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7609A - 一种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7609A CN101207609A CNA2006101579869A CN200610157986A CN101207609A CN 101207609 A CN101207609 A CN 101207609A CN A2006101579869 A CNA2006101579869 A CN A2006101579869A CN 200610157986 A CN200610157986 A CN 200610157986A CN 101207609 A CN101207609 A CN 1012076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signal
- timeslice
- gap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共享媒体资源的多系统间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发送方,根据待传送数据,在特定时间在数据帧中插入时间片信号;将数据帧和在数据帧之间插入的时间片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机。在接收方,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区间检测信号强度以解析数据。可以利用该方法在多系统间互通信令或信息,用以解决多系统或异类网络中共存协商及多模终端的快速切换等过程中的信令交互的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不同技术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或终端在不同模式的接入点或基站间的信息通迅,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
如图1所示的系统A和系统B为无线通信接入系统(例如:TDD-CDMA,UTRA-TDD,TD-SCDMA,3G,WiMAX,WiBro,WirelessHuman,WiFi,HiperLAN,HiperMAN,RAN,WMAN,WLAN,MBWA,B3G以及其他及后续演进的无线通信接入系统等)。
图2所示的系统C和系统D为有线通信接入系统(例如铜线接入{Cable、PLC、DSL等}、光接入系统{如XPON等},以及后续其他使用共享介质作为媒体的点到多点(PMP)或多点到多点(MESH)的有线接入技术)。
这些系统之间,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交互信息,如:为消除和减轻系统间的干扰,需要协商参数;终端在不同种类的系统间进行切换,需要切换控制信息交互等。
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系统,需要知道邻居的信息,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采用各自网络连接到公网上,通过上层信息交互来实现,而不能直接通过底层的网络直接联通,特别是在不同的网路类型之间,更是无法直接沟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同时提供了相关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机,连接到至少一个接收机,所述发射机包括:
时间装置,用于确定基准时间;
时间片发生装置,用于根据待传送数据的比特属性,将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T;
发送装置,将数据帧和所述时间片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射机,包括:
时间装置,用于确定基准时间;
时间片发生装置,用于根据待传送数据的比特属性,将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
发送装置,将数据帧和所述时间片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包括:
第一时间装置,用于确定基准时间;
时间片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时间装置相连,用于检测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
判决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解析数据。
本发明提还供了一种传输方法,用于在特定时间在数据帧中插入时间片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基准时间;
根据待传送数据,将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T;
将数据帧和在数据帧之间插入的所述时间片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收发设备间实现信息传递的方法,包括:
A、发送方根据待发送的信息单位,设定信号发送时间参数;
B、接收方对特定时间段内接收信号的特性接收信息单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中,接收方可以不考虑接收到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频率和编码方式,且对各系统设备同步、传播时延的要求也不严格。利用该方法在多系统间互通信令或信息,用以解决多系统或异类网络中共存协商及多模终端的快速切换等过程中的信令交互的难题,可以推动现在和未来各类无线网络之间及使用同种共享介质的有线网络之间的网络优化及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相邻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有线相邻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GAP传递信息方法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TDD帧格式中的信号承载间隙示例;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相对基准时间点定义信号承载间隙示例;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基准时间点选取示例;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TDD帧格式下行帧中的信号承载间隙示例;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TDD帧格式上行帧中的信号承载间隙示例;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TDD帧格式上下行帧中的信号承载间隙示例;
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FDD帧格式上行帧中的信号承载间隙示例;
图5-E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竞争的TDD帧格式中的信号承载间隙示例;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改变GAP的状态以承载信息示例;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改变GAP的状态的等效方式以承载信息示例;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信号强度判决区间内的信号强度判决信号承载GAP内的信息示例;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信号强度判决区间对空满二值GAP检测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信号强度判决区间对多值GAP检测判定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用GAP起点位置值或GAP长度判定信号承载GAP携带的信息;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用GAP长度判定信号承载GAP携带的信息;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多系统间信息传递方式绘图图例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用GAP起始位置值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
图11-B为利用GAP起始位置值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
图11-C为利用GAP长度设定和判决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
图11-D为利用GAP长度设定和判决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
图11-E为利用信号GAP起始点设定和信号强度检测判决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
图12为无线相邻系统中的应用示例图;
图13为有线相邻系统中的应用示例图;
图14为有线相邻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图;
图15为各系统分别占用循环周期内信令承载GAP向相邻系统发送信令示例;
图16为各系统分别发送信令给相邻系统实际示例图;
图17为无线相邻系统中的应用示例图;
图18为有线相邻系统中的应用示例图;
图19为GAP附近无数据帧收发的系统利用信令承载GAP发送信令示例;
图20为GAP附近无数据帧收发的系统利用信令承载GAP发送信令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在共享媒体资源的多系统间传递信息的方法。本发明的实质是:发送方利用特定时间位置和/或时间区间功率或强度变化的状态特性来承载信息;接收方,利用特定时间位置和/或时间区间检测到的功率或强度变化的状态特性来解析信息。该状态特性,可以为功率或强度的有和无,也可以为功率或强度具体值的变化。利用该方法,只要在确定的时间位置检测信号功率或强度的有无,或检测不同于数据帧信号功率或强度的时间区间,就可以将数据解析出来。因此,接收方可以不考虑接收到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频率和编码方式,且对各系统设备同步、传播时延的要求也不严格。可以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多系统间互通信令或信息,用以解决多系统或异类网络中共存协商及多模终端的快速切换等过程中的信令交互的难题,可以推动现在和未来各类无线网络之间及使用同种共享介质的有线网络之间的网络优化及融合。
具体地,在传输系统中,在数据帧中或帧边界确定一个基准时间,在基准时间特定时间位置将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之间,通过改变时间片的强度值和/或时间片的参数,如插入时间片的时间位置和/或时间片的时间长度来表示信息,该时间片信号可以用来传输需要在多系统间互通的信息或需要在相同系统间互通的信令消息。
该基准时间可以根据数据帧的帧头或帧尾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步确定基准时间,如根据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同步时钟和/或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同步。
该时间片插入数据帧之间的位置包括:数据帧边界和/或数据帧中间。
考虑到每一个时间片承载的信息有限,可以将完整的待传送数据根据每一个时间片能够承载的信息容量,如一比特或至少一比特的组合,分解成多个数据子块,将多个数据子块按照一定的时序插入到相应的数据帧中;在接收方,可以将各个检测到的时间片承载的信息按照相应的时序组合起来,还原完整的数据。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以下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实质精神。
根据上述方在至少两个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配置用来承载信息的时间片的时间参数、GAP的信息承载方式,及传递信息方式(如时间片GAP的重复周期)。
首先,对需要进行系统间信息交互的至少两个系统中的设备和/或终端进行统一配置。需要设定用来承载信息的时间片GAP的状态参数、GAP的状态参数表示的信息和GAP的基准时间。其中,用来承载信息的GAP的状态参数包括GAP的相对基准时间的插入时间位置,GAP的时间片长度,GAP中填充状态(空/满);GAP的状态参数也可表示为GAP相对基准时间点的边界点位置(起始点位置、结束点位置)和/或GAP的时间长度,GAP中填充状态(空/满)。如果是多值形式还要设定每个值的相关参数。该GAP的信息承载方式,即GAP时间参数的变化表示的信息,该状态参数的变化包括:GAP起始点位置的变化和/或位置变化的程度,或GAP结束点位置的变化和/或位置变化的程度,或GAP中填充状态(空/满);如果是多值形式还要设定每种取值的相关参数。具体设定的方法在下文将进一步描述。
在具体实现中,参数的配置要求能够保证接收方可以通过至少一种的方法(如上述提供的三种检测判决方法)检测提取出GAP中携带的信息。例如,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设置匹配或统一以便于信息交互、兼容。
步骤3-2:根据步骤3-1的设置,根据每个GAP的信息承载容量,将需要传递的信息分解成适应每个GAP传输的信息单元。
根据步骤3-1的设置,每个GAP可以承载的信息量不同(如单bit或多bits),因此需要根据上述设置将需要传递的信息分解成与GAP相应容量的信息单元。
步骤3-3:按照步骤3-1设置的GAP信息承载方式,通过GAP的状态参数将步骤3-2中分解得到的信息单元携带的信息按预先设定的时序承载到相应的时间片GAP中。
步骤3-4:在接收端,按照与步骤3-1中发送端配置信息相匹配的规则,检测并判断每一个GAP的状态从而提取出该GAP中承载的信息。
步骤3-5:在接收端按照与发送端相应的预设时序将每一个GAP中承载的信息组合起来,从而获得需要传递的信息。
在多系统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在特定区域(如国家区域)内在帧结构中定义统一的GAP,并利用这些共知的GAP相互传递信息。为防止或解决潜在的冲突问题,各系统间可以通过利用连续的公共的GAP发送,并进行冲突检测重发的方式或超时重发的方式进行信息/信令传递。或者将周期性的GAP划分成周期性的若干通道,比如每N个GAP划分为一个周期,而每个周期内的不同的GAP分别分配给不同的系统独占,并把各个周期内分配给相同系统的GAP串联起来从而获得传递的信息。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上述各步骤中GAP的设定、承载和检测方式。
(一)配置用于承载信息的时间片和时间片的状态参数表示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控制和检测发送信号的时间片的状态参数传递信息的方法。因此需要定义用于承载信息的时间片和时间片的状态参数表示的信息。
(1)定义用于承载信息的时间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帧格式中已有时间片或开辟新的时间片作为承载信息的时间片。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我们将这些用来承载信息的时间片称为GAP。
这里的GAP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发射机的突发结束时间点与突发起始时间点的差值;或突发结束时间点与某一设定(well known)时间点间的差值;或某一个基准时间点与突发开始时间点之间的差值。该基准时间点可以是原先某个间隙内的一个时间点或边界,或者原先没有间隙的信号发送期间的一个预先定义的时间点。该时间片包括但不限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的上下行帧格式间的时间片。例如802.16系统中的下行突发结束时间点与紧跟的上行突发开始时间点的时间间隔(Transmit/receive transition gap,TTG)或最后一个上行突发结束时间点与上行突发开始的时间点的时间间隔(receive/transmit transition gap,RTG);TD-SCDMA中的GAP;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帧起始位置前新增的GAP,例如XDSL系统中帧起始位置前原有或新增的GAP等。
这里的时间片GAP可以利用或调整原系统已有的帧间隙(帧格式边界或帧格式内部的时间片),也可以开辟新的时间片。该GAP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帧的时间长度进行设置,以实现信息速率和系统帧开销的平衡。在特定区域如国家区域内,也可以将该GAP的基准时间点和时间长度在各系统、各频段、各模式进行固定和统一。
当原来的帧格式中本身有时间片时,可以利用原有的帧间隙作为GAP,也可以对原有的帧间隙的边界进行适当修改。以典型的TDD帧格式为例,可以采用TDD帧格式中本身的TTG或RTG,或将原TTG或RTG的起始时间点提前,或将TTG的结束时间点推后,或者同时对TTG或RTG的边界进行修改,如图4-A所示:帧N1中,原时间片本身可以作为GAP;帧N2中,将TTG的起始边界提前形成一个新的GAP;帧N3中,将RTG起始边界提前形成一个新的GAP;帧N4中,将TTG结束边界延迟形成一个新的GAP;帧N5中,将TTG的起始边界提前同时将TTG的结束边界延迟形成一个新的GAP;帧N6中,将TTG的起始边界提前同时将RTG的结束边界提前形成两个新的GAP。
当原来的帧格式中没有时间片时(如FDD下行帧),或原来的时间片不适合用来承载信息时(如针对802.11的帧之间本来变化的时间片),可以先设定一个基准时间点,在该基准时间点参照下开辟一些GAP。GAP可以设置在邻接基准时间点前面,也可以设置在邻接基准时间点后面,或在相对基准时间点的特定偏移位置上的时间区间内。图4-B提供了相对基准时间点定义的GAP示意图,帧N1中定义了基准时间点;帧N2中,在邻接基准时间点前设置GAP;帧N3中,在基准时间点前特定时间区间设置GAP;帧N4中,在邻接基准时间点后设置GAP;帧N5中,在基准时间点后特定时间区间设置GAP;帧N6中,在基准时间点两侧设置GAP。
其中,基准时间点可以定义在原帧格式的不同特定位置。图4-C提供了基准时间点选取示意图,帧N1为典型的TDD帧格式,帧N2为典型的FDD下行帧格式。又如图4-C所示,当原帧格式有时间片时,可以在原时间片的起始点(1)、结束点(3)或中间设定位置定义基准时间点(2);无论原帧格式中是否包含时间片,都可以在原帧格式的帧起始点(4)、帧结束点(5)、或帧中间设定位置(6)定义基准时间点。
按照上述原则定义的GAP,如图6所示为在几种典型的帧格式中定义的GAP示意图,包括:典型的TDD格式下行(如图5-A),典型的TDD帧格式上行(如图5-B),典型的TDD帧格式上下行同时(如图5-C),典型的FDD帧格式(如图5-D),典型的基于竞争的TDD帧格式(如图5-E)。
(2)定义时间片的状态参数表示的信息。
为了在GAP中承载信息,需要对该GAP的状态参数进行定义以表示携带的信息,这样,不同的信息就可以用不同状态的GAP传递出去。其中,GAP的状态参数包括但不仅限于:GAP的边界时间位置(如起始点和/或结束点时间位置),或GAP的时间长度,或GAP时间区间的填充状态。
(二)发射机将信息承载于时间片中
根据如上定义的用于承载信息的时间片GAP和时间片GAP的状态参数,发射机需要将信息承载于时间片中。发射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改变时间片GAP的状态参数以承载信息:控制突发结束时间点与突发起始时间点的差值;或突发结束时间点与某一设定(well known)时间点间的差值;或某一个基准时间点与突发开始时间点之间的差值。
以利用原有时间片作为承载信息的GAP或突发帧中定义了GAP为例,参见图6-A所示的改变GAP的状态参数以承载信息示意图,图中帧N1所示为初始定义的用来承载信息的GAP边界,图6-A中显示了三种承载信息方式的例子:A)帧N2中,通过是否延迟GAP起始点,或延迟GAP的起始点时间位置的程度状态以缩短GAP的长度来承载信息;B)帧N3中,通过是否提前GAP结束点,或提前GAP的结束点时间位置的程度状态以缩短GAP的长度来承载信息;C)帧N4中,通过是否在GAP中插入突发信号bust,或插入突发信号bust的长度状态以缩短基准时间周围GAP的长度来承载信息。此外,还可以采用A)、B)、C)的组合方式来承载信息。例如将两个信息单元分别利用A)B)方法,用同一个GAP的起始时间点的位置状态和结束时间点的位置状态承载;或者将三个信息单元分别利用A)B)C)三种方法,用同一个GAP的起始时间点位置状态、结束时间点位置状态和GAP内是否加入新的突发信号的状态来承载,如图11-B所示。
同样的,对于GAP是对原有时间片修改或重新定义的情况,承载信息的方式类似。参见图6-B所示的例子,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承载信息A)延迟GAP前面信号发送的结束时间点,或新定义一个信号发送区间占用该时间段;B)提前GAP后面信号发送的起始时间点,或新定义一个信号发送区间占用该时间段;C)在GAP中插入信号发送区间来占用该时间段。或者以A)B)C)的组合来改变与GAP相关的时间区间的信号占用状态。以此利用信号承载GAP来承载信息,参考图11-B所示。
(三)接收机将承载于时间片中的信息提取出来
根据如上定义的用于承载信息的时间片GAP和时间片GAP的状态参数,接收机需要将承载于时间片中的信息提取出来。接收端收到包含承载了信息的GAP的信号帧后,通过检测并判断该GAP的状态把承载在GAP中的信息提取出来。
为了判决GAP的状态参数,可以对GAP对应的信号强度判决区间内的信号强度检测并判断所承载的信息,也可以利用对接收到的GAP的边界值的判定其携带的信息,或利用对接收到的GAP的长度值的判定其携带的信息。
由于系统间不同设备相互间距离的区别和/或多径、反射的影响,导致传播延时不同,所以接收方的信号时序(GAP的边界时间)与发送方有一定的出入,所以信号判决的区间不宜直接取发送方定义的GAP边界。而是需要在GAP和信号强度判决区间留有一定的时序裕量,时序裕量的值需要根据实际系统应用范围预留。下面结合实例对三种方式进一步说明。
(1)、在判决方式1中,如图7-A所示的根据信号强度判决区间内的信号强度判决GAP内的信息。图8中的信号判决区间是根据信号承载GAP的时序参数考虑时序裕量后定义的时间区间。
当发送方的GAP设置状态种类为二值时,在该信号判决区间内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单间隙内平均的最小值(对应GAP内接收到的空闲时间最长时)和最大值(对应GAP内接收到的空闲时间最短时)之间的某个强度值(如对数中点)作为判决门限,大于该门限的判定为满状态,小于该门限的则判定为空状态,各自对应一种所携带的信息(如bit1/0)(如图7-B)。由于信号强度一般采用对数计数,将信号强度范围的最小值减到最小(需保证所有接收时序有裕量,此时信号检测强度仅含背景噪声时)将有助于提高灵敏度,为此尤其GAP最长时的时序裕量尤其需要为正值,不能有欠量。GAP最短时的时序裕量对信号强度的判决结果影响相对较小。
当发送方的GAP设置状态种类为多值时,如图7-C所示的利用信号强度判决区间对多值GAP检测判定示意图,根据检测到的每种状态接收到的单间隙内部典型平均强度值,在各强度值之间选取对应的判决门限,以此门限划分多个判决区间,根据每个GAP内部实测的强度值所属区间判定其携带的信息(如0/1/2/3)。
(2)、在判决方式2中,如图9所示的利用GAP起点时间位置值或GAP时间长度判定信号承载GAP携带的信息。
如针对发送方的二值设定,在GAP边界(GAP起始时间点或结束时间点)最早可能和最迟可能值之间的中间选取一个判决门限位置(如两值的平均值),根据实际每次接收到的边界值相对该判决门限位置的前后判定其携带的信息(如bit0/1)。此方法中GAP的两个边界值,即GAP的起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可以联合携带信息或分别携带各自的信息,与发送方的设置方式配套。
类似的,如果发送方GAP携带的是多值,如图11-B所示,需要对应发送方在接收方确定多个位置区间,用来判定GAP中携带的信息。
(3)、在判决方式3中,如图9或图10所示,利用对接收到的GAP的时间长度值判定其携带的信息。
如针对发方的二值设定,在GAP设定的最长值和最短值之间的中间选取一个判决门限(如两值的平均值),如图10所示以GAP的两种长度的中间值为判决门限,根据实际每次接收到的GAP长度值相对该判决门限的长短判定其携带的信息(如bit0/1)。此方法中GAP的两个边界值,即GAP的起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联合携带信息。
类似的,如果发送方GAP携带的是多值,需要对应发送方在接收方确定多个长度区间,用来判定GAP中携带的信息。
下面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一)系统配置
例如,在实际系统中携带信息的信号单元通常为符号或码片,简称符号/码片,或信号单元。图11给出的多系统间信息传递方式绘图图例,简要说明几种时序的表示方法:A)GAP两侧有紧接的持续发送的符号/码片(如图11中N1);B)单信号单元长度的GAP单侧有紧接的持续发送的符号/码片,另一侧有固定的GAP(如图11中N2或N4);C)多信号单元长度的GAP单侧有紧接的持续发送的符号/码片,另一侧有固定的GAP(如图11中N3或N4);D)GAP两侧都有固定的GAP(如图11中N5)。
以多个系统间调制方式不同为例,当实际的多个系统间的调制方式不同时,我们需要为多个系统的GAP各自配置相关的参数,参数的配置要求能够保证所有各系统都能够通过至少一种的方法检测出其中携带的信息。
下面我们来说明使用各种方法接收对各种发送方配置的要求。
如图11-A,当接收方都采用GAP边界点(例如起始时间点)的位置来判定GAP携带的信息时,要求发送方的GAP边界经过传播延时,仍然保持与接收方判决时间设置点的相对前后关系。以GAP起始时间点为例,假设各系统设备同步且传播延时最大为10us,最小为0.5us,判决精度裕量10us,则要求每种系统发送时设置的GAP起始时间点最小值相对判决时间点之前要预留大于10+10=20us的裕量,设置的GAP起始时间点最大值要相对判决时间点之后(-0.5+10)=9.5us。
类似的,如果发送方的GAP采用多值设定(图11-B),其每种设定值一样要符合相对各判决位置胡时间点根据传播时延和判决精度的要求。如图11-B,(多值情况下)利用GAP起始位置值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
当采用GAP长度判断其携带的信息时(图11-C),时序分析根据GAP两侧的发送方相对位置不同而异,假设GAP两端的发送方相同,则GAP长度则与传播时延无关。需要注意的是门限判决长度的取值,以二值设定/判定为例,当各种系统由于信号单位长度的不同,其GAP变化长度范围也不同,需要保证各系统间GAP最长长度设定的最小值大过各系统间GAP最短长度设定值的最大值,且保证足够的判决。临界判决长度值在各系统的(GAP最短长度设定值的最大值,GAP最长长度设定的最小值)的中间选取。例如三个系统各自的GAP设定长度二值为(200us,100us)(200us,50us)(180us,75us),则判决长度值应在(180us,100us)间选取,比如140us。
图11-D所示为利用GAP长度设定和判决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的另一示例。利用长度判决GAP携带信息的情况下,GAP两侧边界都设定变化情况下的发送设定和判决长度值设置方法类似。
图11-E所示为利用信号GAP起始点设定和信号强度检测判决在异类各系统间传递信息示意图。当采用信号强度判决时,信令判决区间与信号承载GAP的范围不重合,根据信号的灵敏度需要设置信令判决区间()。假设各系统时间同步,三个异类系统的GAP结束时间点统一在200us,起始时间点分别为二值设定(0,100)(0,150)(12.5,125),并假设传播时延在1us到10us之间,不考虑精度裕量。
为保证灵敏度,根据对数运算特点,我们要首先保证各种系统在GAP起始点位置最早的设定(空状态)时接收方的信号强度都达到最小值。因此,信令判决区间左边界应该取值在最坏情况对应的(GAP起始时间点最小值中的最大值加上最大时延)12.5+10=22.5us以上;同时信令判决区间的右边界一定要求在200us以下。
兼顾各种系统在GAP起始点位置最晚(满状态)时接收方的信号强度相对最小值的比例尽量大,信令判决区间应该适当尽量大些。且应该在各种系统的起始时间点公共超过的时间点(GAP起始时间点最大值中的最小值加上最小时延)100+1=101us和起始时间点最大到达时间点(GAP起始时间点最大值中的最大值加上最大时延)150+10=160us之间。具体最佳取值根据信号强度噪声与接收机灵敏度有关。此约束条件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信令判决区间如(22.5us,150us)。
当然,如果信令判决区间的设定的粒度不同,将造成可以设置的区间不同,比如三个系统设置的粒度分别为100us,50us和12.5us,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信令判决区间方案。比如各系统分别配置信令判决区间为(0us,200us)(50us,150us)(25us,150us),均以尽量高灵敏度正常的判决GAP内携带的信息。
2、下面结合应用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系统间信息传递的方法。
如图12所示的无线接入通信系统A、B、C各自有其基站及下属的终端,其相邻系统间信号交叠部分的终端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接收来自相邻系统的基站的信令消息(Sig),其中相邻系统间信号交叠部分的终端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向相邻系统的基站发送信令消息。利用这些信令消息及相关机制的配合可以完成系统间的干扰测量和识别、干扰预防和解决、空口资源划分及资源动态协商分配管理、功率协商、网络自动规划、状态信息交互、邻站发现、流量分配协商、终端同模切换、终端多模切换及小数据量的其他数据、消息传递等等功能。
类似的,图13中有线PMP接入系统(铜线/铜缆,如cable、PLC/BPL;光,如xPON等)A’、B’、C’各自有其基站及下属的终端。其相邻系统间信号公共到达部分的终端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接收来自相邻系统的基站的信令消息,其中相邻系统间信号公共到达部分的终端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向相邻系统的基站发送信令消息。利用这些信令及相关机制的配合可以完成系统间的干扰测量和识别、干扰预防和解决、资源划分及资源动态协商分配管理、功率协商、网络自动规划、状态信息交互、邻站发现、流量分配协商、终端同模归属切换、终端多模切换及小数据量的其他数据、消息传递等等功能。
如图14中有线接入系统(如xDSL)A”、B”、C”各自有其基站及下属的终端。其相邻系统间信号虽然没有有线连接,但其信号泄漏造成相互干扰,各系统的上下行同步,所以各系统的基站会串扰到其他系统的终端,而各系统中的终端也会串扰到其他系统的基站。可以利用上述方法从各系统的基站向相邻系统的终端或从各系统的终端向相邻系统的基站发送信令。利用这些信令及相关机制的配合可以完成系统间的干扰测量和识别、干扰预防和解决、资源划分及资源动态协商分配管理、功率协商、状态信息交互及小数据量的其他数据、消息传递等等功能。
以下应用具体方法举例都可类似适用上述三种情况,为简化描述,以系统A、B、C为例,并假设各系统间的调制方式不完全相同,且共同使用边界位置判决方法,各系统同步误差忽略不计。
如图15所示为各系统分别周期性的占用循环周期内的部分信令承载GAP向相邻系统发送信令的示例。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公共循环周期,在每个周期内为各系统分配一个信令承载GAP,例子中有三个系统,即每周期内共分配了三个GAP,每系统各分别占用一个(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分配多个),各系统在非自己占用的GAP中保持设置空状态,而对自己占用的GAP中,各系统可以利用将信号发送时GAP的边界位置设置于接收位置判决点的前后状态(当然两种位置与接收方设置的判决点间需要有足够的时序裕量),将信令分多个周期发送给相邻系统。
图16所示为多个系统利用上述方法各自向相邻系统发送信令的实际时序示例图,下面结合图16进一步说明多周期中GAP承载信息的具体步骤。
比如系统A发送100到相邻系统B/C,系统B发送110到相邻系统A/C,系统C发送101到相邻系统A/B。假定满状态代表1,空状态代表0。则在此三个周期中,系统A在其信令承载GAP中分别设置GAP状态为满、空、空,B、C系统在同一GAP位置都设置为空;系统B在其信令承载GAP中分别设置GAP状态为满、满、空,A、C系统在同一GAP位置都设置为空;系统C在其信令承载GAP中分别设置GAP状态为满、空、满,A、B系统在同一GAP位置都设置为空。这样,各系统就能顺利将信令发送给各自的相邻系统。
对应图12的系统,图17是另一种无线环境下应用举例,说明某系统可以在没有正常业务数据收发的状态下也可以利用GAP来向相邻系统传递信令信息。假设仍然是三个系统,其中系统A、B有正常业务的数据收发部分,而系统C的状态在GAP附近没有正常业务收发。
对应图13的系统,图18是另一种有线环境下应用举例,说明某系统可以在没有正常业务数据收发的状态下也可以利用GAP来向相邻系统传递信令信息。假设仍然是三个系统,其中系统A’、B’有正常业务的数据收发部分,而系统C’的状态在GAP附近没有正常业务收发。
对应图14也可假定系统C”处于在信令承载GAP附近没有正常业务收发,但需要向相邻系统发送信令的情况。
以下应用具体方法举例都可类似适用上述三种情况,为简化描述,仍然以系统A、B、C为例,并假设各系统间的调制方式不完全相同,且共同使用边界位置判决方法,各系统同步误差忽略不计。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公共循环周期,在每个周期内为各系统分配一个GAP,如图15所示例子中有三个系统,即每周期内共分配了三个GAP,每系统各分别占用一个(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分配多个),各系统在非自己占用的GAP中保持设置空状态,而对自己占用的GAP中,各系统可以利用将信号发送时GAP的边界位置设置于接收位置判决点的前后状态(当然两种位置与接收方设置的判决点间需要有足够的时序裕量),将信令分多个周期发送给相邻系统。注意其中系统C使用其GAP的信息承载方式,其满状态会通过在GAP时间区间之内专门发送若干信号单元,而其他接收方一样能够通过其原GAP的结束点前的GAP起始位置变化或该GAP长度或信号判决区间内的信号强度判断该GAP内的信息。
类似于图16,图20描述了多周期中GAP承载信令的具体步骤。假定系统A发送100到相邻系统B/C,系统B发送110到相邻系统A/C,系统C发送101到相邻系统A/B。假定满状态代表1,空状态代表0。则在此三个周期中,系统A在其信令承载GAP中分别设置GAP状态为满、空、空,B、C系统在同一GAP位置都设置为空;系统B在其信令承载GAP中分别设置GAP状态为满、满、空,A、C系统在同一GAP位置都设置为空;系统C在其信令承载GAP中分别设置GAP状态为满、空、满,A、B系统在同一GAP位置都设置为空。这样,各系统就能顺利将信令发送给各自的相邻系统。注意此时系统C的空状态在信令承载GAP及两端都没有信号发送,而满状态用GAP边界内区间的部分时间发送专门的若干信令信号单元。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机,连接到至少一个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包括:
时间装置,用于确定基准时间;
时间片发生装置,用于根据待传送数据的比特属性,将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T;
发送装置,将数据帧和所述时间片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片发生装置包括:
时间片参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待传送数据的比特属性,控制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以表示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时间位置T,时间片信号的长度,时间片的填充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时间包括:
根据数据帧的帧头或帧尾确定基准时间;或
根据同步时钟和/或同步信号确定基准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T的位置包括:
根据数据帧的帧头或帧尾确定基准时间,确定数据帧的帧边界或数据帧的帧中间;或
根据同步时钟和/或同步信号,与同步位置固定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的接收机包括:
时间片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
判决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时间片的状态参数解析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还包括:
分块装置,与所述时间片发生装置相连,用于将待传送数据分解成多个待传送数据子块,并将每一个待传送数据子块输入到所述时间片发生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还包括:
组合装置,用于将接收到的多个时间片中解析的数据按一定的时序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9.一种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包括:
时间装置,用于确定基准时间;
时间片发生装置,用于根据待传送数据的比特属性,将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T;
发送装置,将数据帧和所述时间片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片发生装置包括:
时间片参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待传送数据的比特属性,控制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以表示数据。
11.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包括:
第一时间装置,用于确定基准时间;
时间片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时间装置相连,用于检测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
判决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解析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片信号的状态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时间位置T,时间片的长度,时间片的填充状态。
13.一种传输方法,用于在特定时间在数据帧中插入时间片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基准时间;
根据待传送数据,将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T;将数据帧和在数据帧之间插入的所述时间片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传送数据,将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T,具体包括:
所述根据待传送数据,调制所述时间片的边界位置和/或所述时间片的时间长度以表示所述待传送数据;将经调制的时间片信号插入到数据帧的时间位置T。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时间包括:
根据数据帧的帧头或帧尾确定基准时间;或
根据同步时钟和/或同步信号确定基准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T的位置包括:
根据数据帧的帧头或帧尾确定基准时间,确定数据帧的帧边界或数据帧的中间位置;或
根据同步时钟和/或同步信号,与同步位置固定的位置。
17.一种无线收发设备间实现信息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发送方根据待发送的信息单位,设定信号发送时间参数;
B、接收方对特定时间段内接收信号的特性接收信息单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时间参数是指信号发送的开始或停止的时间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的特性包括:
接收到符合信号强度要求的信号的结束时间位置;或
符合信号强度要求的信号的开始时间位置;或
符合信号强度要求的信号的结束和开始两个时间位置间的时间长度;或两个预设时间位置间信号的强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信号强度要求为:
所述符合信号强度要求包括:信号的绝对强度大于设定门限或与其它信号的强度相对比值大于设定门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它信号强度包括噪声信号强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时间段指发送方和接收方直接或间接根据基准时间确定的共同的时间段;或
根据信号时间特征确定的时间段。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根据基准时间确定的共同的时间段为:发送方与接收方同步于相同的信号源的时钟,使用相对同步的基准时间的相同的时间偏移量确定的时间段;
所述间接根据基准时间确定的共同的时间段为:发送方与接收方同步于与由相同的信号源获取的时钟同步的时钟,使用相对同步的基准时间的相同的时间偏移量确定的时间段。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信号时间特征确定的时间段为:符合信号强度要求的信号的结束和开始两个时间位置间的时间长度符合一定的预设条件;该预设条件为符合预设的取值范围区间,包括单段区间或分段区间。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包括:在预设的一个以上的备选时间参数中,对应待发送信息单位的取值选取其中的时间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包括但不限于两种备选时间参数分别对应单个数据比特的两种取值,发送方根据本次待发送的数据比特的取值按照给定规则选取两种备选时间参数之一,接收方按照接收信号的对应特性接收该数据比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规则指本次的两种取值分别固定选取其中一种备选时间参数,或者本次取值相对于以前取值的关系选取其中的一种备选时间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579869A CN101207609A (zh) | 2006-12-20 | 2006-12-20 | 一种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EP07846108A EP2124374B8 (en) | 2006-12-20 | 2007-12-20 |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PCT/CN2007/071282 WO2008074263A1 (en) | 2006-12-20 | 2007-12-20 |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 fro realiz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US12/487,881 US8547925B2 (en) | 2006-12-20 | 2009-06-19 |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579869A CN101207609A (zh) | 2006-12-20 | 2006-12-20 | 一种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7609A true CN101207609A (zh) | 2008-06-25 |
Family
ID=39536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579869A Pending CN101207609A (zh) | 2006-12-20 | 2006-12-20 | 一种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47925B2 (zh) |
EP (1) | EP2124374B8 (zh) |
CN (1) | CN101207609A (zh) |
WO (1) | WO200807426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5569A (zh) * | 2011-11-03 | 2014-08-06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用于仲裁时间敏感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6026077A1 (en) * | 2014-08-19 | 2016-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ap detection for timing acqusi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ue) in a td-scdma network |
CN108476129A (zh) * | 2015-12-08 | 2018-08-3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时分双工载波中利用公共突发的延迟控制反馈 |
CN108989979B (zh) * | 2018-07-18 | 2021-01-15 | 成都吉纬科技有限公司 | 高铁毫米波通信的双车交会切换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37236B2 (en) * | 2013-11-04 | 2016-09-06 | Michael Hugh Harrington | Encoding data |
US10579578B2 (en) * | 2017-10-24 | 2020-03-03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Frame protocol of memor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2868B (fi) * | 1996-02-26 | 1999-02-26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Päätelaite tietoliikennepalvelun käyttämiseksi |
GB9800440D0 (en) * | 1998-01-10 | 1998-03-04 | Wood John | Digital reflection internet |
JP3414702B2 (ja) * | 2000-07-04 | 2003-06-0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US20020093929A1 (en) * | 2001-01-18 | 2002-07-1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bandwidth between co-located 802.11a/e and HIPERLAN/2 systems |
FI111110B (fi) * | 2001-02-20 | 2003-05-30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ivistetyn moodin monikäyttöisyyden lisäämiseksi järjestelmien välisissä mittauksissa |
US20030124977A1 (en) * | 2001-12-28 | 2003-07-03 | Smith Dwight Randall | Self-positioning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and method |
CN100438518C (zh) | 2002-05-13 | 2008-11-26 |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以可变长度信号表示数字数据的无线通讯编解码方法 |
FI20030749A0 (fi) * | 2003-05-20 | 2003-05-20 | Nokia Corp | Ajansäätömenetelmä ja aikaleimausmenetelmä tele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ja televiestinjärjestelmä |
EP3537681B1 (en) * | 2004-06-24 | 2020-10-07 | Apple Inc. | Preambles in ofdma system |
KR101053610B1 (ko) * | 2004-06-25 | 2011-08-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Ofdm/ofdma 시스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
CN1747594A (zh) * | 2004-09-10 | 2006-03-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交替的信令传输方法 |
ATE365432T1 (de) * | 2005-03-04 | 2007-07-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ynchronisation der physikalischen protokollschichten in heterogenen mobilkommunikationsnetzwerken |
CN100544470C (zh) * | 2005-07-05 | 2009-09-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初始化时共存性基站发现邻站并与邻站建立联络的方法 |
KR100767312B1 (ko) * | 2005-09-05 | 2007-10-1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셀룰러 시스템의 하향 링크 신호 생성 장치와 셀 탐색 방법및 장치 |
DE102005057098A1 (de) * | 2005-11-30 | 2007-05-31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Vorbereitung einer Verbindungsweiterschaltung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
-
2006
- 2006-12-20 CN CNA2006101579869A patent/CN101207609A/zh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12-20 WO PCT/CN2007/071282 patent/WO200807426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2-20 EP EP07846108A patent/EP2124374B8/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
- 2009-06-19 US US12/487,881 patent/US854792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5569A (zh) * | 2011-11-03 | 2014-08-06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用于仲裁时间敏感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975569B (zh) * | 2011-11-03 | 2018-10-09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用于仲裁时间敏感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6026077A1 (en) * | 2014-08-19 | 2016-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ap detection for timing acqusi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ue) in a td-scdma network |
CN108476129A (zh) * | 2015-12-08 | 2018-08-3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时分双工载波中利用公共突发的延迟控制反馈 |
CN108476129B (zh) * | 2015-12-08 | 2020-12-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时分双工载波中利用公共突发的延迟控制反馈 |
CN108989979B (zh) * | 2018-07-18 | 2021-01-15 | 成都吉纬科技有限公司 | 高铁毫米波通信的双车交会切换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257424A1 (en) | 2009-10-15 |
EP2124374B8 (en) | 2012-08-29 |
US8547925B2 (en) | 2013-10-01 |
EP2124374A1 (en) | 2009-11-25 |
EP2124374A4 (en) | 2010-07-28 |
EP2124374B1 (en) | 2012-06-27 |
WO2008074263A1 (en) | 2008-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55268B2 (en) | Relay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772086B (zh) | 实现中继节点透明传输与非透明传输共存的方法 | |
KR101993968B1 (ko) | 효율적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EP246276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 |
CN102300217B (zh) | 用于不同系统共存的蜂窝通信系统和方法 | |
WO2020202190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iming alignment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network | |
EP2721868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1207609A (zh) | 一种通讯系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
EP1931155A1 (en) |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4662939B (zh) | 无线电通信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7020205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gener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WO2007023271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d-hoc networking over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tocol | |
KR101592478B1 (ko) | 자가-조직화 통신 네트워크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
US2010021500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ulti hop relay network | |
CN105210403A (zh) | 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 | |
CN102238650A (zh) | 中继节点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09076469A (zh) | 一种终端的同步方法及终端 | |
CN105634710A (zh) | Srs发送方法、srs发送装置和终端 | |
US20080013606A1 (en) | Relay | |
RU2216860C2 (ru) |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вязи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речевых сообщений и данных,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е улучшенное разнесение помех | |
EP2206251A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045103B (zh) | 一种在中继系统中进行收发转换的方法及设备 | |
US7174129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suitable for such a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
CN10646541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 |
EP4169331A1 (en) | Flexible resource partitioning for multi-hop iab on unlicensed spectrum ban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