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4175B -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4175B CN101994175B CN201010231685.2A CN201010231685A CN101994175B CN 101994175 B CN101994175 B CN 101994175B CN 201010231685 A CN201010231685 A CN 201010231685A CN 101994175 B CN101994175 B CN 1019941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storage roller
- spun
- roller
- spun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86—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 B65H54/88—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by means of pneumatic arrangements, e.g. suction gu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e.g. for severing the material at irregularities ;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yarn clea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纱机,具备纺纱装置、清纱器、纱线贮存罗拉、吸引口、吸引装置、以及单元控制器。纺纱装置对纤维束施加捻转从而生成细纱。清纱器配置在纺纱装置的下游侧,并检测运行的细纱的纱疵。纱线贮存罗拉配置在清纱器的下游侧,通过将细纱卷缠于外周面并使该纱线贮存罗拉旋转而临时贮存细纱。吸引装置的吸引口配置在纱线贮存罗拉的基端侧附近。吸引装置能够使吸引口产生吸引流。当清纱器检测到纱线强力弱的预定的纱疵时,与检测到其他的纱疵时相比,单元控制器使停止供给细纱的停止定时延迟,并且在该停止定时之后使纱线贮存罗拉停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具备纱线贮存罗拉的纺纱机械。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11-268871号公报公开了具备纺纱装置(spinning device)、清纱装置(clearing device)(纱疵检测装置(yarn defect detecting device))、以及局部控制装置(local control device)(控制部(control section))的纺纱机械。
清纱装置取得与从纺纱装置送出的细纱的粗细和长度有关的数据。局部控制装置根据该数据进行取得该数据的位置处的纱线(细纱)是否是应当切断的纱疵的判断。当局部控制装置判断为是应当切断的纱疵时,利用适当的方法将细纱切断。另外,该纺纱机械还具备显示实际切断的纱疵部分的纱的粗细和长度是否正确地与清纱界限(clearing limit)对应的结构。
日本特开2004-124333号公报公开了具备纺纱装置、纱线松弛消除装置(yarn slack eliminating device)(纱线贮存装置(yarn accumulatingdevice))、以及纱线吸引装置(yarn suction device)(吸引装置)的结构的纺纱机械。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具备纱线松弛消除罗拉(yarn slack eliminatingroller)(纱线贮存罗拉(yarn accumulating roller)),能够将纱线卷缠在该纱线松弛消除罗拉的外周。纱线松弛消除罗拉是通过将从纺纱装置连续送出的纱线卷绕在该纱线松弛消除罗拉的外周并临时贮存来防止进行纱线接头作业时产生的纱线的松弛的部件。纱线吸引装置配置在纺纱装置和纱线松弛消除罗拉之间,是使纱线吸引口产生吸引流的装置。纱线吸引装置具有吸引除去附着于切断后的纱线端部的纤维屑(fiber waste)的功能等。
以下,在具备上述的清纱装置和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纺纱机械中,对在卷绕(winding operation)中的纱线中检测到应当切断的纱疵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作为此次的说明的前提,上述纺纱机械形成为像日本特开2004-124333号公报的结构那样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上游侧(纺纱装置侧)具备清纱装置和纱线切断装置(yarn cutting device)的结构。
当在卷绕中的纺纱机械中检测到应当切断的纱疵时,为了除去该纱疵,利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纱线切断作业。在该切断后的细纱中,下游侧的纱线含有该纱疵,含有该纱疵的纱线经由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卷绕于卷装(package)。然后,利用适当的方法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细纱的纱线端部和另一方的纱线端部即纱线松弛消除装置上游侧的纱线端部,并引导至纱线接头装置(yarn splicing device)。进而,利用纱线接头装置一边除去纱疵部位一边进行纱线接头作业。在纱线接头作业完成后,再次开始纺纱作业。
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如果当检测到纱线强力弱的纱疵时也进行与上述处理同样的处理的话,则当切断后的细纱中的下游侧的细纱通过纱线松弛消除罗拉等时有可能在该纱疵部分破碎。在该情况下,比破损的部位靠近上游侧的纱线不会被卷取装置牵拉至下游侧,因此在纱线松弛消除罗拉上残留有纱线。因此,无法在这种状态下再次开始纺纱作业。并且,虽然考虑了利用纱线吸引装置吸引除去该纱线的方法,但是,纱线的纱线端部未必位于纱线吸引装置的纱线吸引口附近,很多情况下最终不得不通过手工作业除去纱线。因此,即便是利用纱线吸引装置也难以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除去由于纱线强力(yarn strength)弱的纱疵的产生而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纺纱机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纺纱机械具备纺纱装置、纱疵检测装置、纱线贮存罗拉、驱动马达、吸引口、吸引装置、以及控制部。上述纺纱装置通过对纤维束施加捻转而生成细纱。上述纱疵检测装置配置在上述纺纱装置的下游侧,并检测运行的细纱的纱疵。上述纱线贮存罗拉配置在上述纱疵检测装置的下游侧,通过将从上述纺纱装置供给的细纱卷缠于外周面并使该纱线贮存罗拉旋转而临时贮存上述细纱。上述驱动马达驱动着上述纱线贮存罗拉旋转。上述吸引口配置在上述纱线贮存罗拉的外周面附近,且在细纱卷绕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该纱线贮存罗拉的端部附近。上述吸引装置能够使上述吸引口产生吸引流。当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到纱线强力弱的预定的纱疵时,与检测到其他的纱疵时相比,上述控制部以使停止从上述纺纱装置朝上述纱线贮存罗拉供给细纱的停止定时延迟的方式对上述纺纱装置进行控制,并且以在上述停止定时之后使上述纱线贮存罗拉停止的方式对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控制。
即,在细纱存在纱线强力弱的预定的纱疵时,该部位在从纱线贮存罗拉退绕时容易产生断纱。此时,在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量少且稀疏地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状态下,当停止供给细纱时,形成的纱线端部的位置从设置在该纱线端部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该纱线贮存罗拉的端部附近的吸引口离开,从而难以吸引纱线端部。对于该点,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即便在产生这种断纱之后也暂时对纱线贮存罗拉供给细纱,因此细纱卷到细纱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端部附近。因此,通过停止供给细纱形成的纱线端部的位置靠近吸引口,因此吸引装置能够容易地吸引该纱线端部。由于以上原因,即便是在产生这种断纱时,也不需要通过手工作业对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进行处理,能够高效地进行纺纱作业。
在上述的纺纱机械中,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与普通的纱线的粗细相比粗细在一定粗细以上的部位作为预定的纱疵。由此,能够检测到纱线强力弱的较大的粗节(slub),能够恰当地进行上述控制。
在上述的纺纱机械中,上述控制部在以使上述纱线贮存罗拉的旋转停止的方式对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控制之后,以使上述纱线贮存罗拉朝与卷绕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对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控制。由此,能够自动地将吸引装置吸引的不需要的细纱从纱线贮存罗拉除去。因此,不需要通过手工作业除去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能够高效地进行纺纱作业。
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上述控制部以通过停止利用上述纺纱机械进行的加捻而停止供给细纱的方式对上述纺纱装置进行控制。即,通过中止利用纺纱装置进行的纤维束的加捻,细纱的纱线强力变弱。在该情况下,由于细纱变得不耐张力,且以撕碎的方式被切断,因此成为纱线端部的纤维被拆散的状态。因此,该纱线端部容易搭乘吸引口附近的吸引流,能够容易吸引该纱线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具有纱疵检测工序、供给停止工序、纱线贮存罗拉停止工序、纱线端部吸引工序、以及细纱除去工序。在上述纱疵检测工序中检测纱线强力弱的预定的纱疵。在上述供给停止工序中,在从检测到预定的纱疵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停止供给细纱。在上述纱线贮存罗拉停止工序中,使纱线贮存罗拉停止旋转。在上述纱线端部吸引工序中,利用吸引口吸引残留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纱线端部,上述吸引口配置在上述纱线贮存罗拉的外周面附近,且在细纱卷绕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该纱线贮存罗拉的端部附近。在上述细纱除去工序中,吸引残留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纱线端部,并且使上述纱线贮存罗拉朝纱线解除的方向旋转,从而除去该细纱。
即,在细纱存在预定的纱疵的情况下,该部位在从纱线贮存罗拉退绕时容易产生断纱。此时,在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量少且稀疏地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状态下,当停止供给细纱时,形成的纱线端部的位置从设置在该纱线端部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该纱线贮存罗拉的端部附近的吸引口离开,从而难以吸引纱线端部。对于该点,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即便在产生这种断纱之后也暂时对纱线贮存罗拉供给细纱,因此细纱卷到细纱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端部附近。因此,通过停止供给细纱形成的纱线端部的位置靠近吸引口,因此能够容易吸引该纱线端部。由于以上原因,即便是在产生这种断纱时,也不需要通过手工作业对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的不需要的细纱进行处理,能够高效地进行纺纱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细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细纱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细纱机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纱线贮存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纱线贮存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示出纱疵的检测以及进行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处理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利用纺纱装置切断后的细纱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吸管(suction pipe)和吸嘴(suction mouth)捕捉面线和底线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将面线和底线引导至捻接器时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即将发生由大粗节(slub)引起的断纱之前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刚刚发生由大粗节引起的断纱之后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延迟停止纺纱装置从而将细纱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利用吸引装置除去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情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纺纱机械)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上游”和“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的纱线的运行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
图1所示的作为纺纱机械的细纱机1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锭子(unit)(纺纱单元(spinning unit)2)。细纱机1具备纱线接头台车(yarn splicingcart)3、鼓风机箱(blower box)80、以及发动机箱(motor box)5。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结构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备牵伸装置(draft device)7、纺纱装置(spinning device)9、纱线贮存装置(yarnaccumulating device)12、底线传感器(lower-yarn sensor)31、以及卷取装置(winding device)13。牵伸装置7设在细纱机1的框架6的上端附近。从该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fiber bundle)8由纺纱装置9纺纱。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在通过后述的清纱器(yarn clearer)52之后由纱线贮存装置12送出并由卷取装置13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是是用于延伸纱条15从而形成纤维束8的装置。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罗拉16、第三罗拉(third roller)17、装配有龙带(apronbelt)18的中罗拉(middle roller)19、以及前罗拉20这四个罗拉。这些罗拉与省略了图示的马达连接。能够通过驱动这些马达来驱动牵伸装置7,通过使这些马达停止而使牵伸装置7停止。另外,如图3所示,这些马达的驱动和停止由单元控制器(控制部)60控制。
虽然纺纱装置9的详细结构并未图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捻回气流(whirling airflow)对纤维束8赋予捻转的空气式(pneumatictype)的装置。通过使纺纱装置9内部产生该捻回气流,能够生成细纱10。通过停止产生捻回气流,能够停止生成细纱10。另外,如图3所示,该捻回气流的产生和停止由单元控制器60控制。
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有纱线贮存装置12。该纱线贮存装置12具有纺出功能、纱线松弛防止功能、以及张力调节功能。纺出功能是纱线贮存装置12对细纱10赋予预定的张力从而将细纱10从纺纱装置9纺出的功能。纱线松弛防止功能是指当利用纱线接头台车3进行纱线接头作业时等纱线贮存装置12使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滞留从而防止纱线松弛的功能。张力调节功能是指纱线贮存装置12对张力进行调节以免卷取装置13侧的张力变动传递至纺纱装置9侧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贮存装置12具备纱线贮存罗拉(yarn accumulating roller)21、生头部件(yarn hooking member)22、上游侧导纱器(upstream guide)23、电动马达(electric motor)(驱动马达(driving motor))25、下游侧导纱器(downstream guide)26、以及贮存量传感器(accumulated amount detecting sensor)27。
生头部件22能够与细纱10卡合(勾挂)。生头部件22能够通过在与细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体地旋转而将细纱10引导至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
纱线贮存罗拉21在外周面卷缠有细纱10,能够贮存细纱10。纱线贮存罗拉21由电动马达25驱动着旋转。通过纱线贮存罗拉21旋转,由生头部件22引导至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的细纱10以夹紧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方式卷绕于该纱线贮存罗拉21,并拉伸比纱线贮存装置12靠近上游侧的细纱10。由此,能够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纺出细纱10。
贮存量传感器27以非接触方式检测贮存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的细纱10的贮存量。贮存量传感器27将检测到的细纱10的残留量发送给单元控制器60。
上游侧导纱器23配置在比纱线贮存罗拉21稍靠上游侧的位置。上游侧导纱器23作为将纱线适当地引导至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的引导部件发挥功能。进一步,上游侧导纱器23还作为防止从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细纱10的捻转传递到比该上游侧导纱器23靠近下游侧的位置的止捻部件发挥功能。
下游侧导纱器26配置在比纱线贮存罗拉21稍靠下游侧的位置。下游侧导纱器26限制由旋转的生头部件22摆动的细纱10的轨道,构成对细纱10进行引导以使比该下游侧导纱器26靠近下游侧的纱线的行驶路径稳定的引导部件。
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附近配置有吸引装置30。连接管30a连接于吸引装置30。连接管30a连接于鼓风机箱80所具备的省略图示的鼓风机上。由此,能够使吸引装置30产生吸引流。
在细纱机1的框架6的前表面侧、且在上述纺纱装置9和上述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位置配置有清纱器(纱疵检测装置)52。清纱器52作为主要结构具备清纱头(clearer head)91和解析器(analyzer)92(图2中并未示出)。清纱器52监视运行的细纱10的粗细以及异物等,当检测到细纱10的纱疵时,朝单元控制器60发送纱疵检测信号。
解析器92具备省略图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当从清纱头91输入的检测值满足预定的条件时,解析器92判定为纱疵,并对单元控制器60发送预定的纱疵检测信号(yarn defect detection signal)。例如,当粗细为纱线的平均粗细的150%的部分连续持续3mm以上时,就判定该纱线部分为粗节等。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相对于纱线的平均粗细为预定以上的粗细(例如300%)的部分时,解析器92判定该纱线部分为大粗节,作为纱疵检测信号朝单元控制器60发送大粗节检测信号。并且,在清纱器52附近配置有用于在卷装45满管时等切断细纱10的切削器57。
如图1和图2所示,纱线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splicer)(纱线接头装置(yarn splicing device))43、吸管(suction pipe)44、以及吸嘴(suctionmouth)46。纱线接头台车3能够在固定于框架6的导轨41上行驶。当在某一纺纱单元2发生断纱(yarn breakage)或者剪纱(yarn cut)时,纱线接头台车3就在导轨41上行驶到该纺纱单元2,在该纺纱单元2前停止,并进行纱线接头作业。
上述吸管44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吸管44吸入并捕捉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线端部(面线(upper yarn)),并朝捻接器43引导该纱线端部。吸嘴46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吸嘴46从由上述卷取装置13支承的卷装45吸引并捕捉纱线端部(底线(lower yarn)),并朝捻接器43引导该纱线端部。虽然省略对捻接器43的详细结构的说明,但是,该捻接器43构成为通过利用捻回空气流将纱线端部彼此合股加捻在一起而对面线和底线进行接头。
上述底线传感器31配置在纱线贮存装置12和卷取装置13之间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检测是否存在细纱10。底线传感器31检测到的底线检测信号(lower yarn detection signal)发送至单元控制器60。
卷取装置13具备摇架臂(cradle ann)71,该摇架臂71被支承为能够绕支轴70摆动。摇架臂71将用于缠绕细纱10的筒管48支承为能够旋转。
上述卷取装置13具备卷取滚筒(winding drum)72和横动装置(traversedevice)75。卷取滚筒72一边与上述筒管48或者将细纱10卷缠于筒管48形成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一边被驱动着旋转。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与细纱10卡合的横动导纱器(traverse guide)76。在该结构中,一边利用省略图示的驱动结构驱动着横动导纱器76往复动作一边利用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卷取滚筒72,使与卷取滚筒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一边使细纱10摆动一边进行卷绕。
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纱线贮存装置1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21是由具有耐磨损性的材料构成的罗拉部件。纱线贮存罗拉21固定于电动马达25的马达轴25a。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21a中,如果以具有生头部件22的一侧作为前端,以电动马达25所配置的一侧作为基端的话,则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21a从基端朝向前端依次具备基端侧锥部(base-end taper portion)21b、圆筒部(cylindrical portion)21c、以及前端侧锥部(leading-end taper portion)21d。
圆筒部21c构成为前端侧稍细的形状,且形成为无阶梯差地与基端侧锥部21b和前端侧锥部21d连续的形状。上述贮存量传感器27以与该圆筒部21c对置的方式设置。贮存量传感器27检测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纱线的贮存量,并对单元控制器60发送纱线贮存量检测信号(yarnaccumulated amount detection signal)。
基端侧锥部21b和前端侧锥部21d分别形成为以端面侧作为大径侧的平缓的锥状。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21a中,基端侧锥部21b使供给的细纱10从大径部分朝向小径部分顺畅地移动并到达圆筒部21c,由此使细纱10整齐地卷缠于圆筒部21c的表面。前端侧锥部21d用于防止当朝下游侧退绕细纱10时,卷缠的细纱10同时脱出的脱圈现象(sloughingphenomenon),同时,还具有将细纱10从小径部分朝端面侧的大径部分依次传送地退卷,从而确保细纱10的顺畅的纺出的功能。
在纱线贮存罗拉21附近配置有吸引装置30。吸引装置30具备形成为管状的吸管30c。吸管30c的一端侧形成敞开端,构成产生吸引流的吸引口30b。吸引口30b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附近靠近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端部配置。卷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的细纱10受到由吸引装置30产生的吸引流的作用。另外,该吸管30c与上述的连接管30a连通。由此,从吸引口30b吸入的纤维屑或回丝经由连接管30a被除去,并最终汇集在预定的场所而被废弃。
如图3所示,上述电动马达25的驱动(包括驱动方向)和停止都由单元控制器60控制。由此,单元控制器60能够对纱线贮存罗拉21的驱动等进行控制。当进行普通的卷绕作业时,单元控制器60驱动着纱线贮存罗拉21朝预定方向以恒定速度旋转。由此,细纱10以恒定速度卷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通过被该卷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的细纱10牵拉,细纱10以恒定速度从纺纱装置9纺出。单元控制器60对电动马达25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或者使纱线贮存罗拉21朝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转。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纱线贮存罗拉21朝普通的进行卷绕作业时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简称为正向旋转,将使纱线贮存罗拉21朝与普通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简称为反向旋转。
如图4和图5所示,配置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前端侧的生头部件22以轴线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21的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生头部件22具备锭壳轴(flyer axis)33和固定于锭壳轴33的前端的锭壳38。
锭壳轴3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21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在锭壳轴33或者纱线贮存罗拉21中的任一方上安装有永磁铁,在另一方上安装有磁滞部件。通过这些磁性机构产生克服生头部件22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相对旋转的扭矩。通过该阻力矩,生头部件22追随着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而旋转,结果生头部件22和纱线贮存罗拉21能够一体地旋转。另一方面,当在生头部件22上施加有超过该阻力矩的力时,生头部件22能够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21相对旋转。
上述锭壳38朝向上述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21a适当弯曲,构成能够与细纱10卡合(勾挂细纱10)的形状。在纱线并未卷缠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的状态下,当锭壳38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体地正向旋转时,该锭壳38与细纱10卡合。进而,与该旋转的锭壳38卡合的细纱10通过该锭壳38摆动,从而被引导至正向旋转的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并卷缠于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
如图5所示,当细纱10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时,在细纱10与纱线贮存罗拉21之间作用有摩擦力。因此,当贮存罗拉21在该状态下纱线以恒定速度正向旋转时,会通过该纱线贮存罗拉21产生牵拉上游侧的细纱10的力,从而能够从纺纱装置9以恒定速度纺出细纱10。
下面,对卷缠于正向旋转的纱线贮存罗拉21的细纱10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上游侧导纱器23之后的细纱10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被引导至外周面21a,并在圆筒部21c上卷缠多次。通过纱线贮存罗拉21的正向旋转,细纱10重新卷在基端侧,由此,卷缠在圆筒部21c的细纱10逐渐被从基端侧送到前端侧。从外周面21a的前端侧纺出的细纱10在通过锭壳38之后穿过下游侧导纱器26被送到下游。
如图5所示,在细纱10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状态下,当对与锭壳38卡合的细纱10赋予朝下游侧牵拉的力时,在锭壳38上施加有想要使生头部件22以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前端侧退绕细纱10的方式旋转的力。因此,如果纱线贮存装置12的下游侧的纱线张力(纱线贮存装置12与卷取装置13之间的纱线张力)强到超过上述阻力矩的话,则生头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独立地旋转,由此,细纱10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前端侧经由锭壳38逐渐退绕。
相反,在纱线贮存装置12的下游侧的纱线张力并未强到超过上述阻力矩的情况下,生头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体地旋转。在该情况下,生头部件22以阻止细纱10从旋转的纱线贮存罗拉21的前端侧退绕的方式发挥作用。
这样,纱线贮存装置12以当下游侧的纱线的张力上升时使纱线退绕、当下游侧的纱线的张力下降(纱线要松弛)时阻止纱线退绕的方式工作,因此能够消除纱线的松弛,能够对纱线赋予适当的张力。
如上所述,生头部件22以吸收从纱线贮存装置12到卷取装置13之间的细纱10的张力变动的方式工作,由此,能够防止该张力变动对从纺纱装置9到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细纱10施加影响。根据上述结构的纱线贮存装置12,能够以更稳定的速度从纺纱装置9纺出细纱10。
这样,纱线贮存装置12具有各种功能,随着发挥这些功能,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细纱10的贮存量也增减。
下面,参照图6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纺纱作业中,当清纱器52检测到纱疵时,该清纱器52朝单元控制器60发送纱疵检测信号。单元控制器60当接收到该纱疵检测信号时(步骤S101)判断该纱疵检测信号是否是上述大粗节检测信号(步骤S 102)。即,单元控制器60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强力阈值,并判断接收到的纱疵检测信号的值是否在该强力阈值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控制器60作为纱线强力在上述预先设定的强力阈值以下的纱疵检测纱线的粗细在预先设定的粗细阈值以上的纱疵。
首先,参照图7至图9对接收到大粗节检测信号以外的纱疵检测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单元控制器60当接收到大粗节检测信号以外的纱疵检测信号时立刻使纺纱装置9停止(图6的步骤S 103)。由此,由于不对纤维束8施加捻转,因此纤维分离,细纱10在纺纱装置9的位置被切断。另外,在以上述方式切断后的细纱10的纱线端部10a上附着有纤维屑。
然后,单元控制器60通过使电动马达25的驱动停止而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步骤S 104)。如上所述,在使纺纱装置9停止的时刻与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的时刻之间存在若干时间差。在该时间差的期间内纱线贮存罗拉21被驱动着正向旋转,因此,包含纱线端部10a在内的细纱10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此时,如图7所示,纱线端部10a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被导入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的外周面附近配置有吸引口30b。纱线端部10a在刚刚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之后就受到由吸引口30b产生的吸引流的作用。因此,在附着于该纱线端部10a的纤维屑在从纱线端部10a飞散之前,就能够通过吸引口30b将纤维屑吸取除去。
另外,此时由卷取装置13进行的卷绕作业仍然继续进行,因此包含纱线端部10a在内的细纱10从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前端侧朝下游侧退绕,并通过卷取装置13卷绕于卷装45。另外,由于由清纱器52检测到的纱疵包含在比纺纱装置9靠近下游侧的细纱10中,因此包含上述纱疵的部分也暂时卷绕于卷装45。
考虑由于纱线端部10a受到吸引口30b的吸引流的作用从而包含该纱线端部10a在内的细纱10被吸引装置30吸取的情况。但是,由于吸引口30b的吸引流的作用比卷取装置13拉拽细纱10的拉力弱,因此即便在该情况下该细纱10也卷绕于卷装。
单元控制器60对纱线接头台车3进行控制,使纱线接头台车行驶到该纺纱单元2前面,并开始纱线接头动作(图6的步骤S 105)。首先,单元控制器60使吸嘴46转动到卷装45的表面附近(参照图8),使吸嘴46的吸引口产生吸引流,同时,通过卷取装置13使卷装45反向旋转。由此,纱线端部(底线)被从卷装45的外周面拉出,并利用吸嘴46吸取捕捉底线。另外,此时,包含上述纱疵的纱线被从卷装45拉出并被吸入吸嘴46,由此,能够将包含上述纱疵在内的纱线从卷装45除去。
接着,单元控制器60一边使卷装45反向旋转一边使吸取底线的吸嘴46朝上方转动,从而将该底线引导到捻接器43(参照图9)。当底线被引导至捻接器43时,单元控制器60使卷装45的旋转停止。
在上述吸嘴46的转动动作前后,单元控制器60使吸管44转动到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附近(参照图8)。单元控制器60再次驱动纺纱装置9等从而再次开始进行纺纱作业,同时,使吸管44的吸引口产生吸引流从而捕捉纺纱装置9侧的纱线端部(面线)。接着,一边继续进行吸取一边使吸管44朝下方转动,由此,在从纺纱装置9纺出细纱10的同时,吸管44朝捻接器43引导细纱10(参照图9)。
当面线和底线被引导至捻接器43时,利用该捻接器43进行纱线接头动作。在纱线接头动作中,利用卷取装置13进行的卷绕作业停止,但是,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送出细纱10。结果,如果使细纱10保持这种状态的话则纱线会产生松弛。由于即便是在纱线接头动作中纱线贮存罗拉21也持续地被驱动着正向旋转,因此能够使细纱10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由此能够防止细纱10松弛。这样,纱线贮存装置12作为纱线接头动作时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发挥功能。另外,当利用捻接器43进行的纱线接头动作结束时,再次开始利用卷取装置13进行的普通的卷绕作业。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3对清纱器52检测到的纱疵检测信号为大粗节检测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发生由大粗节引起的断纱之前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刚刚发生由大粗节引起的断纱之后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延迟停止纺纱装置9从而将细纱10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利用吸引装置13除去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细纱10的情况的立体图。另外,在此次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效果,对检测到大粗节时纱线贮存罗拉21的纱线贮存量比较少的情况进行说明。
所谓大粗节是指与纱线的平均粗细相比较具有预定以上的粗细的不良部分。在大粗节的部位纱线几乎没有捻转因此纱线强力变低,非常容易产生断纱。图10中示出这种大粗节10b。
假设如果在检测到该大粗节10b时也进行上述的控制(针对大粗节检测信号以外的纱疵检测信号的控制)的话,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当检测到大粗节10b时,单元控制器60立刻使纺纱装置9停止从而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上游侧将细纱10切断。当在纱线贮存装置12等产生由大粗节10b引起的断纱时,就会形成在纱线贮存装置12上残留有不需要的细纱10的状态,该不需要的细纱10以通过纺纱装置9的停止产生的纱线端部作为一个纱线端部,以通过由大粗节10b引起的断纱产生的纱线端部作为另一个纱线端部。由于该不需要的细纱10的卷取装置13侧的纱线也被切断,因此无法被卷取装置13侧牵拉而从纱线贮存罗拉21退绕。因此,没有将该残留的细纱10除去的方法,无法再次开始纺纱作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上述的状态,单元控制器60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单元控制器60当接收到大粗节检测信号时并不立刻使纺纱装置9停止,而是使纺纱装置9继续工作预定时间(例如纱线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卷缠10周左右所需的时间)(图6的步骤S 106)。
由于即便是在检测到大粗节10b以后纱线贮存罗拉21也持续旋转,因此包含大粗节10b在内的细纱10被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并且,由于卷取装置13也继续进行卷绕作业,因此细纱10被朝下游牵拉。
由于大粗节10b当与锭壳38接触时会在朝向大致铅垂方向上方(图10中的上侧)的方向受到阻力,因此会在该部分发生断纱(参照图10)。这样,当产生由大粗节10b引起的断纱时,大粗节10b被分割成作为上游侧的纱线端部的上游侧大粗节(upstream large slub)10c和作为下游侧的纱线端部的下游侧大粗节(downstream large slub)10d(参照图11)。
下游侧大粗节10d与包含该部分的细纱10一起受到来自卷取装置13的张力从而暂时卷绕于卷装45。另一方面,由于纱线贮存罗拉21仍在旋转,因此,上游侧大粗节10c也会伴随与此稍稍移动,但是仍然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前端侧附近。
当经过预定时间时,单元控制器60使纺纱装置9停止(步骤S 106)。如上所述,直到使纺纱装置9停止为止生成的细纱10都朝向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21a的基端侧卷缠(参照图12)。并且,如上所述,通过纺纱装置9的停止而被切断的纱线端部10a成为纤维被拆散的状态(参照图12)。另外,该纱线端部10a的另一个端部是上游侧大粗节10c。这样,当产生纱线强力弱的大粗节10b时,会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残留有不需要的细纱10。
单元控制器60在从使纺纱装置9停止之后经过纱线端部10a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程度的时间时使电动马达25的驱动停止,由此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图6的步骤S 107)。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附近、且在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附近配置有吸引装置30的吸引口30b,并使该吸引口30b产生吸引流。当纱线端部10a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时,纱线端部10a在基端侧以沿纱线贮存罗拉21的径向摆动的方式旋转。并且,在纱线端部10a进行旋转动作的同时,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因此,纱线端部10a缓慢地进行旋转动作。由于纱线端部10a以这种方式动作,因此,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前后,包含该纱线端部10a在内的细纱10迅速地被捕捉进吸引口30b(参照图1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6的步骤S 106中,即便是在检测到大粗节10b之后也暂时驱动纺纱装置9。此处,假设如果一检测到大粗节10b就立刻使纺纱装置9停止的话,则特别是在像这次这样纱线贮存罗拉21上的贮存量少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细纱10稀疏地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因此纱线端部10a的旋转动作并不在基端侧进行而是在比该位置稍靠前端侧的位置进行。因此,难以利用配置于基端侧的吸引口30b捕捉纱线端部10a。进一步,通过纱线端部10a旋转,有时细纱10被退绕至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纱线端部10a在更靠前端侧的位置旋转,从而吸引口30b捕捉纱线端部10a的几率进一步下降。当形成这种状况时,必须通过手工作业除去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细纱10。对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当检测到大粗节10b时延迟纺纱装置9的停止,由此能够提高利用吸引装置30捕捉纱线端部10a的几率。
单元控制器60在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之后迅速使该纱线贮存罗拉21反向旋转(步骤S 108)。通过该反向旋转,贮存在该纱线贮存罗拉21上的细纱10从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开始逐渐退绕。与此同时,贮存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的细纱10依次被吸取至吸引装置30(参照图13)。通过以上的结构,能够利用吸引装置30吸取除去当产生大粗节10b时残留在纱线贮存罗拉21上的细纱。
然后,与检测到大粗节以外的纱疵时同样,一边开始纱线接头动作(图6的步骤S 105)一边驱动纺纱装置9。由此生成的细纱10由吸管44捕捉,包含上述的下游侧大粗节10d的细纱10被吸嘴46捕捉。然后,双方的细纱10被引导至捻接器43,从而进行纱线接头作业。进而,再次开始利用卷取装置13进行的普通的卷绕作业。
这样,通过使用上述的控制,即便是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锭壳38等产生断纱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除去不需要的细纱10,并再次开始纺纱作业。
如以上所说明了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纺纱装置9、清纱器52、纱线贮存罗拉21、电动马达25、吸引口30b、吸引装置30、以及单元控制器60。纺纱装置9对纤维束8施加捻转从而生成细纱10。清纱器52配置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检测行驶的细纱10的纱疵。纱线贮存罗拉21配置在清纱器52的下游侧,通过将细纱10卷缠于外周面21a并使纱线贮存罗拉21旋转,能够临时地贮存细纱10。电动马达25驱动着纱线贮存罗拉21旋转。吸引口30b配置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21a的附近、且在基端侧附近。吸引装置30能够使吸引口30b产生吸引流。当清纱器52检测到纱线强力弱的预定的纱疵时,与检测到其他的纱疵时相比,单元控制器60使停止细纱10的供给的停止定时延迟,并且在该停止定时之后对电动马达25进行控制以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
即,在细纱10具有预定的纱疵的情况下,该纱疵的部位容易在从纱线贮存罗拉21退绕时发生断纱。此时,在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细纱10的量少且稀疏地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状态下,当停止从上游供给细纱10时,形成的纱线端部10a的位置从设置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附近的吸引口30b离开,难以利用吸引口30b吸取纱线端部10a。对于该点,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即便在产生这种断纱之后也暂时对纱线贮存罗拉21供给细纱10,因此细纱10卷到纱线贮存罗拉21的基端侧附近。因此,通过停止供给细纱10而形成的纱线端部10a的位置靠近吸引口30b,因此吸引装置30能够容易地吸取纱线端部10a。由于以上原因,即便是在产生这种断纱时,也不需要通过手工作业对卷缠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不需要的细纱10进行处理,能够高效地进行纺纱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作为预定的纱疵,清纱器52将检测到的比普通的纱线的粗细粗一定程度以上的部位作为大粗节10b。由此,细纱机1能够检测到纱线强力弱的大粗节10b,并恰当地进行除去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细纱10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单元控制器60在进行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停止的控制之后以使纱线贮存罗拉21反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自动地将吸引装置30吸取的不需要的细纱10从纱线贮存罗拉21除去。因此,不需要通过手工作业除去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细纱10,能够高效地进行纺纱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单元控制器60通过使利用纺纱装置9进行的加捻停止而停止供给细纱10。即,通过中止利用纺纱装置9进行的纤维束8的加捻,细纱10的纱线强力变弱。在该情况下,由于细纱10变得不耐张力,且以撕碎的方式被切断,因此成为纱线的端部的纤维被拆散的状态。因此,该纱线端部10a容易搭乘吸引口30b附近的吸引流,能够容易地进行利用吸引装置30吸取纱线端部10a的吸取作业。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结构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预定的纱疵使用了大粗节,但是,只要是纱线强力弱的纱疵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纱线的粗细极细的细节等其他的纱疵。并且,对于以何种判断基准判定大粗节也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也可以根据锭壳38等的形状等变更判断基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大粗节10b通过与锭壳38接触而产生断纱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便是在其他部位产生断纱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也是有效的。作为其他部位的断纱,例如可以考虑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21a或者下游侧导纱器26等处由于与该部分之间的摩擦产生的断纱。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纺纱装置9停止而停止供给细纱10,但是,代替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切削器57切断、停止牵伸装置7的后罗拉16等方法停止从纺纱装置9朝纱线贮存罗拉21供给细纱10。
吸引装置30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代替在吸管30c的前端形成吸引口30b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四方筒状的部件的前端形成吸引口。
代替利用纱线接头台车3进行纱线接头作业,各个纺纱单元2也可以分别具备用于进行纱线接头作业的结构。
生头部件22和纱线贮存罗拉21也可以不能相对旋转,例如也可以像日本特开2004-124333号公报所公开的松弛消除装置那样使形成于松弛消除罗拉的缺口部作为生头部发挥功能。
在生头部件22和纱线贮存罗拉21之间施加扭矩的方法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磁性机构,例如也可以是摩擦力,也可以是电磁机构。
Claims (6)
1.一种纺纱机械,具备:
纺纱装置,对纤维束施加捻转从而生成细纱;
纱疵检测装置,配置在所述纺纱装置的下游侧,用于检测运行的细纱的纱疵;
纱线贮存罗拉,配置在所述纱疵检测装置的下游侧,通过将从所述纺纱装置供给的细纱卷缠于该纱线贮存罗拉的外周面并使该纱线贮存罗拉旋转,能够临时贮存细纱;
驱动马达,驱动着所述纱线贮存罗拉旋转;
吸引口;以及
吸引装置,可使所述吸引口产生吸引流,
该纺纱机械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配置在所述纱线贮存罗拉的外周面附近、且在细纱卷绕于所述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该纱线贮存罗拉的端部附近,
该纺纱机械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进行控制,以便当所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到纱线强力在预先设定的强力阈值以下的纱疵时,与检测到其他的纱疵时相比,使停止从所述纺纱装置朝所述纱线贮存罗拉供给细纱的停止定时延迟,并且在所述停止定时之后使所述纱线贮存罗拉的旋转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纱线的粗细在预先设定的粗细阈值以上的纱疵作为所述纱线强力在预先设定的强力阈值以下的纱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进行控制,以便在使所述纱线贮存罗拉的旋转停止之后,使所述纱线贮存罗拉朝卷绕时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使利用所述纺纱装置进行的加捻停止而停止供给细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使利用所述纺纱装置进行的加捻停止而停止供给细纱。
6.一种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纱疵检测工序,对于纺纱装置生成的细纱,检测纱线强力在预先设定的强力阈值以下的纱疵;
供给停止工序,在从检测到预定的纱疵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停止从所述纺纱装置供给细纱;
纱线贮存罗拉停止工序,使纱线贮存罗拉停止旋转;
纱线端部吸引工序,利用吸引口吸引残留于所述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纱线端部,所述吸引口配置在所述纱线贮存罗拉的外周面附近,且在细纱卷绕于所述纱线贮存罗拉的一侧的该纱线贮存罗拉的端部附近;以及
细纱除去工序,使所述纱线贮存罗拉朝细纱退绕的方向旋转,从而除去该细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3655/2009 | 2009-08-06 | ||
JP2009183655A JP2011038189A (ja) | 2009-08-06 | 2009-08-06 | 紡績機及び糸貯留ローラに残留した紡績糸の除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4175A CN101994175A (zh) | 2011-03-30 |
CN101994175B true CN101994175B (zh) | 2014-07-16 |
Family
ID=4308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31685.2A Active CN101994175B (zh) | 2009-08-06 | 2010-07-15 |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284300B1 (zh) |
JP (1) | JP2011038189A (zh) |
CN (1) | CN101994175B (zh) |
AT (1) | ATE542936T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67891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JP2013067466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糸処理装置、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DE102011053813A1 (de) * | 2011-09-21 | 2013-03-21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Abführen eines Endabschnitts eines Garns an einer Spinnmaschine vor einem anschließenden Anspinnvorgang |
CN102864537B (zh) * | 2012-01-05 | 2014-09-17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集清纱与断纱检测一体的可编程化的控制器实现方法 |
JP2014009052A (ja) * | 2012-06-28 | 2014-01-20 | Murata Mach Ltd | 繊維機械 |
CZ2012479A3 (cs) | 2012-07-12 | 2013-06-05 | Rieter Cz S.R.O. | Bubnový mezizásobník príze na pracovním míste textilního stroje a zpusob jeho rízení |
JP2015161032A (ja) * | 2014-02-25 | 2015-09-07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貯留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
JP2016102269A (ja) * | 2014-11-27 | 2016-06-0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機 |
DE102015122391B4 (de) * | 2015-12-21 | 2023-01-12 | Rieter Ingolstadt Gmbh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nspinnprozesses zum Wiederanspinnen eines Garns an einer Spinnmaschine |
JP2019123975A (ja) * | 2018-01-19 | 2019-07-2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吸引配管の合流構造、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及び紡績機 |
DE102019116671A1 (de) * | 2019-06-19 | 2020-12-24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stelle einer Spinnmaschine |
EP3828325A1 (de) * | 2019-11-29 | 2021-06-02 |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 Spinnstelle und luftspinnmaschine umfassend eine solche spinnstelle und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einer einen soll-wert unterschreitenden fadenfestigkeit |
CN111041728B (zh) * | 2019-12-31 | 2020-09-22 | 艾百合纺织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基于断纱智能监控系统的防断纱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09176B2 (ja) | 1998-03-20 | 2001-09-17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の表示システム |
EP0943572A3 (en) * | 1998-03-20 | 2000-01-19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system for a spinning machine |
JP3960418B2 (ja) * | 2002-02-28 | 2007-08-15 | Ykk株式会社 | 糸切れ防止装置及び同糸切れ防止手段を有する糸条加工機類 |
JP4048902B2 (ja) * | 2002-10-07 | 2008-02-2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の糸弛み取り装置 |
DE102006014475A1 (de) * | 2006-03-29 | 2007-10-04 |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Textilmaschin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sowie Textilmaschine |
JP2009155757A (ja) * | 2007-12-26 | 2009-07-16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JP2009155779A (ja) * | 2007-12-27 | 2009-07-16 | Murata Mach Ltd |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紡績機 |
-
2009
- 2009-08-06 JP JP2009183655A patent/JP2011038189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5-05 EP EP10161969A patent/EP228430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5-05 AT AT10161969T patent/ATE542936T1/de active
- 2010-07-15 CN CN201010231685.2A patent/CN10199417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4175A (zh) | 2011-03-30 |
EP2284300B1 (en) | 2012-01-25 |
JP2011038189A (ja) | 2011-02-24 |
EP2284300A1 (en) | 2011-02-16 |
ATE542936T1 (de) | 2012-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94175B (zh) |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 |
CN101994174B (zh) | 纺纱机械 | |
CN101994176B (zh) | 纺纱机械 | |
EP2727870A2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 |
CN109385703B (zh) | 气流纺纱机 | |
CN103010849A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JP2010174421A (ja) | 紡績機 | |
JP2013067891A (ja)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
CN105645178A (zh) | 纱线卷取机 | |
EP2573225B1 (en) | Spinn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 |
CN106939451B (zh) | 纺纱机械 | |
CN110158207B (zh) |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 |
JP2014125714A (ja) | 紡績機 | |
CN111661706B (zh) | 废纱产生量输出装置及纤维机械 | |
CN208008981U (zh) | 一种纺纱机 | |
CN105819269A (zh) | 纱线卷绕机 | |
EP2966199B1 (en) |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 |
CN108286093A (zh) | 一种纺纱机 | |
CN111847101B (zh) | 纱线卷取机及挂纱方法 | |
CN103508268A (zh) | 纺织机 | |
CN111793863B (zh) | 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械 | |
JP2024007744A (ja) | 紡績機、パッケージ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ッケージ | |
CN113774526A (zh) | 气流纺纱机 | |
JP2023145987A (ja) |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 |
CN116803881A (zh) | 纱线卷绕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