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40538A - 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40538A CN109040538A CN201810688394.2A CN201810688394A CN109040538A CN 109040538 A CN109040538 A CN 109040538A CN 201810688394 A CN201810688394 A CN 201810688394A CN 109040538 A CN109040538 A CN 1090405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 understructure
- shell
- driving structure
- camera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其中移动终端包括: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通孔的壳体;摄像头模组,包括底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的光学传感器、摄像头本体和连接所述底座结构与所述摄像头本体的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其中,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第二移动驱动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状态;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或变小,提升镜头进光量,提升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的普及,人们对移动终端的操作使用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的终端设计中,将移动终端中显示屏配置为全面屏是大的设计趋势。为了增大正面显示屏的屏占比,现有设计中会尽量缩小前摄像头所占区域,现在有的设计为将摄像头隐藏在机身中,在需要使用摄像头时控制摄像头从机身中弹出,以进行拍照,实现全面屏结构。
但在该种结构下,隐藏在机身中的摄像头高度需要设计较矮,来确保其能够容纳在移动终端内后,整机厚度不会过厚。但摄像头本体高度设计较矮会导致测光元件较小,或镜片片数减小等等,且通过镜头的光量比较少,这会直接影响拍照效果,使得拍照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以解决隐藏在机身中的摄像头需要设计较矮高度,影响元器件设置尺寸,减少通过镜头的光量,使得拍照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通孔的壳体;
摄像头模组,包括底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的光学传感器、摄像头本体和连接所述底座结构与所述摄像头本体的第一移动驱动结构;
第二移动驱动结构,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状态;
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或变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拍照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拍照功能开启操作;
响应于所述拍照功能开启操作,控制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沿设定方向运动,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实现摄像头本体与底座结构之间相对距离的调变,光学传感器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也相应发生调变,在需要拍照时,通过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将摄像头模组从移动终端壳体中移出,调大光学传感器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提升镜头进光量,提升拍摄效果,在摄像头拍照结束后,通过该第一移动驱动结构调小光学传感器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摄像头本体的高度,便于将其收纳进入移动终端壳体内,适应移动终端中较小的容纳空间,不必减少原本应有的摄镜头的镜片片数或其他元器件的尺寸,也便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减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摄像头模组伸出壳体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中摄像头本体相对承托座体向上移动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中承托座体相对摄像头本体向下移动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截面结构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驱动结构的放大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驱动结构的结构图一;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驱动结构的结构图二;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拍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拍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二。
附图标记:其中图中:
1-壳体,2-摄像头模组,3-底座结构,4-光学传感器,5-摄像头本体,6-第一移动驱动结构,7-第二移动驱动结构,10-承托座体,11-镜片,12-滤光片,13-电路板,14-有显示屏的显示面,15-电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结合图1至图7包括: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通孔的壳体1;摄像头模组2,包括底座结构3、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3上的光学传感器4、摄像头本体5和连接所述底座结构3与所述摄像头本体5的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
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该摄像头模组2通过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与所述壳体1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所述摄像头模组2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壳体1移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1的第二状态;当摄像头模组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5与所述底座结构3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或变小。
该移动终端不仅限于手机,还可以是平板电脑、游戏机、学习机等电子设备上。该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显示屏的显示面14,所述侧面为与所述显示面相邻接的表面,实现摄像头模组2可从移动终端的侧面伸出,该侧面具体可以是位于移动终端顶端一侧的面。
其中,该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用于实现摄像头模组2中摄像头本体5部分与底座结构3之间的连接,摄像头模组2中的光学传感器4设置于底座结构3上,镜头设置于摄像头模组2中的摄像头本体5上,通过该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实现摄像头本体5与底座结构3之间相对距离的调变,光学传感器4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也相应发生调变,在需要拍照时,通过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将摄像头模组2从移动终端壳体1中移出,调大光学传感器4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提升镜头进光量,提升拍摄效果,在摄像头拍照结束后,通过该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调小光学传感器4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摄像头本体5的高度,便于将其收纳进入移动终端壳体1内,适应移动终端中较小的容纳空间,不必减少原本应有的摄镜头的镜片11片数或其他元器件的尺寸,也便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减薄。
进一步地,由于该结构中摄像头模组2在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的带动下伸出壳体1后可以实现在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的带动下实现镜头部分与光学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可以实现整机厚度减小,保证摄像头的进光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摄像头自动对焦的功能。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摄像头模组2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相对于所述壳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1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摄像头模组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摄像头本体5与所述底座结构3之间的相对距离在第二方向上变大或变小,该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其中,该第一方向为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该通孔具体设置为移动终端的顶端,该第二方向为摄像头模组2的高度方向,两个方向相垂直。该移动终端在将摄像头模组2弹出整机后,可以在摄像头高度方向上伸缩调节,增大进光量,保证拍照质量,在拍照结束后,会先把高度降下来,再缩回到整机内,解决了因为高度空间不够,要牺牲拍照效果或增加整机厚度的问题。
其中,结合图2及图3所示,摄像头本体5与所述底座结构3之间可以是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的靠近或远离,不局限于摄像头模组2中摄像头本体5部分沿摄像头模组2的高度方向向上伸缩,也可以是底座结构3部分沿摄像头模组2的高度方向向下伸缩。
具体地,底座结构3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摄像头本体5相对于所述底座结构3靠近或远离。或者,摄像头本体5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底座结构3相对于所述摄像头本体5靠近或远离。实现在摄像头模组2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方向的伸缩,提升结构灵活性。
优选地,结合图4所示,该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摄像头本体5上的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3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装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电磁感应组件,通过所述电磁感应组件,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5与所述底座结构3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或变小。
该结构中,第一移动驱动结构6主要为设置于摄像头本体5和底座结构3上的通过电磁感应而实现两者间距离调变的组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活动装配,通过分别对应设置的电磁感应组件,实现摄像头本体5与底座结构3之间的靠近或远离,实现两者之间相对距离的调变,结合图5所示,具体地,该电磁感应组件可以是线圈或磁石,具体可以是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电磁圈15,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连接件或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磁石,通过电磁圈15的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靠近或远离,进而带动摄像头本体5与底座结构3之间相对距离的调变。
本结构中不局限于使用电磁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机械力来实现摄像头本体5与底座结构3之间的上下移动,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油压或液压型的伸缩装置或者记忆金属制成的支撑件通过通断电实现记忆金属的伸缩形变来实现距离调变。
具体地,在摄像头模组2中除摄像头本体5及底座结构3之外,还可以包括围覆于摄像头本体5及底座结构3外的摄像头外壳,在进行摄像头本体5与底座结构3之间距离调变时,摄像头中摄像头外壳的围骨固定不动,外壳内的中间部分(摄像头本体5与底座结构3)可以实现高度变化。
对应地,该摄像头本体5包括:承托座体10,包括一上下贯通的容置空间;镜片11及滤光片12,所述镜片11及所述滤光片12由远离所述底座结构3至靠近所述底座结构3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承托座体10上。
该摄像头本体5上设置有承托镜片11及滤光片12的座体,第一连接件设置于该承托座体10上,具体为设置于承托座体10的下端周侧上,实现与承托光学传感器4的底座结构3件的对应连接。
具体地,该承托座体10包括:镜头载体,具有上下贯通的镜头容置空间,该镜头设置于所述镜头容置空间中;环形板体,中部与所述镜头容置空间相贯通,所述环形板体固定装配于所述镜头载体靠近所述底座结构3的一端,所述环形板体的中部承载所述滤光片12;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环形板体靠近所述底座结构3的一端上,便于滤光片12的拆装。
具体地,该底座结构3包电路板13,光学传感器4设置于线路板上,第二连接件固定设置于线路板位于光学传感器4周侧的部分上。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6、图7所示,其中第二移动驱动结构7包括:与摄像头模组2连接的第一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的第二滑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之间滑动配合连接;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2固定连接。
该第一滑动组件可以是滑轨或者滑轮,对应地,第二滑动组件为滑轮或滑轨,两个滑动组件相配合实现摄像头模组2从移动终端壳体1内的滑出,该驱动器可以是电机或者泵体,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移动终端,结合图8及图9所示,该拍照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拍照功能开启操作。
步骤102:响应于拍照功能开启操作,控制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摄像头模组沿设定方向运动,使摄像头模组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在获取到用户的拍照功能开启操作时,即可控制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将摄像头模组从移动终端的壳体中送出,摄像头模组由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状态切换至相对于壳体移动,通过通孔伸出壳体的第二状态。
其中,拍照功能开启操作具体可以是对相机应用的打开操作,或者是在进入相机应用界面后,对界面中设置的拍照功能开启按键的点击操作,或者是手势操作。
步骤103:当摄像头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摄像头本体与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
当摄像头模组伸出壳体后,控制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摄像头本体与底座结构之间进行相对距离的调变,使相对距离变大,具体可以是摄像头本体相对底座结构进行移动,或者是底座结构相对摄像头本体进行移动,以调整摄像头本体中镜头与底座结构中光学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加摄像头进光量,提升拍照效果。
进一步地,其中,该控制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接收拍照功能结束操作。
步骤105:响应于拍照功能结束操作,控制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摄像头本体与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小。
在获取到拍照功能结束操作时,即可控制第一移动驱动结构进行运作,使得摄像头本体与底座结构的相对距离变小,恢复至能够收回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原始高度。
其中,拍照功能结束操作具体可以是对相机应用的退出操作,或者是对相机应用界面中设置的拍照功能结束按键的点击操作,或者是相应的手势操作。
步骤106:控制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摄像头模组沿与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摄像头模组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在摄像头本体与底座结构的相对距离变小,恢复至能够收回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原始高度时,控制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摄像头模组朝向壳体内运动,使摄像头模组由伸出壳体外的第二状态切换至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状态,实现摄像头模组在壳体内的收纳,适应移动终端中较小的容纳空间,便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减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通孔的壳体;
摄像头模组,包括底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的光学传感器、摄像头本体和连接所述底座结构与所述摄像头本体的第一移动驱动结构;
第二移动驱动结构,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状态;
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或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在第二方向上变大或变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摄像头本体上的第一连接件;
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装配的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电磁感应组件,通过所述电磁感应组件,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或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本体包括:
承托座体,包括一上下贯通的容置空间;
镜片及滤光片,所述镜片及所述滤光片由远离所述底座结构至靠近所述底座结构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承托座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包括:
与所述摄像头模组连接的第一滑动组件;
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滑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之间滑动配合连接;
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显示屏的显示面,所述侧面为与所述显示面相邻接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摄像头本体相对于所述底座结构靠近或远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本体通过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底座结构相对于所述摄像头本体靠近或远离。
9.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拍照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拍照功能开启操作;
响应于所述拍照功能开启操作,控制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沿设定方向运动,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之后,还包括:
接收拍照功能结束操作;
响应于所述拍照功能结束操作,控制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本体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小;
控制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沿与所述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88394.2A CN109040538B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88394.2A CN109040538B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40538A true CN109040538A (zh) | 2018-12-18 |
CN109040538B CN109040538B (zh) | 2020-08-25 |
Family
ID=65520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88394.2A Active CN109040538B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40538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61184A (zh) * | 2019-01-15 | 2019-04-02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 |
CN109905579A (zh) * | 2019-03-01 | 2019-06-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位置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9981851A (zh) * | 2019-04-03 | 2019-07-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
CN110113513A (zh) * | 2019-03-30 | 2019-08-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1414865A (zh) * | 2020-03-23 | 2020-07-1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拍照与指纹识别的方法、电子设备 |
CN111835894A (zh) * | 2019-04-22 | 2020-10-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CN112584018A (zh) * | 2020-12-08 | 2021-03-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3315899A (zh) * | 2021-05-27 | 2021-08-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596207A (zh) * | 2021-08-02 | 2021-11-02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74506Y (zh) * | 2008-09-03 | 2009-07-15 | 刘耀阳 | 手机摄像头的伸缩升降装置 |
CN204216968U (zh) * | 2014-12-10 | 2015-03-1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手持智能终端的可旋转摄像头及手持智能终端 |
JP2015114519A (ja) * | 2013-12-12 | 2015-06-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CN205792891U (zh) * | 2016-05-23 | 2016-12-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05912093U (zh) * | 2016-07-22 | 2017-01-25 | 深圳亿和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角度可调摄像头的移动终端 |
US20170167967A1 (en) * | 2015-12-14 | 2017-06-1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Bi-Directional Air-Curtain For Cold Testing A Camera |
CN206658233U (zh) * | 2017-04-25 | 2017-11-21 | 张振军 | 一种带望远镜功能的手机 |
CN207117693U (zh) * | 2017-07-13 | 2018-03-1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具有伸缩镜头的移动终端 |
CN107995331A (zh) * | 2017-11-28 | 2018-05-04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面屏设备和全面屏手机 |
-
2018
- 2018-06-28 CN CN201810688394.2A patent/CN1090405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74506Y (zh) * | 2008-09-03 | 2009-07-15 | 刘耀阳 | 手机摄像头的伸缩升降装置 |
JP2015114519A (ja) * | 2013-12-12 | 2015-06-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CN204216968U (zh) * | 2014-12-10 | 2015-03-1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手持智能终端的可旋转摄像头及手持智能终端 |
US20170167967A1 (en) * | 2015-12-14 | 2017-06-1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Bi-Directional Air-Curtain For Cold Testing A Camera |
CN205792891U (zh) * | 2016-05-23 | 2016-12-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05912093U (zh) * | 2016-07-22 | 2017-01-25 | 深圳亿和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角度可调摄像头的移动终端 |
CN206658233U (zh) * | 2017-04-25 | 2017-11-21 | 张振军 | 一种带望远镜功能的手机 |
CN207117693U (zh) * | 2017-07-13 | 2018-03-1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具有伸缩镜头的移动终端 |
CN107995331A (zh) * | 2017-11-28 | 2018-05-04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面屏设备和全面屏手机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61184A (zh) * | 2019-01-15 | 2019-04-02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 |
CN109905579A (zh) * | 2019-03-01 | 2019-06-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位置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9905579B (zh) * | 2019-03-01 | 2021-09-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位置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113513A (zh) * | 2019-03-30 | 2019-08-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0113513B (zh) * | 2019-03-30 | 2021-08-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09981851A (zh) * | 2019-04-03 | 2019-07-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
CN111835894A (zh) * | 2019-04-22 | 2020-10-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CN111414865A (zh) * | 2020-03-23 | 2020-07-1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拍照与指纹识别的方法、电子设备 |
CN112584018A (zh) * | 2020-12-08 | 2021-03-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WO2022121750A1 (zh) * | 2020-12-08 | 2022-06-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3315899A (zh) * | 2021-05-27 | 2021-08-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596207A (zh) * | 2021-08-02 | 2021-11-02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40538B (zh) | 2020-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40538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拍照控制方法 | |
US9429759B2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 |
CN111866237B (zh) | 弹出式摄像模组和终端 | |
CN207782978U (zh) | 驱动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9995916A (zh) | 一种终端 | |
CN109803082A (zh) | 移动终端 | |
CN102662223A (zh) | 制作小型成像装置的方法 | |
CN110096096A (zh) |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3888677B (zh) |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10447907B2 (en) | Imag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image sensor | |
CN106534628A (zh) | 一种双向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12995469B (zh) |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9932853A (zh) | 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 |
CN209748673U (zh)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8810380A (zh) | 一种终端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109933141A (zh) |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315899B (zh) | 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777757A (zh) | 基于全面屏设备的对称双侧上翻转双摄像头结构 | |
CN109167856A (zh) | 具有自动伸缩功能的手机前置摄像头模组 | |
CN110852238A (zh) | 一种屏下光学指纹模组和指纹识别移动终端 | |
CN108418919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695963A (zh) |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0776722U (zh) | 一种屏下光学指纹模组和指纹识别移动终端 | |
CN110278362A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03207499B (zh) | 小型成像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