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246A - 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01246A CN108401246A CN201711372156.2A CN201711372156A CN108401246A CN 108401246 A CN108401246 A CN 108401246A CN 201711372156 A CN201711372156 A CN 201711372156A CN 108401246 A CN108401246 A CN 1084012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er
- follower
- signal quality
- base station
- mobil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0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a plurality of users or terminals, e.g. group communication or 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7—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by reducing handover delay, e.g. late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其中移动装置群组包括一作为领导者的移动装置及多个作为从者的移动装置。连线管理方法包括:响应于来自第一基站的测量要求,领导者取得移动装置群组的所有移动装置对应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的信号质量测量报告及移动装置群组中所有从者对应于领导者的信号质量测量报告;第一基站依据来自领导者的这些信号质量测量报告决定是否进行切换;以及当第一基站决定进行切换,第一基站依据该些信号质量测量报告决定执行联合切换程序或半切换程序,以使移动装置群组从第一基站切换至第二基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连线管理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装置,例如手机、笔记本计算机、车用计算机等,在现代人生活中已然是普及的存在。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接口可以让多个移动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此外,现在的车辆上也大多设有车用计算机,车辆之间也可以通过车辆对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接口进行信息交换,例如路况、车流量等交换。广义而言,V2V也算是D2D的一种变化。
在D2D通信如此被广泛使用的环境下,如何有效管理这类包括多个移动装置的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进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对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进行管理,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应用于一移动装置群组,移动装置群组包括多个移动装置,移动装置中的一个被设置为一领导者模式而作为一领导者,其余的各移动装置被设置为一从者模式而作为一从者,领导者与各从者通过装置对装置连线连接,连线管理方法包括:领导者接收来自一第一基站的一测量要求;响应于测量要求,领导者取得对应于第一基站的一第一领导信号质量以及对应于一第二基站的一第二领导信号质量;领导者向从者转传测量要求;对于移动装置群组中的各从者,响应于测量要求,各从者取得对应于第一基站的一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对应于第二基站的一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对应于领导者的一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各从者将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领导者;领导者将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依据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进行切换;以及当第一基站决定进行切换,第一基站依据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执行一联合切换程序,以致使移动装置群组从第一基站切换至第二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应用于一移动装置群组,移动装置群组包括多个移动装置,移动装置中的一个被设置为一领导者模式而作为一领导者,其余的各移动装置被设置为一从者模式而作为一从者,领导者与各从者通过装置对装置连线连接,连线管理方法包括:领导者接收来自一第一基站的一测量要求;响应于测量要求,领导者取得对应于第一基站的一第一领导信号质量以及对应于一第二基站的一第二领导信号质量;领导者向从者转传测量要求;对于移动装置群组中的各从者,响应于测量要求,各从者取得对应于第一基站的一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对应于第二基站的一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对应于领导者的一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各从者将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领导者;领导者将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依据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进行切换;以及当第一基站决定进行切换,第一基站依据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执行一半切换程序,以致使移动装置群组从第一基站切换至第二基站。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的信令示意图。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合切换程序的流程图。
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联合切换程序运作示意图。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合切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
图7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切换程序的流程图。
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半切换程序运作示意图。
图9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切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
图10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切换程序中未满足默认条件的半模式从者的连线管理的信令示意图。
图11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流程图。
图12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进行切换时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
图13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图14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执行联合切换程序时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
图15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图16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执行半切换程序时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
图17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通信系统
BS1:第一基站
BS2:第二基站
MG:移动装置群组
UE1~UE5:移动装置
S202~S1620、P1~P5、Fin: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通信系统10包括一第一基站BS1、一第二基站BS2以及一移动装置群组MG。
第一基站BS1及第二基站BS2例如是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eNB或是其他能提供通信资源的设备。
移动装置群MG包括多个移动装置UE1~UE5。移动装置群组中的其中一个移动装置被设置为一领导者(leader)模式而作为一领导者,移动装置群组中其余的各移动装置被设置为一从者(follower)模式而作为一从者。于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UE1为领导者,移动装置UE2~UE5为从者。为方便理解,下文描述领导者时所用的符号将使用“被设置为领导者模式的移动装置”的符号,描述从者时所用的符号将使用“被设置为从者模式的移动装置”的符号。领导者UE1通过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连线,例如PC5连线(PC5link),通信连接至从者UE2~UE5。从者UE2~UE5之间可相互通信连接或没有相互通信连接。领导者UE1可通信连接至第一基站BS1和/或第二基站BS2,并接收来自第一基站BS1和/或第二基站BS2的信息或指令,再转传给从者UE2~UE5。从者UE2~UE5可以与第一基站BS1及第二基站BS2通信连接或不直接与第一基站BS1及第二基站BS2通信连接。换言之,移动装置群组MG是以领导者UE1为代表与第一基站BS1和/或第二基站BS2进行沟通,而从者UE2~UE5则可接收来自领导者UE1转传的信息或指令以执行对应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站BS1可持有一装置对装置信息(D2Dinformation),装置对装置信息的内容包括移动装置群组MG中所有的移动装置的装置编号、领导者的装置编号以及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等(D2D resource allocation)。领导者UE1可识别从者UE2~UE5,例如领导者UE1可持有从者UE2~UE5的装置编号和/或其他相关信息。各从者UE2~UE5可识别领导者UE1,例如持有领导者UE1的装置编号。而从者UE2~UE5之间则可以相互识别或无法互相识别。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装置UE1~UE5可例如是手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可携式计算装置,也可例如是车用计算机、车上装置(on board unit,OBU)等车辆用计算装置或芯片。当移动装置UE1~UE5为车辆用计算装置或芯片时,移动装置UE1~UE5之间则可通过车辆对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连线进行通线连接。为简化叙述,以下皆以装置对装置(D2D)连线为例进行说明,但实际应用时亦可采用车辆对车辆(V2V)连线。
请参照图2,图2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请同时参照图3绘示的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的信令示意图。
步骤S202,领导者UE1接收来自第一基站BS1的一测量要求(measurementcontrol)。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站BS1可以周期性地传送测量要求,以掌握移动装置群组MG的状态。
步骤204,响应于测量要求,领导者UE1取得对应于第一基站BS1的一第一领导信号质量以及对应于第二基站BS2的一第二领导信号质量。举例来说,领导者UE1可通过测量从第一基站BS1所传送的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或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以取得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相似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也可以通过领导者UE1测量来自第二基站BS2的参考信号而取得。第一领导信号质量较高代表领导者UE1与第一基站BS1之间的连线状况较佳;反之,第一领导信号质量较低代表领导者UE1与第一基站BS1之间的连线状况较差。第二领导信号质量亦类似。
步骤S206,领导者UE1向从者UE2~UE5转传测量要求。
步骤S208,对于移动装置群组MG中的各从者UE2~UE5,响应于测量要求,各从者UE2~UE5取得对应于第一基站BS1的一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对应于第二基站BS2的一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对应于领导者UE1的一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从者UE2~UE5可能未与第一基站BS1和/或第二基站BS2建立直接连线。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第一基站BS1与第二基站BS2以广播的方式发送参考信号,第一从者信号质量与第二从者信号质量仍可由各从者UE2~UE5分别通过测量来自第一基站BS1与第二基站BS2的参考信号而取得。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可由各从者UE2~UE5测量来自领导者UE1的参考信号而取得。上述“测量参考信号”指的是测量参考信号的参数例如RSRP或RSRQ等。
步骤S210,各从者UE2~UE5将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领导者UE1。
步骤S212,领导者UE1将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这些第一从者信号质量、这些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这些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第一基站BS1。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及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可视为移动装置群组MG中所有移动装置UE1~UE5对应于第一基站BS1的信号质量测量报告。第二领导信号质量及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可视为移动装置群组MG中所有移动装置UE1~UE5对应于第二基站BS2的信号质量测量报告。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可视为移动装置群组MG中的所有从者UE2~UE5对应于领导者UE1的信号质量测量报告。
步骤S214,第一基站BS1依据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这些第一从者信号质量、这些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这些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进行切换(handover)。本公开所述的“切换”指的是提供通信服务的责任的移转。例如,移动装置群组MG从第一基站BS1切换至第二基站BS2代表的是,切换前由第一基站BS1提供通信服务(例如装置对装置的通信资源)给移动装置群组MG,切换后则由第二基站BS2提供通信服务给移动装置群组MG。
步骤S216,当第一基站BS1决定进行切换,第一基站BS1依据第一领导信号质量、第二领导信号质量、这些第一从者信号质量、这些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这些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执行一联合切换(joint handover)程序或一半切换(half handover)程序,以致使移动装置群组MG从第一基站BS1切换至第二基站BS2。
在本实施例中,当领导者UE1与第一基站BS1之间的信号质量不良,且领导者UE1与第二基站BS2之间的信号质量良好时,第一基站BS1可决定要执行切换。例如表1所示,当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小于一第一阈值,且第二领导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一第二阈值时,第一基站BS1可决定要执行切换。
表1
当第一基站BS1决定要执行切换时,第一基站BS1可依据表2所示的条件决定要执行联合切换程序或半切换程序。
表2
上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及第五阈值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且可依据需要而进行设定。
当执行联合切换程序,第一基站BS1会指示领导者UE1带领从者UE2~UE5以移动装置群组MG为单位,集体切换至第二基站BS2。
当满足条件1触发执行半切换程序时,具有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的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及小于第五阈值的边界链接信号质量的从者进入一半模式(half mode)而被设定为半模式从者。当满足条件2触发执行半切换程序时,具有小于第三阈值的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的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的从者进入半模式而被设定为半模式从者。半模式从者会定期测量与领导者间的一半模式从者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以确认与领导者之间的连线状况。半模式从者可通过测量来自领导者的参考信号的RSRP或RSRQ以取得半模式从者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下文将对联合切换程序及半切换程序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4,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合切换程序的流程图。为方便理解,请同时参照图5所示的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联合切换程序运作示意图。
步骤S402,在接收来自第一基站BS1的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后,领导者UE1例如以一请求信号通知从者UE2~UE5进行切换。
步骤S404,从者UE2~UE5例如以一确认信号回复领导者UE1确认进行切换。
步骤S406,领导者UE1与第二基站BS2建立连线。连线建立后,领导者UE1可从第二基站BS2取得一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并将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发送给从者UE2~UE5。此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包括相关于由第二基站BS2提供的装置对装置通信资源的相关信息,例如使用的频率。
步骤S408,第二基站BS2更新对应于移动装置群组MG的装置对装置信息。此装置对装置信息包括切换后的相关信息,例如移动装置群组MG中的移动装置的装置编号、领导者的装置编号、移动装置群组MG所使用的装置对装置资源。
请参照图6,图6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合切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以LTE为示例性的系统架构,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当第一基站BS1决定执行联合切换程序后,第一基站BS1会发送切换请求至第二基站BS2(步骤S601)。切换请求中可包括切换类型(本实施例为联合切换)、移动装置群组MG的所有移动装置UE1~UE5的装置编号及领导者UE1的装置编号等。收到切换请求后,第二基站BS2会与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及邻近服务(proximityservice,ProSe)功能执行准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并准备装置对装置通信资源(步骤S602)。接着,第二基站BS2回复第一基站BS1切换确认(步骤S603)。第一基站BS1发送一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至领导者UE1(步骤S604)。领导者UE1向从者UE2~UE5发送(例如群组广播)一装置对装置直接通信请求(步骤S605)。从者UE2~UE5回复领导者UE1一装置对装置直接通信确认(步骤S606)。领导者UE1与第二基站BS2建立连线,包括免竞争随机接入信道(content-free RACH)连接(步骤S607a)及完成无线电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control,RRC)重新设置(步骤S607b)。第二基站BS2向MME发送路径切换(path switch)请求(步骤S608)。第二基站BS2与MME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步骤S609)。MME与用户网关(usergateway)执行数个步骤以进行路径切换,包括修改承载(bearer)请求(步骤S610)、切换路径(步骤S611)及回复修改承载(步骤S612)。MME通知第二基站BS2路径切换完成(步骤S613)。第二基站BS2通知第一基站BS1释放用户上下文(user context)(步骤S614)。第一基站BS1释放用户上下文(Fin)后,联合切换程序完成。
请参照图7,图7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切换程序的流程图。为方便理解,请同时参照图8绘示的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半切换程序运作示意图。
步骤S702,领导者UE1通知从者UE2~UE5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从者UE4、UE5例如因距离领导者UE1较远,导致与领导者UE1之间的信号质量不良,而进入半模式(即被设置为半模式从者)。
步骤S704,未进入半模式的从者UE2、UE3回复领导者UE1确认进行切换。
步骤S706,各半模式从者UE4、UE5进入一测量阶段。于测量阶段期间,半模式从者UE4、UE5会定期地测量来自领导者UE1的参考信号(例如测量参考信号的RSRP或RSRQ),以取得多个半从者边界链接信号质量。通过半从者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半模式从者UE4、UE5可得知与领导者之间的信号质量是否有好转。
步骤S708,领导者UE1与第二基站BS2建立连线。连线建立后,领导者UE1可从第二基站BS2取得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并将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发送给未进入半模式的从者UE2、UE3。此外,领导者UE1可保留预定要提供给半模式从者UE4、UE5的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
步骤S710,半模式从者UE4、UE5依据测量阶段所得的一测量阶段结果判断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当半模式从者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一第六阈值达一预设时间以上时,半模式从者判断满足默认条件。满足默认条件代表的是半模式从者与领导者之间的信号质量好转,且维持达预设时间以上(亦即可视为良好且稳定)。于本实施例中,假设半模式从者UE4有满足默认条件,半模式从者UE5未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S712,半模式从者UE4于满足预设条件时通知领导者UE1进行切换,且领导者UE1回复满足默认条件的半模式从者UE4确认进行切换。此外,领导者UE1可将保留的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发送给满足默认条件的半模式从者UE4,且半模式从者UE4亦可离开半模式。
步骤S714,第二基站BS2更新对应于移动装置群组MG的装置对装置信息。
此外,未满足默认条件的半模式从者UE5会被领导者UE1从移动装置群组MG中释放。领导者UE1在释放半模式从者UE5之前,可先转传来自第一基站BS1的切换命令至半模式从者UE5,致使半模式从者UE5在离开移动装置群组MG后可从第一基站BS1取得一通信资源。
请参照图9,图9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切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以LTE为示例性的系统架构,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未进入半模式的从者UE2、UE3的动作与执行联合切换程序时类似,故以下仅针对进入半模式的从者(即半模式从者)进行说明。
当第一基站BS1决定执行半切换程序后,第一基站BS1会发送切换请求至第二基站BS2(步骤S901)。收到切换请求后,第二基站BS2会与MME及ProSe功能执行准入控制(步骤S902)。接着,第二基站BS2回复第一基站BS1切换确认(步骤S903)。第一基站BS1发送一切换命令至领导者UE1(步骤S904)。领导者UE1向从者UE2~UE5发送(例如群组广播)一装置对装置直接通信请求(步骤S905)。半模式从者UE4、UE5进入测量阶段(P1)。领导者UE1与第二基站BS2建立连线(步骤S906a、S906b)。第二基站BS2向MME发送路径切换请求(步骤S907)。MME与用户网关(user gateway)执行数个步骤以进行路径切换,包括修改承载请求(步骤S908)、切换路径(步骤S909)及回复修改承载(步骤S910)。MME通知第二基站BS2路径切换完成(步骤S911)。在这段期间,半模式从者UE4、UE5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P2)。假设半模式从者UE4满足默认条件,半模式从者UE5未满足预设条件。满足默认条件的半模式从者UE4向领导者UE1发送一装置对装置直接通信请求(步骤S912)。领导者UE1将此装置对装置直接通信请求转传至第二基站BS2(步骤S913)。接着,第二基站BS2向MME请求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步骤S914)后,第二基站BS2与MME准备装置对装置通信资源并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步骤915)。MME回复第二基站BS2确认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请求(步骤S916)。第二基站BS2回复领导者UE1确认装置对装置直接通信请求(步骤S917)。领导者UE1向半模式从者UE4发送确认装置对装置直接通信请求(步骤S918)。第二基站BS2通知第一基站BS1释放用户上下文(步骤S919)。第一基站BS1释放用户上下文(Fin)后,半切换程序完成。
请参照图10,图10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切换程序中未满足默认条件的半模式从者的连线管理的信令示意图。本实施例例如可用以处理前述实施例中未满足默认条件的半模式从者的连线管理。
领导者接收来自第一基站BS1的切换命令(步骤S1001),并将切换命令转传至半模式从者UE5(步骤S1002)。此时,领导者UE1可将半模式从者从移动装置群组MG释放,半模式从者UE5可作为独立的移动装置与第一基站BS1建立连线(步骤S1003a、S1003b),而从第一基站BS1取得通信资源。第一基站BS1与MME执行数个步骤以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包括第一基站BS1向MME发送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请求(步骤S1004)、第一基站BS1与MME更新装置对装置间信息(步骤S1005)及MME向第一基站BS1发送更新装置对装置间信息确认(步骤S1006)。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基站BS1决定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移动装置也可以因装置对装置间的信号质量不良或用户选择而致使移动装置脱离移动装置群组。此种情况下,脱离移动装置群组的移动装置可与当前可提供最佳信号质量的基站建立连线(并不限定于第一基站B1及第二基站BS2)。
在一实施例中,当领导者与第一基站BS1之间的信号质量不良(例如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领导者与第二基站BS2之间的信号质量也不良(例如第二领导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可执行一领导者转换程序。换言之,在这种实施例中,基于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例如于步骤S214及S216之间):依据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决定是否执行领导者转换程序;当决定执行领导者转换程序时,执行领导者转换程序。通过执行领导者转换程序,可让与第一基站BS1有较好信号质量的移动装置来担当领导者,原本的领导者则降为从者。领导者转换程序的细节将于下文详述。
请参照图11,图11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流程图。为方便理解,请同时参照图1。领导者转换程序可由第一基站BS1发起或领导者UE1向第一基站BS1提出请求。
步骤S1102,第一基站BS1依据第一从者信号质量从这些从者UE2~UE5中选择至少一个候选者。第一基站BS1可例如选择具有较高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的从者作为候选者。
步骤S1104,各候选者对其余的移动装置进行边界链接信道测量,以取得一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并将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传送给领导者UE1。举例来说,假设从者UE2、UE3被选为候选者。候选者UE2可发送参考信号至移动装置UE1、UE3~UE5以取得移动装置UE1、UE3~UE5测量参考信号所得的RSRP或RSRQ作为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候选者UE3可发送参考信号至移动装置UE1~UE2、UE4~UE5以取得移动装置UE1~UE2、UE4~UE5测量参考信号所得的RSRP或RSRQ作为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可代表候选者与其他移动装置之间的信号质量。
步骤S1106,由第一基站BS1或领导者UE1依据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从候选者中选出一继任者,并由领导者UE1将继任者的选择结果(例如继任者的装置编号)发送给从者UE2~UE5。举例来说,第一基站BS1或领导者UE1可选择与其他移动装置具有较佳/最佳的信号质量的候选者作为继任者。本实施例中,假设继任者为移动装置UE3。
步骤S1108,领导者UE1被设置为从者模式而作为从者,被选为继任者的移动装置UE3被设置为领导者模式而作为领导者。
请参照图12,图12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进行切换时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以LTE作为示例性的系统架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为方便理解,请同时参照图13绘示的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在第一基站BS1做出切换决定(本实施例为不进行切换)后,第一基站BS1向领导者发送切换命令(步骤S1204)。切换命令中可包括领导者转换指示、候选者的装置编号等。以当前领导者为移动装置UE1,候选者为移动装置UE2、UE3为例,领导者UE1向从者UE2~UE5发送PC5测量控制通知(步骤S1205a)。候选者UE2、UE3向自身以外的移动装置发送参考信号以取得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步骤S1205b)。这些参考信号可通过实体边界链接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或实体边界链接控制信道(Physical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传送。候选者UE2、UE3将取得的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传送给领导者UE1(步骤S1205c)。由领导者UE1或第一基站BS1(或共同)选出继任者(P3)。领导者UE1将继任者的装置编号发送至从者UE2~UE5(步骤S1206)。接着,当前的领导者UE1被设置为从者模式,继任者(本实施例为移动装置UE3)被设置为领导者模式。新的领导者UE3与第一基站BS1建立连线(步骤S1207a、S1207b)。第一基站BS1与MME执行数个步骤以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包括第一基站BS1向MME发送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请求(步骤S1208)、第一基站BS1与MME更新装置对装置间信息(步骤S1209)及MME向第一基站BS1发送更新装置对装置间信息确认(步骤S1210)。
请参照图14,图14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执行联合切换程序时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以LTE作为示例性的系统架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为方便理解,请同时参照图15绘示的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在第一基站BS1决定进行切换后,第一基站BS1向第二基站BS2发送切换请求(步骤S1401)。第二基站BS2、MME与ProSe功能执行准入控制(步骤S1402)。第二基站BS2回复第一基站BS1切换请求确认(步骤S1403)。第一基站BS1向领导者UE1发送切换命令(步骤S1404)。接着,领导者UE1向从者UE2~UE5发送测量控制通知(步骤S1405a)。候选者UE2、UE3进行测量并将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传送给领导者UE1(步骤S1405b、S1405c)。领导者UE1和/或第一基站BS1依据边界链接测量报告选出继任者并决定切换类型(P4)。进行切换类型的判断时,第一基站BS1是将继任者UE3提供的各种信号质量报告视为领导者所提供,并将当前的领导者UE1提供的各种信号质量报告视为从者所提供。第一基站BS1会将所决定切换类型(本实施例为联合切换)通知当前领导者UE1。当前的领导者UE1将继任者的装置编号及切换类型通知从者UE2~UE5(步骤S1406)。继任者UE3被设置为领导者模式而成为领导者,且当前的领导者UE1被设置为从者模式而成为从者。新的领导者UE3与第二基站BS2建立连线(步骤S1407a、S1407b)。第二基站BS2向MME发送路径切换请求(步骤S1408)。第二基站BS2与MME准备装置对装置资源并更新装置对装置信息(步骤S1409)。装置对装置信息更新的部分包括新的领导者UE3的装置编号、移动装置群组MG中的移动装置的装置编号及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等。第二基站BS2发送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至领导者UE3(步骤S1415),领导者UE3再将装置对装置资源分配发送给UE1~UE2、UE4~UE5(步骤S1416)。另一方面,MME、ProSe功能及用户网关执行数个步骤以完成路径切换包括修改承载请求(步骤S1410)、切换路径(步骤S1411)及回复修改承载(步骤S1412)。MME通知第二基站BS2路径切换完成(步骤S911)。路径切换完成后,MME通知第二基站BS2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步骤S1413)。第二基站BS2通知第一基站BS1释放用户上下文(步骤S1414)。在第一基站BS1释放用户上下文(Fin)后,联合切换程序完成。
请参照图16,图16绘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执行半切换程序时的领导者转换程序的信令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以LTE作为示例性的系统架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为方便理解,请同时参照图17绘示的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信令流程与未执行领导者转换程序的实施例相似,差别在于领导者UE1在收到来自第一基站BS1的切换命令(步骤S1604)后,会先通知从者UE2~UE5进行移动装置群组MG内的边界链接信号质量测量(步骤S1605a),以使获得候选者的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步骤S1605b、S1605c)。第一基站BS1和/或领导者UE1依据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选出继任者并决定切换类型(P5)。当前的领导者UE1将继任者的装置编号通知从者UE2~UE5(步骤S1606)后,继任者UE3被设置为领导者模式而程为领导者,当前的领导者UE1被设置为从者模式而成为从者。后续的半切换程序与前文所述类似,但改以移动装置UE3为领导者进行。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立连线”可包括两个步骤(例如图6中的S607a、S607b):建立免竞争随机接入信道(contention-free RACH)及无线电资源控制连接设置完成(RRC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complete)。其他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亦类似,故不加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设置为从者模式的移动装置会处在一无线电资源控制被动(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active,RRC inactive)的状态下。处在此状态下的移动装置不会主动取得无线电资源,而是听从领导者的指示。然而,处在此状态下的移动装置仍可以接收来自第一基站BS1或第二基站BS2的参考信号,并测量信号质量,并将测量的结果保留。
总结来说,依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当执行联合切换程序时,可由领导者带领从者将移动装置群组中的其他移动装置从第一基站切换至第二基站;当执行半切换时,可由领导者带领未脱离移动装置群组的其他移动装置从第一基站切换至第二基站。不仅可以节省信令的交换量,进而节省通信资源的使用量,也能够缩短多个移动装置切换的时间。此外,当领导者的信号质量不良时,可由第一基站或领导者发起要求进行领导者转换,领导者转换之后由信号质量良好的从者成为新的领导者,以避免发生领导者与基站间的信号质量不良而中断连线的情况。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装置群组,所述移动装置群组包括多个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中的一个被设置为领导者模式而作为领导者,其余的各移动装置被设置为从者模式而作为从者,所述领导者与各从者通过装置对装置连线连接,所述连线管理方法包括:
所述领导者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测量要求;
响应于所述测量要求,所述领导者取得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领导信号质量以及对应于第二基站的第二领导信号质量;
所述领导者向所述从者转传所述测量要求;
对于所述移动装置群组中的各从者,响应于所述测量要求,各从者取得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对应于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对应于所述领导者的边界链接信号质量;
各从者将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所述领导者;
所述领导者将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所述第一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依据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进行切换;以及
当所述第一基站决定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基站依据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执行联合切换程序,以致使所述移动装置群组从所述第一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时,执行所述联合切换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联合切换程序包括:
所述领导者通知所述从者进行切换;
所述从者回复所述领导者确认进行切换;
所述领导者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线;以及
所述第二基站更新对应于所述移动装置群组的装置对装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决定是否执行领导者转换程序;以及
当决定执行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时,执行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
其中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从所述从者中选择至少一个候选者;
各候选者取得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并将所述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传送给所述领导者;
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领导者依据所述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者中选出继任者,并由所述领导者将所述继任者的选择结果发送给所述从者;以及
所述领导者被设置为所述从者模式而作为所述从者,被选为所述继任者的移动装置被设置为所述领导者模式而作为所述领导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其中当未执行所述联合切换程序时,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更新对应于所述移动装置群组的装置对装置信息。
6.一种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装置群组,所述移动装置群组包括多个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中的一个被设置为领导者,其余的各移动装置被设置为从者,所述领导者与各从者通过装置对装置连线连接,所述连线管理方法包括:
所述领导者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测量要求;
响应于所述测量要求,所述领导者取得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领导信号质量以及对应于第二基站的第二领导信号质量;
所述领导者向所述从者转传所述测量要求;
对于所述移动装置群组中的各从者,响应于所述测量要求,各从者取得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对应于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对应于所述领导者的边界链接信号质量;
各从者将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所述领导者;
所述领导者将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传送至所述第一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依据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进行切换;以及
当所述第一基站决定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基站依据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决定是否执行半切换程序,以致使所述移动装置群组从所述第一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其中:
当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所述边界链接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个小于第五阈值时,执行所述半切换程序,且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从者信号质量及小于所述第五阈值的所述至少一个边界链接信号质量的至少一个从者进入半模式而被设定为半模式从者;或者
当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领导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二从者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时,执行所述半切换程序,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从者信号质量及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从者信号质量的至少一个从者进入所述半模式而被设定为所述半模式从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其中所述半切换程序包括:
所述领导者通知所述从者进行切换;
未进入所述半模式的从者回复所述领导者确认进行切换;
所述至少一个半模式从者中的各个半模式从者进入测量阶段;
所述领导者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线;
所述至少一个半模式从者依据所述测量阶段所得的测量阶段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至少一个半模式从者于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通知所述领导者进行切换,且所述领导者回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半模式从者确认进行切换;以及
所述第二基站更新对应于所述移动装置群组的装置对装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还包括:
当存在有至少一个半模式从者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所述领导者将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半模式从者从所述移动装置群组释放;以及
未满足所述默认条件的至少一个半模式从者从所述第一基站取得通信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领导信号质量决定是否执行领导者转换程序;以及
当决定执行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时,执行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
其中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从者信号质量从所述从者中选择至少一个候选者;
各候选者对其余的移动装置进行边界链接信道测量,以取得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并将所述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传送给所述领导者;
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领导者依据所述候选边界链接测量报告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者中选出继任者,并由所述领导者将所述继任者的选择结果发送给所述从者;以及
所述领导者被设置为所述从者模式而作为所述从者,被选为所述继任者的移动装置被设置为所述领导者模式而作为所述领导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线管理方法,其中当未执行所述半切换程序时,所述领导者转换程序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更新对应于所述移动装置群组的装置对装置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456136P | 2017-02-08 | 2017-02-08 | |
US62/456,136 | 2017-02-08 | ||
TW106141113 | 2017-11-27 | ||
TW106141113A TWI666895B (zh) | 2017-02-08 | 2017-11-27 | 行動裝置群組的連線管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01246A true CN108401246A (zh) | 2018-08-14 |
Family
ID=60915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72156.2A Pending CN108401246A (zh) | 2017-02-08 | 2017-12-19 | 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77447B2 (zh) |
EP (1) | EP3361818B1 (zh) |
CN (1) | CN10840124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25479A1 (zh) * | 2018-12-20 | 2020-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装置 |
WO2021128226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组管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
TWI847729B (zh) * | 2023-05-26 | 2024-07-0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評估通道品質的方法和網路系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09279B2 (en) * | 2017-03-13 | 2021-08-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radio resource reconfiguration messages |
EP3847847A1 (en) | 2018-09-03 | 2021-07-1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Radio resource switching in platooning |
CN112806080A (zh) * | 2018-09-26 | 2021-05-14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用于管理侧链路资源的方法 |
WO2020077645A1 (zh) * | 2018-10-19 | 2020-04-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178565B2 (en) * | 2018-11-02 | 2021-11-16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Sidelink measurement reporting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 |
KR102588441B1 (ko) * | 2019-01-11 | 2023-10-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링크를 구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EP3817454B1 (en) * | 2019-10-31 | 2024-08-07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Switching a sidelink from a source cell to a target cell using a fallback link |
WO2022069045A1 (en) * | 2020-10-01 | 2022-04-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ordinated handover |
US20240155596A1 (en) * | 2021-03-10 | 2024-05-09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Configuring a shared group specific beam |
EP4374606A1 (en) * | 2021-07-19 | 2024-05-29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Group handover of terminals at handover of relay |
WO2023075655A1 (en) * | 2021-10-28 | 2023-05-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wcds for increase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
WO2023219537A1 (en) * | 2022-05-12 | 2023-11-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ordinating co-operative handover of a group of wireless devices as configured by source network node |
WO2024035937A1 (en) * | 2022-08-11 | 2024-02-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oordinated handover for a group of wtrus using xr and media application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3211A (zh) * | 2010-03-05 | 2012-11-14 | 诺基亚公司 | 直接对等通信的切换 |
US20140226629A1 (en) * | 2011-09-21 | 2014-08-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50282142A1 (en) * | 2012-10-05 | 2015-10-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5122886A (zh) * | 2013-03-08 | 2015-12-02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EP3079382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2 | IPCom GmbH & Co. KG | Method for performing mdt measurements |
US20160302119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making handover decis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node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PI0110066B1 (pt) | 2000-04-07 | 2015-06-23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Sincronização de estações base para sistemas de comunicações sem fio |
CN101341712B (zh) | 2005-10-11 | 2013-05-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建立连接的无线终端方法和装置 |
WO2008125147A1 (en) | 2007-04-16 | 2008-10-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for exchanging cell information between networks |
CN102065458A (zh) | 2010-02-09 | 2011-05-18 | 熊文俊 | 基于用户通话行为的移动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201721318U (zh) | 2010-08-02 | 2011-01-26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冷却系统防热风回流装置 |
US9135208B1 (en) | 2012-04-13 | 2015-09-15 | Olympu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 management |
KR102026952B1 (ko) * | 2012-04-27 | 2019-09-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대-장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179382B2 (en) * | 2012-05-21 | 2015-1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WAN and D2D communication RLC layer handover |
JP6240189B2 (ja) * | 2012-07-20 | 2017-11-29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d2d関連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US8903419B2 (en) | 2012-08-31 | 2014-12-0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Optimization on network assisted proximity services discovery management |
EP2893648A4 (en) | 2012-09-04 | 2016-04-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PROXIMITY-BASED SERVICE FOR PUBLIC SECURITY WITH ONE OR MORE USER EQUIPMENTS OUTSIDE CELL NETWORK COVERAGE |
MX341408B (es) * | 2012-09-28 | 2016-08-1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o para radiocomunicaciones d2d. |
WO2014071600A1 (zh) * | 2012-11-09 | 2014-05-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切换方法、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
CN104885500B (zh) * | 2012-12-30 | 2019-04-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方法 |
CN109462838A (zh) | 2013-02-06 | 2019-03-12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
EP2768269B1 (en) | 2013-02-15 | 2019-03-13 | Fujitsu Limited | Automatic ad-hoc network of mobile devices |
WO2014173443A1 (en) | 2013-04-24 | 2014-10-3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CN104144437A (zh) * | 2013-05-08 | 2014-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
MX346767B (es) * | 2013-05-16 | 2017-03-3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Un dispositivo inalambrico, nodos de red y metodos en el mismo para el manejo de una comunicacion de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durante el traspaso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
WO2015002404A1 (en) | 2013-07-02 | 2015-01-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432108B (zh) | 2013-08-04 | 2019-03-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邻近服务群组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083322B1 (ko) * | 2013-08-22 | 2020-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5029953A1 (ja) | 2013-08-27 | 2015-03-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 |
US9578561B2 (en) | 2013-11-18 | 2017-02-21 | At&T Mobility Ii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handov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7431902B (zh) * | 2015-02-06 | 2021-02-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支持设备到设备方案的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6163856A1 (ko) * | 2015-04-10 | 2016-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psbch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US9848361B2 (en) * | 2015-06-01 | 2017-12-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used in cluster manager, radio node and control nod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
US9629033B2 (en) | 2015-06-16 | 2017-04-1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ervice hand-outs using user equipment group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WO2017030520A1 (en) * | 2015-08-20 | 2017-02-2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relaying |
US10064110B2 (en) | 2015-11-06 | 2018-08-2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7
- 2017-12-19 CN CN201711372156.2A patent/CN10840124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2-21 US US15/850,476 patent/US1047744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22 EP EP17210180.0A patent/EP3361818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3211A (zh) * | 2010-03-05 | 2012-11-14 | 诺基亚公司 | 直接对等通信的切换 |
US20140226629A1 (en) * | 2011-09-21 | 2014-08-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50282142A1 (en) * | 2012-10-05 | 2015-10-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5122886A (zh) * | 2013-03-08 | 2015-12-02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EP3079382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2 | IPCom GmbH & Co. KG | Method for performing mdt measurements |
US20160302119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making handover decis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node thereof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25479A1 (zh) * | 2018-12-20 | 2020-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装置 |
US12035181B2 (en) | 2018-12-20 | 2024-07-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WO2021128226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组管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
TWI847729B (zh) * | 2023-05-26 | 2024-07-0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評估通道品質的方法和網路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61818B1 (en) | 2020-09-09 |
EP3361818A1 (en) | 2018-08-15 |
US10477447B2 (en) | 2019-11-12 |
US20180227821A1 (en) | 2018-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01246A (zh) | 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 | |
CN111988819B (zh) | 在小区切换场景下保持切片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 |
CN103327476A (zh) | 用于器件到器件通信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控制节点 | |
CN110536483A (zh) | 小区选择及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网元、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0139337A (zh) | 一种中继节点的选择方法及设备 | |
CN103369716A (zh) | 用于器件到器件通信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用户设备 | |
CN108924824A (zh) | 一种eps承载标识的分配方法、装置、smf及pcf | |
CN109089261A (zh) |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8605251B (zh)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
CN104902537A (zh) | 一种无线接入点ap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341771A (zh) | 一种d2d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 |
CN103379562A (zh) | 选择plmn的方法、移动终端、bsc和核心网设备 | |
CN105228082A (zh) | 基于d2d通信的中继设备确定方法 | |
CN112118607A (zh) | 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和基站 | |
US10383134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4765819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9392007A (zh) | 用于解决随选网络信令风暴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8012299A (zh) | 一种trp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 |
JP6970171B2 (ja) | ビームスイーピング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調整する方法及び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コントローラ | |
TWI666895B (zh) | 行動裝置群組的連線管理方法 | |
WO2018116701A1 (ja) | 無線通信装置、接続管理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3249099B (zh) | 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
CN113498144A (zh) | 一种无线接入模式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1321380A (zh) | 切换方法、移动台和交换设备 | |
CN108769956A (zh) | 物联网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4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