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6761A - 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86761A CN108286761A CN201710344515.7A CN201710344515A CN108286761A CN 108286761 A CN108286761 A CN 108286761A CN 201710344515 A CN201710344515 A CN 201710344515A CN 108286761 A CN108286761 A CN 1082867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ater
- surface cooler
- water inlet
- dehumidif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08 titanium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属于空调,旨在提供一种在除湿时减小功耗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包括空气处理箱、水处理箱和除湿箱,所述空气处理箱内包括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上的室外新风进风口、室内回风口、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下的室内送风道、室外排风道;所述水处理箱内包括分集水进水管、分集水出水管、第二换热器、分集水出水管、分集水进水管;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除湿风道,所述除湿风道内设置除湿表冷器;所述除湿箱内位于除湿表冷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至除湿箱外的排水管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特别涉及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辐射式空调系统是一种以辐射原理来调节室内温度,以新风来控制和调节室内湿度及空气洁净度的空调系统。与依靠送风来调节室内温度的传统空调相比,辐射式空调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具体如:没有强吹风感、没有室内空调壁挂机或落地机的噪音、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可以控制室内的湿度、室内空气永久新鲜洁净、运行节能等。
目前市场中辐射式空调多以集中式系统为主,集中式辐射空调系统主要体现为能源制取方式以大型集中式冷热水机组为主,通过集中的水管路输送到各个房间。新风也进行集中处理,再通过集中的送回风管路送入各个房间。这种集中式系统虽然也能够将辐射空调系统的优势体现出来,但是通入新风时,特别在夏天,外界空气会含有大量的水汽,当外界空气进入到室内时会发生冷凝现象,从而造成室内的天花板上会有水珠,进而造成室内潮湿,因此便需要对新风进行除湿;现有的除湿方式是冷凝除湿,需要增加一台压缩机制冷来降低温度,从而来对外界空气进行除湿。如公告号为CN2018587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包括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压缩机、与冷热源换热的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或者加热的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位于进风通道内,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送风机,排风通道内设置排风机,在所述进风通道的入口与排风通道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对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换热的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可选择地连接有可对降温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回温的再热器,再热器沿新风流向位于进风通道内第二换热器的后方。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达到除湿的目的,但是增加压缩机的方式会增加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具有在除湿时减小功耗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包括空气处理箱、水处理箱和除湿箱;
所述空气处理箱内包括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上的室外新风进风口、室内回风口、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下的室内送风道、室外排风道,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与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道与室外排风道均通过隔板隔离,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室内送风道与第一换热器的一条回路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室外排风道与第一换热器的另一条回路连通;
所述水处理箱内包括冷热源进水管、冷热源出水管、第二换热器、分集水出水管、分集水进水管,所述冷热源进水管、冷热源出水管与第二换热器的一条回路连通,所述分集水出水管、分集水进水管与第二换热器的另一条回路连通;
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除湿风道,所述除湿风道内设置除湿表冷器,所述除湿表冷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并联在冷热源进水管上,所述除湿表冷器的出水端设置在冷热源进水管靠近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所述除湿表冷器的进水端通过三通阀一与冷热源进水管连接,所述除湿箱的一侧与室内送风道连通,另一侧设置有室内送风口;
所述除湿箱内位于除湿表冷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至除湿箱外的排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夏季时,将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回风口抽取回来然后通过第一换热器与室外新风进风口抽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从室外排风道排出,而由室外新风进风口抽入的空气经过热交换之后降低温度,然后从除湿风道经过;从冷热源进水管输入的冷却水通过三通阀一的切换,将这部分的冷却水优先从进水端通入到除湿表冷器内,除湿表冷器将室外空气进行冷却,使室外空气含有的水汽被冷凝下来而达到除湿的目的,然后冷却水从出水端输入到第二换热器内与分集水进水管从室内带回的升温后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分集水进水管内的水温度降低,然后从分集水出水管输入到室内对室内进行降温;由除湿表冷器冷凝下来的水通过接水盘进行收集之后并顺势从排水管排出到除湿箱外;而除湿的这个过程合理的利用了冷热源进水管内的冷却水作为除湿表冷器的冷源,而不需要额外的增加压缩机来增加功耗,节省了能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升温表冷器,所述升温表冷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连接在分集水进水管上,所述升温表冷器的出水端设置在分集水进水管靠近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升温表冷器的进水端通过三通阀二与分集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升温表冷器设置在除湿表冷器远离空气处理箱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室内进行热辐射的接近室温的水回流到分集水进水管内,通过三通阀二的切换通入到升温表冷器内,空气在经过除湿表冷器之后而变成冷空气,这部分冷空气在与升温表冷器接触之后能将其温度提高以接近室温,从而在通入到室内之后减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箱内还设置有预冷表冷器,所述预冷表冷器串联在升温表冷器的出水端,并且所述预冷表冷器设置在除湿表冷器远离升温表冷器的一侧,所述预冷表冷器的输出端连接只分集水进水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温表冷器内接近室温的水与冷空气接触而被降低温度,然后将这部分降低之后的水输入到预冷表冷器内,从而通过预冷表冷器先对空气进行预冷除湿,一方面能够提高除湿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减少除湿表冷器在除湿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排风道与室内送风道之间设置有电动风阀一;
所述室外排风道位于空气处理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电动风阀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室内回风重复利用时,可将电动风阀二关闭、电动风阀一打开,使室内回风经过第一换热器之后能够通过电动风阀一通入到室内送风道内一同与室外新风一起从室内送风口送入到室内,通过室内回复与室外新风混合能够使室内回风的冷源更充分的进行利用,并且湿度降低,减少除湿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回风口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风阀二、电动风阀一启闭状态的二氧化碳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二氧化碳传感器感应到室内回风口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时,便发出控制信号使电动风阀二打开、电动风阀一关闭,从而将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外排风道排出,使室外新风能够更多的通过室内送风口进入到室内,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利于居住者生活。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的下侧与除湿箱形成无阻风通道,所述无阻风通道的一端与室内送风道连通,另一端与室内送风口连通;
所述室内送风道内设置有分隔无阻风通道和除湿风道的电动风阀三,所述电动风阀三设置在电动风阀一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进行除湿时,电动风阀三打开,新风从电动风阀三通过无阻风通道通过并从室内送风口输出,通过无阻风通道的开设能够加快新风的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回风口设置有排风离心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风离心风机设置在室内回风口能够有力的把室内的空气抽出进行及时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送风口设置有送风离心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风离心风机设置在室内送风口的一侧,使送风离心风机远离室外新风进风口,从而对室外新风的抽力降低,使室外新风不会是在强力的抽力下进入,从而减少空气中杂质的吸入量;同时排风时,送风离心风机的输出风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室内,从而使室内的空气能够快速的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分集水出水管与分集水进水管之间连接有比例积分阀,所述分集水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比例积分阀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分集水出水管中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比例积分阀将分集水进水管内的水更多汇入到分集水出水管内,从而使分集水出水管内水的温度得以降低;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分集水出水管中水的温度比设定值底时,比例积分阀将分集水进水管内流入到分集水出水管内的水量减少,进而提高分集水出水管混合之后水的温度;由比例积分阀的设置能够更加及时、高效的控制进入到室内调节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分集水出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上设置有膨胀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水泵做功将分集水出水管内的水输出,而膨胀罐能够在温度变化带来的水压变化时,其膨胀罐能够分担这部分压力,而当膨胀罐压力到达峰值时,其防爆阀能够打开释放压力,从而防止膨胀罐或分集水出水管破裂。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换热器能够将室内的回风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交换,减少能源的浪费;
第二换热器能够将分集水进水管的水与冷热源进水管进行热交换,进而改变分集水进水管的温度之后从分集水出水管输出;
冷热源进水管内的冷却水输入到除湿表冷器内对新风进行冷却,从而对新风进行除湿,而不需增加压缩机;
预冷表冷器能够预先对新风进行预冷,从而减少除湿表冷器内冷却水的温度损害;
升温表冷器能够提高新风的温度,以利于室内温度的调节;
比例积分阀与温度传感器能够调节分集水出水管的输出温度,进而调节室内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平面辐射空调中央控制机与分集水器、毛细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水处理箱、空气处理箱和除湿箱之间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水处理箱、空气处理箱和除湿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图3中的水处理箱、空气处理箱和除湿箱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水处理箱与除湿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水泵与分集水出水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空气处理箱;11、第一换热器;12、室外新风进风口;13、室内回风口;131、排风离心风机;132、二氧化碳传感器;14、室内送风道;141、电动风阀三;15、室外排风道;151、电动风阀二;16、隔板;161、电动风阀一;2、水处理箱;21、第二换热器;22、冷热源进水管;221、三通阀一;23、冷热源出水管;24、分集水出水管;241、水泵;242、防爆阀;243、膨胀罐;25、分集水进水管;251、三通阀二;26、比例积分阀;261、温度传感器;3、除湿箱;31、除湿风道;311、预冷表冷器;312、除湿表冷器;313、升温表冷器;32、无阻风通道;321、室内送风口;3211、送风离心风机;33、接水盘;331、排水管道;4、分集水器;41、毛细管;5、空气源/地源热泵;6、燃气锅炉;7、分支管;71、单向阀一;8、补水阀;81、管道;82、单向阀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如图1和2所示,包括平面辐射空调中央控制机,该平面辐射空调中央控制机包括空气处理箱1、水处理箱2和除湿箱3,其中水处理箱2安装在除湿箱3的上方并且空气处理箱1设置在除湿箱3的一侧,由此空气处理箱1、水处理箱2和除湿箱3组成一个长方体。
如图3所示,空气处理箱1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1,在第一换热器11的上方左侧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室外新风进风口12,右侧设置有与室内顶部连通的室内回风口13;在第一换热器11的下方左侧设置有室外排风道15,右侧设置有室内送风道14,空气处理箱1内通过隔板16把室外新风进风口12与室内回风口13、室内送风道14与室外排风道15进行隔离,室外新风进风口12、室内送风道14与第一换热器11的一条回路连通,室内回风口13、室外排风道15与第一换热器11的另一条回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为全热回收芯;在室内回风口13处设置有排风离心风机131,该排风离心风机131能够将室内的空气抽入到室内回风口13内。
如图1、3和5所示,水处理箱2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21、冷热源进水管22、冷热源出水管23、分集水出水管24、分集水进水管25,该冷热源进水管22、冷热源出水管23与第二换热器21的一条回路连通,分集水出水管24、分集水进水管25与第二换热器21的另一条回路连通,其中冷热源进水管22远离第二换热器21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提供冷源或者热源的设备,如空气源/地源热泵5、室外机、燃气锅炉6,而分集水出水管24的水输出到分集水器4,再由分集水器4输出到每个房间的毛细管41内进行辐射以调节温度,然后毛细管41内的水经过热交换之后再回流到分集水进水管25内通过第二换热器21与冷热源进水管22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1为板式换热器;为了更好的控制输入到毛细管41内的温度,因此在分集水出水管24与分集水进水管25之间连接有一个比例积分阀26,并且在分集水出水管24的出水口位置设置有一个控制比例积分阀26的温度传感器261;为了能够同时使用多种不同提供冷源或者热源的设备,因此在冷热源进水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支管7,在每个分支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一71,单向阀一71的导通方向均为向第二换热器21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供燃气锅炉6连接,另一个分支管供空气源/地源热泵5连接。
如图5和6所示,在分集水出水管24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水泵241,水泵241的输出端上连接有防爆阀242,在防爆阀242上连接有一个膨胀罐243,防爆阀242的输出端直接连接至分集水器4的输入端。
如图3和5所示,除湿箱3内设置有除湿风道31,该除湿风道31为横向设置,并且一端与室内送风道14连通,另一端为室内送风口321,该室内送风口321直接向室内送风。在室内送风口321处设置有送风离心风机3211,该送风离心风机3211能够将新风从室外新风进风口12抽入并从室内送风口321送入到室内。
如图3所示,除湿箱3内的顶部设置有呈U形的除湿表冷器312,该除湿表冷器31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连接在冷热源进水管22上,并且除湿表冷器312的出水端设置在冷热源进水管22靠近第二换热器21的一端,而除湿表冷器312的进水管则通过三通阀一221与冷热源进水管22连接。
如图3所示,在除湿箱3内位于除湿表冷器312的左侧设置有预冷表冷器311、右侧设置有升温表冷器313,该升温表冷器313的进水端和预冷表冷器311的出水端均连接在分集水进水管25上,升温表冷器313的出水端与预冷表冷器311的进水端连接,并且预冷表冷器311的出水端连接在分集水进水管25靠近第二换热器21的一端,升温表冷器313的进水端则通过三通阀二251与分集水进水管25连接。
如图5和6所示,在水处理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水分的流失,在除湿箱3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市政的水管的补水阀8,该补水阀8的输入口与市政的水管连接,输出口设置有两个管道81并分别连接至冷热源出水管23和分集水出水管24上,从而对冷热源出水管23和分集水出水管24内补充水,以保证内部具有足够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及热辐射。而为了防止设备内的水逆流到市政的水管内,因此在管道81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二82。
如图3所示,在除湿箱3内部位于除湿表冷器31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接水盘33,在接水盘33的一侧设置有一根连接至除湿箱3外部的排水管道331。在除湿箱3内位于接水盘33的下方形成无阻风通道32,无阻风通道32的一端与室内送风道14连通,另一端与室内送风口321连通。在室内送风道14内位于除湿风道31与无阻风通道32之间设置有电动风阀三141,当电动风阀三141关闭后,室内送风道14的风便不会从无阻风通道32通过。为了能够实现室内空气的内循环,在室内送风道14与室外排风道15之间设置有电动风阀一161,该电动风阀一161位于电动风阀三141上方,在室外排风道15的出风口位置,即空气处理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关闭室外排风道15的电动风阀二151。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进入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因此在室内回风口13的位置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132,该二氧化碳传感器132的信号反馈于电动风阀二151和电动风阀一161。
具体实施过程:空气处理和水处理相互独立,因此在此分开进行阐述。
水处理过程:以夏天除湿为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空气源/地源热泵5产生的冷却水(假设为7℃)从冷热源进水管22输入,此时的三通阀一221将进入到冷热源进水管22内的冷却水通入到除湿表冷器312内,在除湿表冷器312内流经之后再回到冷热源进水管22内(假设此时为10℃),然后流入到第一换热器11内与分集水进水管25内流通的水(假设为22℃)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分集水进水管25内水的温度之后从分集水出水管24输入到水泵241,通过水泵241的水压把水经过防爆阀242而输入到分集水器4内,再由分集水器4将水分配到每个房间内的毛细管41,通过毛细管41来调节房间内的温度,毛细管41内的水与房间内的温度进行热交换之后再次从分集水进水管25回流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内进行不断的换热循环。夏天处于制冷状态时,当分集水出水管24内的温度传感器261感应到温度偏低时,此时便控制比例积分阀26加大分集水进水管25内的水进入分集水出水管24内的量,从而通过分集水进水管25内的水来提高输出到分集水器4的温度;相反,当温度传感器261感应到温度偏高时,此时便控制比例积分阀26减少分集水进水管25内流入到分集水出水管24内的水量,从而降低水的温度。而由于在分集水进水管25上三通阀二251的设置,使从毛细管41回流回来的水在三通阀二251的作用下依次通入到升温表冷器313、预冷表冷器311之后再回流至分集水进水管25内之后通入到第二换热器21内。
空气处理过程:
第一种情况:电动风阀一161处于关闭状态,电动风阀二151处于开启状态,电动风阀三141处于关闭状态。排风离心风机131开始工作,从而将室内的冷空气(假设为20℃)抽入到室内回风口13内,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11从室外排风道15排出, 排风离心风机131设置在室内回风口13能够有力的把室内的空气抽出进行及时的更换;同时,送风离心风机3211工作,从而使除湿风道31内处于负压,进而对室外新风进风口12也产生一个负压,使得外界的空气(假设为30℃)能够从室外新风进风口12进入到空气处理箱1内,然后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11的另外一条通道从室内送风道14而排入到除湿箱3内,在室外的新风经过第一换热器11时,室外的新风相对于室内的空气是较高的温度,因此在第一换热器11内能够与室内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室外新风的温度(假设降低之后为22℃),从而充分利用了准备排出的冷空气,由于电动风阀一161、电动风阀三141均处于关闭的状态,因此室外新风直接全部通入到除湿风道31内,通入的新风与预冷表冷器311接触,预冷表冷器311内的水(温度为13℃)对空气进行预冷除湿,从而降低一部分新风的温度(假设此时降低之后新风温度为16℃),之后新风再与除湿表冷器312接触,由于除湿表冷器312内流通的是冷却水(假设为7℃),因此新风再与除湿表冷器312接触时能够冷凝结露,结露的水滴落到接水盘33上并通过排水管道331排出到除湿箱3外,从而对新风起到除湿的作用,然后除湿之后的新风(假设为10℃)再与升温表冷器313接触,由于在升温表冷器313内的水(20℃)在对经过除湿表冷器312的空气进行升温之后温度降低(13℃)再流入到预冷表冷器311中,以这样的方式合理的利用了不同位置区域的水的温度,充分利用了能源,并且通过优先利用冷却水来对新风进行除湿,从而合理的利用了水处理的冷源而减少压缩机的使用。
第二种情况:室内空气不排除而进行内循环,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和空气处理过程与第一种情况的过程一致,不同的是初始状态的电动风阀一161处于开启状态,电动风阀二151处于关闭状态,电动风阀三141处于关闭状态,因此,从室内回风口13进入的来自室内的空气在经过第一换热器11之后通过电动风阀一161通入到室内送风道14内,然后再经过除湿风道31从室内送风口321再次送入到室内,将室内的空气重复利用,能够充分利用室内空气的温度,减少热交换后的热量损失,另一方面,循环的空气在不断的进行循环除湿,因此湿度能够较好的控制。室内空气多次循环而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时,当空气经过室内回风口13时,二氧化碳传感器132感应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设定值时,此时便驱动电动风阀一161关闭、电动风阀二151打开,进而让室内的空气从室外排风道15排出,让新风通过除湿风道31之后从室内送风口321送入到室内。
第三种情况:当不需要进行除湿时,从冷热源进水管22进入的冷却水直接通过三通阀一221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而不会再经过除湿表冷器312;同样的,从分集水进水管25进入的水也直接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不会再经过预冷表冷器311和升温表冷器313;同时电动风阀三141打开,使进入到室内送风道14的风能够同时通过除湿风道31和无阻风通道32,从而加快空气的流通速度,并且无阻风通道32能够供空气快速通过,而除湿风道31内由于预冷表冷器311、除湿表冷器312、升温表冷器313的设置而对空气的流速具有一定的阻力,因而通过无阻风通道32加快空气流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包括空气处理箱(1)、水处理箱(2)和除湿箱(3),其特征是:
所述空气处理箱(1)内包括第一换热器(1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1)上的室外新风进风口(12)、室内回风口(1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1)下的室内送风道(14)、室外排风道(15),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12)与室内回风口(13)、室内送风道(14)与室外排风道(15)均通过隔板(16)隔离,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12)、室内送风道(14)与第一换热器(11)的一条回路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13)、室外排风道(15)与第一换热器(11)的另一条回路连通;
所述水处理箱(2)内包括冷热源进水管(22)、冷热源出水管(23)、第二换热器(21)、分集水出水管(24)、分集水进水管(25),所述冷热源进水管(22)、冷热源出水管(23)与第二换热器(21)的一条回路连通,所述分集水出水管(24)、分集水进水管(25)与第二换热器(21)的另一条回路连通;
所述除湿箱(3)内设置有除湿风道(31),所述除湿风道(31)内设置除湿表冷器(312),所述除湿表冷器(31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并联在冷热源进水管(22)上,所述除湿表冷器(312)的出水端设置在冷热源进水管(22)靠近第二换热器(21)的一端,所述除湿表冷器(312)的进水端通过三通阀一(221)与冷热源进水管(22)连接,所述除湿箱(3)的一侧与室内送风道(14)连通,另一侧设置有室内送风口(321);
所述除湿箱(3)内位于除湿表冷器(312)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33),所述接水盘(33)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至除湿箱(3)外的排水管道(3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除湿箱(3)内设置有升温表冷器(313),所述升温表冷器(31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连接在分集水进水管(25)上,所述升温表冷器(313)的出水端设置在分集水进水管(25)靠近第二换热器(21)的一端,所述升温表冷器(313)的进水端通过三通阀二(251)与分集水进水管(25)连接,所述升温表冷器(313)设置在除湿表冷器(312)远离空气处理箱(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除湿箱(3)内还设置有预冷表冷器(311),所述预冷表冷器(311)串联在升温表冷器(313)的出水端,并且所述预冷表冷器(311)设置在除湿表冷器(312)远离升温表冷器(313)的一侧,所述预冷表冷器(311)的输出端连接至分集水进水管(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室外排风道(15)与室内送风道(14)之间设置有电动风阀一(161);
所述室外排风道(15)位于空气处理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电动风阀二(1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室内回风口(13)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风阀二(151)、电动风阀一(161)启闭状态的二氧化碳传感器(1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接水盘(33)的下侧与除湿箱(3)形成无阻风通道(32),所述无阻风通道(32)的一端与室内送风道(14)连通,另一端与室内送风口(321)连通;
所述室内送风道(14)内设置有分隔无阻风通道(32)和除湿风道(31)的电动风阀三(141),所述电动风阀三(141)设置在电动风阀一(161)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室内回风口(13)设置有排风离心风机(1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室内送风口(321)设置有送风离心风机(32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分集水出水管(24)与分集水进水管(25)之间连接有比例积分阀(26),所述分集水出水管(24)的出水口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61),所述温度传感器(261)与比例积分阀(2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辐射空调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分集水出水管(24)连接有水泵(241),所述水泵(241)的出水端连接有防爆阀(242),所述防爆阀(242)上设置有膨胀罐(24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44515.7A CN108286761B (zh) | 2017-05-16 | 2017-05-16 | 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44515.7A CN108286761B (zh) | 2017-05-16 | 2017-05-16 | 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6761A true CN108286761A (zh) | 2018-07-17 |
CN108286761B CN108286761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6283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44515.7A Active CN108286761B (zh) | 2017-05-16 | 2017-05-16 | 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8676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0139A (zh) * | 2020-02-27 | 2021-08-2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新风换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13013A (ja) * | 1995-05-19 | 1996-11-29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H11304191A (ja) * | 1998-04-17 | 1999-11-05 | Shinko Kogyo Co Ltd | 除湿装置および除湿方法 |
CN2911507Y (zh) * | 2006-05-26 | 2007-06-13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无冷却塔冷水式通风空调系统 |
US20130061617A1 (en) * | 2011-09-13 | 2013-03-14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ir cycle condenser cold inlet heating using internally finned hot bars |
CN204786755U (zh) * | 2015-04-23 | 2015-11-18 | 西安开元绿色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新风加热升温装置 |
CN205678799U (zh) * | 2016-03-25 | 2016-11-09 | 上海阿尔西空调系统服务有限公司 | 冷却水热回收的水源热泵加热装置 |
-
2017
- 2017-05-16 CN CN201710344515.7A patent/CN1082867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13013A (ja) * | 1995-05-19 | 1996-11-29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H11304191A (ja) * | 1998-04-17 | 1999-11-05 | Shinko Kogyo Co Ltd | 除湿装置および除湿方法 |
CN2911507Y (zh) * | 2006-05-26 | 2007-06-13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无冷却塔冷水式通风空调系统 |
US20130061617A1 (en) * | 2011-09-13 | 2013-03-14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ir cycle condenser cold inlet heating using internally finned hot bars |
CN204786755U (zh) * | 2015-04-23 | 2015-11-18 | 西安开元绿色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新风加热升温装置 |
CN205678799U (zh) * | 2016-03-25 | 2016-11-09 | 上海阿尔西空调系统服务有限公司 | 冷却水热回收的水源热泵加热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0139A (zh) * | 2020-02-27 | 2021-08-2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新风换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6761B (zh) | 2023-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52079B (zh) | 一种低位热能驱动的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 | |
CN104976704B (zh) | 二次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 | |
CN201652636U (zh) | 一种双冷源热回收型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 |
CN107560397A (zh) | 一种基于多级热泵串联的多层带式干燥系统 | |
CN108375283A (zh) | 一种闭环双蒸发器烘干热泵及挥发油回收方法 | |
CN206739499U (zh) | 一种平面辐射空调系统 | |
CN108151169A (zh) | 除湿机 | |
CN105823171A (zh) | 一种新型增强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 | |
CN106403143A (zh) | 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976706B (zh) | 具有二次热回收的新风处理装置 | |
CN206861755U (zh) | 空调新风除湿机组 | |
KR101777711B1 (ko) | 수영장의 냉방 및 난방 시스템 | |
CN206709326U (zh) | 基于双冷源热回收除湿新风的户式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 |
CN114341560B (zh) | 带有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
CN109338688A (zh) | 一种除湿烘干机 | |
CN108286761A (zh) | 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 |
CN107289563A (zh) |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 |
CN206739500U (zh) | 平面辐射空调机组 | |
CN209819742U (zh) | 一种变频多联辐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 | |
CN207763138U (zh) | 除湿机 | |
CN207299324U (zh) |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 |
CN208475494U (zh)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
CN217604255U (zh) | 一种具有热回收功效的新风除湿机及其系统 | |
CN102226557B (zh) | 余冷利用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 |
CN207113075U (zh) | 一种分布式除湿的中央新风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