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6739A - 全地形立体停车库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立体停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6739A CN102146739A CN2011101033649A CN201110103364A CN102146739A CN 102146739 A CN102146739 A CN 102146739A CN 2011101033649 A CN2011101033649 A CN 2011101033649A CN 201110103364 A CN201110103364 A CN 201110103364A CN 102146739 A CN102146739 A CN 1021467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ane
- worm
- transmission shaft
- gear
- power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地形立体停车库,由两组升降架和汽车吊箱及升降装置组成,所述两组升降架1可依地形前后布置;所述升降装置为一对共用同一动力来源的传动轴5的两提升机,各提升机分别水平安装在相应的升降架1的一侧上;汽车吊箱由一对吊框10和一载车板14连接组成,吊框垂直于地面,载车板则平行于相应的地面线,升降装置的动力来源可为电力或人力,这样的立体停车库在斜坡上也可安装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地形立体停车库,尤其是一种由前后升降架依地形展开,每一升降架上均有一升降机,两升降机共用同一传动轴形成同步,本立体停车库的特点是布置上不受地形的限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停车库的载车台大多数是平行于地平面的,无论是大型立体停车库——如专利号为CN201020537711.X的国内专利,还一些小型立体停车库——如专利号为CN98230573.7和CN201010293628.7的国内专利,其载车台都是水平布置的。当载车台降至地面时,如果地面处于斜坡上时,载车台的一边必然是高于地面的,这样车辆的进出就只能朝着同地面接触的一侧,但当车辆驶上载车台后,又会出现一个问题:载车台只有一边着地,这样车辆对载车台的冲击就没地面的缓冲,这会大大降低载车台的使用年限,这让立体停车库的布置太受制于地形限制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地形立体停车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为了让从工厂制造出的立体停车库的各配件能满足不同地形的安装及使用要求,这样的立体停车库应当分为三个主要部份:第一部份是相互独立的两组能满足汽车吊升的升降架;第二部份是能载车的汽车吊箱;第三部份是升降装置,有了这样的设计从工厂制造出的三个部份就可直接运到需要的现场上组装。由于各升降架相互独立,可依地形前后布置,每个升降架的背面都安装有一提升机,为了让载车提升的过程同步,相互配对的两提升机共用一传动轴;汽车吊箱由一对吊框和一载车板连接组成,吊框垂直于地面,为了让载车板平行于相应的地面线,汽车吊箱与载车板可采用现场组装连接。汽车吊箱要升离地面,汽车吊箱与升降架和提升机还要连接在一起,于是升降架可设计成一垂直固定架并带一活动吊臂的起重架或者是在一垂直固定架其顶部固定延伸出一悬臂,或者是门架式的升降架,接下来就可在升降架的侧面和顶部安装相应的引导滑轮组,牵引绳绕过引导滑轮组后,牵引绳的一端与汽车吊箱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架上的提升机的卷筒相连;要让车辆升离地面,升降架、汽车吊箱及升降装置三者的连接还可通过螺母螺杆的方式连接,可在各门架升降架的顶梁左右两端设置蜗轮蜗杆副,蜗轮中心可内设螺纹与兼作吊框的螺杆相配,蜗轮蜗杆副与提升机可通过相应的链轮和链条相连。
有了上述设计,载车板就能与地面平行,这样地面对载车板的支撑就比较充分,车辆的停取就显得更加容易,车库地点的选择面能大大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地形立体停车库第一实施例汽车吊箱提升过程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全地形立体停车库第二实施例汽车吊箱提升过程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全地形立体停车库第三实施例汽车吊箱提升过程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全地形立体停车库第四实施例汽车吊箱提升过程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图2中升降架1为一立在地上的桁架塔,在各升降架1的下半部用柱销12铰接一桁架2吊臂,桁架2的前端铰接于吊框10顶的中部,两吊框10下部共同铰接一载车板14的前后端,吊框10垂直地面,而载车板则平行于水平面;升降装置为共用一传动轴5的一对蜗轮蜗杆提升机,传动轴平行于水平面,在传动轴5的一端通过其上的大链轮4用链条与手柄3共轴的小链轮33相连接,各蜗轮蜗杆提升机分别安装于各自对应的升降架1的背面,两条牵引绳8的一头各连接于对应的蜗轮蜗杆提升机的卷筒上,另一头则沿着对应的升降架1顶部的导向滑轮组9连接于各桁架2的前部。
转动手柄3,小链轮33带动大链轮4转动,传动轴5上的两组蜗杆6转动并带动各自的蜗轮7转动,而每组蜗轮蜗杆副是通过固定板13连接于升降架1上的,这样牵引绳8将收卷至蜗轮蜗杆提升机的卷筒上,与此同时牵引绳8牵着桁架2升降;由于两提升机共轴,两桁架2在提升各自的吊框10的过程是同步的,停在载车板上的汽车始终处于平行地面状态提升。于是这样立体停车库,不但停放车辆方便,而且整个提升过程也非常平稳,安全有了保障。在图1中还可看出在提升的同时,还能有一水平位移,特别适合老小区的路边也停放了一排车辆的场所。
在图2中,如果更多的立体停车库联排展开,那么第一立体停车库的第二根升降架1就可成为第二立停车库的第一升降架1,相应的第二立停车库所需的如带手柄3的小链轮33、桁架2及吊框10等设备就可顺延安装下去,当然安装的位置应在互相错开不影响各立体停车库上的手柄33使用的高度上。相邻的两停车库共用相邻的升降架,这样不但能节省不少材料,总体结构更加牢固。
图3、图4中的升降架1为一立在地上的桁架塔,在各升降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一悬臂桁架2;两吊框10下部共同铰接一载车板14前后端;所述升降装置为共用一传动轴5的一对蜗轮蜗杆提升机,传动轴5平行于水平面,在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一手柄3,每个升降架1的背面安装一蜗轮蜗杆提升机,牵引绳8沿安装于升降架1顶部的桁架2的导向滑轮组9一头连接蜗轮蜗杆提升机的卷筒上,另一头连接于吊框10顶部中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同第一实例是相同的。
图5、图6中的升降架1为立在地面上的固定门架,包括用工字钢制作的门架立柱1和固定连接于门架立柱1上的弓梁2;两吊框10下部共同铰接一载车板14前后端;所述升降装置为共用一传动轴5的一对蜗轮蜗杆提升机,传动轴5平行于水平面,在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一手柄3,每个升降架的背面安装一蜗轮蜗杆提升机,牵引绳8沿安装于升降架1顶部弓梁2上的导向滑轮组9一头连接蜗轮蜗杆提升机的卷筒上,另一头连接于吊框10顶部中间。
本实施例的提升过程及工作原理同第一实例是相同的,本实施例中的立体停车库的地面平是水平面。
图7、图8中升降架1为立在地面上的一对固定门架,在每个升降架1的横梁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蜗轮蜗杆副,蜗轮蜗杆副通过蜗轮蜗杆固定架13固定连接于升降架1上,蜗轮7的中心中空且内设螺纹能与螺杆10相配,蜗轮7能沿螺杆10的螺纹传动,每根螺杆10的下部与载车板14铰接;两小链轮19固定连接于传动轴5的左右位于与一侧蜗杆6共轴的大链轮9正下方,在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有手柄3,小链轮19通过链条8与大链轮9相配,每个蜗杆6都与另一大链轮16共轴,在同一升降架1上的两大链轮16通过链条17连接相配形成同步。
转动手柄3,传动轴5上的两小链轮19通链条8同步带动前后两升降架1的横梁上的大链轮9,而大链轮9又与其共轴的另一大链轮16转动,同一升降架1上横梁上左右两侧的两大链轮16又是通过链条17连在一起的,于是与各大链轮子16共轴的蜗杆6将同步转动,最终整个停车库的蜗轮7必然同步绕各自相配的螺杆10转动,因螺杆10与载车板14已铰接在一起,同时蜗轮7又受制于蜗轮蜗杆固定架13的限制,结果是蜗轮7绕各自相配的螺杆10转动的最终结果则变成了螺杆10的上下位移,实现了立体停车的目的。为了减少蜗轮7与蜗轮蜗杆固定架13的摩擦,在蜗轮7与蜗轮蜗杆固定架13之间可增设一止推轴承。
以上各实施例相对而言,各的用途:当可占用一部份车道时,可采用第一实施例;当可借用车道傍的一些空地时可用第二实施例;当左右两侧无地可借用时,可用第三实施例;当车道不宽,则可采用第四实施例。虽然在停车或是取车要把汽车吊箱放下或升起,多少会有不便之处,但却能很好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Claims (5)
1.一种全地形立体停车库,由两组升降架和汽车吊箱及升降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升降架(1)可依地形前后布置;所述升降装置为一对共用同一动力来源的传动轴(5)的两提升机,各提升机分别水平安装在相应的升降架(1)的一侧上;汽车吊箱由一对吊框(10)和一载车板(14)连接组成,吊框垂直于地面,载车板则平行于相应的地面线,升降装置的动力来源可为电力或人力。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全地形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为立在地面上的固定塔,在各升降架(1)的下半部的一位置上用柱销(12)铰接一桁架(2),桁架(2)前端活动连接于吊框(10)顶的中部,两吊框(10)下部共同连接一载车板(14)的前后端;所述升降装置为共用一传动轴(5)的一对蜗轮蜗杆提升机,各蜗轮蜗杆提升机分别安装于各自对应的升降架(1)的背面,传动轴(5)平行于水平面,在传动轴(5)的一端通过其上的大链轮(4)用链条与一带手柄(3)或电机的小链轮(33)相连接或者直接连接一手柄(3),两条牵引绳(8)的一头各连接于对应的蜗轮蜗杆提升机的卷筒上,另一头则沿着对应的升降架(1)顶部的导向滑轮组(9)连接于各桁架(2)前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全地形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为立在地面上的固定塔,在各升降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一悬臂桁架(2);两吊框(10)下部共同连接一载车板(14)前后端;所述升降装置为共用一传动轴(5)的一对蜗轮蜗杆提升机,各蜗轮蜗杆提升机分别安装于各自对应的升降架(1)的背面,传动轴(5)平行于水平面,在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一手柄(3)或电机,牵引绳(8)沿安装于升降架(1)顶部的桁架(2)的导向滑轮组(9)一头连接蜗轮蜗杆提升机的卷筒上,另一头连接于吊框(10)顶部中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全地形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为立在地面上的固定门架,包括门架立柱(1)和固定连接于门架立柱(1)上的弓梁(2);两吊框(10)下部共同连一载车板(14)前后端;所述升降装置为共用一传动轴(5)的一对蜗轮蜗杆提升机,各蜗轮蜗杆提升机分别安装于各自对应的升降架(1)的背面,传动轴(5)平行于水平面,在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一手柄(3)或电机,牵引绳(8)沿安装于升降架(1)顶部的弓梁(2)的导向滑轮组(9)一头连接蜗轮蜗杆提升机的卷筒上,另一头连接于吊框(10)顶部中间。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全地形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为立在地面上的一对固定门架,在每个升降架(1)的横梁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蜗轮蜗杆副,蜗轮蜗杆副通过蜗轮蜗杆固定架(13)固定连接于升降架(1)上,蜗轮(7)的中心中空且内设螺纹能与螺杆(10)相配,蜗轮(7)能沿螺杆(10)的螺纹传动,每根螺杆(10)的下部与载车板(14)连接;两小链轮(19)固定连接于传动轴(5)的左右两头位于与蜗杆(6)共轴的大链轮(9)正下方,在传动轴(5)的一端连接有手柄(3)或电机,小链轮(19)通过链条(8)与大链轮(9)相配,每个蜗杆(6)都与另一大链轮(16)共轴,在同一升降架(1)上的两大链轮(16)通过链条(17)连接相配形成同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033649A CN102146739A (zh) | 2011-04-25 | 2011-04-25 | 全地形立体停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033649A CN102146739A (zh) | 2011-04-25 | 2011-04-25 | 全地形立体停车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6739A true CN102146739A (zh) | 2011-08-10 |
Family
ID=4442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033649A Pending CN102146739A (zh) | 2011-04-25 | 2011-04-25 | 全地形立体停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46739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5906A (zh) * | 2012-02-24 | 2012-07-04 | 深圳市擎天达科技有限公司 | 多头螺杆幅升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 |
CN104153615A (zh) * | 2013-09-14 | 2014-11-19 | 朱旭红 | 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 |
CN104929391A (zh) * | 2015-07-16 | 2015-09-23 | 开封市共创起重科技有限公司 | 别墅半地下车库前穿越升降式停车平台 |
CN106522613A (zh) * | 2015-09-14 | 2017-03-22 | 黄宇新 | 一种积木式立体停车库 |
-
2011
- 2011-04-25 CN CN2011101033649A patent/CN10214673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5906A (zh) * | 2012-02-24 | 2012-07-04 | 深圳市擎天达科技有限公司 | 多头螺杆幅升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 |
CN104153615A (zh) * | 2013-09-14 | 2014-11-19 | 朱旭红 | 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 |
CN104929391A (zh) * | 2015-07-16 | 2015-09-23 | 开封市共创起重科技有限公司 | 别墅半地下车库前穿越升降式停车平台 |
CN106522613A (zh) * | 2015-09-14 | 2017-03-22 | 黄宇新 | 一种积木式立体停车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9230956B2 (en) | Multi-purpose load lifting working platform or/and composite bridge structure | |
TWI780267B (zh) | 車輛提升機構及自動換電系統 | |
CN102797222B (zh) | 一种能避让桥侧障碍的吊架铰接式桥梁检修车 | |
CN103184805B (zh) | 立体车库 | |
CN104003324B (zh) | 一种用于重型工件输送的升降机 | |
CN105442884A (zh) | 一种轨道式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 | |
CN204644868U (zh) | 单侧分离走行过墩式箱梁检查车 | |
CN106320772A (zh) |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 |
CN102979339A (zh) | 多层地坑式液压驱动的立体车库 | |
CN102146739A (zh) | 全地形立体停车库 | |
CN205370050U (zh) | 双井道垂直升降车库 | |
CN106121311A (zh) | 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 | |
CN102373821A (zh) | 汽车曳引升降装置 | |
CN208684305U (zh) | 一种可旋转的三面过约束剪叉式升降机构 | |
CN207259084U (zh) | 一种移载货叉升降机及使用该升降机的车辆生产线 | |
CN105507632A (zh) | 双井道垂直升降车库 | |
CN103452362A (zh) | 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 | |
CN204960432U (zh) | 一种地下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 | |
CN202390106U (zh) | 一种易维修的吊钩门式起重机 | |
CN107060438B (zh) | 小区停车位改造立体停车库 | |
CN2818423Y (zh) | 一种架空轨道起重机 | |
CN211869228U (zh) | 纵梁式移送车辆结构 | |
CN103643817B (zh) | 一种地坑内车辆升降系统 | |
CN207829536U (zh) | 一种两层后悬臂式停车设备 | |
CN203475902U (zh) | 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