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及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具、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及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右心室口,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支架环及其上附着的三个三角形瓣叶构成,随着心动周期发生立体形态和大小的周期性运动变化,三尖瓣闭合不完全,即三尖瓣返流症是一种在右心室收缩期三个瓣叶互相相遇而关闭瓣孔的过程中因为闭合不全而在瓣叶之间形成空间并导致血流从右心室重新逆流至右心房的疾病。
目前为止对于该三尖瓣返流症主要依靠外科治疗,通过打开胸部并切开心脏后以缝合瓣膜或者是通过对瓣膜瓣环进行环缩的方式进行矫正治疗,但由于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停止心脏的跳动,并借助人工心肺机将血液进行体外循环,因此此种手术方法侵袭性较高、且风险较大。而微创治疗方法侵袭性较低,手术风险较小,但目前只存在于理论阶段,并没有实际的产品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及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及使用方法,可以通过微创方法治疗三尖瓣反流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夹具、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及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及使用方法,夹具包括:夹持机构和锁紧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且呈自然张开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具有第一柔性咬合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具有第二柔性咬合部;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
所述第一夹持臂上开设用于被所述第一板件插入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夹持臂上开设用于被所述第二板件插入的第二收容槽;
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用于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所述第二收容槽后,将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进行闭合,并固定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包括:支撑部件、如上所述的夹具;所述支撑部件置于所述夹持机构的相对的位置,用于被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夹取。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和支撑部件;
所述夹具包括:夹持机构和锁紧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且呈自然张开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所述锁紧机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外侧,构成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连接,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纵向移动,并最终固定到第一位置,从而将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进行闭合;
所述支撑部件置于所述夹持机构相对的位置,用于被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夹取。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如上所述的瓣膜瓣环夹具组件;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管,用于收纳并输送所述瓣膜瓣环夹具组件;
第一控制件,插入所述套管内,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运动;
第二控制件,插入所述输送管内,用于带动所述锁紧机构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运动;
辅助支撑杆,插入所述输送管内,并与所述支撑部件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运动;
所述辅助支撑杆为柔性回弹部件,并用于在将所述支撑部件送出输送管后,还原至原始形态将所述支撑部件带至与所述夹持机构相对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瓣膜瓣环修复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收纳有所述瓣膜瓣环夹具组件的所述输送管通过静脉植入心脏;
采用所述第一控制件将所述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从所述输送管送至瓣膜瓣环的上方,并自然打开;
采用辅助支撑杆将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输送管送至瓣膜瓣环的下方,且所述支撑部件在被送出所述输送管后,所述辅助支撑杆还原至原始形态将所述支撑部件带至与所述夹持机构的相对位置;
采用辅助支撑杆后拉所述支撑部件,使所述支撑部件顶起瓣膜瓣环待咬合的部分组织,直至将待咬合的部分组织顶至所述第一柔性咬合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咬合部之间;
采用所述第二控制件前推所述锁紧机构,直至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所述第二收容槽内,使所述第一柔性咬合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咬合部咬住被所述支撑部件顶起的部分组织;
解除所述辅助支撑杆和所述支撑部件的连接,将所述输送装置通过静脉从心脏内取出。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自然张开,并通过第一柔性咬合部与第二柔性咬合部对瓣膜瓣环的部分组织进行咬合,使得瓣膜瓣环收缩,进而使得相邻瓣膜之间的空间减小,阻止血液重新逆流至心房。并且,当第一柔性咬合部与第二柔性咬合部将膜瓣瓣环部分组织咬合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分别插入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内,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进行闭合,并对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进行固定,因而可防止第一柔性咬合部与第二柔性咬合部发生偏移,既能实现对三尖瓣不完全进行微创治疗,并且实用性强,可以投入临床实用。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瓣膜瓣环夹具组件中,通过支撑部件将需要被夹持的部位顶至第一柔性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之间,准确地实现对瓣膜瓣环待夹持部位进行夹持,从而可有效实现瓣膜瓣环的环缩。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瓣膜瓣环修复系统中,通过输送管对瓣膜瓣环夹具组件进行收纳与输送,使得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可在合拢状态下通过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植入至心脏内。并且,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辅助支撑杆带动瓣膜瓣环夹具组件的各部件进行运动,可有效对三尖瓣返流症实现微创治疗。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瓣膜瓣环修复系统的使用方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通过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对患者进行三尖瓣返流症的微创治疗。
另外,所述第一夹持臂还包括:第一臂本体和第一柔性臂,所述第一柔性臂将所述第一柔性咬合部和所述第一臂本体进行串接,且所述第一收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臂本体和所述第一柔性咬合部上;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臂本体和第二柔性臂,所述第二柔性臂将所述第二柔性咬合部和所述第二臂本体进行串接;所述第二收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臂本体和所述第二柔性咬合部上。
另外,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件均为记忆金属件;或者,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件均为多模块的链条结构。因而使得第一柔性臂与第二柔性臂能够在被送出输送管后可自然打开。
另外,所述第一柔性咬合部为第一齿形结构件,所述第二柔性咬合部为第二齿形结构件;且当所述第一柔性臂和所述第二柔性臂件均为多模块的链条结构时,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臂中的至少一个模块上的第一咬合齿;所述第二齿形结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臂中的至少一个模块上的第二咬合齿。
另外,所述第一柔性咬合部与所述第二柔性咬合部相互咬合后,所述第一柔性咬合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咬合部之间还形成至少一个空腔。因而可避免因第一柔性咬合部和第二柔性咬合部在咬合时的咬合力过大而损失瓣环组织,造成坏死。
另外,所述锁紧机构采用镍钛镍钛合金、钴铬或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由于镍钛合金、钴铬或不锈钢材料等材料具有耐磨损、抗腐蚀、高阻尼和超弹性等优异特点,可以存留在患者体内而不对患者造成伤害。
另外,所述第一板件朝向所述第二板件的一侧有部分凸起形成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板件朝向所述第一板件的一侧有部分凸起形成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对设置。
另外,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止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固定连接;所述止位件还沿所述锁紧机构的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滑动连接;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连接件,与所述止位件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固定连接;所述止位件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为第一止位面,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止位件的一侧为第二止位面。
另外,所述锁紧机构整体为U型结构件或为C型结构件;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用于在闭合时,进入U型结构件或C型结构件的内部。
另外,所述支撑部件为长杆部件,所述长杆部件的末端相对于所述夹持机构,所述长杆部件的末端的截面直径大于长杆部件其余部分的截面直径。因而使得长杆部件不易滑出夹持机构,提升夹持机构夹持瓣膜组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锁紧机构锁紧夹持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组件在使用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夹具组件的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锁紧机构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锁紧机构锁紧夹持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组件在使用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夹具、长杆部件和辅助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中输送管的接构示意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瓣膜瓣环修复系统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夹具,用于夹持三尖瓣的瓣环,三尖瓣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瓣环及其上附着的三个瓣膜构成,三尖瓣返流症患者的三片瓣膜无法完全闭合封住瓣环,会导致血流从右心室重新返流到右心房,本实施方式中的夹具可以将三尖瓣的部分瓣环组织部位夹持,可有效对瓣环进行环缩,实现对三尖瓣反流症的微创治疗。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夹具包括:夹持机构1和锁紧机构2,其中夹持机构1包括:相对且自然张开的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第一夹持臂3具有第一柔性咬合部33、第二夹持臂4具有第二柔性咬合部43;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用于夹持一片瓣膜。锁紧机构2则用于将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锁定,使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可以保持对瓣膜瓣环的部分组织实现永久夹持。
另外,如图3所示,锁紧机构2包括:连接件23、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连接件23连接在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之间,锁紧机构2整体为U型结构件或C型结构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锁紧机构2为U型结构件,当然,锁紧机构2也可以为C型结构件,本实施方式中仅以U型结构件为例,不做具体限定。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臂3上开设有用于被第一板件21插入的第一收容槽34、第二夹持臂4上开设有用于被第二板件22插入的第二收容槽44。且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均具有弹性,结合图4所示,当第一板件21插入第一收容槽34内、第二板件22插入第二收容槽44内时,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会朝着彼此相对的方向运动,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实现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对瓣膜瓣环的部分组织部位进行夹持。此外,当锁紧机构2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在分别插入第一收容槽34和第二收容槽44内时,还可锁紧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使得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可对瓣环的部分组织部位保持永久夹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夹持臂3还包括:第一臂本体31和第一柔性臂32,并且第一柔性臂32将第一臂本体31和第一柔性咬合部33进行串接,而第一收容槽34分别开设在第一臂本体31和第一柔性咬合部33上。同样的,第二夹持臂4还包括:第二臂本体41和第二柔性臂42,并且第二柔性臂42将第二臂本体41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进行串接,而第二收容槽44分别开设在第二臂本体41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上。因此,当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在分别对应的插入两个第一收容槽34与两个第二收容槽44时,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可分别在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的夹持作用下进行闭合,并在闭合的同时对瓣膜瓣环的部分组织部位进行咬合。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完全闭合时,夹持机构1进入U型机构件的内部。
作为优选的,第一柔性臂32和第二柔性臂42均可以为记忆金属件,记忆金属件具有极强的弹性和保持形状的能力,记忆金属件由镍钛镍钛合金、钴铬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由于这些材料具有耐磨损、抗腐蚀、高阻尼和超弹性等优异特点,存放在患者体内时可以降低对患者的伤害。由于记忆金属具有能够在遭受任何形变的情况下均能够还原至初始形态。因此,当第一柔性臂32和第二柔性臂42在未受到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呈自然打开且相互远离的状态。二在锁紧机构2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在分别插入第一收容槽34和第二收容槽44内时,第一柔性臂32和第二柔性臂42会朝着彼此相对方向进行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咬合部在咬合后,相互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空腔,从而可有效缓解第一柔性咬合部33与第二柔性咬合部43对被咬合的组织部位所施加的作用力,以免被夹持的组织因夹持力过大而坏死。
同时,为了使得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对瓣环的组织部位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均可采用齿形结构件,通过两个齿形结构件的相互咬合实现对瓣环的组织部位的夹持。具体的,每个齿形结构件均具有多个咬合齿9,并且两个齿形结构件上的各咬合齿9之间相互交错进行排列。因此,使得两个齿形结构件上的各咬合齿9在相互咬合后,被咬合的组织部位不易逃离。并且,为了避免第一柔性咬合部41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2在相互咬合后,不会对被咬合的组织部位造成损坏。
另外,第一柔性臂32和第二柔性臂42也均可以为多模块的链条结构,链条结构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该链条结构可采用多个金属模块通过相应的带状件依次串接拼接而成,通过此种方式同样能够达到相应的对瓣环组织的夹持效果。而当采用链条结构时,两个齿形结构件均至少包括置在一个金属模块上的咬合齿9,当然为了提高对瓣环相应组织部位的咬合效果,也可在每条柔性臂的多个金属模块上分别设置咬合齿9以构成齿形结构件。
同时,如图2所示,夹持机构1还包括:与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连接的固定连接的止位件5。结合图1和图3,止位件5沿锁紧机构2的轴线方向分别与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滑动连接,止位件5可以在锁紧机构2内滑动,其中止位件5朝向锁紧机构2的连接件23的一侧为第一止位面51,连接件23朝向止位件5的一侧为第二止位面231。医护人员可以推动锁紧机构2朝靠近夹持机构1的方向运动,连接件23也朝向止位件5运动,推动至第一止位面51与第二止位面231相抵时,即为锁紧机构2运动的极限位置,此时夹持机构1完全闭合并收纳于锁紧机构2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后,夹具存留在患者心脏内,作为优选的方案,锁紧机构2采用镍钛合金、钴铬或不锈钢材料等材料加工而成,并且,如图3所示,锁紧机构2的第一板件21朝向第二板件22的一侧有部分凸起形成第一突出部211,而第二板件22朝向第一板件21的一侧有部分凸起形成第二突出部212,第一突出部211与第二突出部212相对,在夹持机构1收纳与锁紧机构2内时,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2会分别抵住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保持夹持机构1对瓣环组织部位的夹持,并防止夹持机构1从锁紧机构2中滑出,达到治疗三尖瓣返流症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膜瓣膜环夹具组件,用于三尖瓣反流症手术,包括支撑部件和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夹具,如图5所示,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夹持机构1相对的位置,支撑部件为长杆部件6,长杆部件6的末端61与夹持机构1相对,在手术中,如图12所示,长杆部件6位于瓣环的内侧,夹具则位于瓣环的外侧,长杆部件6的末端61朝向待顶起的瓣环组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向外拉动长杆部件6,将瓣环组织部位顶入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之间,便于夹持机构1对瓣环组织进行夹持,对瓣环进行夹闭。同时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可以同时将被咬合的组织部位和长杆部件6一同夹持,提升夹持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长杆部件6的末端61的截面直径大于长杆部件6其余部分的截面直径,长杆部件6的末端61被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夹持,由于末端61的截面直径较大,长杆部件6不易滑出夹持机构1,进一步的提升了夹持组织部位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通过长杆部件6的设置,解决了由于瓣膜瓣环组织部位较为平整、光滑而不易被夹具咬合的难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微创治疗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膜瓣膜环夹具组件,如图7所示包括:夹具和支撑部件。其中,该夹具包括:夹持机构1和锁紧机构2。并且,如图8所示,夹持机构1包括:相对且呈自然张开的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锁紧机构2部分设置在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的外侧,构成与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连接,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纵向移动,并最终固定到第一位置,从而将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进行闭合。另外,支撑部件置于夹持机构相对的位置,用于被夹持机构1的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夹取。
具体的说,如图10所示所示,锁紧机构2包括:连接件23、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连接件23连接在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之间,锁紧机构2整体为U型结构件或C型结构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锁紧机构2为U型结构件,当然,锁紧机构2也可以为C型结构件,本实施方式中仅以U型结构件为例,不做具体限定。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夹持臂3上开设有用于被第一板件21插入的第一收容槽34、第二夹持臂4上开设有用于被第二板件22插入的第二收容槽44。且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均具有弹性,结合图11所示,当第一板件21插入第一收容槽34内、第二板件22插入第二收容槽44内时,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会朝着彼此相对的方向运动,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实现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对瓣膜瓣环的部分组织部位进行夹持。此外,当锁紧机构2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在分别插入第一收容槽34和第二收容槽44内时,还可锁紧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使得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可对瓣环的部分组织部位保持永久夹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夹持臂3还包括:第一臂本体31和第一柔性臂32,并且第一柔性臂32将第一臂本体31和第一柔性咬合部33进行串接,而第一收容槽34分别开设在第一臂本体31和第一柔性咬合部33上。同样的,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夹持臂4还包括:第二臂本体41和第二柔性臂42,并且第二柔性臂42将第二臂本体41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进行串接,而第二收容槽44分别开设在第二臂本体41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上。因此,当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在分别对应的插入两个第一收容槽34与两个第二收容槽44时,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可分别在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的夹持作用下进行闭合,并在闭合的同时对瓣膜瓣环的部分组织部位进行咬合。第一夹持臂3和第二夹持臂4完全闭合时,夹持机构1进入U型机构件的内部。
作为优选的,第一柔性臂32和第二柔性臂42均可以为记忆金属件,记忆金属件具有极强的弹性和保持形状的能力,记忆金属件由镍钛合金、钴铬或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由于这些材料具有耐磨损、抗腐蚀、高阻尼和超弹性等优异特点,存放在患者体内时可以降低对患者的伤害。由于记忆金属具有能够在遭受任何形变的情况下均能够还原至初始形态。因此,当第一柔性臂32和第二柔性臂42在未受到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呈自然打开且相互远离的状态。二在锁紧机构2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在分别插入第一收容槽34和第二收容槽44内时,第一柔性臂32和第二柔性臂42会朝着彼此相对方向进行运动。
此外,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夹持机构1相对的位置,支撑部件为长杆部件6,长杆部件6的末端61与夹持机构1相对,在手术中,如图12所示,长杆部件6位于瓣环的内侧,夹具则位于瓣环的外侧,长杆部件6的末端61朝向待顶起的瓣环组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向外拉动长杆部件6,将瓣环组织部位顶入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之间,便于夹持机构1对瓣环组织进行夹持,对瓣环进行夹闭。同时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可以同时将被咬合的组织部位和长杆部件6一同夹持,提升夹持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长杆部件6的末端61的截面直径大于长杆部件6其余部分的截面直径,长杆部件6的末端61被第一柔性咬合部33和第二柔性咬合部43夹持,由于末端61的截面直径较大,长杆部件6不易滑出夹持机构1,进一步的提升了夹持组织部位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通过长杆部件6的设置,解决了由于瓣膜瓣环组织部位较为平整、光滑而不易被夹具咬合的难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微创治疗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瓣膜瓣环修复系统,用于三尖瓣反流症的手术,包括输送装置和如第二实施方式的膜瓣膜环夹具组件,输送装置可以通过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植入至心脏,将夹具组件输送至三尖瓣出进行手术。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7、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辅助支撑杆8,输送管7内开设用于收纳膜瓣膜环夹具组件的第一腔体71、用于收纳辅助支撑杆8的第二腔体7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均为柔性钢丝绳,当然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也可以为其他牵引件,本实施方式中仅以柔性钢丝绳为例,不做具体限定。第一控制件插入第一腔体71内与夹持机构1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夹持机构1沿输送管7的轴线方向运动;第二控制件插入第一腔体71内与锁紧机构2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锁紧机构2沿输送管7的轴线方向运动。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由医护人员控制,用来对夹持机构1和锁紧机构2进行推拉,进行夹具的操作,完成夹持机构1靠近三尖瓣、夹闭瓣环组织及锁紧夹持机构1的操作。
辅助支撑杆8插入第二腔体72,与支撑部件,即长杆部件6可拆卸连接,可以带动长杆部件6沿输送管7的轴线方向运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件与夹持机构1、第二控制件与锁紧机构2、长杆部件6和辅助支撑杆8通过卡扣连接,卡扣连接稳定且拆卸方便,便于辅助支撑杆8、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的取出。同时,如图5所示,辅助支撑杆8是柔性回弹部件,医护人员通过辅助支撑杆8将长杆部件6推出输送管7后,辅助支撑杆8会回弹至原始形态,辅助支撑杆8回弹后呈钩状,将长杆部件6带动至与夹持机构1相对的位置,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辅助支撑杆8来将长杆部件6置于瓣环待咬合组织的内侧。
夹具完成对瓣膜瓣环和长杆部件6的夹持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旋转第一控制件解除第一控制件与夹持机构1的连接,通过旋转第二控制件接触第二控制件与锁紧机构2的连接,旋转辅助支撑杆8解除辅助支撑杆8与长杆部件6的连接,然后取出输送管7、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辅助支撑杆8。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通道输送管7能够对瓣膜瓣环夹具组件进行收纳与输送,因而可使得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在合拢状态下通过通道输送管7可从人体的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植入至心脏内。并且,通过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辅助支撑杆8可分别带动瓣膜瓣环夹具组件的各部件进行运动,因而可有效实现对三尖瓣返流症进行微创治疗。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瓣膜瓣环修复系统的使用方法,如图1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01、将收纳有瓣膜瓣环夹具组件的输送管通过静脉植入心脏;
102、采用第一控制件将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从输送管送至瓣膜瓣环的上方,并自然打开;
103、采用辅助支撑杆将支撑部件从输送管送至瓣膜瓣环的下方,且支撑部件在被送出输送管后,辅助支撑杆还原至原始形态将支撑部件带至与夹持机构的相对位置;
104、采用辅助支撑杆后拉支撑部件,使支撑部件顶起瓣膜瓣环待咬合的部分组织,直至将待咬合的部分组织顶至第一柔性咬合部和第二柔性咬合部之间;
105、采用第二控制件前推锁紧机构,直至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分别插入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内,使第一柔性咬合部和第二柔性咬合部咬住被支撑部件顶起的部分组织;
106、解除辅助支撑杆和支撑部件的连接,将输送装置通过静脉从心脏内取出。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