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7039B - 表 - Google Patents
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7039B CN101807039B CN2010101277390A CN201010127739A CN101807039B CN 101807039 B CN101807039 B CN 101807039B CN 2010101277390 A CN2010101277390 A CN 2010101277390A CN 201010127739 A CN201010127739 A CN 201010127739A CN 101807039 B CN101807039 B CN 1018070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ard member
- guard
- circle
- opening portion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224 prote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61264 Astraga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7 morph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9/00—Indicating the time by visual means
- G04B19/28—Adjustable guide marks or pointers for indicating determined points of time
- G04B19/283—Adjustable guide marks or pointers for indicating determined points of time on rotatable rings, i.e. bezel
- G04B19/286—Adjustable guide marks or pointers for indicating determined points of time on rotatable rings, i.e. bezel with locking means to prevent undesired rotations in both dir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手表(11)包括表体(14)、表圈(31)、以及保护件(35)。表体具有:安装有透明的字符板盖板(25)的圆形的向上凸部、与向上凸部之间形成沿着所述凸部的配设槽的包围壁部(18)、以及操作表圈用的开放部(21)。将形成有与开放部面对的操作用凹凸(33)的表圈可旋转地支撑在向上凸部的外周上,与包围壁部之间形成沿着包围壁部的间隙地配设在配设槽中。将与包围壁部的防脱部卡合并沿表圈的周向移动的保护件配设在间隙中,使保护件可以在将开放部闭合来阻碍对操作用凹凸操作的使用位置、和将开放部开放以便可以对操作用凹凸进行操作的待避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是将所述保护件由定位单元保持在使用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旋转的表圈的手表或怀表等表。
背景技术
表圈是环形的,可以沿表体的周向旋转地安装在表体的上部外周上。表圈可以被使用者旋转并配置在任意的设置位置。通过手表的长针指示该表圈的刻度,例如可以确认从表圈旋转到任意的位置起经过的时间。为了确保这样的确认的可靠性,采用将表圈保持从任意的设置位置不动以防止表圈的误操作的方法。
作为该方法,已知一种现有技术,在表壳的侧面部通过合页部转动自如地安装表圈盖部件,在该表圈盖部件的框部的内表面设置阶梯差面,通过将该阶梯差面与形成于表圈的外缘的凹凸形状的滚花卡合,可以将表圈保持在设置位置。
在该现有技术中,滚花是旋转表圈时使用者的手指握持的部位,表圈盖部件的阶梯差面是与滚花一致的形状。因此,通过开放表圈盖部件使用者可以对表圈进行旋转操作。在将表圈配置在设置位置后,通过将表圈盖部件闭合以覆盖表壳的上表面,使阶梯差面与滚花卡合,可以防止表圈的旋转。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1669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现有技术中,在对表圈进行旋转操作时,由于与表壳同等程度大小的表圈盖部件以合页部为支点旋转开放,以使表壳的上表 面开放,在该状态下,样子和形状较大。而且,若手表在表圈盖部件开放的状态下掉落,因作用在合页部或开放状态的表圈盖部件的冲击,其容易损伤的可能性较高。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以防止表圈的误操作的方法作为目的操作表圈时的样子和形状较大、以及掉落时的耐冲击性较差。用于解决发明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表体,所述表体具有安装有透明的字符板盖板的圆形的向上凸部、与该凸部之间形成配设槽的包围壁部、以及操作表圈用的开放部,且在所述包围壁部形成防脱部;表圈,所述表圈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所述向上凸部的外周上,并且与所述包围壁部之间形成沿所述包围壁部的间隙地配设在所述配设槽中,且在周部形成操作用凹凸;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卡合在所述防脱部,且可沿所述表圈的周向移动地配设在所述间隙中,在将所述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闭合来阻碍对所述操作用凹凸进行操作的使用位置、和将所述开放部开放以便可以对所述操作用凹凸进行操作的待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将该保护件保持在所述使用位置,并且在对所述表圈进行旋转操作时该保持被解除。
本发明中,表体的开放部有1个即可,但为了容易对表圈进行旋转操作,沿径向在对应的两处位置设置开放部较为理想。本发明中,包围壁部的防脱部在使加工变得容易方面在与间隙面对的包围壁部的内周开放且沿周向连续的槽形成时较为理想,但在保护件具有作为卡合部的卡合槽时,也可以通过与此卡合的凸部形成防脱部。本发明中,操作用凹凸部可以仅在表圈的周部的上侧角部形成,也可以其凹部分别在表圈的上下两面开放并跨过表圈的周部的上下方向整体而形成。
本发明中,保护件将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闭合是指保护件 占据开放部内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状态,使得阻碍使用者的手指等接触与开放部面对的表圈的操作用凹凸,将保护件配置为该状态在本发明中称为将保护件配置在使用位置。保护件的大小为在使用位置将开放部的一部分闭合,或者在使用位置将整个开放部闭合。本发明中,保护件将开放部开放是指保护件配置为从开放部脱离的状态,使得使用者欲对表圈进行旋转操作时,不会阻碍使用者的手指接触与开放部面对的表圈的操作用凹凸,将保护件配置为该状态在本发明中称为将保护件配置在待避位置。
本发明的表的保护件可以通过手沿表体的周向运动而选择性地被配置在使用位置与待避位置。由于配置在使用位置的保护件被定位单元保持在将表体的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闭合的状态,因此会阻碍使用者的手指等物体意外接触与开放部面对的表圈的操作用凹凸,阻碍给表圈带来使其旋转的力,防止表圈的误操作。在由使用者有意地将保护件配置在待避位置时,保护件不会阻碍使用者的手指握持与开放部面对的表圈的操作用凹凸,因此使用者可以旋转表圈使其配置在任意的设置位置。
由于如上所述防止表圈的误操作的部件即保护件可以沿表圈的外周并沿表体的周向移动而配置在使用位置或者待避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因此在对表圈进行旋转操作时保护件移动至待避位置时,表的样子和形状可以保持得与通常时同样紧凑。并且,保护件始终沿着圆形的表圈的周向而配设,特别在待避位置被表体的包围壁部覆盖。因此,在表掉落时等,保护件被表体保护,保护件难以变形或损坏,可以提高耐冲击性。
本发明的理想的形态特征是在于,所述保护件具有高于所述表圈的上表面突出的指操作部。
在该理想的形态中,由于使用者为了使保护件向使用位置或者待避位置移动,不通过开口部进行操作,使用者的手指握持在向保护件的上方突出的指操作部即可进行,因此具有的优点是:用于移 动保护件的操作性较好。
本发明的理想的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俯视是环形,该保护件具有:将所述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闭合的阻碍部;以及高度低于该阻碍部,从所述阻碍部的下端部向侧方呈圆弧状延出的棒状底部。
在该理想的形态中,通过将保护件沿着圆形的表圈的外周旋转,可以将该阻碍部选择性地配置在使用位置与待避位置,并且在棒状底部配置在开放部时,该棒状底部不会阻碍手指对操作用凹凸的握持,因此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容易地对保护件进行移动操作。
本发明的理想的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阻碍部由具有将所述整个开放部闭合的长度的圆弧状的板形成。
在该理想的形态中,由于保护件的阻碍部配置在开放部时,整个开放部被阻碍部闭合,因此具有的优点是: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表圈的误操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理想的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表体在12点侧与6点侧各具有一对凸脚,所述开放部分别设置在位于12点侧的一对所述凸脚间及位于6点侧的一对所述凸脚间,在所述保护件上设有一对所述阻碍部,并且设有一对所述棒状底部。
在该理想的形态中,将本发明作为手表实施时,具有的优点是:在该手表戴在手腕的状态下,对该保护件进行移动操作时及对表圈进行旋转操作时,对于保护件及表圈进行操作的手不会处于不舒服的姿势,可以在手指对手表配置为自然的状态下来操作保护件及表圈。
本发明的理想的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是一体部件。
在该理想的形态中,由于部件数量不会增加,并且在保护件上没有接点,因此具有的优点是:在移动保护件时不会如有接点那样因为接点卡在表体等使保护件的移动不顺畅。
本发明的理想的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由具有所述阻碍部及棒状底部且为俯视半圆形的第一保护部件和第二保护部件构成,这些第一、第二保护部件配置为点对称,所述第二保护部件的棒状底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保护部件的阻碍部的圆弧延伸的方向的一端接触,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件的棒状底部的顶端与第二保护部件的阻碍部的圆弧延伸的方向的一端接触。
在该理想的形态中,保护件由配置为点对称的第一、第二两个部件形成,任意一个保护部件的移动可以压动另一保护部件。由此,随着保护件沿表圈的外周而旋转,可以将其阻碍部选择性地配置在使用位置与待避位置。而且,由于保护件由为同一结构的半圆形的两个部件形成,因此具有的优点是:将其装入表体与保护件一体形成为环形时相比更容易。
本发明的理想的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卡止孔和咔嗒响动消除件,卡止孔在与所述配设槽的底相接的所述保护件的背面开放并设置在所述保护件上,所述咔嗒响动消除件具有与该卡止孔卡合脱离的咔嗒球、以及将该球向所述保护件的背面按压的咔嗒弹簧,咔嗒响动消除件设置在所述表体中。
在该理想的形态中,由于可以将保护件定位并保持在将表体的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闭合的状态下,并且在为了将表体的开放部开放而使被定位单元保持的保护件移动时,咔嗒球旋转,因此具有的优点是:保护件与定位单元或表体不会相抵,因此该保护件可以顺畅移动。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表,具有的效果是:不但防止表圈的误操作,而且可以将操作表圈时的样子和形状保持得与通常时同样紧凑,并且还可以提高掉落时的耐冲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的正面图。图2(A)是显示图1的手表在其保护件配置在防止表圈的旋转操作的使用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B)是显示图1的手表在其保护件配置在允许表圈的旋转操作的待避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沿图2(A)的箭头F3-F3线的手表的截面图。图4是显示沿图2(B)的箭头F4-F4线的手表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图1的手表所具有的保护件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图1的手表的保护件的定位单元的截面图。图7(A)是显示图1的手表的保护件的定位单元的其他示例的截面图。图7(B)是显示沿着图7(A)的箭头F7B-F7B线的保持单元的截面图。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所具有的保护件的立体图。标号说明11...手表(表)14...表体15、16...凸脚17...向上凸部18...包围壁部19...配设槽20...防脱部21...开放部25...字符板盖板G...间隙31...表圈33...操作用凹凸35...保护件 35A...第一保护部件35B...第二保护部件36...阻碍部37...棒状底部38...卡合部39...指操作部41、141...定位单元42...卡止孔43...咔嗒响动消除件(click stopper)45...咔嗒弹簧46...咔嗒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4中标号11表示表,例如佩戴的表,具体而言为手表。在手表11的表外装体12内设有未图示的表芯和圆形的字符板。转柄13与字符板的3点的时刻显示侧对应(参照图1及图2)地安装在表外装体12中。在通过表芯调整短针及长针等时刻显示针时操作转柄13。
如图3及图4所示,表外装体12包括表体14、字符板盖板25、未图示的后盖。
表体14由不锈钢或钛等金属或者合成树脂制作成近似圆环状。如图1及图2所示,表体14在字符板的12点侧一体地具有在左右方向互相离开的一对凸脚15,并且在字符板的6点侧也一体地具有在左右方向互相离开的一对凸脚16。在这些凸脚15、16上安装有未图示的表带等戴在腕上的部件。透视字符板的字符板盖板25例如是玻璃制,液密地安装在表体14的正面部。未图示的后盖是金属或者合成树脂制,将表体14的背面封闭,液密地安装在表体14的背面 部。
如图3及图4所示,表体14在其正面部(上部)一体地具有向上凸部17。该向上凸部17是圆形,在其内周液密地安装有字符板盖板25。另外,向上凸部17低于字符板盖板25的上表面(表面),它们是近似相同的高度也没关系。
如图1、图2、图4所示,表体14在其正面部(上部)一体地具有包围壁部18。包围壁部18设置为与向上凸部17相比更位于表体14的径向外侧,且在与该向上凸部17之间形成配设槽19。包围壁部18例如比字符板盖板25的上表面略低,比向上凸部17的上端高。在该包围壁部18的突出基部形成防脱部20,该防脱部20由面对配设槽19开放的槽条构成(参照图4)。该防脱部20的长度方向两端在接下来说明的开放部21开放。
如图2(B)所示,表体14具有开放部21。开放部21例如沿表体14的周向离开180°而设置,包围壁部18被这2处开放部21分为左右两部分。一个开放部21设置在凸脚15、15间,另一开放部21设置在凸脚16、16间。换言之,一个开放部21位于字符板的12点侧,另一开放部21位于字符板的6点侧。配设槽19沿着向上凸部17的外周设置,上方开放。该配设槽19与2处开放部21连通。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表体14的上部形成位于向上凸部17与配设槽19之间的凹槽22。该凹槽22形成为环形,在配设槽19开放。在凹槽22中安装有金属制的节度部件23。该节度部件23由环形的底23a、多个节度片23b(图3及图4分别仅示出一个)构成。底23a被螺钉固定在凹槽22的底面。节度片23b从底23a切起,其顶端部弯曲为V形等。该节度片23b可以进行弹性变形。
在表体14的上部可旋转地设有表圈31。该表圈31由金属或者合成树脂制作,为环形。表圈31在其外周与包围壁部18之间形成间隙G且配设在配设槽19中,如图3及图4所示,在从下方卡在沿向上凸部17的周向形成的卡合凸部17a并不会偏离的状态下,可旋 转地支撑在向上凸部17的外周上。
表圈31例如在其上部内周上一体地具有朝向中心突出的向内凸缘部31a,该向内凸缘部31a覆盖向上凸部17的上端。另外,该向内凸缘部31a可以省略。在表圈31的内周上安装有与向上凸部17的外周相接的摩擦环32。该摩擦环32配设在向内凸缘部31a与卡合凸部17a之间。
表圈31在其周部上具有操作用凹凸33。该操作用凹凸33例如是将截面形状为V形的凸部和凹部跨过表圈31的整个周向交替设置而形成,其凹部在表圈31的上下两面分别开放。该操作用凹凸33的一部分如图2(B)所示,通过与表体14的开放部21面对的该开放部21而露出至表体14的外部。
在与配设槽19的底面相对的表圈31的下表面设置多个节度槽34(图3及图4分别仅示出一个)。这些节度槽34沿着表圈31的周向以一定间距将表圈31的下表面例如分为60份,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将描绘图3及图4的纸的表面和背面连接的方向)的槽截面形状为V形。节度片23b的V形顶端部可卡合脱离地卡合在各节度槽34内与节度片23b相对的节度槽34。因此,在旋转表圈31时,节度片23b随着其弹性变形依次出入节度槽34,每次与节度槽34卡合时给表圈31的旋转带来节度感。
保护件35可沿表圈31的周向可移动地配设在配设槽19内、更准确而言为所述间隙G中。保护件35例如是金属制的一体部件,如图5所示,具有一对阻碍部36和与一对阻碍部36交替配设的一对棒状底部37,形成为环形。阻碍部36由具有与开放部21相对时闭合整个该开放部21的长度的圆弧状的板部形成。棒状底部37设置为高度比阻碍部36低的棒状,从阻碍部36的下端部呈圆弧状延出,将阻碍部36彼此之间连接为一体。
保护件35具有卡合部38。卡合部38由从阻碍部36的下端部向外侧伸出的部位、和与其连续的棒状底部37的外周侧部位构 成。该卡合部38可滑动地卡合在包围壁部18的防脱部20内,由此保护件35不会从配设槽19向上方脱离地被支撑。
如图2(A)、(B)所示,保护件35具有高于表圈31的上表面地突出的指操作部39。指操作部39在一对阻碍部36的圆弧延伸方向的一端部上面分别一体地突出,相隔180°。在使用者将其拇指和食指等握持在这些指操作部39的状态下可以对保护件35进行旋转操作,从而阻碍部36可以在使用位置与待避位置之间移动。
图2(A)显示阻碍部36配置在使用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开放部21面对的表圈31的操作用凹凸33被阻碍部36覆盖而隐藏,阻碍部36将整个开放部21闭合,阻碍使用者等对表圈31进行旋转操作。图2(B)显示阻碍部36配置在待避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开放部21面对的表圈31的操作用凹凸33露出至表体14外,阻碍部36将整个开放部21开放并没入间隙G内,使得使用者等可以对表圈31进行旋转操作。
手表11具备将保护件35的阻碍部36保持在使用位置的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的一个例子如图6所示,其他示例如图7所示。
图6所示的定位单元41具备卡止孔42、咔嗒响动消除件43。卡止孔42设置为在与配设槽19的底相接的保护件35的背面(下表面)开放。咔嗒响动消除件43具有:在构成配设槽19的一部分的间隙G开放并形成于表体14的设置孔44所收纳的咔嗒弹簧45、与卡止孔42卡合脱离的咔嗒球46。咔嗒弹簧45由螺旋弹簧制成,在其顶端部可旋转地安装有咔嗒球46。该咔嗒球46由钢球等构成,被咔嗒弹簧45的弹力向保护件35的背面按压。
通过该定位单元41,咔嗒球46卡合在卡止孔42中,从而可以将保护件35定位在使用位置,阻碍部36保持在将表体14的开放部21闭合的状态。并且,在保护件35从使用位置旋转并向待避位置移动时,咔嗒球46从卡止孔42脱离,随着保护件35的移动与其背面一起旋转。在这样为了将开放部21开放而移动保护件35时,咔 嗒球46会旋转而保护件35不相抵,因此可以使保护件35顺畅移动。
图7(A)、(B)所示的定位单元141,不是上下方向而是横向构成的,具备卡止孔48、咔嗒带49。卡止孔48在构成配设槽19的一部分的间隙G开放,形成在包围壁部18的例如根部。咔嗒带49由橡胶状弹性体制成,在与卡止孔48相同高度的位置,使用粘接材料固定在例如保护件35的下端部的卡合部38中。在该咔嗒带49的一部分上突出设置与其一体的咔嗒凸部49a。随着保护件35的旋转,咔嗒凸部49a随着其弹性变形可以与卡止孔48卡合脱离。
通过该定位单元141,如图7(B)所示通过咔嗒凸部49a卡合在卡止孔48中,保护件35定位在使用位置,阻碍部36保持在将表体14的开放部21闭合的状态。并且,在保护件35从使用位置旋转向待避位置移动时,由于咔嗒凸部49a及其附近的部位的弹性变形,咔嗒凸部49a从卡止孔48脱离,容许保护件35向待避位置移动。另外,对于该图7(A)、(B)所示的定位单元141,为了使咔嗒凸部49a的弹性变形更容易,在保护件35上挖出形成与该凸部的背侧相对的退出槽(逃げ溝)35a较为理想。该退出槽如图7(B)的虚线所示。
佩戴手表11时等通常的使用状态如图2(A)所示。在该状态下,保护件35配置在使用位置。配置在使用位置的保护件35具有的一对阻碍部36在表体14的一对开放部21中将其闭合地配置,如图3所示,覆盖与表圈31的操作用凹凸33的开放部21面对的部位。而且,位于使用位置的保护件35被定位单元41或141保持在该位置。该保持(定位)如图6所示是由咔嗒弹簧45的作用力而将咔嗒球46卡合在保护件35的卡止孔42中而形成的。
如上所述,在保护件35位于使用位置的佩戴时等通常的使用状态下,表圈31沿其全周具有的操作用凹凸33被表体14的包围壁部18和沿该壁部的圆弧延伸的方向连续配置的阻碍部36覆盖。因此,由于这些包围壁部18和阻碍部36为圆形且互相连续地配置,因此阻碍使用者的手指等有可能给表圈31带来旋转力的物体接触操 作用凹凸33。从而,可以防止旋转操作至如后述所示的期望的设置位置的表圈31意外地旋转的误操作。
接下来,说明将表圈31旋转操作至任意的位置的步骤。首先,使保护件35从使用位置移动至图2(B)所示的待避位置。在此情况下,保护件35的移动可以在开放部21将保护件35沿表体14的周向摩擦地压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形成于保护件35的向上的指操作部39而进行。即,拇指及其他手指(食指等)握持在向手表11的正面侧突出并沿周向离开约180°的一对指操作部39,可以对保护件35进行旋转操作。该操作比在开放部21对保护件35进行移动操作时容易得多,并且可以在将手表11佩戴在手腕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在将保护件35从待避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时,同样也可以容易地从手表11的正面侧进行。
此时,首先,保护件35的卡止孔42的内表面对与其卡合的咔嗒球46克服咔嗒弹簧45地按下,卡止孔42从咔嗒球46脱离,在解除定位单元41或141对保护件35的保持后,保护件35运动。利用这样的行动,保护件35旋转约90°并配置在待避位置,在该状态下从开放部21脱离的保护件35的阻碍部36配置在表圈31与包围壁部18之间的间隙G中。如上所述,在为了将表体14的开放部21开放而移动保护件35时,由于在定位单元41,咔嗒球46会被移动的保护件35的下表面带着旋转,因此保护件35不会与表体14等相抵,保护件35会顺畅移动至待避位置。
保护件35配置在待避位置的状态如图2(B)及图4所示。在该状态下,表体14的开放部21开放。在该状态下,保护件35的棒状底部37配置在开放部21,但该棒状底部37比开放部21的高度薄得多,只不过仅覆盖操作用凹凸33的下端部,因此表圈31的操作用凹凸33处于手对其握持可对表圈31进行旋转操作的必要充分状态,处于露出开放部21的状态。
因此,使用者在将手表11佩戴在手腕的状态下,可以用 位于一对开放部21的拇指和除此之外的手指(食指等)不被保护件35阻碍地抓住表圈31,使该表圈31旋转期望的角度。在利用该旋转将表圈31配置到期望的设置位置后,再次,利用指操作部39对保护件35进行旋转操作,将该保护件35从图2(B)所示的待避位置配置到图2(A)所示的使用位置,使配置在设置位置的表圈31不会被意外误操作。
如上所述,防止表圈31的误操作的部件即保护件35可以沿表圈31的外周在表体14的周向移动,配置在使用位置或者待避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因此,从图2(A)与图2(B)的比较可知,在对表圈31进行旋转操作时即使保护件35移动至待避位置时,也可以将手表11的样子和形状保持得与通常时同样紧凑。
并且,保护件35始终沿圆形的表圈31的外周而设置,特别在待避位置时被表体14的包围壁部18覆盖。因此,在手表11掉落时等,由于保护件35被表体14保护,因此难以变形或损坏,可以提高耐冲击性。
另外,在表体14的12点侧与6点侧分别具有一对凸脚15、16的手表11中,开放部21分别设置在位于12点侧的一对凸脚15、15间及位于6点侧的一对凸脚16、16间,保护件35将一对阻碍部36与一对棒状底部37交替设置并形成为环形。因此,如上所述,在手表11佩戴在手腕的状态下,在对其保护件35进行移动操作时及对表圈31进行旋转操作时,对保护件35及表圈31进行操作的手不会处于不舒服的姿势。因此,可以在手指对手表11配置为自然的状态下来操作保护件35及表圈31。
而且,由于如上所述具有一对阻碍部36和一对棒状底部37的保护件35是一体部件,因此不但不会增加手表11的部件数,在保护件35也没有接点。因此,在移动保护件35时,不会如有接点时那样保护件35因接点卡在表体14的配设槽19的内表面而无法顺畅移动。
图8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保护件35是由二个部件构成以外的内容,包括图8所示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手表具备的保护件35如图8所示,由具有1个阻碍部36和1个棒状底部37且分别俯视为半圆形的第一保护部件35A和第二保护部件35B构成。这些第一保护部件35A和第二保护部件35B配置为点对称,组合为环形。因此,第二保护部件35B的棒状底部37的顶端与第一保护部件35A的阻碍部36的圆弧延伸的方向的一端接触,并且,第一保护部件35A的棒状底部37的顶端与第二保护部件35B的阻碍部36的圆弧延伸的方向的一端接触。
如上所述由配置为点对称的第一保护部件35A和第二保护部件35B的两个部件形成的保护件35,在沿着表圈31的外周被旋转操作时,由于任意一个保护部件的移动可以按动另一保护部件,由此保护件35沿着圆形的表圈的外周而旋转,可以将该阻碍部36选择性地配置在使用位置与待避位置。因此,在包括这样的保护件35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中,由于在第一实施方式已经说明的原因,可以解决本发明的问题。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保护件35由同一结构的半圆形构成的两个部件形成,它们装入表体14与保护件是环形的一体部件时相比更容易。
另外,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手表以外的佩戴表例如怀表,并且还可以适用于非佩戴的表例如座钟等。
Claims (8)
1.一种表,包括:
表体,所述表体具有安装有透明的字符板盖板的圆形的向上凸部、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配设槽的包围壁部、以及操作表圈用的开放部,且在所述包围壁部形成防脱部;
表圈,所述表圈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所述向上凸部的外周上,并且以在与所述包围壁部之间形成沿着所述包围壁部的间隙的方式配设在所述配设槽中,且在周部形成操作用凹凸;
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卡合在所述防脱部中,且可沿所述表圈的周向移动地配设在所述间隙中,在将所述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闭合来阻碍对所述操作用凹凸进行操作的使用位置、和将所述开放部开放以便可以对所述操作用凹凸进行操作的待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以及
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将所述保护件保持在所述使用位置上,并且在所述表圈进行旋转操作时所述保持被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具有高于所述表圈的上表面突出的指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俯视是环形,所述保护件具有:将所述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闭合的阻碍部;以及高度低于所述阻碍部,从所述阻碍部的下端部向侧方形成为圆弧状延出的棒状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碍部由具有将所述整个开放部闭合的长度的圆弧状的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在12点侧与6点侧各具有一对凸脚,所述开放部分别设置在位于12点侧的一对所述凸脚之间及位于6点侧的一对所述凸脚之间,在所述保护件上设有一对所述阻碍部,并且设有一对所述棒状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是一体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由具有所述阻碍部及棒状底部且俯视为半圆形的第一保护部件和第二保护部件构成,所述第一、第二保护部件配置为点对称,所述第二保护部件的棒状底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保护部件的阻碍部的圆弧延伸的方向的一端接触,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件的棒状底部的顶端与第二保护部件的阻碍部的圆弧延伸的方向的一端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卡止孔和咔嗒响动消除件,所述卡止孔在与所述配设槽的底相接的所述保护件的背面开放并设置在所述保护件上,所述咔嗒响动消除件具有与所述卡止孔卡合脱离的咔嗒球、以及将所述球向所述保护件的背面按压的咔嗒弹簧,所述咔嗒响动消除件设置在所述表体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34315A JP5155904B2 (ja) | 2009-02-17 | 2009-02-17 | 時計 |
JP2009-034315 | 2009-02-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7039A CN101807039A (zh) | 2010-08-18 |
CN101807039B true CN101807039B (zh) | 2013-02-06 |
Family
ID=4260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277390A Active CN101807039B (zh) | 2009-02-17 | 2010-02-20 | 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52323B2 (zh) |
JP (1) | JP5155904B2 (zh) |
CN (1) | CN101807039B (zh) |
CH (1) | CH700466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72332B1 (fr) * | 2012-06-06 | 2019-11-13 | Omega SA | Système de lunette tournante amelioré |
US8770832B1 (en) | 2013-01-24 | 2014-07-08 | Howard Kuo | Flip watch bezel |
JP6262480B2 (ja) * | 2013-09-20 | 2018-01-17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時計 |
EP2985661A1 (fr) * | 2014-08-12 | 2016-02-17 |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 Boîte de montre munie d'un élément d'habillage |
JP1547575S (zh) * | 2015-03-10 | 2016-04-11 | ||
USD1003735S1 (en) * | 2021-01-25 | 2023-11-07 | Hamilton International AG (Hamilton International SA) Hamilton International Ltd.) | Wrist watch |
JP2022177439A (ja) * | 2021-05-18 | 2022-12-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時計 |
CN113534642B (zh) * | 2021-07-13 | 2022-06-14 | 深圳市喜丽时钟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手表按键的调节锁定结构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7665A (zh) * | 2003-12-25 | 2005-07-13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便携式时计 |
CN101299144A (zh) * | 2007-05-02 | 2008-11-05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计时器 |
CN101364078A (zh) * | 2007-08-08 | 2009-02-11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计时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139360A (en) * | 1975-05-27 | 1976-12-01 | Seiko Epson Corp | Portable timekeeping device |
US4158947A (en) * | 1977-04-14 | 1979-06-26 | Humphrey Donald R | Yacht timer |
CH676649B5 (zh) * | 1988-11-25 | 1991-08-30 | Remy Montavon Sa | |
JP2520556Y2 (ja) * | 1990-06-07 | 1996-12-18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DE69300119T2 (de) * | 1993-05-28 | 1995-10-19 | Walca Sa | Uhr mit wasserdichtem drehbarem Glas oder wasserdichter drehbarer Glasreifeinheit. |
US5654941A (en) * | 1995-05-26 | 1997-08-05 | Walca Sa | Device for fastening a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part, in particular a rotatable ring, a back cover or a watch-glass to a watchcase |
JPH11166983A (ja) * | 1997-12-03 | 1999-06-22 | Seiko Epson Corp | 回転ベゼルの回転防止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 |
JP4723784B2 (ja) * | 2000-03-30 | 2011-07-13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回転ベゼル付き腕時計ケース |
JP3712911B2 (ja) * | 2000-03-30 | 2005-11-02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回転ベゼル付き腕時計ケース |
EP1564607B1 (fr) * | 2004-02-10 | 2009-05-13 | Tissot S.A. | Dispositif protège-couronne pour montre-bracelet |
-
2009
- 2009-02-17 JP JP2009034315A patent/JP51559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2-16 US US12/658,824 patent/US80523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2-17 CH CH00195/10A patent/CH700466B1/de unknown
- 2010-02-20 CN CN2010101277390A patent/CN1018070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7665A (zh) * | 2003-12-25 | 2005-07-13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便携式时计 |
CN101299144A (zh) * | 2007-05-02 | 2008-11-05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计时器 |
CN101364078A (zh) * | 2007-08-08 | 2009-02-11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计时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20561A1 (en) | 2010-09-02 |
US8052323B2 (en) | 2011-11-08 |
JP5155904B2 (ja) | 2013-03-06 |
CH700466B1 (de) | 2014-07-15 |
CH700466A2 (de) | 2010-08-31 |
JP2010190676A (ja) | 2010-09-02 |
CN101807039A (zh) | 201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7039B (zh) | 表 | |
CN101807038B (zh) | 表 | |
CN101365992B (zh) | 带有枢转的外壳的时计 | |
CN101299144B (zh) | 计时器 | |
CN101364078B (zh) | 计时器 | |
CN101813912B (zh) | 携带钟表 | |
CA2913396C (en) | Apparatus for horologe with removable and interchangeable face | |
US9753434B2 (en) | Watch | |
EP2749966B1 (en) | Watch with interchangeable member | |
CN104460287A (zh) | 钟表 | |
HK1098204A1 (en) | Two rotatable bezel watch | |
CN204515350U (zh) | 壳体结构以及钟表壳体 | |
JP6550452B2 (ja) | コンバーチブルスマートウォッチ | |
JP2013050328A (ja) | 文字板構造及び腕時計 | |
JP2013050333A (ja) | 腕時計 | |
CN102968039B (zh) | 文字板结构及手表 | |
CN210181427U (zh) | 一种智能手表的保护装置 | |
JP6579878B2 (ja) | 操作部材のロック機構 | |
KR102070054B1 (ko) | 러그를 이용하여 베젤이 장착 및 분리되는 손목 시계 | |
CN105955000B (zh) | 一种多方向旋转功能型手表 | |
JP6870206B2 (ja) | 機器ユニット及び時計 | |
US9658600B1 (en) | Timepieces for sight impaired | |
JP2024066962A (ja) | ムーブメントの切り替えが可能な腕時計ケース | |
JP2016033470A (ja) |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 |
KR200432322Y1 (ko) | 장식테두리 보호기능을 갖는 시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CHRONOMET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Instruments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