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0805A - 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90805A CN108390805A CN201810421508.7A CN201810421508A CN108390805A CN 108390805 A CN108390805 A CN 108390805A CN 201810421508 A CN201810421508 A CN 201810421508A CN 108390805 A CN108390805 A CN 1083908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ing
- module
- shell
- housing
- ho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0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41000237983 Troch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12258 Mo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79—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type on the uplink side, i.e. towards the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98—Subscriber equip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其包括多个具有相同特殊结构的壳体,且每个壳体内置一个组网模块,该组网模块为千兆交换机、千兆路由器和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中任意一种,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家庭应用场景及现有的布线设计,选择相应的多个组网模块并通过壳体进行叠加组合,进而不需要复杂的布线设计,也不需要在大户型各个楼层/不同房间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家庭组网,并实现家庭网络的全覆盖,提高了用户体验,也节约了空间和资源。另外,该家庭组网装置还包括一电源模块,其包括电源子模块和可与上述多个组网模块叠加组合实现家庭组网的电力线组网子模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庭组网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家庭的快速发展,家庭用户对于网络接入需求越来越多,家庭上网设备数量呈爆发性增长。目前家庭内部的上网设备,如Internet高清电视、游戏机、播放机、IP电话、计算机、智能家电、智能办公等设备都是依靠单一WiFi路由器连接到家庭网络。但是由于WiFi信号先天性覆盖差,穿墙性能低,因此,家庭内部数据传输覆盖存在一定的盲区,尤其是三居室及其以上户型(如多层的别墅)中问题尤为严重,而仅仅是通过增加信号辐射强度的方法仍无法满足国家关于信号辐射方面的规范要求。因此,单一依靠WIFI路由器的接入,已经不能保证网络接入的稳定性。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及监控设备需要接入互联网,现有单一路由器无法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且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音视频数据的相互推送越来越频繁,例如DLNA、miracast、V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丰富家庭内部的音视频应用场景,因此,对家庭内部局域网系统带宽也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家庭组网,可以节约开支,使很多硬件设备实现多机共享,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传统的家庭组网包括三种:第一种,基于有线以太网的数据中继分发。但这种方式中,由于网线只能实现点到点的一对一传输,通常家庭内部网线覆盖率不高。若需要提高覆盖率,就需要用户根据房屋结构精心设计网络拓扑(包括网络架构、交换节点、汇聚节点等),然后进行布线施工。因此,此组网方案比较适合新装修用户,不适合线路改造难度大的用户;在装修过程中也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网络布线。因此,这种方式实际上很少使用。第二种,基于电力线载波的homeplug技术。电力插座遍布于家庭各个房间,接入点选择比较灵活,因此基于电力线完成组网是电信业务家庭部署的有效手段。但是,电力线传输噪声较大,安全性较差,也产生的辐射不易解决。并且,由于家庭内大都存在大功率电器,其会对内部电网形成干扰,从而影响网络信号的稳定传输。第三种,基于无线路由的数据中继分发。这种方式,由于无线信号传输需要同时承担无线设备终端接入以及信号中继两部分工作,即两者需要共享整个无线带宽,因此,很容易形成带宽瓶颈。并且,由于无线先天性的传输稳定性问题和穿墙性能低,使得其在存在障碍物阻挡(例如家具、墙体)或者通信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强度会大大下降,影响了组网效果,尤其在高带宽应用场景下会尤为明显;而中继后的无线网络在速率上会有一定的下降,一般会减少一半的无线传输速率。另外,当需要多台设备进行中继时,无线中继器只能桥接上一台无线中继器器,并不能够中继主路由,从而使得无线速率会层层减半。因此,针对大户型或者别墅的家庭,使用无线路由器+无线中继器的组合显然力不从心,而且速率下降非常明显,即使信号全部覆盖,但是根本上不了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壳体,且每个壳体内设置有一个组网模块,所述组网模块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壳体为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版、右侧版、底板和顶板围合形成的一个可容纳所述组网模块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数据接口,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所述壳体内的组网模块相连,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前侧板相接触的边缘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数据接口,所述第二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和所述壳体内的组网模块相连,且所述底板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前侧板相接触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后端开口的凹槽;且
位于底部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台阶与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凹槽相配合,且位于底部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与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电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台阶与位于顶部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凹槽相配合,且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与位于顶部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底部的壳体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为磁吸接口,所述新型家庭组网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外壳,以及内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源子模块和电力线组网子模块,其中,所述外壳上连接有磁吸连接器,所述电源子模块通过所述磁吸连接器与所述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磁吸连接,所述电力线组网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子模块和所述磁吸连接器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传输技术组合的新型家庭组网装置,其包括多个结构独特的壳体,每个壳体内置一个组网模块,且该每个壳体内的该组网模块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中的任意一种,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家庭应用场景,即基于现有的布线设计,选择相应的组网模块,并通过每个组网模块各自的壳体进行叠加组合形成组网设备,以完成双绞线网络与同轴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进一步地,设置一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包括可与壳体内的组网模块进行叠加组合的电力线组网模块,以及还可同时向两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供电的电源子模块,从而使得将其与上述的多个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叠加组合后,实现同轴线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或者,双绞线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进而在不需要复杂的布线设计,也不需要在各个楼层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家庭组网,并实现家庭网络的全覆盖,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节约了空间和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家庭组网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家庭组网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反应图1中壳体底部凹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壳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家庭组网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家庭组网设备的顶盖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b和图8c分别为图8a中的顶盖分别与图5中的家庭组网设备和图7中的家庭组网装置相结合的示意图;
图9a、图9b和图9c分别为图1、图8b和图8c中家庭组网设备与电源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图10为反应图9a中电源模块的内部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电源模块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名词释义:
家庭应用场景:本文中的家庭应用场景是指各个用户所居住房屋内所需的网络环境,或者用户所在办公室所需的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从PC时代快速切换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庭用户对于网络接入需求越来越多,家庭上网设备数量成爆发性增长,让家庭内部Internet高清电视、游戏机、播放机、IP电话、计算机、智能家电、智能办公等设备都需要连接到家庭网络,但是不同的用户其家庭的所需的网络环境不同,例如,用户A的家中只需要连接有线电视、游戏机、播放机、IP电话、计算机;而用户B的家庭中只需要Internet高清电视、IP电话、计算机;而用户C的家中则只需要连接计算机、数字电视和移动终端,因此,不同的用户,其家庭所需网络环境不同,自然也就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现有布线设计:本文中的现有布线设计是指用户房屋在装修时就预先设计并施工埋设好的线路。然而,由于每个家庭的差异性,因此,每个用户对应的现有布线可能不同,例如,用户A家中客厅和卧室有同轴线覆盖,但是在书房只有以太网覆盖,而没有同轴线覆盖,而杂物房、厨房、浴室等房间则只有电力线,没有以太网和同轴线覆盖;而用户B家中客厅和卧室、书房、浴室和厨房均有同轴线覆盖,而杂物房和阳台等只有电力线。
组网模块:本文中的组网模块是指千兆交换机、千兆无线路由器、电力猫、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家庭无线红外终端等用于网络数据传输的智能设备。
家庭组网设备/装置:本文中是家庭组网设备/装置是指一个具有本发明特征结构的壳体的设备,且其内置有上述任意一种组网模块,或者内置有不同组网模块的多个壳体之间的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考虑到家庭组网的复杂性及差异性因素,为了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不同装修环境,不同使用场景等现实性差异,本发明采用MoCA传输技术,并设计了一种结构独特的壳体,然后将家庭组网所需的组网模块集成或固定在该壳体内,从而可根据不同的家庭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组网模块,例如针对某些家庭应用场景只选择一个组网模块,,而针对某些家庭应用场景需要两个,或者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组网模块,然后通过每个组网模块各自的壳体进行相应的叠加组合形成家庭组网设备/装置,从而基于现有的布线设计,实现以太网网络与同轴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或者,同轴线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或者,以太网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进而在不需要复杂的布线设计,也不需要在各个楼层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网络设备的前提下,就实现了家庭组网,提高了用户体验,也节约了空间和资源。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家庭组网的新型家庭组网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该家庭组网设备包括:壳体11,以及固定在该壳体内的组网模块12,该组网模块12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千兆路由器模块中任意一种。(由于电力线组网模块并不是同这三个组网模块一样单独设置由壳体,而是与电源子模块集成在一起形成新的电源模块,因此,本实施例中没有提及电力线组网模块,而是在实施例五中进行阐述)
参见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1为由前侧板111a、后侧板111b、左侧板114a、右侧板114b、底板112和顶板113围合形成的一个可容纳上述组网模块12的容纳空间,其中,该前侧板111a上设置有与该组网模块12相连的多个信号指示灯;后侧板111b上设置有多个与该组网模块12相连的网络接口(和/或电源开关按键,和/或复位按键);该顶板113上则设置有第一数据接口116,且该第一数据接口116与该组网模块12相连,同时,该顶板113与该前侧板111a、左侧板114a和右侧板114b相接触的边缘设置有一台阶115;该底板112上设置有第二数据接口117,该第二数据接口117与该组网模块12相连,同时,该底板112与上述前侧板111a、左侧板114a和右侧板114b相接触的边缘向下延伸/凹陷形成一后端开口的凹槽118,且该凹槽118可与另一个(相同结构的)壳体11顶板113上的台阶115相匹配,则
当该顶板113上的台阶115与另一个壳体11底板112上的凹槽118相匹配时,该顶板113上的第一数据接口116与该另一个壳体11底板112上(凹槽118内)的第二数据接口117相连;或者,
当该壳体11底板112上的凹槽118与另一个壳体11顶板113的台阶115相匹配,而该壳体11底板112上凹槽118内的第二数据接口与该另一个壳体11顶板113上的第一数据接口相连。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可采用USB接口,也可采用磁吸接口,或者采用其它可同时供电和数据传输的数据接口。
为了便于散热,本实施例中,在底板112和左侧板114a、右侧板114b上均设置了散热部,具体地,该散热部可为多个散热孔,或者百叶窗的形式设置。进一步地,当该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于另外壳体内的组网模块进行叠加组合时,为了便于组合的组网模块散热,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底板上设置支撑组网模块的多跟立柱119,同时,在底板底部凹槽的槽壁上设置防滑块(如防滑垫片120),从而通过该多跟立柱119将该组网模块12支撑在该壳体11的顶板113和底板112之间的,即既不与该顶板113相接触,也不与该底板112相接触,同时,由于防滑块的设置,使得壳体11与另外一个壳体11进行组合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从而便于通过底板112的散热部,以及壳体之间的缝隙散热。
当然,本实施例中,针对某些家庭应用场景比较简单的用户(例如只需要电脑联网),由于每个房间都覆盖了电力线,那么可能只需要一个电力线网络设备(如电力猫)插入墙上的插座即可实现家庭联网。然而,针对家庭应用场景复杂的用户,由于家中的现有布线设计缺陷,例如,只有客厅和卧室有同轴线覆盖,但是在书房只有双绞线覆盖,而没有同轴线覆盖,而杂物房、厨房、浴室等房间则只有电力线,没有双绞线和同轴线覆盖,那么要实现网络覆盖,就可能需要前述三种组网模块中的两种或三种以上的组网模块,此时,可利用每个组网模块的壳体底板的凹槽和顶板上的台阶,将内置不同组网模块的两个壳体或者两个以上的壳体进行相应的叠加组合(叠加组合后组网模块之间通过壳体的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相互连接,且所有组网模块均可通过位于底部的组网模块的壳体上的第二数据接口进行充电)后直接使用,或者叠加组合后再同时联合电力线网络设备进行联合组网(即将电力线网络设备和叠加组合后的组网模块分别外接墙上插座,且各个组网模块与电力线网络设备之间无任何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家庭应用场景,并基于现有的布线设计,选择相应数量和类型的组网模块,以实现以太网网络与同轴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或者,同轴线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或者,以太网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进而实现家庭组网。
实施例二
参见图5和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家庭组网的新型家庭组网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该家庭组网设备包括:两个壳体11a和11b,且每个壳体11内的组网模块,其中,该两个壳体1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壳体11结构相同,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而每个壳体11内的组网模块可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千兆路由器模块中任意一种,且两个壳体11内的组网模块不相同。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个壳体11a位于第二个壳体11b的上方,即第二个壳体11b底板112上的凹槽118与第一个壳体11a顶板113的台阶115相配合(即通过凹槽与台阶的配合,第二个壳体11b盖合/重叠在第一个壳体11a上);参见图6,当两个壳体重叠后,该第二个壳体11b底板112上的第二连接口117与该第一壳体11a顶板113上的第一数据接口116相电连接,而该第一壳体11a顶板113上的第一数据接口116通过导线(图6中黑色粗线部分)分别与该组网模块12a和底板112上的第二数据接口117电连接,因此,当将第一个壳体11a底板112上的第二数据接口118连接外部配电箱/电源,即实现了家庭组网,并且还可同时对两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进行充电,而不需要分别单独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个壳体11a内的组网模块12a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而第二个壳体11b内的组网模块12b为千兆交换机模块,以实现以太网网络与同轴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当然,该两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互换也是可以理解的,即第一壳体11a内组网模块12a为千兆交换机模块,而第二个壳体11b内的组网模块12b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当然,该第一个壳体11a内的组网模块12a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第二个壳体11b内的组网模块12b为千兆路由器模块也是可以理解(或者第一个壳体11a内的组网模块12a为千兆路由器模块,第二个壳体11b内的组网模块12b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或者,第一个壳体11a内的组网模块12a为千兆交换机模块,第二个壳体11b内的组网模块12b为千兆路由器模块(或者,第一个壳体11a内的组网模块12a为千兆路由器模块,第二个壳体11b内的组网模块12b为千兆交换机模块)。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中,两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可以是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千兆路由器模块中任意两种,即三种组网模块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中任意两种可通过上述的两个壳体进行任意叠加组合,从而实现以太网网络与同轴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从而实现进行家庭组网,且组合后的两个组网模块,只需要位于底部的家庭组网设备接入一个电源即可为组合在一起的两个家庭组网设备同时供电,进而不再需要分别为两个组网模块分别提供电源插座以分别进行充电,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也节约了空间,使得用户可利用剩余的电源插座对其他电子终端设备或者家用电器进行充电。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的家庭组网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新型组网装置(或称作家庭组网设备),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多个壳体,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每个壳体内设的组网模块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中一种。通常,将三个及三个以上称为“多个”,因此,本实施例中,该家庭组网设备的多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上述三种组网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每种组网模块的比例根据需要设定),或者三种(每种组网模块的比例根据需要设定)的组合。例如,当该组网设备有三个壳体时,该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可以全部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千兆路由器模块;或者,两个壳体内置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一个壳体内置千兆路由器模块;或者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分别为千兆交换机模块、千兆路由器模块和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该家庭组网设备包括三个壳体11a、11b和11c,且每个壳体内设置有一个组网模块,且该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分别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该三个壳体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利一中的壳体11的结构相同,即均为由前侧板111a、后侧板111b、左侧板114a、右侧板114b、底板112和顶板113围合形成的一个可容纳上述组网模块的容纳空间,且该前侧板111a上设置有多个与该壳体内组网模块相连的信号指示灯;后侧板111b上设置有多个与该壳体内组网模块相连的网络接口(和/或电源按键,和/或复位按键);顶板113上设置有第一数据接口116,且该顶板113与该前侧板111a、左侧板114a和右侧板114b相接处的边缘设置有一台阶115;底板112上设置有第二数据接口117,且该底板112与该前侧板111a、左侧板114a和右侧板114b相接处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后端开口,且可容纳另一个壳体顶板上台阶的凹槽118(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个壳体11a、第二个壳体11b和第三个壳体11c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即第二个壳体11b位于第一个壳体11a上方,第三个壳体11c位于第二个壳体11b上方,即该第一个壳体11a顶板上的台阶115与第二个壳体11b底板的凹槽相匹配(也即第二个壳体11b盖合在第一个壳体11a上),第三个壳体11c底板上的凹槽与该第二个壳体11b顶板上的台阶相匹配(也即第三个壳体11c盖合在第二个壳体11b上),则第一个壳体11a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与第二个壳体11b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相连,第二个壳体11b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与第三个壳体11c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相连,由于每个壳体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除了与壳体内的组网模块相连外,还与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相连,因此,只需将第一个壳体11a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连接外部配电箱/电源,不仅实现了家庭组网,还实现了同时对三个组网模块进行充电,且三个组网模块不需要分别单独联接电源/插座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从上至下依次分别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即第一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千兆路由器模块,第二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千兆交换机模块,第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当然,本实施例中,该三个组网模块的重叠顺序可以任意互换,如,第一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千兆交换机模块,第二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千兆路由器模块,第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或者,第一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第二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千兆路由器模块,第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为千兆交换机模块。
当然,根据相应的家庭应用场景,三个壳体内的组网模块也可是上述三种组网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的任意组合,也是可以理解的,即当选择三个以上内置组网模块的壳体用于家庭组网时,其中,可能同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壳体内置的组网模块相同,例如,可能同时有两个千兆路由器模块,或者两个千兆交换机都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四
对应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新型家庭组网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家庭组网设备,参见图8a、图8b和图8c,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家庭组网设备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二/三中的壳体和组网模块(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本实施例中的该壳体和组网模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外,还包括顶盖13,且该顶盖13设置在实施例一中壳体11的上方,或实施例二/三中位于最上方的壳体11b/11c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该顶盖13的底部与壳体11的左侧板、右侧板和前侧板相接触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后端开口的凹槽,且该凹槽与上述实施例一中壳体11顶板边缘的台阶相匹配,或者与上述实施例二或三中位于顶部的壳体顶板边缘的台阶相匹配。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该顶盖13的结构与上述壳体11的结构相似,不同的是,该顶盖13的顶部没有如壳体一般在顶板的边缘设置台阶,顶部也没有设置第一数据接口,底部也没有设置第二数据接口。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设置顶盖从而防止灰尘落入壳体,也保证了美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顶盖13内集成有智能遥控模块,且该顶盖13底部设置有第三数据接口,则当该顶盖13与实施例一中的家庭组网设备组合时,该顶盖13底部的凹槽与壳体11顶板上的台阶相配合(即该顶盖13盖合在壳体11上),且顶盖13底部的第三数据接口与该壳体11顶板113上的第一数据接口116相电连接;当该顶盖13与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家庭组网设备组合时,该顶盖13底部的凹槽与位于最上面的壳体顶板上的台阶相配合,且该顶盖13底部的第三数据接口与该位于最上面的壳体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相电连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智能遥控模块可采用单片机或者微处理器来实现,而相对应地,对应于该智能遥控模块,还配置有相应的遥控器,从而通过该智能遥控模块来接收遥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来的指令/信号,然后对所接收的指令/信号进行处理,并作出相应的响应,具体地可参考现有遥控器与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配置设置。
实施例五
无论是单独使用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中的任意一种,还是将其中两种或者三种组网模块通过壳体进行叠加组合后,再将其与电力线网络设备,如电力猫,进行联合组网(本文中的联合组网是指该电力线网络设备与各个组网模块之间可以分别接入电源以进行家庭组网,但其与各个组网模块之间并无线路连接)使用,都需要单独再通过电源线外接电源,然而这种通过电源线外接电源的方式,由于电源线外露,且电源线通常较长,也随意放置,而房屋内人们经常走动,尤其有小孩子的家庭,无论家庭成员的活动程度,还是活动范围都更甚,因此,若电源线外露,人们很容易在走动过程中勾住电源线,从而将各个组网模块绊倒或者断电,甚至摔坏,进而导致网络不能正常使用。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家庭组网的新型家庭组网装置,参见图9a、图9b和图9c,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该家庭组网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者实施例四中的各个部件外(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还包括一电源模块14。
参见图10和图11,该电源模块14包括外壳,以及内置在该外壳内的电源子模块142和电力线组网子模141块,其中,该外壳通过一电源线连接有一磁吸连接器15,该电源子模块142和该电力线组网子模块141(的网络输出端)均与该磁吸连接器15相连,且该磁吸连接器15还与上述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磁吸连接(当采用多个组网模块进行叠加组合时,是将位于底部的壳体上的第二数据接口与该磁吸连接器磁吸连接),即该电源子模块通过该磁吸连接器向各个组网模块供电;而该电力线组网子模块141(的电源端)还与该电源子模块142相连。
本实施例中,针对家庭应用场景比较简单的用户(例如只需要电脑联网),由于每个房间都覆盖了电力线,而本实施例中的该电源模块包括了电源子模块和电力线组网子模块,因此,可直接采用该电源模块即可实现家庭联网。然而,针对家庭应用场景复杂的用户,由于家中的现有布线设计缺陷,例如,只有客厅和卧室有同轴线覆盖,但是在书房只有以太网覆盖,而没有同轴线覆盖,而杂物房、厨房、浴室等房间则只有电力线,没有以太网和同轴线覆盖,那么要实现网络覆盖,就可能需要将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家庭组网设备与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模块进行叠加组合,即将内置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千兆路由器模块的壳体底部的第二数据接口与该电源模块的磁吸连接器磁吸连接即可;或者将上述实施例二/三/四中的家庭组网设备/装置与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模块进行叠加组合,即利用各个组网模块对应壳体底板的凹槽和顶板上的台阶,将内置不同组网模块的两个/三个相同壳体(和顶盖)进行相应的叠加组合(叠加组合后组网模块之间通过壳体的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相互连接)后,再与该电源模块中的电力线组网子模块进行叠加组合(即将底部壳体的第二数据接口与电源模块的磁吸连接器磁吸相连),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家庭应用场景,并基于现有的布线设计,选择相应数量和类型的组网模块,以实现以太网网络与同轴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或者,同轴线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或者,以太网网络与电力线网络之间的双向转换,进而实现家庭组网;并且由于壳体内所有组网模块和顶盖均可通过位于底部的组网模块的壳体上的第二数据接口进行充电,从而不再需要分别为各个组网模块分别提供电源插座以分别进行充电,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也节约了空间和资源,使得用户可利用剩余的电源插座对其他电子终端设备或者家用电器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壳体,且每个壳体内设置有一个组网模块,所述组网模块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壳体为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版、右侧版、底板和顶板围合形成的一个可容纳所述组网模块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数据接口,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所述壳体内的组网模块相连,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前侧板相接触的边缘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数据接口,所述第二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和所述壳体内的组网模块相连,且所述底板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前侧板相接触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后端开口的凹槽;且
位于底部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台阶与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凹槽相配合,且位于底部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与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电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台阶与位于顶部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凹槽相配合,且位于中间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与位于顶部的所述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壳体内的组网模块分别为有线电视同轴线组网模块,千兆交换机模块和千兆路由器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底部的壳体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为磁吸接口,所述新型家庭组网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外壳,以及内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源子模块和电力线组网子模块,其中,所述外壳上连接有磁吸连接器,所述电源子模块通过所述磁吸连接器与所述壳体底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磁吸连接,所述电力线组网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子模块和所述磁吸连接器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位于顶部的所述壳体上方的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与顶部所述壳体的左侧板、右侧板和前侧板相接触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后端开口的凹槽,且所述顶盖底部的凹槽与位于顶部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台阶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内集成有智能遥控模块,所述顶盖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智能遥控模块相连的第三数据接口,且所述第三数据接口与位于顶部的所述壳体顶板上的第一数据接口相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或,所述壳体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散热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家庭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组网模块的立柱。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呈弧形。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台阶相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防滑垫,和/或,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信号指示灯,和/或,所述后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网络接口。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庭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多个通风孔或者百叶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21508.7A CN108390805A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21508.7A CN108390805A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90805A true CN108390805A (zh) | 2018-08-10 |
Family
ID=6307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21508.7A Pending CN108390805A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9080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6761A (zh) * | 2019-06-03 | 2019-08-20 |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屏蔽室的控制系统 |
CN110187208A (zh) * | 2019-06-03 | 2019-08-30 |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快速接头的更换装置及使用该更换装置的屏蔽室 |
CN110809297A (zh) * | 2019-09-27 | 2020-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5036A (zh) * | 2009-07-28 | 2009-12-1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接口适配器 |
WO2013026495A1 (en) * | 2011-08-25 | 2013-02-2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Optimization of online charging triggers in communciation networks |
CN205377918U (zh) * | 2016-01-19 | 2016-07-06 | 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4g路由器的拼接式壳体 |
CN205829684U (zh) * | 2016-05-31 | 2016-12-21 |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交换机 |
CN206341235U (zh) * | 2017-01-16 | 2017-07-18 | 奚慧兴 | 新型网络交换机 |
-
2018
- 2018-05-04 CN CN201810421508.7A patent/CN10839080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5036A (zh) * | 2009-07-28 | 2009-12-1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接口适配器 |
WO2013026495A1 (en) * | 2011-08-25 | 2013-02-2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Optimization of online charging triggers in communciation networks |
CN205377918U (zh) * | 2016-01-19 | 2016-07-06 | 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4g路由器的拼接式壳体 |
CN205829684U (zh) * | 2016-05-31 | 2016-12-21 |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交换机 |
CN206341235U (zh) * | 2017-01-16 | 2017-07-18 | 奚慧兴 | 新型网络交换机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6761A (zh) * | 2019-06-03 | 2019-08-20 |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屏蔽室的控制系统 |
CN110187208A (zh) * | 2019-06-03 | 2019-08-30 |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快速接头的更换装置及使用该更换装置的屏蔽室 |
CN110146761B (zh) * | 2019-06-03 | 2021-07-23 |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屏蔽室的控制系统 |
CN110809297A (zh) * | 2019-09-27 | 2020-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32066B (en) | Farnesyl transferase inhibitors | |
US20070206629A1 (en) | Network Equipment Applied In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986630A (zh) | 基于led照明装置的无线网络系统及智能设备管理方法 | |
US10845857B2 (en) | USB power adapter for enabling USB peripheral device to function as an IoT device | |
CN101951333B (zh) | 一种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控制系统 | |
TW201351920A (zh) | 具備無線網路及電力管理功能之電源座 | |
US7602078B2 (en) | Combinational power cord for multimedia use | |
CN201766609U (zh) | 数字家庭网络系统 | |
CN108390805A (zh) | 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 |
US20120300820A1 (en) | High performance plc cluster system | |
TWI552539B (zh) | 電力線網路裝置及電力線網路通訊套組 | |
KR101711235B1 (ko) | 전력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을 위한 장치 및 전력선 통신 시스템 | |
CN209435244U (zh) | 一种应用于家庭组网的家庭组网装置 | |
CN208656790U (zh) | 一种新型家庭组网设备 | |
WO2008090341A2 (en) | Power socket adapter | |
CN108390806A (zh) | 一种用于家庭组网的组网设备 | |
CN108418735A (zh) | 一种新型家庭组网设备 | |
CN105450262A (zh) | 一种带电力猫功能的终端及其网络连接方法和系统 | |
WO2022007558A1 (zh) | 一种电源扩展插板及插座 | |
CN101496323A (zh) | 一种以太网和电力布线的方法 | |
CN204858182U (zh) | 内嵌墙面式智慧插座 | |
CN204046635U (zh) | 基于led照明装置的无线网络系统 | |
TWI444082B (zh) | 無線接取器 | |
CN204928852U (zh) | 一种信息接入箱 | |
CN203313180U (zh) | 基于电力线传输信息的智能家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