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18657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8657A
CN101218657A CN200680024977.0A CN200680024977A CN101218657A CN 101218657 A CN101218657 A CN 101218657A CN 200680024977 A CN200680024977 A CN 200680024977A CN 101218657 A CN101218657 A CN 101218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mentioned
plasma display
equal
discharg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49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8657B (zh
Inventor
后藤真志
吉野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8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8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8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86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50Filling, e.g. selection of gas mix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面板部(10)在放电空间(13)中填充着放电气体。此外,在面对着该内部空间(13)的一部分区域(前面板(11)一侧)中形成有保护层(114),在夹着放电空间(13)的对置区域(后面板(12)一侧)中形成有荧光体层(124)。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为大于等于1.50×104[Pa]小于等于6.66×104[Pa],其中包含第1气体成分Xe气和第2气体成分Ar气,而且不含Ne气。不过,在放电气体的构成中容许含有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的Ne气。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封闭在放电空间中的气体成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平面型显示装置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以下称为“PDP装置”)正在广泛普及。目前广泛普及的是具有高技术潜力的交流型(AC型)PDP装置,其中,寿命特性优异的表面放电AC型PDP装置(以下简称为“PDP装置”)已成为主流。
PDP装置是由用于执行图像显示的面板部和根据输入信号对面板部进行驱动的驱动部等构成的。这其中,面板部由前面板和后面板中间隔着间隙相向配置而成。前面板的结构为,在玻璃基板的一个主面上以条纹状并列设置多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电极对,并在其上覆盖电介质层和保护层。
后面板则是在玻璃基板的一个主面上以条纹状设置数据电极,在其上覆盖电介质层,并进一步在其上面突出着设置条纹状或者井字形等形状的间隔壁。另外,在后面板上,在由电介质层和间隔壁所形成的凹部的内壁面上形成有荧光体层。在由间隔壁隔断的每个凹部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具有不同的颜色。
前面板和后面板配置为保护层与荧光体层相互面对、并且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以及数据电极立体交叉的状态。另外,设置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的间隙是放电空间,其中填充了氙(Xe)/氖(Ne)或氙(Xe)/氖(Ne)/氦(He)等混合气体。在按照这种方式构成的面板部中,电极对与数据电极相交叉的各部分相当于放电单元。
PDP装置的驱动部与面板部的各电极相连,能够针对各电极施加独立的电压脉冲。在驱动部对面板部所实施的驱动中使用所谓的场内时分割灰度显示方式。在这种方法中,将1个TV场分割为多个子场,根据所输入的视频信号控制各子场的亮灯/非亮灯,通过1个TV场内的合计亮灯次数来执行灰度显示。
然而,在PDP装置中,其维持放电的放电效率非常低,约为4[%]~8[%],从降低电力消耗等角度出发,需要改善放电效率。针对这种需求,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之一是提高放电气体中Xe的比例的研究开发(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83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所示,在将放电气体中的Xe气体所占比例提高到超过其在现有的PDP装置中的比例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提高放电效率,但会出现面临放电空间的保护层因维持放电时的溅射而被逐渐侵削的问题。此外,维持放电对保护层产生的侵削量会随着放电气体中Xe气体比例(Xe气体分压相对于总气压的比)从5[%]到10[%]、甚至于30[%]的升高而增加。
前面板的保护层不仅发挥电介体的表面保护作用,而且也是因二次电子释放导致的驱动电压的下降和保持壁电荷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部位。因此,如上所述,仅仅是提高了放电气体中Xe气体的比例的PDP装置虽然具有提高了放电效率的优点,但其代价是随之出现了使用寿命缩短和可靠性下降的缺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实现了高放电效率、又能够抑制维持放电时的溅射所导致的保护层侵削,从而具有更长使用寿命和更高可靠性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本发明人等在研究上述放电气体的成分与伴随着驱动而产生的放电所导致的保护层溅射侵削的关系时发现了下述机制。即,在使用Xe/Ne这两种气体(binary gas)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况下,如果将Xe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从5[%]提高到30[%]或其以上,则随着Xe气的分压比的上升,面板驱动时保护层的侵削量也增大。此外,本发明人等着眼于放电气体的构成元素即Ne的质量数(原子量)具有与构成保护层的镁(Mg)原子和氧(O)原子的质量数相近似的值这一事实,发现放电气体中所含的Ne气对面板驱动时保护层的侵削影响很大。
本发明在考虑上述研究结果后,采用了以下结构。
本发明的PDP是一种具有在内部空间(放电空间)中填充着放电气体的密闭容器的面板,在该密闭容器中,保护层和荧光体层以彼此面对着放电空间的状态形成;放电气体包含第1气体成分和第2气体成分,该第1气体成分由在等离子体放电时射出用于激发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的光的稀有气体元素构成,该第2气体成分由氩(Ar)气构成;同时,Ne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而放电空间则被填充为大于等于1.50×104[Pa]小于6.66×104[Pa]的总气压。这里所说的“Ne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也包括“放电气体中不含Ne气”的情形。
另外,本发明的PDP装置的特征在于,其采用上述本发明的PDP作为面板部,并与驱动部连接。
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放电气体中除了第1气体成分之外也含有由Ar气构成的第2气体成分,同时规定Ne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应小于等于0.5[%](也包括放电气体中不含Ne气的情形)。在本发明的PDP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不容易因驱动时的放电所产生的溅射导致保护层被侵削,从延长面板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品质稳定性的角度来看,其具有优势。即,现有的PDP是在放电气体的构成元素中包含高分压比的Ne气,在这种情况下,Ne原子的质量数与构成保护层的Mg原子的质量数相近,因此在面板驱动时会发生保护层被侵削的现象;而在本发明的PDP中,将Ne气的含有比率设定在小于等于0.5[%]的分压比,因此在面板驱动时不容易发生保护层被侵削的现象。
另外,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为小于等于6.66×104[Pa],因此,在为了获得面板的高亮度而使放电气体的总气压上升到例如高于6.66×104[Pa]的情况下,放电开始电压也不至于显著上升,在实现实际的面板时不会出问题。另外,在本发明的PDP中,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为大于等于1.50×104[Pa],因此,不会出现放电效率下降和放电开始电压上升的问题。
此外,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其上限设定为5.0×104[Pa],这有利于抑制放电开始电压的上升。
另外,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放电气体的构成中实质上不含Ne气,而由于采用了包含Ar气作为第2气体成分的构成,因此能够获得面板驱动时的高发光效率。这是利用了Ar原子所具有的潘宁效应,通过添加Ar气体就能够实现放电开始电压的降低。
因而,本发明的PDP以及具备该PDP的本发明的PDP装置既能够实现高放电效率,又能够抑制维持放电时溅射所导致的保护层的侵削,其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此外,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如上所述,只要放电气体中分压比小于等于0.5[%],那么也允许含有Ne气,这是因为,从防止保护层被侵削的角度出发,虽然希望放电气体中完全不含Ne气,但考虑实际的制造过程等因素,可以认为在允许范围内。即,在PDP的制造过程中,在面板密封后对放电空间内部进行排气,然后填充所期望的气体(包含第1气体成分和第2气体成分的混合气体),而要将Ne气体成分从放电空间中完全排除出去,需要更严密的工程管理,而且,也不得不延长排气所需的时间。因此,即使在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的范围内存在Ne气(例如,在制造工序中没有将Ne气从放电空间中排干净而残留了杂质程度的情况下),其对PDP的寿命特性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基于这种见解,规定了上述那样的关于混有Ne气的允许范围。
在上述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气体作为构成放电气体的第1气体成分。
1)第1气体成分:氙(Xe)气
2)第1气体成分:氪(Kr)气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放电气体并不限于两种气体构成的混合气体,也可以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气体构成的混合气体。此外,在这些情况下,前提条件是作为放电气体的构成元素的Ne气的含有比率为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
在上述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只要使放电气体中所含的上述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67[%],则如上所述,除了能够抑制面板驱动时保护层被侵削这样的优点之外,从放电效率的角度来看也具有优势。即,只要将第2气体成分的分压比控制在67[%]以下,就会具有与以6.66×104[Pa]的总气压封入Xe(15[%])/Ne(85[%])的放电气体而形成的Xe含量高的PDP(放电气体中的Xe气含有比率高的PDP)相比同等以上的放电效率。因此,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只要按照这种方式规定第2气体成分的比率,就可以同时实现对面板驱动时保护层侵削的抑制和高放电效率。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从提高发光亮度的角度出发将放电气体中的第1气体成分设定为占主要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第2气体成分(Ar气体)的分压比设定为小于等于25[%],则除了上述优点之外,也具有能够保持较低的放电开始电压的优势。
进一步,在上述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如果将第2气体成分的分压比设定为小于等于15[%],则既能够进一步提高放电效率,又可以有效地抑制面板驱动时保护层侵削的发生。例如,在使用以Xe气作为第1气体成分的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时,如果将第2气体成分的分压比设定为小于等于15[%],则与使用Xe(15[%])/Ne(85[%])这样的放电气体的情形相比,其可以减少保护层的侵削,并且由于Xe分压高而能够提高放电效率。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将第2气体成分(Ar气体)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设定为大于等于1[%]、优选是大于等于3[%],这对于抑制装置制造时的老化时间(aging time)的长时间化来说是比较理想的。即,通过将放电气体中的Ar气体的分压比设定为大于等于1[%],其老化时间能够达到与采用现有的面板结构的情形相比也不会逊色的程度。特别地,通过将Ar气体的分压比设定为大于等于3[%],能够将老化时间控制在10[hr.]以内,对于制造来说是比较理想的。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在放电气体中预先添加氧气的做法对于降低驱动电压(提高放电效率)来说是比较理想的。即,通过在放电气体中添加氧气从而形成XeO,由此,真空紫外线就会以高效率射出。此外,从确实地提高放电效率的角度出发,在放电气体中添加的氧气的分压比优选是大于等于0.01[%]小于等于1[%]。
另外,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优选是将电介质层的厚度设定为小于等于20[μm]。这样,通过将电介质层的厚度减薄到上述程度,就可以将面板驱动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维持电极)抑制得较低,这对于提高放电效率和抑制面板驱动时的保护层侵削的发生来说是比较理想的。
在上述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如上所述,可以提高第1气体成分的比率从而确保高发光亮度,因此,采用(显示)电极对由金属材料构成、构成元素中不使用氧化膜(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ZnO、SnO2等)的结构,就能够省略现有的PDP中所使用的氧化膜(透明电极膜)。由此,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就可以实现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等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具体的保护层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镁(MgO)。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中,如果采用在放电气体中添加微量的例如氦(He)等上述成分以外的成分的构成,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PDP装置1之中面板部1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PDP装置1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施加在各电极Scn、Sus、Dat上的电压脉冲的波形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在采用Xe/Ar这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况下Ar气体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与放电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5是表示在采用Xe/Ar这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况下Ar气体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与维持期间内必要的维持电压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在采用Xe/Ar这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况下Xe气体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与溅射率(sputteringrate)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7是表示在采用Xe/Ar这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况下Ar气体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与制造过程中的老化时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符号说明
1  PDP装置
10  面板部
11  前面板
12  后面板
13  放电空间
20  显示驱动部
21  数据驱动器
22  扫描驱动器
23  维持驱动器
24  定时生成部
25  A/D转换器
26  扫描数变换部
27  子场变换部
111、121  基板
112  显示电极对
113、122  电介质层
114  保护层
123  间隔壁
124  荧光体层
Scn  扫描电极
Sus  维持电极
Dat  数据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一个实例,除了作为其本质特征的部分之外,本发明并不受该实例的限定。
(第1实施方式)
1.面板部10的结构
使用图1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PDP装置1的结构之中面板部10的结构。图1是表示面板部10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面板部10具有由2片面板11、12中间隔着放电空间13而相向配置的结构。
1-1.前面板11的结构
如图1所示,构成面板部10的2个面板11、12之中的一个、即前面板11是以前面基板111为基底构成的,在其一侧主面(在图1中是朝下的主面)上相互平行地配设着多个由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构成的显示电极对112,并以覆盖着该显示电极对112的状态依次层叠形成电介质层113和保护层114。
作为基底的前面基板111由例如高应变点(high strain point)玻璃或钠钙玻璃(soda-lime glass)等构成。另外,构成显示电极对112的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分别由例如铝合金(例如Al-Nd)等金属材料构成,不具有现有的PDP中所使用的透明电极(ITO或SnO2、ZnO等)和汇流电极(细金属线)构成的层叠结构。然而,对于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的结构来说,也可以采用ITO或SnO2、ZnO等与汇流电极构成的层叠结构。
前面板11的电介质层113由氧化硅(SiO2)形成,其厚度设定为约15[μm]。另外,保护层114由氧化镁(MgO)形成。
此外,也可以采用在前面基板111表面上的相邻显示电极对112之间设置用于防止相邻放电单元之间发生光线泄露的黑条纹(black stripe)的结构。
1-2.后面板12的结构
后面板12是在背面基板121中与上述前面板11相向的一侧主面(在图1中是朝上的主面)上配设多个数据电极Dat而形成的。数据电极Dat沿着与前面板11的显示电极对112相交叉的方向配设。配设了数据电极Dat的背面基板121的主面上形成有电介质层122,并在其上形成间隔壁123。间隔壁123由竖立设置在相邻数据电极Dat之间的主间隔壁1231和沿着与主间隔壁1231相交叉的方向形成的辅助间隔壁1232构成。
在由电介质层122和间隔壁123形成的各凹部的内壁面上形成有荧光体层124。荧光体层124是在各个凹部中分别具有红色(R)荧光体层124R、绿色(G)荧光体层124G、蓝色(B)荧光体层124B等不同颜色而形成的。
后面板12中的背面基板121也与上述前面板11中的前面基板111同样地使用高应变点玻璃材料或钠钙玻璃材料等形成。数据电极Dat由铝合金或银(Ag)等之类的金属材料形成。
电介质层122由与前面板11中的电介质层113同样的氧化硅或非铅系的低熔点玻璃材料等形成,也可以采用在其中包含氧化铝(Al2O3)或氧化钛(TiO2)等的结构。间隔壁123由玻璃材料形成,荧光体层124可以单独使用例如如下所示的各色荧光体,或者使用针对各种颜色加以混合的材料。
红色(R)荧光体;(Y,Gd)BO3:Eu
               YVO3:Eu
绿色(G)荧光体;Zn2SiO4:Mn
               (Y,Gd)BO3:Tb
               BaAl12O19:Mn
绿色(B)荧光体;BaMgAl10O17:Eu
               CaMgSi2O6:Eu
1-3.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配置
如图1所示,面板部10配置为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将后面板12的间隔壁123作为间隙材料夹在中间、并且显示电极对112和数据电极Dat处于近似正交的方向的状态,形成外围部位封闭的结构,成为内部具有放电空间13的密闭容器。此外,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之间形成了被间隔壁123分隔开的放电空间13。
本实施方式的面板部10的放电空间13中封入氙(Xe)气和氙(Ar)气这两种气体构成的混合气体(放电气体)。放电气体的封入压力设定在1.50×104[Pa]~6.66×104[Pa]的范围内。
放电气体包含着用作第1气体成分的Xe气和用作第2气体成分的Ar气而构成,该第1气体成分由在等离子体放电时射出用于激发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的光的稀有气体元素构成,该第2气体成分添加在第1气体成分之中。在放电气体中,Ar气体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设定为小于等于67[%]。Ar气体的分压比优选是设定为小于等于25[%],更优选是设定为小于等于15[%]。进而,从防止制造时的老化时间的长期化的角度出发,Ar气体的分压比的下限值优选是设定为1[%],更优选是设定为3[%]。其理由将在后文叙述。
2.PDP装置1的结构
使用图2说明具备上述面板部10的PDP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PDP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框图。此外,图2中仅示意性地表示了面板部10的结构之中电极Scn、Sus、Dat的排列。
如图2所示,PDP装置1是由具有上述结构的面板部10和用于对各个电极Scn、Sus、Dat分别以所需的定时和波形施加电压脉冲的显示驱动部20构成。面板部10的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分别交替配设n[条],数据电极Dat沿列方向配设m[条]。面板部10的放电单元形成在一对显示电极对112(Scn(k)、Sus(k))和数据电极Dat(1)的各个交叉部分,整个面板部10上具备(m×n)个放电单元。
显示驱动部20具有分别与数据电极Dat、扫描电极Scn、维持电极Sus相连接的数据驱动器21、扫描驱动器22、维持驱动器23。显示驱动部20具有与各驱动器21~23相连接的定时生成部24、A/D转换器25、扫描数变换部26、子场变换部27和APL(平均图像电平)检测部28等。另外,虽然省略了其图示,显示驱动部20上也连接着电源电路。
输入到显示驱动部20中的视频信号VD被输入到A/D转换器25,另外,水平同步信号H和垂直同步信号V被输入到定时生成部24、A/D转换器25、扫描数变换部26和子场变换部27中。
A/D转换器25将上述所输入的视频信号VD变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并将变换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扫描数变换部26和APL检测部28。APL检测部28从A/D转换器25接收到图像数据的输入后,基于用于表示逐个画面的各放电单元中的各灰度值的画面数据,计算出这1个画面的合计灰度值,然后求取将其除以全部放电单元数后的值。继而,APL检测部28根据上述求得的值计算出相对于最大灰度值(例如256灰度)的百分比,求取平均图像电平(APL值),将该值输出到定时生成部24。
这里,APL值越高,画面越白;反之,APL值越低,画面越黑。
扫描数变换部26从A/D转换器25接收图像数据,将其变换为与面板部10的像素数相应的图像数据,然后将该值输出到子场变换部27。子场变换部27将扫描数变换部26转送过来的图像数据变换为用于在面板部10上进行灰度显示的、表示各子场内的放电单元的亮灯/非亮灯的2值数据的集合即子场数据,并暂时保存到其具备的子场存储器(未图示)中。继而,子场变换部27根据来自定时生成部24的定时信号,将子场存储器中保存的子场数据输出到数据驱动器21。
数据驱动器21将各个子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与各数据电极Dat(1)~Dat(m)相对应的信号,对各数据电极Dat(1)~Dat(m)施加电压脉冲。数据驱动器21由公知的驱动器IC等构成。
定时生成部24基于所输入的水平同步信号H和垂直同步信号V生成定时信号,并将该定时信号输出到各驱动器21~23。
扫描驱动器22基于来自定时生成部24的定时信号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电压脉冲。扫描驱动器22也与上述数据驱动器21同样地由公知的驱动器IC构成。
维持驱动器23基于来自定时生成部24的定时信号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电压脉冲。该维持驱动器23也与上述数据驱动器21、扫描驱动器22同样地由公知的驱动器IC等构成。
3.PDP装置1的驱动
接着,使用图3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图3是表示使用场内时分割灰度显示方式(子场法)执行PDP装置1的驱动的方法的波形图。
如图3所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作为一个实例,为了显示256灰度,将1个TV场分割为8个子场SF1~SF8,在各个子场SF1~SF8中分别设定初始化期间T1、写入期间T2和维持期间T3这3个期间,针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电压脉冲2001、针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电压脉冲2002、针对数据电极Dat(1)~Dat(m)施加电压脉冲2003。此外,如上所述,针对各电极Sus、Scn、Dat分别进行的电压脉冲2001、2002、2003的施加是基于来自定时生成部24的定时信号执行的。
如图3的下部所示,在各子场SF中的初始化期间T1内,在面板部10的全部放电单元中产生弱放电的初始化放电,通过该放电实施初始化,以除去先行的子场中放电有无的影响,并吸收放电特性的偏差等。在初始化期间T1内,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具有平缓的电压-时间倾斜度并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变化的斜坡波形(rampwaveform)电压脉冲,在施加该倾斜部分的电压脉冲时,流过恒定的放电电流。在初始化期间T1内,在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的电压脉冲中的上行倾斜部分和下行倾斜部分中分别产生各1次弱放电式初始化放电。
在上述初始化期间T1之后的写入期间T2内,基于来自子场变换部27的子场数据对扫描电极Scn(1)~Scn(n)依次逐行进行扫描,针对在该子场内想要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在扫描电极Scn和数据电极Dat之间产生写入放电,利用该放电在前面板11的保护层114表面上积累壁电荷。
如图3所示,在维持期间T3内,针对面板部10的全部维持电极Sus(1)~Sus(n)和扫描电极Scn(1)~Scn(n)以极性交替变化的方式施加维持脉冲。在维持期间T3内,维持电极Sus(1)~Sus(n)上施加的电压脉冲的波形和扫描电极Scn(1)~Scn(n)上施加的电压脉冲的波形处于在同一周期(例如,λ=6[μsec.])内彼此相差半个周期的状态。此外,各维持脉冲的高度、即电压值设定为例如180[V]。
在维持期间T3内,通过对上述全部维持电极Sus(1)~Sus(n)和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维持脉冲,使在这之前的写入期间T2内积累了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产生维持放电。维持放电在每次维持电极Sus和扫描电极Scn的极性反转时发生。此外,每个子场SF中维持放电的发生次数根据分配给该子场的亮度权重来设定。
如上所述,在维持期间T3内发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从放电空间13中填充的放电气体中的激发Xe原子中放射出波长为147[nm]的共振线,从激发Xe分子中放射出波长为173[nm]的分子线。继而,这些从激发Xe原子和激发Xe分子中放射出来的共振线和分子线通过后面板12中的各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124变换为可见光,由前面板11一侧射出去。
这样,在PDP装置1中就显示出基于输入视频信号VD等的图像。
4.PDP装置1所具有的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面板部10的放电空间13中填充了两种气体(Xe/Ar)构成的混合气体。即,现有的PDP所使用的放电气体中含有高比率的Ne气,与此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面板部10中填充的放电气体并不包含Ne气作为其构成成分(即使包含,其分压比也小于等于0.5[%]),而是具有Ar气体作为相对于Xe气来说的第2气体成分。因此,在面板部10的放电气体中,不存在与前面板11的保护层114的构成元素Mg的质量数相近的Ne,即使将其主要气体成分的Xe气的分压比设定得高,也不容易出现因维持放电时的溅射而对保护层114造成侵削的问题。
此外,如上所述,优选是放电气体中不含与Mg的质量数相近的Ne,但即使是在面板制造过程中在放电空间13中残留了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的比率(例如,在制造工序中没有排除干净而造成的杂质程度的残留)的Ne气,也不会对上述效果形成实质性影响。
面板部10中的保护层114除了用于保护电介质层113的表面之外,也发挥对驱动时的二次电子释放所造成的驱动电压的下降或从写入期间T2直到维持期间T3为止的期间等内的壁电荷的保持等重要作用。由此,在设定较高的Xe气体分压比以试图提高亮度的情况下,在驱动时不容易发生保护层114的侵削的PDP装置1既能够保持高放电效率,又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高可靠性。
另外,在PDP装置1中,如上所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在大于等于1.50×104[Pa]小于等于6.66×104[Pa]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实现高放电效率和低放电开始电压。如果将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为低于1.50×104[Pa],则除了放电效率下降之外,还会导致放电开始电压上升。另一方面,在将总气压设定为高于6.66×104[Pa]的情况下,放电开始电压升得过高,难以应用到实际的PDP中。此外,如果对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上限为5.0×104[Pa],则从确保高放电效率和低放电开始电压的角度来看,更为理想。
另外,在PDP装置1的面板部10中,构成显示电极对112的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每一个都是由Al合金材料构成,其构成要素中不含ITO等透明电极膜。由此,在制造面板部10时,能够省略形成透明电极膜所需的材料和形成工艺等,从制造成本的角度来看具有优势。此外,按照这种方式能够省略透明电极膜是因为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具有非常高的亮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电极对112的各电极Scn、Sus是由1条金属线构成,但也可以使用并联连接的多条金属线构成各电极Scn、Sus。另外,这些电极Scn、Sus的构成材料除了使用Al合金材料之外,也可以使用银(Ag)或铜(Cu)等。
另外,在PDP装置1的面板部10中,前面板11的电介质层113使用SiO2材料形成约15[μm]的膜厚。因此,在PDP装置1中,可以进一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即,SiO2与现有的PDP中形成电介质层时所使用的低熔点玻璃等相比具有低介电常数,因此,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实现20[μm]以下的薄片化。形成薄电介质层113意味着在维持期间T3等中施加在显示电极对112上的电压可以有效地施加到放电空间13,有助于实现放电开始电压的降低。
如上所述,利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既能够实现高放电效率,又能够抑制维持放电时的溅射对保护层造成的侵削,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高可靠性。
5.放电气体中各成分的比率
下面说明在规定放电气体中各成分的比率时所进行验证的实验。在以下所说明的验证实验中使用与上述PDP装置1结构相同的装置。
5-1.放电效率对Ar气体添加比率的依赖性
首先,对PDP装置中的放电气体中Ar气体添加比率(分压比)与放电效率的关系进行验证。在本验证实验中,按照以下方式设定放电气体的实验条件。
·放电气体;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
·Xe气的分压;固定为2.2×104[Pa]
·Ar气的添加比率;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在0[%]~67[%]之间变化
此外,作为比较例,在放电气体中使用Xe/Ne的两种混合气体,将Xe气的分压同样设定为2.2×104[Pa],另外,将Ne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设定为5[%]的状态。
继而,测定上述各样本的放电效率,计算出以现有的PDP装置(放电气体为Xe/Ne的两种混合气体,Xe分压比为15[%],Ne分压比为85[%],总气压为6.66×104[Pa])为基准的相对值,表示为图4。
如图4所示,在采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PDP装置中,Ar气体的添加比率在0[%]到约33[%]的范围内,放电效率随着Ar气体的添加比率的上升而上升,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超过约33[%]时,放电效率转而降低。另外,与含有相同比率的Ar气体的样本相比,比较例的放电效率高。这是因为,在放电气体中包含Ne气作为构成元素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放电开始电压下降的优势。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验证,在使用Xe/Ne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并将Ne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提高到大于等于8[%]的情况下,面板驱动时对保护层的侵削变得更为显著,经不起实用的考验。
此外,如图4所示,在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并将Ar气体的添加比率降低到小于等于67[%]的情况下,与作为基准的现有的PDP装置相比,可知其具有高的放电效率。
5-2.放电开始电压对Ar气体添加比率的依赖性
下面,针对与上述相同的各个样本测定放电发生时必要的最小电压,即放电开始电压,其结果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在0[%]~25[%]的范围内时,放电开始电压(图5中记作“维持电压”)稳定在约245[V],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超过25[%]时,放电开始电压上升。例如,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达到67[%]时,放电开始电压约为298[V],与Ar气体的添加比率为25[%]以下时相比,上升了约53[V]。
根据这一结果可以认为,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在25[%]以下的范围内时,Ar气体导致电压降低的作用和放电气体的总气压上升导致电压上升的作用达到平衡;而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超过25[%]时,放电气体的总气压上升导致电压上升的作用增大。由此,为了保持低放电开始电压,优选是将放电气体中的Ar气体的添加比率设定在25[%]以下。
5-3.溅射率对Xe气体比率的依赖性
接着,对面板驱动时的放电对保护层114造成的溅射率与放电气体中的Xe气体比率的关系进行验证。在验证中,按照以下条件制作样本,求取各样本中的溅射率。
·放电气体;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
·放电气体总气压;6.0×104[Pa]
·Xe气体比率;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在5[%]~99[%]之间变化
此外,在放电气体中使用Xe/Ne的两种混合气体制作出Xe气体的比率在5[%]~30[%]范围内变化的样本作为比较例,求取其溅射率。
此外,溅射率的计算是在考虑各离子的溅射概率和离子密度及离子能量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图6所示,在填充Xe/Ne放电气体的比较例样本中,可知溅射率随着Xe气体比率的上升而上升。例如,当Xe气体比率为5[%]时的溅射率在“8”左右,而当Xe气体比率为15[%]时的溅射率达到“15”,当Xe气体比率为30[%]时的溅射率达到“31”。此外,在图6中也一并表示了比较例的样本中通过计算求得的溅射率。如图6所示,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如图6所示,在放电气体中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的情况下,当Xe气体比率在5[%]~75[%]的范围内时,溅射率会随着Xe气体比率的上升而上升。然而,在使用Xe/Ar的混合气体的情况下,与使用Xe/Ne的混合气体的比较例情形相比,溅射率的上升度比较缓和,当Xe气体比率为75[%]时,溅射率达到最高值“21”。在使用Xe/Ar的混合气体的情况下的溅射率的最高值“21”与比较例中的Xe气体比率为20[%]时的值大致相等。
另外,如图6所示,在使用Xe/Ar的混合气体的情况下,当Xe气体比率在75[%]~99[%]的范围内时的溅射率与Xe气体比率在低于75[%]的范围内时相反,其相对Xe气体比率的上升而下降。例如,当Xe气体比率为99[%]时,溅射率大致为“0”,面板驱动时的放电也基本上不会对保护层造成侵削。
进而,如图6所示,当在放电气体中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时,为了确保与现有的PDP装置(放电气体为Xe/Ne的两种混合气体、Xe气体比率为15[%]、Ne分压比为85[%]、总气压为6.66×104[Pa])同等或其以下的溅射率,将Xe气体比率设定为大于等于85[%]即可。换句话说,在采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况下,只要将Ar气体添加比率设定为小于等于15[%],就可以确保与现有的PDP装置同等或其以下的溅射率。
根据以上结果,放电气体中不是使用现有的Xe/Ne的两种混合气体,其中不含Ne,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这样,即使将Xe气体比率设定得较高,也能够确保低溅射率。
5-4.老化时间(制造时)对Ar气体比率的依赖性
下面使用图7说明放电气体中Ar气体的添加比率与制造过程中的老化时间的关系。在求取图7的特性图时,使用100[%]的Xe气体和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对于混合气体,将Xe气体的分压固定为30[kPa],在改变Ar气体的添加比率的条件下分别求取老化时间。此外,所谓的老化时间指的是在装置组装完成后,对各电极Scn、Sus、Dat施加电压,直到放电开始电压的初始变动消失从而处于恒定状态、例如250[V]±5[V]的范围内为止所需的时间。
如图7所示,如果放电气体中的Ar气体的添加比率大于等于1[%],则与具有100[%]Xe的放电气体的PDP装置相比,可以实现老化时间的缩短。另外,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在1[%]到10[%]左右的范围内时,随着Ar气体的添加比率的提高,老化时间骤然缩短。继而,当Ar气体的添加比率超过10[%]时,老化时间不再大幅度变化。
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的情况下,如果Ar气体的添加比率大于等于3[%],则老化时间缩短至小于10[hr.],可以说并不逊色于现有的PDP装置的老化时间。
此外,在本验证中,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针对其与老化时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但在使用氪(Kr)气取代Xe气的情况下,结果也大致相同。
因此,由图7可知,从老化时间的角度出发,放电气体中Ar气体的添加比率优选是大于等于1[%],如果设定为大于等于3[%],则老化时间能够缩短至小于10[hr.],因此更为理想。
5-5.考察
根据图4~图7的验证实验的结果,在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况下,如果将Ar气体的添加比率设定为小于等于67[%],就能够在获得高放电效率的同时确保低溅射率,而如果将Ar气体的添加比率设定为小于等于25[%],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放电效率,进而,如果将Ar气体的添加比率设定为小于等于15[%],就能够实现与现有的具有Xe(15[%])/Ne(85[%])这样的放电气体的PDP装置同等以上的长使用寿命。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将Ne从其构成元素中去除,就能够降低面板驱动时因放电而对保护层114造成的侵削,其理由如下。
即,如上所述,为了确保对电介质层113的保护和二次电子释放系数而在保护层114中使用了MgO,但在现有的PDP装置中,放电气体中含有与该保护层114的构成元素即Mg原子和O原子质量数相近的Ne,因此,面板驱动引起Ne原子冲撞保护层,其能量会以共振方式提供给Mg和O。继而,由此造成了现有的PDP装置中保护层受到溅射的概率高。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使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其中不合Ne气(容许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的含有量),因此,降低了上述溅射概率。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中,能够抑制在面板驱动时因放电而产生的溅射对保护层114造成侵削。
另外,从制造过程中的老化时间的角度出发,放电气体中的Ar气体的添加比率优选是大于等于1[%],更理想的是大于等于3[%]。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除此之外,在使用Kr/Ar的两种混合气体或Xe/Ar/Kr的三种混合气体等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另外,如果添加几个百分比的He气体,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进而,只要放电气体的总气压在1.50×104[Pa]~6.66×104[Pa]的范围内,就能够获得与使用图4~图7所验证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PDP装置。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放电气体的构成、放电气体的总气压、前面板中的电介质层的材质、膜厚和显示电极对的各电极的构成材料。除此之外的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面板部中的放电空间中填充Kr/Ar的两种混合气体。其中,Kr气体用作在对PDP装置进行驱动时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射出用于激发构成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的光(真空紫外线)的元素,其分压设定为3×104[Pa]。构成放电气体的另一种元素即Ar气体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是为了通过降低面板驱动时的维持电压以图提高放电效率而添加的,其分压设定为7.5×103[Pa]。
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放电气体的总气压为3.75×104[Pa],相对于总气压的Ar气体的分压比为7.5×103/3.75×104=0.20,即20[%]。
另外,面板部中的电介质层使用非铅的低熔点玻璃材料,膜厚形成为约19[μm]。构成显示电极对的各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全部由银(Ag)形成,构成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不具有ITO等透明电极膜的结构。
虽然省略了图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实施了放电效率和保护层的溅射率的验证。根据该验证结果,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与采用100[%]Kr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形相比,放电效率提高了约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与图5所示的Xe/Ar的放电气体的情形相同,当Ar气体添加比率在0[%]~25[%]的范围内时,放电开始电压稳定在大致恒定的值,而当Ar气体添加比率在超过25[%]的范围内时,放电开始电压出现上升倾向。关于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放电气体中不含Ne气(容许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的含有量),而是含有Ar气体,因此,面板驱动时因放电导致的保护层的溅射率被抑制得较低。在放电气体中,Ar气体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的理想范围与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时的情形相同,优选是小于等于67[%],更优选是小于等于25[%],进一步优选是小于等于15[%]。
这里,作为比较,也针对采用Kr/Ne的两种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形加以探讨。Ne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设定为20[%]。在这种PDP装置中,与采用100[%]Kr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情形相比,从提高放电效率的角度来看其具有优势,但其缺点在于,面板驱动时因放电导致的保护层的溅射率大幅度提高。因此,这种PDP装置是难以实现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放电气体的构成元素中不含Ne气,而是在放电气体中包含质量数比构成保护层的Mg或O等大的Ar元素,由此,既能够实现高放电效率,又能够抑制维持放电时因溅射对保护层造成的侵削,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高可靠性。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也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采用各种变体。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电介质层和显示电极对的结构,其采用理由和由此获得的效果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PDP装置。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放电气体的构成、放电气体的总气压、前面板中的电介质层的膜厚。除此之外的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面板部中的放电空间中填充Xe/Ar/O的三种混合气体。即,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由在等离子体放电时射出对荧光体层的荧光体进行激发的光的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第1气体成分包含Xe气体,添加在其中的第2气体成分包含Ar气体,进一步,在这些气体中添加氧(O)气作为第3气体成分。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为3.5×104[Pa]。
Ar气体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为24.5[%],O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设定为0.5[%]。在添加了微量O气的放电气体中,会存在处于受激准分子状态的XeO,与Xe单体相比,该XeO的电离能量较小,对于初始电子的产生形成友好的作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中,能够比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更进一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作第3气体成分的O气的添加比率设定为0.5[%],对于该比率,优选是设定为大于等于0.01[%]小于等于1[%]。这是因为,放电气体中的O气的添加比率即使是微量的0.01[%],也能够实现降低放电开始电压的效果,而如果超过1[%],就会导致放电开始电压的上升。
电介质层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PDP装置相同的氧化硅(SiO2),形成约16[μm]的膜厚。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同样地能够抑制维持放电时因溅射对保护层造成的侵削,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高可靠性;与此同时,能够获得比PDP装置1进一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的效果。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也可以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采用各种变更例。
(其他事项)
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是为了对本发明的PDP和PDP装置的结构以及由此获得的效果进行说明而使用的一个实例,除了上述作为特征的部分之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例。例如,作为放电气体,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Xe/Ar的两种混合气体,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Kr/Ar的两种混合气体,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Xe/Ar/O的三种混合气体,但也可以采用以下组合。
(1)Xe/Ar
(2)Xe/Ar/Kr
(3)Xe/Ar/O
(4)Xe/Ar/Kr/O
(5)Kr/Ar
(6)Kr/Ar/O
(7)Xe/Kr
(8)Xe/Kr/O
另外,针对上述各个组合,也可以添加微量(例如几个百分比)的He气。此外,也可以微量添加除Ne气之外的成分。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等实施方式中,对构成各个荧光体层124R、124G、124B的荧光体材料进行了示例说明,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如下所示的各种荧光体材料。
R荧光体;(Y,Gd)BO3:Eu
G荧光体;(Y,Gd)BO3:Tb与Zn2SiO4:Mn的混合物
B荧光体;BaMg2Al14O24:Eu
进而,本发明的意图在于使放电气体成分中不含Ne气,并不一定要将在面板部的制造过程等阶段残留在放电空间中的Ne气排除干净。即,只要其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例如,杂质程度),则即使放电气体中含有Ne气,也不会引起实质性的问题,是在容许范围内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PDP装置的面板部的形态的一个实例,采用的是将2片面板相向配置、其间形成放电空间的类型,但本发明的本质性部分在于放电气体的组成,因此对于这种面板部的形态来说,可以采用各种变体。例如,也可以应用到SID’04-Session18.4:“Flexible AC Plasma Displays Using Plasma-spheres”(SID-Symposium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May 2004,Volume 35,Issue 1,pp.815-817,Carol A.Wedding et al,University of Toledo,OH)中介绍的由多个球状单元的集合体构成的显示装置,或者应用到日本特开2000-315460号公报中公开的将多个柱状体集合在一起构成的显示装置中。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放电气体的第1气体成分(主气体成分),第1、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Xe气,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Kr气,关于这些成分,可以根据构成后面板中的荧光体层的荧光体作出适当变更。即,可以根据荧光体的激发光波长来规定主气体成分。
另外,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其膜厚设定为小于等于20[μm],但也可以将膜厚设定为其以上,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在针对现有的PDP装置改变其放电气体的组成后获得与此变更相应的效果。另外,用于形成电介质层的材料也可以采用除了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SiO2或非铅的低熔点玻璃材料之外的材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显示电极对的各电极是由Ag或Al-Nd等金属材料形成的,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Cu-Cr-Cu的层叠结构体或其他金属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PDP装置中所采用的透明电极膜与汇流线(bus line)的层叠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等之中,放电气体的总气压设定在小于等于6.66×104[Pa]的范围内,从降低放电开始电压等目的出发,优选是将总气压的上限设定为5.0×104[Pa]。
工业上可适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保持高放电效率的同时不受驱动长短影响、稳定地保持高显示品质,能够应用于大型的、高精度的电视机或大型显示装置等。

Claims (28)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具有在内部空间中填充着放电气体而构成的密闭容器,在该密闭容器中,保护层和荧光体层以彼此面对着上述空间的状态形成;
上述放电气体含有由在等离子体放电时射出用于激发上述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的光的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第1气体成分和由氩气构成的第2气体成分,同时,氖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
对上述空间以大于等于1.50×104Pa小于等于6.66×104Pa的总气压进行填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第1气体成分是氙气或氪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小于等于5.0×104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6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第1气体成分在上述放电气体中占主要比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2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大于等于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大于等于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由氧气构成的第3气体成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3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大于等于0.01%小于等于1%。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在形成有上述保护层的区域中,从填充有上述放电气体的空间向上述密闭容器的厚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中形成有电介质层;
上述电介质层具有小于等于20μm的膜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在比上述电介质层更靠近上述密闭容器的厚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中形成有电极对,
上述电极对分别由金属材料构成,其构成中没有氧化膜。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上述保护层由氧化镁构成。
1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具有面板部和驱动部,上述面板部具有在内部空间中填充着放电气体而构成的密闭容器、在该密闭容器中由保护层和荧光体层以彼此面对着上述空间的状态形成,上述驱动部基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对构成上述面板部的上述电极对的各电极施加电压脉冲;
上述面板部中的放电气体含有由在等离子体放电时射出用于激发上述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的光的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第1气体成分和由氩气构成的第2气体成分,同时,氖气相对于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0.5%;
对上述空间以大于等于1.50×104Pa小于等于6.66×104Pa的总气压进行填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第1气体成分是氙气或氪气。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小于等于5.0×104Pa。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67%。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第1气体成分在上述放电气体中占主要比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25%。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小于等于15%。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大于等于1%。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2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大于等于3%。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由氧气构成的第3气体成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气体中包含的第3气体成分相对于上述放电气体的总气压的分压比大于等于0.01%小于等于1%。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在形成有上述保护层的区域中,从填充有上述放电气体的空间向上述密闭容器的厚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中形成有电介质层;
上述电介质层具有小于等于20μm的膜厚。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在比上述电介质层更靠近上述密闭容器的厚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中形成有电极对,
上述电极对分别由金属材料构成,其构成中没有氧化膜。
2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上述保护层由氧化镁构成。
CN200680024977.0A 2005-07-08 2006-06-1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8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0040 2005-07-08
JP200040/2005 2005-07-08
PCT/JP2006/312164 WO2007007514A1 (ja) 2005-07-08 2006-06-16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8657A true CN101218657A (zh) 2008-07-09
CN101218657B CN101218657B (zh) 2010-06-09

Family

ID=3763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497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8657B (zh) 2005-07-08 2006-06-1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48180B2 (zh)
JP (1) JP4829888B2 (zh)
CN (1) CN101218657B (zh)
WO (1) WO20070075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939A (zh) * 2013-12-16 2014-03-05 陈涛 一种混合气体等离子集电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9752A (ja) * 2007-06-26 2009-01-15 Air Water Inc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59602B1 (fr) * 1984-02-10 1991-02-15 Japan Broadcasting Corp Panneau d'affichage a decharge de gaz muni d'au moins une enveloppe scellee
US4703229A (en) * 1985-10-10 1987-10-27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Optical display from XeF excimer fluorescence
JPS63257163A (ja) 1987-04-13 1988-10-25 Hitachi Ltd 直流ガス放電型デイ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JPH05101782A (ja) 1991-01-04 1993-04-23 Nec Corp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イ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339554B2 (ja) 1995-12-15 2002-10-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31907B2 (ja) * 1997-05-30 2002-10-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60593B2 (ja) * 1997-10-13 2006-03-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11125809A (ja) * 1997-10-23 1999-05-11 Sharp Corp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情報表示素子
JPH11233022A (ja) 1998-02-20 1999-08-27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0156164A (ja) * 1998-09-16 2000-06-06 Hitachi Ltd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WO2001045132A1 (fr) * 1999-12-14 2001-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cran a plasma du type ca a affichage haute definition et haute luminosite et son procede d'excitation
US6657396B2 (en) * 2000-01-11 2003-12-02 Sony Corporation Alternating current driven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2002042663A (ja) 2000-07-24 2002-02-08 Sony Corp 交流駆動型プラズマ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84390B2 (ja) 2000-01-12 2003-03-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交流駆動型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JP2001250484A (ja) 2000-03-08 2001-09-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370397B1 (ko) * 2000-06-10 2003-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엑시머 개스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2352728A (ja) 2001-05-28 2002-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放電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66146C (zh) * 2001-06-01 2009-03-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气体放电屏及其制造方法
JP4053818B2 (ja) 2001-06-01 2008-02-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68195A (ja) * 2001-06-15 2003-03-07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910937B2 (en) * 2001-07-30 2005-06-28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fine barrier, method for fabricating planar display and abrasive for blast
EP1418608B1 (en) * 2001-08-14 2009-10-14 Sony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3140605A (ja) * 2001-08-24 2003-05-16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3157773A (ja) * 2001-09-07 2003-05-30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JP2003114640A (ja) * 2001-10-04 2003-04-18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988515B2 (ja) 2002-04-22 2007-10-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17644A1 (en) * 2003-07-25 2005-01-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charge lamp
US20050212428A1 (en) * 2004-03-24 2005-09-29 Pioneer Plasma Display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658740B1 (ko) * 2004-06-18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847484B2 (en) * 2004-12-20 2010-12-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rcury-free and sodium-free compositions and radiation source incorporating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939A (zh) * 2013-12-16 2014-03-05 陈涛 一种混合气体等离子集电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8657B (zh) 2010-06-09
JPWO2007007514A1 (ja) 2009-01-29
US20100052509A1 (en) 2010-03-04
WO2007007514A1 (ja) 2007-01-18
JP4829888B2 (ja) 2011-12-07
US7948180B2 (en) 2011-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6916B1 (ko)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패널의 구동 방법
US20060220998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CN100499012C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
JP2002351396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CN101218657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CN101189695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JP4760505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993795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KR100927625B1 (ko) 보호막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99717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7038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1233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KR20030063814A (ko) 질소를 함유하는 방전 가스를 사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패널
JP2010097861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2008009212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9021098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7287498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JP2009224032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WO2010061419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2010000074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제조방법
US20090115332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08010580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03104352A1 (ja) 青色蛍光体及びその青色蛍光体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2009010829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7009801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