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23514A -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 Google Patents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3514A
CN101723514A CN200810167643A CN200810167643A CN101723514A CN 101723514 A CN101723514 A CN 101723514A CN 200810167643 A CN200810167643 A CN 200810167643A CN 200810167643 A CN200810167643 A CN 200810167643A CN 101723514 A CN101723514 A CN 101723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nt
wetland
timber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7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自强
郑丙辉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0810167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3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3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3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名称为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属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领域。是在对湖滨带自然湿地植被及植物群落现状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应用植被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退化湿地植物群落进行构建,发挥植物水质净化作用,并通过植物的物理阻滞作用促使水体中悬浮物的沉积;结合生态工程技术,通过消浪装置的拦截作用,改造河口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自然净化作用,从径流控制入湖营养物质的输入。以恢复湿地在环境、生态、经济美学价值方面的功能。该种技术工艺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维护费用低,景观及经济价值较明显、水质净化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我国湖滨带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水体治理的工作中。

Description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利用植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内陆湖泊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并通过已恢复后的自然湿地发挥其环境、生态、经济美学价值三个方面的功能。
背景技术:
湿地作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主要景观之一,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作为一类生态系统,它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因而兼具水生和陆生生态的特点,独特的边缘效应使其结构和功能更具复杂性,它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纵观国内外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向湖泊放养大量草鱼来消灭水生植物,以防止湖泊衰老;20世纪80年代,随着湖泊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的发生,人们对过去破坏水生生物的行为有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开始,则进行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组建和恢复水生植物的研究,并试图在已丧失了水生植物的湖泊中重建水生植物群落。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沿湖地区人口密集,围湖造田以及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导致大面积的湖滨带湿地退化,甚至丧失;另外,沿湖区域化工类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有害、有毒工业废水直排入湖,环湖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入湖水质的日益恶化,直接影响到环湖地区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水安全。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其恢复难度较国外大得多。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即以点源污染治理为重点,但结果是耗资巨大,收效甚微。而面源污染,例如生活污水,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而加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农田用水,随着地表径流排入湖体,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因此,通过恢复或重建环湖湿地保护带,环湖湿地能有效地阻滞、截留地表径流携带的悬浮物,降解和吸收氮、磷等污染物和其它有机物,这是从迁移和转化的途径上控制地表径流和潜流营养物入湖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控制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引入植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科学理论,结合部分生态工程技术,如消浪带装置的消浪作用,重建和恢复湖岸水生高等植物群落。人工种植乡土耐污染的、对污染物吸收量大的湿生和陆生植物,发挥植物良好的物理阻滞作用和净化作用,通过消浪促使沉积,降低沉积物的再悬浮,并可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和营养盐;同时通过消浪装置的拦截作用,改造入湖河口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入湖河口的自然净化作用,从水域径流控制入湖营养物质的输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进行自然湿地的恢复之前,开展大范围的湖滨带自然湿地植被调查。
2、进行研究区的水下地形勘探,为在已选定的场地上合理地选择消浪结构型式、基础类型,设计消浪结构和确定施工方法等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3、通过地下地形勘探,查明湖底存在较厚的淤泥和淤泥质粉质黏土,土质较差。防波堤拟采用“透空式”木桩结构。
4、为了拦截太湖中的蓝藻,在透空式木桩堤的外或内侧、距外或内侧木桩8m处设置橡胶围油栏,围油栏长度与木桩装置长度一致。
5、以种植乡土物种为原则,根据不同水位梯度,在对环湖自然湿地植被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从陆向辐射区、水位变辐区到水位辐射区三种不同水位梯度的常见植物组成不同的空间结构的湿地植物群落。
6、在退化湿地上进行植被恢复时,尽可能地保留已存在的乡土湿地植物物种。根据构建植物群落和景观的需要,对已存在的植物群落物种数量进行补植,对缺失的植物群落进行引种构建。
7、自然湿地的恢复以大型挺水植物群落为优势种。
8、为了保障植物不随流水移走,需要进行固定。
9、利用湖滨带湿地在促淤造陆方面的生态功能,在淤积有一定深度底泥的水向辐射区种植乡土沉水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上述设计方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进行自然湿地的恢复之前,开展大范围的环湖自然湿地植被调查。即对湿地中的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种类和群落内的物种数量进行调查。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进行乡土物种的筛选及种苗的大规模培育打下基础。
2、进行研究区的水下地形勘探,以查明岩土层性质、分布规律、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岩层风化程度、以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等状况;查明消浪结构影响范围内的岩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基础型式及持力层建议,提供持力层的承载力并指出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在已选定的场地上合理地选择消浪结构型式、基础类型,设计消浪结构和确定施工方法等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3、通过地下地形勘探,查明湖底存在较厚的淤泥和淤泥质粉质黏土,土质较差。防波堤拟采用“透空式”木桩结构。木桩沿纵向打两排,每排木桩的纵向间距均为0.5米,前后两排木桩的间距0.8米;前排木桩与后排木桩错开布置,错移0.25米,呈“梅花形”;用原木分别将每排木桩沿纵向连接成整体,木桩与连接原木之间的连接采用φ8毫米的螺栓螺母;然后用铁丝将竹排(规格为1.5米×1米)四边固定于木桩之上。
4、为了拦截太湖中的蓝藻,在透空式木桩堤的外或内侧、距外或内侧木桩8米处设置橡胶围油栏,围油栏长度与木桩装置长度一致。橡胶围油栏选用GFW-1200型(干舷400毫米,吃水600毫米,圆柱形),每5米间距用一根2.5米长的锦纶绳(Φ20毫米)将橡胶围油栏连接在木桩之上,同时保证围油栏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发挥其消浪的作用,或将橡胶围油栏锚固于钢管桩(Φ100毫米×2000毫米),钢管桩埋深2.0米。
5、以种植乡土物种为原则,根据不同水位梯度,在对环湖自然湿地植被现状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筛选出芦苇、香蒲等几种大型挺水植物组成自然湿地中陆向辐射区(陆向辐射区常指在枯水期或缺水时无地面水的区域)和水位变辐区(水位变辐区常指枯水期或缺水时地面覆被水较少,而丰水期为水覆盖的区域)的优势群落;在陆向辐射区种植以慈菇、水芹、水莎草、水蓼等为主的小型挺水植物;在水向辐射区(水向辐射区指常年为水所覆盖的区域)种植以睡莲、芡实、野菱为主的浮叶植物。利用湖滨带湿地在促淤造陆方面的生态功能,在淤积有一定深度底泥的水向辐射区种植经过室内组培的乡土沉水植物。
6、在退化湿地上进行植被恢复时,尽可能地保留已存在的乡土湿地植物物种。根据构建植物群落和景观的需要,对已存在的植物群落物种数量进行补植,对缺失的植物群落进行引种构建。
7、自然湿地的恢复以大型挺水植物群落为优势种。其中大型挺水植物群落的种植密度为2兜/平方米(3-5株/兜);小型挺水植物种植密度为6丛/平方米;浮叶植物群落种植密度为1丛/平方米。
8、根据不同湿地植被正常生长对水位梯度的要求,大型挺水植物区域水深0.8-1米;小型挺水植物区域水深0.3-0.5米;浮叶植物水深1-1.5米;沉水植物区域水深1.5米左右。
9、在水位辐射区的水面,例如长80米,宽10米的范围内,种植睡莲、野菱、芡实等浮叶水生植物,按植株1∶1的比例,构成芡实-睡莲群落、野菱-芡实群落、野菱-睡莲群落,每个群落直径2米,移植植株20株。6个群落类型需按景观美学要求排列,每个群落类型重复10次,使浮叶水生植被的覆盖率达到180-185平方米。
10、植物不随流水移走,需要进行固定。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桩(竹材,直径5-10厘米,高度2米,顶部与平水期水面平)、直径为2米的竹片围成的圆环(竹片宽度5-7厘米)、大孔的废旧渔网(至少20个孔/每个竹环)、固定绳(长度2米/根)和浮标(塑料质,8个/环)。
11、保证水位辐射区内浮叶植物的种植,同时避免因施工给现存的湿地植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自然湿地内,在保证对湿地植物破坏最小的前提下,以木桩和木条为原材料,搭建一座木栈桥,桥面宽度限制在1.5米以内。另一方面,木栈桥的搭建,为游人尽可能的到达湖区深处游玩提供一定的便利,发挥其一定的娱乐观赏效果。
12、湿地植物生长期结束以后,要对恢复后的自然湿地内的大型挺水植物地上部分进行收割,留茬高度在0.5米左右。

Claims (1)

1.一种对已退化的湖滨带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技术工艺,以发挥自然湿地对环境、生态、经济美学价值三个方面的功能。包括下列具体步骤:
(1)进行自然湿地的恢复之前,开展大范围的湖滨带自然湿地植被调查。
(2)进行研究区的水下地形勘探,查明岩土层性质、分布规律、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岩层风化程度、以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等状况。为在已选定的场地上合理地选择消浪结构型式、基础类型,设计消浪结构和确定施工方法等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3)针对湖底存在较厚的淤泥和淤泥质粉质黏土,土质较差。采用“透空式”木桩结构防波堤。木桩沿纵向打两排,每排木桩的纵向间距均为0.5米,前后两排木桩的间距0.8米;前排木桩与后排木桩错开布置,错移0.25米,呈“梅花形”;用原木分别将每排木桩沿纵向连接成整体,木桩与连接原木之间的连接采用φ8毫米的螺栓螺母;然后用铁丝将竹排(规格为1.5米×1米)四边固定于木桩之上。最后将橡胶围油栏连接在木桩之上,同时保证围油栏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
(4)以种植乡土物种为原则,根据不同水位梯度,筛选出几种大型挺水植物组成自然湿地中陆向辐射区(陆向辐射区常指在枯水期或缺水时无地面水的区域)和水位变辐区(水位变辐区常指枯水期或缺水时地面覆被水较少,而丰水期为水覆盖的区域)的优势群落,种植密度为2兜/平方米(3-5株/兜);在陆向辐射区种植小型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种植密度为6丛/平方米;在水向辐射区(水向辐射区指常年为水所覆盖的区域)种植浮叶植物,种植密度为1丛/平方米。利用湖滨带湿地在促淤造陆方面的生态功能,在淤积有一定深度底泥的水向辐射区种植经过室内组培的本地沉水植物种。
(5)在退化湿地上进行植被恢复时,尽可能地保留已存在的乡土湿地植物物种。根据构建植物群落和景观的需要,对已存在的植物群落物种数量进行补植,对缺失的植物群落进行引种构建。
(6)根据不同湿地植被正常生长对水位梯度的要求,大型挺水植物区域水深0.8-1米;小型挺水植物区域水深0.3-0.5米或枯水期无水;浮叶植物水深1-1.5米;沉水植物区域水深1.5米左右。
(7)在水位辐射区的水面,按植株1∶1的比例,构建浮叶植物群落,每个群落固定装置的直径2米,其内移植浮叶植物。6个群落类型需按景观美学要求排列,每个群落类型重复10次,使浮叶水生植被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8)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桩(竹材,直径5-10厘米,高度2米,顶部与平水期水面平)、直径为2米的竹片围成的圆环(竹片宽度5-7厘米)、大孔的渔网(20个孔/竹环)、固定绳(2米/根)和浮标(塑料质,8个/环)。
(9)在湿地植物生长期结束以后,要对恢复后的自然湿地内的大型挺水植物地上部分进行收割,留茬高度在0.5米左右。
CN200810167643A 2008-10-22 2008-10-22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Pending CN101723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7643A CN101723514A (zh) 2008-10-22 2008-10-22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7643A CN101723514A (zh) 2008-10-22 2008-10-22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3514A true CN101723514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4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7643A Pending CN101723514A (zh) 2008-10-22 2008-10-22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3514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0088A (zh) * 2010-07-07 2010-11-10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再生水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复合技术
CN102139959A (zh) * 2011-01-27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修复磷污染湖泊底泥的方法
CN102273392A (zh) * 2010-08-25 2011-12-14 河北农业大学 滇石栎退化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
CN102356722A (zh) * 2011-08-10 2012-02-2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提高湖滨带植物多样性的方法
CN102763549A (zh) * 2012-07-11 2012-11-07 北京碧水天成湿地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化湿地植被原位恢复的方法
CN103102013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水生植物组合物修复生态湿地水质的方法
CN103314763A (zh) * 2013-07-09 2013-09-25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一种退化高原湖泊湿地微改造植被恢复方法
CN105284339A (zh) * 2015-09-11 2016-02-03 赵艳云 一种用植物恢复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湿地的方法
CN105409612A (zh) * 2015-10-26 2016-03-23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河岸带湿地水质净化植物优势种的筛选方法
CN105638015A (zh) * 2015-12-31 2016-06-08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潮间带盐沼湿地的恢复方法
CN110002705A (zh) * 2019-04-10 2019-07-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于水位波动的湖滨带底泥内源氮负荷削减方法
CN110096752A (zh) * 2019-04-03 2019-08-06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于最优化方法的湿地植物配置方法
CN111295963A (zh) * 2020-02-06 2020-06-19 哈尔滨学院 一种东北寒区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方法
CN111592116A (zh) * 2020-07-22 2020-08-28 微资源(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吸水和过滤特性的湿地及其建造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0088B (zh) * 2010-07-07 2012-02-01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再生水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复合技术
CN101880088A (zh) * 2010-07-07 2010-11-10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再生水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复合技术
CN102273392A (zh) * 2010-08-25 2011-12-14 河北农业大学 滇石栎退化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
CN102273392B (zh) * 2010-08-25 2012-11-14 河北农业大学 滇石栎退化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
CN102139959A (zh) * 2011-01-27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修复磷污染湖泊底泥的方法
CN102356722A (zh) * 2011-08-10 2012-02-2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提高湖滨带植物多样性的方法
CN103102013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水生植物组合物修复生态湿地水质的方法
CN102763549B (zh) * 2012-07-11 2013-11-06 北京碧水天成湿地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化湿地植被原位恢复的方法
CN102763549A (zh) * 2012-07-11 2012-11-07 北京碧水天成湿地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化湿地植被原位恢复的方法
CN103314763A (zh) * 2013-07-09 2013-09-25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一种退化高原湖泊湿地微改造植被恢复方法
CN103314763B (zh) * 2013-07-09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一种退化高原湖泊湿地微改造植被恢复方法
CN105284339A (zh) * 2015-09-11 2016-02-03 赵艳云 一种用植物恢复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湿地的方法
CN105409612A (zh) * 2015-10-26 2016-03-23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河岸带湿地水质净化植物优势种的筛选方法
CN105638015A (zh) * 2015-12-31 2016-06-08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潮间带盐沼湿地的恢复方法
CN110096752A (zh) * 2019-04-03 2019-08-06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于最优化方法的湿地植物配置方法
CN110002705A (zh) * 2019-04-10 2019-07-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于水位波动的湖滨带底泥内源氮负荷削减方法
CN111295963A (zh) * 2020-02-06 2020-06-19 哈尔滨学院 一种东北寒区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方法
CN111592116A (zh) * 2020-07-22 2020-08-28 微资源(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吸水和过滤特性的湿地及其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3514A (zh)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Herdendorf The ecology of the coastal marshes of western Lake Erie: a community profile
Haslam River plants of western Europe
Singh Salinity‐related deser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dian experience
CN101161944B (zh) 滨海盐碱地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技术
Ostendorp et al. Lake shore deterioration, reed management and bank restoration in some Central European lakes
CN104594288B (zh) 一种太湖堤岸种植生态修复工艺
CN101078205A (zh)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Baldwin et al. Evaluating restored tidal freshwater wetlands
CN103613198A (zh) 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及其护岸构建方法
CN104429529A (zh) 一种缓冲区域生态岸边带的构建方法
CN110790386A (zh) 浅水型湖泊底泥受污染湖泊陡立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Shisler Cre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of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CN100575612C (zh) 湖滨带自然湿地的恢复及其多级抗污调控技术工艺
JP3907044B2 (ja) 自然分解性植物材料利用の沿岸湿地育成方法及び沿岸湿地
CN101545253A (zh) 驳岸护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CN101595791A (zh) 一种利用污染河道河底淤泥重建水体生态群落的方法
CN205933403U (zh) 适于河流及湖泊滨水带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的护岸结构
CN112359775A (zh) 一种消减波浪和减少沙滩泥化的生态带构建方法
Schwendenmann Tid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oil and water properties in a Brazilian mangrove ecosystem
Starodubtsev et al. Soil desertification in river deltas
CN109252487B (zh) 一种用于生态恢复和防护的工字坝及其生态工法
CN211090825U (zh) 一种挺水植物去污种植及固定装置
CN116750886A (zh) 湿地植物床-沟壕系统低温域活化净水生态工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