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5072A - 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5072A CN101075072A CNA2007101025773A CN200710102577A CN101075072A CN 101075072 A CN101075072 A CN 101075072A CN A2007101025773 A CNA2007101025773 A CN A2007101025773A CN 200710102577 A CN200710102577 A CN 200710102577A CN 101075072 A CN101075072 A CN 1010750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ubject
- flash
- image recording
- optical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11 flow chemistry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4 xen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xenon atom Chemical compound [Xe]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装置包括聚焦透镜,光电变换装置,测距单元,光单元,第1,第2光控制器及控制单元。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第1光控制器指示从光单元预发光,反射光经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必要的闪光灯光量,发出第1闪光,记录被摄体图像时,第2光控制器指示从光单元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控制单元根据图像记录条件,选择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或者同时使用第1及第2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动作。能以复数方式进行曝光控制,扩展从近距离到远距离能摄影范围,能减少曝光失败照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图像记录装置的照明摄影的照明光量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静物照相机的照明装置,一般使用设有放电管的闪光照明装置(以下简记为“闪光灯”)。该装置预先使得电池电压升压将电荷储存在容量较大的电容器中,通过封入氙的放电管一下子释放所述电荷进行放电。其特征在于,发光光量大,发光时间1msec左右,非常短,适于记录静物图像;由于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发展,能以比较简单的电路实现发光光量控制;作为装置能实现小型化,从静物照相机的高级机种到普及机种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使用这种闪光灯,得到合适的曝光,需要控制闪光灯的发光光量,作为控制方式大致可分为与摄影距离相对应,决定光量的flash matic方式,以及控制使得从被摄体侧返回的光量成为所定值的自动闪光灯方式(autostrobo方式)。
但是,有时距离分别有近有远,为了扩展从近距离到远距离能用闪光灯摄影的范围,考虑组合复数方式。
作为这种例子,有近距离侧采用flash matic方式,远距离侧采用自动闪光灯方式,扩展能摄影范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在近距离侧采用flash matic方式,因被摄体的反射率不同,会发生曝光过头,或曝光不足问题。另外,距离测定误差也会引起曝光误差。采用自动闪光灯方式场合,调光用传感器的窗口因尘埃等污染,存在调光性能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27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在图像记录装置的照明摄影中,合用flash matic方式或预发光方式及自动闪光灯方式,根据摄影距离及其他摄影条件(使用低倍模式等)分别使用上述闪光方式,以复数方式进行调光控制,扩展从近距离到远距离能摄影范围,且能减少曝光失败照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记录被摄体的图像,包括:
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光电变换装置,接受所述聚焦的光图像,将其变换成电信号;
测距单元,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光单元,当记录被摄体图像时,发出闪光;
第1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控制单元,根据图像记录条件,选择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动作。
(2)在(1)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发光的发光光量由测距单元测得的被摄体与透镜的距离,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透镜的F值中至少一个决定。
(3)在(1)或(2)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记录条件包括设定的用于图像记录动作的基准距离,其由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透镜的F值,及透镜焦距中至少一个决定。
(4)在(1)-(3)任一项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由测距单元测得的被摄体距离比所述基准距离近时,控制单元选择第1光控制器,控制第1闪光的发光光量,当由测距单元测得的被摄体距离比所述基准距离远时,控制单元选择第2光控制器,控制第2闪光的发光光量。
(5)在(1)-(3)任一项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图像记录动作前,图像记录者能选择使用上述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
(6)在(1)-(4)任一项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低倍模式动作;
当选择低倍模式动作时,不管上述测距单元测定结果,控制单元选择第1光控制器,控制第1闪光的发光光量。
(7)在(1)-(4)任一项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测距单元测定的被摄体距离可靠性低场合,或测距单元不能测定被摄体距离场合,控制单元选择第2光控制器,控制闪光动作。
(8)在(1)-(4)任一项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测距单元测定的被摄体距离可靠性低场合,或测距单元不能测定被摄体距离场合,
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
光电变换装置接受从被摄体反射的反射光,控制单元计算光电变换装置的输出信号,
当计算的发光光量为所定值范围内时,控制单元使用第1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以计算的发光光量实行闪光动作,
当与光电变换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测光结果在相对高亮度电平侧饱和时,控制单元将闪光动作的闪光光量调节为比预发光的发光光量小,
当与光电变换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测光结果在相对低亮度电平侧饱和时,控制单元使用第2光控制器,控制闪光动作闪光。
(9)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记录被摄体的图像,包括:
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光电变换装置,接受所述聚焦的光图像,将其变换成电信号;
测距单元,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光单元,当记录被摄体图像时,发出闪光;
第1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控制单元,同时使用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动作。
(10)在(9)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第1光控制器根据透镜的F值,被摄体与透镜之间距离,及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决定图像记录动作的必要的闪光光量。
(11)在(9)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第1光控制器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光电变换装置接受从被摄体反射的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使用该电信号,进行计算,决定图像记录动作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
(12)在(9)-(11)任一项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控制单元对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设定不同的闪光条件,以便使得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优先闪光,闪光条件包括对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设定曝光电平。
(13)在(12)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的闪光条件能根据图像记录条件进行变更。
(14)在(12)或(13)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测距单元测得比基准距离近时,第1光控制器比第2光控制器优先,控制闪光光量,当测距单元测得比基准距离远时,第2光控制器比第1光控制器优先,控制闪光光量。
(15)在(14)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距离由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透镜的F值,及透镜焦距中至少一个决定。
(16)在(9)-(15)任一项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低倍模式动作;
当选择低倍模式动作时,不管上述测距单元所测定的距离,控制单元选择第1光控制器,控制闪光灯的发光光量。
(17)一种图像记录方法,从图像记录装置对被摄体记录图像,包括以下步骤:
用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将所述光图像变换成电信号;
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选择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
其中,第1光控制器构成为,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构成为,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使得在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的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动作,实行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动作。
(18)一种图像记录方法,从图像记录装置对被摄体记录图像,包括以下步骤:
用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将所述光图像变换成电信号;
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使得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的闪光条件不同,对各光控制器设定闪光条件,用于图像记录动作,
其中,第1光控制器构成为,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构成为,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当以在上述设定步骤设定的不同的闪光条件,实行图像记录动作时,使得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同时动作。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及图像记录方法,照明摄影中能摄影范围变宽,从近距离到远距离能得到良好曝光。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及图像记录方法,一次摄影能实现复数曝光控制,即使某一方曝光控制精度差,另一方控制起着后备作用,能减少失败摄影。
附图说明
图1A-1C表示以往摄影装置一例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2A-2C表示图1A-1C所示数字式照相机的方框图。
图3A-3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1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图4A-4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2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图5A-5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3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图6A-6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4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5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图8A-8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6实施形态的流程图。
图9A-9B是用于说明优先顺序决定原理的图。
图10A-10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距单元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受光传感器的受光区域的图。
图12A-12B是用于说明在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数据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受光数据的左右图像差的图。
图14是表示对焦距离和聚焦透镜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数字照相机。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1A-1C表示以往摄影装置一例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2A-2C表示图1A-1C所示数字式照相机的方框图。
在图中,符号1表示照相机本体,2表示SD卡/电池盖,3表示闪光灯发光部,4表示取景器,5表示测距单元,6表示曝光传感器,7表示镜筒单元,8表示AFLED,9表示闪光灯LED,10表示LCD监视器,11表示自拍LED,SW表示开关类。另外,102表示FE-IC,103表示SDRAM,104表示数字式静物照相机处理器,107表示RAM,108表示ROM,109表示SUB-CPU,113表示蜂鸣器,114表示闪光灯电路,115表示声音记录单元,116表示声音再生单元,117表示LCD驱动器,118表示视频AMP,119表示视频插口,120表示内藏存储器,121表示存储卡插座,122表示USB连接器,123表示串行输入输出部。
下面说明以往摄影装置一例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动作。
镜筒单元7包括变焦光学系7-1,聚焦光学系7-2,光圈单元7-3,机械快门单元7-4,电机驱动器7-5。所述变焦光学系7-1由用于取入被摄体光学图像的变焦透镜7-1a,变焦驱动电机7-1b构成;所述聚焦光学系7-2由聚焦透镜7-2a,聚焦驱动电机7-2b构成;所述光圈单元7-3由光圈7-3a,光圈电机7-3b构成;所述机械快门单元7-4由机械快门7-4a,机械快门电机7-4b构成;所述电机驱动器7-5用于驱动各电机。并且,在数字式静物照相机处理器104内设有CPU块104-3,根据操作部键单元SW1-SW13的输入操作,从上述CPU块104-3发出驱动指令,控制驱动所述电机驱动器7-5。
ROM108存储以CPU块104-3能解码的代码描述的控制程序,及用于控制的参数。若该数字式照相机的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则上述程序被下载到主存储器(没有图示),CPU块104-3根据该程序控制装置各部动作,同时,将控制必要的数据等暂时保存在RAM107以及位于数字式静物照相机处理器104内的本机SRAM104-4中。ROM108使用可重写的闪存ROM(flash ROM),能变更控制程序及用于控制的参数,容易地进行功能的版本更新等。
CCD101是用于对光学图像实行光电变换的固体摄影元件,F/E(frontend)-IC102包括用于实行图像噪声除去的相关双重采样的CDS102-1,用于实行增益调整的AGC102-2,实行数字信号变换的A/D102-3,以及时间发生器(Timing Generator以下简称为“TG”)102-4。所述TG102-4接收由第一CCD信号处理块104-1处理的垂直同步信号(VD信号)与水平同步信号(HD信号),生成CCD固体摄像元件101以及F/E-IC102的驱动时间信号。
通过F/E-IC102将从CCD固体摄像元件101输出的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处理器104。系统处理器104对于该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进行白平衡调整设定和γ调整设定。数字式静物照相机处理器104包括第一CCD信号处理块104-1,第二CCD信号处理块104-2,CPU块104-3,局部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M以下简称为“SRAM”)104-4,USB块104-5,串行块104-6,联合摄影专家组-压缩·扩展器(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Compression Decompression,以下简称为“JPEG-CODEC”)块104-7,回复尺寸块(Resize)104-8,电视信号显示块104-9以及存储卡控制器块104-10。所述第一CCD信号处理块104-1将所述VD信号和HD信号输出,所述第二CCD信号处理块104-2通过滤波处理将所述VD信号和HD信号向亮度数据·色差数据变换,所述CPU块104-3控制上述装置各部的动作,所述局部SRAM104-4将上述控制必要的数据等暂时存储,所述USB块104-5使用USB接口与PC(PersonalConpurta)等外部机器通信,所述串行块104-6与PC等外部机器进行串行通信,所述JPEG-CODEC块104-7通过JPEG方式进行压缩·扩张,所述尺寸块104-8通过插值处理将图像数据的尺寸扩大/缩小,所述电视信号显示块104-9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生成用于在LCD监视器或TV等外部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摄像信号,所述存储卡控制器块104-10对将被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卡进行控制。
通过数字式静物照相机处理器104对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处理,SDRAM103将所述各种处理过程中得到的图像数据以及作为所述各种处理结果的图像数据进行暂时存储。所述被存储的图像数据包括,例如,从CCD101输入,经由F/E-IC102读取,通过第一CCD信号处理块104-1进行白平衡设定以及γ设定的RAW-RGB图像数据,通过第二CCD信号处理块104-2向亮度数据·色差数据变换的YUV图像数据,以及通过JPEG-CODEC块104-7进行JPEG压缩等处理的JPEG图像数据等。
存储卡插槽121是用于安装能够装卸存储卡的插槽式安装部。
另外,例如没有安装存储卡场合等,设置内藏存储器120,用于存储拍摄的图像,即使存储卡插槽121中没有安装存储卡,也能够通过该内藏存储器120进行存储。
LCD驱动器117是用于驱动LCD监视器10的电路,将由电视信号显示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变换为用于在LCD监视器10进行显示的信号。
LCD监视器10能够监视摄影前被摄体的状态,确认摄影后的状态,或显示存储卡或内藏存储器120中存储的图像数据。
视频AMP118用于将从电视信号显示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变换成例如阻抗为75Ω的视频信号。视频插口119用于连接能够显示视频信号的TV等外部显示装置。
USB连接器122是用于连接上述外部装置的连接器,以便与上述PC等外部装置之间通过USB进行通信。
串行驱动器电路123-1是用于对从串行块104-6输出的信号的电压进行变换的电路,以便PC等外部装置间进行串行通信。RS-232C连接器123-2是用于与PC等外部装置进行串行连接的连接器。
副CPU(SUB-CPU)109是由内藏在包含例如ROM或RAM等单片中的微型处理器等构成。所述副CPU109将来自键单元(SW1-13)的输出信号作为用户操作信息输出到上述CPU块104-3,或将从上述CPU块104-3输出的数字照相机的状态变换为自拍LED11,AF LED8,闪光灯LED9以及蜂鸣器113的控制信号并输出。
自拍LED11是当实行自拍功能时,表示自拍动作中的LED。
AF LED8用于显示摄影时的对焦状态,闪光灯LED9用于显示闪光灯的充电状态。也可将AF LED8以及闪光灯LED9用于其他显示用途,例如显示存储卡处于存取中等。
操作键单元(SW1-13)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键电路。
闪光灯电路114大体上由充电电路部及发光控制部构成。充电电路部使得电池电压升压,对容量为100-200μF左右的电容器充电到300V程度。发光控制部使得上述被充电的电容器的能量供给或停止供给构成闪光灯发光部3的氙管,控制发光量。
在闪光灯电路114中包含调光控制电路,从闪光灯发光部照射光,调光传感器接受来自被摄体的对上述照射光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产生电流。用积分电容器对该电流进行积分,当其电荷量达到所定值时,使得闪光灯的发光停止。
声音记录单元115包括输入用户声音信号的传声器115-3,将输入的声音信号放大的扩音器115-2,以及记录放大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记录电路115-1。
声音再生单元116包括将所述记录的声音信号变换成能够从扬声器输出用信号的声音再生电路116-1,将变换后的声音信号放大,以驱动扬声器的声频放大器116-2,以及将放大的声音信号作为音响输出的扬声器116-3。
图3A-3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1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快门按钮(SW1)通常为二段的机械开关,第1段(半按压状态)的信号设为RL1,第2段(全按压状态)的信号设为RL2。
在该图中,在步骤S1,判断是否半按压状态,即RL1是否接通,若RL1为接通状态(步骤S1的“是”),则进入步骤S2,根据摄像元件输出,测定被摄体亮度,接着,在步骤S3,进行测距,在步骤S4,根据测定结果,实行聚焦动作。
到现在为止是RL1信号接通动作,RL2信号为待机状态。在此,若RL1为断开状态(步骤S1的“否”),则回到初始状态(RL1信号待机状态)。
在步骤S5,判断是否全按压状态,即RL2是否接通,若RL2为接通状态(步骤S5的“是”),则进入步骤S6,判断曝光时是否需要照明。若RL2为断开状态(步骤S5的“否”),则进入步骤S5a,判断RL1是否接通,若RL1为接通状态(步骤S5a的“是”),则回到步骤S5,再次判断RL2是否接通,若RL1为断开状态(步骤S5a的“否”),则回到步骤S1,再次判断RL1是否接通。
在步骤S6中,具体地说,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比较给定条件和测定得到的条件,判断是否为了记录图像要求闪光动作。
例如,控制单元可以比较第1快门时间和第2快门时间。
所述第1快门时间可以是不发生手震的记录图像的最上限时间。所述第2快门时间可以由RLI信号,透镜的F值及CCD101的ISO(internationalstandard organization)灵敏度决定。所述第2快门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成为任何值。
通常,所述第1快门时间可以设定为手震是否可以发生的阈值时间。具体地说,当第1快门时间经过时,图像记录装置1的用户会发生手震。
当第2快门时间比第1快门时间短时,图像记录装置1的用户不发生手震作用。在这种状态下,图像记录动作可以无闪光动作地较好地实现。
当第2快门时间比第1快门时间长时,图像记录装置1的用户会发生手震作用。在这种状态下,图像记录动作不能良好地实现。
因此,作为一实施例,当第2快门时间比第1快门时间长时,控制单元可以使用闪光动作,这样,图像记录动作可以无手震地较好地实现。
用于判断闪光动作必要性的其他条件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设定。
当控制单元判断第2快门时间比第1快门时间短时,控制单元判断没有要求闪光动作(步骤S6的“否”),进入步骤S21,控制单元不使用闪光灯发光部3,进行图像记录,接着,进入步骤S14,结束曝光动作,在步骤S15,将所记录的图像保存在存储器,结束图像记录动作即摄影动作。
当控制单元判断第2快门时间比第1快门时间长时,控制单元判断要求闪光动作(步骤S6的“是”),则进入步骤S8。根据RL1动作的测距结果,判断相对被摄体的距离是否比所定值近还是远,若判断被摄体的距离比所定值远(步骤S8的“否”),则进入步骤S16,设定调光电平,在步骤S17,开始摄影即记录图像,在步骤S18,开始发光。在步骤S19,判断调光传感器6的受光量是否达到设定值,若没有达到设定值(步骤S19的“否”),则返回步骤S19,待机重新判断,若达到设定值(步骤S19的“是”),则进入步骤S20,停止发光。接着,进入步骤S14,结束曝光动作,在步骤S15,将所记录的图像保存在存储器,结束图像记录动作即摄影动作。
上述步骤S16-S20的图像记录动作可称为自动闪光灯方式。
在上述步骤S8中,若判断被摄体的距离比所定值近(步骤S8的“是”),则进入步骤S10,实行预发光。
接着,在步骤S11,CCD101或图像摄像元件测定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向控制单元输出相对应的电信号。
在步骤S12,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单元计算闪光灯发光量,以便通过闪光灯发光部3发光。具体地说,控制单元计算最适曝光量和检测出的曝光量之差,根据所得之差,计算闪光灯发光量,以便通过闪光灯发光部3发光。
在步骤S13,通过使得闪光灯发光部3以所述计算的闪光灯发光量发光,实行图像记录动作。接着,进入步骤S14,结束曝光动作,在步骤S15,将所记录的图像保存在存储器,结束图像记录动作即摄影动作。
上述步骤S10-S13的图像记录动作可称为预发光方式。
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被摄体的距离,透镜的F值以及CCD101(作为图像摄像元件)的灵敏度计算预发光的光量。
在本发明中,闪光灯发光量也简称为“发光量”或“光量”。
控制单元参照所定距离判断被摄体相对图像记录装置1的距离是远还是近。
上述所定距离可以根据以预发光方式的第1可曝光距离范围及以自动闪光灯方式的第2可曝光距离范围决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发光方式通过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闪光灯方式通过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控制,
具体地说,若控制单元预先设定两方式的可控制距离范围叠合的部分的距离,则控制单元能以宽范围(即从近距离到远距离)控制曝光条件。这样的两种方式的可曝光距离范围可按以下方法调整。
当透镜的F值大,而CCD101的灵敏度相对低时,可曝光距离范围可以移到近距离侧。
当透镜的F值小,而CCD101的灵敏度相对高时,可曝光距离范围可以移到远距离侧。
上述用于判断的所定距离可以根据透镜的F值及CCD101的灵敏度变更。
也可以设置按钮或开关,用于选择预发光方式或自动闪光灯方式。在摄影前通过上述按钮或开关,选择预发光方式或自动闪光灯方式。
图4A-4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2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图4A-4B所示的图像记录动作的处理设有步骤S9,其代替图3B中的步骤S8。
在步骤S9中,控制单元判断是否低倍照相模式(macro mode)。
在低倍照相模式场合,与通常模式(非低倍照相模式)相比,图像记录装置1以近距离(近距离摄影)记录被摄体的图像。
因此,预发光方式的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可以用于低倍照相模式,自动闪光灯方式的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可以用于通常模式或非低倍照相模式。
在步骤S9中,控制单元判断为低倍照相模式场合,控制单元通过闪光灯发光部3以预发光方式控制发光动作。
在步骤S9中,控制单元判断为非低倍照相模式场合,控制单元通过闪光灯发光部3以自动闪光灯方式控制发光动作。
在图4A-4B所示控制处理中,控制单元判断是否低倍照相模式,代替图3A-3B中步骤S8实行的距离判断。
但是,也可以在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中在步骤S8的距离判断之前增加步骤S9的低倍照相模式判断(图示省略)。这种场合,在步骤S8的距离判断之后,可以选择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或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
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即使选择低倍照相模式,不一定强制使用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即使选择非低倍照相模式,不是自动地设为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
图5A-5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3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参照图3A-3B所示的控制处理,当由测距单元5测定的距离不能用于图像记录动作时,图5A-5B所示控制处理可以增加一些步骤。
图5A-5B所示控制处理的步骤S1-S6与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相同。
在步骤S3a,控制器判断由测距单元5测定的距离是否在许可值或范围之内。
若控制单元判断所测得的距离在许可值或范围之内即所测得的距离可以用于图像记录(步骤S3a的“是”),则进入步骤S3b,控制单元将测距NG标志(flag)重置为“0”,然后,进入步骤S4,实行聚焦动作。
若控制单元判断所测得的距离不在许可值或范围之内即所测得的距离不能用于图像记录(步骤S3a的“否”),则进入步骤S3c,控制单元将测距NG标志重置为“1”,然后,进入步骤S5,等待RL2信号。
若所测得的距离在许可值或范围之内,将测距NG标志置为“0”,若所测得的距离不在许可值或范围之内,或所测得的距离不能用于图像记录,将测距NG标志置为“1”。
在某些场合,测距单元5不能测定相对被摄体的距离。例如,若被摄体环境过暗例如夜景场合,测距单元5不能正确地测定相对被摄体的距离。
在步骤S5,控制单元判断RL2信号是否接通。
若控制单元判断RL2信号被接通(步骤S5的“是”),则进入步骤S6,控制单元判断是否要求闪光灯动作,以用于记录图像。换句话说,在步骤S6,控制单元判断被摄体的曝光电平是否充分。
若在步骤S6中,控制单元判断没有要求闪光灯动作(步骤S6的“否”),则进入步骤S21,控制单元不使用闪光灯发光部3,进行图像记录,接着,进入步骤S14,结束曝光动作,在步骤S15,将所记录的图像保存在存储器,结束图像记录动作即摄影动作。这与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相同。
若在步骤S6中,控制单元判断要求闪光灯动作(步骤S6的“是”),则进入步骤S7,控制单元判断测距NG标志是否置于“0”。
若控制单元判断测距NG标志置于“1”(步骤S7的“否”),其表示所测得的距离不行,则控制单元以自动闪光灯方式实行与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步骤S16-S20相同的处理。
若控制单元判断测距NG标志置于“0”(步骤S7的“是”),其表示所测得的距离可以,则进入步骤S8,控制单元判断相对被摄体的距离是否比所定值近还是远。
若判断被摄体的距离比所定值远(步骤S8的“否”),则控制单元以自动闪光灯方式实行与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步骤S16-S18相同的处理。
在上述步骤S8中,若判断被摄体的距离比所定值近(步骤S8的“是”),则控制单元以预发光方式实行与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步骤S10-S15相同的处理。
图6A-6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4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虽然在图6A-6B中没有图示,但图6A-6B所示的控制处理可以包括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中的步骤S1-S6。
图6A-6B所示控制处理表示控制单元判断在步骤S6要求闪光灯动作的处理(步骤S6的“是”)。
在步骤S7a,控制单元判断测距NG标志是否置于“1”,若控制单元判断测距NG标志置于“0”,即,所测得距离在许可值或范围内(步骤S7a的“否”),则控制单元实行步骤S8及其后步骤的处理。
若控制单元判断测NG标志置于“1”,即,所测得距离不在许可值或范围内(步骤S7a的“是”),则进入步骤S30,控制单元设定预发光光量。
接着,在步骤S31,控制单元对被摄体实行预发光。
在步骤S32,控制单元计算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取得测光结果。
在步骤S33,控制单元判断在步骤S32的测光结果是否在相对高亮度电平侧饱和,即溢出(overflowed)。
若控制单元判断测光结果为饱和(步骤S33的“是”),则进入步骤S40,控制单元设定闪光灯的发光量为某值,其比步骤S30的预发光的发光量小。接着,进入步骤S41,控制单元以闪光动作实行图像记录动作。
在步骤S33中,若控制单元判断步骤S32的测光结果在相对高亮度电平侧不饱和(步骤S33的“否”),则进入步骤S34,控制单元判断测光结果是否在相对低亮度电平侧饱和。
在步骤S34中,若控制单元判断步骤S32的测光结果在相对低亮度电平侧饱和(步骤S34的“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6-S20,以自动闪光灯方式实行处理。
在步骤S34中,若控制单元判断步骤S32的测光结果在相对低亮度电平侧不饱和(步骤S34的“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控制单元计算闪光灯发光量,以便通过闪光灯发光部3以预发光方式发光。
步骤S12之后,控制单元使得处理进入步骤S13-S15,其与上述处理步骤相同。
图7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5实施形态的的流程图。
虽然在图7中没有图示,但图7所示的控制处理可以包括图3A-3B所示控制处理中的步骤S1-S6。
图7所示控制处理表示控制单元判断在步骤S6要求闪光灯动作的处理(步骤S6的“是”)。
在要求闪光灯动作场合(步骤S6的“是”),控制单元使用预发光方式以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控制曝光。
具体地说,在步骤S30,控制单元设定预发光光量。
在步骤S31,控制单元对被摄体实行预发光。
在步骤S32,控制单元计算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取得测光结果。
在步骤S43,控制单元根据步骤S32的测定结果,决定并设定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灯光量,
具体地说,在步骤S43,控制单元决定并设定发光时间Tsy,该发光时间Tsy用于控制闪光灯发光部3的接通时间。控制单元使得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实行该步骤S43。
接着,控制单元设定由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控制的自动闪光灯方式的曝光电平。
具体地说,在步骤S44,控制单元设定由曝光传感器6接收的发光量的上限。
图像记录动作中,当曝光传感器6接收到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达到该上限时,控制单元停止闪光动作。
例如,控制单元可以对比较器设定基准电压,用于确认曝光传感器6是否接收到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所定光量,使用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控制上述处理。
在步骤S45,控制单元开始实行图像记录动作。
在步骤S46,控制单元开始闪光灯动作。
接着,在步骤S19,控制单元判断曝光传感器6是否接收到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所定光量。
在步骤S19,若曝光传感器6没有接收到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所定光量(步骤S19的“否”),则进入步骤S47,控制单元判断从闪光灯动作开始时间起是否经过Tsy时间。
如图7所示,步骤S19的“是”场合,或步骤S47的“是”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20,控制单元停止发光。
在本实施形态的控制处理中,控制单元使得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及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同时并行动作。这时,两照明光量控制器对等,不存在哪一方优先动作。
另一方面,在图8A-8B所示控制方法中,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图像记录条件使得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或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或者使得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及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同时并行动作。
图8A-8B是用于说明摄影动作第6实施形态的流程图,图9A-9B是用于说明优先顺序决定原理的图。
在图9A中,控制单元使得使用预发光方式的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在图9B中,控制单元使得使用自动闪光灯方式的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
与图7不同,图8A-8B所示控制处理可以使得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或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可以使得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或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以对距离图像记录装置1近的范围或远的范围的被摄体进行记录。
如图8A,8B,9A,9B所示,控制单元可以对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或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设定所定的曝光电平,以便当实行图像记录动作时,使得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或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
在步骤S8中,控制单元判断相对被摄体的距离是否比所定基准距离近。
若控制单元判断被摄体的距离比所定基准距离近(步骤S8的“是”),则控制单元使得使用预发光方式的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流程处理进入步骤S43。
在步骤S43,控制单元决定并设定图像记录动作及闪光动作要求的闪光光量。具体地说,在步骤S43,控制单元决定并设定发光时间Tsy,以便控制闪光灯发光部3的接通时间,得到闪光光量,用于图像记录。
接着,进入步骤S61,在步骤S61,控制单元调整自动闪光灯方式的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曝光电平,设定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所定曝光电平。
例如,如图9A所示,控制单元设定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曝光电平I1和I2。
曝光电平I1是由以后说明决定的通常值。曝光电平I2是修正值,设定为比曝光电平I1大,作为一所定值。例如,曝光电平I2比曝光电平I1大1EV(exposurevalue)。
在步骤S8中,若控制单元判断被摄体的距离比所定基准距离远(步骤S8的“否”),则控制单元使得使用自动闪光灯方式的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优先,流程处理进入步骤S43a。
在步骤S43a,控制单元决定并设定图像记录动作及闪光动作要求的闪光光量。具体地说,在步骤S43a,控制单元决定并设定发光时间Tsz,以便控制闪光灯发光部3的接通时间,得到闪光光量,用于图像记录。
接着,进入步骤S61a,在步骤S61a,控制单元调整预发光方式的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曝光电平,设定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所定曝光电平。
例如,如图9B所示,控制单元设定闪光时间Tsy及Tsz,设定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曝光电平。
闪光时间Tsy是由步骤S32得到的测光结果决定的值。闪光时间Tsz是修正值,设定为比上述闪光时间Tsy大,作为所定值。例如,闪光时间Tsz比闪光时间Tsy大1EV。
在步骤S61a,控制单元设定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所定曝光电平。例如,如图9B所示,控制单元设定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曝光电平I1。曝光电平I1是由以后说明决定的通常值。
步骤S61或步骤S61a之后,如图8A所示的控制处理实行与图7的步骤S45-S15相同的处理。
如果控制单元不对两个照明光量控制器设定差,则控制单元会从各照明光量控制器大体上同时接收到表示完成闪光动作的信号。
在图8A,8B所示控制处理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可以设定上述两个照明光量控制器的差(相对照明光量控制器之一,+1EV),然后,控制单元在两照明光量控制器的不同时间接收到表示完成闪光动作的信号,表示按一方式完成闪光动作的信号比表示按另一方式完成闪光动作的信号早。
因此,在根据图8A,8B所示实施形态的控制处理中,一方式可以比另一方式优先。
图4A,4B所示的判断低倍模式的步骤,可以包括在图5A,5B及其他此后的附图所示控制处理中。例如,判断低倍模式的步骤可以替换判断距离步骤,或判断低倍模式的步骤可以置于判断距离步骤之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选择上述变形例。
在图9A中,控制单元设定闪光时间Tsy,作为通过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实行闪光动作要求的接通时间。换句话说,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以闪光时间Tsy控制闪光动作的发光,通过预发光得到测光结果,使用该结果,可以确定闪光时间Tsy。如图9A所示,闪光时间Tsy期间,发出脉冲状闪光。
另一方面,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根据透镜的F值及CCD101的灵敏度计算自动闪光灯方式的曝光电平。
如上所述,如图9A所示,控制单元设定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曝光电平I1和I2。曝光电平I1是根据透镜的F值及CCD101的灵敏度决定的值。
曝光电平I2是修正值,设定为比曝光电平I1大,作为一所定值。例如,曝光电平I2与时间t2相对应,比曝光电平I1大1EV。例如,曝光电平I2可以设定为阈值。
控制单元可以具有一积分电路,以便对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进行积分。
该积分电路可以用于判断实际曝光电平是否大于曝光电平I2。
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在时间Tsy或时间t2(先来到者),停止闪光灯发光,
在图9B,根据闪光时间Tsy,控制单元设定闪光时间Tsz作为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的闪光动作的闪光时间。换句话说,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可以发光Tsz时间。
如图9B所示,在闪光时间Tsz期间,发生具有脉冲状的闪光。该闪光时间Tsz可以包括闪光时间Tsy以及与增加的1EV对应的时间。
在另一方面,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根据透镜的F值及CCD101的灵敏度计算自动闪光灯方式的曝光电平,作为如图9B所示的曝光电平I1。
控制单元设定曝光电平I1,在时间t1与其对应,作为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阈值。
控制单元可以具有一积分电路,以便对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进行积分。
该积分电路可以用于判断实际曝光电平是否大于曝光电平I1。
图8A,8B,9A,9B表示通过设定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及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优先电平实行曝光动作的控制处理例。
但是,有时会因例如传感器的窗口污脏等不能有效实现。
如果使用自动闪光灯方式的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的传感器6的窗口污脏,则积分电路不能正确地检测光量。
例如,积分电路因上述污脏不能正确地对光量积分,由此,积分电路的积分值会发生例如上不去。
在这种状态下,尽管实际的曝光超过合适值,曝光仍继续实行,会引起极端曝光。
这时,如上所述,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和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以设定的优先电平同时起作用。
因此,当第2照明光量控制器发生如上所述污脏时,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以所定曝光条件(+1EV)起着后备装置作用。
这样,会导致图像记录装置1记录图像失败。
上述增加的+1EV的曝光值可以根据被摄体的对比度变更为其他值。
例如,若被摄体具有相对低的对比度,则曝光电平可以增加到一所定值,例如,2EV。
在具有低对比度的被摄体记录中,增加曝光电平不会引起过曝光,由此,能得到良好质量的图像。
在图7-图9B的说明中,第1照明光量控制器使用预发光方式为例,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flashmatic方式代替上述预发光方式。
在采用flashmatic方式场合,即使改变方式,除了通过距离决定Tsy以外,其他相同,详细说明省略。
图10A-10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距单元5的图,其中,图10A是测距单元5的测距元件构成图,图10B是测距原理图。
图中,符号51表示光传感器,52表示透镜,53表示光圈,54表示测距元件控制单元,0表示被摄体。
在图10A中,测距元件由接受入射的来自被摄体0的光的光传感器51,使得来自被摄体0的光成像在光传感器51的透镜52,用于对入射到光传感器51的光量进行限制的光圈53,以及与光传感器51形成在同一基板上的测距元件控制单元54构成。
如图10B所示,光传感器51可分为中间间隔B的右光传感器51a以及左光传感器51b。左右光传感器在左右有相等数量的多个受光元件,排列成一列。
透镜52与右光传感器51a及左光传感器51b相对应,设有右透镜52a,左透镜52b。
用于控制光传感器51的受光量蓄积及读取各受光元件的受光量的程序存储在测距元件控制单元54。
在图10B中,将距离被摄体0的距离设为L,透镜52和光传感器51之间距离设为f,右透镜52a及右光传感器51a与左透镜52b及左光传感器51b的对应受光元件的间隔设为B,入射到右光传感器51a的光K1相对平行光(来自无限远的光)的光轴的偏移量设为X1,入射到左光传感器51b的光K2相对平行光的光轴的偏移量设为X2,从与测距元件的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的中心位置到被摄体0的距离L,通过三角测距方法,由下式计算:
L=B·f/(X1+X2) (1)
右光传感器51a和左光传感器51b的间隔B,透镜52和光传感器51之间的距离f,是根据测距元件预先设定的值,CPU读取测距元件的受光传感器的受光量,根据所读取的受光量,计算(X1+X2),再代入上式,计算L。
图11是用于说明光传感器的受光区域的图。
如上所述,光传感器在左右有相等数量的多个受光元件。
将该多个受光元件分割为若干受光区域,其中每个受光区域由所定数量的受光元件构成。
包含在各受光区域的受光元件可以与其他受光区域重叠。
例如,右光传感器51a及左光传感器51b分别由130个受光元件构成。一个受光区域由30个受光元件构成,从左端起1-30构成受光区域1(块1L,块1R),21-50构成受光区域2(块2L,块2R),41-70构成受光区域3(块3L,块3R),61-90构成受光区域4(块4L,块4R),81-110构成受光区域5(块5L,块5R),101-130构成受光区域6(块6L,块6R)。
这种场合,受光区域2及以后的受光区域的从左端起10个受光元件与邻接区域重叠。图中受光元件数为示意表示。
如图所示,受光区域的分割方法与受光传感器相同,分割为左右对应的受光区域。
图12A-12B是用于说明在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数据的图,图12A表示检测数据的位置偏移原理,图12B用于说明对比度规定值。
纵轴表示受光区域内受光元件受光的受光数据的大小(光量),横轴表示各受光元件位置。
如图12A所示,受光块或受光元件具有光量形状数据。
在按照本实施形态的控制处理中,通过比较左右对应的受光区域的受光数据的形状,检测受光数据的形状偏差达到何种程度,求取(X1+X2)。
图12A表示一实施形态,在该实施形态中,例如,通过光传感器51a及51b得到的光量形状有一山形或极大值。
在该图中,表示曲线极大值各出现一次场合,当被摄体成为重复图案时,出现峰值高度差几乎没有的若干峰值时,哪个峰值与哪个峰值对应,难以判别,成为不能测距(测距NG标志为“1”)。
图12B表示对比度值,其是通过光传感器51a及51b的受光块接受到的光量形状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控制单元判断该对比度值小于还是大于规定值。
当该对比度值小于规定值场合,控制单元判断图像记录状态不是良好状态。
这样的使用规定值的对比度确认处理对光传感器51a及51b的受光块实行。
若至少一个受光块具有低于规定值的对比度值,则控制单元判断所测得的距离可靠性低。这种场合,控制单元判断不能测距,不使用所测得的距离作为图像记录距离。
当图像记录装置1对着具有小对比度例如仅有单色的平面时,出现低对比度值。
上述规定值根据实际使用状态的可靠性试验设定。
图13是用于说明受光数据的左右图像差的图。
纵轴表示受光区域内受光元件受光的受光数据的大小(光量),横轴表示各受光元件位置。
理想的是,由光传感器51a的受光块受光的光数据,以及由光传感器51b的受光块受光的光数据具有相同且重叠形状。
但是,因从被摄体0反射的反射光状态不同,上述两光数据形状不同。
考虑到上述情况,控制单元对光传感器51a及51b计算在受光块由受光元件接受到的光量总和。
控制单元比较上述计算而得的光传感器51a及51b的光量总和,控制单元判断光传感器51a及51b接受的光数据差异。
图13中有实线R及虚线L,该实线R表示由光传感器51a得到的光量形状(或光数据总和),虚线L表示由光传感器51b得到的光量形状(或光数据总和)。
如图13所示,实线R和虚线L之间的区域S成为光传感器51a及51b得到的光量总和之差。
若光传感器51a及51b之差大于所定值,控制单元判断光传感器51a及51b不能正确地检测被摄体0图像。
图14表示对焦距离和聚焦透镜位置关系。
在图14中,横轴是将对焦距离的倒数作为等间隔的刻度,最下部的数值表示对焦距离(m)。
纵轴表示电机脉冲数,其与镜筒单元7中的透镜位置相对应。
控制单元计算CCD101(作为图像摄像装置)的输出信号,驱动透镜,根据透镜位置,计算相对被摄体的距离。
改变透镜相对被摄体0位置的方法包括例如:
(1)使用对焦距离倒数和聚焦透镜位置之间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
(2)将对焦距离倒数和聚焦透镜位置之间关系作为换算表存储在ROM中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透镜的现在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测。
例如,图像记录装置1设有脉冲电机,用于驱动透镜。当这样的图像记录装置1开始动作时,实行初始化动作,以便检测及设定透镜的基准位置。然后,根据透镜移动的脉冲数信息,检测透镜的现在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控制单元判断由测距单元5测得的距离值是OK(良好)或NG(不好)。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判断所测得的距离值是否在所定范围内,判断这样取得的结果具有相对高的可靠性还是相对低的可靠性。
因此,如图5A,5B所示,若控制单元判断所测得的距离值是NG,则控制单元根据由测距单元5取得的测定结果以及其他条件,例如透镜的F值,CCD101的灵敏度,设定预发光的发光光量。
完全不能测距场合,控制单元可以例如按后述方法设定预发光的发光光量。当环境只有少量光,如没有光源的夜景时,会发生上述不能测距。
假定图像记录装置1具有距离范围0.25m-4m,在该范围内,能根据透镜的F值及CCD101的灵敏度,控制曝光电平为最适曝光。
用于最适曝光的闪光灯的光量与相对被摄体0的距离平方成正比。
例如,CCD101的亮度的动态范围设定为4EV(24=16倍)。
图像记录要求的光量范围成为8EV,其由(4/0.25)2=256=28计算而得。
较好的是,预发光的发光光量设定为1m距离,其中,在1m的曝光电平对应于上述8EV范围的中心值。在这种状态下,相对被摄体的距离测定通过以例如±2EV范围调节曝光电平。
这样,控制单元计算从图像记录装置1相对被摄体0距离0.5m-2m实行曝光要求的闪光灯的光量。
由于图像记录装置1以上述计算而得的闪光灯光量记录被摄体0,图像记录装置1能良好地在0.5m-2m距离对被摄体0进行曝光,这样,图像记录装置1能高质量地记录图像。
若控制单元因过曝光(当小于或等于0.5m场合)不能计算预发光期间光量,实行与上述相同的计算,将曝光的发光量设定为0.35m的被摄体合适的光量,进行摄影,对0.25m-0.5m的被摄体,能在±1EV的误差范围内,记录图像。
同样,在预发光时测光中,由于曝光不足,不能实行测光计算时(等于或大于2m场合),将曝光的发光量设定为2.8m的被摄体合适的光量,进行摄影,对2m-4m的被摄体,能在±1EV的误差范围内,记录图像。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较好的是,预发光的发光光量尽可能少,因此,以预发光进行测光时,比较有利的是,透镜F值小,摄像元件的灵敏度高。
如上所述,即使在照明摄影中完全不能测距场合,也能以相当高的概率得到良好的曝光。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记录被摄体的图像,包括:
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光电变换装置,接受所述聚焦的光图像,将其变换成电信号;
测距单元,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光单元,当记录被摄体图像时,发出闪光;
第1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控制单元,根据图像记录条件,选择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发光的发光光量由测距单元测得的被摄体与透镜的距离,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透镜的F值中至少一个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记录条件包括设定的用于图像记录动作的基准距离,其由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透镜的F值,及透镜焦距中至少一个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测距单元测得的被摄体距离比所述基准距离近时,控制单元选择第1光控制器,控制第1闪光的发光光量,当由测距单元测得的被摄体距离比所述基准距离远时,控制单元选择第2光控制器,控制第2闪光的发光光量。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图像记录动作前,图像记录者能选择使用上述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低倍模式动作;
当选择低倍模式动作时,不管上述测距单元测定结果,控制单元选择第1光控制器,控制第1闪光的发光光量。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测距单元测定的被摄体距离可靠性低场合,或测距单元不能测定被摄体距离场合,控制单元选择第2光控制器,控制闪光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测距单元测定的被摄体距离可靠性低场合,或测距单元不能测定被摄体距离场合,
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
光电变换装置接受从被摄体反射的反射光,控制单元计算光电变换装置的输出信号,
当计算的发光光量为所定值范围内时,控制单元使用第1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以计算的发光光量实行闪光动作,
当与光电变换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测光结果在相对高亮度电平侧饱和时,控制单元将闪光动作的闪光光量调节为比预发光的发光光量小,
当与光电变换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测光结果在相对低亮度电平侧饱和时,控制单元使用第2光控制器,控制闪光动作闪光。
9.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记录被摄体的图像,包括:
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光电变换装置,接受所述聚焦的光图像,将其变换成电信号;
测距单元,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光单元,当记录被摄体图像时,发出闪光;
第1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控制单元,同时使用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实行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光控制器根据透镜的F值,被摄体与透镜之间距离,及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决定图像记录动作的必要的闪光光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第1光控制器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光电变换装置接受从被摄体反射的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使用该电信号,进行计算,决定图像记录动作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单元对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设定不同的闪光条件,以便使得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优先闪光,闪光条件包括对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设定曝光电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的闪光条件能根据图像记录条件进行变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测距单元测得比基准距离近时,第1光控制器比第2光控制器优先,控制闪光光量,当测距单元测得比基准距离远时,第2光控制器比第1光控制器优先,控制闪光光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距离由光电变换装置的灵敏度,透镜的F值,及透镜焦距中至少一个决定。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低倍模式动作;
当选择低倍模式动作时,不管上述测距单元所测定的距离,控制单元选择第1光控制器,控制闪光灯的发光光量。
17.一种图像记录方法,从图像记录装置对被摄体记录图像,包括以下步骤:
用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将所述光图像变换成电信号;
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选择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
其中,第1光控制器构成为,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构成为,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使得在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的第1光控制器或第2光控制器动作,实行图像记录动作的闪光动作。
18.一种图像记录方法,从图像记录装置对被摄体记录图像,包括以下步骤:
用透镜对被摄体进行聚焦,形成光图像;
将所述光图像变换成电信号;
测定透镜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使得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的闪光条件不同,对各光控制器设定闪光条件,用于图像记录动作,
其中,第1光控制器构成为,实行图像记录动作前,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预发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光电变换装置输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计算记录被摄体图像必要的闪光灯的光量,发出具有上述计算的光量的第1闪光;
第2光控制器构成为,记录被摄体图像时,指示从光单元对被摄体发出第2闪光,从被摄体反射光,由用于规定第2闪光光量的受光体接受该反射光,当受光体接受到反射光的光量成为所定值时,停止发出第2闪光;
当以在上述设定步骤设定的不同的闪光条件,实行图像记录动作时,使得第1光控制器及第2光控制器同时动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36928A JP4897350B2 (ja) | 2006-05-16 | 2006-05-16 | 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
JP136928/06 | 2006-05-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5072A true CN101075072A (zh) | 2007-11-21 |
CN100549797C CN100549797C (zh) | 2009-10-14 |
Family
ID=3829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025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9797C (zh) | 2006-05-16 | 2007-05-16 | 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858254A3 (zh) |
JP (1) | JP4897350B2 (zh) |
CN (1) | CN100549797C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2259A (zh) * | 2010-10-04 | 2012-07-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发光装置和摄像系统 |
CN106101523A (zh) * | 2015-05-01 | 2016-11-09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317976A (zh) * | 2017-06-23 | 2017-11-03 |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 前闪光灯调节方法与装置 |
CN108469262A (zh) * | 2018-03-13 | 2018-08-31 | 上海三利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列车的定位系统及方法 |
CN108604046A (zh) * | 2016-02-04 | 2018-09-2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影支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程序 |
CN109073754A (zh) * | 2016-04-19 | 2018-12-21 | 日立乐金光科技株式会社 | 距离图像生成装置和距离图像生成方法 |
CN110262167A (zh) * | 2012-03-21 | 2019-09-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1512A (zh) * | 2015-07-08 | 2017-01-11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
CN105472269B (zh) * | 2015-12-29 | 2018-09-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自拍补光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及自拍杆 |
CN108804958A (zh) * | 2017-04-28 | 2018-11-13 |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采用扫描设备进行图像采集的方法 |
CN109361859A (zh) * | 2018-10-29 | 2019-02-1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0618569B (zh) * | 2019-09-23 | 2021-11-16 |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器光斑自动随变倍联动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7734B2 (ja) * | 1987-04-27 | 1996-08-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3229981B2 (ja) * | 1992-08-12 | 2001-11-1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閃光発光制御可能なカメラシステム |
US5995761A (en) * | 1994-04-08 | 1999-11-30 | Nikon Corporation | Camera having vibration correcting device |
JP3419170B2 (ja) * | 1995-10-13 | 2003-06-23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の閃光撮影制御装置 |
JP3699757B2 (ja) * | 1995-11-21 | 2005-09-2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ストロボ調光装置 |
US6426776B1 (en) * | 1997-03-18 | 2002-07-30 | Minolta Co., Ltd.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photographing using scanning techniques |
JP2970903B1 (ja) * | 1998-07-14 | 1999-11-02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 |
JP4488274B2 (ja) * | 2001-03-23 | 2010-06-2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 |
JP2003066505A (ja) * | 2001-08-24 | 2003-03-05 | Minolta Co Ltd | カメラ |
US6684028B2 (en) | 2002-01-08 | 2004-01-2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Camera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
JP2005184508A (ja) * | 2003-12-19 | 2005-07-07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7248521A (ja) * | 2006-03-13 | 2007-09-27 | Ricoh Co Ltd |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2006
- 2006-05-16 JP JP2006136928A patent/JP489735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5-14 EP EP07251975A patent/EP1858254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5-16 CN CNB2007101025773A patent/CN10054979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2259A (zh) * | 2010-10-04 | 2012-07-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发光装置和摄像系统 |
CN110262167A (zh) * | 2012-03-21 | 2019-09-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 |
CN110262167B (zh) * | 2012-03-21 | 2021-10-01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 |
US11228701B2 (en) | 2012-03-21 | 2022-01-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CN106101523A (zh) * | 2015-05-01 | 2016-11-09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US10425564B2 (en) | 2015-05-01 | 2019-09-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is capable of bounce emission photograph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
CN108604046A (zh) * | 2016-02-04 | 2018-09-2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影支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程序 |
US10732485B2 (en) | 2016-02-04 | 2020-08-04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imaging support device |
CN108604046B (zh) * | 2016-02-04 | 2020-10-3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影支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N109073754A (zh) * | 2016-04-19 | 2018-12-21 | 日立乐金光科技株式会社 | 距离图像生成装置和距离图像生成方法 |
CN107317976A (zh) * | 2017-06-23 | 2017-11-03 |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 前闪光灯调节方法与装置 |
CN108469262A (zh) * | 2018-03-13 | 2018-08-31 | 上海三利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列车的定位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897350B2 (ja) | 2012-03-14 |
EP1858254A2 (en) | 2007-11-21 |
EP1858254A3 (en) | 2009-09-30 |
CN100549797C (zh) | 2009-10-14 |
JP2007310026A (ja) | 2007-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75072A (zh) | 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 | |
CN1306303C (zh) |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 |
CN1707346A (zh) | 防震装置 | |
CN1732682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程序 | |
CN1574892A (zh) | 用于获得具有图像振动校正的摄影图像的摄影装置和方法 | |
CN1574898A (zh) | 图像摄取装置 | |
CN1909603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 |
CN1912728A (zh)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56025A (zh) | 图像获取装置 | |
CN1892293A (zh) |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 |
CN1906933A (zh) | 前投影型多投影显示器 | |
CN1975556A (zh) | 光学设备 | |
CN101042466A (zh) | 变焦透镜,使用该变焦透镜的成像装置以及拍摄装置和移动信息终端 | |
CN1910910A (zh) | 固体摄像器件及使用它的摄像机 | |
CN1681131A (zh) | 固体摄像元件及其设计支持方法及摄像装置 | |
CN1645918A (zh) | 半导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信号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577033A (zh) | 具有模糊校正功能的摄影镜头以及照相机系统 | |
CN1877387A (zh) | 变焦透镜及包含变焦透镜的摄像设备 | |
CN1607816A (zh) | 摄影装置以及摄影装置的处理程序 | |
CN1667484A (zh) | 抗抖动装置 | |
CN1543198A (zh) | 校正装置 | |
CN1892294A (zh) |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 |
CN1744675A (zh) | 图像输入装置 | |
CN1707347A (zh) | 防震装置 | |
CN1591892A (zh) | 防止阴影细节损失的成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