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9413C - 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9413C CN100349413C CNB2004100886752A CN200410088675A CN100349413C CN 100349413 C CN100349413 C CN 100349413C CN B2004100886752 A CNB2004100886752 A CN B2004100886752A CN 200410088675 A CN200410088675 A CN 200410088675A CN 100349413 C CN100349413 C CN 10034941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ice
- user
- control point
- scp
- c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8—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04L41/5054—Automatic deployment of services triggered by the service manager, e.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b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04Q3/0045—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involving hybrid, i.e. a mixture of public and private, or multi-vend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2—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intellig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用于处理用户在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包括步骤:实现所述智能网中不同业务控制点之间的通信;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由通信的业务控制点之间相互配合分别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智能业务。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可以使智能业务的调用过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且各种业务调用处理不必局限于同一厂家的业务控制点上来完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设置的一种附加网络,其目的是在现有网络系统的环境下快速引入智能业务。其中智能业务可以在现有网络系统的交换中心实现,但由于在现有网络系统中,大多数交换中心并未提供智能业务功能,或只是提供了很小部分的智能业务功能,而要实现每项智能业务,就要分别升级现有网络系统的交换中心;同时,智能业务主要是整个网络范围的新业务,一般不会局限在一个交换中心或一个本地网络范围之内,这样,每增加一项智能业务就要升级现有网络系统中的所有交换中心,由于网络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交换中心,这将使升级操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且会浪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才导致了智能网的产生,智能网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网络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即,使现有网络系统的交换中心只完成基本的交换接续功能,而由智能网中新增的多个功能节点协同原来网络系统的交换中心来共同完成增加智能新业务功能。
请参阅图1,该图是GSM移动通信网中的智能网系统简单结构框图;GSM移动通信网中的智能网系统主要包括业务控制点(SCP,Service Control Point)20和业务管理系统(SMS,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30,而业务管理系统SMS 30中又进而包括具有图形界面的维护管理终端,以及业务生成环境(SCE,Service Creation Environment)等。整个智能网系统需在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业务交换点(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的配合下提供各种智能业务;业务交换点SSP在交换网络设备没有进行升级处理时,是独立于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而单独存在的,这时业务交换点SSP是根据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段或者接入码信息等触发业务控制点SCP 20中相应智能业务的,而业内将这种智能业务触发方式定义为叠加网触发方式;而业务交换点SSP在交换网络设备进行了升级处理后,可以与移动交换中心MSC共同设置在同一设备实体上,这时就构成了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移动交换中心MSC/SSP 10,这时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移动交换中心MSC/SSP 10是根据主被叫用户的CAMEL签约信息(即O/TCSI签约信息,CAMELSubscription Information)触发业务控制点SCP 20中相应智能业务的,而业内将这种智能业务触发方式定义为目标网触发方式。
图1中GSM移动通信网中的智能网运行原理主要如下:
1)当登记了智能业务的移动用户在呼叫其他用户的处理过程中,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移动交换中心MSC/SSP 10根据主被叫用户的CAMEL签约信息O/T-CSI(目标网触发方式)或根据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段或接入码信息等(叠加网触发方式)触发业务控制点SCP 20提供相应的智能业务;
2)其中在业务控制点SCP 20中设置有业务逻辑处理程序和包含有业务数据的业务模块;当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移动交换中心MSC/SSP 10通过CAMEL应用部分(CAP,CAMEL Application Part)消息向业务控制点SCP 20发送触发消息时,业务控制点SCP 20会根据触发消息执行相应的智能业务逻辑来控制MSC/SSP 10;
3)业务控制点SCP 20进一步由业务管理系统SMS 30管理,通过SMS 30中的维护管理终端,完成对SCP 20进行加载新的智能业务或升级已有的智能业务处理,以及对用户使用的相应智能业务进行计费、提供运营统计和报表管理等功能。
移动智能网系统可以为移动通信网提供丰富的智能业务,如预付费业务、移动虚拟专用网业务(MVPN,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多彩回铃音业务等。同时使用移动智能网方式为用户提供智能业务无需对全网交换机进行改造,就可以为用户快速灵活地提供智能业务。
但是目前,随着移动智能网所提供的智能业务种类的逐渐增加,必然会出现在对同一用户的同一次呼叫处理过程中,移动智能网要同时对用户登记的各种智能业务进行分析匹配及处理,且在现有规范中,也没有提供技术规范可以实现在不同业务控制点之间进行交互、配合以提供业务调用的能力,导致无法通过简单地组合而提供业务的叠加功能,致使移动智能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由于同时分析处理各种智能业务,从而使各种智能业务纠缠交错,导致智能业务的逻辑处理复杂度增加,而且智能业务之间也会因为某一业务的升级而导致对其他智能业务产生影响;因此这些问题,都为移动智能网系统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移动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这里分别定义为一次触发方式和二次触发方式;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式处理业务调用的简要过程:
请参阅图2,该图是移动智能网中通过一次触发方式实现业务调用的处理过程示意图;其业务调用的主要实现过程为:
一个移动用户呼叫另一个移动用户;
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移动交换中心MSC/SSP 10根据主被叫用户的CAMEL签约信息(采用目标网触发方式时)或根据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段信息或接入码信息等(采用叠加网触发方式时)触发业务控制点SCP 20提供相应的智能业务;
SCP 20处理主叫用户的呼叫请求,根据MSC/SSP 10发来的触发消息调用相应的智能业务;
SCP 20执行被调用的智能业务逻辑来控制MSC/SSP 10完成主被叫用户双方之间的通话,通话结束释放呼叫,SCP 20记录话单;
但是由于上述一次触发方式在每次进行业务调用时,MSC/SSP 10都只能触发到一个SCP 20,也就是所有的业务调用都必须在这同一个SCP 20上完成,这样在用户登记了多种智能业务的情况下,SCP 20由于同时要处理多个业务调用,因此其处理逻辑复杂度将会很高。同时由于业务控制点SCP 20的内部实现技术一般属于厂家的私有技术领域,因此同一SCP 20内部实现的多业务间调用处理只能由一个厂家来提供,所以由这种一次触发方式实现的业务间调用处理过程其通用性会较差一些。
请参阅图3,该图是移动智能网中通过二次触发方式实现业务调用的处理过程示意图;其业务调用的主要实现过程为:
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移动交换中心MSC1/SSP1 10根据主被叫用户的CAMEL签约信息(采用目标网触发方式时)或根据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段信息或接入码信息等(采用叠加网触发方式时)触发业务控制点SCP1 20提供相应的智能业务;
SCP1 20根据MSC1/SSP1 10发来的触发消息调用相应的智能业务;并执行相应被调用的业务逻辑来控制MSC1/SSP1 10进行呼叫接续;
MSC1/SSP1 10已经预先设置了路由数据,可以实现将呼叫路由到业务交换点SSP2 101;
SSP2 101根据主被叫用户的号码段信息或接入码信息等(因为路由数据的加入,此时第二次触发只能采用叠加网触发方式)再次触发业务控制点SCP220’提供相应的智能业务;
SCP2 20’根据SSP2 101发来的触发消息调用相应的智能业务;并执行相应被调用的业务逻辑来控制SSP2 101进行呼叫接续;
在上述SCP1 20和SCP2 20’的双重控制作用下主被叫用户双方进行通话,通话结束释放呼叫,SCP1 20和SCP2 20’上分别记录话单。
其中上述每个业务控制点SCP分别用于完成主被叫用户的一部分智能业务逻辑调用,例如SCP1 20上提供预付费的智能业务逻辑,而SCP2 20’上提供IP卡号智能业务逻辑,则如果主叫用户或被叫用户既是预付费业务用户,同时又在本次呼叫中使用了IP卡号业务,则在呼叫接续过程中,就要分别触发SCP1 20调用预付费智能业务逻辑,和触发SCP2 20’调用IP卡号智能业务逻辑,所以就将这种业务调用方式定义为二次触发方式。
但是通过二次触发方式实现的业务调用处理过程,也同样存在如下的不足和缺陷:
因为在触发规则中,一般情况下根据用户的O/T-CSI签约信息进行触发要优先于根据用户的号码段或接入码信息进行触发,所以这种方式更适用于第一次触发方式是目标网触发,而第二次触发方式是叠加网触发的二次触发过程,因此其通用性比较差;
同时需要在与第一个业务控制点SCP 20连接的具有业务交换功能的移动交换中心MSC1/SSP110中设置路由数据,在将接续话路由该MSC1/SSP1 10路由到另外一个业务交换点SSP 101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话路迂回,如当主被叫用户处于同一地点时,但业务交换点SSP 101却处于异地,就会存在MSC1/SSP1 10至SSP 101、和SSP 101至MSC2 102这两段长途话路的迂回(具体请参阅图3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以使智能业务的调用过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且各种业务调用处理不必局限于同一厂家的业务控制点上来完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用于处理用户在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包括步骤:
(A)用户呼叫所经过的业务交换点发送包含有用户业务请求信息的初始探测点消息到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
(B)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确定要调用的业务控制点;
(C)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将自身接收的包含有用户业务请求信息的初始探测点消息进行修改后发送到要调用的业务控制点;
(D)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提供相应智能业务。
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
(a1)在每个业务控制点中分别设置其他每个业务控制点的地址和其所提供智能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设置各个智能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
所述步骤(a1)中各个智能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包括并行执行关系、优先级执行关系或互斥执行关系。
步骤(A)中所述业务交换点根据用户的号码段信息或接入码信息确定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
步骤(A)中所述业务交换点根据用户的CAMEL签约信息确定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
还包括如下步骤: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提供智能业务。
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E)如果该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具有业务调用能力,则执行步骤(F);否则结束;
(F)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判断用户所请求的业务是否已全部提供,如果是,结束;否则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再调用其他业务控制点为该用户提供其他智能业务。
所述步骤(C)中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通过将发送到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的初始探测点消息中包含的自身地址修改为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地址以退出此次智能业务提供。
由于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通过在IN网中,利用相应网络协议,如SS7信令网协议、TCP/IP数据网协议等实现不同业务控制点SCP之间的通信,这样不同业务控制点SCP就可以利用相互之间的通信关系分别为登记有多种智能业务的用户分别提供不同的智能业务,因此能够达到如下的有益效果:
1)用户登记的各种智能业务调用不用局限在同一厂家的业务控制点SCP上完成,因此这种业务调用方式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而且可以丰富智能网为用户提供的业务种类;
2)在处理登记有多种智能业务的用户的业务调用时,不必局限于同一业务控制点SCP上处理,因此降低了业务控制点SCP在处理多种业务调用时的逻辑复杂度,从而提高了厂家开发及调试SCP的速度及运营商部署及实施智能网业务的速度;
3)采用这种业务调用方式的智能网系统能够灵活的支持新业务的增加,以及老业务的删除等处理,因此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而且这种业务调用方式完全不用对基本网络系统进行改动,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调用能力,因此节约了运营商的升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GSM移动通信网中的智能网系统简单结构框图;
图2是移动智能网中通过一次触发方式实现业务调用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是移动智能网中通过二次触发方式实现业务调用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的主要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实现不同SCP之间进行业务调用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智能网中业务调用方法用户所属的SCP调用其他SCP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不同SCP之间实现相互调用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利用调用方式实现多个SCP为用户提供业务的处理过程简单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利用转移方式实现多个SCP为用户提供业务的处理过程简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主要设计思想是将原来由一个业务控制点SCP完成的多个业务调用处理分别分配到多个不同的业务控制点SCP中来分担完成,以减轻一个SCP完成多个业务调用处理的复杂度,并节约投资及为现有智能网用户提供更多的智能业务。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请参阅图4,该图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的主要实现流程图;其主要实现过程包括步骤:
步骤S1,在智能网IN中,利用相应网络协议实现不同业务控制点SCP之间的通信;其中各个SCP之间可以通过七号信令网协议(SS7信令网协议)或数据通信网协议(如TCP/IP数据网协议)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步骤S2,智能网根据每个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包含了用户在当前智能网IN系统中同时登记的具体几种智能业务信息),由步骤S1中具有通信关系的业务控制点SCP相互配合来分别为该用户提供不同的智能业务。
其中可以设置IN中具有互联关系的每个SCP分别具有业务调用能力,则步骤(S2)中可以由分别具有业务调用能力的各个SCP来配合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智能业务。也可以设置IN中具有互联关系的各个SCP中的一个SCP具有业务调用能力,而其他SCP不具有业务调用能力,则步骤(S2)中由该具有业务调用能力的SCP调用其他不具有业务调用能力的各个SCP来配合为该用户提供不同的智能业务。
请参阅图5,该图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实现不同SCP之间进行业务调用的处理流程图;其主要处理过程为:
步骤S21,在具有通信关系的每个业务控制点SCP中分别设置其他业务控制点SCP的地址(Add)和其所提供业务(Service)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设置其他业务控制点SCP所提供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其中不同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并行执行关系、优先级执行关系或互斥执行关系。如上,具有通信关系的业务控制点SCP1、SCP2和SCP3,假设SCP1提供的业务为虚拟专用网VPN业务,其地址为192.168.0.1;而SCP2提供的业务为预付费业务PPS,其地址为192.168.0.2;SCP3提供的业务为卡号业务,其地址为192.168.0.3;且虚拟专用网VPN业务、预付费业务PPS和卡号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为虚拟专用网VPN业务优于预付费业务PPS,而预付费业务PPS优于卡号业务,即三个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为先后的优先级执行关系;基于该例,则在SCP1中就需要建立如下的对应关系和执行关系:
SCP标识 | 地址Add | 所提供业务(Service) | 执行关系 |
SCP2 | 192.168.0.2 | 预付费业务PPS | 1 |
SCP3 | 192.168.0.3 | 卡号业务 | 2 |
则通过在具有通信关系的每个SCP中建立其他SCP的地址和其所提供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他SCP所提供不同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每个业务交换点SCP就可以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在自身不能提供相应智能业务的前提下,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来确定需要调用哪一个SCP来为用户提供其他的智能业务,如SCP1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在得到自身不能为其提供预付费业务PPS和卡号业务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因为预付费业务PPS优于卡号业务,所以首先可以确定到能够提供该预付费业务PPS的SCP2地址信息为192.168.0.2,而调用该业务控制点SCP2,触发其为用户提供预付费业务PPS。
步骤S22,当移动网络系统在处理用户的呼叫处理过程中,呼叫所经过的业务交换点SSP就可以发送包含有用户业务请求信息的初始探测点消息(IDP,Initial Detect Point)到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其中业务交换点SSP可以根据用户的号码段信息或接入码信息来确定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即叠加网触发方式);业务交换点SSP还可以根据用户的CAMEL签约信息来确定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即目标网触发方式)。
步骤S23,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接收到SSP发来的IDP消息后,根据IDP消息中包含的用户业务请求信息,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来调用其他业务控制点SCP相互配合以分别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智能业务。
请参阅图6,该图是本发明智能网中业务调用方法用户所属的SCP调用其他SCP的处理流程图;
步骤S200,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接收SSP发来的IDP消息,通过解析IDP消息中包含的用户业务请求信息,来得到用户所要请求的各种智能业务;
步骤S210,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即根据用户所要请求的智能业务情况),并结合自身能够提供的智能业务种类及用户是否登记了其所请求的业务,来判断自身是否需提供相应智能业务给用户,如果是,执行步骤S220;否则执行步骤S240;
步骤S220,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提供自身能够提供的智能业务给用户;
步骤S230,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根据自身不能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智能业务,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来调用相应其他业务控制点SCP为该用户提供相应其他智能业务,即自身不能提供的智能业务(本发明这里定义这种处理方式为调用方式),然后结束。
步骤S240,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根据自身不能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智能业务,直接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来调用相应其他业务控制点SCP为该用户提供相应智能业务(本发明这里定义这种处理方式为转移方式),然后结束。
请参阅图7,该图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不同SCP之间实现相互调用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个业务控制点SCP是由业务控制单元(SCU,Service Control Unit)和信令接入单元(SAU,Signal Access Unit)共同协调工作的,其中业务控制点SCP1调用SCP2的过程如图过程所示,包括:
1、业务交换点SSP发送IPD1消息给SCP1中的SAU1;
2、SCP1中的SAU1转发IPD1消息到SCP1中的SCU1;
3、SCP1中的SCU1和SAU1之间的内部接口对IPD1消息进行修改处理后,假设修改后的消息为IPD2,SCU1再指示SAU1将IPD2消息进行转发;
4、SCP1中的SAU1将IPD2消息转发到SCP2中的SAU2;
5、SCP2中的SAU2发送IPD2消息到SCP2中的SCU2;
6、SCP2中的SCU2对IPD2消息进行处理后,反馈RRBE(Request ReportBCSM Event)及AC(Apply Charging)等信令到SAU2;
7、SCP2中的SAU2进而反馈RRBE/AC等信令给SCP1中的SAU1;
8、SCP1中的SAU1发送RRBE/AC等信令给SCU1进行处理,并接受SCU1反馈的修改后的RRBE/AC等信令;
9、SAU1最后反馈RRBE/AC等信令给业务交换点SSP,从而完成由SCP1调用SCP2,共同协调完成为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处理。
结合图7所示的不同SCP之间的调用处理过程示意图,这里进而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如下说明:
①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主要是通过信令网或数据网实现不同SCP间的业务调用,使当一个SCP处理完自己负责的智能业务之后,可以通过信令触发到另一个SCP调用相关智能业务,从而实现跨SCP间的业务调用;
②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思想,SCP1可以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包括用户登记了哪些智能业务),并根据自身预先设置的哪个SCP运行哪个业务等信息,来确定调用的下一个SCP具体是哪一个SCP;当然也可以按照固定的顺序调用下一个SCP,如在业务设计或在系统运行时,按照设计者的思路确定的顺序,例如先调用提供VPN业务的SCP,再调用提供PPS业务的SCP,然后再调用提供卡号业务的SCP;
③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具有互通关系的不同SCP之间可以组成一个业务调用链,链的长度理论上不受限制(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每个SCP处理过程会有一定时延,所以在总时延可被接受的前提下导致总的SCP链长会有一定的限制);
④而对于具有通信关系的不同SCP组成的业务链,链前端的SCP,会知道自己的后端还存在其他SCP,并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选择调用方式或转移方式来调用后端的SCP;其中调用方式是指链前端的SCP1调用链后端的SCP2,需要前端SCP1发送信令给链后端SCP2并处理链后端SCP2返回的信令,及进行相应的处理;而转移方式是指链前端的SCP1调用链后端的SCP2后,只需要链前端SCP1发送第一个信令给链后端SCP2,以后SCP1不会再接收到信令,相当于此次业务提供SCP1已经从链中退出;
例如,如果链前端SCP1提供的业务是预付费PPS业务,并且用户呼叫过程中还要对用户进行计费,则必须用调用方式使SCP1为用户提供预付费业务,再调用链后端的SCP为用户提供其他智能业务,而不能使用转移方式;反之,如果这个呼叫过程无需对用户进行计费,则可以使用转移方式,使触发后端SCP2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智能业务后,SCP1发送完成第一个信令给SCP2后,就可以退出此次为用户提供智能业务的操作。
⑤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对于业务链最后端的SCP,并不知道还有其他SCP存在,因此对处于最后端的SCP而言,无论是业务、还是运营管理信息等都无需改变;即如果一个SCP被放在业务链的最后端,那么它里面设置的所有一切业务都不用进行改动以对前端SCP提供的新业务做出配合,所以如果一个业务是以前开发出来的(即为老业务),而现在又开发出来了新业务,那么只要将提供老业务的SCP串到业务链的后端就可以了,而不需要老业务的开发商进行任何改动以适应新业务。
⑦本发明方案对原有基础网络的组网、触发方式和运营管理系统都没有特殊要求。
因此根据上述理由,就产生了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的设计原理,既在智能网的SCP中建立其他SCP的数据库,其中建立的数据库中包含其他SCP的地址和其所提供的业务类型的对应关系,同时在本SCP中还需要设置其他各个SCP所提供的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以确保业务链调用方向是正确的,不会出现死循环等异常情况。例如如果现网已经开发了PPS业务,而现在有新的业务提供商又开发了VPN业务,那么该开发VPN业务的开发商在自己的SCP上定义先执行VPN业务逻辑后执行PPS业务逻辑的业务执行关系,并且确定如下规则:如果当前发生的呼叫符合VPN呼叫原则,即是一个网内呼叫,那么就采用调用方式由提供VPN业务的SCP和提供PPS业务的SCP共同对该次呼叫提供业务并进行计费;而如果当前发生的呼叫不符合VPN呼叫原则,即它是一个普通的呼叫,那么就采用转移方式将该呼叫转移到提供PPS业务的SCP上进行提供计费业务。
其中图6所示过程中,步骤S230的调用方式具体过程包括:
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提供自身能够提供的相应业务给用户;并
根据自身不能提供给用户的业务信息,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确定要调用的其他业务控制点SCP;
然后,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将自身接收的包含有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的初始探测点消息IDP进行修改后发送到要调用的其他业务控制点SCP,其中主要是将IDP消息格式转换为符合要调用的SCP的格式;
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SCP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提供相应业务给用户;
如果该被调用的SCP支持业务调用能力,则该SCP再判断用户所请求的业务是否已全部被提供,如果是,则整个业务调用过程结束;否则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再调用其他业务控制点SCP为用户提供相应其他的智能业务,这样依次下去,直到多个支持业务调用能力的SCP同时为该用户提供完全其所请求的各个智能业务;如果该被调用的SCP不支持业务调用能力,则业务调用过程结束。
请参阅图8,该图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利用调用方式实现多个SCP为用户提供业务的处理过程简单示意图;图中所示,假设业务控制点SCP1能够提供A业务,SCP2能够提供B业务,SCP3能够提供C业务,如果一个用户呼叫通过业务交换点SSP请求A+B+C三个业务,则会有如下过程:
11、SSP发送包含用户业务请求的IDP消息到SCP1,以示请求A+B+C三个业务;
12、SCP1为用户提供A业务逻辑,并修改IDP1为IDP2后发送到SCP2,IDP2消息中同样包含有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
13、SCP2为用户提供B业务逻辑,并修改IDP2为IDP3后发送到SCP3,IDP3消息中同样包含有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
14、SCP3为用户提供C业务逻辑;再结合后续步骤15和16,由SCP1、SCP2和SCP3共同控制SSP对用户执行A业务逻辑、B业务逻辑和C业务逻辑,从而达到利用调用方式实现由多个SCP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目的。
而其中图6所示过程中,步骤S240的转移方式具体过程包括:
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确定要调用的其他业务控制点SCP;
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SCP将自身接收的包含有用户业务请求信息的初始探测点IDP消息进行修改后发送到要调用的其他业务控制点SCP,同时自身退出业务提供;
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SCP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提供相应智能业务给用户;
如果该被调用的SCP支持业务调用能力,则该SCP再判断用户所请求的业务是否已全部被提供,如果是,则整个业务调用过程结束;否则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再调用相应其他业务控制点SCP为用户提供相应其他智能业务,这样依次下去,直到多个支持业务调用能力的SCP同时为用户提供完全其所请求的各个智能业务;如果该被调用的SCP不支持业务调用能力,则业务调用过程结束。
请参阅图9,该图是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利用转移方式实现多个SCP为用户提供业务的处理过程简单示意图;图中所示,也假设业务控制点SCP1能够提供A业务,SCP2能够提供B业务,SCP3能够提供C业务,如果一个用户呼叫通过业务交换点SSP请求B+C三个业务,则会有如下过程:
21、SSP发送包含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的IDP消息到SCP1,以示请求B+C三个业务;
22、SCP1判断出自身不能为用户提供业务,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确认下一个要调用的SCP为SCP2,然后修改IDP1为IDP2后发送到SCP2,IDP2消息中同样包含有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
23、SCP2为用户提供B业务逻辑,并修改IDP2为IDP3后发送到SCP3,IDP3消息中同样包含有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
24、SCP3为用户提供C业务逻辑;再结合后续步骤25,由SCP2和SCP3共同控制SSP对用户执行B业务逻辑和C业务逻辑,而此时SCP1已经退出为用户提供业务的处理,从而达到利用调用方式实现由多个SCP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目的。
下面利用和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相关的关键信令交互过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现过程:
1)移动智能网中的MSC/SSP收到用户的呼叫,触发主被叫用户的智能业务调用流程,可以采用叠加网触发方式触发,也可采用目标网触发方式触发,以向用户所属的SCP1发送IDP消息;
2)SCP1根据接收的IDP消息,并根据自身能够提供的业务,及用户是否登记了其请求的业务来进行判断,确定自身是否需要为用户提供相关智能业务,以确定是采用调用方式还是采用转移方式触发下一要调用的SCP(设为SCP2);
3)如果SCP1确定本身需要参与业务提供,则根据调用方式确定SCP2的地址,并同时从IDP消息中取到如主被叫用户号码等各种SCP2所需要的信息,来修改IDP消息以重新封装出适合于发送到SCP2的消息格式后,发送到SCP2;否则直接跳到后续第9)步;
4)SCP2被触发,此时SCP1与SCP2之间就建立了信令会话,SCP1需要解析并响应SCP2发来的RRBE和AC等后续信令操作;
5)SCP1此时需要正常控制SSP的呼叫,下发控制呼叫的信令,包括RRBE、AC和CONN(Connect)等信令;并将SSP上报的事件,根据自己的逻辑,选择性地发给SCP2;
6)MSC/SSP继续后续信令操作,把呼叫接续到被叫方;
7)主被叫用户通话结束,主被叫用户任意一方挂机,MSC/SSP都向SCP1上报挂机事件,SCP1在下发指示释放呼叫前,仍然需要将SSP上报的挂机事件发给SCP2并响应SCP2反馈的信令。
8)当SCP2接收到挂机信令结束本次呼叫后(即也结束本次自身提供的业务逻辑处理,因为SCP2以为有个呼叫,但其实这个呼叫是SCP1伪装出来的),SCP1再下发指示信令释放呼叫,同时SCP1自身也结束业务逻辑处理,至此整个业务调用过程结束。
9)SCP1如果确定自身不需要参与业务提供,则根据转移方式确定下一要调用的SCP(设为SCP2),然后在发出的第一个信令(即TC_CONTINUE原语)中将自身源地址参数填写为要调用的SCP2的地址参数;这样后续SSP发来的所有信令都不会再经过SCP1,而是直接转发给SCP2了。
在本发明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中,具有通信关系的业务控制点SCP之间可以通过七号信令网方式(如SS7信令网等)实现相互之间的调用;同样地,如果具有互联关系的SCP之间通过数据通信网(如TCP/IP网络、IPX网络、X.25网络等)实现相互之间的调用,仍然是可行的。如果某一种网络方式不支持“地址前转”能力,则不同SCP之间的转移方式无法使用,而不同SCP之间的调用方式依旧还可以使用,即与网络方式无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用于处理用户在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用户呼叫所经过的业务交换点发送包含有用户业务请求信息的初始探测点消息到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
(B)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通过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确定要调用的业务控制点;
(C)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将自身接收的包含有用户业务请求信息的初始探测点消息进行修改后发送到要调用的业务控制点;
(D)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提供相应智能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
(a1)在每个业务控制点中分别设置其他每个业务控制点的地址和其所提供智能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设置各个智能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各个智能业务之间的执行关系包括并行执行关系、优先级执行关系或互斥执行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业务交换点根据用户的号码段信息或接入码信息确定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业务交换点根据用户的CAMEL签约信息确定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信息提供智能业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E)如果该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具有业务调用能力,则执行步骤(F);否则结束;
(F)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判断用户所请求的业务是否已全部提供,如果是,结束;否则查询自身的设置信息,再调用其他业务控制点为该用户提供其他智能业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用户所属的业务控制点通过将发送到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的初始探测点消息中包含的自身地址修改为被调用的业务控制点地址以退出此次智能业务提供。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886752A CN100349413C (zh) | 2004-11-15 | 2004-11-15 | 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 |
PCT/CN2005/001895 WO2006050668A1 (fr) | 2004-11-15 | 2005-11-10 | Un procede pour appeler le service dans le reseau intelligent |
US11/667,794 US7627107B2 (en) | 2004-11-15 | 2005-11-10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voking the service in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
EP05808054A EP1816797B1 (en) | 2004-11-15 | 2005-11-10 | Method for invoking a service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AT05808054T ATE546932T1 (de) | 2004-11-15 | 2005-11-10 | Verfahren zum aufrufen eines dienstes in einem intelligenten netzwerk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886752A CN100349413C (zh) | 2004-11-15 | 2004-11-15 | 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77115A CN1777115A (zh) | 2006-05-24 |
CN100349413C true CN100349413C (zh) | 2007-11-14 |
Family
ID=36336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886752A Active CN100349413C (zh) | 2004-11-15 | 2004-11-15 | 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27107B2 (zh) |
EP (1) | EP1816797B1 (zh) |
CN (1) | CN100349413C (zh) |
AT (1) | ATE546932T1 (zh) |
WO (1) | WO20060506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1748B (zh) * | 2008-06-30 | 2015-04-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跨业务控制点移动虚拟专用网集团业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CN101764791B (zh) * | 2008-12-24 | 2013-08-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链中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
EP2520099A1 (en) * | 2009-12-29 | 2012-11-07 | Koninklijke KPN N.V. | Enabling execution of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s |
CN102196393B (zh) * | 2010-03-19 | 2013-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触发智能网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959082A (zh) * | 2010-09-15 | 2011-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方法及智能网系统 |
CN103067797B (zh) * | 2013-01-30 | 2015-04-0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odn管理系统的维护方法 |
DE102016109414A1 (de) * | 2016-05-23 | 2017-11-23 | Ferro Gmbh | Niedertemperatur-Telluritglasmischungen für Vakuumverdichtung bei Temperaturen ≤450 °C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635A (zh) * | 1995-02-07 | 1996-10-30 | 美国电报电话Ipm公司 | 智能网络网间互通存取的方案 |
CN1194079A (zh) * | 1995-08-21 | 1998-09-23 | 摩托罗拉有限公司 | 用于呼叫处理的通信系统和业务控制器 |
WO1998048574A2 (en) * | 1997-04-24 | 1998-10-29 | Ericsson Inc. | Intercepting call communications with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CN1251243A (zh) * | 1997-03-19 | 2000-04-19 | 西门子公司 | 智能网的网络scp |
CN1330838A (zh) * | 1998-12-16 | 2002-01-09 |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 电信网中的业务启动 |
US6493442B1 (en) * | 2000-06-07 | 2002-12-10 | Ag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rporation | AIN triggers to invoke non-AIN features |
EP1307026A1 (de) * | 2001-10-29 | 2003-05-02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Effiziente Änderung von Adressinformationen mit Hilfe von NAT und NAPT Routern bei getrennter Übertragung von Nutzdaten und Signalisierungsinformation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124223A1 (de) * | 1981-06-20 | 1982-12-30 |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olefins und katalysator hierfuer" |
US4924510A (en) * | 1988-12-28 | 1990-05-08 |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 Telecommunications database accessing method |
US5338589A (en) * | 1991-06-05 | 1994-08-16 |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 Polyethylene molding composition |
JP2716615B2 (ja) * | 1991-10-25 | 1998-02-18 | 丸善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US5386467A (en) * | 1992-07-31 | 1995-01-31 | At&T Corp. | Intellig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
BE1006439A3 (fr) * | 1992-12-21 | 1994-08-30 | Solvay Societe Annonyme |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ne composition de polymeres d'ethylene, composition de polymeres d'ethylene et son utilisation. |
US5350807A (en) * | 1993-06-25 | 1994-09-27 |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 Ethylene polymers |
JPH09501028A (ja) * | 1993-07-30 | 1997-01-28 | ブリテイッシュ・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パブリック・リミテッド・カンパニー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 |
FI98181C (fi) * | 1995-01-04 | 1997-04-25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netelmä jatkopuhelun suorittamiseksi älyverkon puhelussa |
US5882750A (en) * | 1995-07-03 | 1999-03-16 | Mobil Oil Corporation | Single reactor bimodal HMW-HDPE film resin with improved bubble stability |
GB2315639B (en) * | 1996-07-19 | 2000-09-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for handling telephone calls |
CN1106121C (zh) * | 1997-05-09 | 2003-04-16 | 美国阿尔卡塔尔资源有限合伙公司 | 带有集中全局标题解释表的通信系统 |
GB2330039B (en) * | 1997-10-02 | 2000-03-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ntegrated wireline-wireless system |
US6141409A (en) * | 1997-11-13 | 2000-10-31 | Ameritech | Method of operating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FI107003B (fi) * | 1998-09-16 | 2001-05-15 | Nokia Networks Oy | Puheluun liittyvän tiedon välittäminen puhelinkeskusten välillä |
JP3633356B2 (ja) * | 1999-03-31 | 2005-03-3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サーバ装置、サービス制御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サービス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6631186B1 (en) * | 1999-04-09 | 2003-10-07 |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d accessing call forwarding services |
US6242548B1 (en) * | 1999-05-13 | 2001-06-05 | Dyneon Llc | Fluoroplastic polymers with improved characteristics |
US6560327B1 (en) * | 1999-10-01 | 2003-05-06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ing mediated service logic |
CN1175634C (zh) * | 2001-09-03 | 2004-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网卡号业务融合的实现方法 |
US6731743B2 (en) * | 2001-12-18 | 2004-05-04 | Sbc Properties, L.P. | AIN query redirection |
-
2004
- 2004-11-15 CN CNB2004100886752A patent/CN100349413C/zh active Active
-
2005
- 2005-11-10 AT AT05808054T patent/ATE546932T1/de active
- 2005-11-10 US US11/667,794 patent/US7627107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1-10 WO PCT/CN2005/001895 patent/WO200605066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1-10 EP EP05808054A patent/EP181679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635A (zh) * | 1995-02-07 | 1996-10-30 | 美国电报电话Ipm公司 | 智能网络网间互通存取的方案 |
CN1194079A (zh) * | 1995-08-21 | 1998-09-23 | 摩托罗拉有限公司 | 用于呼叫处理的通信系统和业务控制器 |
CN1251243A (zh) * | 1997-03-19 | 2000-04-19 | 西门子公司 | 智能网的网络scp |
WO1998048574A2 (en) * | 1997-04-24 | 1998-10-29 | Ericsson Inc. | Intercepting call communications with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CN1330838A (zh) * | 1998-12-16 | 2002-01-09 |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 电信网中的业务启动 |
US6493442B1 (en) * | 2000-06-07 | 2002-12-10 | Ag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rporation | AIN triggers to invoke non-AIN features |
EP1307026A1 (de) * | 2001-10-29 | 2003-05-02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Effiziente Änderung von Adressinformationen mit Hilfe von NAT und NAPT Routern bei getrennter Übertragung von Nutzdaten und Signalisierungsinformatione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816797A4 (en) | 2008-03-19 |
EP1816797A1 (en) | 2007-08-08 |
US7627107B2 (en) | 2009-12-01 |
ATE546932T1 (de) | 2012-03-15 |
CN1777115A (zh) | 2006-05-24 |
US20090003572A1 (en) | 2009-01-01 |
EP1816797B1 (en) | 2012-02-22 |
WO2006050668A1 (fr) | 2006-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96387B (zh) | 语音被叫业务和主叫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100358392C (zh) | 国际漫游用户使用本地虚拟号码实现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0518216C (zh) | 一种实现不同网络间号码携带的方法 | |
CN101291469B (zh) | 语音被叫业务和主叫业务实现方法 | |
CN1968428B (zh) | Cdma智能网系统及其实现国际漫游业务的方法 | |
CN101682679A (zh) | 经由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来建立反向呼叫 | |
EP1816797B1 (en) | Method for invoking a service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
CN101635884B (zh) | 短号业务的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 |
WO2010135877A1 (zh) | 移动虚拟专用网集团智能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 |
US6128378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interlata communication | |
CN101742449A (zh) | 基于智能网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
EP0872107B1 (en) | Procedure and system for the setting up of calls | |
CN1633187B (zh) | 基于用户小交换机的通信系统及其实现通信的方法 | |
CN101018410B (zh) | 呼叫连接建立方法及系统 | |
CN109640315B (zh) | 跨网络制式的一卡多号业务实现方法 | |
CN101729930A (zh) | 一种通过智能网网关来实现多智能业务融合的方法 | |
CN101883344B (zh) | 网络间关联呼叫接续方法、业务代理系统 | |
CN1838781B (zh) | 电话交换网络系统及其实现话务接续的方法 | |
CN100461963C (zh) | 呼叫控制方法 | |
CN101001288B (zh) | 一种实现转接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681282B (zh) |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彩铃业务的方法 | |
CN101674496B (zh) | 综合虚拟专用网系统及触发综合虚拟专用网业务的方法 | |
CN101489206B (zh) | 一种解决一机多号副号做虚拟网被叫问题的方法和平台 | |
CN101056314B (zh) | 智能网络系统、业务开发方法、实现业务与协议分离的方法 | |
CN1874370B (zh) | 一种话务统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