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656493A - 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6493A
CN109656493A CN201710936723.6A CN201710936723A CN109656493A CN 109656493 A CN109656493 A CN 109656493A CN 201710936723 A CN201710936723 A CN 201710936723A CN 109656493 A CN109656493 A CN 109656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ingerprint
touch information
are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67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希鹏
罗雨来
张晓亮
马海蓉
刘秋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9367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6493A/zh
Priority to US16/754,573 priority patent/US2023018863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2581 priority patent/WO20190719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6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6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该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获取该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控制方法都是基于单屏终端,尚未提出针对多屏的控制方法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多屏终端的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部件成本的下降,双屏手机技术发展将成为一个流行的趋势。双屏手机可以使手机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并更加便于携带,相对于单屏手机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而且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手机的触控技术已相当成熟了。从早期的电阻屏发展到目前的电容屏,再到目前热门的压力屏等,有关智能终端屏幕触控的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出来,为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好的操作体验。
但是目前基于单屏智能终端的屏幕触控技术对于双屏手机在使用上存在不足。比如,对于用户同时在双屏的进行触控操作复杂的触控操作行为的处理上,目前缺少可针对双屏同时发生的触控事件的处理方案。而且对于双屏终端,尤其是支持压力屏的双屏智能终端来说,现有的压力屏技术对于双屏终端来说,也缺少相应的触控操作技术方案。
因此,针对相关技术中,终端控制方法都是基于单屏终端,尚未提出针对多屏的控制方法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控制方法都是基于单屏终端,尚未提出针对多屏的控制方法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获取所述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力值、触摸区域面积、声波、光波。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按照预定方式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标志位坐标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在确定为是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为中心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预定方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夹角,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状态;根据所述状态,将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的标志位坐标点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映射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所处的坐标系位置,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接收到的触摸区域面积,分别获取所述触摸区域面积对应的第一坐标点集合和第二坐标点集合;通过指定算法处理所述第一坐标点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点集合,得到触摸区域轮廓图;根据所述触摸区域轮廓图,获取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应的取值不为0,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指纹第二触控信息对应的接触时间在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控制对应的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应用图标的移动、应用界面大小的控制、终端唤醒与解锁、双屏拍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至少包括两个触摸屏,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力值、触摸区域面积、声波、光波。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按照预定方式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标志位坐标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确定为是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为中心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预定方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夹角,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状态;根据所述状态,将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的标志位坐标点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映射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所处的坐标系位置,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接收到的触摸区域面积,分别获取所述触摸区域面积对应的第一坐标点集合和第二坐标点集合;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指定算法处理所述第一坐标点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点集合,得到触摸区域轮廓图;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摸区域轮廓图,获取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确定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应的取值不为0,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指纹第二触控信息对应的接触时间在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控制对应的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应用图标的移动、应用界面大小的控制、终端唤醒与解锁、双屏拍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获取该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获取该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针对多屏终端触控操作的特点而提出对应的控制方法,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控制方法都是基于单屏终端,尚未提出针对多屏的控制方法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多屏终端的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一的操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二的操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三的操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三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四的操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四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五的操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一);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二);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三);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屏幕触控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屏幕触控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该终端至少包括两个触摸屏。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该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力值、触摸区域面积、超声波、光波。
步骤S204,获取该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
步骤S206,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步骤S202至S206,获取该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获取该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针对多屏终端触控操作的特点而提出对应的控制方法,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控制方法都是基于单屏终端,尚未提出针对多屏的控制方法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多屏终端的用户体验度。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本示例提供了一种支持双或多屏幕的智能终端,尤其提供了一种针对双或多屏终端而设计的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原理包括:支持双屏幕的终端,两块屏幕可同时或独立地检测用户多根手指针对两块触摸屏幕所施加的按压或滑动操作,终端可以根据分布在两块屏幕上一或多个手指按压点的:坐标或坐标点滑动变化趋势、压力大小或压力变化趋势、指面面积大小或面积变化趋势等条件的实时检测和判断处理,从而实现用户预想的功能与应用。
其中实时检测和判断处理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多屏多点触控识别;多手指的多点按压(接触)的区域范围采样点数据值;多手指的多点按压(接触)的手指标志位坐标点信息;多点按压区域的按压(接触)时刻;多点按压(接触)时间段计算值;按压区域采样点压力值集合;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压力点压力变化趋势值;触摸区域面积;触摸时间段;触摸区域面积变化趋势等;指面滑动操作检测;坐标体系对应与转换;声波触摸屏手指触控操作识别;光波触摸屏手指触控操作识别。
声波触摸屏手指触控操作识别。对于支持声波触摸屏的终端,多手指的多点按压(接触)屏幕时,触点上的声波即被阻止,由此可确定多个手指的轮廓形状信息,以及多个手指的标志位坐标点信息。
光波触摸屏手指触控操作识别。对于支持光波触摸屏的终端,多手指的多点按压(接触)屏幕时,触点上的光波即被阻止,由此可确定多个手指的轮廓形状信息,以及多个手指的标志位坐标点信息。
多屏多点触控识别:双屏终端支持来自用户手指的多点触控按压识别,支持识别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有几个手指的指面触摸到手机的触屏(Touch Panel,触摸屏幕),并被触屏有效识别到,进一步地,终端可以区分哪些触点对应哪些屏幕的触摸。
多手指的多点按压的区域范围采样点数据值(对应于上述用于指示用户的指面接触触摸屏的坐标集合点的多点按压区域范围的采样点数据值):即用户的每根手指的指面有效接触触屏的坐标点集合,该坐标点集合可反应出用户手指的指面区域有效接触触屏,且被触屏识别的区域,该区域面积的大小由指面与触屏接触,并被触屏有效识别的区域大小决定。该坐标集合由终端处理单元转化为采样点坐标集合,采样点的密度可根据硬件处理能力和用户的触控操作体验高低等条件进行设定。
多手指的多点按压的手指标志位坐标点信息(对应于上述多点按压触摸屏的手指标志位的坐标点):即根据用户每个指面的按压区域坐标集合信息生成一个用户按压的标志位坐标值,该坐标值来对应到用户每根手指的触控点信息,可用于判断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有几个指面接触手机触屏,以及每个指面对应的物理位置或区域信息。
进一步地,手指标志位坐标点信息值可由指面有效接触触屏的坐标点集合通过预设的条件计算而来,计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计算规则或非规则区域的近似平均中心点坐标值或中心点坐标区域平均值;判断相邻的多点按压的区域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分界;判断多指面近似圆形图案的指面形状模糊识别技术等,从而区分出用户的多个不同指面同时接触触屏的状态信息。
多点按压区域的按压时刻(对应于上述多点按压触摸屏区域的按压时刻值):即终端检测并记录用户同一时间段内,多个指面接触触屏的时刻信息,时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每个指面接触触屏的起始时刻和分离时刻等。
多点按压时间段计算值(对应于上述多点按压的时间段):即终端检测并记录用户同一时间段内,多个指面接触触屏从起始时刻到分离时刻所用的时间。
按压区域采样点压力值集合(对应于上述按压触摸屏区域采样点的压力值集合):即用户手指的指面有效接触触屏时,其坐标点集合中第个坐标点对应按压压力的大小值集合。
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即根据按压区域采样点压力值集合信息通过预设的条件计算出的每个指面的标识压力值。标识压力值的计算范围可根据区分出用户的多个不同指面同时接触触屏的状态,从而针对每个指面进行单独计算。计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压力集合中所有坐标点压力值取平均值;取手指标志位坐标点坐标位置的压力值;取压力集合中最大压力点压力值等。
压力点压力变化趋势值:即根据按压区域采样点压力值在一个时间区间的大小变化,判断出该时间区间内压力变化的趋势值,压力变化的趋势值包括但不限于:压力点按压压力由小变大;压力点按压压力由大变大小等。
触摸区域面积:即手指的指面有效接触触摸屏幕的面积值。该值可由多手指的多点触摸的区域范围采样点数据值通过计算获取。计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提取指面触摸的区域范围采样点中的边界点坐标值,通过线性近似算法生成几何图形,从而计算出该几何图形的面积等。
触摸时间段:即终端检测并记录手指的指面接触触屏从起始时刻到分离时刻中的一个时间段值。触摸时间段的具体参数值需预先设定。具体参数设定的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指面有有效接触触屏到有效分离的时间段;指面接触触屏时触摸区域面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变化并达到预设的阈值时的时间段等。
触摸区域面积变化趋势:根据触摸区域面积在触摸时间段区间的大小变化,判断出该时间区间内触摸区域面积变化趋势值。面积变化的趋势值包括但不限于: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由小变大后又变小;由大变小后又变大等。
指面滑动操作检测:终端可针对一或多个手指的指面在屏幕上的滑动操作进行检测,并可区分出每个指面对应的双屏信息。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根据手指标志位坐标点的坐标在屏幕上,基于某种几何图线,出现连接的坐标移动变化,且当坐标移动变化的几何方向或距离达到预设的阈值时,终端可以进行对应的处理操作。
坐标体系对应与转换:双屏坐标体系对应与转换的处理方法。双屏终端在当两个屏幕作平面展开与作背向折叠时,每个屏幕的坐标体系的对应关系需要进行切换。为了实现本示例该的技术应用方法,可将终端的屏幕折叠和展开两种状态进行说明。
屏幕展开状态。两块屏幕分别对应一个坐标体系,两个坐标体系同一位置的坐标值相同,区别是在屏幕左(左屏)或屏幕右(右屏)上。假设左屏的点A的坐标为A(x,y),则在右屏上对应相同的坐标点B的坐标为B(x,y)。
屏幕折叠状态。正屏的坐标体系与背屏在水平方向相差180度。即,正屏的坐标体系与背屏的背面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设定我们以前屏的坐标体系为基准坐标体系,假设背屏触摸点A的坐标为A(x,y),则将背屏点A的坐标转换并对应到前屏后,其新坐标值为A’(-x,y)。
屏幕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是相对的,两种状态下坐标体系的计算方法不同,可定义一个临界的角度值,比如当两块屏幕的夹角大于120度时,坐标体系自动切换到展开状态对应的坐标体系,反之则对应折叠状态的坐标体系。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按照预定方式转换到该第二触摸屏或该第一触摸屏上;
步骤S12,确定该第一触摸屏或该第二触摸屏上标志位坐标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步骤S13,在确定为是的情况下,以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为中心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定方式包括:根据该第一触摸屏和该第二触摸屏之间的夹角,确定该第一触摸屏和该第二触摸屏之间的状态;根据该状态,将该第一触摸屏或该第二触摸屏上的标志位坐标点转换到该第二触摸屏或该第一触摸屏上。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映射到该第二触摸屏或该第一触摸屏上;
步骤S22,根据该第一触摸屏或该第二触摸屏上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所处的坐标系位置,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和该第二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该终端进行控制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根据该第一触摸屏和该第二触摸屏接收到的触摸区域面积,分别获取该触摸区域面积对应的第一坐标点集合和第二坐标点集合;
步骤S42,通过指定算法处理该第一坐标点集合和该第二坐标点集合,得到触摸区域轮廓图;
步骤S43,根据该触摸区域轮廓图,获取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
可选地,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确定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应的取值不为0,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指纹第二触控信息对应的接触时间在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对应的操作包括但并不限于:应用图标的移动、应用界面大小的控制、终端唤醒与解锁、双屏拍照。
下面结合可选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实施例一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主要应用于应用图标移动。图3是可选实施例一的操作示意图,由图3所示,终端两块屏幕对折,正屏面向用户且为点亮状态,背屏为熄灭状态,假设当前终端有两个待机桌面,正屏显示桌面一,背屏在点亮状态下显示桌面二。用户此时使用两根手指的指面同时按压桌面一上的应用1的图标,当按压时间或按压压力值达到预设条件时,应用1图标变为活动状态,同时桌面一切换为桌面二显示在正屏上,此时用户可将所述应用1的图标,通过前后屏的双指夹捏和移动操作,将所述图标移动到屏幕右上方并松开手指,此时应用1图标从桌面一消失,正屏上显示的桌面二切换回桌面一,而该图标已经被移动到背屏上对应的位置。其中,应用1的图标在背屏上显示的位置可根据正背屏坐标体系转换进行计算与显示等操作处理。
图4是可选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其中,终端的前后触摸屏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指面与屏幕有效接触或按压操作;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处理单元判断双屏上是否检测到正背屏上同时有两个手指的指面接触到手机正背屏幕;如果预置条件101满足则进入预置条件102的判断处理流程。终端检测用户每个手指指面按压触摸屏的触摸时间段或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并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2;预置条件102。条件一,正背屏上有两个手指同时进行按压操作,且所述两个手指的标志位坐标点在经过正背屏坐标体系转换后的距离在预设的范围内;条件二,基于正屏上的所述手指标志位坐标点为中心的预设的半径范围内的桌面一上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应用图标;条件三,触摸检测单元判断到正屏或背屏上存在一或多根手指的触摸时间段或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在一个按压时间段内,达到了触摸时间段阈值或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之由小到大的阈值。处理单元判断预置条件102满足时,处理单元将应用1的桌面图标状态切换为移动状态,同时将背上显示的桌面二显示到正屏上。随后,所述图标根据基于正屏上的所述手指标志位坐标点的移动方向同步进行移动显示操作处理。并进入预置条件103的判断处理流程。预置条件103。条件一,正背屏上的两个手指中是否有至少一个手指的按压操作终止,且该手指离开所述对应的屏幕。处理单元判断预置条件103满足时,处理单元将应用1图标进行坐标体系转换处理操作,并从正屏上取消该图标显示。应用1图标的坐标体系转换处理操作。假设应用图标1最终移动到正屏上的位置坐标为A(x,y),则将正屏点A的坐标转换并对应到背屏后,其基于背屏上的新坐标值为A’(-x,y)(具体参见图4所示步骤S401~S406)
可选实施例二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主要应用于掌机(Play Station Portable,简称为PSP)。该可选实施例涉及一种屏幕虚拟按键触控操作的技术和方法,该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用户运行带多按键的游戏类应用的使用场景。如图5所示,双屏手机背向折叠,正面屏幕面对用户,用户使用双手从两侧持握手机,用户左右手的拇指A、D接触正屏,左右手的食指B、E和中指C、F接触手机的背屏。当用户运行游戏的过程中,手机前后屏同时检测多根手指指面与屏幕的接触,其中背屏的B、C、E、F接触点可虚拟为四个按键。从而实现类似于PSP(Play StationPortable)掌上游戏机的用户操作体验。
图6是可选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双屏终端的两块屏幕背向折叠,正向屏幕面向用户,背向屏幕背对用户,用户横握手机,在手机的正屏上激活一个按键类游戏应用。此时,终端的前后触摸屏同时检测用户的六根手指的指面与屏幕有效接触区域A、B、C、D、E、F。可将手机按正屏坐标体系分成1、2、3、4这四个象限,如果假设所述游戏应用支持六个虚拟按键,其中六个虚拟按键的有效按压位置可对应到四个象限所在的屏幕区域范围内,比如:按键A对应1和3象限;按键D对应2和4象限;按键B、C、E、F分别对应到1、3、2、4象限内。于是,当用户手指有效按键点落在对应的象限内,处理单元即可将该操作识别为对应的虚拟按键的键值。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处理单元判断双屏上是否检测到一个独立手指的坐标点坐标值;如果预置条件101满足则进入预置条件102的判断处理流程。终端检测用户每个手指指面按压触摸屏的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并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2;预置条件102的前置条件。处理单元实时检测每根手指按压屏幕的压力值集合;处理单元实时检测并计算指面按压区域的按压时刻值集合。按压时刻值集合包括但不限于:按压起始时刻、按压终止时刻、按压区域标识压力点压力值达到最大或最小的时刻值等;处理单元实时检测每个按压点按压时间段计算值集合。按压点按压时间段计算值集合包括但不限于:指面按压开始到终止时间段值、指面按压压力从最小到最大(最大到最小)的时间段值、指面按压指定时间段值、从某个时刻为起始点时刻,达到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阈值时的时间段值等;处理单元实时检测每个标识压力点压力值;预置条件102。条件一,触摸检测单元判断到正屏或背屏上的手指坐标点坐标值的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在一个按压时间段内,达到了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之由小到大的阈值;处理单元判断预置条件102满足时,计算该坐标点所在的象限,并根据象限对应的按键键值关系,上报该键值到游戏应用进行处理(具体参见图6所示S601~S604)。
可选实施例三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主要应用于地图精确缩放。图7是可选实施例三的操作示意图。本可选实施例以可折叠的双触摸屏的终端为例进行技术方案的说明。由图7所示,终端结构由两块屏幕组成,示意图中绿色屏幕代表正面屏幕,蓝色屏幕代表背面屏幕。对折后,触摸屏面向前后两个方向,假设正面屏幕此时面向用户。此时用户使用左手持握终端,用户的拇指指面接触正屏,与屏幕接触点为图7中圆形区域A。用户可使用食指和无名指指面接触背屏,触点分别为图7中圆形区域B或C。用户通过正屏打开一个地图类应用(APP:application software),用户正面的手指和背屏手指同时按压正背双屏时,处理单元根据用户的手指按压操作,根据预设的规则执行用户预想的操作。
图8是可选实施例三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双屏终端的两块屏幕背向折叠,正向屏幕面向用户,背向屏幕背对用户。用户打开一个地图应用,正屏上显示所在地的地图界面。此时,终端的前后触摸屏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指面与屏幕有效接触区域,并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的前置条件。触摸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用户多个手指的多点按压的区域范围采样点数据值,根据该数据值计算出手指标志位坐标点信息,本申请计算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单元根据每个指面接触的触摸屏所生成的有效接触的坐标点坐标集合信息,然后根据该信息通过边缘线性平滑处理算法生成指面轮廓图,然后根据该线性轮廓周线计算出几何平均中心点,该中心点即为该手指指面几何区域对应的标志位坐标点坐标值。预置条件101。条件一,触摸检测单元检测正屏上是否检测到一个独立手指的坐标点坐标值A;条件二,触摸检测单元检测背屏上是否检测到一个独立手指的坐标点坐标值B或C;条件三,触摸检测单元检测背屏上是否检测到两个独立手指的坐标点坐标值B和C。如果预置条件101满足条件一和条件二,则进入预置条件102的判断处理流程;如果预置条件101满足条件一和条件三,则进入预置条件103的判断处理流程。预置条件102和预置条件103的前置条件。处理单元实时检测每根手指按压屏幕的压力值集合;处理单元实时检测并计算指面按压区域的按压时刻值集合。按压时刻值集合包括但不限于:按压起始时刻、按压终止时刻、按压区域标识压力点压力值达到最大或最小的时刻值等;处理单元实时检测每个按压点按压时间段计算值集合。按压点按压时间段计算值集合包括但不限于:指面按压开始到终止时间段值、指面按压压力从最小到最大(最大到最小)的时间段值、指面按压指定时间段值、从某个时刻为起始点时刻,达到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阈值时的时间段值等;处理单元实时检测每个标识压力点压力值。预置条件102。条件一,触摸检测单元判断到正屏的拇指坐标点坐标值A的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在一个按压时间段内,达到了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之由小到大的阈值;条件二,在与条件一中所述的按压时间段的起止时间差值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时,触摸检测单元检测到背屏的坐标点的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在一个按压时间段内,达到了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之由小到大的阈值;条件三,此时正屏的A点与经过坐标体系转换为正屏的坐标值的背屏坐标点的标识压力点的坐标值的距离在预设的距离判断阈值之内。当预置条件102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处理单元以A点为中心点坐标对地图的界面进行放大显示处理操作。此后,当判断到用户按压趋势停止时,停止所述放大显示处理操作。预置条件103。条件一,触摸检测单元判断到正屏的拇指坐标点坐标值A的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在一个按压时间段内,达到了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之由小到大的阈值;条件二,在与条件一中所述的按压时间段的起止时间差值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时,触摸检测单元检测到背屏的一个坐标点(B或C点之一,B和C此时同时存在)的标识压力点压力值在一个按压时间段内,达到了按压点压力变化趋势之由小到大的阈值;条件三,此时正屏的A点与经过坐标体系转换为正屏的满足条件二的坐标点坐标值的距离在预设的距离判断阈值之内。当预置条件103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处理单元以A点为中心点坐标对地图的界面进行缩小显示处理操作。此后,当判断到用户按压趋势停止时,停止所述缩小显示处理操作。进一步地,根据力学理论,在预置条件103中,当用户使用单手的手指对正背屏同时按压时,在需要保证手机屏幕保持竖直向上的前提下,我们假设此时满足预置条件103中的条件二的点是B,那么通过正背屏的坐标体系对应转换处理,将背屏坐标体系的B、C点坐标映射到正屏坐标体系的B’、C’坐标,然后计算A点坐标与B’、C’坐标的距离值,则此时A与B’的距离值应该小于A与C’的距离。
进一步地,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指按压的压力大小的趋势判断方法外,还可以包括:针对用户手指指面面积变化趋势或手指滑动操作等判断方法(具体参见图8所示步骤S801~S806)。
可选实施例四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主要应用于手机唤醒与解锁。该实施例涉及一种手机黑屏唤醒并解锁的触控操作方法。如图9所示,支持双屏幕的终端,当两块屏幕背向折叠时,正向屏幕面向用户,背向屏幕背对用户。前后屏幕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接触、按压或滑动等操作。用户的拇指接触正面触摸屏区域,同时用户的多根手指的指面接触背面触摸屏区域。手机处于休眠并且锁定的状态,正背双屏均未点亮,此时当用户在正屏上使用拇指按预设的滑动路径与预设的操作时间段阈值等条件,依次从手指按压背屏时映射到正屏上的坐标点之间作滑动操作,示例图9中示例的拇指滑动路径为B->C->E->D->C。当预设的条件达到时,终端执行手机唤醒并点亮正屏;或直接解锁进入待机界面等操作。
图10是可选实施例四的控制方法流程图。终端处于休眠和锁定状态,前后触摸屏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指面与屏幕有效接触或按压操作。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预置条件101:处理单元判断双屏上是否检测到正背屏上同时有两个手指的指面接触到手机正背屏幕;如果预置条件101满足则进入预置条件102的判断处理流程。终端检测用户每个手指指面在正背屏上的标识坐标点,并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2;预置条件102:条件一,背屏上检测到有四个手指固定不动,同时正屏上检测一根手指进行滑动操作;条件二,拇指在背屏上四个手指通过正背屏坐标体系转换后对应到正屏上的坐标点间进行滑动操作,且滑动路径与顺序为B->C->E->D->C。处理单元判断预置条件102满足时,终端执行手机唤醒并点亮正屏;或进入解锁界面进行解锁操作;或直接解锁进入待机界面等操作(具体参见图10所示步骤S1001~S1004)。
可选实施例五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主要应用于双屏拍照。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双屏手机拍照技术的操作方法。支持双屏幕的终端,当两块屏幕背向折叠时,正向屏幕面向用户,背向屏幕背对用户。假设此时用户正在使用拍照应用进行拍照操作,手机正屏上显示拍照应用的拍照预览界面,此时用户单手持握手机。用户操作的场景一:手动对焦。使用一根手指点击背屏上点击一个坐标点时,处理单元将该点坐标转换为正屏对应点的坐标,拍照应用以此坐标点为对焦点执行自动对焦操作;用户操作的场景二:快速拍照。用户使用两根手指在背屏进行触控操作,一根手指固定接触背屏,另外一根手指在背屏进行点击操作,此时拍照应用执行按下快门拍照操作。
图12是可选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流程图。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正屏显示拍照应用的拍照预览界面,此时,背屏检测用户手指的指面与屏幕有效接触或点击操作。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1。触摸检测单元判断背屏上是否有手指的触控操作;如果预置条件101满足则进入预置条件102的判断处理流程,并判断是否满足预置条件102;预置条件102;条件一,背屏上检测到有一次手指单点操作。处理单元将该点坐标转换为正屏对应点的坐标,拍照应用以此坐标点为对焦点执行自动对焦操作。条件二,背屏上检测到用户一根手指固定接触背屏,另外一根手指在背屏进行了一次点击操作,此时拍照应用执行按下快门拍照操作(具体参见图12所示步骤S1201~S1205)。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针对双屏终端而设计的控制方法。双屏终端的两块触摸屏可分别独立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同时可判断用户指面按压触摸屏的压力大小与变化趋势;指面面积大小与变化趋势;多指指面滑动操作的距离与方向变化等条件和判断与处理操作,从而实现用户预期的功能与操作。进而可提升支持多触摸屏幕的终端对于触控操作的用户体验,进而可实现不同于单屏终端的更多的应用操作方法。
具体的方案相对背景技术的优化点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是一种针对双屏手机触控操作特点而设计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双屏智能终端的用户体验效果。
本实施例在技术功能的实现上,在现有硬件基础上不增加额外的成本。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应用于终端,该终端至少包括两个触摸屏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
1)第一获取模块132,用于获取该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力值、触摸区域面积、声波、光波。
2)第二获取模块134,用于获取该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
3)控制模块136,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通过图13所示的装置,获取该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获取该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针对多屏终端触控操作的特点而提出对应的控制方法,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控制方法都是基于单屏终端,尚未提出针对多屏的控制方法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多屏终端的用户体验度。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一),如图14所示,控制模块136包括:
1)第一转换单元142,用于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按照预定方式转换到该第二触摸屏或该第一触摸屏上;
2)第一确定单元144,用于确定该第一触摸屏或该第二触摸屏上标志位坐标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3)第一控制单元146,用于在确定为是的情况下,以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为中心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上述预定方式包括:根据该第一触摸屏和该第二触摸屏之间的夹角,确定该第一触摸屏和该第二触摸屏之间的状态;根据该状态,将该第一触摸屏或该第二触摸屏上的标志位坐标点转换到该第二触摸屏或该第一触摸屏上。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二),如图15所示,控制模块136包括:
1)第二转换单元152,用于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映射到该第二触摸屏或该第一触摸屏上;
2)第二控制单元154,用于根据该第一触摸屏或该第二触摸屏上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所处的坐标系位置,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上述控制模块136还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和该第二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上述控制模块136还用于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三),如图16所示,控制模块136包括:
1)第一获取单元162,用于在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该终端进行控制之前,根据该第一触摸屏和该第二触摸屏接收到的触摸区域面积,分别获取该触摸区域面积对应的第一坐标点集合和第二坐标点集合;
2)第二获取单元164,用于通过指定算法处理该第一坐标点集合和该第二坐标点集合,得到触摸区域轮廓图;
3)第三获取单元166,用于根据该触摸区域轮廓图,获取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
可选地,上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对该终端进行控制。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结构框图(四),如图17所示,该装置除了包括图13所示的模块外,还包括:
1)确定模块172,用于在根据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该终端进行控制之前,确定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该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应的取值不为0,该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该指纹第二触控信息对应的接触时间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对应的操作包括但并不限于:应用图标的移动、应用界面大小的控制、终端唤醒与解锁、双屏拍照。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示例中提出了一种支持双屏的智能终端触控操作的装置。包括:处理单元;触摸屏单元;触摸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等组成部分。处理单元。可抽象为该终端的运算处理单元,可包括终端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辅助中央处理器单元(Assistant-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A-CPU)等,其相当于人体的大脑,负责终端整体的运算和处理工作。触摸屏单元。即支持压力感应或多点触控的触摸屏,触摸屏幕可分为多块屏幕,本提案以两块触摸屏为典型场景说明技术方案,当屏幕数量为多个时,凡涉及到本提案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都在本提案所保护的范围内。触摸检测单元。用户在一个时间段内,处理单元可通过多点触摸检测单元识别并判断出多手指的多点按压的区域范围采样点数据值。进一步地,处理单元可计算出多个手指的指面的手指标志位坐标点信息。压力检测单元。用户在一个时间段内,处理单元可通过多点压力检测单元识别并判断出用户有几根手指的按压区域采样点压力值集合。进一步地,处理单元可计算出每个指面标识压力点压力值。进一步地,处理单元可计算出每个指面的压力点压力变化趋势值。
进一步地,本示例所述的装置同样适用于支持多屏幕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获取所述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
S2,获取所述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
S3,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1,获取所述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
S2,获取所述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
S3,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至少包括两个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
获取所述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力值、触摸区域面积、声波、光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按照预定方式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标志位坐标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在确定为是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为中心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夹角,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状态;
根据所述状态,将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的标志位坐标点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映射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所处的坐标系位置,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接收到的触摸区域面积,分别获取所述触摸区域面积对应的第一坐标点集合和第二坐标点集合;
通过指定算法处理所述第一坐标点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点集合,得到触摸区域轮廓图;
根据所述触摸区域轮廓图,获取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应的取值不为0,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指纹第二触控信息对应的接触时间在预设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对应的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应用图标的移动、应用界面大小的控制、终端唤醒与解锁、双屏拍照。
12.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至少包括两个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第一触摸屏上的第一指纹触控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第二触摸屏上的第二指纹触控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力值、触摸区域面积、声波、光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按照预定方式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标志位坐标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确定为是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受力点的标志位坐标点为中心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夹角,确定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之间的状态;
根据所述状态,将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的标志位坐标点转换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压力值时,将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映射到所述第二触摸屏或所述第一触摸屏上;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或所述第二触摸屏上一个或多个受力点的坐标点所处的坐标系位置,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息所指示的压力值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根据所述第一触摸屏和所述第二触摸屏接收到的触摸区域面积,分别获取所述触摸区域面积对应的第一坐标点集合和第二坐标点集合;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指定算法处理所述第一坐标点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点集合,得到触摸区域轮廓图;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摸区域轮廓图,获取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平均中心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时,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之前,确定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触控信息对应的取值不为0,所述第一指纹触控信息和所述指纹第二触控信息对应的接触时间在预设范围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对应的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应用图标的移动、应用界面大小的控制、终端唤醒与解锁、双屏拍照。
2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936723.6A 2017-10-10 2017-10-10 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9656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6723.6A CN109656493A (zh) 2017-10-10 2017-10-10 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6/754,573 US20230188638A1 (en) 2017-10-10 2018-06-25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18/092581 WO2019071980A1 (zh) 2017-10-10 2018-06-25 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6723.6A CN109656493A (zh) 2017-10-10 2017-10-10 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6493A true CN109656493A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0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6723.6A Pending CN109656493A (zh) 2017-10-10 2017-10-10 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8638A1 (zh)
CN (1) CN109656493A (zh)
WO (1) WO201907198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8637A (zh) * 2019-12-30 2020-05-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73809A (zh) * 2020-01-09 2020-06-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70299A (zh) * 2019-09-04 2022-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操作识别方法和操作识别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5406A (zh) * 2019-08-29 2021-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屏幕操作方法及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5808991B (zh) * 2023-01-31 2023-07-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361A (zh) * 2007-01-07 2010-01-13 苹果公司 用于解释触摸屏显示器上的手指姿态的便携式多功能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1794181A (zh) * 2009-01-23 2010-08-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触摸屏的移动终端和控制其中的内容的方法
CN101996019A (zh) * 2009-08-17 2011-03-30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支持双触摸屏多点触摸的人机交互方式
CN102782631A (zh) * 2010-02-10 2012-1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触摸屏幕的移动终端的屏幕控制方法和设备
KR20130123696A (ko) * 2012-05-03 2013-11-13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터치스크린 기기 간 사용성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50169216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creen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5094654A (zh) * 2014-05-07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843636A (zh) * 2016-03-16 2016-08-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屏幕点亮方法及装置
CN106610778A (zh) * 2015-10-23 2017-05-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双屏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8804B2 (en) * 2016-09-06 2020-09-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esture language for a device with multiple touch surface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361A (zh) * 2007-01-07 2010-01-13 苹果公司 用于解释触摸屏显示器上的手指姿态的便携式多功能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1794181A (zh) * 2009-01-23 2010-08-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触摸屏的移动终端和控制其中的内容的方法
CN101996019A (zh) * 2009-08-17 2011-03-30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支持双触摸屏多点触摸的人机交互方式
CN102782631A (zh) * 2010-02-10 2012-1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触摸屏幕的移动终端的屏幕控制方法和设备
KR20130123696A (ko) * 2012-05-03 2013-11-13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터치스크린 기기 간 사용성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50169216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creen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5094654A (zh) * 2014-05-07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10778A (zh) * 2015-10-23 2017-05-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双屏移动终端
CN105843636A (zh) * 2016-03-16 2016-08-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屏幕点亮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0299A (zh) * 2019-09-04 2022-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操作识别方法和操作识别程序
CN111198637A (zh) * 2019-12-30 2020-05-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73809A (zh) * 2020-01-09 2020-06-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73809B (zh) * 2020-01-09 2022-05-1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88638A1 (en) 2023-06-15
WO2019071980A1 (zh) 2019-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6493A (zh) 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021259B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09866B (zh) 一种操作模式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549783B (zh) 多点触摸输入辨别
CN104714731B (zh) 终端界面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US201302223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lurality of types of touch inputs
US12102904B2 (en) Gam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 smart bracelet, smart bracelet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092525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截屏方法及其基于该截屏方法的移动终端
CN105960626A (zh) 抓握检测
CN104834412B (zh) 一种基于非接触式的手势识别的触摸终端
CN105159446A (zh) 一种终端的单手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6843669A (zh) 应用界面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6445347A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800045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0287925A (zh) 阅读翻页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762497A (zh) 体感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187930A1 (zh) 操作模式选择方法、操作模式选择装置和终端
CN108845752A (zh) 触控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5022579A (zh) 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键盘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4094456A1 (zh) 页面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513664B (zh)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7037951B (zh) 操作模式自动识别方法及终端
CN109543384A (zh) 应用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843545A (zh) 一种截屏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终端
CN110162372A (zh) 虚拟按键创建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