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背面图(A-A剖面图)。
图4是以支撑在发散板的中心附近且在短边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多个点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了钉状模塑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背面图(B-B剖面图)。
图7是以支撑在发散板的中心附近且在短边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多个点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了钉状模塑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上侧模塑件的形状的图。
图10是示出在与发散板的接触面上有台阶的上侧模塑件的形状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没有支撑发散板的中央附近的模制钉或一端固定在发散板的端部附近、另一端固定在中间框的端部附近的发散板按压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13是示出没有支撑发散板的中央附近的模制钉或一端固定在发散板的端部附近、另一端固定在中间框的端部附近的发散板按压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2 荧光管
2a 电极 3 液晶面板
4 下框 4a 外框
4b 外框 5 反射板
6 管支座 7 下侧模塑件
8 电极支座 9、9’ 上侧模塑件
9a、9a’ 接触面 10 钉状模塑件
10a 钉状模塑件 10b 钉状模塑件
10c 钉状模塑件 11 发散板
12 光学片 13 中间框
13a 槽 14 上框
50 液晶显示装置 80 液晶显示装置
81 发散板推压部件 110 液晶显示装置
111 钉状模塑件 120 液晶显示装置
PNL 液晶面板 BL 照明装置
CFL 荧光管 REF 反射部件
DEP 发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首先,使用图1~3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背面图(A-A剖面图)。以下,将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来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结构。再有,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特征在于:如图3中所示,以用11个钉状模塑件10中的7个钉状模塑件10a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方式在反射片5上配置了钉状模塑件10。再有,支撑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0a的个数可以小于等于6个,也可以大于等于8个。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作为线状光源的照射均匀的白色光的6个荧光管2和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3,来自各荧光管2的白色光作为背光入射到液晶面板3。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荧光管2的个数是6个,但可以小于等于5个,也可以大于等于7个。
荧光管2通过利用固定在粘贴到下框4上的反射片5上的管支座6来保持,固定在从反射片5算起的指定高度的位置上。而且,将下侧模塑件7固定在反射片5上,将保持处于荧光管2的两端的电极2a的电极支座8固定在该下侧模塑件7上。而且,利用设置成盖住下侧模塑件7的上侧模塑件9和被固定在反射片5上的11个钉状模塑件10将发散板11固定在从反射片5算起的指定高度的位置上。
在反射片5上固定11个钉状模塑件10中的7个钉状模塑件10a,使其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而且,在发散板11上粘贴了3片光学片12。再有,光学片12可以小于等于2片,也可以大于等于4片。再者,发散板11被上侧模塑件9和中间框13夹住而被固定。
将液晶面板3嵌入了中间框13的槽13a中后,利用粘接剂等固定在中间框13上。然后,利用粘接剂等将上框14固定在固定了液晶面板3的中间框13上。
其次,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工作。
通过反射片5将来自荧光管2的白色光高效地扩散反射到上方,进而通过发散板11一边发散一边透过来自荧光管2的白色光,从荧光管2发出的白色光一边在反射片5与发散板11之间反复多次发散和反射,一边射出并入射到液晶面板3上。再有,一边在反射片5与发散板11之间反复多次发散和反射一边射出了后,利用在发散板11的上面粘贴了的3片光学片12控制白色光的发散性和定向性。
其次,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亮度不均的抑制。以下,将从反射片5到发散板11的距离称为发散距离。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将荧光管2也固定在从反射片5算起的指定高度的位置上,荧光管2与发散板11的距离也是恒定的,以下将该距离称为管上距离。
根据发散板11或光学片12的发散性能决定了能抑制亮度不均的最小发散距离,如果发散距离是大于等于最小发散距离的尺寸,则由于能够抑制亮度不均,故在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时有必要将发散距离保持为最小发散距离。因此,由于通过将钉状模塑件10的高度尺寸调整成最小发散距离,使由荧光管2、反射片5、发散板11、3片光学片12等构成的照明装置实现薄型化,所以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反射片5上以用11个钉状模塑件10中的7个钉状模塑件10a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方式配置了钉状模塑件10。
通过用钉状模塑件10a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防止了在荧光管2发光时发散板11发生热膨胀从而因发散板11朝向荧光管2一侧突起变形而使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发散距离比最小发散距离小的情况。其结果,由于至少在视听者对于亮度不均的灵敏度最高的显示画面(液晶面板3)中央附近能够维持最小发散距离,故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能够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说明了用11个钉状模塑件10中的7个钉状模塑件10a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当然,即使在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0a的个数小于等于6个或大于等于8个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故也能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再者,如图4中所示,即使在以支撑在发散板11的中心附近且在短边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多个点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了钉状模塑件10a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再有,图4是以支撑在发散板11的中心附近且在短边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多个点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了钉状模塑件10a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图。
<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次,使用图5、图6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背面图(B-B剖面图)。以下,将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的结构。再有,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的特征在于:如图6所示,在反射片5上配置了钉状模塑件10,以便用钉状模塑件10a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并且用新的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支撑分别将钉状模塑件10a与下框4的外框4b和4a的位置大致等分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是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设置了新的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而成的,具体地说,在将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0a的配置位置与下框4的外框4b和4a的位置分别大致等分的位置上设置了新的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通过设置新的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能够在整个发散板11中将发散距离维持为钉状模塑件10的尺寸、即最小发散距离,故能够在整个液晶显示装置50的显示画面(液晶面板3)中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
此外,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相比,因钉状模塑件10的个数增大,故即使在因外力作用等而发生了未预期的机械应力变形时,由于也能将发散距离的变动抑制到最低限度,故能够维持极为良好的显示品质。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中,说明了除了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0a和在将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0a的配置位置与下框4的外框4b和4a的位置分别大致等分的位置上配置的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以外,还具有钉状模塑件10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即使在只设置了钉状模塑件10a、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提供在液晶显示装置50的整个显示画面(液晶面板3)中都没有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
再者,如图7中所示,除了钉状模塑件10a、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以外,在以支撑在发散板11的中心附近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多个点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了钉状模塑件10a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在液晶显示装置50的整个显示画面(液晶面板3)中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再有,图7是除了上述的钉状模塑件10a、钉状模塑件10b、钉状模塑件10c以外,在以支撑发散板11的中心附近且在短边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多个点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了钉状模塑件10a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图。
<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次下面,使用图8、图9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上侧模塑件9的形状的图。以下,将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在下述的(1)~(7)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是相同的。
(1)具有作为线状光源的照射均匀的白色光的荧光管2和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3,来自荧光管2的白色光作为背光入射到液晶面板3上。
(2)荧光管2利用固定在粘贴到下框4上的反射片5上的管支座6来进行保持,以被固定在从反射片5算起的指定高度的位置上。
(3)将下侧模塑件7固定在下框4上,将保持处于荧光管2的两端的电极2a的电极支座8固定在该下侧模塑件7上。
(4)利用设置成盖住下侧模塑件7的上侧模塑件9和固定在反射片5上且具有最小发散距离的高度尺寸的多个钉状模塑件10,将发散板11固定在从反射片5算起的指定高度的位置上。
(5)在发散板11上粘贴有3片光学片12。
(6)发散板11被夹在上侧模塑件9和中间框13之间。
(7)将上框14固定在固定有液晶面板3的中间框13上。
除上述(1)~(7)以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还具有下述的结构:为了使从反射片5到发散板11的距离(高度)越接近于发散板11的中央部时越大,如图9中所示,使上侧模塑件9的与发散板11的接触面9a倾斜3~5度(以越靠近端部时越降低的方式进行倾斜),同时将发散板按压构件81的一端固定在发散板11的端部附近,将另一端固定在中间框13的端部附近。利用该结构,即使发散板11因荧光管2的发光而发热,也能够通过发散板按压构件81按压发散板11的端部来防止发散板11因热变形而向荧光管一侧突起变形,因此,特别是能够将下框4的中央附近的发散距离维持为大于等于最小发散距离。
其结果,由于能够将至少在视听者对于亮度不均的灵敏度最高的显示画面(液晶面板3)中央附近维持为最小发散距离,故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中,能够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中,说明了使上侧模塑件9的与发散板11的接触面9a倾斜了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中所示,即使在上侧模塑件9′的与发散板11的接触面9′a上形成台阶的同时,用发散板按压构件81按压发散板11的端部附近,也同样能够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图10是示出在与发散板的接触面上有台阶的上侧模塑件的形状的图。再有,图10中记载的上侧模塑件9′的接触面9′a以越靠近端部时越降低的方式倾斜,但也可不使其倾斜。
<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次,使用图1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以下,将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如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那样,具有下述的结构:从反射片5到发散板11的距离(高度)在越接近于发散板11的中央部时就越大,故即使在发散板11发生了热变形时,也能够保持发散板11的中央部附近的上述距离(高度)。即,具有下述的结构:使上侧模塑件9的与发散板11的接触面9a与图9同样地倾斜,同时将发散板按压构件81的一端固定在发散板11的端部附近,将另一端固定在中间框13的端部附近。再者,具有下述的结构:在设置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11的同时,配置成该钉状模塑件111的的高度尺寸比从反射片5到上侧模塑件9的与发散板11的接触面9a的高度稍微大一些。具体地说,具有下述的结构:配置成钉状模塑件111的高度尺寸比周边部的钉状模塑件10的高度尺寸仅大0.1~1.0mm。
利用该结构,由于能够将至少在视听者对于亮度不均的灵敏度最高的显示画面(液晶面板3)中央附近维持到大于等于最小发散距离,故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中,能够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再者,即使发散板11因荧光管2的发光而发热,也能够通过发散板按压构件81按压发散板11和高度尺寸与周边部的钉状模塑件10相比大一些的钉状模塑件111支撑了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来防止发散板11因热变形而向荧光管2一侧突起变形。特别是通过高度尺寸与周边部的钉状模塑件10相比大一些的钉状模塑件111支撑了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阻止发散板11的热变形的力变大了。
其结果,由于即使在因外力作用等而发生了未预期的机械应力变形时,也能将发散距离的变动抑制为最小限度,故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中,能够维持没有亮度不均的极为良好的显示品质。
再有,如果钉状模塑件111制作得过度地高,则发散距离不是恒定的,在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发散距离变大,在发散板11的端部附近发散距离变小。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中,钉状模塑件111的高度尺寸比周边部的钉状模塑件10的高度尺寸大了0.1~1.0mm左右。
一般来说,因为液晶面板3的面积越大、因发散板11的热引起的变形越大,故利用在发散板11中的内在应力变形,虽然在没有钉状模塑件10的部分发生热变形而向荧光管2一侧突起变形的情况下必须具有高度差,但因为变形的值根据发散板11的原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或基板厚度、内在的应力变形的大小而变化,故不能唯一地决定,但在发散板11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或环フオレオン聚合物树脂那样的高耐热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最大约1.0mm的高度的差得到良好的结果。
<总结>
如上所述,在第1~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即使发散板因荧光管的发光而发热,也能够防止发散板的热变形,故能够提供抑制了亮度不均的良好的图像。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如图12、图13中所示,在没有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0a和一端固定在发散板11的端部附近而另一端固定在中间框13的端部附近的发散板按压构件81的液晶显示装置120中,由于不能防止因荧光管2的发光引起的发散板11的热变形,故在实现发散距离短的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会发生可看到荧光管的发光部亮度不均这样的不良情况。图12、图13分别是示出没有支撑发散板11的中央附近的钉状模塑件10a和一端固定在发散板11的端部附近而另一端固定在中间框13的端部附近的发散板按压构件8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长度方向剖面图、宽度方向剖面图(X-X剖面图)。
再有,如果将上述的第1~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发散板做成带有棱镜形状的发散板,则因为棱镜具有递归效应,故因来自荧光管的白色光根据入射角度以一定的比例由具有棱镜形状的发散板使其反射而入射到下面的反射片或荧光管上,作为发散光再次入射到具有棱镜形状的发散板上,故即使在发散距离短的(例如小于等于10mm)情况下,由于能够得到更高的亮度均匀性,故能够维持极为良好的显示品质。特别是在发散距离短且管上距离小于等于荧光管的直径的3倍的情况下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