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751736A -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1736A
CN109751736A CN201811641137.XA CN201811641137A CN109751736A CN 109751736 A CN109751736 A CN 109751736A CN 201811641137 A CN201811641137 A CN 201811641137A CN 109751736 A CN109751736 A CN 109751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air
wind
wind direction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11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磊
曾智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11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17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1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1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通过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并根据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送风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并进一步可以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相对只能在一个出风口送风的出风方式,能够同时调整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以此更好的满足用户在制冷或制热的不同送风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以风管机为主的家用中央空调在家庭安装越来越多,目前有的风管式空调器在结构上设置有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以实现超前送风或者朝下送风,目前此类风管式空调器在使用时,只能单独从其中一个出风口送风,导致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时,其送风的方式有限,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舒适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的风管式空调器在制冷或者制热时的送风方式有限,无法满足用于的舒适性要求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安装在风管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前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前导风板组件包括水平导风板,下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根据获取的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包括:
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可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
根据位置信息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或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以使送风方向朝向人体。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将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调整为预设的角度包括:
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下导风板关闭,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90°且小于12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前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上。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将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调整为预设的角度包括:
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可选地,前导风板组件还包括位于相对水平导风板的内侧的垂直导风板,控制方法还包括:将垂直导风板的角度调整为90°。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控制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处于预设的角度包括:
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用户未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下导风板关闭,且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最大角度。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控制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处于预设的角度包括:
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用户未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为最大角度,且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6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
可选地,前导风板组件还包括位于相对水平导风板的内侧的垂直导风板,控制方法还包括:
调整垂直导风板为往复转动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安装在风管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前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前导风板组件包括水平导风板,下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控制装置包括:
多个驱动电机,用于分别驱动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转动运行;
控制器,被配置成:
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冷和制热模式,根据工作模式控制多个驱动电机运行,以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将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调整为预设的角度时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将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 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将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 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可选地,控制装置还包括人体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控制器还被配置成:
从人体位置传感器获取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或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以使送风方向朝向人体。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将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调整为预设的角度时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下导风板关闭,同时将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90°且小于12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前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上。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将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调整为预设的角度时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将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 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将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 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可选地,前导风板组件还包括位于相对水平导风板的内侧的垂直导风板,控制器还被配置成:调整垂直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90°。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控制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处于预设的角度时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未接收到用户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指令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下导风板关闭,且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最大角度。
可选地,根据工作模式控制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处于预设的角度时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未接收到用户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指令的情况下,调整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最大角度,且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6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管式空调器,风管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安装在风管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前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前导风板组件包括外侧的水平导风板和内侧的垂直导风板,下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室内机还包括上述的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可选地,下导风板为一个,水平导风板为两个。
可选地,水平导风板的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微孔。
可选地,垂直导风板的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微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并根据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送风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并进一步可以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相对只能在一个出风口送风的出风方式,能够同时调整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以此更好的满足用户在制冷或制热的不同送风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风管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室内机的出风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出风面板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B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垂直导风板的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风管式空调器的组成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风管式空调器的另一种出风面板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的C-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风管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如图1-5所示,该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200和安装在机身50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100,在机身200内部安装室内机换热器和风机,在风机产生的气流作用下,实现将由室外机换热器与室内机换热器之间流动的冷媒,在室内部分通过室内机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经出风口送出。
具体的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4和下出风口5,在前出风口4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1,该前导风板组件1包括外侧的水平导风板11 和内侧的垂直导风板13,以及驱动该水平导风板11转动运行的电机12,和驱动该垂直导风板转动运行的电机(图中未示出),下出风口5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组件2,该下导风板组件包括下导风板21和驱动该下导风板转动运行的电机22,优选的水平导风板11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中为两个,这两个水平导风板11可沿前出风口4的横向枢转轴线枢转,以实现水平导风板11的转动,进行前出风口4水平方向送风的调整。下导风板 21为一个,该下导风板21可沿下出口5横向枢转轴线枢转,以实现导风板 21的转动,进行下出风口5水平方向送风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610、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步骤S620、根据获取的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送风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
在上述步骤中,通过获取用户设定的风管式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如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根据具体的模式将水平导风板11和下导风板21分别调整到预设送风角度,以此根据制冷或制热出风温度的不同得到不同的送风效果,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因为下出风口5的出风总体为朝下方向,由于在制冷时送出的冷风温度低,根据制冷送风特点,冷风气流在空间内会最终下降,因此出风时应当尽量朝上出风,人后冷风气流在空间内下降,才能实现对空调器所在的环境整体空间进行制冷,以满足舒适性要求,而对于的制热时,热风气流会上升,因此出风时应尽量朝下出风,然后通过上升的热风气流实现对周围环境进行制热以满足舒适性要求,因此下导风板21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要比制热模式下送风角度小。具体的送风送风角度定义可参见图 4,在该图中,下导风板21的送风角度为下导风板21与下出风口5横截面之间的夹角α1,以此实现制冷时送风方向相对朝上,制热时送风相对朝下,实现整个环境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以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
具体的,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可通过调整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 11的送风角度,来实现用户的不同送风场景需求。
在用户设定了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且用户未调整上述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即用户设定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时,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分别转动到默认的送风角度,以实现制冷或制热时不同的默认送风效果。具体的,在制冷模式下时,下导风板21为关闭状态,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为最大送风角度,这里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如图4所示,为水平导风板11与前出风口4横截面之间的夹角α2,该水平导风板11 的送风角度α2最大可到120°,最小为0°即关闭状态,此时完全关闭前出风口4。下导风板21为关闭状态时完全关闭下出风口5。
通过上述在进入制冷时将下导风板21关闭以关闭下出风口5,并将水平导风板11送风角度α2调整到最大,以此实现了制冷尽量朝上送风,能将冷风气流先朝上送出到环境空间,然后冷风气流再自然下降以快速降低整个环境空间的温度,满足舒适性要求。
进一步的,用户在该制冷模式下还可以执行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如用户可以设置瀑布式制冷送风功能,在该功能开启情况下送风尽量朝上,使得冷风气流朝上送出环境空间,在自然下降形成瀑布式效果。在此种送风模式下,下导风板21关闭,而水平导风板11送风角度为大于90°且小于120°的一个送风角度,以此实现送风尽量朝上送风,而且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选择将送风角度在90°至120°范围内微调,以此选择朝上送风时根据合适用户需求的送风方式。
除了上述用户可以设置瀑布式制冷送风功能,还可以设置区域送风功能,在该送风模式下,下导风板21的送风角度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45°,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范围为大于45°且小于90°,此时的送风方向与上述的瀑布式制冷送风不同,其送风方向为朝下,以对人直吹。针对某一些场景如用户感觉很热需要快速吹冷风,例如用户刚刚运动至出汗回房间,需要吹冷风凉快一下,此时用户就可以选择区域送风功能,让冷风直吹用户,使得此时可以优选对用户所在区域降温。进一步的,因为用户可能会在房间内走动,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不定,此时可通过风管式空调器获取用户的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获取该位置信息可通过设置在空调器上的红外传感器如阵列式的红外传感器,识别用户所在房间的位置,并根据此位置信息分别在上述送风角度范围调整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以实现将送风方向调整一直吹向用户,满足用户的快速降温需求。
而在用户设定为制热模式时,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的默认送风角度分别是:下导风板21送风角度为最大即为90°,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至60°之间的一个预设送风角度,此时下出口5的送风方向完全朝下,而前出风口4此时送风朝下,依次实现整个送风方向尽量朝下,使得热风气流先朝下往地面方向送风,然后热风气流再上升,以快速将整个环境温度提升,满足舒适性要求。
进一步的,用户在该制热模式下还可以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如用户可以设置地毯式制热送风功能,在该功能开启情况下,送风尽量朝下,使得热风气流朝下吹向底面,以形成地毯式制热效果,然后自然上升以将整个环境空间进行制热。在此种送风模式下,下导风板21的送风角度为大于45°且小于90°的一个送风角度,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45°的一个送风角度,以此实现下导风板21将下出风口5的送风尽量朝下,而水平导风板11将前出风口4的送风尽量斜下方向送风,以整体实现将出风朝向底面送风,实现地毯式制热送风效果。而且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将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在上述的送风角度范围内微调,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地毯式制热送风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并根据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送风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并进一步可以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相对只能在一个出风口送风的出风方式,能够同时调整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以此更好的满足用户在制冷或制热的不同送风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相对第一实施例,增加对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调整。
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如图3和图5所示,为垂直导风板13与前出风口4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其垂直导风板13可沿出风口4的纵向枢转轴枢转,以实现垂直导风板13的转动,进行前出风口4垂直方向送风的调整。
具体的,针对用户设定了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在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分别转动到默认的送风角度时,垂直导风板13默认为来回转动,即垂直导风板13向左转到最大送风角度后再向右转到最大送风角度这样来回重复转动,以实现对垂直方向送风到所在环境区域的每个位置。
而针对用户自行设定的制冷模式下的瀑布式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的地毯式制热功能,此时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调整为90°,即垂直方向上位朝向正前方送风,以此实现用户针对这两种送风方式下集中式的送风需求。
进一步的,在该实施例中,垂直导风板13进一步可以分为两组,分别是分布与出风口处的左侧和右侧,这两组垂直导风板13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机进行驱动,因此能分布独立调整这两种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如图5 所示可以分布调整左侧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α3和右侧垂直导风板13 的送风角度α4,以此实现垂直方向分别能够同时在左侧和右侧送风,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同时在不同方位的送风需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该风管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与前述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风管式空调器相同,在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用户设定的具体的制冷或者制热等模式,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到室内机各个负载如内风机、驱动水平导风板11和下导风板21的电机,实现对室内输出制冷或者制热的送风,该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根据获取的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送风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
通过获取用户设定的风管式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如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根据具体的模式将水平导风板11和下导风板21分别调整到预设送风角度,以此根据制冷或制热出风温度的不同得到不同的送风效果,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因为下出风口5的出风总体为朝下方向,由于在制冷时送出的冷风温度低,根据制冷送风特点,冷风气流在空间内会最终下降,因此出风时应当尽量朝上出风,人后冷风气流在空间内下降,才能实现对空调器所在的环境整体空间进行制冷,以满足舒适性要求,而对于的制热时,热风气流会上升,因此出风时应尽量朝下出风,然后通过上升的热风气流实现对周围环境进行制热以满足舒适性要求,因此下导风板21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要比制热模式下送风角度小。具体的送风送风角度定义可参见图4,在该图中,下导风板21的送风角度为下导风板21与下出风口5横截面之间的夹角α1,以此实现制冷时送风方向相对朝上,制热时送风相对朝下,实现整个环境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以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
具体的,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可通过调整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 11的送风角度,来实现用户的不同送风场景需求。
在用户设定了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且用户未调整上述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即用户设定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时,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分别转动到默认的送风角度,以实现制冷或制热时不同的默认送风效果。具体的,在制冷模式下时,下导风板21为关闭状态,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为最大送风角度,这里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如图4所示,为水平导风板11与前出风口4横截面之间的夹角α2,该水平导风板11 的送风角度α2最大可到120°,最小为0°即关闭状态,此时完全关闭前出风口4。下导风板21为关闭状态时完全关闭下出风口5。
通过上述在进入制冷时将下导风板21关闭以关闭下出风口5,并将水平导风板11送风角度α2调整到最大,以此实现了制冷尽量朝上送风,能将冷风气流先朝上送出到环境空间,然后冷风气流再自然下降以快速降低整个环境空间的温度,满足舒适性要求。
进一步的,用户在该制冷模式下还可以执行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如用户可以设置瀑布式制冷送风功能,在该功能开启情况下,送风尽量朝上,使得冷风气流朝上送出环境空间,在自然下降形成瀑布式效果。在此种送风模式下,下导风板21关闭,而水平导风板11送风角度为大于90°且小于 120°的一个送风角度,以此实现送风尽量朝上送风,而且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选择将送风角度在90°至120°范围内微调,以此选择朝上送风时根据合适用户需求的送风方式。
除了上述用户可以设置瀑布式制冷送风功能,还可以设置区域送风功能,在该送风模式下,下导风板21的送风角度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45°,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范围为大于45°且小于90°,此时的送风方向与上述的瀑布式制冷送风不同,其送风方向为朝下,以对人直吹。针对某一些场景如用户感觉很热需要快速吹冷风,例如用户刚刚运动至出汗回房间,需要向吹冷风凉快一下,此时用户就可以选择区域送风功能,让冷风直吹用户,使得此时可以优选对用户所在区域降温。进一步的,因为用户可能会在房间内走动,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不定,此时可通过风管式空调器获取用户的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获取该位置信息可通过设置在空调器上的红外传感器如阵列式的红外传感器,识别用户所在房间的位置,并根据此位置信息分别在上述送风角度范围调整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以实现将送风方向调整一直吹向用户,满足用户的快速降温需求。
而在用户设定为制热模式时,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的默认送风角度分别是:下导风板21送风角度为最大即为90°,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至60°之间的一个预设送风角度,此时下出口5的送风方向完全朝下,而前出风口4此时送风朝下,依次实现整个送风方向尽量朝下,使得热风气流先朝下往地面方向送风,然后热风气流再上升,以快速将整个环境温度提升,满足舒适性要求。
进一步的,用户在该制热模式下还可以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如用户可以设置地毯式制热送风功能,在该功能开启情况下,送风尽量朝下,使得热风气流朝下吹向底面,以形成地毯式制热效果,然后自然上升以将整个环境空间进行制热。在此种送风模式下,下导风板21的送风角度为大于45°且小于90°的一个送风角度,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45°的一个送风角度,以此实现下导风板21将下出风口5的送风尽量朝下,而水平导风板11将前出风口4的送风尽量斜下方向送风,以整体实现将出风朝向底面送风,实现地毯式制热送风效果。而且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将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在上述的送风角度范围内微调,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地毯式制热送风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通过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并根据工作模式,同时控制驱动电机转动运行,以同时调整水平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送风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并进一步可以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相对只能在一个出风口送风的出风方式,能够同时调整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以此更好的满足用户在制冷或制热的不同送风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同时调整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
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如图3和图5所示,为垂直导风板13与前出风口4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其垂直导风板13可沿出风口4的纵向枢转轴枢转,以实现垂直导风板13的转动,进行前出风口4垂直方向送风的调整。
具体的,针对用户设定了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在下导风板21和水平导风板11分别转动到默认的送风角度时,控制垂直导风板13默认为来回转动,即控制垂直导风板13向左转到最大送风角度后再向右转到最大送风角度这样来回重复转动,以实现对垂直方向送风到所在环境区域的每个位置。
而针对用户自行设定的制冷模式下的瀑布式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的地毯式制热功能,此时控制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调整为90°,即垂直方向上位朝向正前方送风,以此实现用户针对这两种送风方式下集中式的送风需求。
进一步的,在该实施例中,垂直导风板13进一步可以分为两组,分别是分布与出风口处的左侧和右侧,这两组垂直导风板13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机进行驱动,因此能分布独立调整这两种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如图5 所示可以分布调整左侧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α3和右侧垂直导风板13 的送风角度α4,以此实现垂直方向分别能够同时在左侧和右侧送风,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同时在不同方位的送风需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风管式空调器,该风管式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该风管式空调器的组成框图如图7所示,包括室内机300和室外机400,其中室内机300包括室内机控制器211、室内温度传感器214、盘管温度传感器215、内风机212、水平导风板213、垂直导风板217和下导风板218;室外机400包括室外机可控制器120、四通阀110、外风机140、冷凝器温度传感器150、室外温度传感器160、压缩机驱动模块120和压缩机负载130。
其中室内机控制器211在接收到用户的设定模式如制冷模式后,从室内温度传感器214接收检测到室内温度T1、从盘管温度传感器215接收检测到室内换热器盘管温度T2,以此生成风速信号控制内风机212运行,并控制水平导风板213、垂直导风板217和下导风板218摇摆到预设送风角度,同时生成压缩机控制指令和模式指令通过连接在室内机200和室外机100直接的通讯线发送至室外机控制器120,室外机控制器120根据上述指令控制四通阀110的动作以切换冷媒在管路中的流向,同时从冷凝器温度传感器 150接收检测到的室外冷凝器换热器的温度T3、从外温度传感器160接收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根据上述温度值T3和T4和压缩机控制指令以及模式指令控制外风机140运行,并同时控制压缩机驱动模块120以驱动压缩机130运行,以最终实现室内机200送出制冷风量对房间进行降温。
上述室内机300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5所示,该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200和安装在机身50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100,具体的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4和下出风口5,在前出风口4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1,该前导风板组件1包括外侧的水平导风板11和内侧的垂直导风板 13,以及驱动该水平导风板11转动运行的电机12,和驱动该垂直导风板转动运行的电机(图中未示出),下出风口5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组件2,该下导风板组件包括下导风板21和驱动该下导风板转动运行的电机 22,优选的水平导风板11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中为两个,这两个水平导风板11可沿前出风口4的横向枢转轴线枢转,以实现水平导风板11的转动,进行前出风口4水平方向送风的调整,垂直导风板13为多个,下导风板21为一个,该下导风板21可沿下出口5横向枢转轴线枢转,以实现导风板21的转动,进行下出风口5水平方向送风的调整,在该下导风板21关闭时可完全遮挡住下出口5,通过一个下导风板5相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导风板,可更好的控制下风口5的送风方向。
室内机控制器211在用户设置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时,还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具体的这些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同时将水平导风板11和下导风板21以及垂直导风板13分别调整为对应预设送风角度,其中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的送风角度在情况下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并进一步可以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设置不同的送风模式,此时将上述导风板设置为不同的送风角度或者送风角度范围,以此满足用户针对制冷或者制热的不同送风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的垂直导风板13的表面还可开设贯穿的微孔131,以分散气流,降低送风强度,在配合上述垂直导风板13 的送风角度时,在制冷模式下能更好的避免冷风吹到用户身上,以此实现风感程度低的送风效果,更好满足针对冷风敏感的用户群体的送风需求。其中图8和图9是针对垂直导风板13的送风角度为90度的结构简化图。
同理,除了在上述垂直导风板13的表面设置贯穿的微孔,还可以在水杯导风板11的表面也开设微孔,以此配合上述水平导风板11的送风角度,同样在制冷模式下分散气流,降低送风强度,实现无风感程度低的送风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控制器执行时使得控制器能够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所述的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控制器执行时使得控制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所述的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 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1)

1.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安装在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前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所述前导风板组件包括水平导风板,所述下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根据获取的所述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其中所述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所述前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或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以使所述送风方向朝向所述人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所述下导风板关闭,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90°且小于12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所述前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所述前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风板组件还包括位于相对所述水平导风板的内侧的垂直导风板,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垂直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用户未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所述下导风板关闭,且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最大角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用户未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为最大角度,且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6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风板组件还包括位于相对所述水平导风板的内侧的垂直导风板,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垂直导风板为往复转动运行。
10.一种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安装在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前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所述前导风板组件包括水平导风板,所述下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多个驱动电机,用于分别驱动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转动运行;
控制器,被配置成:
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冷和制热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多个驱动电机运行,以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其中所述下导风板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角度比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角度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将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所述前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人体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
从所述人体位置传感器获取人体所在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或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以使所述送风方向朝向所述人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所述下导风板关闭,同时将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90°且小于12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所述前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45°且小于9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将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调整为大于0°且小于45°中的一个预设角度,以使得所述前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送风方向朝下。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风板组件还包括位于相对所述水平导风板的内侧的垂直导风板,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
调整所述垂直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90°。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未接收到用户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指令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0°以使所述下导风板关闭,且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最大角度。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到为对应的预设角度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未接收到用户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和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的指令的情况下,调整所述下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最大角度,且同时调整所述水平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60°中的一个预设角度。
18.一种风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安装在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包括前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前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前送风的前导风板组件,所述前导风板组件包括外侧的水平导风板和内侧的垂直导风板,所述下出风口安装有用于向下送风的下导风板,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板为一个,所述水平导风板为两个。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风板的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微孔。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导风板的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微孔。
CN201811641137.XA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Pending CN1097517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1137.XA CN109751736A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1137.XA CN109751736A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1736A true CN109751736A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04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1137.XA Pending CN109751736A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173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3839A (zh) * 2019-05-23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79181A (zh) * 2019-11-12 2020-02-11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86331A (zh) * 2019-12-10 2020-04-10 浙江绿创新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调控方法
CN112303703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188185A (zh) * 2020-01-14 2021-07-3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5371227A (zh) * 2022-08-22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角度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上下出风分体机
WO2023065563A1 (zh) * 2021-05-20 2023-04-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具有新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45500A (zh) * 2023-01-10 2023-05-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9609A (ja) * 2001-06-22 2002-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風向調整装置
EP2290296A1 (de) * 2009-07-31 2011-03-02 Kampmann GmbH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zum Einbau in eine abgehängte Decke mit Frischluftzufuhr
CN104697044A (zh) * 2013-12-09 2015-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28931A (zh) * 2013-12-23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5509152A (zh) * 2016-01-02 2016-04-20 佛山市高明区云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厂房用精确温控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6568128A (zh) * 2016-11-14 2017-04-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039A (zh) * 2017-07-31 2017-12-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17612A (zh) * 2018-03-20 2018-07-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8709234A (zh) * 2017-07-31 2018-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759047A (zh) * 2018-07-24 2018-11-06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微风式挂壁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9609A (ja) * 2001-06-22 2002-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風向調整装置
EP2290296A1 (de) * 2009-07-31 2011-03-02 Kampmann GmbH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zum Einbau in eine abgehängte Decke mit Frischluftzufuhr
CN104697044A (zh) * 2013-12-09 2015-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28931A (zh) * 2013-12-23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5509152A (zh) * 2016-01-02 2016-04-20 佛山市高明区云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厂房用精确温控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6568128A (zh) * 2016-11-14 2017-04-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039A (zh) * 2017-07-31 2017-12-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09234A (zh) * 2017-07-31 2018-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317612A (zh) * 2018-03-20 2018-07-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8759047A (zh) * 2018-07-24 2018-11-06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微风式挂壁空调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3839A (zh) * 2019-05-23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73839B (zh) * 2019-05-23 2022-03-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3703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03703B (zh) * 2019-07-31 2022-05-2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79181A (zh) * 2019-11-12 2020-02-11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779181B (zh) * 2019-11-12 2022-04-01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86331A (zh) * 2019-12-10 2020-04-10 浙江绿创新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调控方法
CN113188185A (zh) * 2020-01-14 2021-07-3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WO2023065563A1 (zh) * 2021-05-20 2023-04-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具有新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71227A (zh) * 2022-08-22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角度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上下出风分体机
CN116045500A (zh) * 2023-01-10 2023-05-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1736A (zh)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CN10757602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1397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7255307B (zh) 空调
WO201902482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3135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24825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862131B (zh) 天花式空调的叶片控制方法
CN107255337A (zh) 空调的送风方法
CN203771556U (zh) 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07120787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2748810A (zh)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51150A (zh) 一种嵌入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665735U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1087898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69474A (zh) 空调及其导风板的控制方法
CN109751665A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764097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132322A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343307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307597A (zh) 一种分区控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JP200714712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751737A (zh) 用于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管式空调器
JP2020024071A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50826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