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8411B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68411B CN107768411B CN201711008335.8A CN201711008335A CN107768411B CN 107768411 B CN107768411 B CN 107768411B CN 201711008335 A CN201711008335 A CN 201711008335A CN 107768411 B CN107768411 B CN 1077684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light emitting
- cathode
- a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59 photo et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9565 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09491 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985 pee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有源衬底和设置在有源衬底上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有源衬底的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表面,第二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凹槽内。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选择点亮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实现宽视角显示和窄视角显示切换,能有效防止隐私泄露。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LED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已经由原来的120°左右拓宽到160°以上,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
现在的显示器件逐渐朝着宽视角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手机移动终端应用,桌上显示器还是笔记本电脑应用,除了宽视角的需求之外,在许多场合还需要显示装置具备宽视角与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宽视角与窄视角切换。
第一种是在显示屏上贴附百叶遮挡膜来实现,当需要进行防窥时,利用百叶遮挡膜遮住屏幕即可缩小视角。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准备百叶遮挡膜,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一张百叶遮挡膜只能实现一种视角,一旦贴附上百叶遮挡膜后,视角便固定了,只能实现窄视角模式,就无法再显示宽视角功能。
第二种是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双光源背光系统用于调节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该双光源背光系统由两层层叠的导光板结合反棱镜片构成,顶层导光板(LGP-T)结合反棱镜片改变光线的走向使得光线限制在比较窄的角度范围,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视角,而底部导光板(LGP-B)结合反棱镜片的功能则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宽视角。但是,这种双光源背光系统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及成本均增加,不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上述防窥膜仅能实现窄视角,无法实现视角切换。而且,上述几种防窥技术仅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对于AMOLED等自发光显示技术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选择点亮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实现宽视角显示和窄视角显示切换,能有效防止隐私泄露。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有源衬底和依次设置在有源衬底上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有源衬底的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表面,第二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阳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阴极由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制成,阳极、发光层和阴极依次设置在有源衬底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阳极由不透明金属材料制成,阴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阳极、发光层和阴极依次设置在有源衬底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发光部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有源衬底包括阵列基板和绝缘层,绝缘层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凹槽设置在绝缘层上,第一发光部设置于绝缘层的表面,第二发光部设置于绝缘层的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各子像素单元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在驱动电路中,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一发光部两侧的元件,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二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两侧的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能选择点亮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实现宽视角显示和窄视角显示切换,能有效防止隐私泄露。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
制作有源衬底,并在有源衬底的表面制作多个凹槽;以及
在有源衬底上依次制作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其中,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表面,第二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制作该有源衬底后的步骤包括:
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在有源衬底上制作阳极;
在阳极上制作发光层;以及
利用金属材料在发光层上制作阴极。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制作该有源衬底后的步骤包括:
利用金属材料在有源衬底上制作阳极;
在阳极上制作发光层;以及
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在发光层上制作阴极。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制作该有源衬底的步骤包括:
制作阵列基板;
在阵列基板上涂布绝缘层;以及
利用压印或光刻工艺在绝缘层上制作多个凹槽。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有源衬底和依次设置在有源衬底上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有源衬底的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表面,第二发光部设置于有源衬底的凹槽。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选择点亮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实现宽视角显示和窄视角显示切换,能有效防止隐私泄露。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阵列基板的子像素单元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阵列基板的子像素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发光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有源衬底12、阳极13、发光层16和阴极19。其中,发光层16由空穴注入层(图未示)、空穴传输层(图未示)、有机层、电子传输层(图未示)、电子注入层(图未示)依次堆叠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能进行底发光显示。
如图1所示,有源衬底12包括绝缘层121和阵列基板122。绝缘层121设置在阵列基板122上,绝缘层121上设有多个凹槽101,凹槽101呈矩形,各凹槽101呈矩阵排列地分布在绝缘层121上,且各凹槽101沿着绝缘层121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层121,即阵列基板122可部分从凹槽101中露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21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2是本发明的阵列基板的子像素单元的电路图。图3是本发明的阵列基板的子像素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阵列基板122包括多条扫描线123和多条数据线124,各扫描线123与各数据线124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各子像素单元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扫描开关管125、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第二驱动晶体管128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
扫描开关管125的栅极与扫描线123连接,扫描开关管125的源极与数据线124连接,扫描开关管125的漏极连接存储电容的一端。
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栅极与扫描开关管125的漏极连接,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源极与第一电源I1连接。
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的阳极13与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漏极连接,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的阴极19接第二参考电压V2。
第二驱动晶体管128的栅极与扫描开关管125的漏极连接,第二驱动晶体管128的源极与第二电源I2连接。
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的阳极13与第二驱动晶体管128的漏极连接,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的阴极19接第三参考电压V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并联连接在驱动电路中,即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可被同时点亮或者分别点亮。
在本实施例中,当只点亮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时,控制第二电源I2处的电压等于第二参考电压V2等于第三参考电压V3,同时控制第一电源I1处的电压不等于第二电源I2处的电压,此时即可点亮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
当同时点亮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时,控制第一电源I1处的电压等于第二电源I2处的电压以及控制第二参考电压V2等于第三参考电压V3,同时控制第一电源I1处的电压不等于第二参考电压V2,此时即可同时点亮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
当只点亮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时,控制第一电源I1处的电压等于第二参考电压V2等于第三参考电压V3,同时控制第二电源I2处的电压不等于第一电源I1处的电压;或者控制第一电源I1处的电压等于第二电源I2处的电压等于第二参考电压V2,同时控制第三参考电压V3不等于第一电源I1处的电压,此时即可点亮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
如图1所示,阳极13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阳极13设置在有源衬底12上,并与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漏极连接。阳极13覆盖在有源衬底12的绝缘层121上,阳极13的一部分覆盖在绝缘层121的表面上,阳极13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
空穴注入层设置在阳极13上,空穴注入层的一部分覆盖在阳极13的表面上,空穴注入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
空穴传输层设置在空穴注入层上,空穴传输层的一部分覆盖在空穴注入层的表面上,空穴传输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有机层由单色有机材料或多种彩色有机材料制成,例如有机层由红色有机材料R或r、蓝色有机材料G或g、绿色有机材料B或b分别制成一部分,并按照需要的排列方法拼接组合各彩色有机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均包括三种彩色有机材料,其中第一发光部162(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有源衬底12的表面上,即第一发光部162的有机层设置于空穴传输层的表面上;第二发光部163(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凹槽101内,即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设置在凹槽101内。值得一提的是,凹槽101的深度大于第二发光部163的厚度。
电子传输层设置在有机层上,电子传输层的一部分覆盖在第一发光部162的有机层上,电子传输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并覆盖在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上;电子传输层位于凹槽101中的部分贴着第一发光部162的有机层侧面和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顶面设置。
电子注入层设置在电子传输层上,电子注入层的一部分覆盖在电子传输层的表面上(第一发光部162的有机层上方),电子注入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该部分电子注入层贴着电子传输层的侧面和电子传输层的底面设置。
阴极19由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Al)、银(Ag)、镁(Mg),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阴极19设置在电子注入层上,阴极19的一部分覆盖在电子注入层的表面上(第一发光部162的上方),阴极19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该部分阴极19贴着电子注入层的侧面和电子注入层的底面设置。由于第一发光部162被不透明的阴极19包覆,当第一发光部162发光时,光线被限定在小角度范围内出射,同时阴极19可起到反射镜的作用反射光线;由于第二发光部163没有被不透明的阴极19包覆,当第二发光部163发光时,光线可在大角度范围内出射。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一发光部162两侧的元件,即第一发光部162两侧的阳极13和阴极19;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包括第二发光部163和第二发光部163两侧的元件,即第二发光部163两侧的阳极13和阴极19。因此,通过选择点亮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可实现显示装置10宽视角显示和窄视角显示切换。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制作阳极13’和阴极19’的材料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能进行顶发光显示。
如图4所示,具体地,阳极13’由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Al)、银(Ag)、镁(Mg),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阳极13’设置在有源衬底12上,并与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漏极连接。阳极13’覆盖在有源衬底12的绝缘层121上,阳极13’的一部分覆盖在绝缘层121的表面上,阳极13’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该部分阳极13’贴着凹槽101的槽壁和底面设置。
空穴注入层设置在阳极13’上,空穴注入层的一部分覆盖在阳极13’的表面上,空穴注入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
空穴传输层设置在空穴注入层上,空穴传输层的一部分覆盖在空穴注入层的表面上,空穴传输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
如图4和图5所示,有机层由单色有机材料或多种彩色有机材料制成,例如有机层由红色有机材料R或r、蓝色有机材料G或g、绿色有机材料B或b分别制成一部分,并按照需要的排列方法拼接组合各彩色有机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均包括三种彩色有机材料,其中第一发光部162(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有源衬底12的表面上,即第一发光部162的有机层设置于空穴传输层的表面上;第二发光部163(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凹槽101内,即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设置在凹槽101内。
电子传输层设置在有机层上,电子传输层的一部分覆盖在第一发光部162的有机层上,电子传输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并覆盖在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上。
电子注入层设置在电子传输层上,电子注入层的一部分覆盖在电子传输层的表面上(第一发光部162的有机层上方),电子注入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凹槽101中。
阴极19’由透明的导电材料制成,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阴极19’设置在电子注入层上,阴极19’的一部分覆盖在电子注入层的表面上(第一发光部162的上方),阴极19’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凹槽101中。
由于第一发光部162没有被不透明的阳极13包覆,当第一发光部162发光时,光线在大角度范围内出射;由于第二发光部163设置在凹槽101内,即第二发光部163被不透明的阳极13包覆,当第二发光部163发光时,光线被限定在小角度范围内出射。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一发光部162两侧的元件,即第一发光部162两侧的阳极13’和阴极19’;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包括第二发光部163和第二发光部163两侧的元件,即第二发光部163两侧的阳极13’和阴极19’。因此,通过选择点亮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可实现显示装置10’宽视角显示和窄视角显示切换。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有源衬底12”的部分结构不同。
具体地,有源衬底12”包括绝缘层121”和阵列基板122。绝缘层121”设置在阵列基板122上,绝缘层121”上设有多个凹槽101,凹槽101呈长条形,各凹槽101相互间隔排列地分布在绝缘层121”上,且各凹槽101沿着绝缘层121”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层121”,即阵列基板122可部分从凹槽101中露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21”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至图4,阳极13、发光层16和阴极19依次设置在有源衬底12”上。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发光层16的有机层由单色有机材料或多种彩色有机材料制成,例如有机层由红色有机材料R或r、蓝色有机材料G或g、绿色有机材料B或b分别制成一部分,并按照需要的排列方法拼接组合各彩色有机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呈长条形,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的有机层均包括三种彩色有机材料,其中第一发光部162(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有源衬底12、12”的表面上,第二发光部163(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凹槽101内。凹槽101的深度大于第二发光部163的厚度。
图8是本发明的发光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有源衬底12上的凹槽10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设计,例如可将凹槽101设计成正方体形,将凹槽101以外的绝缘层121设计成十字架形,并在每个十字架形的四周设置四个凹槽10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发光层16的第一发光部162设置在绝缘层121的表面,第二发光部163设置在凹槽101内,因此可将发光层16的第一发光部162设计成十字架形,将第二发光部163设计成正方体形。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10”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
制作有源衬底12、12”,并在有源衬底12、12”的表面制作多个凹槽101;以及
在有源衬底12、12”上依次制作阳极13、13’、发光层16和阴极19、19’,其中,发光层1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一发光部162两侧的元件设置于有源衬底12、12”的表面,第二发光部163和第二发光部163两侧的元件设置于有源衬底12、12”的凹槽101。
具体地,如图1所示,制作该有源衬底12后的步骤包括:
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在有源衬底12上制作阳极13;阳极13例如由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s;ITO)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阳极13上制作发光层16;具体地,发光层16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依次堆叠形成,有机层由单色有机材料或多种彩色有机材料制成,例如有机层由红色有机材料R或r、蓝色有机材料G或g、绿色有机材料B或b分别制成一部分,并按照需要的排列方法拼接组合各彩色有机材料形成,其中第一发光部162(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有源衬底12的表面上,第二发光部163(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凹槽101内。值得一提的是,凹槽101的深度大于第二发光部163的厚度。
以及
利用金属材料在发光层16上制作阴极19。阴极19例如由铝(Al)、银(Ag)、镁(Mg)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5所示,制作该有源衬底12后的步骤包括:
利用金属材料在有源衬底12上制作阳极13’;阳极13’例如由铝(Al)、银(Ag)、镁(Mg)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阳极13’上制作发光层16;具体地,发光层16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依次堆叠形成,有机层由单色有机材料或多种彩色有机材料制成,例如发有机层由红色有机材料R或r、蓝色有机材料G或g、绿色有机材料B或b分别制成一部分,并按照需要的排列方法拼接组合各彩色有机材料形成,其中第一发光部162(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有源衬底12的表面上,第二发光部163(有机层包括红色有机材料r、蓝色有机材料g、绿色有机材料b)设置在凹槽101内。值得一提的是,凹槽101的深度大于第二发光部163的厚度。
以及
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在该发光层16上制作阴极19’。阴极19’例如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至图5,制作该有源衬底12、12”的步骤包括:
制作阵列基板122;具体地,准备玻璃基板,并在基板制作多条扫描线123、多条数据线124和驱动电路,其中驱动电路包括扫描开关管125、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第二驱动晶体管128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扫描开关管125的栅极与扫描线123连接,扫描开关管125的源极与数据线124连接,扫描开关管125的漏极连接存储电容的一端。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栅极与扫描开关管125的漏极连接,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源极与第一电源I1连接。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的阳极13、13’与第一驱动晶体管126的漏极连接,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的阴极19、19’接第二参考电压V2。第二驱动晶体管128的栅极与扫描开关管125的漏极连接,第二驱动晶体管128的源极与第二电源I2连接。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的阳极13、13’与第二驱动晶体管128的漏极连接,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的阴极19、19’接第三参考电压V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并联连接在驱动电路中,即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9可被同时点亮或者分别点亮。
在阵列基板122上涂布绝缘层121、121”;以及
利用压印或光刻工艺在绝缘层121、121”上制作多个凹槽101。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10”包括有源衬底12、12”和依次设置在该有源衬底12、12”上的阳极13、13’、发光层16和阴极19,有源衬底12、12”的表面设有多个凹槽101,发光层1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沿着垂直于发光层16的方向,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一发光部162两侧的元件设置于有源衬底12、12”的表面,第二发光部163和第二发光部163两侧的元件设置于有源衬底12、12”的凹槽101。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10”可选择点亮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实现宽视角显示和窄视角显示切换,能有效防止隐私泄露。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源衬底和设置在该有源衬底上的阳极、发光层(16)和阴极,该有源衬底的表面设有多个凹槽(101),该发光层(1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该第一发光部(162)设置于该有源衬底的表面,该第二发光部(163)设置于该有源衬底的凹槽(101)内,该有源衬底包括阵列基板(122)和绝缘层,该绝缘层设置在该阵列基板(122)上,该凹槽(101)设置在该绝缘层上,该第一发光部(162)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表面,该第二发光部(163)设置于该绝缘层的凹槽(101)内,该发光层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依次堆叠形成,该空穴注入层的一部分覆盖在该阳极的表面上,该空穴注入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该凹槽(101)中,该阴极的一部分覆盖在该电子注入层的表面上,该阴极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该凹槽中,该部分该阴极贴着该电子注入层的侧面和该电子注入层的底面设置;
当该阳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该阴极由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制成时,该第一发光部(162)被不透明的该阴极包覆,该第二发光部(163)没有被该阴极包覆;
当该阳极由不透明金属材料制成,该阴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该第二发光部(163)被不透明的该阳极包覆,该第一发光部(162)没有被该阳极包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101)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发光部(163)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基板(122)包括多条扫描线(123)和多条数据线(124),各该扫描线(123)与各该数据线(124)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各该子像素单元包括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6)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7),该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6)与该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并联连接在该驱动电路中,该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12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该第一发光部(162)两侧的元件,该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127)包括第二发光部(163)和该第二发光部(163)两侧的元件。
4.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
制作有源衬底,并在该有源衬底的表面制作多个凹槽(101);以及
在该有源衬底上依次制作阳极、发光层(16)和阴极,其中,该发光层(16)包括第一发光部(162)和第二发光部(163),该第一发光部(162)设置于该有源衬底的表面,该第二发光部(163)设置于该有源衬底的凹槽(101)内;制作该有源衬底的步骤包括:
制作阵列基板(122);
在该阵列基板(122)上涂布绝缘层;以及
利用压印或光刻工艺在该绝缘层上制作多个凹槽(101),该第一发光部(162)设置于该绝缘层的表面,该第二发光部(163)设置于该绝缘层的凹槽(101)内;该发光层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依次堆叠形成,该空穴注入层的一部分覆盖在该阳极的表面上,该空穴注入层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该凹槽(101)中,该阴极的一部分覆盖在该电子注入层的表面上,该阴极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各该凹槽中,该部分该阴极贴着该电子注入层的侧面和该电子注入层的底面设置;
当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在该有源衬底上制作阳极,利用金属材料在该发光层(16)上制作阴极时,该第一发光部(162)被不透明的该阴极包覆,该第二发光部(163)没有被该阴极包覆;
当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在该有源衬底上制作阴极,利用金属材料在该发光层(16)上制作阳极时,该第二发光部(163)被不透明的该阳极包覆,该第一发光部(162)没有被该阳极包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08335.8A CN107768411B (zh) | 2017-10-25 | 2017-10-25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08335.8A CN107768411B (zh) | 2017-10-25 | 2017-10-25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68411A CN107768411A (zh) | 2018-03-06 |
CN107768411B true CN107768411B (zh) | 2020-09-01 |
Family
ID=6127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08335.8A Active CN107768411B (zh) | 2017-10-25 | 2017-10-25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684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8063B (zh) * | 2019-01-15 | 2021-01-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10600518B (zh) * | 2019-09-19 | 2022-02-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WO2022032590A1 (zh) | 2020-08-13 | 2022-02-17 |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13448112B (zh) * | 2020-08-13 | 2022-05-20 |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15620634B (zh) * | 2022-09-29 | 2024-07-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6056514B (zh) * | 2022-12-28 | 2023-12-19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8843364A (zh) * | 2023-04-23 | 2024-10-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排布、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7186A (zh) * | 2012-01-30 | 2013-07-31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双面发光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93676B2 (ja) * | 2009-10-22 | 2014-09-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04183588A (zh) * | 2013-05-21 | 2014-12-03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855193B (zh) * | 2014-03-05 | 2017-0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2017
- 2017-10-25 CN CN201711008335.8A patent/CN1077684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7186A (zh) * | 2012-01-30 | 2013-07-31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双面发光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68411A (zh) | 2018-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68411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US10879320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EP2858064B1 (en) | Display device | |
EP3156841A1 (en) | Display base pl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9619196B2 (en) | Dual emission type display panel | |
US11985844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 |
JP2005293946A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 | |
US20210124227A1 (en) | Display pane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109684B2 (en) | Pixel element structure, array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992083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US9960211B2 (en) | Pixel element structure, array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381727B (zh)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309359B2 (en) |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display layer | |
JP2007227275A (ja) |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 |
JP2005142002A (ja)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0635066A (zh) | 一种透明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透明显示装置 | |
US10777618B2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fabric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20051337A (ko)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
EP4109542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 |
US11043181B2 (en) | Display unit | |
JP4525007B2 (ja) | 表示装置 | |
US7751116B2 (en) | Flexible display | |
CN11516702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193029A (zh) | 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 |
JP2006178335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Applicant after: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Kunshan)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Applicant befor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