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9699B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9699B CN108639699B CN201810588536.8A CN201810588536A CN108639699B CN 108639699 B CN108639699 B CN 108639699B CN 201810588536 A CN201810588536 A CN 201810588536A CN 108639699 B CN108639699 B CN 1086396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speed
- tooling plate
- chain mechanism
- dou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1092 H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工作台、第一倍速链机构、第二倍速链机构、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及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输送工作台的顶面为工作台面,输送工作台设有第一输送通道。第一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依次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第二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依次设置在第一输送通道中。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分别位于输送工作台的两侧。上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整体式设计的倍速链机构,倍速链机构采取分段式设计方式,这样当其中一个倍速链机构出现损坏时,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倍速链机构,只需要对出现损坏的倍速链机构进行维修即可,如此能便于进行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装板的循环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工装板主要是用于承载机动车零部件,由循环输送系统驱动循环运行于加工线上。其中,初始上料工位时,将待加工机动车零部件装设到工装板上;工装板承载机动车零部件运行到预设加工位置时,由循环输送系统上设置的工装板定位机构将工装板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喷漆装置、焊接装置、冲压装置、涂油装置、检测装置等零件加工装置对工装板上所承载的机动车零部件进行相关加工、检测操作;机动车零部件加工、检测操作结束后,工装板运行到取件工位时,取出加工完成的机动车零部件;取件结束后,工装板返回到初始上料工位,装设新的待加工处理的机动车零部件。然而,传统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的倍速链机构通常设计成整体式结构,倍速链型材、倍速链都属于需要定期更换的易损件,当加工工位较多,倍速链输送长度长时维护起来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它能够便于进行维护。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工作台,所述输送工作台的顶面为工作台面,所述输送工作台设有从所述输送工作台的其中一侧面贯穿到所述输送工作台的另一侧面的第一输送通道;第一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第二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中;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分别位于所述输送工作台的两侧,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用于将工装板运送到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二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一倍速链机构。
上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输送工作台的工作台面设置的第一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输送工作台的第一输送通道内设置的第二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相对于传统的整体式设计的倍速链机构,倍速链机构采取分段式设计方式,这样当其中一个倍速链机构出现损坏时,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倍速链机构,只需要对出现损坏的倍速链机构进行维修即可,如此能便于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工作台包括框架与铺设在框架顶面的台面板,所述框架包括底面框、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及顶面框,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均为多个,所述底面框与所述顶面框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底面框与所述顶面框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配合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口径在所述凹槽的槽口至所述凹槽的底壁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卡接件为用于插入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卡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沿着所述第一输送通道轴向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升降支撑座,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升降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支撑座包括基座、固定块、丝杆与横梁;所述基座、所述固定块、所述丝杆均为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丝杆均与所述基座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基座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所述固定块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孔,所述丝杆装设在螺孔中,所述横梁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还包括人工组装平台与第三倍速链机构,所述人工组装平台位于所述输送工作台与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之间,所述人工组装平台的顶面上设有滑道,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滑道上,所述滑道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人工组装平台设有从所述人工组装平台的其中一侧面贯穿到所述人工组装平台的另一侧面的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中,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方的挡板,所述挡板从所述滑道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滑道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组装平台面向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侧部的其中一侧面为镂空面;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沿着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轴向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升降支撑座,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之间的皮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皮带输送机构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滑道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工作台或所述人工组装平台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倍速链机构、第三倍速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升降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人工组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倍速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输送工作台,11、第一输送通道,12、框架,121、底面框,122、第一支撑柱,123、第二支撑柱,124、顶面框,125、第一卡接件,1251、凹槽,126、第二卡接件,127、第一升降支撑座,1271、基座,1272、固定块,1273、丝杆,1274、横梁,13、台面板,20、第一倍速链机构,21、电机,22、驱动轮轴,23、从动轮轴,24、倍速链,25、第一限位板,251、轴孔,26、第二限位板,27、轴承座,28、支撑梁,29、载板,30、第二倍速链机构,41、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2、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50、人工组装平台,51、滑道,52、第二输送通道,53、无动力滚轮,54、挡板,55、墙板,56、镂空面,57、第二升降支撑座,60、第三倍速链机构,70、皮带输送机构,80、过渡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工作台10、第一倍速链机构20、第二倍速链机构30、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及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所述输送工作台10的顶面为工作台面,所述输送工作台10设有从所述输送工作台10的其中一侧面贯穿到所述输送工作台10的另一侧面的第一输送通道11。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20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20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30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30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1中。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与所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分别位于所述输送工作台10的两侧。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20用于将工装板运送到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二倍速链机构30。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30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所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一倍速链机构20。
上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输送工作台10的工作台面设置的第一倍速链机构20为两个以上,输送工作台10的第一输送通道11内设置的第二倍速链机构30为两个以上,相对于传统的整体式设计的倍速链机构,倍速链机构采取分段式设计方式,这样当其中一个倍速链机构出现损坏时,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倍速链机构,只需要对出现损坏的倍速链机构进行维修即可,如此能便于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输送工作台10包括框架12与铺设在框架12顶面的台面板13。所述框架12包括底面框121、第一支撑柱122、第二支撑柱123及顶面框124。所述第一支撑柱122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3均为多个。所述底面框121与所述顶面框124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柱122,所述底面框121与所述顶面框124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123。所述第一支撑柱122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1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123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1的另一侧。如此,组装或维修第二倍速链机构30时,由于可以将第二支撑柱123拆卸掉,使得在输送工作台10侧面对第二倍速链机构30的组装或维修操作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底面框12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柱122的一侧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接件125。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30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125配合的第二卡接件126。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30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1内时,所述第一卡接件125与所述第二卡接件126相互卡接配合。如此,通过第一卡接件125与第二卡接件126相互卡接配合,能便于使得第二倍速链机构30稳固地装设在第一输送通道11内,避免第二倍速链机构30在第一输送通道11内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125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柱123的侧面上设有凹槽1251。所述凹槽1251的口径在所述凹槽1251的槽口至所述凹槽1251的底壁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卡接件126为用于插入固定在所述凹槽1251的卡头。如此,第二倍速链机构30组装到第一输送通道11内时,第二倍速链机构30的卡头逐渐塞入到凹槽1251中进行固定,安装操作较为方便;第二倍速链机构30从第一输送通道11内向外抽出更换维修操作时,卡头会直接从凹槽1251内脱离出来,拆装操作也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1内沿着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1轴向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升降支撑座127。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30装设在所述第一升降支撑座127上。如此,通过第一升降支撑座127进行升降调整第二倍速链机构30的高度,这样第二倍速链机构30能较好地与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第一倍速链机构20进行有效地衔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升降支撑座127包括基座1271、固定块1272、丝杆1273与横梁1274。所述基座1271、所述固定块1272、所述丝杆1273均为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块1272与所述丝杆1273均与所述基座1271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基座1271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11内。所述固定块1272设有与所述丝杆1273配合的螺孔,所述丝杆1273装设在螺孔中,所述横梁1274与所述丝杆1273转动连接。如此,转动丝杆1273,便可以调整横梁1274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调整横梁1274上方的第二倍速链机构30的高度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125与第一升降支撑座127一一相应设置,第一卡接件125设置在第一升降支撑座127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支撑座127可以为气缸驱动机构、液压缸驱动机构或油缸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与图5,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还包括人工组装平台50与第三倍速链机构60。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位于所述输送工作台10与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之间,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的顶面上设有滑道51。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20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滑道51上。所述滑道51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设有从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的其中一侧面贯穿到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的另一侧面的第二输送通道52。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60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通道52中。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60,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60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30。如此,人工组装平台50相当于工装板的初始上料工位,当工装板运行到滑道51上时,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加工检测的机动车零部件组装到工装板上,然后组装机动车零部件的工装板进入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中,由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将工装板向下一个工位输送。具体地,滑道51上并列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无动力滚轮53。无动力滚轮53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推动工装板。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51上方的挡板54。所述挡板54从所述滑道51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滑道51的另一端。如此,挡板54能够挡住从滑道51上方向下掉落的机动车零部件,安全性较高。具体地,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的顶面上设有位于滑道51一侧的墙板55,挡板54可转动地设置在墙板55上。挡板54分为多个,可以根据需要转动开启相应的挡板54。此外,挡板54为L形挡板54,L形挡板54的其中一侧板盖设在滑道51上方时,L形挡板54的另一侧板与墙板55抵触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面向所述第二输送通道52侧部的其中一侧面为镂空面56。所述第二输送通道52内沿着所述第二输送通道52轴向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升降支撑座57。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60装设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撑座57上。如此,第三倍速链机构60能够穿过该镂空面56放入到第二输送通道52内,便于对第三倍速链机构60进行维修操作。此外,通过第二升降支撑座57进行升降调整第三倍速链机构60的高度,这样第三倍速链机构60能较好地与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第二倍速链机构30进行有效地衔接。
可选地,为了使得第三倍速链机构60较好地固定在第二输送通道52内,第二输送通道52内也可以设置第一卡接件125,第三倍速链机构60侧部相应设置第二卡接件126。此外,第二升降支撑座57的具体结构可以类似于第一升降支撑座127,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51与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20之间的皮带输送机构70。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20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皮带输送机构70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70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滑道51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70设置在所述输送工作台10或所述人工组装平台50上。如此,皮带输送机构70相当于工装板的取件工位,当工装板运行到皮带输送机构70上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工装板上已经加工检测完毕的机动车零部件卸载下来,皮带输送机构70的皮带相对于倍速链机构的倍速链24,伤手程度较低,安全性得以提高。
此外,第一倍速链机构20与皮带输送机构70之间设置有过渡轮80,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与第三倍速链机构60之间设置有过渡轮80,第二倍速链机构30与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之间设置有过渡轮80,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与第一倍速链机构20之间设置有过渡轮80。如此,第一倍速链机构20上的工装板通过过渡轮80能便于传输到皮带输送机构70上,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41上的工装板通过过渡轮80能便于传输到第三倍速链机构60上,第二倍速链机构30上的工装板通过过渡轮80能便于传输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上,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42上的工装板通过过渡轮80能便于传输到第一倍速链机构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倍速链机构20、第二倍速链机构30、第三倍速链机构60均包括电机21、驱动轮轴22、从动轮轴23、及套设在驱动轮轴22与从动轮轴23上的两条倍速链24。电机21的转矩输出轴与驱动轮轴22传动相连。如此,电机21工作时,带动驱动轮轴22转动,驱动轮轴22带动两条倍速链24转动,倍速链24相应带动其上的工装板移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6,第一倍速链机构20、第二倍速链机构30、第三倍速链机构60均还包括第一限位板25与第二限位板26。第一限位板25与第二限位板26并列间隔地设置,两条倍速链24位于第一限位板25与第二限位板26之间,第一限位板25与工装板的其中一侧相抵触,第二限位板26与工装板的另一侧相抵触。如此,工装板在两条倍速链24上运行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板25与第二限位板26在工装板两侧进行定位,能保证工装板的定位精度,从而工装板运行到加工工位时,加工检测操作的质量较高。
更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板25与相邻的倍速链24之间具有间隔,第二限位板26与相邻的倍速链24之间也具有间隔。如此,两条倍速链24能相对集中地与工装板底面中部接触,而并非与工装板底面的侧部接触,即两条倍速链24支撑在工装板底面的中部,从而能避免工装板发生弯曲变形。
此外,第一倍速链机构20、第二倍速链机构30、第三倍速链机构60均包括两个轴承座27。其中一个轴承座27设置在第一限位板25与相邻的倍速链24之间的间隔中,另一个轴承座27设置在第二限位板26与相邻的倍速链24之间的间隔中。驱动轮轴22可转动地装设在轴承座27上。如此,轴承设置在限位板与倍速链24之间的间隔中,能够节省空间。
另外,第一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6设有轴孔251,从动轮轴23装设在轴孔251中。从动轮轴23可转动地设置有链轮,倍速链24均套设在链轮上。可选地,轴孔251均为腰型孔。从动轮轴23能够沿着腰型孔移动,从而能够调整倍速链24的张紧度,保证倍速链24的输送效果。可选地,从动轮轴23可为两个,其中一个从动轮轴23装设在第一限位板25的轴孔251中,用于套设其中一个倍速链24,另一个从动轮轴23装设在第二限位板26的轴孔251中,用于套设另一个倍速链24。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将第一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6抬高,从而便于在第一倍速链机构20中的两个倍速链24之间下方有足够的空间来设计工装板定位装置。第一倍速链机构20还包括若干个支撑梁28。第一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6均与工作台面之间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梁28。具体地,支撑梁28为工字梁或H型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倍速链机构30、第三倍速链机构60均还包括载板29。第一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6均固定地设置在载板29上。第二倍速链机构30的载板29装设到第一输送通道11内的第一升降支撑座127上,而并非将第二倍速链机构30的第一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6装设到第一升降支撑座127上,如此提高了第二倍速链机构30的整体稳定性,便于进行维修更换操作。同样地,第三倍速链机构60的载板29装设到第二输送通道52内的第二升降支撑座57上,而并非将第三倍速链机构60的第一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6装设到第二升降支撑座57上,如此提高了第三倍速链机构60的整体稳定性,便于进行维修更换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工作台,所述输送工作台的顶面为工作台面,所述输送工作台设有从所述输送工作台的其中一侧面贯穿到所述输送工作台的另一侧面的第一输送通道;
第一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
第二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中;
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分别位于所述输送工作台的两侧,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用于将工装板运送到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二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工装板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运送到第一倍速链机构;
人工组装平台与第三倍速链机构,所述人工组装平台位于所述输送工作台与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之间,所述人工组装平台的顶面上设有滑道,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滑道上,所述滑道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所述人工组装平台设有从所述人工组装平台的其中一侧面贯穿到所述人工组装平台的另一侧面的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中,所述第一工装板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
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和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均包括电机、驱动轮轴、从动轮轴、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及两条倍速链,所述电机的转矩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轴传动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并列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工装板的其中一侧相抵触,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工装板的另一侧相抵触,所述两条倍速链套设在所述驱动轮轴与所述从动轮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工作台包括框架与铺设在框架顶面的台面板,所述框架包括底面框、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及顶面框,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均为多个,所述底面框与所述顶面框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底面框与所述顶面框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配合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口径在所述凹槽的槽口至所述凹槽的底壁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卡接件为用于插入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卡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沿着所述第一输送通道轴向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升降支撑座,所述第二倍速链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升降支撑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撑座包括基座、固定块、丝杆与横梁;所述基座、所述固定块、所述丝杆均为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丝杆均与所述基座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基座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所述固定块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孔,所述丝杆装设在螺孔中,所述横梁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方的挡板,所述挡板从所述滑道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滑道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组装平台面向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侧部的其中一侧面为镂空面;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沿着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轴向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升降支撑座,所述第三倍速链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撑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任意一项所述的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之间的皮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倍速链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皮带输送机构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工装板输送到所述滑道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工作台或所述人工组装平台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88536.8A CN108639699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88536.8A CN108639699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9699A CN108639699A (zh) | 2018-10-12 |
CN108639699B true CN108639699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6375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88536.8A Active CN108639699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396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1787B (zh) * | 2018-12-21 | 2020-12-01 | 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工装传输装置、脱胶机系统与硅棒切割后的脱胶分离方法 |
CN109648323A (zh) * | 2019-01-08 | 2019-04-19 | 马鞍山经纬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减速机的智能装配生产线 |
CN114162544A (zh) * | 2020-09-11 | 2022-03-11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安检的载车板环路运输系统及方法 |
CN112278714A (zh) * | 2020-11-03 | 2021-01-29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传输装置及生产线 |
CN114180329A (zh) * | 2021-12-14 | 2022-03-15 | 广州丰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储送一体式可循环零件上料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0463A (zh) * | 2012-11-09 | 2013-03-06 | 嘉兴敏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牌照饰条自动组装生产系统 |
CN205526243U (zh) * | 2016-01-28 | 2016-08-31 | 张丰 | 一种模块化倍速链输送带 |
CN107813080A (zh) * | 2017-11-22 | 2018-03-20 | 南昌精智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横梁自动化循环定位设备 |
CN107840092A (zh) * | 2017-11-27 | 2018-03-27 | 苏州弘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箱输送装置 |
CN207208695U (zh) * | 2017-01-04 | 2018-04-10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一种袋装改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CN207312495U (zh) * | 2017-09-27 | 2018-05-04 | 云科智能制造(沈阳)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多功能组合式料库 |
CN208485219U (zh) * | 2018-06-08 | 2019-02-12 | 广州市永合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
2018
- 2018-06-08 CN CN201810588536.8A patent/CN1086396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0463A (zh) * | 2012-11-09 | 2013-03-06 | 嘉兴敏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牌照饰条自动组装生产系统 |
CN205526243U (zh) * | 2016-01-28 | 2016-08-31 | 张丰 | 一种模块化倍速链输送带 |
CN207208695U (zh) * | 2017-01-04 | 2018-04-10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一种袋装改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CN207312495U (zh) * | 2017-09-27 | 2018-05-04 | 云科智能制造(沈阳)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多功能组合式料库 |
CN107813080A (zh) * | 2017-11-22 | 2018-03-20 | 南昌精智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横梁自动化循环定位设备 |
CN107840092A (zh) * | 2017-11-27 | 2018-03-27 | 苏州弘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箱输送装置 |
CN208485219U (zh) * | 2018-06-08 | 2019-02-12 | 广州市永合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9699A (zh) | 2018-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39699B (zh)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
CN108657764B (zh) | 工装板的倍速链输送系统及倍速链机构 | |
US20130221069A1 (en) | Friction stir welding apparatus | |
CN109205282B (zh) | 一种用于汽车轮毂生产制造的输送装置 | |
US4402393A (en) | Conveyor driven fixtures which are precisely positionable at work stations | |
CN208485219U (zh) | 工装板的循环输送系统 | |
US5749659A (en) | Bearing take-up apparatus utilizing conventional flange bearing | |
CN210312039U (zh) | 一种节省人力的辊道输送装置 | |
CN104773434B (zh) | 输送装置 | |
CN106738090A (zh) | 一种自动加工方木机器人 | |
CN220745246U (zh) | 一种提升机 | |
CN110687118B (zh) | 一种p档锁止机构自动检测线 | |
CN109434974B (zh) | 一种板材加工用生产线 | |
US7628268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cing gas turbines, especially during maintenance thereof | |
KR20230119074A (ko) | 종절단장치 및 횡절단장치를 포함하는 목재 가공 자동화장치 | |
CN113211551B (zh) | 一种用于裁切锯的同步调节机构及裁切锯 | |
CN113479564B (zh) | 激光切割的原材料输送设备 | |
CN211919832U (zh) | 一种用于激光拼板的自动进料装置 | |
CN212217729U (zh) | 一种门窗装配流水工作台装置 | |
CN212668267U (zh) | 辊筒输送机 | |
CA1036969A (en) | Workpiece elevator | |
CN107628418A (zh) | 一种圆筒输送车用移动导向装置 | |
CN110759003A (zh) | 一种四柱滑台机构 | |
CN114084659B (zh) | 作业轨 | |
CN220264160U (zh) | 一种水平安装的矩形多层循环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irculating conveying system for tooling board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40510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Gu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Pledgor: GUANGZHOU YONGHEXI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42340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