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26144A -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6144A
CN101926144A CN2008801256164A CN200880125616A CN101926144A CN 101926144 A CN101926144 A CN 101926144A CN 2008801256164 A CN2008801256164 A CN 2008801256164A CN 200880125616 A CN200880125616 A CN 200880125616A CN 101926144 A CN101926144 A CN 101926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eceiving power
power
data burst
automatic g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56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晶
乔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6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H03G3/3078Circuits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for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001Digital control of analo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70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 H03G2201/706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being quality indicator, e.g. BER,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Landscapes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在OFDMA系统中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它包括:自动增益控制器、模数转换器和基带处理模块。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在OFDMA系统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下述步骤:逐帧测量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载波干扰噪声比和接收功率;计算第(n-1)帧的干扰噪声功率;获取第n帧的干扰噪声接收功率以及有用信号接收功率;计算出第n帧的总接收功率;以及根据第n帧的总接收功率与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所需的数字AGC增益值。采用本发明的OFDMA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通过来自基站的功率调整量来估算当前帧的有用接收功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当前帧的总接收功率,并通过总接收功率与数字AGC增益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实现自动增益控制。

Description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霉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器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涉及 一种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 ,对于数字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利用模拟下变频,将射频信号转 换到中频信号 ,然后再通常利用模数转换器( ADC: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 对输入端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处理 , 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具体来说, 该转换过程是将模拟信号量化为 ADC所预先设定的位数的数字信号。 例如 ,对于 8位的 ADC来说,若定义其转换量程为 0-5V,那么可以采用 1 1 1 1 1 1 1 1来表示电 压幅值为 5V的模拟信号。 然而,接收机所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的功率会不断变化, 如果输入到模拟下变频的模拟信号功率过大或者过小 , 向上或者向下超出了模拟 下变频的工作范围 ,就会使模拟下变频输出的信号饱和或者信噪比恶化。 如果输 入到模数转换器的模拟信号功率过大而使 ADC饱和 ,该 ADC就会将信号削峰(也 就是通常所说的饱和失真) ;如果接收机前端的模拟信号功率过低, 又会产生较 大的量化干扰噪声。 因此,在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机会使用自动增益控制装 置将所接收的模拟信号的幅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以避免因模拟信号功率过大或 过小而相应产生的饱和失真或信噪比恶化等问题。
尤其对于正交频分多址 (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 )通信系统来说,其采用多载波并逐帧执行调度,分配给每一用户的副载 波和所分配的副载波数量逐帧变化, 因此 , 前一帧与后一帧之间的功率变化会很 大。 在公开号为 CN 1741519A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 , 申请人公开了一种在 OFDMA通信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其采用如下等式获得 EL(n-1 ) 和 EL(n),其中 EL(n-1 )表示第 n-1帧的上行链路信噪 J±( SNR: Signal Noise Ratio ) 的估算值, EL(n)表示第 n帧的上行链路 SNR的估算值: 确认本
在上式中 , Nburet表示将要从移动站发送的数据脉冲串的数量,即 ,分配在该帧中 的上行链路数据脉冲串的数量; NFFT表示副载波的总数; Νυτ表示每一帧的上行链 路数据码元的数量; CINR(m)表示第 m个数据脉冲串的目标 CINR; NSCH(m)表示 分配给第 m个数据脉冲串的副信道的数量;以及 k表示每个副信道分配的功率。 针对上述等式 , 由于对某一用户的上一个数据突发可能会在很多帧之前传输, 而 很多帧之前的噪声和干扰电平与当前帧的噪声和干扰电平可能差异很大。 此外, 在该申请文本中使用目标 CINR ( Carrier to 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载波 干扰噪声比床估算当前帧的有用接收功率,然而该目标 CINR与实时测量的 CINR 值并不总相符,这样也会降低估算用户有用接收功率时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在进行自动增益控制时所引起的上述 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 OFDMA通信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 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自动 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它包括:
自动增益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射频端的模拟信号并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增 益调整;
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以及
基带处理模块, 它包括:
载波干扰噪声比测量单元,用于接收经数字下变频的所述数字信号和逐 帧测量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载波干扰噪声比;
接收功率测量单元,用于接收经数字下变频的所述数字信号和逐帧测量 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接收功率;
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载波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接 收功率估算出当前帧的接收功率。
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还包括无线资源分配单元,用于产生功率控制信息 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还可以包括 AGC 增益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估算 的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获取 AGC增益值。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自 动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它包括下述步骤:
逐帧测量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载波干扰噪声比;
逐帧测量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接收功率;
计算第 (n-1 )帧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干扰 噪声功率;
获取第 n帧的干扰噪声接收功率以及有用信号接收功率 ;
将所述干扰噪声接收功率与所述有用信号接收功率相加,得出第 n 帧的总接 收功率; 以及
根据第 n 帧的总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所需的数字 AGC增益值。
其中 ,利用基带处理模块中的无线资源分配单元,产生功率控制信息并将其 发送至所述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其中 ,利用基带处理模块中的 AGC 增益计算器,基于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获取 AGC增益值。
其中 ,所述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现为公式 形式,或者表格形式 '或者实验数据对应曲线等。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的自动增益 控制装置中的基带处理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具有当前帧的接收 功率估算模块, 并且该估算模块利用如下等式计算当前帧的接收功率:
Ρ,ο, (")
其中 , NFFT是 FFT的点数; Nsymb是上行子帧的符号数; Nburet是上行无线资源的 数据突发数; Nm(i)是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所包含的 子载波与符号的数目 ; Ps,m(i)表示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 突发上的有用信号的接收功率; Pl+N,m(i)表示分配给第 i 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干扰和噪声的功率;和 Ptt(n)表示第 n帧的总接收功率。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 该接收机包括上述用于自动增益控制装置中的基带处理模块,该基带处理模块具 有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并且该估算模块利用如下等式计算当前帧的接收 功率:
Ρ'。' (") = N I N (") x PS O (") + N N ¾ 《 (" - " x p' 、 (" - 1) 采用本发明的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通过 来自基站的功率调整量来估算当前帧的有用接收功率, 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当前 帧的总接收功率 ,并通过总接收功率与数字 AGC增益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实现自动 增益控制。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 明的各个方面。 其中 ,
图 1示出现有技术中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 图 2示出如图 1所示的 OFDMA通信系统中控制数字 AGC增益的流程示意图 ; 图 3示出依据本发明在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装置的方框示 意图 ;而
图 4示出如图 3所示的 OFDMA通信系统中控制数字 AGC增益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 1 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在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装置的方框 示意图。 如图所示 ,该数字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包括自动增益控制器 101、 有效比特 检测器 102、 功率测量器 103、 增益计算器 104和 SNR估算器 105。 参照图 1 , 功率测量器 103逐帧测量接收信号的功率, SNR估算器 105通过使用 MAP信息 (或信道分配信息)和下一帧的 CINR来估算下一帧的 SNR数值。 更详细地,增 益计算器 104使用从功率测量器 103接收的接收功率测量值和从 SNR估算器 105 接收的 SNR估算值来计算自动增益控制器 101的增益值。接着,该自动增益控制 器 101 将该增益值应用到接收信号上以便输出具有预期的幅度。 有效比特检测器 102从由自动增益控制器 101 接收的数据流中除去不必要的 LSBs并且把形成的 数字信号输出到信道插件,用于信道解调。 其中 ,增益计算器 104 中可以单独实 现或者配置 SNR估算器 105,该增益计算器 104通过使用从慢速媒体存取控制 ( LMAC: Low Media Access Control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接收的数据 MAP信 息来估算下一帧的 SNR数值,并通过使用该 SNR估算值和接收功率测量值来计 算自动增益控制器 101的增益。
图 2示出了如图 1所示的 OFDMA通信系统中控制数字 AGC增益的流程示意 图。 参照图 2,该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200:基站使用下列等式( 1 )在第( n-2 )帧的上行链路时间周期内估 算第( n-1 )帧的上行链路 SNR值,其中 ,在等式( 1 )里 Nburst表示将要从移动 站发送的数据脉冲串的数量,即 ,分配在该帧中的上行链路数据脉冲串的数量; NFFT表示副载波的总数; Νυτ表示每一帧的上行链路数据码元的数量; CINR(m) 表示第 m个数据脉冲串的目标 CINR; NseH(m)表示分配给第 m个数据脉冲串的副 信道的数量;以及 k表示每个副信道分配的功率。
步骤 202:基站在第( n-1 )帧的上行链路时间周期内计算第 n帧的上行链路
SNR估算值 EL(n);
步骤 204:基站测量第( n-1 )帧的上行链路接收功率 PM ( n-1 ) ,在第 n帧 的上行链路时间周期内基于下列等式并使用 EL(n-1 )和 PM(n-1 )来估算第 n帧的上 行链路噪声功率 EN(n);
EL(n - \) = S(n - \)/ N(n - \) . Ar ,、― PM{n - \)
PM{n - 1) = S(n - 1) + N(n - 1) EL(n - l) + l
在 OFDMA通信系统中 ,上行链路的噪声功率基本上恒定不变 ,则第 n帧 的上行链路噪声功率 EN(n)可以 ¾示为 :
ΕΝ、(、 、 = PM(n - )≡ Ν(η—, 1) 1)―
EL(n一 1) + 1
步骤 206:基站使用第 n帧的上行链路噪声功率估算值 EN(n)或者上行链路接 收功率估算值 EP(n)来计算数字 AGC的增益。 其中 EP(n)与 EN(n)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表示为
EP(n) = S(n) + N(n)
= N(n) x EL(n) + N(n)
= EN(n) x [EL(n) + \]
= PM("— x剛 + 1]
EL(n - l) + l
其中 ,使用 EN(n)和 EP(n)来控制增益值可以线性标定为
或者
Gain(n) = \P'hreshM
EP(n)
更进一步 ,当使用 EN(n)线性标定时,预设定预期的噪声功率值 N^es/)w 且基于 Nthres 与 EN(n)的比率来控制增益值; 当使用 EP(n)线性标定时,预设定预期的 信号功率值 ^^。/£/并且基于 Pthres 与 EP(n)的比率来控制增益值。
图 3 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在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装置的方框 示意图。 参照图 3 ,该数字自动增益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低噪声放大器、 自动增益控 制器 300、模拟下变频 302、模数转换器 304、数字下变频 306(DDC: Digital Down Conversion)以及基带处理模块 308。更加具体地,该基带处理模块 308具有 CINR 测量单元 3081、 接收功率测量单元 3082、 AGC增益计算器 3083、 无线资源分配 单元 3084和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3085。
从信号流向的角度详细介绍上述图 3 的工作原理。 首先,天线接收模拟信号 并经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将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进入自动增益控制器 300,利 用模拟下变频 302将射频信号转换到中频信号并进入到模数转换器 304中 ;经模 数转换器 304处理后输出量化后的数字信号;数字下变频 306接收该量化数字信 号并将其送至基带处理模块 308 中。 对于本发明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装置来说, 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3085是关键组件。 利用 CINR测量单元 3081和接收 功率测量单元 3082,该基带处理模块 308中 ,每帧对分配给每个用户的数据突发 进行接收功率测量和 CINR测量,并将测量到的接收功率和 CINR数值输送到当前 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3085中 ;与此同时,无线资源分配单元 3084产生功率控 制信息并将其送给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3085。 该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 块 3085根据接收的所测量的接收功率和 CINR数值以及功率控制信息,估算出当 前帧的接收功率。 最后 ,利用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 AGC增益计算器 3083计算出 AGC增益值。 如图 3所示,该 AGC增益值反 馈到模数转换器 304的输入端的自动增益控制器 300中 ,以实现本发明的自动增 益控制装置中的自动增益调节。
图 4示出了如图 3所示的 OFDMA通信系统中控制数字 AGC增益的流程示意 图。 在详细介绍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过程前,预先定 义以下各物理参数, Pm(i)表示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 发上的总接收功率; CINRm(i)表示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 突发上的信号干扰噪声比; Psm 和 Pl+N,m(i)分别表示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 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有用信号的功率以及干扰和噪声的功率。
步骤 400:测量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总接 收功率 pm(i)和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信号信号 干扰噪声比 CINRm(i);
步骤 402:计算第 n-1帧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 上的干扰和噪声的功率 Pl+N,m(i);
= 尸,《,) (" - 1) =
CINRm{i) = PSMi) /PI+NMi) ― '+ C崖 mW(" _l) + l
同样 ,如果预设定第 n帧分配了数据突发的用户先前的有用接收功率为 PS (,), 第 n帧分配了数据突发的用户先前的总接收功率为 ,以及第 n帧分配了数据突 发的用户先前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为 C/Ni?^), 则该有用接收功率 ^^,)与信号干扰噪 声比 C/N ? 之间的关系可采用如下等式得出 :
ppre - ppre 一 ppre rMpp e
ΓΙ+ΝΜ ^^(Ο― —— ^ ppre = JJVAm(Q χ p pre
' S,m(i) ^J JO pre i m(
7ΚΪΏ ΡΓβ ― PPre I p re ^ Km(i) 步骤 404:计算第 n帧的干扰和噪声接收功率 Pl+N(n);
首先,第 n-1帧的干扰和噪声接收功率 Pl+N(n-1 )可以采用下式获得: ρΙ+Ν (" - = N NN (" - " x P'+NM (" - 考虑到 OFDMA通信系统中 ,第 n帧的干扰和噪声接收功率相对于第 n-1 帧 的干扰和噪声接收功率变化量很小,则
P N (") = M T ∑Nm{i) (n-l)x PI+N M{I) (n - 1)
I\FFT X J\ SYMB
其中 , NFFT是 FFT (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点数; Nsymb是上行子帧的符号数; Nburet是上行无线资源的数据突发数,无用子载波也看成是虚拟的数据突发 ; Nm(i) 是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所包含的子载波与符号的数 g。
步骤 406:计算第 n帧的有用信号接收功率 Ps(n)。 如前所述 ' Ps,m(i)表示分 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有用信号的接收功率。则该 有用信号接收功率 Ps(n)可以用如下等式求得:
1
Ps(^ = N χ Ν ∑Nm(l){n),PSMl){n) 其中 ,若定义 为基站对第 i个用户的功率的调整参量,则
υ") = 0 (ι+Δ;)
步骤 408:计算第 η帧的总接收功率 Ptt(n)。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 n帧的总接收功率可以表示为第 n帧的有用信号接收功率与第 n帧的干扰和噪声接 收功率之和 ,即 ,
Ptot(n) = Ps{n) + PI+N{n)
如前所述,在步骤 402和步骤 404中已分别求出了第 n帧的干扰和噪声接收 功率和第 n帧的有用信号接收功率 ,则第 n帧的总接收功率可用如下等式表示:
Pl0, (") = Λ. 1 M ∑Nm0) (n) x PSMl) (") + ∑Nm( ("— 1) x P1+NMi) (n一 1) 步骤 410:根据当前帧的总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出 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中的 AGC增益值。 需要指出的是,该对应关系可以是 公式,也可以是试验数据,还可以采用诸如上述图 2 所述的基于当前帧的上行链 路噪声功率或者接收功率的线性标定方式。 如果使用查找表确定 AGC的增益,可 使用类似下表的结构: 上文中 ,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 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 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 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内。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自动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包括:
    自动增益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射频端的模拟信号并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增 益调整;
    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以及
    基带处理模块, 它包括:
    载波干扰噪声比测量单元,用于接收经数字下变频的所述数字信号和逐 帧测量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载波干扰噪声比;
    接收功率测量单元,用于接收经数字下变频的所述数字信号和逐帧测量 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接收功率;
    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载波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接 收功率估算出当前帧的接收功率。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处理模块 还包括无线资源分配单元,用于产生功率控制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当前帧的接 收功率估算模块。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 还可以包括 AGC增益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估算的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与 AGC增 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获取 AGC增益值。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获取的 AGC增 益值反馈到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
    5. 一种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自动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下述步骤:
    逐帧测量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载波干扰噪声比;
    逐帧测量每个上行链路的数据突发上的接收功率;
    计算第 (n-1 )帧分配给第 i 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干扰 噪声功率;
    获取第 n帧的干扰噪声接收功率以及有用信号接收功率; 将所述干扰噪声接收功率与所述有用信号接收功率相加, 得出第 n 帧的总接 收功率;以及
    根据第 n 帧的总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所需的数字 AGC增益值。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 利用基带处理模块中的无线 资源分配单元 ,产生功率控制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7.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基带处理模块中的 AGC 增益计算器,基于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与 AGC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获取 AGC 增益值。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与 AGC 增益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现为公式形式,或者表格形式, 或者实验数据对应 曲线等。
    9.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控制方法,获取所述第 n帧的总接收功率是通过当前 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实现的。
    10. 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中的基带处理模 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具有当前帧的接收功率估算模块 , 并且该估 算模块利用如下等式计算当前帧的接收功率:
    1 1
    P,。, (") = τ; ~~ 7—∑ Nm 0 (") x PS i) {n) + - ~~ --∑ Nm(l) (" - 1) x P1+NMl) (" - 1)
    I FFr x i symb m( )=1 j FFT x j symb m(i)=1
    其中 , NFFT是 FFT的点数; Nsymb是上行子帧的符号数; Nbl St是上行无线资源的 数据突发数; Nm(i)是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所包含的 子载波与符号的数目 ; Psm(i)表示分配给第 i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 突发上的有用信号的接收功率; Pl+N,m(i)表示分配给第 i 个用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干扰和噪声的功率;和 Ptt(n)表示第 n帧的总接收功率。
    11.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带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给第 i个用 户的数据突发序号为 m(i)的数据突发上的有用信号的接收功率 Ps,m(i)采用下述等 式获得:
    ^ ") = (,) x (l + A, )
    其中 , P o为第 n 帧分配了数据突发的用户先前的有用接收功率; Δ ί为基 站对第 i个用户的功率的调整参量。
    12. 一种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其具有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 基带处理模块。
CN2008801256164A 2008-01-21 2008-01-21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19261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8/000145 WO2009092177A1 (zh) 2008-01-21 2008-01-21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6144A true CN101926144A (zh) 2010-12-22

Family

ID=40900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6164A Pending CN101926144A (zh) 2008-01-21 2008-01-21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6144A (zh)
WO (1) WO20090921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9412A1 (zh) * 2018-03-19 2019-09-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噪声功率的获取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5912B1 (ko) * 2004-08-10 2007-05-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디지털자동이득제어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002872B1 (ko) * 2005-02-07 2010-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자동 이득 조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0521672C (zh) * 2005-05-25 2009-07-29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载波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US7701371B2 (en) * 2006-04-04 2010-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gital gain computation fo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9412A1 (zh) * 2018-03-19 2019-09-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噪声功率的获取方法及终端
US11115940B2 (en) 2018-03-19 2021-09-07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Method for obtaining noise power and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92177A1 (zh)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1746B (zh) 用于无线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的设备、处理器及其方法
US8160176B2 (en) Compensating pre-filter for an OFDM transmitter
US20070280365A1 (en)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EP220630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in OFDM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21945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AGC and DC calibration for OFDM/OFDMA systems
JP5453427B2 (ja)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共有の時間・周波数自動利得制御
US754253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igital automatic gain controller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40203442A1 (e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2093455A1 (ja)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2004072724A (ja) Ofdm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sinr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US20100316041A1 (en) Signal generation device an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141226A (zh) 调制编码状态的调整方法、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
CN103595679B (zh) 降低lte上行单载波频分多址信号峰均比的方法
CN103281273A (zh) 一种多载波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直流偏置优化方法
CN104756454B (zh) 用于减小信号峰均比的方法及设备
CN107276957B (zh) 信号处理电路
CN101926144A (zh)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KR20130121541A (ko) 피크 억제 기능을 갖는 베이스 밴드 처리기,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US2006021553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 clipping parameter of an ofdm system
US2013008383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JP4610401B2 (ja) チャネル推定装置
JP5689829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Jang et al. A fas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cheme for 3GPP LTE TDD system
JP201002192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027309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