下水冷式预热型太阳能喷射空调设备 |
CN106091450A (zh) * | 2016-07-27 | 2016-11-09 | 重庆京天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化供能微网 |
CN108865276A (zh) * | 2018-06-27 | 2018-11-23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生物质利用的多能互补综合供能系统及供能方法 |
CN109059149A (zh) * | 2018-07-17 | 2018-12-21 | 山东建筑大学 | 太阳能-地热能光热电复合能源系统及其应用 |
CN109612168A (zh) * | 2018-11-16 | 2019-04-12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射流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
CN109944650A (zh) * | 2019-03-22 | 2019-06-28 | 东北大学 | 一种含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
CN112701771A (zh) * | 2020-12-28 | 2021-04-23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及方法 |
CN114440490A (zh) * | 2020-11-02 | 2022-05-06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一种冷水机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9860B (zh) * | 2013-12-04 | 2015-09-16 | 重庆大学 | 跨临界co2冷热电联合循环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55691A (en) * | 1984-02-17 | 1987-04-07 | Nippon Mining Co., Ltd. | Temperature-difference-actuated pump employing nonelectrical valves |
KR19980087691A (ko) * | 1998-09-09 | 1998-12-05 | 차인수 | 태양관 발전/축열시스템 |
CN101182832A (zh) * | 2007-11-20 | 2008-05-2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地热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气流发电系统 |
CN201301785Y (zh) * | 2008-11-05 | 2009-09-02 | 上海海事大学 | 高效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 |
-
2010
- 2010-07-27 CN CN 201010238482 patent/CN1023380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55691A (en) * | 1984-02-17 | 1987-04-07 | Nippon Mining Co., Ltd. | Temperature-difference-actuated pump employing nonelectrical valves |
KR19980087691A (ko) * | 1998-09-09 | 1998-12-05 | 차인수 | 태양관 발전/축열시스템 |
CN101182832A (zh) * | 2007-11-20 | 2008-05-2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地热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气流发电系统 |
CN201301785Y (zh) * | 2008-11-05 | 2009-09-02 | 上海海事大学 | 高效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1833A (zh) * | 2012-12-26 | 2013-04-24 | 东南大学 | 一种太阳能与生物质能复合的热电联产装置 |
CN104033967A (zh) * | 2013-03-08 | 2014-09-10 | 中原工学院 | 一种地下水冷式预热型太阳能喷射空调设备 |
CN104033967B (zh) * | 2013-03-08 | 2017-02-08 | 中原工学院 | 一种地下水冷式预热型太阳能喷射空调设备 |
CN106091450A (zh) * | 2016-07-27 | 2016-11-09 | 重庆京天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化供能微网 |
CN108865276A (zh) * | 2018-06-27 | 2018-11-23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生物质利用的多能互补综合供能系统及供能方法 |
CN109059149A (zh) * | 2018-07-17 | 2018-12-21 | 山东建筑大学 | 太阳能-地热能光热电复合能源系统及其应用 |
CN109612168A (zh) * | 2018-11-16 | 2019-04-12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射流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
CN109612168B (zh) * | 2018-11-16 | 2024-04-23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射流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
CN109944650A (zh) * | 2019-03-22 | 2019-06-28 | 东北大学 | 一种含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
CN109944650B (zh) * | 2019-03-22 | 2021-06-22 | 东北大学 | 一种含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
CN114440490A (zh) * | 2020-11-02 | 2022-05-06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一种冷水机组 |
CN114440490B (zh) * | 2020-11-02 | 2024-02-09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一种冷水机组 |
CN112701771A (zh) * | 2020-12-28 | 2021-04-23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8051B (zh) | 2013-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38051B (zh) |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 |
CN101949612B (zh) | 一种利用城市热网驱动的供冷方式 | |
CN201486603U (zh) | 一种太阳能与生物质联合发电装置 | |
CN101871440A (zh) | 太阳能天然气互补喷射型分布式电冷热联供装置 | |
CN104420906B (zh) | 蒸汽轮机设备 | |
CN201650630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发电的装置 | |
CN102094772B (zh) |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联供装置 | |
CN103925024B (zh) | 一种回收海水淡化浓海水余热的水电联产系统及工作过程 | |
CN107940789B (zh) | 一种基于可移动太阳能集热器的冷热电联合发电系统 | |
CN202579063U (zh) | Tr有机郎肯循环地热发电装置 | |
CN102563987A (zh) |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及方法 | |
CN111486068A (zh) | 一种太阳能辅助海洋温差发电系统 | |
CN104697239A (zh) | 一种生物质驱动的新型有机郎肯循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 |
CN102080635A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发电的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 |
CN112432369B (zh) |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和槽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 | |
CN106640238B (zh) | 基于正逆循环深浅层地热建筑冷热电耦合系统及实现方法 | |
CN105042939A (zh) | 一种利用低温介质获取冷气、电能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4033508B (zh) | 一种储能型热电联产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1116438U (zh) | 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系统 | |
CN202501677U (zh) |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 | |
CN204574604U (zh) | 一种生物质驱动的新型有机郎肯循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 |
CN102865112A (zh) |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 |
CN215809427U (zh) | 基于太阳能辅助的海洋温差能冷热电及淡水多联产系统 | |
CN202851278U (zh) | 单循环低温tr地热发电装置 | |
CN210977771U (zh) | 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冷电联产循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