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5824B - 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65824B CN101765824B CN2008801003141A CN200880100314A CN101765824B CN 101765824 B CN101765824 B CN 101765824B CN 2008801003141 A CN2008801003141 A CN 2008801003141A CN 200880100314 A CN200880100314 A CN 200880100314A CN 101765824 B CN101765824 B CN 1017658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side substrate
- rear side
- resistive film
- fac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us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56—Perforating lamin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披露了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保护面板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以谋求保护面板的薄型化,并在导电销被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该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构成为将一表面侧基板(6)以及一背面侧基板(5)以它们各自的电阻膜(5A,6A)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并利用通孔(5a,5b)使电阻膜(5A,6A)的电极和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而且,表面侧基板(6)在背面一侧形成有电阻膜(6A),周缘部(6E)被装饰,而背面侧基板(5)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一侧形成有电阻膜(5A),在周缘部形成有通电用通孔(5a,5b),在该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中,往通孔(5a,5b)内注入导电性粘接剂(10),使保护部件(12)介于插入到注入有该导电性粘接剂(10)的通孔(5a,5b)内的导电销(11)与通孔(5a,5b)的内壁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保护面板构成为将一表面侧基板以及一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并利用通孔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和外部端子通电连接,其中,上述表面侧基板在背面一侧形成有上述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而上述背面侧基板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一侧形成有上述电阻膜,在周缘部形成有通电用通孔。
背景技术
在像上述这样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中,有些保护面板在由树脂板或玻璃板等构成的背面侧基板(非触摸侧基板)的通孔中注入作为连接剂的导电浆料并插入导电销(铆钉),从而形成可使外部端子与分别在表面侧基板(触摸侧基板)和背面侧基板上形成的电阻膜的电极通电连接的通电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WO2005/114367号公报
在上述结构中,虽然通过连接剂的粘着力防止导电销脱落来保持与电阻膜电极的通电连接状态,但若单纯依靠连接剂的粘着力的话,保持力弱,难以长期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在耐用性方面尚有改进的余地。因此,考虑对背面侧基板采用树脂板,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压入导电销,从而可借助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连接剂的粘着力来长期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谋求耐用性的提高。
此外,还考虑对背面侧基板采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树脂板,通过超声波熔融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从而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之时,可有效抑制背面侧基板上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如果对背面侧基板使用与树脂板相比强度和透过率(透光率,以下均同)俱佳的钠玻璃、硼硅玻璃、强化玻璃等玻璃板,那么可获得作为保护面板的高强度和高视觉辨认度。并且,获得高强度则有望将背面侧基板做薄而达到保护面板的薄型化。
但是,由于背面侧基板是厚度为0.2~3.0mm左右的薄的物体,所以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时,若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那么该压入使得背面侧基板上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可能性高。并且,当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时,不能通过超声波熔融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因而无法降低由压入导致的在背面侧基板上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背面侧基板使用玻璃板,致力于保护面板的薄型化,同时,有效抑制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时在背面侧基板上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构成为将一表面侧基板以及一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并利用通孔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上述表面侧基板在背面一侧形成有上述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上述背面侧基板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一侧形成有上述电阻膜,在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往上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使保护部件介于导电销与上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其中,上述导电销插在上述通孔中,以便一端部与被注入的上述导电性粘接剂接触。
根据本特征结构,将导电销隔着保护部件插入到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由此,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内脱落,从而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保护部件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而且,如果对保护部件采用热塑性树脂,那么不管背面侧基板使用 的是玻璃板,照样可以通过超声波熔融将导电销隔着保护部件压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由此,通过这样的压入,可进一步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因此,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不但能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而且还能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结果,能够提高谋求薄型化及高视觉辨认度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由上述导电性粘接剂和插入到上述通孔中的上述导电销形成可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从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由此,无需像从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时这样配备从电阻膜的电极向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伸出的柔性线路板(FPC)等作为通电部。结果,既能具备触摸输入功能,又能抑制作为保护面板的大规模化。
而且,如前所述,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因此,就通过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来谋求薄型化及高视觉辨认度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而言,能够抑制其大规模化,并能提高耐用性及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第三特征结构在于:用绝缘树脂形成上述保护部件。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的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即使在保护部件上附着有金属粉末等导电性异物,也可避免 因该附着导致的漏电等。
因此,可谋取提高作为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第四特征结构在于:用导电性粘接剂形成上述保护部件。
根据本特征结构,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因此,能够提高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第五特征结构在于:通过承载台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并且,将上述保护部件与上述承载台一体形成。
根据本特征结构,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第六特征结构在于: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并且,将上述保护部件与上述壳体一体形成。
根据本特征结构,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而且,能够将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取出到壳体内部。由此,容易与壳体内部中配备的显示装置等通电连接。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第一特征手段 在于: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至少包括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上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往上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注入上述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往上述通孔内填充绝缘树脂,使上述绝缘树脂固化后,用钻头穿设贯穿上述绝缘树脂的通孔,将导电销插入上述绝缘树脂的上述通孔内,从而形成可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手段,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与将树脂板用于背面侧基板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
通过对表面侧基板的周缘部进行装饰,从而能够隐藏在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形成的通孔以及注入到该通孔中的导电性粘接剂等。
由于用钻头在绝缘树脂中形成通孔时,导电性粘接剂已经被注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导电性粘接剂存在于背面侧基板通孔中的表面侧基板一侧。由此,即使没有高精度地操作控制钻头,也能轻而易举地避免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
相反,例如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填充绝缘树脂,用钻头在固化了的绝缘树脂中形成通孔后再往绝缘树脂的通孔内注入导电性粘接剂,这时,用钻头在绝缘树脂中形成通孔时,由于在背面侧基板通孔中的表面侧基板一侧不存在导电性粘接剂,所以为了抑制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需要高精度地操作控制钻头。
也就是说,通过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再往该通孔中填充绝缘树脂,然后对该绝缘树脂实施打孔加工,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避免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
而且,由于将导电销隔着绝缘树脂插在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绝缘树脂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换句话说,绝缘树脂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作为保护部件的绝缘树脂有效地抑制了因该压入所导致的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接着,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形成通电部后,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从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由此,无需像从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时这样配备从电阻膜的电极向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伸出的柔性线路板(FPC)等作为通电部。结果,既能具备触摸输入功能,又能抑制作为保护面板的大规模化。
此外,由于绝缘树脂介于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所以在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的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即使在绝缘树脂上附着有金属粉末等导电性异物,也可避免因该附着而导致的漏电等。
因此,不但能够谋取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薄型化,提高其视觉辨认度,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耐用性、可靠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第二特征手段在于: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上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往上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插入筒状的保护部件,并插入导电销,以使导电销的一端部与被注入的上述导电性粘接剂接触,从而形成可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手段,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与将树脂板用于背面侧基板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
通过对表面侧基板的周缘部进行装饰,从而能够隐藏在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形成的通孔以及注入到该通孔中的导电性粘接剂等。
由于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插入筒状的保护部件,所以与往通孔内注入树脂,待固化后再用钻头穿没通孔来获得筒状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求制造工艺的简化。
而且,由于将导电销隔着保护部件插在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保护部件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接着,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形成通电部后,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从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由此,无需像从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时这样配备从电阻膜的电极向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伸出的柔性线路板(FPC)等作为通电部。结果,既能具备触摸输入功能,又能抑制作为保护面板的大规模化。
因此,不但能够谋取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薄型化,提高其视觉辨认度,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耐用性、可靠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第三特征手段在于: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至少包括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上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往上述通孔中填充导电性粘接剂,使上述导电性粘接剂固化后,用钻头对上述导电性粘接剂穿设插入孔,将导电销插入到上述插入孔内,从而形成可 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手段,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与将树脂板用于背面侧基板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
通过对表面侧基板的周缘部进行装饰,从而能够隐藏在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形成的通孔以及注入到该通孔中的导电性粘接剂等。
由于往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填充导电性粘接剂,从而即使用钻头穿设的插入孔较浅,也能获得高导电性。因此,即便没有高精度地操作控制钻头,也能轻而易举地避免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
而且,由于将导电销隔着导电性粘接剂插在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导电性粘接剂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换句话说,导电性粘接剂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作为保护部件的导电性粘接剂有效地抑制了因该压入所导致的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由此,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接着,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扩大了接触面积的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形成通电部后,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从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由此,无需像从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时这样配备从电阻膜的电极向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伸出的柔性线路板(FPC)等作为通电部。结果,既能具备触摸输入功能,又能抑制作为保护面板的 大规模化。
因此,不但能够谋取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薄型化,提高其视觉辨认度,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耐用性、可靠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第四特征手段在于: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至少包括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上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往上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注入上述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承载台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上述承载台的树脂流入上述通孔内,其中,上述承载台用于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往上述模具中注入树脂,将插入上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上述承载台一起形成,形成后,用钻头穿设贯穿上述插入部的通孔,将导电销插入上述插入部的上述通孔内,从而形成可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手段,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与将树脂板用于背面侧基板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
通过对表面侧基板的周缘部进行装饰,从而能够隐藏在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形成的通孔以及注入到该通孔中的导电性粘接剂等。
由于用钻头在承载台的插入部中形成通孔时,导电性粘接剂已经被注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导电性粘接剂存在于背面侧基板通孔中的表面侧基板一侧。由此,即使没有高精度地操作控制钻头,也能轻而易举地避免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
相反,例如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填充绝缘树脂,用钻头在固化了的绝缘树脂中形成通孔后再往绝缘树脂的通孔内注入导电性粘接剂,这时,用钻头在绝缘树脂中形成通孔时,由于在背面侧基板通孔中的表面侧基板一侧不存在导电性粘接剂,所以为了抑制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需要高精度地操作控制钻头。
也就是说,通过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再往该通孔中填充绝缘树脂,然后对该绝缘树脂实施打孔加工,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避免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
而且,由于将导电销隔着承载台的插入部插在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插入部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换句话说,承载台的插入部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作为保护部件的承载台的插入部有效地抑制了因该压入所导致的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由此,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接着,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形成通电部后,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从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由此,无需像从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时这样配备从电阻膜的电极向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伸出的柔性线路板(FPC)等作为通电部。结果,既能具备触摸输入功能,又能抑制作为保护面板的大规模化。
因此,不但能够谋取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薄型化,提高其视觉辨认度,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耐用性、可靠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第五特征手段在于: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至少包括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 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上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往上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注入上述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承载台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上述承载台的树脂流入上述通孔内,其中,上述承载台用于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在上述模具中配备进入上述通孔的中心部以到达上述导电性粘接剂处的突出部,往上述模具中注入树脂,使在中心部具有通孔并插入上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上述承载台一起形成,形成后,将导电销插入上述插入部的上述通孔内,从而形成可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手段,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与将树脂板用于背面侧基板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
通过对表面侧基板的周缘部进行装饰,从而能够隐藏在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形成的通孔以及注入到该通孔中的导电性粘接剂等。
由于无需用钻头在承载台的插入部中穿设通孔,所以与用钻头穿设通孔的情况相比,能够谋取制造工艺的简化。
而且,由于将导电销隔着承载台的插入部插在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插入部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换句话说,承载台的插入部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作为保护部件的承载台的插入部有效地抑制了因该压入所导致的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由此,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接着,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 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形成通电部后,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从背面侧基板的背面侧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由此,无需像从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取出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时这样配备从电阻膜的电极向表面侧基板或背面侧基板的横向伸出的柔性线路板(FPC)等作为通电部。结果,既能具备触摸输入功能,又能抑制作为保护面板的大规模化。
因此,不但能够谋取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薄型化,提高其视觉辨认度,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耐用性、可靠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第六特征手段在于: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至少包括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上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往上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注入后,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上述壳体的树脂流入上述通孔内,往上述模具中注入树脂,将插入上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上述壳体一起形成,形成后,用钻头穿设贯穿上述插入部的通孔,将导电销插入上述插入部的上述通孔内,从而形成可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手段,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与将树脂板用于背面侧基板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
通过对表面侧基板的周缘部进行装饰,从而能够隐藏在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形成的通孔以及注入到该通孔中的导电性粘接剂等。
由于用钻头在壳体的插入部中形成通孔时,导电性粘接剂已经被注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导电性粘接剂存在于背面侧基板通孔中的表面侧基板一侧。由此,即使没有高精度地操作控制钻头,也能轻而易举地 避免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
相反,例如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填充绝缘树脂,用钻头在固化了的绝缘树脂中形成通孔后再往绝缘树脂的通孔内注入导电性粘接剂,这时,用钻头在绝缘树脂中形成通孔时,由于在背面侧基板通孔中的表面侧基板一侧不存在导电性粘接剂,所以为了抑制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需要高精度地操作控制钻头。
也就是说,通过在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再往该通孔中填充绝缘树脂,然后对该绝缘树脂实施打孔加工,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避免钻头戳伤表面侧基板的危险。
而且,由于将导电销隔着壳体的插入部插在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插入部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换句话说,壳体的插入部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作为保护部件的壳体的插入部有效地抑制了因该压入所导致的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由此,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接着,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形成通电部后,能够将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取出到壳体内部。由此,容易与壳体内部中配备的显示装置等通电连接。
因此,不但能够谋取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薄型化,提高其视觉辨认度,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耐用性、可靠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第七特征手段在于: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至少包括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上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往上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注入后,将上述表面侧基板和上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上述壳体的树脂流入上述通孔内,在上述模具中配备进入上述通孔的中心部以到达上述导电性粘接剂处的突出部,往上述模具中注入树脂,使在中心部具有通孔并插入上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上述壳体一起形成,形成后,将导电销插入上述插入部的上述通孔内,从而形成可使上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根据本特征手段,由于将强度及透过率皆高于树脂板的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所以与将树脂板用于背面侧基板的情况相比,可获得薄且视觉辨认度高的保护面板。
通过对表面侧基板的周缘部进行装饰,从而能够隐藏在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形成的通孔以及注入到该通孔中的导电性粘接剂等。
由于无需用钻头在壳体的插入部中穿设通孔,所以与用钻头穿设通孔的情况相比,能够谋取制造工艺的简化。
而且,由于将导电销隔着壳体的插入部插在采用玻璃板的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了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即使以压入的方式来进行上述插入,通孔的内壁也能得到插入部的保护。结果,不但能够将玻璃板用于背面侧基板,而且还能通过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而有效地抑制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
换句话说,壳体的插入部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在将导电销压入背面侧基板的通孔内时,作为保护部件的壳体的插入部有效地抑制了因该压入所导致的在背面侧基板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危险。由此,与将保护部件作为单独部件配备的情况以及通过专用操作工艺形成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可谋取削减部件数量并简化制造工艺。
接着,由于以压入的方式将导电销插入到背面侧基板的通孔中,所 以由在通孔内壁与导电销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由此,与只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来防止导电销从通孔中脱落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导电销与电阻膜电极的连接状态。
形成通电部后,能够将来自电阻膜的触摸输入信号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和导电销取出到壳体内部。由此,容易与壳体内部中配备的显示装置等通电连接。
因此,不但能够谋取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薄型化,提高其视觉辨认度,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耐用性、可靠性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式电话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背面侧基板通电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表面侧基板通电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5是背面侧基板的正面图。
图6是表面侧基板的背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 截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的表面侧基板电极与外部端子的通电结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的背面侧基板电极与外部端子的通电结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图19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面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方式的其中一例,将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运用于作为电子设备B的一个实例的便携式电话1上。
作为电子设备B,除便携式电话1之外还有智能电话、PDA、导航装置、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游戏机、以及路牌等。
图1是便携式电话1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便携式电话1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图。由这些图中所示可知,便携式电话1通过在由聚碳酸酯(PC)或丙烯树脂(PMMA)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壳体2中包括具有液晶或有机EL等显示部3A的显示装置3以及多个输入键4等而构成。壳体2包括:在前表面形成有显示窗2Aa等的表侧壳体部2A以及配备有显示装置3等的背侧壳体部2B。保护面板A设置在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处,以保护显示装置3的显示部3A。
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凹入形成,以便具有允许保护面板A嵌入的断层。显示窗2Aa的底部形成为包括:使装配在背侧壳体部2B中的显示装置3的显示部3A面向外部的开口2a以及支撑保护面板A的支撑框架2b。
显示窗2Aa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保护面板A的形状和大小作出各种变更。显示窗2Aa的凹入深度可根据保护面板A的厚度等作出各种变更。显示窗2Aa处的开口2a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显示部3A的形状和大小等作出各种变更。在此,显示窗2Aa、开口2a、显示部3A和保护面板A的形状均被设置为矩形形状或基本为矩形形状。并且,显示窗2Aa的凹入深度被设置为使得壳体2的表面与保护面板A的表面在同一高度。
保护面板A的触摸输入功能是指基于对保护面板A表面的触摸操作检测作为其操作位置的X-Y坐标的功能。触摸输入方式有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在此采用的是电阻膜方式。
如图2至图6所示,保护面板A通过将在表面一侧形成有矩形形状的电阻膜5A的背面侧基板5和在背面一侧形成有矩形形状的电阻膜6A的表面侧基板6以在它们的电阻膜5A、6A之间具有空气层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对置配置而构成。
如图2至图5所示,对背面侧基板5采用钠玻璃、硼硅玻璃、强化玻璃等强度及透过率俱佳的玻璃板。这样,由于采用了强度优的玻璃板,所以有望使背面侧基板5的厚度变薄而达到保护面板A的薄型化以及包括该保护面板A的便携式电话1的薄型化。玻璃板的厚度可从0.2~3.0mm的范围内选择,尤其优选为1.0mm。
在背面侧基板5周缘部中的左下缘部,贯穿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和背面的用于通电的四个通孔5a,5b在左右方向上相距规定间隔地成一直线状地整列形成。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连同电阻膜5A一起还形成有位于电阻膜5A的Y方向的对边上的一对平行的母线5B、位于电阻膜5A周围的一对互连电路5C、位于对应的通孔5a的形成部位处的一对电极5D以及框状的粘接层5E。
作为背面侧基板5,也可以通过将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5A、一对母线5B、一对互连电路5C、一对电极5D以及框状的粘接层5E的透明绝缘薄膜的背面侧粘贴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从而使得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具备电阻膜5A、一对母线5B、一对互连电路5C、一对电极5D以及框状的粘接层5E而构成。
在使用透明绝缘薄膜的情况下,可将聚碳酸酯类、聚酰胺类、聚醚酮类等的工程塑料、丙烯酸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类、聚丁烯对酞酸盐类等的树脂薄膜用于透明绝缘薄膜。
如图2至图4以及图6所示,对表面侧基板6采用可挠性透明绝缘薄膜,该薄膜具有当手指等按压时挠曲的性质。可将聚碳酸酯类、聚酰胺类、聚醚酮类等的工程塑料、丙烯酸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类、聚丁烯对酞酸盐类等的树脂薄膜用于可挠性透明绝缘薄膜。
在表面侧基板6的背面侧,连同电阻膜6A一起还形成有位于电阻膜6A的X方向的对边上的一对平行的母线6B、位于电阻膜6A周围的一对互连电路6C以及与对应的通孔5b面对的一对电极6D。图样薄片7贴在表面侧基板6的表面一侧。
如图2至图6所示,各电阻膜5A,6A是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锑、氧化锌、氧化镉、氧化铟锡(ITO)等金属氧化物膜、以这些金属氧化物为主体的复合膜、或者由金、银、铜、锡、镍、铝、钯等的金属膜构成的透明导电膜。此外,也可以将各电阻膜5A,6A形成为两层以上的多层。对于各电阻膜5A,6A的形成方法,有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CVD法等。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各电阻膜5A,6A中任意一个电阻膜的一个 表面上可形成有用于防止使这些电阻膜5A,6A对置时误接触的多个细小的点状隔离物8。在此,在背面侧基板5的电阻膜5A上形成多个隔离物8。
对隔离物8可使用环氧丙烯酸酯类、氨酯丙烯酸酯类等的透明光固化树脂、或聚酯类、环氧类等的透明热固化树脂。并且,对于隔离物8的形成方法,有丝网印刷等印刷法或光刻法等。
如图2至图6所示,各母线5B,6B、各互连电路5C,6C以及各电极5D,6D可使用金、银、铜、镍等金属、或碳等具有导电性的浆料而形成。对于各母线5B,6B、各互连电路5C,6C以及各电极5D,6D的形成方法,有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等印刷法、光刻法、刷涂法等。
通常,各母线5B,6B尽量形成在背面侧基板5或表面侧基板6的端部,在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中央部确保尽可能广的没有形成各母线5B,6B的区域。没有形成各母线5B,6B的区域、也就是输入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幅度和形状可根据便携式电话1等电子设备B中的输入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幅度和形状作出各种变更。
如图1至图4所示,可将聚碳酸酯类、聚酰胺类、聚醚酮类等的工程塑料、丙烯酸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类、聚丁烯对酞酸盐类等的透明薄膜用于图样薄片7。透明薄膜的厚度可从25~200μm的范围内选择。
在图样薄片7的表面侧形成有镀膜层7A,在图样薄片7的背面侧形成有装饰层7B和粘接层7C。
作为用于镀膜层7A的材料,有硅氧烷类树脂等无机材料、或丙烯酸环氧类、聚氨酯类的热固化树脂和丙烯酸酯类的光固化树脂等有机材料。镀膜层的厚度在1~7μm左右较为合适。对于镀膜层7A的形成方法,采用滚涂、喷涂等涂敷法、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等普通印刷法即可。
既可以将镀膜层7A直接形成在背面侧直接形成有装饰层7B和粘接层7C的透明薄片的表面侧,也可以将镀膜层7A形成在与背面侧直接 形成有装饰层7B和粘接层7C的图样薄片7不同的另一透明薄片上,然后将这两透明薄片粘贴在一块。
也可以对图样薄片7、诸如透明薄片或镀膜层7A实施凹凸加工、或者实施在镀膜层7A中掺混作为体质颜料的二氧化硅、矾土等微粒等用于防止光反射的不反光处理。
装饰层7B形成为在其中央具有矩形形状的透明部7a、在其周缘具有框状的装饰部7b。透明部7a的幅度和形状可根据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中没有形成各布线5B,6B和各互连电路5C,6C等的输入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幅度和形状、也就是便携式电话1等电子设备B中的输入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幅度和形状作出各种变更。
通过像这样地形成装饰层7B,从而在表面侧基板6的周缘部6E上施以遮盖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母线5B,6B等的装饰。由此,无需在壳体2的显示窗2Aa处形成用于遮盖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母线5B,6B等的框部,相应地,可谋取实现便携式电话1的薄型化。
对装饰层7B采用有色油墨即可,该有色油墨含有聚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类树脂、聚酯型聚氨酯类树脂、醇酸树脂等作为粘合剂、含有合适颜色的颜料或染料作为着色剂。
对于装饰层7B的形成方法,采用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等普通印刷法即可。尤其,为了印刷多种颜色和表现层次,适合采用胶版印刷法或凹版印刷法
作为装饰层7B,可以由金属薄膜层构成,或者可以组合花样印刷层和金属薄膜层而成。金属薄膜层作为装饰层7B呈现出金属光泽,由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镀金法等形成。这时,根据想要呈现出的金属光泽色,采用铝、镍、金、白金、铬铁、铜、锡、铟、银、钛、铅、锌等金属、它们的合金或化合物。金属薄膜层的膜厚通常选用0.05μm左右。而且,在设置金属薄膜层时,为了提高与其它层之间的密封性,也可以设置前锚层和后锚层。
对于粘接层7C,适当使用适合于表面侧基板6和图样薄片7的热敏性或压敏性树脂。例如,当表面侧基板6和图样薄片7是聚碳酸酯类、聚酰胺类时,采用聚丙烯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即可。并且,当表面侧基板6和图样薄片7是丙烯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类时,采用氯乙烯、乙酸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等即可。
作为粘接层7C的形成方法,采用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等普通印刷法等即可。
表面侧基板6也可以不包括图样薄片7。当不包括图样薄片7时,也可以将镀膜层7A形成在表面侧基板6的表面一侧。在不包括图样薄片7的情况下实施不反光处理时,有对表面侧基板6的表面侧或镀膜层7A实施凹凸加工、或者实施在镀膜层7A中掺混作为体质颜料的二氧化硅、矾土等微粒等的方法。
如图3和图4所示,背侧壳体部2B在与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面对的位置上装配有作为外部端子C的四个弹簧插销9。各弹簧插销9与显示装置3的接口(未图示)通电连接。
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利用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与对应的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
由导电浆料构成的导电性粘接剂10被注入到各通孔5a,5b中,以便与对应的电极5D,6D可通电地接触,带顶的导电销11的一端部11A插入到导电性粘接剂10中,与导电性粘接剂10可通电地接触。为了能将导电销11压入各通孔5a,5b中,使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筒状保护部件12介于各通孔5a,5b的内壁与导电销11之间。保护部件12通过注射模塑成形与支撑背面侧基板5的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一体形成。
各导电销11的另一端部11B上形成有圆形扁平的顶部11B,将各导电销11插入到对应的通孔5a,5b中后,其顶部11B在表侧壳体部2A的背侧露出。由此,能够在表侧壳体部2A的背侧取出来自各电阻膜5A,6A的触摸输入信号。并且,当将表侧壳体部2A和背侧壳体部2B相接合时,各导电销11的顶部11B起到用于与对应的弹簧插销9连接的平 面端子的作用。
也就是说,由注入到各通孔5a,5b中的导电性粘接剂10和插入到各通孔5a,5b中的导电销11形成了可使背面侧基板5或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对应的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由此,能够将来自来自各电阻膜5A,6A的触摸输入信号输入到显示装置3中。
而且,由于使保护部件12介于各通孔5a,5b的内壁与导电销11之间,从而当将导电销11压入各通孔5a,5b中时,经由保护部件12来进行该压入,伴随该压入而作用于各通孔5a,5b的内壁上的压力被保护部件12缓解。
其结果,与直接将导电销11压入到由玻璃板构成的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降低因该压入而引起的在背面侧基板5上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对保护部件12采用热塑性树脂,所以能够通过超声波熔融将导电销11压入各通孔5a,5b中。由此,能够在将导电销11压入各通孔5a,5b中时进一步降低在背面侧基板5上产生龟裂或裂纹的可能性。并且,在压入各导电销11之后,能够借助在各通孔5a,5b的内壁与对应的导电销11之间产生的压力以及导电性粘接剂10的粘接力来长期保持各导电销11与对应的电极5D,6D的连接状态。
优选各通孔5a,5b的直径为0.1~1.0mm。如果各通孔5a的直径小于0.1mm,那么可能无法在各通孔5a中确保导通。如果各通孔5a的直径大于1.0mm,那么可能无法将导电性粘接剂10良好地注入到各通孔5a,5b中,并且,导电性粘接剂10的使用量增大,不经济。
作为用于导电性粘接剂10的导电浆料,可列举出银浆料和铜浆料。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注入方法,有通过分配器进行涂敷和丝网印刷等。此外,除注入导电性粘接剂10之外,还可以在各通孔5a,5b的内壁上形成镍等的以非电解镀或电解镀形成的膜。
导电销11的顶部11B的厚度为20~200μm。作为导电销11,也可以代替包括顶部11B,而是包括凹部的凹型的物体,或者是包括凸部的凸型的物体。可将铜、铁、镍、铝、不锈钢等的金属销用作导电销11。 在导电销11中,优选至少对与导电性粘接剂10和弹簧插销9接触的两端部实施镀金。
作为外部端子C,也可以采用柔性线路板(下面简称为FPC),该FPC是由通过在聚酰亚胺薄膜的单面上形成铜箔构成的电路而形成的薄膜构成,通过通电部13使该FPC的端部电极部与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可通电地连接。
下面,基于图2至图8,对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带有电阻膜方式的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在由厚度为75μm的滚筒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类薄膜(下面简称为PET薄膜)构成的可挠性透明绝缘薄膜的单面上滚涂涂敷紫外线固化型的丙烯类镀膜,获得带有单面镀膜的PET薄膜后,在其镀膜面溅射形成氧化铟锡膜(下面简称为ITO膜)。
接着,将该PET薄膜切成纵横长度为预定的规定尺寸的片状,然后,在ITO膜上通过丝网印刷将防蚀涂层涂敷成图案形状,用硫酸去除不需要部分的ITO膜,从而形成矩形形状的电阻膜6A。
刻蚀后,碱洗除去抗蚀层,通过用到银浆料的丝网印刷,在电阻膜6A的X方向的对边及周围形成一对平行的母线6B、一对互连电路6C以及一对电极6D。将各电极6D的形成位置设置在与对应的通孔5b的形成位置对置的位置上。
由此,得到在背面侧包括电阻膜6A、一对母线6B、一对互连电路6C以及一对电极6D的表面侧基板6(参照图6)。
接着,在由厚度为125μm的滚筒状的PET薄膜构成的透明薄膜的两面滚涂涂敷紫外线固化型的丙烯类镀膜,获得带有双面镀膜的PET薄膜。
然后,将该PET薄膜切成纵横长度与表面侧基板6为相同尺寸的片状,通过凹版印刷,在其单面形成在中央具有矩形形状的透明部7a、在周缘具有框状的装饰部7b的装饰层7B以及由以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透明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7C。
由此,得到在表面一侧形成有镀膜层7A、在背面一侧形成有装饰层7B和粘接层7C的图样薄片7。
接着,通过图样薄片7的粘接层7C将得到的表面侧基板6和图样薄片7的整个表面粘合在一块,使得表面侧基板6的非ITO膜形成面(表面侧)和图样薄片7的装饰层形成面(背面侧)对置。
由此,得到了对周缘部6E实施了装饰的表面侧基板6。
另一方面,在厚度为1.0mm的苏打玻璃板的单面溅射形成ITO膜,该苏打玻璃板形成为纵横长度与表面侧基板6为相同尺寸,并在周缘部中的左下缘部具有四个通孔5a,5b。
然后,在ITO膜上通过丝网印刷将防蚀涂层涂敷成图案形状,用硫酸去除不需要部分的ITO膜,从而形成矩形形状的电阻膜5A。
接着,通过用到了环氧丙烯酸酯类的热固化树脂的丝网印刷,在电阻膜5A的整个表面形成多个细小的点状隔离物8。并且,通过用到银浆料的丝网印刷,在电阻膜5A的Y方向的对边及周围形成一对平行的母线5B、一对互连电路5C以及一对电极5D。将各电极5D的形成位置设置在与对应的通孔5a的形成位置相同的位置上。
然后,通过丝网印刷,以不阻塞各通孔5a,5b的方式在苏打玻璃板的周缘部涂敷以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油墨粘接剂,形成框状的粘接层5E。
由此,得到在表面侧包括电阻膜5A、一对母线5B、一对互连电路5C、一对电极5D以及粘接层5E的背面侧基板5(参照图5)。
随后,通过背面侧基板5的粘接层5E,将已经粘合有图样薄片7的表面侧基板6粘合在背面侧基板5上,使得相互的电阻膜5A,6A隔着空气层相对置,相互的母线5B,6B正交,且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6D堵塞对应的通孔5b的表面侧(参照图7(A))。
接着,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的电极5D,6D一侧注入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参照图7(B))。
注入后,将粘合在一块的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插入到用于注射模塑成形表侧壳体部2A的模具14的规定位置,使得用于形成表侧壳体部的丙烯树脂会流入到各通孔5a,5b内。
插入后,在模具14的表侧壳体部成形空间中注入丙烯树脂并使其固化(参照图7(C))。
由此,得到了包括插入到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插入部2Ab、且将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嵌入装配在了显示窗2Aa处的表侧壳体部2A(参照图8(A))。
接着,在表侧壳体部2A的各插入部2Ab中用钻头穿设贯穿它们的中心的通孔2c,从而形成内嵌在各通孔5a,5b中的筒状保护部件12(参照图8(B))。
在该形成后,用分配器往各保护部件12内部(通孔2c)中的电极5D,6D一侧补充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
补充之后,通过超声波压入装置的超声波熔融,将带顶的导电销11隔着保护部件12压入到各通孔5a,5b中,使其一端部11A到达导电性粘接剂10处,从而形成可使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作为外部端子C而配备在背侧壳体部2B中的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
由此,得到了一体装配在表侧壳体部2A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参照图8(C))。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将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运用于作为电子设备B的一个实例的便携式电话1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保护面板A中的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基于图9和图10,只对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将表面侧基板6粘合在背面侧基板5上之后,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的电极5D,6D一侧注入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参照图9(A)和图9(B))。
注入后,将粘合在一块的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插入到用于注射模塑成形表侧壳体部2A的模具15的规定位置,使得模具15中包括的四个突出部15A位于背面侧基板5的相对应通孔5a,5b的中心部,并使其突出端到达注入到各通孔5a,5b中的导电性粘接剂10处,且使用于形成表侧壳体部的丙烯树脂会流入到各通孔5a,5b和突出部15A之间。
插入后,在模具15的表侧壳体部成形空间中注入丙烯树脂并使其固化(参照图9(C))。
由此,得到了包括插入到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插入部2Ab、且将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嵌入装配在了显示窗2Aa处的表侧壳体部2A,而且,插入部2Ab在中心部具有通孔2c(参照图10(A))。
接着,用分配器往各插入部2Ab的通孔2c中的电极5D,6D一侧补充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
补充之后,通过超声波压入装置的超声波熔融,将带顶的导电销11隔着插入部2Ab压入到各通孔5a,5b中,使其一端部11A到达导电性粘接剂10处,从而形成可使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作为外部端子C而配备在背侧壳体部2B中的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参照图10(B))。
由此,得到了一体装配在表侧壳体部2A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并且,以该结构,一体形成在表侧壳体部2A上的各插入部2Ab起到保护部件12的作用。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将本发明涉及 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运用于作为电子设备B的一个实例的便携式电话1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保护面板A中的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基于图11和图12,只对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将表面侧基板6粘合在背面侧基板5上之后,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的电极5D,6D一侧注入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参照图11(A)和图11(B))。
注入后,将粘合在一块的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插入到用于注射模塑成形承载台16的模具17的规定位置,使得用于形成承载台的丙烯树脂会流入各通孔5a,5b中,其中,承载台16用于将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装配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处。
插入后,在模具17的承载台成形空间中注入丙烯树脂并使其固化(参照图11(C))。
由此,得到了包括插入到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插入部16A、且一体装配在了背面侧基板5的背面侧的承载台16(参照图12(A))。
接着,在承载台16的各插入部16A中用钻头穿设贯穿它们的中心的通孔16a,从而形成内嵌在各通孔5a,5b中的筒状保护部件12(参照图12(B))。
在该形成后,用分配器往各保护部件12内部(通孔16a)中的电极5D,6D一侧补充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
补充之后,通过超声波压入装置的超声波熔融,将带顶的导电销11隔着保护部件12压入到各通孔5a,5b中,使其一端部11A到达导电性粘接剂10处,从而形成可使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参照图12(C))。
由此,得到了一体装配有承载台16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 板A。
如图13和图14所示,以该构成,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平面端子11B位于承载台16的背侧,所以作为外部端子C的四个弹簧插销9被装配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中的与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对置的位置上。
由此,将保护面板A嵌入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中,使保护面板A支撑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上,在该状态下,保护面板A的各平面端子11与表侧壳体部2A的相应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将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运用于作为电子设备B的一个实例的便携式电话1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保护面板A中的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基于图15和图16,只对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将表面侧基板6粘合在背面侧基板5上之后,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的电极5D,6D一侧注入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参照图15(A)和图15(B))。
注入后,将粘合在一块的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插入到用于注射模塑成形承载台16的模具18的规定位置,使得模具18中包括的四个突出部18A位于背面侧基板5的相对应通孔5a,5b的中心部,并使其突出端到达注入到各通孔5a,5b中的导电性粘接剂10处,且使用于形成承载台的丙烯树脂会流入到各通孔5a,5b和突出部15A之间,其中,承载台16用于将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装配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处。
插入后,在模具18的承载台成形空间中注入丙烯树脂并使其固化(参照图15(C))。
由此,得到了包括插入到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插入部16A、且一体装配在了背面侧基板5的背面侧的承载台16,而且,插入部16A在中心部包括通孔16a(参照图16(A))。
接着,用分配器往各插入部16A的通孔16a中的电极5D,6D一侧补充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
补充之后,通过超声波压入装置的超声波熔融,将带顶的导电销11隔着插入部16A压入到各通孔5a,5b中,使其一端部11A到达导电性粘接剂10处,从而形成可使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参照图16(B))。
由此,得到了一体装配有承载台16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而且,以该结构,一体形成在承载台16上的各插入部16A起到保护部件12的作用。
如图13和图14所示,以该构成,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平面端子11B位于承载台16的背侧,所以作为外部端子C的四个弹簧插销9被装配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中的与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对置的位置上。
由此,将保护面板A嵌入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中,使保护面板A支撑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上,在该状态下,保护面板A的各平面端子11与表侧壳体部2A的相应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将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运用于作为电子设备B的一个实例的便携式电话1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保护面板A中的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基于图17,只对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将表面侧基板6粘合在背面侧基板5上之后,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的电极5D,6D一侧注入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参照图17(A)和图17(B))。
注入后,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中填充作为绝缘树脂19的丙烯树脂19并使其固化,固化后,用钻头穿设贯穿丙烯树脂19的中心的通孔19a。
由此,得到内嵌在各通孔5a,5b中的筒状保护部件12(参照图17(C)和图17(D))。
接着,用分配器往各保护部件12内部(通孔19a)中的电极5D,6D一侧补充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
补充之后,通过超声波压入装置的超声波熔融,将带顶的导电销11隔着保护部件12压入到各通孔5a,5b中,使其一端部11A到达导电性粘接剂10处,从而形成可使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参照图17(E))。
由此,得到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
以该构成,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平面端子11B位于保护面板A的背侧,所以作为外部端子C的四个弹簧插销9被装配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中的与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对置的位置上。
由此,将保护面板A嵌入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中,使保护面板A支撑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上,在该状态下,保护面板A的各平面端子11与表侧壳体部2A的相应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将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运用于作为电子设备B的一个实例的便携式电话1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保护面板A中的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基于图18,只对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将表面侧基板6粘合在背面侧基板5上之后,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的电极5D,6D一侧注入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参照图18(A)和图18(B))。
注入后,将由聚碳酸酯(PC)或丙烯树脂(PMMA)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筒状保护部件12插入到各通孔5a,5b中(参照图18(C))。
插入后,通过超声波压入装置的超声波熔融,将带顶的导电销11隔着保护部件12压入到各通孔5a,5b中,使其一端部11A到达导电性粘接剂10处,从而形成可使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参照图18(D))。
由此,得到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
以该构成,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平面端子11B位于保护面板A的背侧,所以作为外部端子C的四个弹簧插销9被装配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中的与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对置的位置上。
由此,将保护面板A嵌入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中,使保护面板A支撑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上,在该状态下,保护面板A的各平面端子11与表侧壳体部2A的相应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将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运用于作为电子设备B的一个实例的便携式电话1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保护面板A中的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基于图19,只对触摸输入信号取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将表面侧基板6粘合在背面侧基板5上之后,用分配器往各通孔5a,5b中填充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并使其固化(参照图19(A)和图19(B))。
固化后,用钻头穿设贯穿导电性粘接剂10的中心的插入孔10a。
由此,得到内嵌在各通孔5a,5b中的筒状保护部件12(参照图19(C))。
接着,用分配器往各保护部件12内部(插入孔10a)中的电极5D,6D一侧补充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0的银浆料。
补充之后,将带顶的导电销11隔着保护部件12压入到各通孔5a,5b中,从而形成可使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通电部13,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参照图19(D))。
由此,得到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A。
以该构成,与外部端子C通电连接的平面端子11B位于保护面板A的背侧,所以作为外部端子C的四个弹簧插销9被装配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中的与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对置的位置上。
由此,将保护面板A嵌入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中,使保护面板A支撑在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b上,在该状态下,保护面板A的各平面端子11与表侧壳体部2A的相应弹簧插销9通电连接,使从各电阻膜5A,6A取出触摸输入信号成为可能。
(其它实施方式)
(1)也可以在将可插入到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筒状保护部件12一体形成在了表侧壳体部2A的支撑框2a上之后,再将粘合在一块的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嵌入到表侧壳体部2A的显示窗2Aa中。
(2)也可以在将可插入到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筒状保护部件12一体形成在了承载台16上之后,再将承载台16的各保 护部件12内嵌在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
(3)还可以在背面侧基板5上的各通孔5a,5b的内壁与保护部件12的外壁之间配备用于提高通孔5a,5b与保护部件12的密封性的锚层。
(4)并不是单纯将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插入到用于使表侧壳体部成形的模具14,15或用于使承载台成形的模具17,18的规定位置,以将插入到背面侧基板5的各通孔5a,5b中的插入部2Ab,16A一体形成在表侧壳体部2A或承载台16上,也可以将导电销11插入到模具14,15,17,18的插入部成形位置,在使表侧壳体部2A或承载台16成形的同时,一体形成各插入部2Ab,16A,并使导电销11以其一端部11A到达注入到各通孔5a,5b中的导电性粘接剂10处的状态装配在各插入部2Ab,16A上。
(5)还可以将各导电销11埋入设置在表侧壳体部2A的插入部2Ab、保护部件12或承载台16的插入部16A中,使得连接外部端子C的各导电销11的另一端部11B不会从表侧壳体部2A、保护部件12或承载台16向外侧突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可利用于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PDA、导航装置、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游戏机、以及路牌等电子设备上。
Claims (9)
1.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构成为将一表面侧基板以及一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并利用通孔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所述表面侧基板在背面一侧形成有所述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所述背面侧基板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一侧形成有所述电阻膜,在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所述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特征在于:
往所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使保护部件介于导电销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其中,所述导电销插在所述通孔中,以便一端部与被注入的所述导电性粘接剂接触,
通过承载台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并且,
将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承载台一体形成。
2.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构成为将一表面侧基板以及一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并利用通孔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所述表面侧基板在背面一侧形成有所述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所述背面侧基板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一侧形成有所述电阻膜,在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所述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特征在于:
往所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使保护部件介于导电销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其中,所述导电销插在所述通孔中,以便一端部与被注入的所述导电性粘接剂接触,
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并且,
将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导电性粘接剂和插入到所述通孔中的所述导电销形成可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部件由绝缘树脂形成。
5.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 基板以它们各自的所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
往所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
注入所述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往所述通孔内填充绝缘树脂,
使所述绝缘树脂固化后,用钻头穿设贯穿所述绝缘树脂的通孔,
将导电销插入所述绝缘树脂的所述通孔内,
从而形成可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6.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所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
往所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
注入所述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承载台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所述承载台的树脂流入所述通孔内,其中,所述承载台用于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
往所述模具中注入树脂,将插入所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所述承载台一起形成,
形成后,用钻头穿设贯穿所述插入部的通孔,
将导电销插入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通孔内,
从而形成可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7.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所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
往所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
注入所述导电性粘接剂之后,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承载台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所述承载台的树脂流入所述通孔内,其中,所述承载台用于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装配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的显示窗处,
在所述模具中配备进入所述通孔的中心部以到达所述导电性粘接剂处的突出部,
往所述模具中注入树脂,使在中心部具有通孔并插入所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所述承载台一起形成,
形成后,将导电销插入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通孔内,
从而形成可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8.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所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
往所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
注入后,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所述壳体的树脂流入所述通孔内,
往所述模具中注入树脂,将插入所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
形成后,用钻头穿设贯穿所述插入部的通孔,
将导电销插入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通孔内,
从而形成可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9.一种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背面侧形成有电阻膜且周缘部被装饰的表面侧基板、以及包括至少玻璃板并在表面侧形成有电阻膜、周缘部形成有用于通电的通孔的背面侧基板以它们各自的所述电阻膜相距规定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连接,
往所述通孔中注入导电性粘接剂,
注入后,将所述表面侧基板和所述背面侧基板插入到形成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模具的规定位置,以便用于形成所述壳体的树脂流入所述通孔内,
在所述模具中配备进入所述通孔的中心部以到达所述导电性粘接剂处的突出部,
往所述模具中注入树脂,使在中心部具有通孔并插入所述通孔内的插入部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
形成后,将导电销插入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通孔内,
从而形成可使所述电阻膜的电极与外部端子通电连接的通电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92323 | 2007-07-24 | ||
JP2007192323A JP2009032417A (ja) | 2007-07-24 | 2007-07-24 | 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の保護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PCT/JP2008/062595 WO2009014020A1 (ja) | 2007-07-24 | 2008-07-11 | 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の保護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65824A CN101765824A (zh) | 2010-06-30 |
CN101765824B true CN101765824B (zh) | 2013-01-09 |
Family
ID=4028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03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5824B (zh) | 2007-07-24 | 2008-07-11 | 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01649A1 (zh) |
EP (1) | EP2182425A1 (zh) |
JP (1) | JP2009032417A (zh) |
KR (1) | KR20100066451A (zh) |
CN (1) | CN101765824B (zh) |
BR (1) | BRPI0814317A2 (zh) |
TW (1) | TW200921730A (zh) |
WO (1) | WO200901402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56439B (zh) * | 2009-07-24 | 2014-10-11 | Nissha Printing | 電子機器顯示視窗之附有碰觸輸入機能的保護面板 |
TW201131449A (en) * | 2010-03-01 | 2011-09-16 | Eturbotouch Technology Inc | Single layer capacitance touch device |
CN102202473A (zh) * | 2010-03-23 | 2011-09-28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202477B (zh) * | 2010-03-26 | 2015-02-18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壳体 |
US20120244343A1 (en) * | 2011-03-25 | 2012-09-27 | Kurt Stiehl | Bonding structural component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thermally activated adhesive |
JP5868721B2 (ja) * | 2012-02-10 | 2016-02-24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 |
JP5753501B2 (ja) * | 2012-02-10 | 2015-07-22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部品モジュール |
WO2013165567A1 (en) * | 2012-05-04 | 2013-11-07 | Unipixel Displays, Inc. | Manufacturing of high resolution conductive patterns using organometallic ink and banded anilox rolls |
US8926153B2 (en) * | 2013-03-28 | 2015-01-06 |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 Integrated light pipe and LED |
KR102151774B1 (ko) * | 2013-05-03 | 2020-09-03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
US8877319B1 (en) * | 2013-07-29 | 2014-11-04 | Po Ming Huang | Multi-layer composite structure |
TWI526891B (zh) * | 2013-08-07 | 2016-03-2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整合型液晶面板、電子裝置、以及觸控整合型液晶面板的形成方法 |
GB2529622A (en) * | 2014-08-22 | 2016-03-02 | Johnson Electric Sa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n anti-tamper device |
CN104699298B (zh) * | 2015-03-05 | 2017-11-07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JP5798270B1 (ja) * | 2015-03-30 | 2015-10-21 | グン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CN204990232U (zh) * | 2015-08-14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屏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
KR102507947B1 (ko) * | 2015-10-15 | 2023-03-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JP6803415B2 (ja) * | 2019-01-30 | 2020-12-23 | Hoya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固定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光照射装置 |
CN114898666B (zh) * | 2022-06-13 | 2023-10-1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组件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7321A (zh) * | 2004-05-21 | 2007-05-02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48664A (ja) * | 1992-10-30 | 1994-05-27 | Takiron Co Ltd | 調光材 |
JP3813647B2 (ja) * | 1995-08-07 | 2006-08-23 | グン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JPH10275966A (ja) * | 1997-01-30 | 1998-10-13 | Ibiden Co Ltd |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908784B1 (en) * | 2002-03-06 | 2005-06-21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encapsulated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
JP4740055B2 (ja) * | 2006-07-07 | 2011-08-03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パネル |
-
2007
- 2007-07-24 JP JP2007192323A patent/JP2009032417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
- 2008-07-11 EP EP08778110A patent/EP218242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7-11 BR BRPI0814317-0A2A patent/BRPI0814317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7-11 US US12/670,234 patent/US2010020164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7-11 WO PCT/JP2008/062595 patent/WO200901402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7-11 KR KR1020107004033A patent/KR2010006645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7-11 CN CN2008801003141A patent/CN1017658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21 TW TW097127630A patent/TW200921730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7321A (zh) * | 2004-05-21 | 2007-05-02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平6-148664A 1994.05.27 |
JP特表2006-513768A 2006.04.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14020A1 (ja) | 2009-01-29 |
EP2182425A1 (en) | 2010-05-05 |
KR20100066451A (ko) | 2010-06-17 |
BRPI0814317A2 (pt) | 2015-01-06 |
TW200921730A (en) | 2009-05-16 |
US20100201649A1 (en) | 2010-08-12 |
CN101765824A (zh) | 2010-06-30 |
JP2009032417A (ja) | 2009-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5824B (zh) | 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EP1858042B1 (en) | Touch panel unit | |
TWI474249B (zh) | 具備觸控輸入功能的保護面板 | |
CN101175635B (zh) | 可再剥离保护面板的装配结构及其中所用的装配用板片 | |
KR101096394B1 (ko) | 보호패널 부착 전자기기, 보호패널 및 보호패널의 제조방법 | |
JP4753918B2 (ja) | アナログ抵抗膜方式のタッチ入力機能を備えた保護パネル | |
KR101126473B1 (ko) | 전자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입력기능을 갖춘 보호패널과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276023B1 (ko) | 전자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입력기능을 가진 보호패널 및 전자기기 | |
KR101342731B1 (ko) | 터치 패널 기능을 갖춘 보호 패널 | |
US9372566B2 (en) | Touch-window | |
TWI522443B (zh) | 黏貼部材及具有該黏貼部材的觸控螢幕用顯示構件 | |
CN101379459A (zh) | 带有保护面板的电子机器 | |
TW201120712A (en) |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structure. | |
EP2523079B1 (en) | Flat surface touch device for introducing visual effects | |
KR101031239B1 (ko) | 정전용량 방식의 imdsl사출 터치스크린 패널 | |
CN102217019A (zh) | 控制面板、键盘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8262289A (ja) |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 |
JP2011034282A (ja) | 入力感が得られる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