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025396B -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5396B
CN102025396B CN200910174223.9A CN200910174223A CN102025396B CN 102025396 B CN102025396 B CN 102025396B CN 200910174223 A CN200910174223 A CN 200910174223A CN 102025396 B CN102025396 B CN 102025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filter facto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data
carrier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4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5396A (zh
Inventor
张朋瑞
龙国柱
李程
董卉慎
贾玉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742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539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109 priority patent/WO2011035596A1/zh
Priority to EP10818290A priority patent/EP2442455A4/en
Publication of CN102025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396A/zh
Priority to US13/399,170 priority patent/US846843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5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2Feedback error handling
    • H04B7/0654Feedback error handling at the receiver, e.g. antenna verification at mobile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应用于数字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波处理方法是:利用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有子载波中,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并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采用插值算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最后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其中部分子载波可以是每间隔一定距离选择的,也可以是选取的与上次滤波系数更新中部分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减少运算量,从而节约硬件开销,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用户线路技术(Digital Subscriber Line,xDSL)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占据着高频段,而串扰(Crosstalk)问题也表现得日益突出,其中远端串扰(FEXT)会严重影响线路的传输性能。如图1所示,一捆电缆内有多路用户都要求开通xDSL业务,会有远端串扰,这样使一些线路速率低、性能不稳定、甚至不能开通等,最终导致接入复用器(DSLAM)的出线率比较低。
现有的技术主要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来抵消远端串扰,从而使得线路性能稳定。参考图2所示,对于上行传输方向,即从用户端到局端的传输,用户端传输的数据通过信道H,并叠加噪声向量n后,在局端将接收数据y通过滤波抵消器w做联合串扰抵消处理,以保证用户端接收到的各用户数据没有串扰干扰,则局端最终得到的信号 y ~ = WHx + Wn , 当WH为一个对角矩阵时,串扰得到了消除;参考图3所示,对于下行传输方向,即从局端或远端到用户端的传输,在用户端将传输数据x通过预编码器P做预处理,这样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信道H,并叠加噪声向量n后,各局端或远端接收到的数据没有串扰干扰,则用户端得到的最终信号 y ~ = HPx + n , 当HP为一个对角阵时,串扰得到了消除。上述信道H是一个M×M的信道传输矩阵,n是一个M×1的噪声向量。
在具体的实现方案中,局端或远端会根据用户端反馈的数据传输误差进行训练及更新预编码器(Precoder)的系数,使得HP为一个对角阵,更新系数公式为:Pk=Pk+u*Ek*Xk H,其中,P表示第k个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u为更新步长;Ek=Yk-Xk,表示第k个子载波数据的传输误差。同样局端也会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进行训练及更新抵消器(Canceller)的系数,使得WH为一个对角阵。
预编码器、抵消器在软硬件实现时是基于每个子载波单独进行预编码、抵消的,即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得每个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后进行滤波,通常需要进行串扰抵消的子载波很多,这样导致的运算量很大,需要消耗大量的硬件资源及较长的运算时间,同时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间多个子载波中,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
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所述多个子载波中的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与第二通信设备间传输的多个子载波中的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所述多个子载波中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滤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根据部分子载波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根据所获取的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以及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波处理方法是: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得所有子载波中,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并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采用插值算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最后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其中部分子载波可以是每间隔一定距离选择的,也可以是选取的与上次滤波系数更新中部分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和现有技术中需要利用数据传输误差获得所有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并进行滤波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减少运算量,从而节约硬件开销,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远端串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抵消器消除远端串扰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采用预编码器消除远端串扰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提供的滤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与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滤波后信噪比的比较图;
图6b是另一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与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滤波后信噪比的比较图;
图7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提供的滤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中计算的滤波系数对应子载波的分布图;
图9是本发明设备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主要用于两通信设备间通过多载波调制的通信系统,如xDSL传输系统中。该方法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时,对发送的数据进行预编码的滤波处理方法,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数据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抵消的滤波处理方法,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局端的DSLAM,相应的,第二通信设备是用户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10、获得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间多个子载波中,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根据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得部分子载波中每一个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间多个子载波是指这两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所有子载波,是设备在通信之前约定好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实施方法流程中,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端滤波处理时,如预编码处理,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这时滤波系数指预编码系数;对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端滤波处理时,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是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这时滤波系数指抵消系数。
可以理解,在获取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时是根据各自对应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获取数据传输误差后,可以通过LMS算法、线性迫零(Zero forcing)、奇异值分解(SVD)和QR分解法等方法中的系数更新公式得到相应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如使用LMS算法时,相应的预编码系数更新公式为Pk=Pk+u*Ek*Xk H,其中Ek是第k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传输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自己预置的信息来决定获取哪些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也可以在执行本步骤之前,根据自己预置的策略选择一部分子载波,并获取选择的子载波的滤波器系数。预置的策略包括:每间隔N(N大于0)个子载波就选择一个子载波;根据预置的第一条件,选择与上次滤波系数更新时所选择的子载波间隔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等,这里的移动值可以是(1/2n)*N(n为正整数),且移动值需要取整。
第一条件可以包括:当串扰信道随频率变化较小时,移动值加大,例如连续多个(如10个)子载波的串扰信道幅度变化小于预置值(如小于5%),移动值大于某个预设值K(如64);当串扰信道随频率变化较大时,移动值减小,例如连续多个(如10个)子载波的串扰信道部分变化大于预置值(如大于10%),移动值小于某个预设值P(如32);还可以是其它预置的策略。
步骤20、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在获取时,可以将上面得到的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作为已知量,采用线性插值或非线性插值的方法,即将所述部分子载波中两个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当作线性序列或非线性序列进行计算。
步骤30、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相应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按照上述步骤20和10的方法,得到各个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后,滤波器会更新相应的滤波系数,并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可以理解,第一通信设备会不断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取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继而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直到能满足本端预置的第二条件,这里第二条件可以为各个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达到某一预设的值,或滤波系数与信道H的乘积是一个对角矩阵或近似一个对角矩阵,即HP或WH为对角矩阵或近似对角阵等,其中,每次获取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继而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用获取的所有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更新滤波器的滤波系数为滤波系数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次滤波系数更新中都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部分子载波,且选择的原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都是根据上述预置的策略进行选择,如:在所述本端的所有子载波中,选取与上次滤波系数更新中所选择的部分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或每间隔N(N大于0)个子载波就选择一个子载波等。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方法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中以滤波系数为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系数为例说明,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101、第一通信设备选择一部分子载波。
本实施例中在选择部分子载波时,采用的选择方法是:在所有子载波中,每间隔N个子载波就选择一个子载波,如选择第1、1+N、......k×N+1......个子载波。
步骤102、第一通信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所述选择的子载波的信息。
发送的子载波的信息可以具体为步骤101中选择的子载波的位置信息或者是选择子载波的间隔N等。
步骤103、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返回相应子载波的数据传输误差信息。
接收到通知消息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通知消息中子载波的位置信息,或间隔N等检测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在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时的序列,并利用误差计算公式Ek=Yk-Xk得到数据传输误差,其中Yk表示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数据中,第k个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的序列;Xk表示该数据在发送端发送时的序列。
步骤104、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误差信息,获取所述选择的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预编码系数。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所述选择的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预编码系数的方式可以采取系数更新公式等。
步骤105、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预编码系数,获取剩余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预编码系数。
可以理解,由于邻近的子载波信道特性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在获取预编码系数时,获取部分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器系数(包括幅度和相位信息);然后采用线性插值或者非线性插值的方式获取剩余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系数,也可以分别根据部分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的幅度和相位,得出剩余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系数幅度和相位,最后得到所有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系数。
例如:假设步骤104中得到的第k和第k+N+1个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系数分别为Pk和Pk+N+1,利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第k和第k+N+1个子载波中间的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系数的过程具体如下所述:先获取Pk和Pk+N+1的值,然后得到Pk和Pk+N+1的均差ΔP, ΔP = P mn , k + N + 1 - P mn , k N + 1 , 则Pk+1=ΔP+Pk,Pk+2=ΔP+Pk+1,Pk+N=ΔP+Pk+N-1等。可见,本实施例中是将选择的第k和第k+N+1之间的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系数看作是线性序列,使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也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子载波对应的预编码系数看作是非线性序列,则可以使用非线性插值的方法来获取剩余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
和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每个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节省了运算量,也节省了硬件开销。
步骤106、第一通信设备根据部分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参考图6a和6b所示,曲线A表示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没有进行预编码的信噪比(SNR);曲线B代表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预编码后的信燥比,且N为20;曲线C代表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预编码后的信噪比;曲线D代表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预编码后的信燥比,且N为40。可见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预编码与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进行预编码相比,性能下降要小,运算量也要减少,且随着N的增加,运算量和硬件开销都将大幅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滤波系数是抵消器的抵消系数,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滤波系数是预编码系数时的处理方法类似,区别在于第一通信设备选择了部分子载波后,不需要将选择的子载波的信息通知第二通信设备,因为此时的滤波处理是在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端上,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自己获取各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传输误差,从而计算抵消系数。
在运算量上,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需要计算2K2N次乘法运算,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需要计算5K2次乘法运算,其中K表示用户的数量,N为子载波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本端所有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并进行滤波相比,可以减少运算量、节约硬件开销以及降低成本。
方法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一种滤波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201、进行第一次滤波系数更新处理。
根据LMS等方法获取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在所有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使用的子载波中,每隔N个子载波选择一个子载波,根据所选择的子载波对应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相应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按照线性插值或者非线性插值等方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根据所选择的子载波及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可以理解,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可以在以后的滤波系数更新中,再次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取该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后再进行更新。
结合图8所示,假设N为64,图中标识着数字索引1,17,...,129的方块表示每个子载波的位置。其中,第一阶段(Step1)中填充斜线的方块为本步骤中所选择的子载波的位置,称为已知点,即1,65,129等点。
步骤202、判断当前各个子载波对应的滤波系数是否满足预置的第二条件,若不是,执行步骤203;若是,则结束流程;
这里预置的第二条件可以为各个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达到某一预设的值;或滤波系数与信道H的乘积是一个对角矩阵或近似对角矩阵,即HP或WH为对角矩阵或近似对角矩阵;或滤波系数满足某种收敛条件等。
步骤203、根据预置的第一条件,进行滤波系数更新,执行步骤202。
第一条件可以为:当串扰信道随频率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值大于某个预设值K,当串扰信道随频率变化较大时,移动值小于某个预设值;还可以是其它预置的策略等。
具体地,在进行滤波系数更新时,选择与上一次滤波系数更新时所选择的子载波间隔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其中,这里的移动值可以是(1/2n)*N(n为正整数),且该移动值是整数。
下面分别以第二次滤波系数更新、第三次滤波系数更新过程作为举例:
第二次滤波系数更新:选择与第一次滤波系数更新所选择的子载波间隔一个移动值的第一子载波,图8中第二阶段(Step2)中填充斜线的方块是移动值为32时所选择的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即33,97等点,填充点的方块为上次滤波系数更新中所选择的子载波的位置。根据第一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上次滤波系数更新中所选择的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利用线性插值或者非线性插值的方式获取剩余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滤波系数;根据第一子载波及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第三次滤波系数更新:选择与第二次滤波系数更新所选择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另一移动值的第二子载波,图8第三阶段(Step3)为移动值为16时所选择的第二子载波的位置,即49,113等点。根据第二子载波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第二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根据第二子载波的滤波系数、第一次滤波系数更新中所选择的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第一子载波的滤波系数,采用线性插值或非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根据第二子载波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第四次滤波系数更新以及后续滤波系数更新过程依次类推,每次获取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后都需要对通信使用的所有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进行滤波,并且执行步骤202,直到当前各个子载波对应的滤波系数满足预置的第二条件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滤波系数是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系数或抵消器的抵消系数,执行主体为第一通信设备,如果是预编码系数,在获取预编码系数时,第一通信设备需要将选择的部分子载波的信息如移动值,间隔N等值通知接收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当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数据传输误差信息,再根据预编码系数更新公式获取预编码系数;而如果滤波系数是抵消系数,在获取抵消系数时,第一通信设备本地获取数据传输误差信息,再根据抵消系数更新公式获取抵消器系数。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在选择部分子载波时,该部分子载波中包括第一部分子载波和第二部分子载波,所述剩余子载波为所述多个子载波中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合集之外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子载波和所述第一部分子载波间包括至少一个不同的子载波。
可以采用轮训方式依次选择所述第一部分子载波和所述第二部分子载波,所述第二部分子载波为所述第一部分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所述移动值为(1/2n)*N。
本实施中,第一通信设备选择部分子载波后,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取这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通过滤波系数更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进行滤波,这个过程,能大幅减少计算量,性能降低比较少,而且计算也比较灵活。
设备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900,用于获得与第二通信设备间传输的多个子载波中的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的滤波系数;
第二获取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00获取的部分子载波所的滤波系数,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滤波单元9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00获取的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902获取的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滤波单元904可以是预编码器或者抵消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子载波选择单元906,用于选择部分子载波,由第一获取单元900获取所选择的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在每次滤波系数更新中,子载波选择单元906都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部分子载波,且选择的原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在本端的所有子载波中,选取与上次滤波系数更新所选择的部分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或每间隔N(N大于0)个子载波就选择一个子载波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908、控制单元912和数据收发单元910,其中,
判断单元908,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00和第二获取单元902获取的滤波系数是否满足预置的第二条件,所述预置的第二条件可以是各个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达到某一设定值、或滤波系数与信道H的乘积是一个对角矩阵或近似一个对角矩阵等。
控制单元912,用于根据第一获取单元900所获取的子载波的滤波系数、第二获取单元902所获取的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控制滤波单元904对数据进行滤波。
数据收发单元910,用于发送通知消息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所述子载波选择单元906选择的子载波的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数据传输误差信息。
数据收发单元910还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FFT变化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和现有的需要利用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有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并进行滤波的通信设备相比,能减少运算量、节约硬件开销以及降低成本。
系统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根据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得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得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后,采用插值算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以及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可以理解,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还用于选择部分子载波,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选择的子载波的信息的通知消息;第二通信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根据所述选择的子载波的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相应子载波的数据传输误差信息;
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数据传输误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误差信息,获取所述部分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并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采用线性插值或者非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和剩余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波处理方法是:根据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有子载波中,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并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采用插值算法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最后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其中部分子载波可以是每间隔一定距离选择的,也可以是选取的与上次滤波系数更新中部分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和现有技术中需要利用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有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并进行滤波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减少运算量,从而节约硬件开销,降低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滤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间多个子载波中,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
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所述多个子载波中的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在获取所述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时,将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作为已知量,采用线性插值或非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
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子载波包括第一部分子载波和第二部分子载波,所述剩余子载波为所述多个子载波中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合集之外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子载波和所述第一部分子载波间包括至少一个不同的子载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轮训方式依次选择所述第一部分子载波和所述第二部分子载波,所述第二部分子载波为所述第一部分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所述移动值为(1/2n)*N;
其中,所述N、n大于0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系数为预编码系数,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前,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预编码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待发送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和/或,
所述滤波系数为抵消系数,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后,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抵消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抵消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接收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系数为抵消系数,所述获得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间多个子载波中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所述部分子载波的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所述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传输误差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判断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滤波系数是否满足预设的条件,若为否,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选择与所述部分子载波间隔一个移动值的第一子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第一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第一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与第二通信设备间传输的多个子载波中的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所承载的数据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所述多个子载波中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在获取所述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时,将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作为已知量,采用线性插值或非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
滤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子载波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所述部分子载波,包括:每隔N个子载波选择一个子载波,或者,根据预置的条件,选择与上次滤波系数更新中所选择的子载波距离一个移动值的子载波,所述移动值为(1/2n)*N,所述N、n大于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判断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是否满足预置的第二条件,所述预置的第二条件包括各个子载波承载的数据达到某一值,或滤波系数与信道H的乘积是一个对角矩阵或近似一个对角矩阵。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数据收发单元,
所述数据收发单元,用于发送通知消息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所述子载波选择单元选择的子载波的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数据传输误差信息。
1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根据部分子载波的数据传输误差,获取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根据所获取的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获取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以及根据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和所述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对应的数据进行滤波,其中,在获取所述剩余子载波的滤波系数时,将所述部分子载波的滤波系数作为已知量,采用线性插值或非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用于选择部分子载波,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选择的部分子载波的信息的通知消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中的部分子载波的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相应子载波的数据传输误差。
CN200910174223.9A 2009-09-23 2009-09-23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02025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4223.9A CN102025396B (zh) 2009-09-23 2009-09-23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PCT/CN2010/073109 WO2011035596A1 (zh) 2009-09-23 2010-05-24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EP10818290A EP2442455A4 (en) 2009-09-23 2010-05-24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FILTERING PROCESSING
US13/399,170 US8468437B2 (en) 2009-09-23 2012-02-17 Filtering method, system and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4223.9A CN102025396B (zh) 2009-09-23 2009-09-23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396A CN102025396A (zh) 2011-04-20
CN102025396B true CN102025396B (zh) 2013-09-11

Family

ID=4379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4223.9A Active CN102025396B (zh) 2009-09-23 2009-09-23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68437B2 (zh)
EP (1) EP2442455A4 (zh)
CN (1) CN102025396B (zh)
WO (1) WO20110355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200094B2 (en) 2004-04-02 2019-02-05 Rearden, Ll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handoff,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571086B2 (en) * 2004-04-02 2013-10-2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DO precoding interpol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170081B2 (en) 2004-04-02 2012-05-0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IDO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US8542763B2 (en) * 2004-04-02 2013-09-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9826537B2 (en) * 2004-04-02 2017-11-2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cluster handoff of clients which traverse multiple DIDO clusters
US9819403B2 (en) * 2004-04-02 2017-11-1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ff of a client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s based on detected velocity of the client
US10187133B2 (en) * 2004-04-02 2019-01-2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antenna grouping in a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12929B2 (en) 2004-04-02 2016-04-1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US10277290B2 (en)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US8654815B1 (en) 2004-04-02 2014-02-1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886979B2 (en) * 2004-04-02 2021-01-0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US9685997B2 (en)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8989155B2 (en) 2007-08-20 2015-03-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backhaul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8719682B2 (en) * 2012-06-15 2014-05-06 Lsi Corporation Adaptive calibration of noise predictive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US9900064B2 (en) * 2012-10-03 2018-02-20 Sckipio Technologies S.I Ltd Hybrid precoder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US10194346B2 (en)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EP2928167B1 (en) * 2012-12-26 2017-04-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ne initialization
US10488535B2 (en) 2013-03-12 2019-11-26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73246B2 (en) 2013-03-12 2018-05-1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23657B2 (en) 2013-03-12 2018-03-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547358B2 (en) 2013-03-15 2020-01-2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calibration exploiting channel reciprocity in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667552A (zh) * 2017-03-28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2041589B2 (en) * 2020-08-17 2024-07-1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um utilization coordination between wireline backhaul and wireles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5349B1 (en) * 1999-01-11 2003-12-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ltered multitone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 to DSL technologies
EP1416688A1 (en) * 2002-10-31 2004-05-06 Motorola Inc. Iterative channel estimation in multicarrier receivers
US8041233B2 (en) * 2004-07-14 2011-10-18 Fundación Tarpuy Adaptive equalization in coherent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CN1921464B (zh) 2005-08-22 2010-05-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频域信道预测算法
US7778314B2 (en) * 2006-05-04 2010-08-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far-end crosstalk (FEXT)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CN101155157B (zh) * 2006-09-30 201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变换域的信道估计结果处理方法与装置和接收机
EP2043316A1 (en) * 2007-09-28 2009-04-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 method for peak limiting of transmit power for radio transmission, a transmitter, a base station, a mobile station and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refor
US8300726B2 (en) * 2007-11-02 2012-10-30 Alcatel Lucent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crosstalk estimation
US8027409B2 (en) * 2007-12-21 2011-09-27 Agere Systems Inc. Noise prediction-based signal detection and cross-talk mitigation
CN101267421B (zh) * 2008-04-21 2010-08-11 上海大学 一种ofdm时变信道测计方法
CN101286760B (zh) 2008-06-02 2011-12-21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信道估计的装置及方法
WO2009152704A1 (zh) 2008-06-20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74165A (zh) 2008-09-09 201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信号误差的反馈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51305A1 (en) 2012-06-14
WO2011035596A1 (zh) 2011-03-31
CN102025396A (zh) 2011-04-20
EP2442455A4 (en) 2012-05-23
US8468437B2 (en) 2013-06-18
EP2442455A1 (en)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5396B (zh) 滤波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032109B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接收端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2647387B (zh) 同频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EP1207662B1 (en) OFDM system with antenna diversity in the transmitter and pre-equalisation
CN104054275B (zh) 一种dsl系统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04144A (zh) 时间返回预均衡方法
CN101904143A (zh) 用于时间返回数据信号预均衡的方法
US20090154577A1 (en) Determination of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138163A (zh) 将空时编码数据映射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副载波的装置及方法
CN101188597A (zh) 用于mimo-ofdm系统的分散导频图案和信道估计方法
CN103229445B (zh) 一种线路的初始化方法及设备
WO2009131521A1 (en) Compensation for propagation dela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51656B (zh) 基于双绞线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1378376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峰值抑制方法
CN102355436B (zh) 一种vdsl系统中下行串扰消除方法
CN103181092B (zh) Dsl外部噪声降低方法、dsl线卡设备及向量dsl系统
CN101340266A (zh) 一种基于粒子滤波器和神经网络的双选择性信道跟踪方法
CN104272819A (zh)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197086B1 (en) Bit loading method for nonlinear precoding, receiving end, and system
CN101582864B (zh) 基于部分干扰抵消的sage信道估计方法
CN101765983A (zh) 处理信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CN101291308B (zh) 一种基于二维内插的自适应信道均衡器及方法
CN101719816A (zh) 实现自适应mimo-scfde系统低反馈速率的方法
CN101951308B (zh) 一种车速移动mimo-scfde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937606A (zh) 多用户分块传输系统上行链路的载波频率跟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