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6108B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36108B CN108336108B CN201710123475.3A CN201710123475A CN108336108B CN 108336108 B CN108336108 B CN 108336108B CN 201710123475 A CN201710123475 A CN 201710123475A CN 108336108 B CN108336108 B CN 1083361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ouch
- insulating layer
- display panel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PQXKHYXIUOZZFA-UHFFFAOYSA-M lithium 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Li+].[F-] PQXKHYXIUOZZFA-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benzocyclobut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2=C1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 lithium (Li)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79 Neody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1 iri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iri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r]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3 pall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用以避免在绑定区域,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与集成电路元件进行绑定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产品良率。具体地,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导电胶中包括导电粒子,且导电粒子在被压缩至其直径的80%时,才能起到导电作用。相比现有技术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绑定区域,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与信号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的差值,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从而避免了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集成触控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成为当下高端智能产品追求采用的热点。
现有技术中,将具有触控功能的器件设置在OLED显示器件中,形成具有触控和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依据触控元件与显示面板的整合度不同可区分为两大类型。触控元件制作于显示面板的外表面的类型称为外贴式(On-cell)触控显示面板,其整合度较低且厚度较大;触控元件直接制作于显示面板的内部的类型称为内嵌式(In-ce11)触控显示面板,其整合度较高且厚度较小。
其中,参见图1,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基板10,设置在阵列基板10之上的有机发光层11,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1之上且与有机发光层绝缘的触控电极层12,触控电极层12通过触控电极引出线14连接到设置在阵列基板边框区域的集成电路芯片13。阵列基板10还包括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器件(图中未示出)以及与显示器件电连接的显示信号引出线105,显示信号引出线15延伸到边框区域。其中,用于实现触控的触控电极引出线14以及用于显示的显示信号引出线15均通过导电胶连接到集成电路芯片13上。另外,在边框区域中,触控电极引出线14和阵列基板10之间还包括绝缘层16,从而避免触控电极引出线14和显示信号引出线15被氧化和腐蚀,其中,绝缘层16中还包括有机膜层,进一步增加了边框区域的应力。但是,绝缘层16却使得触控电极引出线14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与显示信号引出线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之间的高度差增大。
因此,参见图1,由于触控信号引出线与用于显示的显示信号引出线之间高度差过大,使得集成电路芯片13在绑定时,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显示或者触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用以避免在绑定区域,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与集成电路元件进行绑定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产品良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显示区域相邻的绑定区域;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上表面和基板下表面;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一侧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信号引出线,所述信号引出线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一侧的触摸传感器,以及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电连接的触摸传感器引出线,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绑定区域的集成电路元件,所述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所述信号引出线和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所述导电胶中包括导电粒子;其中,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所述基板一侧距离所述基板的基板上表面的厚度为d1,所述信号引出线远离所述基板一侧距离所述基板的基板上表面的厚度为d2,所述导电胶中导电粒子的直径为d3,d1、d2、d3的关系满足条件:d1-d2<d3*80%。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具体地,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导电胶中包括导电粒子,且导电粒子在被压缩至其直径的80%时,才能起到导电作用。相比现有技术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绑定区域,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与信号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的差值,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从而避免了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b)和图8(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三个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b)和图9(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三个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用以避免在绑定区域,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与集成电路元件进行绑定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产品良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参见图2(a),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A和与显示区域相邻的绑定区域B;沿着图2(a)中a-a1的方向进行切割,得到图2(b)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2(b),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01,基板01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上表面011和基板下表面012;设置于基板上表面011一侧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02,以及与薄膜晶体管02电连接的信号引出线03,信号引出线03延伸至绑定区域B;设置于基板上表面011一侧的触摸传感器04,以及与触摸传感器04电连接的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延伸至绑定区域B;以及,设置于绑定区域B的集成电路元件06,集成电路元件06通过导电胶07与信号引出线03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电连接,导电胶07中包括导电粒子071。
其中,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远离基板一侧距离基板的基板上表面011的厚度为d1,信号引出线03远离基板一侧距离基板的基板上表面011的厚度为d2,导电胶07中导电粒子071的直径为d3,d1、d2、d3的关系满足条件:d1-d2<d3*80%。
一般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导电胶为异方向性导电胶,该导电胶是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封装的导电胶水,具有单向(垂直性导通,平行不导通)导电及胶合固定的功能。导电胶中包括单层分布的导电粒子。其导通的机理简单来说,对胶水施加合适的压力后,导电粒子会在上下两层之间的压力下产生变形,当导电粒子被压至小于或等于自身直径的80%之后,该导电粒子具有导电作用,因此导电胶具有导电作用,将集成电路元件和信号引出线以及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进行电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绑定区域,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与信号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的差值,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从而避免了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下面针对显示区域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参见图2(b),在基板上表面011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02,其中,薄膜晶体管02按照远离基板上表面的方向,依次包括:半导体有源层021,其中半导体有源层021中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以及位于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的不掺杂杂质的沟道区域;在半导体有源层021上形成栅极绝缘层022、栅极金属层023和层间绝缘层024,且在层间绝缘层024上形成源极025和漏极026的图形,源极025和漏极026分别通过栅极绝缘层022和层间绝缘层024中的接触孔电连接半导体有源层中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图2(b)示例性的说明了一种顶栅型的薄膜晶体管的膜层结构,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底栅型薄膜晶体管等其他类型的薄膜晶体管,本发明对薄膜晶体管的具体结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引出线03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信号引出线03包括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金属层023连接的扫描线或者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025连接的数据线,可选的,信号引出线03同时包括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金属层023连接的扫描线和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025连接的数据线。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b),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薄膜晶体管02和触摸传感器04之间的发光器件08,以及覆盖发光器件08的薄膜封装层09,触摸传感器04位于薄膜封装层09远离基板的一侧。其中,发光器件08按照远离薄膜晶体管02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电极层081、像素定义层082、发光层083和第二电极层084。其中,第一电极层081与源极025或者漏极026电连接(图2(b)中第一电极层081与漏极026电连接)。其中,发光层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形成,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射层,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以为透明电极,或者为反射电极。第一电极层为透明电极时,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氧化铟(In2O3)等;当第一电极层为反射电极时,反射层可以由Ag、镁(Mg)、Al、Pt、Pd、Au、Ni、Nd、铱(Ir)、Cr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形成,并且ITO、IZO、ZnO或In2O3等可以形成在该反射层上;第二电极层为透明电极时,可以包括如锂(Li)、钙(Ca)、氟化锂/钙(LiF/Ca)、氟化锂/铝(LiF/Al)、铝(Al)、镁(Mg)或它们的组合的化合物,也可以通过蒸发初始沉积在发光层上,并且诸如ITO、IZO、ZnO或In2O3等的透明电极形成材料可以沉积在该化合物上;当第二电极为反射电极时,可以通过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采用Li、Ca、LiF/Ca、LiF/Al、Al、Mg或它们的混合物蒸发来形成第二电极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以触摸传感器位于薄膜封装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触摸传感器可以集成在触控显示面板其他位置,例如触摸传感器可以集成在发光器件08中。
可选的,发光器件08呈阵列排布,且每一发光器件08与一个薄膜晶体管02电连接。薄膜封装层09覆盖发光器件08,用以避免发光器件08被外界空气或者水分破坏,且薄膜封装层09覆盖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薄膜封装层09位于发光器件08上方,薄膜封装层保护发光层和其它薄层免受外部湿气和氧等的影响。可选的,薄膜封装层包括无机层和有机层,或者无机层和有机层交错堆叠。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设置在薄膜晶体管02的源极025和漏极026所在膜层与发光器件08之间的钝化层010和平坦化层211。其中,发光器件08中的第一电极层081通过惯穿钝化层010和平坦化层211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02中的漏极026电连接。其中,平坦化层211设置在钝化层010和第一电极层081之间,像素定义层082设置在第一电极层081和发光层083之间,且像素定义层082设置在平坦化层211上方以及覆盖第一电极层081的边缘区域。平坦化层211包括压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的有机层。像素定义层包括聚酰亚胺(PI)、聚酰胺、苯并环丁烯(BCB)、压克力树脂或酚醛树脂等的有机材料。电极绝缘层由有机材料制作或者无机材料制作。
参见图3,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包括:电极绝缘层041,第一导电层042和第二导电层043,电极绝缘层041位于第一导电层042和第二导电层043之间。其中,触摸传感器包括同层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或者异层结构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图3中仅以同层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为例进行画图示意,但不限于图3包括的结构。
一方面,触摸传感器中的第一导电层042包括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第二导电层043包括跨桥导线,其中,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包括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引出线和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引出线。具体地,形成触摸传感器的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首先在薄膜封装层的表面形成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然后在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上形成电极绝缘层,最后在电极绝缘层上形成跨桥导线,其中,形成电极绝缘层的面积仅包括跨桥区域。参见图4所示的触摸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0421和触控感应电极0422,第二导电层043用于连接相邻的触控感应电极0422,还包括用于绝缘层触控驱动电极0421和触控感应电极0422的电极绝缘层041。其中,图4仅为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不局限于图4所示的触摸传感器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触摸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为互电容式和自电容式,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在此提供了一种互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和一种自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中,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电场,用于检测触控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中,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独立检测触控操作。在互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中,触摸传感器中的第一导电层042包括触控驱动电极,第二导电层043包括触控感应电极;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包括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引出线和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引出线。或者,触摸传感器中的第一导电层042包括触控感应电极,第二导电层043包括触控驱动电极;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包括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引出线和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引出线。在自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中,第一导电层042和第二导电层043均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独立检测触控操作,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包括与第一导电层042和第二导电层043中的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引出线。
根据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结构,下面针对绑定区域的结构进一步从各种情况进行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示例性的提供了绑定区域的结构的三种实施方式。
情况一: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B,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所在区域按照远离基板01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30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信号引出线03所在区域按照远离基板01的方向仅包括:信号引出线03。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层30可以为一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组成。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绝缘层包括单层结构,或者两层结构,或者三层结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30为单层结构,且第一绝缘层30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之中的任意一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或者,第一绝缘层30包括两层结构,两层结构分别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之中的任意两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或者,第一绝缘层30包括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分别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情况二: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B,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所在区域按照远离基板01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二绝缘层31、第一绝缘层30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信号引出线03所在区域按照远离基板01的方向仅包括:第二绝缘层31和信号引出线03。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层30可以为一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组成。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绝缘层包括单层结构,或者两层结构,或者三层结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30为单层结构,且第一绝缘层30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之中的任意一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或者,第一绝缘层30包括两层结构,两层结构分别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之中的任意两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或者,第一绝缘层30包括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分别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绝缘层可以包括单层结构,或者双层结构。具体地,第二绝缘层31与栅极绝缘层022、层间绝缘层024中的任意一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或者,第二绝缘层31包括两层结构,两层结构分别与栅极绝缘层022、层间绝缘层024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根据上述情况一和情况二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了实现满足公式:d1-d2<d3*80%,可以对第一绝缘层进行改进,即可以在第一绝缘层中设置凹槽,将且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设置在凹槽内。从而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面板之间的高度差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凹槽的深度设置的较大一些,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远离基板一侧距离基板的基板上表面011的厚度,与信号引出线03远离基板一侧距离基板的基板上表面011的厚度相等。即:d1=d2,参见图7所示。或者,在用于形成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的区域,将第一绝缘层刻蚀掉,从而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面板之间不存在高度差。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以及结合附图对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基于情况二中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例如,仅以第一绝缘层为单层结构为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局限于第一绝缘层仅为单层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层30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之中的任意一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例如,在触控显示面板中形成钝化层010时,在绑定区域的基板上形成钝化层,因此,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与触控显示面板的钝化层同时形成。或者,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形成平坦化层时,在绑定区域的基板上形成平坦化层,因此,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平坦化层同时形成。或者,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形成像素定义层的同时,在绑定区域的基板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因此,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像素定义层同时形成。
参见图8(a)、图8(b)和图8(c),触控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绝缘层30为单层结构,在绑定区域按照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包括:基板01、第二绝缘层31、信号引出线03、第一绝缘层30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其中,第二绝缘层31包括两层结构,且与显示区域的栅极绝缘层022、层间绝缘层024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其中,参见图8(a),第一绝缘层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钝化层010同时形成,且第一绝缘层30中设置有凹槽101,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设置在凹槽内。参见图8(b),第一绝缘层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平坦化层211同时形成,且第一绝缘层30中设置有凹槽101,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设置在凹槽101内。参见图8(c),第一绝缘层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像素定义层082同时形成,且第一绝缘层30中设置有凹槽101,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设置在凹槽101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层与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钝化层之中的任意一层材料相同、厚度相同。具体地,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刻蚀同一膜层,从而在触控显示区域中形成平坦化层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述膜层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这样形成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和厚度均与平坦化层的材料、厚度相同。或者,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刻蚀同一膜层,从而在触控显示区域中形成像素定义层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在膜层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这样形成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和厚度均与像素定义层的材料、厚度相同。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刻蚀同一膜层,从而在触控显示区域中形成钝化层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在膜层之上形成第一绝缘层,这样形成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和厚度均与钝化层的材料、厚度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厚度和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钝化层之中的任意一层材料相同、厚度相同时,在第一绝缘层中与信号引出线不重叠的区域设置凹槽,其中,由于平坦化层的厚度以及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均大于钝化层的厚度,因此,在平坦化层或者像素定义层中设置凹槽时,凹槽的深度大于钝化层中的凹槽的深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或者钝化层中设置凹槽时,可以采用刻蚀的工艺在即将形成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的区域进行刻蚀,形成凹槽,该凹槽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在刻蚀第一绝缘层形成凹槽时,使得凹槽成为贯穿第一绝缘层的过孔,或者不贯穿第一绝缘层的凹槽。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绝缘层的凹槽可以为贯穿钝化层、平坦化层和/或像素定义层的过孔,且在过孔处形成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从而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的高度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在绑定区域的投影不重叠。且在信号引出线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时,需要将信号引出线正上方的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使得信号引出线裸露。
例如,仅以第一绝缘层为双层结构为例进行描述,但不限于第一绝缘层仅为双层结构。
具体地,第一绝缘层30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之中的任意两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例如,在触控显示面板中形成钝化层010和平坦化层211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在膜层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因此,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钝化层和平坦化层同时形成。或者,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形成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在膜层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因此,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同时形成。或者,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形成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在膜层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因此,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同时形成。
参见图9(a)、图9(b)和图9(c),第一绝缘层30为双层结构,在绑定区域,按照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包括:基板01、第二绝缘层31、信号引出线03、第一绝缘层30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其中,第二绝缘层31包括两层结构,且与显示区域的栅极绝缘层022、层间绝缘层024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其中,参见图9(a),第一绝缘层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钝化层010和平坦化层211同时形成,且绑定区域的钝化层010和平坦化层211中设置有凹槽101,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设置在凹槽内。参见图9(b),第一绝缘层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平坦化层211和像素定义层082同时形成,且绑定区域的平坦化层211和像素定义层082中设置有凹槽101,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设置在凹槽101内。参见图9(c),第一绝缘层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像素定义层082和钝化层010同时形成,且绑定区域的像素定义层082和钝化层010中设置有凹槽101,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设置在凹槽101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层与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钝化层之中的任意两层材料相同、厚度相同。具体地,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刻蚀同一膜层,从而在触控显示区域中形成平坦化层和钝化层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述膜层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这样形成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和厚度与平坦化层和钝化层的材料、厚度相同。或者,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刻蚀同一膜层,从而在触控显示区域中形成像素定义层和平坦化层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在膜层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这样形成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和厚度均与像素定义层和平坦化层的材料、厚度相同。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刻蚀同一膜层,从而在触控显示区域中形成钝化层和像素定义层时,在绑定区域的信号引出线所在膜层之上形成第一绝缘层,这样形成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和厚度均与钝化层和像素定义层的材料、厚度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厚度和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钝化层之中的任意两层材料相同、厚度相同时,在第一绝缘层中与信号引出线不重叠的区域设置凹槽,其中,由于平坦化层的厚度以及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均大于钝化层的厚度,因此,当第一绝缘层与平坦化层和像素定义层同时形成时,在第一绝缘层中形成凹槽时,凹槽的深度至少贯穿像素定义层,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与信号引出线之间的高度差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和/或钝化层中设置凹槽时,可以采用刻蚀的工艺在即将形成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的区域进行刻蚀,形成凹槽,该凹槽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在刻蚀第一绝缘层形成凹槽时,使得凹槽成为贯穿第一绝缘层的过孔,或者不贯穿第一绝缘层的凹槽。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绝缘层的凹槽可以为贯穿钝化层、平坦化层和/或像素定义层的过孔,且在过孔处形成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从而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的高度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在绑定区域的投影不重叠。且在信号引出线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时,需要将信号引出线正上方的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使得信号引出线裸露。
例如,仅以第一绝缘层为三层结构为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局限于第一绝缘层为三层结构。
具体地,第一绝缘层30包括三层结构,且每一层均与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中的三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即,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形成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时,在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同时形成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与触控显示面板的钝化层、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同时形成。
参见图10,触控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绝缘层30为三层结构,在绑定区域按照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包括:基板01、第二绝缘层31、信号引出线03、第一绝缘层30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其中,第二绝缘层31包括两层结构,且与显示区域的栅极绝缘层022、层间绝缘层024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第一绝缘层30与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钝化层010、平坦化层211、像素定义层082同时形成,且第一绝缘层中设置有凹槽101,触摸传感器引出线05设置在凹槽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层与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钝化层三层的材料相同、厚度相同。因此,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钝化层三层厚度之和,为了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在第一绝缘层中设置凹槽101,且该凹槽至少贯穿像素定义层082和平坦化层211。
可选的,第一绝缘层的凹槽可以为贯穿钝化层、平坦化层和像素定义层的过孔,且在过孔处形成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从而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的高度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在绑定区域的投影不重叠。且在信号引出线上方形成第一绝缘层时,需要将信号引出线正上方的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使得信号引出线裸露。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引出线包括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数据线和/或扫描线,或者其他需要与集成电路元件连接的信号线。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域,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与信号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的差值,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和信号引出线在与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进行绑定时,导电胶中的导电粒子被压缩至导电粒子直径的80%以内,从而避免了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
2、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绝缘层中设置凹槽,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面板之间的高度差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从而保证了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与集成电路元件之间的良好绑定,提高了产品良率。
3、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第一绝缘层中包括单层或者双层结构,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触控电极引出线与信号引出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且每层结构均无需另外增加工艺步骤。
4、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绝缘层中设置贯穿第一绝缘层的过孔,从而使得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与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的一侧距离基板上表面的高度相等,进一步保证了绑定良好的目的。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的触控显示面板。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为包括OLED发光单元的触控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域和与显示区域相邻的绑定区域;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上表面和基板下表面;设置于基板上表面一侧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信号引出线,信号引出线延伸至绑定区域;设置于基板上表面一侧的触摸传感器,以及与触摸传感器电连接的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延伸至绑定区域;以及,设置于绑定区域的集成电路元件,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导电胶中包括导电粒子;其中,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基板一侧距离基板的基板上表面的厚度为d1,信号引出线远离基板一侧距离基板的基板上表面的厚度为d2,导电胶中导电粒子的直径为d3,d1、d2、d3的关系满足条件:d1-d2<d3*80%。具体地,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导电胶中包括导电粒子,且导电粒子在被压缩至其直径的80%时,才能起到导电作用。相比现有技术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绑定区域,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与信号引出线距离基板上表面的距离的差值,小于导电粒子直径的80%,从而避免了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信号引出线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时,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显示区域相邻的绑定区域;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上表面和基板下表面;
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一侧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信号引出线,所述信号引出线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一侧的触摸传感器,以及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电连接的触摸传感器引出线,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以及
设置于所述绑定区域的集成电路元件,所述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导电胶与所述信号引出线和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电连接,所述导电胶中包括导电粒子;其中,
在所述绑定区域内: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远离所述基板一侧距离所述基板的基板上表面的厚度为d1,所述信号引出线远离所述基板一侧距离所述基板的基板上表面的厚度为d2,所述导电胶中导电粒子的直径为d3,d1、d2、d3的关系满足条件:
d1-d2<d3*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d1=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绑定区域,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所在区域按照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和触摸传感器引出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触摸传感器之间的发光器件,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器件的薄膜封装层,所述触摸传感器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发光器件按照远离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电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依次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钝化层和平坦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钝化层、所述平坦化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之中的任意一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两层结构,所述两层结构分别与所述钝化层、所述平坦化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之中的任意两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分别与所述钝化层、所述平坦化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权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绑定区域的第一绝缘层具有凹槽,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绑定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层所在膜层与所述基板之间还包括第二绝缘层;
在所述绑定区域,所述信号引出线所在区域按照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二绝缘层和信号引出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晶体管按照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包括:半导体膜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源漏金属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中的任意一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或者,
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两层结构,所述两层结构分别与所述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引出线包括数据线和/或扫描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电极绝缘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电极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跨桥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包括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引出线和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引出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触控感应电极;或者,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触控驱动电极;
所述触摸传感器引出线包括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引出线和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引出线。
1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权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23475.3A CN108336108B (zh) | 2017-03-03 | 2017-03-03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23475.3A CN108336108B (zh) | 2017-03-03 | 2017-03-03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36108A CN108336108A (zh) | 2018-07-27 |
CN108336108B true CN108336108B (zh) | 2020-09-25 |
Family
ID=62923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23475.3A Active CN108336108B (zh) | 2017-03-03 | 2017-03-03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361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58949B (zh) * | 2019-08-29 | 2021-08-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
CN112086374A (zh) * | 2020-09-29 | 2020-12-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CN113838871B (zh) * | 2021-09-26 | 2024-06-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185459B (zh) * | 2021-12-11 | 2023-06-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3428B (zh) * | 2009-12-18 | 2013-01-02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的软性电路板结合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202003334U (zh) * | 2011-01-20 | 2011-10-05 | 豪威先进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WO2016067144A1 (en) * | 2014-10-28 | 2016-05-0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2017
- 2017-03-03 CN CN201710123475.3A patent/CN10833610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36108A (zh) | 2018-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9604E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320257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0175843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including touch sensor | |
TWI763997B (zh)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KR102362188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US1019810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9577017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EP2835831A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KR102261761B1 (ko) | 표시 장치 | |
US8901563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42543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130726A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 |
US9600111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5295597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
US9349996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paci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apacitor,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ed by using the method | |
CN108336108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KR20150085668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50001165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KR20150066975A (ko) | 표시 장치 | |
US10055070B2 (en) | Fla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TW201814484A (zh) | 顯示裝置 | |
CN110473897B (zh) | 一种内嵌式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5485853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10296423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011231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