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210839A - 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0839A
CN109210839A CN201810752067.9A CN201810752067A CN109210839A CN 109210839 A CN109210839 A CN 109210839A CN 201810752067 A CN201810752067 A CN 201810752067A CN 109210839 A CN109210839 A CN 109210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partition wall
fan
guid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20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维尔纳·修奈麦鲁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10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0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preventing the freezing of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00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 B60L1/003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to auxiliary motors, e.g. for pumps, compres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00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 B60L1/02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to electric heating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1Mounting or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in housings, e.g. heat exchangers, fans, electronic reg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n air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2001/226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0H2001/2281Air supply, exhaust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2001/226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0H2001/229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integration into fluid/air heat 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1)中的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包括包括入口(11)和出口(13)的空气引导壳体(10,10')和至少一个风扇(21)。空气引导壳体(10,10')通过入口(11)从机动车辆(1)外部(2)吸入空气并从出口(13)排出空气。至少一个风扇(21)定位在空气引导壳体(10,10')内、入口(11)和出口(13)之间,并使空气在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循环。热交换器(15)定位在空气引导壳体(10,10')内、入口(11)和出口(13)之间,并允许空气穿过以被构造成冷却空气。入口(11)和出口(13)中每一个构造成闭合。空气引导壳体(10,10')当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的同时至少一个风扇(21)操作时,在其中引起循环流(Z)。

Description

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该热交换器特别是在机动车辆中与热泵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当热量从周围流体传递到回路中循环的工作流体(典型地,制冷剂)时,热交换器可能被冻住,并且此种热传递在0℃以下的环境温度下发生。这种热交换器与热泵一起使用,特别是用于热提取/产生。
外界空气已知为典型的周围流体,其中,低温湿度冻结并且空气侧热交换部分被阻挡。为了避免功能损伤,必要时,这种热交换器被构造成被定期除冰。例如,特别是在外部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此种异常(例如,结冻)可能出现在该外部热交换器中,流过其中的空气(或周围空气)具有较低温度,而根本没有被预热,或者,没有被充分预热。
发明内容
本节提供对本公开的大致发明内容,并非对其全部范围或者所有其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该布置及方法使能量高效操作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在没有或者至多以最少的附加构筑空间要求的情况下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用于对机动车辆中的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包括空气引导壳体和至少一个风扇。空气引导壳体包括入口和出口。空气引导壳体被构造成通过入口从机动车辆的外部吸入空气,并且从出口排出空气。该至少一个风扇被定位在空气引导壳体内部、入口和出口之间,并且被构造成使空气在空气引导壳体中循环。热交换器被定位在空气引导壳体内部、入口和出口之间,允许空气穿过其中,并且被构造成冷却空气。入口和出口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被闭合。空气引导壳体被构造成,当入口和出口被闭合的同时该至少一个风扇被操作时,在其中引起循环流。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用于在如上述布置的布置中对热交换器除冰的方法包括:(i)闭合入口和出口,并且(ii)在空气引导壳体中形成循环流。旁路通道被可选择地打开,和/或,风扇被操作,以在分隔壁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引起压力差。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选定实施例的图示目的,并非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图示机动车辆的视图,该机动车辆具有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布置的前视图;
图4是在入口和出口闭合的状态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布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在入口和出口闭合的状态下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布置的横截面图;
图6A是在入口和出口闭合的状态下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布置的横截面图;
图6B是在入口和出口打开的状态下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布置的横截面图;
图7A是根据第五实施例在第一状态下的布置的横截面图;
图7B是根据第五实施例在第二状态下的布置的横截面图;
图7C是根据第五实施例在第三状态下的布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已知,对热交换器短暂地加热以对热交换器除冰。除冰不限于融化冻住了的热交换器,也可能意味着从热交换器将冰和霜都去除。因而,下文除冰将称之为解冻。解冻可以以各种方式施行。例如,电辅助加热器可以被安装成与热交换器直接热接触,以被构造成直接对热交换器加热。可替换地,电辅助加热器可以被安装成在空气穿过热交换器之前使诸如外界空气(即,周围空气)的空气变热。
例如,EP 1273 467 A1公开一种构造,其中,热的制冷剂短暂地供给到布置在车辆外侧的外部热交换器。该专利文献进一步公开了,为了解冻的目的,可以调整外部热交换器前面的空气流入速率和/或外部热交换器后面的空气流出速率。
通常,要求以高能量效率施行解冻。然而,电动车辆可能不产生可用于解冻的废热,尤其是当外界空气(电动车辆外部的空气)的温度较低时。这样,电动车辆的范围减小。此外,常规的布置还部分易受到外部热交换器中形成的冰/霜或者短暂地融化的冰/霜的影响。
本公开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热交换器的有利布置以及用于对热交换器解冻/除冰的方法。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大致构思。具体地,图1示出机动车辆1,其被构造成通过使用该布置而施行第一热交换器15的解冻/除冰。该布置包括空气引导壳体10。空气引导壳体10被构造成从机动车辆1的前部区域引导外界空气。这里的术语“引导”可以意味着引入外界空气和向后排出外界空气,其中,还包括稍后描述的引入的外界空气的暂时循环。
空气引导壳体10包括可锁定部分。在图1中,附图标记10指向可锁定部分。空气引导壳体10(即,其可锁定部分)可以安置在机动车辆1前面较远处。换言之,空气引导壳体10的可锁定部分可以与机动车辆1的前端间隔开。可替换地,空气引导壳体10可以进一步往后面,例如,布置在机动车辆1的前轴线(即,前轮轴)后面。换言之,空气引导壳体10可以定位成进一步远离机动车辆1的前端,如图示为图1中的空气引导壳体10'。空气引导壳体10'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机动车辆1的前轮轴后面。
包括空气引导壳体10或空气引导壳体10'的布置可以依据机动车辆1的设计而改变以变得更有利。当机动车辆1安装马达时,包括空气引导壳体10的布置可能是有利的。在该情况下,空气调节器的外部热交换器和马达冷却器可以直接定位在机动车辆1的前端后面,或者,可以定位成邻近于机动车辆1的前端。相反,当机动车辆1安装电池时,包括空气引导壳体10'的布置可能是有利的。在该情况下,与马达冷却器相比,电池冷却器可以定位成进一步远离机动车辆1的前端。
尽管空气引导壳体10和空气引导壳体10'安装在不同部位,但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说明将针对空气引导壳体10,并且下文将描述关于空气引导壳体10的构造。
第一实施例
下文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第一实施例。图2中示出的下半部与图3中的右半部对应。图2中示出的上半部与图3中的左半部对应。该布置被构造成在两个不同的切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2所示,该布置包括空气引导壳体10和风扇21。风扇21的数量不限于指定数量,而可以是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有一个风扇21。空气引导壳体10在其中限定入口11和出口13,并且在其中容纳入口盖板12和出口盖板14。空气引导壳体10被构造成经过入口11从机动车辆1的外部2吸入空气(即,外界空气)并且从出口13排出空气。空气引导壳体10允许空气沿着流动方向D从入口11向出口13流动。
入口盖板12被构造成打开和闭合入口11。出口盖板14被构造成打开和闭合出口13。
当入口盖板12打开入口11时,空气引导壳体10的内部经过入口11与机动车辆1的外部2连通。具体地,通道(未示出)从机动车辆1的前端向入口11延伸,以使空气引导壳体10的内部经过该通道与外部2连通。
当入口盖板12闭合入口11并且出口盖板14闭合出口13时,外界空气不流动到空气引导壳体10中。入口盖板12的数量和出口盖板14的数量每个皆不限于指定数量,而可以是至少一个。
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定位在入口11和出口13之间,并且沿着流动方向D布置在空气引导壳体10内部。第一热交换器15在流动方向D上位于第二热交换器16的下游。
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每个皆大体布置成横跨空气引导壳体10的整个宽度和高度。换言之,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每个皆沿着空气引导壳体1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两者大体横跨整个空气引导壳体10而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引导壳体1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空气引导壳体1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如图3所示。
风扇21在流动方向D上定位在第一热交换器15的下游。风扇21可以定位成靠近第一热交换器15,即,直接定位在第一热交换器15后面,或者可以与第一热交换器15远离指定距离。风扇21被构造成,当入口11和出口13打开时,使得穿过空气引导壳体10的空气沿着流动方向D从入口11向出口13流动。
风扇横截面(由风扇21的轨迹限定的区域)在高度方向上大体越过整个空气引导壳体10而延伸,然而,在宽度方向上不越过整个空气引导壳体10而延伸。风扇横截面具有圆形形状,如图3所示。
风扇21还被构造成,当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时,引起循环流Z。在本实施例中,风扇21与定位在空气引导壳体10内部的分隔壁18一起引起循环流Z。
下文将详细描述引起循环流动Z的机构。
分隔壁18在宽度方向(即,横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中至少一个的端部中。分隔壁18相对于风扇21非对称地布置,例如,布置成在横向上与风扇21偏离。换言之,当在风扇21的轴向方向上观看时,分隔壁18不与风扇21重叠。风扇21的轴向方向与流动方向D大体平行。
分隔壁18将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中至少一个的表面分割成沿着与流动方向D垂直的空气引导壳体10的宽度方向相互排列的两个以上表面。该表面可以具有非方形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分隔壁18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彼此面对,并且沿着流动方向D越过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两者而延伸。换言之,两个分隔壁18中每个皆与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垂直地延伸。两个分隔壁18分别定位于风扇21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以使当在轴向方向上观看时两个分隔壁18都不与风扇21重叠。
两个分隔壁18限定主通道19和两个侧通道20。主通道19限定在两个分隔壁18之间并且允许空气流过其中。侧通道20限定在两个分隔壁18和空气引导壳体10之间。
两个分隔壁18具有相同结构,并且图2中示出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具有对称构造,因此,以下说明将针对两个分隔壁18中的一个(称之为分隔壁18),下文将描述关于分隔壁18的构造。
分隔壁18将第一热交换器15的表面25分割成第一侧表面25a和第一主表面25b,并且将第二热交换器16的表面26分割成第二侧表面26a和第二主表面26b。第一侧表面25a和第二侧表面26a分别沿着流动方向D彼此面对。第一主表面25b和第二主表面26b沿着流动方向D彼此面对。
第一侧表面25a和第二侧表面26a中每个皆位于分隔壁18和空气引导壳体10之间。由此,侧通道20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第一侧表面25a和第二侧表面26a。第一侧表面25a和第二侧表面26a包括位于风扇横截面外侧的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的拐角和边缘。也即,包括拐角和边缘的第一侧表面25a和第二侧表面26a位于风扇横截面的外侧。
当沿着风扇21的轴向方向观看时,两个主通道19位于风扇横截面中。换言之,风扇21布置在主通道19中。主通道19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第一主表面25b和第二主表面26b。
主通道19和侧通道20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空气流过主通道19所沿着的方向与空气流过侧通道20所沿着的方向平行。
风扇21包括相对于流动方向D倾斜的风扇框架。具体地,风扇框架朝向下游侧逐渐变细。风扇框架由框架附件22A和板门22形成。框架附件22A从空气引导壳体10朝向风扇21延伸。板门22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地,板门22被构造成当入口11和出口13打开时定位在第一位置,并且被构造成当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时定位在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在图2的下半部中示出。在第一位置,板门22在要被解冻的第一热交换器15与风扇21之间连接到框架附件22A。由此,板门22与框架附件22A一起限定侧通道20,并且沿着流动方向D引导流过侧通道20的空气流动到风扇21中。
更具体地,当板门22在第一位置时,板门22与框架附件22A一起形成漏斗形路径。结果,可以改进空气混合性能,其用于收集流过主通道19和侧通道20同时穿过第一侧表面25a、第一主表面25b、第二侧表面26a和第二主表面26b的空气的流动。
由于风扇框架朝向风扇21逐渐变细,所以,风扇框架确保流过侧通道20的空气流动到风扇21中。因而,当入口11和出口13打开并且板门22在第一位置时,流过侧通道20的空气在达到风扇21之前几乎不与流过主通道19的空气汇合。
第二位置在图2的上半部中示出。在第二位置,板门22与框架附件22A分离并且连接到分隔壁18,以使侧通道20向风扇21的径向端延伸。也即,板门22与分隔板18一起限定主通道19和侧通道20。
径向端是风扇21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风扇21的径向方向上的一端。在本实施例的布置中,径向端与风扇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对应。由此,当板门22在图2的上部中示出的第二位置时,风扇21不直接从侧通道20吸取空气,而直接从主通道19吸取空气。
此外,当板门22在第二位置时,侧通道20用作回流通道,其允许空气在与流动方向D相反的相反方向上流过其中。换言之,侧通道20允许循环流Z流过其中。
具体地,当风扇21从主通道19吸取空气时,在出口盖板14周围引起正压力。由于该正压力,穿过风扇21的空气绕着板门22转向,因此,空气在与流动方向D相反的相反方向上流过侧通道20。
更具体地,当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并且板门22在第二位置时,流过主通道19的空气流动到风扇21中,并且在风扇21的下游侧绕着分隔壁18转向,然后流动到侧通道20中。因而,引起循环流Z。
如上所述,为了引起循环流Z,分隔壁18可以以使得当操作风扇21时在分隔壁18的两侧形成相反的空气流的这种简单方式,而相对于风扇21布置。
主通道19的横截面面积比侧通道20的横截面面积大。换句话说,形成宽的中心主通道19和窄的侧通道20。结果,在分隔壁18的两侧之间出现压力差,这维持循环流Z。在本实施例中,风扇21不必直接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5后面。
通过如上所述地布置分隔壁18,不必提供任何附加空间来容纳分隔壁18。由此,可以获得节省空间的效果,因此,可以抑制用于容纳该布置的空气引导壳体10的外部尺寸的增加。
根据分隔壁18和风扇21的非对称布置,当风扇21被操作时,在至少一个分隔壁18的两侧形成沿着相反方向流动的相反气流,或者,当风扇21被操作时,压力差出现在至少一个分隔壁18的相对侧之间。这样,形成循环流Z。
下文将描述用于对第一热交换器15除冰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
-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并且
-在空气引导壳体10中形成循环流Z。
当在外界空气被冷却的操作模式下操作时,第一热交换器15可能被冻住或结冰。当第一热交换器15被冻住或结冰时,第一热交换器15的热交换性能可能劣化。因此,第一热交换器15必须被解冻,即,除冰。第一热交换器15可以是用作制冷剂回路中的蒸发器的外部热交换器,并且被构造成在热泵模式下操作。
第二热交换器16可以是安装到冷却回路的冷却器(或者,水冷却器)。第二热交换器16被构造成将热量传递到流过其中的空气。例如,第二热交换器16被构造成允许冷却水流过其中,并且因此将由设备产生的废热经过冷却水传递到空气。
该设备可以是依据车辆类型的任何设备。例如,该设备可以是电气部件、液压工作系统和燃烧马达。用于传递热量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示例。热量可以短暂地从流过第二热交换器16的热的制冷剂传递到第一热交换器15。可替换地,热量可以由电辅助加热器产生,或者,可以从储热器提供。可替换地,热量可以从内部空气(车厢内部的空气)传递出。
可以基于各种参数判定第一热交换器15是否要被解冻,即,除冰。例如,当流过其中的流体的压力下降时,可以判定第一热交换器15要被解冻。可替换地,可以基于温度信号判定第一热交换器15要被解冻。可替换地,可以在某些条件下预防性地施行解冻,即除冰操作。
如果第一热交换器15的冷冻状态以必须除冰的这种方式被识别和评定,则入口盖板12和出口盖板14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然后,为了在空气引导壳体10中形成循环流Z,引入措施。由于仅通过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而形成循环流动Z,所以,仅要求风扇21在正常状态下操作。
换言之,当判定第一热交换器15要被解冻时,入口盖板12和出口盖板14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并且板门22定位在第二位置,从而引起循环流Z。在循环流Z中,空气依次流过第二热交换器16和第一热交换器15。如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以加热空气。结果,加热过的空气流过第一热交换器15,因此,第一热交换器15被解冻,即,除冰。
这里,当空气引导壳体10闭合时,即,当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时,循环流Z中的空气的温度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6而一直增加。结果,具有较高温度的空气吸收循环流Z中大量的水蒸气,因而第一热交换器15可以更加快速地被除冰。
应当理解,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还包括减小入口11的打开程度或者出口13的打开程度。这意味着因为以下原因,可以允许空气从入口11或出口13少量泄漏。第一,当风扇21被操作时,入口11和出口13可能由于动态压力而没有完全密封。第二,为了能够以小容量供给新鲜空气并且去除水蒸气饱和的空气,少量泄漏可能是合意的。
入口盖板12、出口盖板14和板门22由控制器操作。可以由控制器施行用于判定第一热交换器15是否要被解冻,即除冰的判定。
本公开中描述的控制器和方法可以由通过构造处理器而创建的专用计算机来实施,该处理器被编程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中具体化的一个以上特定功能。可替换地,本公开中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由专用硬件逻辑电路来实施。进一步可替换地,本公开中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一个以上专用计算机的组合来实施,该一个以上专用计算机通过构造执行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和一个以上硬件逻辑电路而创建。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4描述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部分和特征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部分和特征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可以省略对这些部分和特征的冗余描述。
图4示出入口盖板12闭合入口11并且出口盖板14闭合出口13的状态。
在图4中,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布置成紧挨彼此或者一个在另一个上方,以使它们与正常通流,即与打开的入口11和出口13平行地流过。换言之,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布置成在机动车辆1的上下方向上彼此靠近。
分隔壁18居中布置并且将第一热交换器15的表面27和第二热交换器16的表面28彼此分隔开。换言之,分隔壁18定位在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之间,以限定第一通道A(或者,第一区域)和第二通道B(或者,第二区域)。第一通道A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第一热交换器15。第二通道B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16。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21在出口盖板14的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具体地,风扇21包括定位在第一通道A中的第一风扇21A和定位在第二通道B中的第二风扇21B。分隔壁18相对于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中的一个非对称地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壁18定位在第一风扇21A与第二风扇21B之间,并且沿着流动方向D越过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而延伸。
在第一通道A中,空气沿着与流动方向D相反的相反方向流动并且穿过第一热交换器15。具体地,在第一通道A中,空气从第一风扇21A流动到第一热交换器15中,从表面27流出第一热交换器15。从第一热交换器15流出的空气绕着分隔壁18转向并且流动到第二通道B中。
在第二通道B中,空气沿着流动方向D流动并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16。具体地,空气从表面28流动到第二热交换器16中,流出第二热交换器16,然后流动到第二风扇21B中。
因而,空气流过第一通道A所沿着的方向与空气流过第二通道B所沿着的方向彼此平行并且彼此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中的一个被操作而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时,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中的一个相对于分隔壁18的非对称布置引起循环流Z。换言之,通过关闭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中的一个,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被非对称地操作。
可替换地,如第一实施例中,可以仅布置一个风扇21。在该情况下,该一个风扇21相对于分隔壁18非对称地布置。在该情况下,风扇21相对于分隔壁18的非对称布置引起循环流Z。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5描述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的部分和特征可以具有与在前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部分和特征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可以省略对这些部分和特征的冗余描述。
图5示出入口盖板12闭合入口11并且出口盖板14闭合出口13的状态。
在图5中,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以使它们与正常通流,即与打开的入口11和出口13平行地流过。换言之,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在流动方向D上布置成彼此靠近。具体地,如第一实施例一样,第一热交换器15定位在第二热交换器16的下游。
分隔壁18将第一热交换器15的表面25分割成第一表面25c和第二表面25d,并且将第二热交换器16的表面26分割成第三表面26c和第四表面26d。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壁18居中布置。这样,第一表面25c的面积和第二表面25d的面积大体相同。类似地,第三表面26c的面积和第四表面26d的面积大体相同。
分隔壁18限定第三通道C和第四通道D。第三通道C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并穿过第一表面25c和第三表面26c。第四通道C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第二表面25d和第四表面26d。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21包括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在出口盖板14的方向上分别布置在第三通道C和第四通道D中的每一个中。换言之,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分别定位在第三通道C和第四通道D中,并且沿着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的径向方向彼此布置。
当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中的一个被操作而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时,两个风扇21中的一个相对于分隔壁18的非对称布置引起循环流Z。换言之,通过关闭两个风扇21中的一个,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被非对称地操作。
可替换地,如第一实施例一样,可以仅布置一个风扇21。在该情况下,该一个风扇21相对于分隔壁18非对称地布置。在该情况下,风扇21相对于分隔壁18的非对称布置引起循环流Z。
当引起循环流Z时,第三通道C允许空气沿着与流动方向D相反的相反方向流过其中,并且依次穿过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具体地,在第三通道C中,空气从第一风扇21A流动到第一热交换器15中,从第一表面25c流出第一热交换器15,流动到第二热交换器16中,然后从第三表面26c流出第二热交换器16。随后,从第二热交换器16流出的空气绕着分隔壁18转向并且流动到第四通道C中。
当引起循环流Z时,第四通道D允许空气沿着流动方向D流过其中,并且依次穿过第二热交换器16和第一热交换器15。具体地,空气从第四表面26d流动到第二热交换器16中,流出第二热交换器16,从第二表面25d流动到第一热交换器15中,流出第一热交换器15,然后流动到第二风扇21B中。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6A和图6B描述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中的部分和特征可以具有与在前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部分和特征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可以省略对这些部分和特征的冗余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旁路通道23被可选择地打开,和/或,风扇21以在至少一个分隔壁18的相对侧之间引起压力差的这种方式被操作。分隔壁18布置成在横向上紧挨风扇21和两个热交换器15,16,从而形成旁路通道23,其中两个热交换器15,16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
换言之,分隔壁18在宽度方向(或者,横向方向/径向方向)上定位在风扇21、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的一侧。换言之,分隔壁18在宽度方向(或者,横向方向/径向方向)上定位在空气引导壳体10与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之间。分隔壁18沿着轴向方向从第二热交换器16的上游侧向风扇21的下游侧延伸。第一热交换器15沿着风扇21的轴向方向定位在第二热交换器16与风扇21之间。分隔壁18与空气引导壳体10一起限定旁路通道23。
切换设备定位在旁路通道23中以打开和闭合旁路通道23。切换设备可以是在流动方向D上(在出口13的方向上从入口11)可移动和/或在流动方向D上预张紧的盖板24。因而,盖板24与本公开的切换设备对应。
在第四实施例中,盖板24在空气从入口11向出口13流动所沿着的流动方向D上被预张紧。换言之,盖板24被构造成接收沿着流动方向D拉动盖板24的张力。结果,当如图6B所示入口11和出口13被入口盖板12和出口盖板14打开时,盖板24自动闭合旁路通道23。通过适当选择预张力,可以实现盖板24自动打开。
当外界空气沿着流动方向D正常流动时,可以以盖板24密封旁路通道23的方式充分调整盖板24的阻力。而,通过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旁路通道23允许空气在循环流Z中沿着与流动方向D相反的相反方向流过其中。结果,旁路通道23被自动打开。因而,例如,可以不必通过多相马达主动设定。
如上所述,当如图6A所示入口盖板12和出口盖板14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时,形成循环流Z。换言之,可以通过旁路通道23来引起用于循环流Z的返回通道。为了防止空气不必要地穿过旁路通道23,旁路通道23被构造成在正常操作中闭合。两个旁路通道23可以形成在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的相对侧。
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7A、图7B和图7C描述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中的部分和特征可以具有与在前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部分和特征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可以省略对这些部分和特征的冗余描述。
在第五实施例中,旁路通道23在两个热交换器15和16之间中断。盖板24具有倾斜形状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定位在三个不同的位置。
具体地,分隔壁18包括第一分隔壁18a和第二分隔壁18b,二者沿着流动方向D(或者,风扇21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分隔壁18a定位在第二分隔壁18b的下游。
更具体地,第一分隔壁18a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第一热交换器15与空气引导壳体10之间,并且与空气引导壳体10一起限定第一旁路通道23a。第一旁路通道23a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同时绕过第一热交换器15。
第二分隔壁18b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第二热交换器16与空气引导壳体10之间,并且与空气引导壳体10一起限定第二旁路通道23b。第二旁路通道23b允许空气流过其中同时绕过第二热交换器16。
图7A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布置的第一状态。第一状态与本公开的第一打开状态对应。在第一状态下,仅旁路通道23的后部分,即,仅第一旁路通道23a被盖板24阻挡。换言之,在入口11和出口13打开的第一状态下,盖板24闭合第一旁路通道23a并且打开第二旁路通道23b。相应地,形成局部旁路路径T,其中,仅绕过前面的、即第二热交换器16。换言之,局部旁路路径T包括第二旁路通道23b,并且允许从入口11流动的空气流过第二旁路通道23b同时绕过第二热交换器16,并且流动到第一热交换器15中而不流过第一旁路通道23a。
在第一状态下,可以改进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5的边缘区域朝向后侧的新鲜空气供给。当第一热交换器15用作冷凝器时,将盖板24定位在第一状态下是有利的。因而边缘区域可以更好地冷却,并且必要时改进AC操作中操作的第一热交换器15的低温程度。
图7B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布置的第二状态。在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的第二状态下,盖板24打开第一旁路通道23a和第二旁路通道23b两者。由此,如第四实施例(参见图6A)中所述的,形成循环流Z。
图7C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布置的第三状态。第三状态与本公开的第二打开状态对应。在入口11和出口13打开的第三状态下,第一旁路通道23a和第二旁路通道23b完全闭合。具体而言,挡板24的倾斜部分闭合限定在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之间的中间空间。因此,如第四实施例(参见图6B)中所述的,从入口11流动的空气依次流过第二热交换器16和第一热交换器15两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成,旁路通道23的盖板24可以设定至少两个打开状态。
在第一打开状态(或者,图7A中示出的第一状态)下,盖板24限定经过至少两个热交换器的旁路通道23,该至少两个热交换器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在第二状态(或者,图7C中示出的第三状态)下,盖板24在第一热交换器15前面闭合旁路通道23,以使仅前面的热交换器被旁路通道23绕过。在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的多于两个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实现其他切换形式,从而绕过第一热交换器15,或者可选地,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依据该操作模式,并非所有的热交换器都允许空气穿过其中,这可能是有利的。仅限定为第一热交换器15的低温区域的一个区域可以允许空气穿过其中,特别是在后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例如,这在诸如冷却操作的AC操作中是有利的。
其他实施例
下面阐述的各方面是本公开的这些变型的示例。
(1)第一热交换器15可以属于间接系统(未示出)。在该情况下,制冷剂回路的第一热交换器15不发生使用流过其中的空气的热交换。而是,可以在热源处和在散热器处使用在二级冷却剂回路中循环的水或水基溶液(例如,水-乙二醇混合物)施行热交换。在该情况下,要被除冰的热交换器15可以布置在二级冷却剂回路中,并且可以被构造成施行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间接系统对于电动车辆特别有利,诸如在DE 10 2014 117 950A1中公开的那些。
(2)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壁18配置成引起循环流Z。然而,也可以不设置分隔壁18。在该情况下,风扇21可以布置成在第一热交换器15的下游侧靠近第一热交换器15,以使当入口盖板12和出口盖板14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时,风扇21大体吸取空气。由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5的拐角区域和边缘区域(未示出)的返回流形成循环流Z。
(3)在上述实施例中,布置有两个热交换器,即,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沿着流动方向D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特别是当第一热交换器15的表面25的面积和第二热交换器16的表面26的面积彼此相近时,该布置可能是有利的。
多于两个的热交换器可以配置在空气引导壳体10中。依据对于具体热交换器集合体而言怎样最合适,该多个热交换器可以布置成紧挨彼此、一个在另一个上方或者相对于彼此倾斜。本公开基于分布在用于除冰功能的闭合回路中的当前热量,并且以可以除冰的这种方式被调整。
当配置有多于两个的热交换器时,该多个热交换器可以定位在空气引导壳体10的可锁定部分中。例如,附加热交换器可以安装到涡轮增压器回路或者带有液压流体的回路(未示出)。当布置有多个热交换器时,要求第一热交换器15位于该多个热交换器之中的最下游。
(4)可以如下广义地施行上述实施例的布置的操作。在正常操作中,第一热交换器15要履行其功能,特别是作为制冷剂回路的外部热交换器。此外,热交换器15可以用作例如冷却操作或AC操作中的冷凝器。AC代表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可替换地,第一热交换器15可以用作加热操作或热泵操作中的蒸发器。在AC操作中,第一热交换器15一直发出热量,因此不必施行除冰。在该情况下,如图7A所示,为了增加第一热交换器15的低温程度,可能必须设置旁路通道23。
(5)在热泵操作中,第一热交换器15从外界空气接收热量和被外界空气冷却。当外界空气的温度为0℃以下时,第一热交换器15的空气入口部分可能被冷冻或者冻住,因此,空气入口部分被阻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判定或预测这种状态。例如,基于至少一个参数(诸如,外侧空气的温度,外侧空气的湿度,第一热交换器15的空气入口部中引起的压降,或者,光学数据(如相机图像)),可以判定第一热交换器15可能被冷冻或冻住,或者可以判定第一热交换器15已经被冷冻或冻住,或者,可以判定冷冻的程度(或者,冰或霜的体积)。可以结合两个以上参数。
(6)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热交换器16配置成向流过其中的空气供给热量,并且加热过的空气流动到第一热交换器15中,以对第一热交换器15除冰(或,解冻)。然而,可能存在仅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6热量供给不足的情况,或者,没有配置第二热交换器16的情况。例如,可以允许热气体或加热过的空气流动到第一热交换器15中。热气体可以通过PTC元件(未示出)产生。加热过的空气可以来自储存器或车厢。可以设置供给通道(未示出)用于传递热气体或者加热过的空气。
可替换地,可以不必直接加热第一热交换器15。
(7)入口11和出口13可以随时间在打开和闭合之间切换。例如,入口11和出口13可以闭合第一时间段,然后可以打开第二时间段。该通风操作(即,涌流式通风)去除饱和的空气(以及当第一热交换器15中形成的冰或霜融化时引起的水成分,如果需要的话),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第一热交换器15干燥。在第二时间段中,如果需要的话,为了继续除冰处理,冷空气可以通过循环流Z被快速地加热。
第二时间段可以比第一时间段短。第二时间段可以设定成非常短(在几秒范围内),而第一时间段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8)水沉积开口(未示出)可以设置在空气引导壳体10的下区域中。水沉积开口被构造成排放冰或霜融化时引起的水成分,而不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以施行涌流式通风。
水沉积开口可以被构造成优选地被加热。通过加热水沉积开口,可以防止具有较低温度的水成分再次被冷冻。例如,电辅助加热器或热交换器可以配置成加热水沉积开口。具体地,可以使用通过来自电辅助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废热加热的暖空气来加热水沉积开口。
因而,水成分(诸如融化或者吹走的水)可以因而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5从闭合的空气引导壳体10中去除,而不被循环流接收为蒸气成分。这避免了所有冰作为水蒸气经由空气而被去除的情形。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对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其不意图穷举或者限制该公开。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例,而是适用时可以互换并且可以被用于选定实施例中。同样的情况也可以以各种方式变化。这种变化不被视为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种修改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是通彻的并且将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具体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具体化,并且都不应该被诠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处理器、公知的设备结构和公知的技术。
本文使用的技术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可以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含...的”,“包括”和“具有”是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
空间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前”,“后”,“左”,“右”,“上”,“下”等等)可以被使用以便于描述,以便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如图中图示的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图中图示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意图囊括使用或操作时设备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在……下”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两种定向。设备可以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以其他定向)并且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
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处理器和操作不被诠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图示的特定顺序施行,除非具体地标识为施行顺序。还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或可替换的步骤。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以上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上述实施例可以如下所阐述地概括。然而,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下描述。
在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风扇21可以直接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5(或者,必要时,另外的热交换器-参见下方说明)后面。当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时,现在不再有来自外部2的任何气流,从而第一热交换器15的拐角区域和边缘区域不再被流过(空气仅经过圆形风扇横截面而被吸取)。空气可以经由拐角区域和边缘区域再次流回,从而能够循环。
此外,为了引起循环流Z,分隔壁18可以以使得当操作该至少一个风扇21时在分隔壁18的两侧形成相反的气流方向的这种简单方式,而相对于该至少一个风扇21布置。换言之,在分隔壁18的两侧之间构成压力差,这维持沿着循环流Z的空气循环。在该实施例中,风扇21不必直接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5后面。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热交换器16,特别地,冷却器(水冷却器或通常的空气冷却剂热交换器)布置在入口11和出口13之间,所述冷却器向引入的空气分配热量。通常还可以在那里布置另外的交换器,其中,如果必要,要被除冰的第一热交换器15不限于布置在最后面的热交换器。几个热交换器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的布置也是本来就已知的。利用闭合的空气引导壳体10,即,利用闭合的入口11和闭合的出口13,形成循环流Z的空气的温度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6的存在而一直增加。结果,更多的水蒸气可以接收在循环气流中,因而第一热交换器15可以被更加快速地除冰。这里,甚至不必加热第一热交换器15以对其自身除冰。还可替换地,也可以在由此限定的闭合循环流Z中使用其他或另外的热源,即,还有短暂流过要被除冰的第一热交换器15的、经过电辅助加热器加热的热气体,或者还有从车厢短暂地引入另外的闭合空气引导壳体10中的热空气。
对于除冰功能,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两个热交换器15,16可以有利地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特别是当它们具有用于空气通道的尺寸相近的表面时。可替换地,依据对于具体热交换器集合体而言怎样最合适,多于两个的热交换器也可以布置在空气引导壳体10中,并且这些也可以布置成紧挨彼此、一个在另一个上方或者相对于彼此倾斜。本公开基于分布在用于除冰功能的闭合回路中的当前热量,并且以可以除冰的这种方式被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分隔壁18将该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要被流经的表面分割成至少两个区域,和/或,将平行流经的几个热交换器的要被流经的表面分割成至少两个区域。这里,分隔壁18相对于该至少一个风扇21非对称地布置,如,横向偏离。以这种方式布置的分隔壁18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构筑空间。这使得能够有节省空间的构筑,而不会使现有布置的外部尺寸扩大。因为非对称布置,显现下面的情况:当操作该至少一个风扇21或者构筑有不同压力并因而形成循环流通时,在该至少一个分隔壁18的两侧形成相反的气流方向。
可以有利地设置成,至少一个分隔壁18布置在该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横向端的区域中,由此形成主通道19和至少一个侧通道20,并且风扇21布置在主通道19的区域中。侧通道20也可以形成在两个横向端上。特别是对于带有非方形表面的热交换器,不在风扇21的直接流通横截面中的横向区域因而可以用作侧通道20,经由该侧通道20,空气在相反方向上流回。
根据本公开的有利实施例,可以设置成,风扇21在出口13的方向上在从入口11起的流动方向D上布置在该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后面,并且可以设置可枢转的板门22(或者,引导板)。在第一枢转位置,该板门22将来自侧通道20的(在出口13的方向上从入口11看到的)气流引导至风扇21,并且在第二枢转位置,该板门22表现出该至少一个分隔壁18延伸直至风扇边缘区域。在第一枢转位置,为了利用入口11和出口13支持经过热交换器的整个横截面的尽可能均匀的气流,板门22因而表现为漏斗形外壳或风扇框架。在第二枢转位置,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侧通道20在要被除冰的第一热交换器15和风扇21之间分离,因而然后到达用于循环流的后通道。
在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成,分隔壁18布置成在横向上紧挨该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使形成横向旁路通道23。然后,闭合机构设置在旁路通道23中,通过该闭合机构,当入口11和出口13打开时旁路通道23可以闭合。也可以通过该旁路通道23来实现用于循环流的返回通道。为了避免穿过的空气不必要地流过,该旁路因而可以在正常操作中闭合。相应的旁路通道23可以设置在每一侧。
有利地,旁路通道23的闭合机构包含盖板24,盖板24在流动方向D上(在出口13的方向上从入口11)闭合和/或在流动方向D上被预张紧。当外界空气正常流过时,可以通过预张紧来充分调整盖板24的阻力,从而密封旁路通道23。而,通过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旁路通道23通过开始的循环流Z从相反方向供给,因而所述旁路通道23自动打开。例如,不必通过多相马达主动设定。
在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成,旁路通道23的闭合机构可以设定在至少两个打开状态下。第一打开状态引导旁路通道23经过至少两个热交换器15,16,该至少两个热交换器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第二打开状态在后面的第一热交换器15前面闭合旁路通道23,以使仅前面的热交换器被旁路通道23绕过。在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的多于两个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实现其他切换形式,从而绕过第一热交换器15,或者可选地,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依据该操作模式,并非所有的热交换器被流过,这可能是有利的。仅形成为第一热交换器15的低温区域的一个区域也可以被流过,特别是在后面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例如,这在冷却操作(AC-操作,AC=空气调节)中是有利的。
指定有用于对上述布置中的热交换器除冰的方法,其中,进行以下步骤。
-闭合入口11和出口13,并且
-引入用于在空气引导壳体10中形成空气循环的措施,其中,旁路通道23被可选地打开,和/或,该至少一个风扇21以该至少一个分隔壁18的两侧具有不同压力的这种方式被操作。
就本公开而言,闭合也包含打开程度的显著减少。这里容许少量泄漏,因为在任何实施例中,入口11(因为动态压力)和出口13(因为该至少一个风扇21的操作)在实践时并不总是完全密封的。为了能够供给少量新鲜空气并且去除水蒸气饱和的空气,少量泄漏可能是合意的。
典型地,可以例如经由来自冷却水的废热,来自通过电辅助加热器的、第一热交换器15中短暂的热的制冷剂,来自所供给的内部空气或另一储热器的废热,将热量供给到闭合的空气引导壳体10中。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实施例,当在入口11和出口13闭合的情况下操作时,在第一时间段结束之后,入口11和出口13可以延伸性地被打开第二时间段,其中,第二时间段比第一时间段短。为了使热交换器更好地干燥,这种涌流式通风允许饱和空气(必要时,和融解的水)从循环回路中去除。
通过多样的操作参数,例如通过冷冻的光学检测、要被除冰的热交换器的压降,或者,通过温度信号,可以检测到除冰的必要性。可替换地,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预防性地定期实行除冰操作。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1)中的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包含:
空气引导壳体(10,10'),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包括入口(11)和出口(13),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被构造成通过所述入口(11)从所述机动车辆(1)的外部(2)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出口(13)排出所述空气;和
至少一个风扇(21),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内部、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之间,并且被构造成使所述空气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循环,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15)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内部、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之间,并且允许所述空气穿过其中,从而被构造成冷却所述空气,
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被闭合,并且
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被构造成,当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被闭合的同时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被操作时,在其中引起循环流(Z)。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进一步包含
分隔壁(18),所述分隔壁(18)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并且被构造成引起所述循环流(Z)。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进一步包含
第二热交换器(16),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被容纳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并且被定位在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之间,其中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被构造成允许所述空气穿过其中,并且被构造成将热量传递到所述空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分隔壁(18),所述分隔壁(18)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并且被构造成引起所述循环流(Z),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包括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
所述分隔壁(18)限定
第一通道(A),所述第一通道(A)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
第二通道(B),所述第二通道(B)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并且
所述分隔壁(18)相对于所述第一风扇(21A)和所述第二风扇(21B)中的一个非对称地定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分隔壁(18),所述分隔壁(18)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并且被构造成引起所述循环流(Z),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包括第一风扇(21A)和第二风扇(21B),
所述分隔壁(18)居中布置,并且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的表面(25)分割成第一表面(25c)和第二表面(25d),并且将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的表面(26)分割成第三表面(26c)和第四表面(26d),
所述分隔壁(18)限定
第三通道(C),所述第三通道(C)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穿过所述第一表面区域(25c)和所述第三表面区域(26c);和
第四通道(D),所述第四通道(D)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穿过所述第二表面区域(25d)和所述第四表面区域(26d);
所述分隔壁(18)相对于所述第一风扇(21A)和所述第二风扇(21B)中的一个非对称地定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分隔壁(18),所述分隔壁(18)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并且被构造成引起所述循环流(Z),其中
所述分隔壁(18)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中;
所述分隔壁(18)与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一起限定
侧通道(20),所述侧通道(20)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所述端部;和
主通道(19),所述主通道(19)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且不穿过所述第二表面;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沿着流动方向(D)面对所述主通道(19),所述空气沿着所述流动方向(D)从所述入口(11)流向所述出口(1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进一步包含
板门(22),所述板门(22)能够旋转,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位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15,16)在流动方向(D)上的下游,所述空气沿着所述流动方向(D)从所述入口(11)流向所述出口(13),并且
所述板门(22)被构造成在以下位置之间切换
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板门(22)引导流过所述侧通道(20)的空气以流动到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中;和
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板门(22)连接到所述分隔壁(18),以将所述侧通道(20)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的径向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分隔壁(18)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的表面(25)分割成第一侧表面(25a)和第一主表面(25b),并且将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的表面(26)分割成第二侧表面(26a)和第二主表面(26b),
所述侧通道(20)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所述第一侧表面(25a)和所述第二侧表面(26a),
所述主通道(19)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并且穿过所述第一主表面(25b)和所述第二主表面(26b),并且
所述分隔壁(18)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非对称地定位。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进一步包含
分隔壁(18),所述分隔壁(18)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并且被构造成引起所述循环流(Z);和
切换设备(24),所述切换设备(24)被构造成打开和闭合旁路通道(23),其中
所述分隔壁(18)在与流动方向(D)垂直的方向上被定位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所述空气沿着所述流动方向(D)从入口(11)流向所述出口(13),
所述旁路通道(23)被限定在所述分隔壁(18)和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之间,并且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同时绕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5)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当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打开时,所述切换设备(24)闭合所述旁路通道(2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切换设备(24)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被构造成接收沿着所述流动方向(D)拉动所述盖板的张力。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沿着所述流动方向(D)布置,以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的下游,
所述分隔壁(18)包括:
第一分隔壁(18a),所述第一分隔壁(18a)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之间,沿着所述流动方向(D)延伸,并且与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一起限定第一旁路通道(23a),所述第一旁路通道(23a)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同时绕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
第二分隔壁(18b),所述第二分隔壁(18b)被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和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之间,沿着所述流动方向(D)延伸,并且与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一起限定第二旁路通道(23b),所述第二旁路通道(23b)允许所述空气流过其中同时绕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
当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打开时,所述切换设备(24)被构造成选择性地被定位在以下位置
第一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所述切换设备(24)闭合所述第一旁路通道(23a),以允许所述空气流过所述第二旁路通道(23b)并且流动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中,而不流动到所述第一旁路通道(23a)中;
第二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所述切换设备(24)闭合所述第一旁路通道(23a)和所述第二旁路通道(23b),以允许所述空气流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5)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
12.一种用于对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置中的热交换器(15)除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闭合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和
在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中形成循环流(Z),其中
所述旁路通道(23)被可选择地打开,和/或,所述风扇(21)被操作,以在所述分隔壁(18)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引起压力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被闭合时,热量被供给到所述空气引导壳体(10,10')。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对热交换器(15)除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3)被构造成在被闭合第一时间段之后暂时打开第二时间段,并且
所述第二时间段比所述第一时间段短。
CN201810752067.9A 2017-07-06 2018-07-05 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9210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15190.7 2017-07-06
DE102017115190.7A DE102017115190B4 (de) 2017-07-06 2017-07-06 Anordnung zum Enteisen eines Wärmetausch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0839A true CN109210839A (zh) 2019-01-15

Family

ID=64666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2067.9A Pending CN109210839A (zh) 2017-07-06 2018-07-05 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0600B2 (zh)
JP (1) JP6566093B2 (zh)
CN (1) CN109210839A (zh)
DE (1) DE102017115190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7582A (zh) * 2019-08-26 2021-03-02 Ovh公司 用于宿留有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风扇的机架的冷却布置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2611B2 (en) * 2015-01-22 2019-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ctive seal arrangement for use with vehicle condensers
CN106956587B (zh) * 2017-01-20 2020-03-2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JP7074086B2 (ja) * 2019-01-24 2022-05-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0481308B (zh) * 2019-08-22 2022-06-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的综合冷却控制方法
DE102020001488A1 (de) 2020-03-09 2021-09-09 Denso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Klima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DE102020207170A1 (de) 2020-06-09 2021-12-0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Enteisen eines Wärmeübertragers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Wärmeübertrager
US11642933B2 (en) * 2020-06-24 2023-05-09 Honda Motor Co., Ltd. Heat transfer system for a vehicle
DE102020122996A1 (de) * 2020-09-03 2022-03-03 Vaillant Gmbh Verfahren zum Abtauen einer der Umgebungsluft ausgesetzten Komponente und Vorrichtungen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FR3114048B1 (fr) * 2020-09-14 2022-12-3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Module d’échange thermique et véhicule automobile correspondant
US20230031346A1 (en) * 2021-07-29 2023-02-02 Rivian Ip Holdings, Llc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case with extractor port to ambient
DE102021212482A1 (de) 2021-11-05 2023-05-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für ein Kühlsystem zum Kühlen eines Antriebssystems und Fahrzeug mit Kühlsystem
DE102023107868A1 (de) 2023-03-28 2024-10-02 Denso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Thermo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olchen
CN118548603B (zh) * 2024-07-26 2024-10-18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直驱式高效热泵机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45A (zh) * 1992-01-25 1993-07-28 黄昆华 车船废热制冷机及空调装置
DE19731369C1 (de) * 1997-07-22 1998-07-09 Daimler Benz Ag Klimaanlage für Fahrzeuge
CN103423871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装置的壳体、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CN103496311A (zh) * 2013-09-30 2014-01-08 江苏华迈燃气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lng冷藏车的制冷方法及其冷藏车
CN103906636A (zh) * 2011-12-22 2014-07-02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648078A (zh) * 2013-11-20 2015-05-27 法雷奥空调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的前端部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4025A (en) 1991-06-17 1994-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ically-powered motor vehicle
JP2955899B2 (ja) * 1991-12-02 1999-10-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3600164B2 (ja) 2001-02-13 2004-12-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暖房用車載空気調和機
JP3792565B2 (ja) 2001-12-05 2006-07-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DE10317039B4 (de) 2003-04-11 2013-10-24 Beh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r Luftzufuhr sowie deren Verwendung
JP2008284963A (ja) 2007-05-16 2008-11-2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
JP5333496B2 (ja) * 2011-03-25 2013-11-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FR2975344B1 (fr) 2011-05-20 2016-04-2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Appareil de chauffage, ventil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comprenant un canal de circulation d'air contournant un echangeur de chaleur
JP6241667B2 (ja) 2014-07-03 2017-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014117950B4 (de) 2014-12-05 2017-08-17 Denso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Kältemittelkreislauf,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45A (zh) * 1992-01-25 1993-07-28 黄昆华 车船废热制冷机及空调装置
DE19731369C1 (de) * 1997-07-22 1998-07-09 Daimler Benz Ag Klimaanlage für Fahrzeuge
CN103906636A (zh) * 2011-12-22 2014-07-02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423871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装置的壳体、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CN103496311A (zh) * 2013-09-30 2014-01-08 江苏华迈燃气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lng冷藏车的制冷方法及其冷藏车
CN104648078A (zh) * 2013-11-20 2015-05-27 法雷奥空调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的前端部模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7582A (zh) * 2019-08-26 2021-03-02 Ovh公司 用于宿留有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风扇的机架的冷却布置结构
CN112437582B (zh) * 2019-08-26 2023-04-04 Ovh公司 用于宿留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风扇的机架的冷却布置结构
US11765864B2 (en) 2019-08-26 2023-09-19 Ovh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 rack host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at least one fa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15190A1 (de) 2019-01-10
DE102017115190B4 (de) 2022-07-21
US20190009647A1 (en) 2019-01-10
US11040600B2 (en) 2021-06-22
JP6566093B2 (ja) 2019-08-28
JP2019015498A (ja)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0839A (zh) 用于对热交换器除冰的布置及方法
EP2789482B1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101492155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06061777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CN106163842A (zh) 车用热泵系统
KR102111322B1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US20150020533A1 (en) Air-Conditioning Loop Functioning As A Pulse Electro-Thermal Deicing Heat Pump
CN107062747A (zh)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以及冰箱
KR20130103887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101592734B1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장치
KR101263690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20120014672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309194B1 (ko) 축냉 시스템
KR101264616B1 (ko) 축냉 시스템
KR101566318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101950750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101309200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21324836U (zh) 风道系统和冰箱
KR101309203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23727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250276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237273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5534615A (zh)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总成、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JP598457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30919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