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347C - 数据备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备份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14347C CN100514347C CNB2006800158818A CN200680015881A CN100514347C CN 100514347 C CN100514347 C CN 100514347C CN B2006800158818 A CNB2006800158818 A CN B2006800158818A CN 200680015881 A CN200680015881 A CN 200680015881A CN 100514347 C CN100514347 C CN 10051434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terminal
- data
- portable terminal
- user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59—Making use of the calling party identif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136—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6—Anti-theft arrangements, e.g. protection against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cl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6—Hardware arrangements for back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53—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providing data content
- H04M1/275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providing data content by data transmission, e.g. downloa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08—Indicating faults in circuits or apparatus
- H04M3/12—Marking faulty circuits "busy"; Enabling equipment to disengage itself from faulty circuits ; Using redundant circuits; Response of a circuit, apparatus or system to an err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数据备份系统,该数据备份系统可相互通信地连接有:便携式终端;数据保存装置,其对在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以及顾客管理装置,其对与使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用户有关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在变更了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顾客管理装置针对同一用户,将变更前的旧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和变更后的新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与所述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保存和管理。在从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发送的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设定有表示旧终端的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的标记的情况下,数据保存装置对顾客管理装置核对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在确认了新终端和旧终端的用户为同一用户的情况下,数据保存装置检索旧终端中的用户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便携式终端上的数据保存到网络上的数据备份装置中,在手机变更时也能够下载该数据并继续使用数据的数据备份系统和数据备份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手机和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便携式终端中,下载网络上的内容而在便携式终端中对其进行利用的例子逐渐增加。作为下载的对象,可以列举游戏等应用程序、动态图像、墙纸、来电音乐等各种内容。并且,也有用户在便携式终端中制作并使用日程表和电话簿等数据的例子。
下载的内容和在便携式终端制作的数据(以下简称为“数据”或“用户数据”)保存在各个便携式终端的存储器中,所以在产生便携式终端的丢失、故障等的情况下,产生无法在新的便携式终端中利用该数据的问题。在丢失、故障后也希望利用已下载过的内容时,需要再次取得相同的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再取得时还需要再次支付内容使用费用,产生损害用户的便利性的问题。并且,存在无法再现在便携式终端制作的数据的问题。
作为应对这种问题的方法,公知有手机终端用的数据管理服务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数据管理服务系统中,能够实现便携式终端上的数据的备份,并且能够解决由于变更便携式终端而无法使用以往所使用的数据的问题。即,将在便携式终端使用的数据信息上载到网络上的数据管理服务器,必要时,将上载的数据下载到便携式终端而对其进行使用,从而即使变更便携式终端时,也能够继续利用其内容。
在该数据管理服务系统中,除了简单的便携式终端上的数据的备份以外,也能够进行具有著作权的数据的备份。将附加了作者识别信息的数据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上的著作权保护区域中,限制其向其他保存区域的移动。仅允许与该数据信息对应的利用者的便携式终端下载存储在著作权保护区域中的数据信息。
作为其他方法,提出了内容备份方法,即,在发布著作权内容时,作为内容的备份目的地预先指定被允许的备份服务器,仅允许所指定的备份服务器保存内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0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48180号公报
在现有技术中,在访问备份服务器时,作为唯一识别便携式终端的手段,使用便携式终端的识别符。因此,仅在变更前和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的识别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在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中再次取得保存在服务器装置中的数据。
但是,实际上,在变更了便携式终端时,变更前和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的识别符不同的情况居多。例如,在使用手机作为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手机的识别号码(ID)是伴随手机的变更而变化的号码。
在使用SIM(Subscribe Identity Module)作为加入者号码的保存目的地的情况下,因为丢失而变更手机时,SIM也变更为新的SIM。由于SIM的变更,SIM识别号码(SIM ID)和移动机加入者识别号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也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在使用电子证书作为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该电子证书的序列号码和电子证书本身也发生变化。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变更了手机时,输入用户上次使用的密码,在服务器上检索存储有与所输入的密码一致的密码的用户区域,存储在该区域中的旧终端的识别号码被改写为新终端的识别号码。为了防止频繁的变更和不正当访问,虽然管理利用记录(log),但也无法否定密码被恶意使用的可能性。并且,与旧终端有关的识别信息被覆盖消除。
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保护著作权内容,仅允许预先通过内容发布服务器所指定的备份服务器进行备份保存,但是没有公开变更了便携式终端时的用户的确定、以及备份数据的检索、下载的具体方法。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即使在用户变更了便携式终端时,也能够有效且适当地从备份服务器下载此前所使用的著作权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侧面,数据备份系统可相互通信地连接有:便携式终端;数据保存装置,其对在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以及顾客管理装置,其对与使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用户有关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在变更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所述顾客管理装置针对同一用户,将变更前的旧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和变更后的新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与所述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保存和管理,
所述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在从所述数据保存装置下载所述旧终端所使用过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数据保存装置设定表示旧终端的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的标记,并发送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
在所述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设定有所述标记的情况下,所述数据保存装置针对所述顾客管理装置核对所述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当在所述顾客管理装置中确认了所述新终端和旧终端的用户为同一用户时,所述数据保存装置检索所述旧终端中的用户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所述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
在本发明的第二侧面,提供经由网络取得数字内容来利用的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具有:
(a)数据保存可否判断部,其针对所取得的数字内容,判断是否允许以备份为目的的保存;
(b)用户数据发送部,其在允许所述数字内容的备份保存的情况下,将根据所述数字内容生成的用户数据保存到网络上的数据保存服务器中;
(c)用户ID信息再登记消息生成部,其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与使用所述便携式终端以前的旧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再登记;以及
(d)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生成部,其生成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用于从所述数据保存服务器下载所述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
在从旧终端下载已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生成部在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设置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进行著作权内容的备份保存,并且,在变更便携式终端后,也能够有效地下载以前的便携式终端中所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
在本发明的第三侧面,提供对在便携式终端利用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保存的备份装置。备份装置具有:
(a)用户数据保存部,其保存用户数据;
(b)用户信息保存部,其在针对同一用户变更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变更前的旧终端识别符和变更后的新终端识别符关联起来进行管理;
(c)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判别部,其在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到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的情况下,判断在该取得请求中是否指示有从旧终端取得用户数据;以及
(d)终端识别核对部,其在指示有从旧终端取得用户数据的情况下,针对用户信息保存部核对所述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用户数据的不正当下载,在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中,也能够将变更前的便携式终端所保存的用户数据发送给适当的用户。
即使在变更了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且适当地下载在旧终端使用的包含著作权内容的用户数据,并在新终端中继续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数据备份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在图1的系统中使用的便携式终端的概略框图。
图3是在图1的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备份保存装置的概略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系统的旧终端的数据保存顺序的图。
图5是示出在图1的系统的新终端中的变更后的备份数据取得顺序的图。
图6是示出便携式终端发送给顾客管理装置的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便携式终端发送给数据保存装置的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变更后的新的便携式终端发送给顾客管理装置的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由顾客管理装置管理的同一用户列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便携式终端发送给数据保存装置的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的一例的图。
标号说明
1:数据备份系统
21、22:便携式终端
30:内容服务器装置
40:顾客管理装置
50:数据保存装置(数据保存服务器)
60:备份装置
201:发送部
202:数据保存可否判断部
203:消息生成部
204:存储器
301: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提取部(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判别部)
302:终端ID核对部
303:用户数据保存部
401:用户识别信息检索部
402:用户识别信息保存/更新部(用户信息保存部)
405:同一用户列表
501: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所参照的各图中,同一结构要素由同一标号表示。
(系统整体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数据备份系统的概略结构图。数据备份系统1包含:与网络10连接且可相互进行通信的便携式终端21、22、内容服务器装置30、顾客管理装置40、数据保存装置50、以及信息输入终端70。利用顾客管理装置40和数据保存装置50构成备份装置60。
便携式终端21、22、内容服务器装置30、顾客管理装置40、数据保存装置50和信息输入终端70分别具有CPU、存储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等的硬件资源和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软件资源。
图2是示出在数据备份系统1中使用的便携式终端21、2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便携式终端21(或22)具有:经由网络10向顾客管理装置40和数据保存装置50发送各种消息的发送部201、生成所发送的消息的消息生成部203、针对著作权内容判断是否允许数据的备份保存的数据保存可否判断部202、以及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204。
在便携式终端21从内容服务器装置30下载著作权内容的情况下,针对期望的著作权内容,在添加了是否允许以备份为目的的保存的信息的状态下,发布内容。然后,使用存储在存储器204中的应用程序,来利用著作权内容,在对使用后的数据进行备份保存的情况下,在数据保存可否判断部202中,判断是否是允许数据保存装置50备份保存的内容。在是允许备份保存的内容的情况下,向数据保存装置50发送备份数据(用户数据)。
消息生成部203根据用户的指示,生成用户识别(ID)信息登记消息、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用户识别(ID)信息再登记消息、以及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等。
当在顾客管理装置40中登记便携式终端21时发送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在由于丢失、故障等而变更为新的便携式终端时,为了对顾客管理装置40的再登记而发送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在请求便携式终端21使用的用户数据的备份保存时,向数据保存装置50发送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在从数据保存装置50下载备份数据时,发送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当将在变更前的便携式终端中使用的备份数据下载到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时,如后所述,建立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生成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
图3是备份装置60的概略结构图。备份装置60包含数据保存装置50和顾客管理装置40。数据保存装置50具有: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提取部301、终端ID核对部302、以及根据用户的请求来保存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保存部303。
用户数据保存部303将从便携式终端发送来的备份数据(用户数据)保存到规定的区域中。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提取部301作为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判别部发挥功能,判断在从便携式终端21发送来的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是否包含有对旧终端所使用的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标记。在不包含的情况下,从用户数据保存部303的相应用户区域中检索所请求的数据。在包含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的情况下,终端ID核对部302对顾客管理装置40进行用户核对。
顾客管理装置40具有用户识别信息检索部401和用户识别信息保存/更新部402。用户识别信息保存/更新部保持每个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具有同一用户列表405,该同一用户列表405即使在用户变更了所持有的便携式终端时也能对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的情况进行确定。用户识别信息检索部401在从数据保存装置50接收到用户核对的请求的情况下,参照同一用户列表405进行用户的核对。
另外,数据保存装置50和顾客管理装置40不一定必须是独立的装置,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备份装置60。
(数据备份系统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4和图5,说明由这些装置构成的数据备份系统1的整体的动作顺序。
图4是示出便携式终端21保存备份数据时的动作的顺序图。
(1)用户识别信息的登记动作
便携式终端21根据用户的指示(S101),制作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将该消息发送给顾客管理装置40(S102)。在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中包含有便携式终端21的终端识别符和使用该便携式终端21的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
所谓终端识别符是指可唯一识别便携式终端21的信息,作为具体的例子,可以列举IMSI、手机ID、手机号码、便携式终端21的电子证书等。
所谓个人识别信息是指可唯一识别用户的信息,可以列举组合了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电话号码、邮箱地址、机动车驾驶证号码、身份证号码、面部照片、指纹信息、虹膜信息、以及手掌的静脉信息的信息。
图6示出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的一例。在图6的例子中,作为终端识别符的种类使用手机ID,作为个人识别信息,除了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以外还包含指纹信息。
返回图4,顾客管理装置40在从便携式终端21接收到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时,在用户识别信息保存/更新部402中设置规定的区域,保存该用户识别信息(S103)。另外,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也可以从信息输入终端70(参照图1)发送到顾客管理装置40。例如为如下的情况等:在手机销售店向用户销售手机时,将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入终端70,发送到顾客管理装置40。顾客管理装置40构成为仅接收来自特定的信息输入终端70的输入信息,从而能够提高终端识别符和个人识别信息的可靠性。
另外,用户识别信息登记消息优选不被第三者盗取。例如考虑在便携式终端21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在信息输入终端70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使用IPSec(IP Security)和SSL(Secure Socket Layer)并进行加密的方法。并且,在便携式终端21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在信息输入终端70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需要进行相互认证等来确保相互的可靠关系。该情况下,也考虑到使用IPSec和SSL进行相互认证的方法、使用专用线来连接信息输入终端70和顾客管理装置40等的方法。
(2)用户数据的保存请求动作
然后,便携式终端21从内容服务器装置30取得游戏等应用程序、动态图像、墙纸、来电音乐等各种内容,从而在便携式终端21中的存储器204中保持并利用各种数据(S104)。并且,还通过制作日程表和电话簿等数据,而将数据保持在存储器204中。作为在便携式终端21中保持的数据,除此之外,还考虑有由OMADRMv2(Open MobileAlliance DigitalRights Management Version 2.0)定义的权利信息(RO:Right Object)这种内容的中间信息、Java(注册商标)应用程序执行时生成的高速缓存等的存储器数据等的在便携式终端21中存在的所有数据。
在便携式终端21中,制作这些各种数据,并进行保存、更新时(S104),对构成备份装置60的数据保存装置50发送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S105)。在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中包含有终端识别符和希望备份保存的数据。在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数据与其附属信息一起称为“用户数据”。数据保存装置50将在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用户数据与终端识别符关联起来进行存储(S106)。
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也可以每当在便携式终端21中更新了数据时生成、发送,并保存在数据保存装置50中(S107、S108、S109)。
图7示出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的一例。如图7所示,在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中包含有终端识别符和用户数据。在用户数据中除了数据本身以外,还包含数据的附属信息。作为附属信息的例子,有数据ID、内容类型、数据大小、数据制作日期时间等。
另外,用户数据保存请求消息优选不被第三者盗取。考虑在便携式终端21和数据保存装置50之间使用IPSec(IP Security)和SSL(SecureSocket Layer)并进行加密的方法。并且,在便携式终端21和数据保存装置50之间需要进行相互认证等来确保相互的可靠关系。该情况下,也考虑到使用IPSec和SSL进行相互认证的方法。
(3)用户识别信息的再登记动作
图5是示出由于便携式终端21丢失、故障等而变更为新便携式终端21new后的系统动作的顺序图。
新便携式终端21new根据用户的指示(S201),对顾客管理装置40发送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S202)。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包含新便携式终端21new的终端识别符、变更前所使用的便携式终端21的终端识别符、和用户的个人信息。
图8示出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的一例。在图8的例子中,除了新的手机ID和以前的手机ID以外,还包含了包含有用户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指纹信息等的个人信息。
返回图5,在顾客管理装置40中,当从新便携式终端21new接收到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时,用户识别信息检索部401检索用户识别信息保存/更新部402。当检索到与旧终端21的终端识别符有关的信息时,根据所接收到的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追加新的终端识别符,更新该用户识别信息(S203)。
在顾客管理装置40还在S203中制作表示使用旧便携式终端21和新便携式终端21new的用户是同一人的同一用户列表405。同一用户列表按照新终端的终端识别符来制作,包含有请求再登记的新终端22的用户在过去使用了哪个便携式终端的信息。
图9示出同一用户列表405的一例。在图9的例子中,包含当前终端的终端识别符和相同用户过去使用的旧终端的终端识别符。根据保存在顾客管理装置40中的用户识别信息来进行旧便携式终端21和新便携式终端21new是否由同一用户使用的判断。即,顾客管理装置40仅在包含在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中的个人识别信息和保存在用户识别信息保存/更新部402中的个人识别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指纹信息一致等的情况下),判断为旧便携式终端21和新便携式终端21new由同一用户使用。
个人识别信息由于用户告诉其他用户而具有可能冒充的问题。因此,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也可以构成为从信息输入终端70发送到顾客管理装置40。例如,在手机销售店向用户销售手机时,将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入终端70,发送到顾客管理装置40等。信息输入终端70优选仅能够由专业的操作人员来操作,通过操作人员进行用户的机动车驾驶证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的本人确认,来防止冒充。
用户识别信息再登记消息也优选不被第三者盗取的消息,考虑在便携式终端22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在信息输入终端70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使用IPSec(IP Security)和SSL(Secure Socket Layer)并进行加密的方法。并且,在便携式终端21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在信息输入终端70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需要进行相互认证等来确保相互的可靠关系,考虑到使用IPSec和SSL进行相互认证的方法、使用专用线来连接信息输入终端70和顾客管理装置40等的方法。
(4)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动作
当用户指示已被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时(S204),新便携式终端21new制作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S205),将所制作的取得请求消息发送到数据保存制作50(S206)。在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包含有新便携式终端21new的终端识别符和希望取得的数据的识别符。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还包含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该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表示新便携式终端21new是否取得从变更前的旧便携式终端21上载的用户数据。该标记的使用方法在后面叙述。
图10示出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的一例。在图10的例子中,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包含终端识别符、数据ID、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501。除此以外,也可以包含内容类型、数据大小、数据制作日期时间等。
因为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优选不被第三者盗取的消息,所以考虑在新便携式终端21new和数据保存装置50之间使用IPSec(IP Security)和SSL(Secure Socket Layer)并进行加密的方法。并且,在新便携式终端21new和数据保存装置50需要进行相互认证等来确保相互的可靠关系,该情况下也考虑到使用IPSec和SSL进行相互认证的方法。
(5)终端识别符核对的动作
数据保存装置50在接收到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时,在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提取部301中,确认在该消息中是否设置了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501(S207)。在设置了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501的情况下,终端ID核对部302对顾客管理装置40发送终端识别符的核对消息(S208)。在终端识别符核对消息中包含有在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新便携式终端21new的终端识别符。
当从数据保存装置50接收到终端识别符核对消息时,顾客管理装置40从同一用户列表405中,检索并取出具有与在终端识别符核对消息中包含的终端识别符相同的识别符的用户列表(S209)。
当检索到包含有新便携式终端21new的终端识别符的同一用户列表405时,顾客管理装置40对数据保存装置50发送终端识别符的核对响应消息(S210)。在终端识别符的核对响应消息中包含有顾客管理装置40所保存的同一用户列表405,由此来确定同一用户在便携式终端的变更前使用的以前的终端识别符。
当从顾客管理装置40接收到终端识别符的响应消息时,数据保存装置50从用户数据保存部303检索存储在旧终端识别符的区域中的用户数据,取出目标的用户数据(S211)。此时,数据保存装置50针对在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新便携式终端21new的终端识别符和在核对响应消息中包含的以前的便携式终端21的终端识别符这双方,检索用户数据。
终端识别符的核对消息和响应消息优选不被第三者盗取的消息,考虑在数据保存装置50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使用IPSec(IP Security)和SSL(Secure Socket Layer)并进行加密的方法。并且,在数据保存装置50和顾客管理装置40之间需要进行相互认证等来确保相互的可靠关系,考虑到使用IPSec和SSL进行相互认证的方法、使用专用线来连接数据保存装置50和顾客管理装置40等的方法。
当确认到存在有所请求的用户数据时,数据保存装置50对新便携式终端21new发送用户数据(S212)。在用户数据中添加便携式终端22的终端识别符信息。在数据保存装置50保持从变更前的旧便携式终端21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和从变更后的新便携式终端21new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这双方的情况下,也可以合并双方的用户数据,作为用户数据发送该新便携式终端21new。
另外,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的发送优选不被第三者盗取的方式。考虑在数据保存装置50和新便携式终端21new之间使用IPSec(IP Security)和SSL(Secure Socket Layer)并进行加密的方法。并且,在数据保存装置50和新便携式终端21new之间需要进行相互认证等来确保相互的可靠关系。该情况下,也考虑到使用IPSec和SSL进行相互认证的方法。
(6)用户数据取得时的动作
当从数据保存装置50取得用户数据时,新便携式终端21new判断存储器204是否反应了该内容。例如,通过在从数据保存装置50发送来的用户数据中包含的用户数据的识别信息、用户数据的制作日期时间等的信息,用户数据只是被置换为新的用户数据或在显示部进行显示,从而,进行对用户的决定指示进行对应等的动作。在判断为在便携式终端中保存所取得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将该用户数据保存在存储器204中(S213)。
这样,以来自用户的备份数据取得指示为触发信号,新便携式终端21new自动地添加本终端的识别号码,制作并发送设置了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的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由此,能够以有效且可靠的方法下载使用旧终端21时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继续进行使用。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05年5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141925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5)
1.一种数据备份系统,该数据备份系统可相互通信地连接有:便携式终端;数据保存装置,其对在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以及顾客管理装置,其对与使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用户有关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该数据备份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变更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所述顾客管理装置针对同一用户,将变更前的旧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和变更后的新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与所述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保存和管理,
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在从所述数据保存装置下载所述旧终端所使用过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数据保存装置设定表示旧终端的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的标记,并发送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
在所述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设定有所述标记的情况下,所述数据保存装置使所述顾客管理装置核对所述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在所述顾客管理装置中,在确认了所述新终端和旧终端的用户为同一用户的情况下,所述数据保存装置检索所述旧终端中的用户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
2.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便携式终端从网络接收数字内容的发布,
针对所述数字内容,判断是否允许以备份为目的的数据保存,
在允许所述数字内容的备份保存的情况下,将根据所述数字内容在所述便携式终端生成的用户数据保存到网络上的数据保存装置中,
在变更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针对使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同一用户,将变更前的旧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和变更后的新终端的终端识别号码与所述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关联起来,作为用户识别信息而保存和管理,
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在从所述数据保存装置下载所述旧终端所使用过的用户数据时,设定表示旧终端的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的标记,并发送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
当在所述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设定有所述标记时,所述数据保存装置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核对所述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在确认了所述新终端和旧终端的用户为同一用户的情况下,从所述数据保存装置向变更后的便携式终端发送所请求的用户数据。
3.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经由网络取得数字内容来利用,该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该便携式终端具有:
数据保存可否判断部,其针对所述所取得的数字内容,判断是否允许以备份为目的的保存;
用户数据发送部,其在允许所述数字内容的备份保存的情况下,将根据所述数字内容生成的用户数据保存到网络上的数据保存服务器中;
用户信息再登记消息生成部,其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与使用所述便携式终端以前的旧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再登记;以及
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生成部,其生成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以从所述数据保存服务器下载所述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
在要从所述旧终端下载已备份保存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生成部在所述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消息中设置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信息再登记消息生成部生成再登记消息,该再登记消息是将所述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识别符和旧终端的终端识别符关联起来而得到的。
5.一种备份装置,该备份装置对在便携式终端利用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保存,该备份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备份装置具有:
用户数据保存部,其保存用户数据;
用户信息保存部,其在针对同一用户变更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变更前的旧终端识别符和变更后的新终端识别符关联起来进行管理;
旧终端用户数据取得请求判别部,其在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到用户数据的取得请求的情况下,判断在所述取得请求中是否指示有取得旧终端的用户数据的信息;
终端识别核对部,其当在所述取得请求中指示有从所述旧终端取得用户数据的信息时,针对所述用户信息保存部核对所述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以及
用户识别信息检索部,该用户识别信息检索部在存在核对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信息保存部中检索所述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的信息,
在确定了所述用户为同一用户的情况下,将存储在所述用户数据保存部中的所述旧终端的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便携式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41925A JP4818639B2 (ja) | 2005-05-13 | 2005-05-13 | 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
JP141925/2005 | 2005-05-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71593A CN101171593A (zh) | 2008-04-30 |
CN100514347C true CN100514347C (zh) | 2009-07-15 |
Family
ID=37396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8001588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347C (zh) | 2005-05-13 | 2006-05-10 | 数据备份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1128B2 (zh) |
EP (1) | EP1881439B1 (zh) |
JP (1) | JP4818639B2 (zh) |
CN (1) | CN100514347C (zh) |
WO (1) | WO20061210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76708B2 (ja) * | 2008-06-12 | 2013-04-03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
CA2692741C (en) * | 2009-03-31 | 2014-04-0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Remote application storage |
US8364611B2 (en) * | 2009-08-13 | 2013-01-29 | Yahoo!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caching information on a mobile device |
JP4884509B2 (ja) * | 2009-09-29 | 2012-02-29 |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コンテンツ管理サーバ、コンテンツ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テンツ管理方法 |
GB2476673A (en) * | 2010-01-04 | 2011-07-06 | Retalika Ltd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ective exportingof services from an old user device to a new user device |
CN102075515B (zh) * | 2010-11-23 | 2014-06-18 |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账号信息的迁移方法 |
US20130031057A1 (en) * | 2011-07-28 | 2013-01-31 | Masoud Vakili | Minimal Identity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
CN102981811A (zh) * | 2011-09-05 | 2013-03-20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用户选项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JP2013092857A (ja) * | 2011-10-25 | 2013-05-16 | Sony Corp | 移動体装置、情報処理装置、位置情報取得方法、位置情報取得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3139177B (zh) * | 2011-11-30 | 2016-02-1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多媒体数据下载方法和通信系统 |
CN103166998B (zh) * | 2011-12-15 | 2016-03-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信息关联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
WO2014075214A1 (zh) | 2012-11-13 | 2014-05-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报文信息的方法及网元 |
JP6144171B2 (ja) * | 2013-09-30 | 2017-06-07 | 株式会社日立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 モバイル端末内データ参照システム |
CN104135512B (zh) * | 2014-07-16 | 2015-08-05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服务注册更新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客户端 |
CN105142129A (zh) * | 2015-06-19 | 2015-12-09 | 上海卓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更新桌面的方法、服务器和移动终端 |
US10437791B1 (en) * | 2016-02-09 | 2019-10-08 | Code 42 Software, Inc. | Network based file storage system monitor |
CN106096795B (zh) * | 2016-02-24 | 2022-04-08 | 皮尔公司 | 用于毛皮或外皮商品的安全平台和数据储存库 |
JP5999614B1 (ja) * | 2016-04-20 | 2016-09-28 | 株式会社ソフトベース | データリカバリシステム、データリカバリ方法、データリカバリ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作成型の携帯端末及びパッシブタイプの記憶媒体 |
CN105975362A (zh) * | 2016-04-28 | 2016-09-28 | 北京百华悦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故障情况下数据恢复方法 |
CN108710547B (zh) * | 2018-05-10 | 2020-10-2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JP6930551B2 (ja) * | 2019-01-28 | 2021-09-01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産業機器管理システム、産業機器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336249B2 (ja) * | 2019-04-23 | 2023-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モバイル端末、プログラム |
US20240236091A1 (en) * | 2023-01-05 | 2024-07-11 |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gnizing new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42604A (ja) * | 1999-02-19 | 2000-09-08 | Fujitsu Ltd | コンテンツ配布システム、端末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3404353B2 (ja) * | 2000-03-31 | 2003-05-06 | 真二 青山 | 携帯型電話機の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並びに携帯型電話機及び携帯型電話機の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3910792B2 (ja) * | 2000-09-28 | 2007-04-25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保守システム及び情報保守方法 |
JP2002185579A (ja) | 2000-12-08 | 2002-06-28 | Nec Corp | 携帯電話端末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
JP2002185631A (ja) * | 2000-12-14 | 2002-06-28 | Nec Corp | 電話帳情報のバックアップ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電話帳情報のバックアップサービスの実施方法 |
JP2002312249A (ja) * | 2001-04-12 | 2002-10-25 | Yamaha Corp |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のバックアップ方法およびバックアップ用記憶メディア |
US8032084B2 (en) * | 2001-07-18 | 2011-10-04 | Data Transfer & Communications Limited | Data security device |
JP3902479B2 (ja) * | 2002-01-25 | 2007-04-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データダウンロード方法 |
US20040204070A1 (en) | 2002-04-19 | 2004-10-14 | August Katherine G. | Wireless service provider functionality to transfer designate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JP2003330809A (ja) * | 2002-05-15 | 2003-11-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コンテンツ再現方法、コンテンツ再現システム、ユーザ側装置、コンテツ再現システム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担持した媒体 |
JP2003338867A (ja) * | 2002-05-20 | 2003-11-28 | Open Lcr Dot Com Kk | 携帯電話機の電話帳データをサーバーにバックアップし復元する方式 |
JP3699696B2 (ja) | 2002-07-09 | 2005-09-2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コンテンツ管理方法、コンテンツ管理システム、バックアップサーバ、管理サーバ、コンテンツサーバ、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2004112478A (ja) * | 2002-09-19 | 2004-04-08 | Computer Image Laboratory Co Ltd | 携帯端末の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
US7350077B2 (en) * | 2002-11-26 | 2008-03-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802.11 using a compressed reassociation exchange to facilitate fast handoff |
JP3738251B2 (ja) | 2002-12-17 | 2006-01-25 | ゼロワン・ビジネス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データ管理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
WO2005079024A1 (ja) * | 2004-02-13 | 2005-08-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データ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シグナリング管理 |
-
2005
- 2005-05-13 JP JP2005141925A patent/JP48186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5-10 WO PCT/JP2006/309401 patent/WO20061210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5-10 US US11/914,304 patent/US7941128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5-10 EP EP06746215.0A patent/EP1881439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5-10 CN CNB2006800158818A patent/CN10051434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881439B1 (en) | 2016-04-20 |
EP1881439A4 (en) | 2010-09-22 |
WO2006121077A1 (ja) | 2006-11-16 |
EP1881439A1 (en) | 2008-01-23 |
US20090081998A1 (en) | 2009-03-26 |
CN101171593A (zh) | 2008-04-30 |
JP2006319811A (ja) | 2006-11-24 |
JP4818639B2 (ja) | 2011-11-16 |
US7941128B2 (en) | 2011-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4347C (zh) | 数据备份系统 | |
CN100480948C (zh) | 移动终端、资源访问控制系统以及资源访问控制方法 | |
CN103037312B (zh) |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0534090C (zh) | 安全元件命令方法和移动终端 | |
JP4995864B2 (ja) | 無線装置での一時的な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コンポーネントの削除および再ロード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 |
US7890427B1 (en) | Authentication of notifications received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a mobile services network | |
CN102088691B (zh) | 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认证识别系统和方法 | |
US20070038680A1 (en) | Management of mobile-device data | |
EP2383675A1 (en) | Thin client-server system, thin client terminal, data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CN101378396A (zh) | 网络钓鱼通知服务 | |
CN103051456A (zh) | 一种管理智能sd卡内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5453126A (zh) | 应用程序共享服务方法和应用于该服务方法的装置 | |
SE531399C2 (sv) | Tillhandahållande säkerhet i förhållande till mobilterminaler | |
US20090030975A1 (en) | Application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JP2012070294A (ja) | 端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検索システム | |
US7882030B2 (en) | Conne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naging connection information used in communications between IC cards | |
KR100553652B1 (ko) | 아이씨 카드 사이의 통신에 사용되는 접속 정보를관리하는 접속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 |
WO2007071695A1 (fr) | Exploitation d'informations proprietaires transmises par un reseau de radiocommunications a un terminal mobile sous le controle d'une carte a puce | |
CN115878138A (zh) | 应用预下载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20140335847A1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secure card history and audit for property hand-over | |
CN111988459B (zh) | 一种通讯录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Tambe et al. | Offline Mobile Security | |
CN107040904A (zh) | 控制短信息的菜单项显示撤回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8474719B (zh) | 一种通信模组远程写入sim卡信息保存的方法 | |
US20040209630A1 (en) |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saturation of files or applic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