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5691A -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85691A CN109085691A CN201710448079.8A CN201710448079A CN109085691A CN 109085691 A CN109085691 A CN 109085691A CN 201710448079 A CN201710448079 A CN 201710448079A CN 109085691 A CN109085691 A CN 1090856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microscope group
- optical lens
- object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光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一第一镜片,一第二镜片;一光阑;一第三镜片;一第四镜片;一第五镜片和一第六镜片,所述第六镜片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Fno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小于4.95毫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光学镜头,尤其涉及一能够在实现保持镜头薄形化的同时实现大光圈的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百万像素,朝着千万像素发展。相应地,作为摄像模组必备核心组件之一的光学镜头,对于其采集被测目标的光学图像信息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在被测目标图像的原材料信息的采集质量高的前提下,才可能在后续的图像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被测目标的解像力品质,因此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是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能力的核心关键之一。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通过增加光学镜头中透镜的数量可相应地实现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然而,随着光学镜头中透镜的数量不断增加,比如达到 6片甚至更多,这必然会引起光学镜头的体积和重量都会相应增加,这与当下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更深层次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不仅仅需要具有高性能和高成像质量,还需同时满足轻薄化,可便携性等实用性特征。这样,在改进光学镜头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对需要克服的技术矛盾: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就需增加透镜数数量,这必然会导致光学镜头的体积和重量相应增加,然而轻薄化的电子设备又要求压缩光学镜头的体积与质量。
此外,现有的光学镜头,例如手机摄像头,主流透镜为塑料式透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相比塑料式透镜,玻璃式透镜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可选范围比塑料式透镜要广,因此,玻璃透镜对于制备轻薄化且具有高成像质量的光学镜头具有天然的材料优势。然而,玻璃式透镜却无法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得到大范围推广,其核心原因之一在于:通过现有工艺制备的玻璃式透镜,由于每一玻璃式透镜皆存在制造公差,导致在组装玻璃式透镜以形成光学镜头的装配工艺,玻璃式透镜的组装和校准难度难以克服,尤其是现有的光学镜头通常具有多片光学透镜,这无疑对玻璃式透镜的组装和校准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高的组装工艺要求导致无法将玻璃式透镜大范围地应用于光学镜头中,特别是对于需要量产的光学镜头。然而,本技术人员有没有思虑过,是否存在折衷的方式,例如仅仅将现有光学镜头中的某一片透镜或者某几片替换为玻璃透镜,也就是说,将光学镜头的透镜设置为塑料式透镜和玻璃式透镜组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是否能实现在利用玻璃式透镜提高光学镜头成像质量并满足轻薄化要求的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光学镜头的组装和校准工艺难度,以使得带有玻璃式的光学镜头能被量产的同时兼顾产品的良率,以适应当下对于光学镜头不断升级的需求。
此外,现如今大光圈和高像素品质的光学镜头成为主流,现有的光学镜头光圈太小也成为问题。综上所述,对于现有的光学镜头来说,仍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需不断对现有的光学镜头不断升级改进,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于电子设备和成像设备的不断升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能在满足高成像能力,大光圈的同时,兼具薄型化的特征。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其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及其光焦度,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Fno 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从而获取满足薄型化设计且大光圈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其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及其光焦度,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像高 Imgh和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TTL满足关系式:TTL/Imgh<2,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满足薄型化的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其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及其光焦度,以使得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d与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孔径满足关系式:Td/EPD< 2.5,从而所述光学镜头同时满足轻薄化和大光圈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其镜头模组,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一玻璃式透镜和一组塑料式透镜,所述塑料式透镜和所述玻璃式透镜相互组合配置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能在实现利用玻璃式透镜提高光学镜头成像质量并满足轻薄化要求的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光学镜头的组装和校准工艺难度,以使得带有玻璃式的光学镜头能被量产的同时兼顾产品的良率,以适应当下对于光学镜头不断升级的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其中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Vd1-Vd2>35,V2≤30, 和Vd1>50,其中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以使得通过所述光学镜头能够有效地修正所述光学镜头的系统色差。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第一透镜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玻璃式透镜的第一阿贝数Vd1大于56,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透镜能有效地修正所述光学镜头的系统色差。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其中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边缘空气间隙EAP12大于0.2毫米。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其镜头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边缘空气间隙EAP12大于0.2毫米,从而当所述光学镜头被设置为分体式镜头时,可将所述分体式镜头划分的界限设定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能在实现利用玻璃式透镜提高光学镜头成像质量并满足轻薄化要求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光学镜头的组装和校准工艺难度。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镜头及其镜头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成第一透镜组,且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组成第二透镜组,且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
为达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光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一第二透镜;
一光阑;
一第三透镜;
一第四透镜;
一第五透镜;和
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Fno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上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二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三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四透镜是凸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五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六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
TTL/Imgh<2,其中Imgh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像高Imgh,且TTL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
Td/EPD<2.5,其中Td是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且EPD是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孔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Vd1-Vd2>35,V2≤30,和Vd1>50,其中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为一玻璃式透镜,且第一透镜阿贝数Vd1大于56。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边缘空气间隙EAP12大于0.2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组成第一镜组,且所述第一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组成第二镜组,且所述第二镜组具有正光焦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一光学镜头和一感光元件,所述光学镜头被组装并保持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感光元件被用以将所述光学镜头采集的光学图像转化为电信号,其中所述光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一光阑;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和
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Fno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镜头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二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三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四透镜是凸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五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六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镜头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
TTL/Imgh<2,其中Imgh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像高Imgh,且TTL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镜头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
Td/EPD<2.5,其中Td是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且EPD是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孔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Vd1-Vd2>35,V2≤30,和Vd1>50,其中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为一玻璃式透镜,且第一透镜阿贝数Vd1大于56。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所述镜头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为一玻璃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边缘空气间隙EAP12大于0.2毫米。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为分体式光学镜头,其包括一第一镜组单体和一第二镜组单体,并通过组装所述第一镜组单体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以成型所述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镜组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一玻璃式透镜,并且所述第一镜头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镜组包括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且所述第二镜组具有正光焦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一第一镜组单体,一第二镜组单体和至少一组装结构,其中所述组装结构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组和所述第二镜组之间,并通过所述组装结构将所述第一镜组和所述第二镜组相互组装以形成所述光学镜头整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组单体还包括一第一装载体,所述第一透镜被安装于所述第一装载体;所述第二镜组单体还包括一第二装载体,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被依序安装于所述第二装载体,同时所述第一装载体和所述第二装载体通过所述组装结构相互组装以成型所述光学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镜组单体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隔圈,所述隔圈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以配合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提供限定光线通路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组单体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通过主动校准的方式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透镜配置。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透镜配置。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的框图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式光学镜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式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组单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式光学镜头的第二镜组单体示意图。
图7是图4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镜组单体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镜组单体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镜组单体和第二镜组单体组装为分体式光学镜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光学镜头10,其中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所述光学镜头10包括: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一光阑,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和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通过设定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六透镜L6及其光焦度,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圈Fno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 小于等于4.95毫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圈Fno 小于1.9,从而根据光学成像景深规律,通过所述光学镜头10易于实现成像目标背景虚化的成像效果。同时,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这意味着所述光学镜头10能够在满足高像素的需求的同时还能兼顾保持所述光学镜头10薄型化要求。此外,本技术领域的人还应知晓,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圈以及光学系统总长,可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六透镜L6的形状特征和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获得,并且关于所述第一透镜L1 和所述第六透镜L6的具体参数特征举例,将在后续实施例的描述中具体地阐述。
优选地,在本发名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第一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二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三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四透镜是凸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五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六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 L6均为非球面透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知晓,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其他参数特征也可相应地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六透镜L6的形状以及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光学镜头10的所有透镜的形状以及各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所列举范畴,而是优选地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较小的变化。
优选地,在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六透镜L6还满足条件关系式:
(1)TTL/Imgh<2,其中Imgh是所述光学镜头10的最大像高Imgh,且 TTL是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
这样,通过满足以上条件表达式(1),可以维持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且满足所述光学镜头10的薄型化设计需求。
优选地,在所述光学镜头10,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六透镜L6满足条件关系式:
(2)Td/EPD<2.5,其中Td是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L6 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且EPD是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孔径。
这样,通过满足以上条件表达式(2),可以增加光学系统的进光量并维持所述光学镜头10的小型化需求。
优选地,在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d1和所述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d2满足关系式:
(3)Vd1-Vd2>35,Vd1>50,且Vd2≤30。
这样,通过满足以上条件表达式(3),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地修正所述光学镜头10的系统色差。
优选地,在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玻璃式透镜的阿贝数满足技术特征:
(4)阿贝数Vd1>56。
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塑料透镜,所述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大于56,从而对于所述光学镜头10而言,通过所述第一透镜L1能有效地修正所述光学镜头10的系统色差。
优选地,在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之间边缘空气间隙EAP12满足技术特征:
(5)EAP12>0.2mm。
这样,通过观察以上条件表达式(5)可知,相较于现有的光学镜头,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大,根据这一技术特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够想到,当所述光学镜头10被实施为分体式光学镜头时,即,所述光学镜头10通过至少两镜组单体组合而成时,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的配合技术特征为分体式光学镜头提供了充分的组装和校准空间。
概略地说,当所述光学镜头10为实施为分体式光学镜头时,所述第一透镜 L1为一玻璃式透镜,并被设置为第一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L2至所述第六透镜L6被组装设置为第二镜组,其中所述第二镜组具有正光焦度。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将所述第一透镜L1到所述第六透镜L6设置为两个镜组单体,关于分体式光学镜头的具体技术特征以及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之间的边缘空气间隙 EAP12较大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将在后续关于镜头模组20的描述中进一步地阐释。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光学镜头10具有两个镜组单体的配置的情况下,上述条件表达式(5)中的EAP12指的就是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之间边缘空气间隙。
下面,将参考附图和表格,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具体实施例和参数实例。
实施例中使用的透镜具有非球形透镜表面,非球形面形状由以下表达式(6) 表示:
其中,Z(h)是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1/r,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A、B、C、D、E、 F、G、H和J为高次非球面系数,系数中的e代表科学记号,如e-05表示10-5另外,Nd表示折射率,Vd表示阿贝系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从物侧到像侧顺序包括:弯月形的所述第一透镜L1,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2 和凹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3;弯月形的所述第二透镜L2,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4和凹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5;一光阑STO;双凸形的所述第三透镜L3,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6和凸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7;弯月形的所述第四透镜L4,具有凹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8和凸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9;双凸形的所述第五透镜 L5,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10和凸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11;弯月形的所述第六透镜L6,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12和凹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13;一平面透镜L7,具有向着物侧的第一表面S14和向着像侧的第二表面S15,以及一成像面。
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的各透镜数据由下表1所示:
【表1】
所述第一透镜L1的第一表面S2和第二表面S3,所述第二透镜L2的第一表面S4和第二表面S5,所述第三透镜L3的第一表面S6和第二表面S7,所述第四透镜L4的第一表面S8和第二表面S9,所述第五透镜L5的第一表面S10 和第二表面S11,以及所述第六透镜L6的第一表面S12和第二表面S13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非球面系数A、B、C、D、E、F、G、H和J如以下表2所示。
【表2】
非球面系数
在根据本发明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 10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各透镜形状和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圈Fno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可以获取满足薄型化设计且具有大光圈的所述光学镜头10设计要求。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从物侧到像侧顺序包括:弯月形的所述第一透镜L1,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2 和凹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3;弯月形的所述第二透镜L2,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4和凹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5;一光阑STO;双凸形的所述第三透镜L3,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6和凸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7;弯月形的所述第四透镜L4,具有凹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8和凸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9;双凸形的所述第五透镜 L5,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10和凸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11;弯月形的所述第六透镜L6,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12和凹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13;一平面透镜L7,具有向着物侧的第一表面S14和向着像侧的第二表面S15,以及一成像面。
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的各透镜数据由下表3所示:
【表3】
所述第一透镜L1的第一表面S2和第二表面S3,所述第二透镜L2的第一表面S4和第二表面S5,所述第三透镜L3的第一表面S6和第二表面S7,所述第四透镜L4的第一表面S8和第二表面S9,所述第五透镜L5的第一表面S10 和第二表面S11,以及所述第六透镜L6的第一表面S12和第二表面S13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非球面系数A、B、C、D、E、F、G、H和J如以下表4所示。
【表4】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10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各透镜形状和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圈Fno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可以获取满足薄型化设计且具有大光圈的所述光学镜头10设计要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10 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各透镜形状和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0的最大像高Imgh和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满足关系式:TTL/Imgh<2,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0满足薄型化的设计要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10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各透镜形状和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第六透镜L6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Td与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孔径满足关系式:Td/EPD<2.5,从而所述光学镜头 10同时满足轻薄化和大光圈的需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光学镜头10的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相比塑料式透镜,玻璃式透镜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可选范围比塑料式透镜要广。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d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d2满足关系式:Vd1-Vd2>35,Vd1 >50,且Vd2≤30,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0能修正所述光学镜头10的系统色差。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光学镜头10的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玻璃式透镜的第一透镜阿贝数Vd1大于 56,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透镜L1能更为有效地修正所述光学镜头10的系统色差。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之间边缘空气间隙 EAP12大于0.2毫米。因此,当所述光学镜头10为分体式光学镜头时,即,所述光学镜头10通过至少两镜组单体组合而成时,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为分体式光学镜头提供了充分的组装和校准空间。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镜头模组 20,所述镜头模组20包括所述光学镜头10和一感光元件30,所述光学镜头10 被组装并保持于所述感光元件30的感光路径,所述感光元件30被用以将所述光学镜头10采集的光学图像转化为电信号,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0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一光阑;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和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其中通过设置所述光学镜头10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及其光焦度,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圈Fno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
在所述镜头模组20中,所述第一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二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所述第三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四透镜是凸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五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所述第六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
优选地,在所述镜头模组20中,所述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所述第二透镜L2至所述第六透镜L6为塑料透镜。
在所述镜头模组20中,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六透镜L6满足条件关系式:
(1)TTL/Imgh<2,其中Imgh是所述光学镜头10的最大像高Imgh,且 TTL是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学系统总长。
(2)Td/EPD<2.5,其中Td是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L6 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且EPD是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孔径。
(3)Vd1-Vd2>35,Vd1>50,且Vd2≤30,其中Vd1是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4)Vd1>56,其中Vd1是所述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5)EAP12>0.2毫米,其中EAP12是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 之间边缘空气间隙。
进一步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光学镜头领域属于高精度,高敏感型领域,微小的装配误差对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影响颇深,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更具体地说,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多个透镜逐次组装于一个镜筒中,在组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每一透镜和镜筒组装时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相应地,在组装完所有透镜以形成光学镜头后,各透镜整体和镜筒之间组装形成一个累积误差,也就是单个光学镜头的整体组装误差。由此可以很容易了解到,透镜数量越多,累积误差越大,镜头整体的品质越低,且镜头生产过程中的良率也越低。
此外,对于传统的光学镜头而言,多个透镜组装于同一镜筒,各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确定,不能进行调节,透镜一旦组装于镜筒内,镜头质量即确定,这也使得对于镜筒和透镜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还有,在现有的光学镜头中,所有透镜通常为塑料式透镜,其中塑料式透镜通过注塑工艺成型,具有一致的形状参数,有利于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实现光学镜头的标准化生产,同时具有一致参数的塑料式透镜更有利于统一校准。然而,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兼顾大光圈以及薄型化的技术要求,引入玻璃式透镜至光学镜头的设计中是不错的理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虽然相较于塑料透镜,玻璃式透镜对于制备轻薄化且具有高成像质量的光学镜头具有天然优势。具体地说,其一,玻璃式透镜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在同等屈光度下,透镜折射率越高,透镜曲率越小,相应地,相较于塑料透镜,玻璃式透镜具有更薄的厚度;其二,大多数塑料透镜在相同折射率下相比玻璃式透镜色散更大。然而,在组装玻璃式透镜以制备光学镜头的工艺中,由于现有技术制备的每一玻璃式透镜形状参数各异,导致玻璃式透镜的组装和校准难度极高,效率低下。因此,玻璃式光学镜头虽然成像质量更优,体型也更薄型化,但成本昂贵,市场价格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承担,这无疑阻碍着玻璃式透镜在光学镜头领域的应用。
还值得一提的是,光学镜头的透镜以及透镜和镜筒的组装关系直接影响光学镜头的质量,而对于镜头模组,尤其是应用于一些智能设备的镜头模组,如智能手机,其尺寸相对较小,因此如何结合现有的设备需求,充分利用光学镜头的结构,研究适宜实际生产应用的光学镜头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所述光学镜头10的分体式设计模式,即,所述光学镜头10由多个镜组单体组装形成,从而相应地,对于每一镜组单体而言,其透镜数量较少,可保证每个镜组单体的组装误差较小,但是由镜组单体构成的所述分体式光学镜头的透镜总数较多,因此可以提供较高的像素,且累积误差较小。
进一步地,由于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L1被为设置为一玻璃式透镜,因此在实际的工艺应用中,每一所述第一透镜L1的形状参数各异,从而,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可单独将所述第一透镜L1设置为一第一镜组单体11,另将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六透镜L6设置为一第二镜组单体12,以通过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第二镜组单体12组成成型所述光学镜头10。另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中,所述第一透镜L1 和所述第二透镜L2之间边缘空气间隙EAP12被设置大于0.2毫米,从而相较于现有的光学镜头,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大,根据这一技术特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够想到,在所述光学镜头10分体式设计模式中,单独将所述第一透镜L1设置一镜组单体,有利于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校准地对齐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10可包括更多的镜组单体,例如,所述光学镜头10可包括三个镜组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透镜 L1被设置为一第一镜组单体11,所述第二透镜L2至所述第三透镜L3被设置为一第二镜组单体12以及所述第四透镜L4至所述第六透镜L6被设置一第三镜组单体。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所述光学镜头10中,所述光学镜头10采用分体式设计,其包括一组镜组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透镜L1被设置为一镜组单体,其余的透镜可被设置为一镜组单体,也可以被设置为多个镜组单体,并通过组装所有镜组单体以制备所述光学镜头10。值得一提的是,各镜组单体在组装形成所述光学镜头10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主动校准(Active Alignment,AA)的方式进行组装,使得各镜组单体之间的相对误差减小,从而使得所述分体式光学镜头具有较好的光学一致性。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10为分体式光学镜头,并且所述光学镜头10包括两镜组单体,一第一镜组单体11和一第二镜组单体12,其中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包括所述第一透镜L1,所述第二镜组单体 12包括所述第二透镜L2至所述第六透镜L6。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通过一组装结构13相互限定,以成型所述光学镜头10。
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进一步地包括一第一装载体111,所述第一透镜L1为一玻璃式透镜,并被布置于所述第一装载体111。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进一步地包括一第二装载体121,所述第二透镜L2至所述第六透镜L6 被依序按照光线路径布置于所述第二装载体121。所述第一装载体111通过所述组装结构13布置于所述第一装载体111,以形成所述光学镜头10。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 的所述第一装载体111包括一第一装载部1111和一第一配合部1112,所述第一装载部1111为中空结构,以便于容纳并组装所述第一透镜L1,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自所述第一装载部1111外部向外且向下一体地延伸,以便于搭载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装载体121。
如图6所示,类似地,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装载体121包括一第二装载部1211和一第二配合部1212,所述第二装载部1211为中空结构,以便于容纳并依序组装所述第二透镜L2至所述第六透镜L6,所述第二配合部 1212一体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装载部1211。当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搭载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装载体时,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延伸并进入所述装载体,直至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相接触,将这样的配合方式定义为套接的方式,具体效果可参照附图4。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通过套接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固定,以形成所述光学镜头10,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遮蔽外部的杂光通过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配合位进入所述光学镜头10内部。
值得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形成所述光学镜头10的所述组装结构13,并且通过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可有效地限定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组装位置。
更进一步地说,在组装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第二镜组单体12的过程中,需确保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透镜L2之间不发生碰撞,且其边缘空气间隙大于0.2毫米。此外,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L1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L2为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因此在设计所述光学镜头10的所述组装结构13的过程中,需为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预留充分的避让空间。
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进一步地包括一避让位,所述避让位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的内侧,其中当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套接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时,通过所述避让位能有效地防止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发生触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避让位具有阶梯式过渡结构,其包括一第一过渡段和一第二过渡段,其中所述第一过渡段自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过渡段一体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其中所述第一过渡段具有较大的斜度,所述第二过渡段具有较小的斜度,以使得所述避让位能够有效地避免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发生触碰。
进一步地,可在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之间铺设粘结介质以进一步稳定地固定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该粘结介质包括比如UV胶、热固胶、UV之类。本设计领域的应知晓,在涂覆粘结介质以组装所述光学镜头10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粘结介质的流动不可控性,因此,需设计合适的结构以防止粘结介质不定向流动,而造成所述光学镜头10 的污染。
如图7所示,当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套接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时,所述避让位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 1212以形成一第一溢胶槽131,从而当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通过粘结介质进行固定时,所述避让位能有效地阻挡粘结介质向内侧流入,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所述粘结介质污染内部的透镜或影响美观。
另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第一配合部1112套接的方式组装于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第二配合部1212时,在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 的外侧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的内侧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形成一第二溢胶槽132,从而当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通过粘结介质进行固定时,所述第二溢胶槽132还能有效地阻挡粘结介质向外侧流入,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所述粘结介质影响所述光学镜头10的美观性。
综上,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的所述避让位以及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 和第二配合部1212在组装时存在的间隙,能有效地防止粘结介质向内侧和向外流入,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所述粘结介质污染内部的透镜或流至外部影响所述光学镜头10整体的美观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套接式组装结构13之外,两个所述镜组单体也可以采用单纯叠加的方式固定,另外,也可以采用叠加式粘结介质来粘接两个所述镜组单体。
进一步,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还包括至少一隔圈40,所述隔圈40配合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各透镜设置,以便通过所述隔圈40为所述光学镜头10提供预定的光线通路。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包括四片隔圈40,其分别地设置于所述的第二透镜 L2和所述第三透镜L3之间,所述第三透镜L3和所述第四透镜L4之间,所述第四透镜L4和所述第五透镜L5之间以及第五透镜L5和所述第六透镜L6之间。
如图8至如图10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镜头10组装过程示意图,其中附图8是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包括所述第一透镜L1,且所述第一透镜L1为玻璃式透镜。其组装过程可以是:先将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第一装载体111倒置于一组装工作台面,而后将第一透镜L1组装于所述第一装载体111的第一装载部1111的相应位置,由此,完成了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组装。
如图9是所述光学镜头10的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组装过程示意图。为了方便第二镜组单体12的稳定组装,本发明还提供一组装治具500,配合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第二配合部1212的结构,使得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装载体121被稳定地支撑。进一步,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组装过程可以是:先将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装载体121倒置于组装治具,而后将所述隔圈40安装于第二装载部1211内,而后将所述第二透镜L2安装于第二装载部1211内,继续依次组装所述隔圈40、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隔圈40,所述第四透镜L4,所述隔圈40,所述第五透镜L5,所述隔圈40,和所述第六透镜L6。
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 和第二群组单体通过主动校准的方式组装。更具体地说,先对所述第一镜组单体 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进行主动校准,使得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的相对位置确定,进而在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112和第二镜组单体12的所述第二配合部1212之间敷设粘结物质,并对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进行预固定,比如进行紫外光照射,最后固定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以成型所述光学镜头10,比如通过加热烘烤的方式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述第一镜组单体11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12分别组装再进行组合校准,同时可结合各镜组单体间实时调整校准,以显著提升产品良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5)
1.一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一第二透镜;
一光阑;
一第三透镜;
一第四透镜;
一第五透镜;和
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Fno小于1.9,且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TTL小于等于4.95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采用玻璃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
Vd1-Vd2>35;
Vd1>50;
Vd2≤30;
其中,Vd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且Vd2是所述第二透镜V2的阿贝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1大于56。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
TTL/Imgh<2
其中Imgh是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像高。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满足条件关系式:
Td/EPD<2.5;
其中Td是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且EPD是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孔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空气间隙EAP12大于0.2毫米。
8.如权利要求1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是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是凸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是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是双凸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凸面;以及
所述第六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是凹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成第一镜组,且所述第一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组成第二镜组,且所述第二镜组具有正光焦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进一步包括:
第一镜组单体,包括所述第一镜组;
第二镜组单体,包括所述第二镜组;和
至少一组装结构,预设于各所述镜组单体,各所述镜组单体之间通过所述组装结构相互组装,以约束相对组装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镜组单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装载体,所述第一透镜安装于所述第一装载体;
所述第二镜组单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装载体,所述第二透镜至第六透镜安装于所述第二装载体;
所述第一装载体和所述第二装载体通过所述组装结构相互组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镜组单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隔圈,所述隔圈配合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设置,以提供预定光线通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镜组单体和所述第二镜组单体通过主动校准的方式组装。
15.一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到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和
一感光元件,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组装并保持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感光元件被用以将所述光学镜头采集的光学图像转化为电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8079.8A CN109085691A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8079.8A CN109085691A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85691A true CN109085691A (zh) | 2018-12-25 |
Family
ID=6483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48079.8A Pending CN109085691A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8569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78021B2 (en) | 2017-09-29 | 2020-06-09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3692A (zh) * | 2009-07-21 | 2011-02-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N106802468A (zh) * | 2016-12-14 | 2017-06-06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207408655U (zh) * | 2017-06-14 | 2018-05-25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
-
2017
- 2017-06-14 CN CN201710448079.8A patent/CN1090856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3692A (zh) * | 2009-07-21 | 2011-02-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N106802468A (zh) * | 2016-12-14 | 2017-06-06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207408655U (zh) * | 2017-06-14 | 2018-05-25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78021B2 (en) | 2017-09-29 | 2020-06-09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US11275231B2 (en) | 2017-09-29 | 2022-03-15 |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 Imaging lens |
US11294147B2 (en) | 2017-09-29 | 2022-04-05 |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 Imaging len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68220B (zh) | 光学影像镜片系统组 | |
CN104238074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526802B (zh) | 光学取像镜头及取像装置 | |
CN110082888A (zh) | 成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4914558B (zh) | 成像镜头组 | |
CN107102422A (zh) | 一种大光圈超广角超高清变焦镜头 | |
CN108333730A (zh) | 一种高清超广角日夜共焦镜头 | |
CN208569158U (zh) | 光学镜头和镜头模组 | |
CN207473173U (zh) | 光学镜头和镜头模组 | |
CN107045181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6199926B (zh) | 光学镜头 | |
CN103676098A (zh) |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镜组 | |
CN108535834A (zh) | 光学镜头和成像设备 | |
CN103777313A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4330875A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050215A (zh) | 广角透镜 | |
CN208477193U (zh) | 一种高清超广角日夜共焦镜头 | |
CN106338810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9541786A (zh) | 一种低畸变大相对孔径广角tof光学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777319A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7408655U (zh) | 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 | |
CN10958163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557644A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029730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058388A (zh) | 一种用于监控的可变焦光学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