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3669B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53669B CN108253669B CN201611243952.1A CN201611243952A CN108253669B CN 108253669 B CN108253669 B CN 108253669B CN 201611243952 A CN201611243952 A CN 201611243952A CN 108253669 B CN108253669 B CN 1082536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hole
- communicated
- port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2—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between evaporator and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多通换向装置包括主阀,主阀包括主阀体、设置于主阀体内的主阀阀座、阀芯、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主阀阀座包括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主阀体包括与主阀阀座相对设置的进口,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阀孔与进口连通,阀芯关闭第二阀口,阀芯使第一阀口与进口不连通,且阀芯使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孔不连通;空调系统包括多通换向装置,多通换向装置用于控制空调系统内冷媒的流向,利用该多通换向装置实现空调系统的温度调节功能,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内器件布局难度及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控制流体流向的控制装置及具有上述控制装置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采用截止阀控制冷媒管路通断,控制冷媒流向。一般情况下,空调系统需要多个截止阀控制冷媒流向,进而实现空调系统的温度调节,系统内设置多个截止阀不仅会增加控制器控制截止阀的端口数量及线束,截止阀占据空调系统内部空间,增加系统内器件的布局难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相对简化空调系统内器件的布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换向装置,包括主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主阀阀座、滑块和阀芯,所述主阀阀座与所述主阀体固定,所述主阀阀座包括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所述主阀包括主阀腔,所述主阀体包括进口,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设置于所述第三阀孔或设置于与所述第三阀孔连通的连通管,在所述第三阀孔轴向方向,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之间,相对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邻近所述进口,所述阀芯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滑块能够相对所述主阀阀座滑动而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与所述滑块的位置对应包括两个工作位置;
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滑块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阀芯能够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阀芯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进口之间不连通,且所述阀芯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孔之间不连通;
所述滑块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二阀孔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主阀阀座之间形成的腔连通,从而使所述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之间的连通通道导通,所述阀芯打开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主阀腔的第二阀口上方的空间连通,从而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进口连通。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及节流组件,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通换向装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包括进口、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三阀孔,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孔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连通管路连通,所述节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的连通管路;
所述空调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打开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一阀孔的连通通道,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关闭所述第三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的连通通道及关闭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进口的连通通道;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打开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二阀孔的连通通道,及打开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进口的连通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空调系统中设置多通换向装置,多通换向装置设置有阀芯,能够实现多通换向装置在一状态下,其中一路断开,另一路连通,另一状态下,换向后的两路均连通,相对简化空调系统内器件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多通换向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多通换向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单向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单向机构的阀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一种多通换向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多通换向装置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多通换向装置的单向机构及第三连通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一种空调系统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6,多通换向装置包括导阀1和主阀2,导阀1与主阀2的各特定位置分别通过管路连通,在导阀1动作时,主阀2能够切换其内部冷媒的流通方向。主阀2包括主阀体21,主阀体21包括端盖211和中空管212,端盖211设置于中空管212两端端口,封闭中空管两端端口,端盖211设置有与导阀1连通的接口,中空管212包括设置于中空管管壁的第一接口(未图示)、第二接口(未图示)第三接口(未图示)和进口(未图示),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位于中空管同一侧;进口大致与第二进口相对设置。主阀具有主阀腔22,主阀腔22由中空管和端盖合围而成。主阀2还包括第一连通管201、第二连通管202、第三连通管203和第四连通管204,其中,第一连通管201、第二连通管202和第三连通管203与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接而与主阀腔22的各部位连通,第四连通管204与进口连接而与主阀腔22连通;实际应用多通换向装置时,第四连通管204可以与压缩机排气口或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连通管202可以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第一连通管201可以与一换热器连通,第三连通管203可以与另一换热器连通。
主阀2还包括主阀阀座23,主阀阀座23设置于主阀腔22,主阀阀座23的上侧部大致为矩形平面,主阀阀座23的下侧部与主阀体内壁形状大致相同,主阀阀座23的下侧部与主阀体21内壁接触,并与主阀体21的内壁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为一体,主阀阀座23与进口相对设置,具体地,主阀阀座23的上侧部朝向进口或者说接口朝向主阀阀座23的上侧部;主阀阀座23包括贯穿主阀阀座23上下侧部的第一阀孔231、第二阀孔232和第三阀孔233,第一阀孔231、第二阀孔232和第三阀孔233的轴线平行,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可以是规则孔,如圆孔、椭圆孔、方孔等,也可以是不规则孔。其中,在主阀体轴向方向,第二阀孔位于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之间,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在主阀阀座23的上侧部的开口中心大致位于主阀阀座23上侧部横向轴线,该三个阀孔的孔径可相等或不等,在本实施例,三个阀孔为孔径相同的圆孔。第一阀孔231与第一接口连通而与第一连通管201连通,第二阀孔232与第二接口连通而与第二连通管202连通,第三阀孔233与第三接口连通而与第三连通管203连通,或者说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分别通过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与主阀腔的相应部位连通。可以知道,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在上侧部开口中心也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任一阀孔的开口中心可以偏离主阀阀座的上侧部横向轴线。
主阀2还包括第一、第二活塞24、滑块25和连杆26,第一活塞、第二活塞24与连杆两端固定连接,滑块25限位于连杆26,在连杆受到活塞两端的压力差作用而动作时,滑块25在活塞带动下随着连杆的动作而滑动。滑块25下侧部与主阀阀座23上侧部接触并相对主阀阀座23滑动,主阀阀座23与滑块25组成一对运动副。其中,滑块25将主阀腔22分为基本不相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220,第二腔220位于滑块25和主阀阀座23之间,主阀腔22的剩余部分为第一腔,其中,至少部分第二阀孔位于第二腔220的下方,第二阀孔232与第二腔220连通,进口与第一腔连通。活塞24与主阀体21的内壁相对运动,组成一对运动副,其中,第一、第二活塞24将第一腔分为左腔221、右腔222及中腔223,左腔221为图示左边第一活塞的左侧,右腔222为图示右边第一活塞的右侧,中腔223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这三个腔的位置会随着第一活塞、连杆、滑块的动作而变化;具体地,主阀阀座23及滑块25位于中腔223,进口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进口与中腔223连通。可以知道,第四连通管204与压缩机出口连通时,中腔223为高压区,第四连通管204设置于主阀阀座23的对侧,高压有利于滑块25与主阀阀座23的密封。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左右方向为横向,从纸里到纸外或从纸外到纸里为纵向;或滑块滑动方向为横向,垂直于滑块滑动方向为纵向。
请参阅图1-图4,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单向机构27,单向机构27包括第一阀座271、第二阀座272和阀芯273,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设置于第三阀孔233,在第一阀孔轴向方向,第一阀座271相对第二阀座272远离滑块25,具体地,第一阀座271、第二阀座272分别与第三阀孔233的内壁固定,固定方式可以焊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第一阀座271、第二阀座272与第三阀孔233为密封固定,或者说多通换向装置的冷媒无法从主阀腔经第一阀座与第三阀孔的固定处和/或第二阀座与第三阀孔的固定处流入第三流通管,或者说多通换向装置的冷媒无法从第三流通管203经第一阀座与第三阀孔的固定处和/或第二阀座与第三阀孔的固定处流入主阀腔,其中,第二阀座272不凸出于主阀阀座23的上侧部,以防止阻碍滑块与主阀阀座23的相对滑动。单向机构27还包括容纳腔274,形成容纳腔274的壁包括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在本实施例,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接触,形成容纳腔274的壁包括第一阀座271的内壁和第二阀座272内壁,在其它实施例,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可以部分接触或者不完全接触,形成容纳腔274的壁包括第一阀座271的内壁、第二阀座272的内壁和第三阀孔233的内壁。
第一阀座271包括第一阀口2711,在第一阀孔233轴向方向,第一阀口2711贯穿第一阀座271,第一阀口2711相对邻近滑块25一侧的开口能够与中腔223或第二腔220连通,第一阀口2711的另一侧开口能够被阀芯273打开或关闭,打开的第一阀口2711能够与容纳腔274连通;第二阀座272包括第二阀口2721,在第一阀孔轴向方向,第二阀口2721贯穿第二阀座272,第二阀口2721与第三连通管203连通及容纳腔274连通。在其它实施例,第一阀座271可以与主阀阀座23为一体结构,第二阀座272为分立件,第二阀座272通过焊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三阀孔233的内壁固定;或者第二阀座272与主阀阀座23为一体结构,第一阀座271为分立件,第一阀座271通过焊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三阀孔233的内壁固定。
阀芯273设置于容纳腔274,阀芯273能够在容纳腔274沿第三阀孔233的轴向方向滑动。具体地,阀芯273包括第一连通孔2731、颈部2732和滑动部2733,颈部2732位于阀芯相对邻近第二阀口2721的一端,能够关闭或打开第二阀口2721,颈部2732和第二阀口2721的形状大致相同,例如颈部2732为锥形,第二阀口2721大致也为方向相同的锥形,颈部2732密封第二阀口时,至少部分颈部伸入第二阀口,颈部的倾斜壁压紧第一阀口的倾斜壁,形成壁部密封;或者颈部相对邻近第二阀口的一侧部为平面,第二阀口相对邻近颈部的周侧为平面,颈部密封第二阀口时,颈部相对邻近第二阀口的侧部压紧第二阀口的周侧,形成壁部密封;或者第二阀口为台阶孔,至少部分颈部伸入第二阀口,颈部相对邻近第二阀口的侧壁和/或端壁压紧第二阀口的台阶壁,形成壁部密封。在其它实施例,颈部密封第二阀口时,颈部和第二阀座接触的部分还设置有密封圈,以增强密封效果。可以知道,颈部2732关闭第二阀口,容纳腔和/或第一连通孔无法通过第二阀口2721与中腔223连通,颈部2732打开第二阀口,容纳腔能够通过第二阀口2721与中腔223连通。
第一连通孔2731大致位于阀芯273的中心部分,第一连通通孔2731与第一阀口2711同轴设置,第一连通孔2731的第一开口27311设置于阀芯相对远离第二阀口的端壁,第一开口27311朝向第一阀口,第一连通孔2731通过第一开口27311与第一阀口2711连通,第一连通孔2731的第二开口27312设置于颈部的侧壁,或者第一连通孔2731的第二开口27312设置于颈部和滑动部之间的阀芯侧壁,第一连通孔通过第二开口27312与容纳腔274连通,或者说第一阀口2711通过第一连通孔与第二开口27312周侧的容纳腔274连通;其中,第一连通孔的第二开口27312至少为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开口,或者多个开口,可以规则地排布于阀芯的侧壁,也可以不规则排布于阀芯的侧壁;第一连通孔可以是直孔,也可是台阶孔。随着阀芯在容纳腔的滑动,容纳腔的会发生相应变化,如容纳腔的形状。
阀芯的滑动部2733位于颈部2732的相对一端,滑动部2733与第一阀座和/或第二阀座的内壁接触,并相对第一阀座和/或第二阀座滑动,滑动部2733也可以与第三阀孔233的内壁接触,并相对第三阀孔滑动;在本实施例,滑动部2733的径向面积大于第二开口27312所在阀芯侧壁的径向面积,也大于颈部2732的径向面积。在其它实施例,第一阀座271还包括第一带孔凸台(未图示),第一阀座的带孔凸台位于第一阀座相对邻近容纳腔的一侧,并且位于第一阀口的周侧,或者说第一阀口2711贯穿第一阀座271的凸台,第一阀座271的带孔凸台伸入阀芯的第一连通孔2731,第一阀座271的带孔凸台可以与第一连通孔的内壁接触,阀芯273沿第一阀座271的带孔凸台的侧壁滑动,此时,滑动部2733也可以与第一阀座和/或第二阀座或第三通孔的内壁不接触,滑动部2733的径向面积也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开口27312所在的阀芯侧壁的径向面积和/或颈部的径向面积。
单向机构27还包括弹性元件275,弹性元件275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弹性元件的中心部分的通孔,弹性元件275可以是弹簧或波纹管等弹性器件。弹性元件275的第一端与第一阀口相对邻近容纳腔的周侧固定,弹性元件275的第二端与第一连通孔的端壁固定。第一连通孔2731的端壁和/或第一阀口的周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大致为环形,凹槽与弹性元件275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配合安装,多通换向装置工作时,可以防止弹性元件相对容纳孔的端壁径向滑动,造成阀芯径向受力不均,防止阀芯偏心,从而避免内漏,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也可以与第一开口的周侧固定,或者说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阀芯相对邻近第二阀口的端壁固定。在其它实施例,第一阀口2711的周侧设置第一带孔凸台,相应地第一连通孔2731的端壁设置有第二带孔凸台,第一带孔凸台和第二带孔凸台的外径大致等于弹性元件内径,第一带孔凸台和第二带孔凸台分别嵌入弹性元件275的两端,防止弹性元件275侧滑,进而防止阀芯273径向受力不均,避免侧漏。单向机构27也可以在第二阀座与阀芯之间设置弹性元件275,多通换向装置的冷媒从第三连通管203流向主阀腔22时,在弹性元件弹力作用下,可以使阀芯有效向上移动,提高阀芯的灵敏度;多通换向装置的冷媒从中腔223流向第三连通管203,阀芯273关闭第二阀口2721时,弹性元件275能够增强阀芯273对第二阀口或其周侧的压力,提高阀芯273对第二阀口2721的密封效果。可以知道,弹性元件275的第一端与第二阀口的周侧固定,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滑动部固定,或者颈部伸入弹性元件的第二端,其中,弹性元件为波纹管时,波纹管的侧部需设置多个开口,以便于波纹管能够内外流通。
请参阅图5-7所示的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第一阀座271、第二阀座272及阀芯273设置于与第三阀孔233连通的第三连通管203。第一阀座271、第二阀座272均为分立元件,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通过焊接、粘接的方式与第三连通管203固定,第二阀座272相对第一阀座271邻近主阀阀座23,单向机构27将第三连通管腔分为第三腔2031和第四腔2032,第三腔2031与第三阀孔233及第二阀口2721连通,第四腔2032与第一阀口及与第三连通管连通的相应管路连通。阀芯273打开第二阀口,第三腔和第四腔连通,第三阀孔能够通过打开的第二阀口与第四腔连通;阀芯273关闭第二阀口2721,第三腔与第四腔不连通。可以知道,形成容纳腔274的壁至少包括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若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接触,形成容纳腔274的壁包括第一阀座271的内壁和第二阀座272内壁,在其它实施例,第一阀座271和第二阀座272可以部分接触或者不完全接触,形成容纳腔274的壁包括第一阀座271的内壁、第二阀座272的内壁和第三连通管203的内壁。
在其它实施例,第三连通管203的管壁还包括第一凹陷区2033和第二凹陷区2034,第一凹陷区2033和第二凹陷区2034的径向面积相对小于单向机构27与第三连通管固定处的径向面积;在第三阀孔轴向方向,单向机构27设置于第一凹陷区和第二凹陷区之间;第二阀座272与第三连通管203的固定处还设置有密封圈,以增强第一阀座271与第三连通管203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样地,第一阀座271与第三连通管203的固定处也可以设置有密封圈,以增强第一阀座271与第三连通管203之间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5及图6,导阀1包括导阀阀体11和导阀阀座12,导阀阀座12设置于导阀阀体11内,具体地,导阀阀座12与导阀阀体11的内壁固定。导阀1具有导阀腔,导阀腔由导阀阀体合围而成。导阀阀体11包括四个接口,其中,其中有三个接口设置于导阀阀体11侧壁,一个接口设置于导阀阀体11端壁,设置于导阀阀体11侧壁的三个接口从左至右排列。导阀阀座12包括三个通孔,该三个通孔贯穿导阀阀座12上下侧部,该三个通孔与设置于导阀阀体11侧壁三个接口连通。导阀1还包括第一毛细管111、第二毛细管112、第三毛细管113和第四毛细管114,其中,第一毛细管111一端与导阀阀体11的侧壁的最左侧接口连通而与导阀腔的对应部位连通,第一毛细管111另一端与主阀体21左端盖接口连接而与左腔连通,第二毛细管112一端与导阀阀体11侧壁的中间接口连通而与导阀腔的对应部位连通,第二毛细管1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202连通,第三毛细管113的一端与导阀阀体11的侧壁的右侧接口连通而与导阀腔连通,第三毛细管113与主阀体右端盖接口连接而与右腔连通,第四毛细管114的一端与导阀阀体11的端壁接口连通而与导阀腔连通,第四毛细管114与第四连通管204连通。导阀1还包括套管13和电磁线圈14,套管13与导阀阀体11右端连接,电磁阀线圈14设置于套管13外侧;导阀1还包括弹簧15、芯铁16和阀碗17,芯铁16和阀碗17连为一体,阀碗17设有连通能够连通导阀阀座通孔的凹腔,弹簧15与芯铁16接触,阀碗17在芯铁的带动下沿导阀阀座12相对滑动。在其它实施例,第一毛细管111和第三毛细管113也可以仅存在一个,在多通换向装置的一个工作状态,高压冷媒经第四毛细管进入导阀腔,随着滑碗的移动,导阀腔内的高压冷媒进入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的低压冷媒被阀碗截止,相应地,与第一毛细管连通的左腔内位高压冷媒,可以知道,左腔相对右腔为高压,滑块向右移动;在多通换向装置的另一个工作状态,第二毛细管的低压冷媒进入导阀阀座与滑碗之间的腔体,随着滑碗的移动,低压冷媒经第一毛细管汇入左腔,可以知道左腔相对右腔为低压,滑块向左移动。导阀与主阀之间设置三个毛细管,同样实现多通换向装置的功能,这样相对减少一个毛细管,有利于节约成本。
在第一工作状态,电磁线圈通电,芯铁16克服回复弹簧15的作用力带动滑碗17右移,第二毛细管112和第三毛细管113经阀碗17与导阀阀座之间的凹腔连通,第四毛细管114和第一毛细管111连通,从而主阀2的左腔221为高压区,右腔222为低压区,主阀2的左腔和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在压力差作用下,活塞24带动滑块25移向右侧,将滑块25位于最右侧定义为滑块25的第一工作位置,也为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一工作位置。滑块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一阀孔231与主阀腔22连通,或者说第一阀孔231与第四连通管204经主阀腔22的中腔223连通,第二阀孔232与第二腔220连通;第三阀孔233与第二腔220连通,与第二连通管连通的第二腔220为相对低压,至少与第一阀口2711连通第三连通管203为相对高压,或者说,第一阀口2711相对第二阀口2721为高压,阀芯273在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压力差作用下,或者阀芯273在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压力差克服弹簧弹力向上移动,颈部2732伸入第二阀口2721,密封第二阀口2721,容纳腔274与第二阀口2721不连通,进而第一阀口2711与第二腔220不连通,或者说,第三阀孔233与第二腔220的连通通道被阀芯273关闭,第一阀口2711也与第一腔或中腔223不连通。
在第二工作状态,导阀1的电磁线圈14不通电,在导阀1的弹簧15压力下,芯铁16带动滑碗17左移,第一毛细管111和第二毛细管112经阀碗17与导阀阀座之间的凹腔连通,第三毛细管113和第四毛细管114连通,从而主阀2的左腔221为低压区,右腔222为高压区,主阀2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同样地,在压力差作用下,活塞24将滑块25推向左侧,滑块位于最左侧定义为滑块的第二工作位置,也为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二工作位置。滑块25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二腔220位于第一阀孔231和第二阀孔232上方,第一阀孔231和第二阀孔232与第二腔220连通,第一连通管111与第二连通管112通过第二腔220连通;中腔与第四连通管204连通,第三阀孔233与中腔连通,至少第二阀口2721相对邻近滑块25的一侧与中腔连通,第一阀口与第三连通管203连通,第二阀口相对第一阀口为高压,阀芯273在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压力差作用下,或者阀芯273在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压力差及弹性元件弹力作用下,颈部2732位于第二阀口2721下方,第二阀口2721被打开,容纳腔274与第二阀口2721连通,进而第一阀口2711与第二阀口2721连通,或者说与第二阀口2721连通的中腔223与第三连通管203连通,或者说第三连通管203经主阀腔22与第四连通管204连通。
请参阅图8,图8是一种空调系统原理示意图。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5、位于压缩机进气口的气液分离器6、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第一换热器9、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多通换向装置及节流组件;多通换向装置包括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三阀孔和第四阀孔,或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与第一阀孔连通的第一连通管201、与第二阀孔连通的第二连通管202、与第三阀孔连通的第三连通管203及与进口连通的第四连通管204,进口或第四连通管204与第一换热器9另一接口连通,第一阀孔或第一连通管201与第三换热器4连通,第二阀孔或第二连通管202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或经气液分离器6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第三阀孔或第三换热器4经并联的单向阀7和第一膨胀阀81连通后与第三连通管203连通,第三阀孔或第三连通管203同时通过第二膨胀阀82与第二换热器连通,第二膨胀阀82与第三换热器3的一接口连通,第三换热器3的另一接口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或经气液分离器6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第三连通管203与第一节流元件82和第二节流元件81之间的管路连通或通过控制阀与第一节流元件82和第二节流元件81之间的管路连通。其中,单向阀7在流体从第三换热器到第三连通管203方向时导通,而从第三连通管203向第三换热器方向时为关;另外膨胀阀还可以使用带导通功能的膨胀阀,另外还可以带直接导通功能,这样可以取消单向阀,如第二节流元件81带单向直接导通功能,流体从第三换热器到第三连通管203方向时导通,从第三连通管203向第三换热器方向第二节流元件81为节流状态。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或连通,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连通,如两个部件之间也可组装在一起,这样可以不要连接管路,且系统更加紧凑,也可以是间接的连接或连通,如通过管路连通,或经过某一部件后再连通,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打开第二节流装置指第二节流装置81的开度最大,关闭节流装置指节流装置的开度为零,开启节流装置指打开和关闭之间的状态,或者说节流装置的节流状态。
当夏天室内需要制冷时,开启空调系统的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多通换向装置打开进口和第一阀孔或第一连通管的连通通道,多通换向装置关闭第三阀孔和第二阀孔的连通通道及关闭第三阀孔与进口的连通通道;或者说,在空调系统的第一工作状态,第四连通管204与第一连通管201连通,第二连通管202和第三连通管203不连通,第一换热器9与第三换热器4连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9的风门902开度为零,让风道旁通,风不经过第一换热器9。当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出来,经过第一换热器9时,由于此时没有风经过,所以经过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基本不会与空气产生热交换;这样,冷媒经过多通换向装置的第四连通管204流入与第三换热器4连通的第一连通管201,然后流入第三换热器,在这里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媒向空气排出热量之后,通过单向阀7后经第二膨胀阀82进行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而进入第二换热器3,在这里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室内多余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媒经过第二换热器3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流体或低温低压气液两相的流体回到气液分离器6,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饱和或过热状态)回到压缩机5,通过压缩机5做功,再把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形成一个制冷循环。第一膨胀阀或第二膨胀阀可以选用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或节流管;另外,本实施例为保证冷媒流体的节流效果,节流组件优先选用可双向流通进行节流的电子膨胀阀。
当冬天室内需要热量时,空调系统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二工作状态,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多通换向装置打开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的连通通道,及打开第三阀孔与进口的连通通道,或者说,第四连通管204与第三连通管203连通,第一连通管201与第二连通管202连通。这时,风门902可以开到最大,避免风旁通而不经过第一换热器9,这时冷媒循环回路的流动方式如下: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5出来,经过第一换热器9,这里通过的空气与第一换热器9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行热交换,空气升温后流向室内以加热室内的温度;冷媒吸收空气中的冷量后,经过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三连通管203流入第一膨胀阀81和第二膨胀阀82之间的管路,可以用第二换热器3前的第二膨胀阀82控制冷媒是否进入蒸发器;冷媒进入第一膨胀阀81,至此,冷媒变成低温低压的流体,到达第三换热器4,在第三换热器4中,启动室外风机,使冷媒在第三换热器4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吸收外部空气中的热量后进入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一连通管201,然后经过第二连通管202回到气液分离器6,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饱和或过热状态)回到压缩机,通过压缩机5做功,再把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形成一个热泵循环;经过气液分离器时如果有液态冷媒没有完全蒸发,液态冷媒就会贮存在气液分离器中,以避免压缩机液击或过冷影响热泵系统的效率。如果第一换热器的制热量不能满足室内的舒适度要求,可以同时开启加热器901进行电加热进行补充,以满足室内的舒适度要求。另外,如果打开第二换热器前的第二膨胀阀82,部分冷媒经第二膨胀阀82进入第二换热器,吸收部分热量从而冷凝析出水分形成除湿效应,保持空气干爽,这样可以实现除湿功能。在空调系统中引入多通换向装置,不仅实现了空调系统的制冷及制热功能,有利于减少空调系统中截止阀的应用数量,及降低截止阀的布局难度,简化空调系统的控制过程。
在第二实施例,第三阀孔或第三连通管203也可以直接与第三换热器另一端口和第一节流元件82之间的管路连通,或者说空调系统不包括第二节流元件81和单向阀7。空调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多通换向装置打开第四连通管204与第一连通管201的连通通道,开启第一节流元件82,关闭风门902,在空调系统的第一工作状态,第一换热器9仅为制冷剂的流通通道,第三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释放冷量;空调系统也可以打开风门902或部分打开风门902,第一换热器与气流热交换,第一换热器也作为冷凝器释放冷量,加热气流。空调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多通换向装置打开第一连通管201与第二连通管的连通通道,及打开第四连通管204与第三连通管203的连通通道,开启第一节流元件,打开风门902,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释放热量,从第三连通管203流出的制冷剂部分流入第三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部分制冷剂经第一节流元件82节流后进入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
在第三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空调系统也可以不包括单向阀7,在空调系统的第一工作状态,打开第二节流装置81,在空调系统的第二工作状态,可以关闭第一节流装置82,开启第二节流装置81,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不参与换热,第三换热器作为蒸发器释放冷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多通换向装置中设置能够至少关闭其中一个阀孔的阀芯,多通换向装置能够在一状态下;利用多通换向装置调节空调系统中冷媒流向,实现空调系统调节温度的功能,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内器件布局难度及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多通换向装置,包括主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主阀阀座、滑块和阀芯,所述主阀阀座与所述主阀体固定,所述主阀阀座包括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所述主阀包括主阀腔,所述主阀体包括进口,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设置于所述第三阀孔或设置于与所述第三阀孔连通的连通管,在所述第三阀孔轴向方向,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之间,相对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邻近所述进口,所述阀芯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滑块能够相对所述主阀阀座滑动而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与所述滑块的位置对应包括两个工作位置;
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滑块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阀芯能够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阀芯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进口之间不连通,且所述阀芯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孔之间不连通;
所述滑块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二阀孔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主阀阀座之间形成的腔连通,从而使所述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之间的连通通道导通,所述阀芯打开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主阀腔的第二阀口上方的空间连通,从而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进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颈部,所述颈部位于所述阀芯的一端,所述滑块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颈部伸入所述第二阀口,所述颈部的侧壁和/或端壁密封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颈部相对邻近所述第二阀口的端壁为平面,所述第二阀口相对邻近所述颈部的周侧为平面,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颈部的端壁密封所述第二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第一连通孔和滑动部,在所述第三阀孔轴向方向,所述滑动部相对所述颈部远离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连通孔位于所述阀芯的中心部分,所述第一连通孔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阀芯的另一端的端壁,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阀口并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颈部的侧壁,或者所述第一连通孔的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颈部和所述滑动部之间的阀芯侧壁,在所述第三阀孔轴向方向,所述第一连通孔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阀口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第一连通孔,所述主阀包括第一阀座、第二阀座和容纳腔,在所述第三阀孔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阀座相对所述第一阀座邻近所述滑块,所述第一阀座包括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座包括第二阀口,形成容纳腔的壁至少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所述阀芯能够在所述容纳腔内滑动,所述第一阀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主阀腔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滑块与所述主阀阀座之间形成的腔为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包括左腔、中腔与右腔,所述中腔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腔至少与所述第二阀孔连通;
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腔也相应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阀芯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中腔不连通,所述第一阀孔通过所述中腔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腔也相应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阀孔通过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二阀孔连通,所述中腔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阀芯打开所述第二阀口,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中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阀孔位于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三阀孔之间,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三阀孔的内壁固定,在所述第三阀孔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阀座不超出所述第三阀孔,形成容纳腔的壁包括第一阀座的内壁、第二阀座的内壁,或者形成容纳腔的壁包括第一阀座的内壁和第二阀座的内壁和第三阀孔的内壁;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阀座的内壁和/或第二阀座的内壁或第三阀孔的内壁滑动;或所述第一阀座还包括凸台,所述第一阀口贯穿所述第一阀座的凸台,所述第一阀座的凸台伸入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阀座的凸台滑动;
或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设置于与所述第三阀孔连通的连通管的内壁,形成所述容纳腔的壁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的内壁,或者形成容纳腔的壁包括第一阀座、第二阀座和连通管的内壁,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阀座的内壁和/或第二阀座的内壁或与所述第三阀孔连通的连通管的内壁滑动;或所述第一阀座还包括凸台,所述第一阀口贯穿所述第一阀座的凸台,所述第一阀座的凸台伸入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阀座的凸台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三阀孔连通的连通管的管壁包括第一凹陷区和第二凹陷区,在所述第三阀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凹陷区位于所述第一阀座下方,所述第二凹陷区位于所述第二阀座上方,所述第二阀座和所述连通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连通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的周侧固定,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固定;或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的周侧固定,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的颈部或所述阀芯的滑动部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的周侧固定,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固定;或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的周侧固定,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的颈部或所述阀芯的滑动部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的周侧固定,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固定;或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的周侧固定,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的颈部或所述阀芯的滑动部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还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贯穿所述主阀体与所述第一阀孔、第二阀孔连通,与所述第三阀孔连通的连通管设置为第三连通管,所述第四连通管与所述进口连通;
所述主阀还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活动时能带动所述滑块滑动;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将所述第一腔分为左腔、右腔和中腔,所述中腔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所述左腔相对右腔邻近所述第一活塞,所述右腔相对左腔邻近所述第二活塞,所述中腔至少与所述第四连通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换向装置还包括导阀,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第三毛细管和第四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第三毛细管和第四毛细管分别与导阀的不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毛细管与所述左腔连通,所述第二毛细管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三毛细管与所述右腔连通,所述第四毛细管与所述第四连通管连通;在所述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毛细管与第四毛细管连通,第二毛细管与第三毛细管连通;在所述多通换向装置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毛细管与第二毛细管连通,第三毛细管和第四毛细管连通。
12.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及节流组件,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多通换向装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包括进口、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三阀孔,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孔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连通管路连通,所述节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的连通管路;
所述空调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打开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一阀孔的连通通道,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关闭所述第三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的连通通道及关闭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进口的连通通道;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多通换向装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多通换向装置打开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二阀孔的连通通道,及打开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进口的连通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多通换向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口连通,开启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多通换向装置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入口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开启所述第一节流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三阀孔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之间的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打开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及开启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开启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及第二节流元件;所述打开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最大,所述开启指节流元件处于指打开和关闭之间的状态,或者说节流元件处于节流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关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及开启所述第一节流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43952.1A CN108253669B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43952.1A CN108253669B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3669A CN108253669A (zh) | 2018-07-06 |
CN108253669B true CN108253669B (zh) | 2021-10-19 |
Family
ID=6272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43952.1A Active CN108253669B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536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05337A (zh) * | 2018-11-13 | 2019-03-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786532B (zh) * | 2021-09-30 | 2022-09-27 | 张淑娟 | 一种密闭式膀胱冲洗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94561A (en) * | 1974-03-14 | 1975-07-15 | Controls Co Of America |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with differential area operator |
JP2005113990A (ja) * | 2003-10-06 | 2005-04-28 | Ranco Japan Ltd | 切換弁 |
CN201034191Y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张德如 | 截止式换向阀 |
CN204004561U (zh) * | 2014-07-17 | 2014-12-10 | 浙江亿日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带截止功能的气控换向阀 |
CN104964490A (zh) * | 2015-06-25 | 2015-10-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四通阀及空调系统 |
CN105423658A (zh) * | 2015-12-25 | 2016-03-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带截止功能的四通换向阀 |
CN205779973U (zh) * | 2016-05-21 | 2016-12-07 |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镇江船舶辅机厂 | 重力释放用液压换向阀 |
CN107869601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
2016
- 2016-12-29 CN CN201611243952.1A patent/CN1082536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94561A (en) * | 1974-03-14 | 1975-07-15 | Controls Co Of America |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with differential area operator |
JP2005113990A (ja) * | 2003-10-06 | 2005-04-28 | Ranco Japan Ltd | 切換弁 |
CN201034191Y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张德如 | 截止式换向阀 |
CN204004561U (zh) * | 2014-07-17 | 2014-12-10 | 浙江亿日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带截止功能的气控换向阀 |
CN104964490A (zh) * | 2015-06-25 | 2015-10-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四通阀及空调系统 |
CN105423658A (zh) * | 2015-12-25 | 2016-03-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带截止功能的四通换向阀 |
CN205779973U (zh) * | 2016-05-21 | 2016-12-07 |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镇江船舶辅机厂 | 重力释放用液压换向阀 |
CN107869601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3669A (zh) | 2018-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69601B (zh)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
EP2990740B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US20190092121A1 (en) |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 |
US10675940B2 (en) |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 |
US10843528B2 (en) |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10274053B (zh) | 流体切换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8253669B (zh)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
JP2003083458A (ja) | 四方向切換弁 | |
CN106907881B (zh) | 制冷剂控制装置、换热系统及该制冷剂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2003254453A (ja) | 四方向切換弁 | |
CN108248331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09800783U (zh) | 一种具有六通换向阀的热水空调 | |
EP3453991A1 (en) |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06482402B (zh) | 制冷剂控制装置、换热系统及该制冷剂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4156438B2 (ja) | 四方切換弁 | |
JP5629856B2 (ja) | 制御弁 | |
CN110274052B (zh) | 流体切换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9556324B (zh) | 一种换热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1536257A (zh) | 一种具有六通换向阀的热水空调 | |
CN219083269U (zh) | 空调器系统 | |
JP2012082908A (ja) | 集合弁 | |
CN111765671B (zh) | 双向流通膨胀阀及具有其的装置 | |
CN108248332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KR100484635B1 (ko) |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장치의 팽창밸브 | |
JP2011255856A (ja) | 車両用冷暖房装置および制御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