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7733A -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17733A CN107517733A CN201710906788.6A CN201710906788A CN107517733A CN 107517733 A CN107517733 A CN 107517733A CN 201710906788 A CN201710906788 A CN 201710906788A CN 107517733 A CN107517733 A CN 1075177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ybia albuminosa
- parts
- termitarium
- termite
- artific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00—Fertilis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or parts thereof
- C05F1/007—Fertilis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or parts thereof from derived products of animal origin or their wastes, e.g. leather, dairy produc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鸡枞菌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将豆渣、蛋白胨、碳酸、磷酸、葡萄糖、维生素A、奶粉、白蚁巢土、白蚁巢、白蚁巢菌圃等原料进行组合,模拟野生鸡枞菌的生长环境,对鸡枞菌进行培养,本方法可以提高鸡枞菌出菇率及产量,并且在向生长基补充营养物质后,可再次使用,减少了物料的浪费,降低了鸡枞菌的生产成本,更利于鸡枞菌的大规模种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鸡枞菌是四大名菌之一,在食用野生菌中为珍品。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菌可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菌仅西南、东南几省及中国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因其野生产量低而价格较高。
鸡枞菌不仅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益胃、清神、治痔及降血脂等作用,还具有养血润燥、健脾和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久泻不止、痔疮下血诸症,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
然而,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土地种植过程中农药的大量施用,特别是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野生鸡枞菌的破坏性采挖,使得鸡枞菌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幅下降,价格不断攀升,从而加剧了无序性采挖,形成了恶性循环。
鸡枞菌和绝大多数野生菌类的生长机理有极大差异,生理特性很特殊,鸡枞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和白蚁进化为共生生态系统,鸡枞菌依赖于白蚁为其营造的白蚁巢菌圃,白蚁该鸡枞菌提供了其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
目前,鸡枞菌人工培养通常是采用培养基培养,再转移至土壤中进行种植的方法,如CN104387138A(种植鸡枞菌的培养包生产及人工种植鸡枞菌的方法),此类方法由于鸡枞菌对环境要求极高,导致培养料中的营养特征不符合其特性要求时难以出菇,即使能够成功出菇,也需要大量符合鸡枞菌生长要求的土壤才能进行栽培,导致鸡枞菌栽培难以大规模进行,产量难以提高,为了增加鸡枞菌出菇率及产量,通常在鸡枞菌生长过程中加入白蚁、白蚁巢相关提取物,如 CN105474995A(一种野生鸡枞菌的栽培驯化方法),但是白蚁、白蚁巢相关提取物获取较有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制约了鸡枞菌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2-26℃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按照重量份,称取豆渣30-35份、蛋白胨8-12份、葡萄糖8-10 份、奶粉5-8份、维生素A1-2份、白蚁巢土20-24份、水18-22份,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6.5,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0-45d,控制室内温度23-25℃、湿度86-89%、昼夜温差 8-10℃,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按照重量份,称取豆渣10-12份、蛋白胨5-7份、葡萄糖4-5 份,奶粉4-5份,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0.8-1.2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3-25℃、空气湿度82-84%、昼夜温差在8-10℃,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其成分按重量份计为,去皮马铃薯浆120-160 份、葡萄糖14-18份、果糖4-6份、琼脂8-12份、维生素A3-4份、蛋白胨8-14份,蛋白粉15-20份。
所述培养基,还加入了0.04-0.1%的蛋白酶,促进培养基中蛋白质分解,增加氨基酸含量。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10-30cm、直径 5-10cm的白蚁巢碎块。白蚁巢过大使可以分成大小合适的白蚁巢碎块,加以利用,减少原料浪费。
所述白蚁巢,是高度20-40cm、直径10-15cm的完整白蚁巢。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1-3cm 的白蚁巢菌圃碎块。白蚁巢菌圃营养丰富,产量较少,应充分利用。
所述白蚁巢菌圃,需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杀灭其中杂菌及孢子。
所述白蚁巢菌圃,需向其中加入3-8ml的白蚁提取液,白蚁提取液中含有抑制除鸡枞菌外其他杂菌生长的活性酶,可以抑制杂菌生长并促进鸡枞菌生长。
还包括步骤(8),向采摘结束后的生长基,每kg生长基加入白蚁提取液10-20ml、奶粉20-24g、葡萄糖12-18g,用以补充鸡枞菌生长过程中所消耗的营养物质。
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提取液,是将白蚁与等量95%乙醇混合,打成浆,过滤取滤液,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鸡枞菌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将豆渣、蛋白胨、碳酸、磷酸、葡萄糖、维生素A、白蚁巢、白蚁菌圃等原料进行组合,模拟野生鸡枞菌的生长环境,对鸡枞菌进行培养,本方法可以提高鸡枞菌出菇率及产量,并且在向生长基补充营养物质后,可再次使用,减少了物料的浪费,降低了鸡枞菌的生产成本,更利于鸡枞菌的大规模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4℃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2.5kg、蛋白胨10kg、葡萄糖9kg、奶粉6.5kg、维生素A1.5kg、白蚁巢土22kg、水20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2,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2d,控制室内温度24℃、湿度87.5%、昼夜温差9℃,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1kg、蛋白胨6kg、葡萄糖4.5kg,奶粉4.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4℃、空气湿度83%、昼夜温差在9℃,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40g、葡萄糖16g、果糖 5g、琼脂10g、维生素A3.5g、蛋白胨11g、大豆蛋白粉17.5g,混合而成。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20cm、直径7.5cm 的白蚁巢碎块。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2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
实施例2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2℃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0kg、蛋白胨8kg、葡萄糖8kg、奶粉5kg、维生素A1kg、白蚁巢土20kg、水18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0d,控制室内温度23℃、湿度86%、昼夜温差8℃,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0kg、蛋白胨5kg、葡萄糖4kg,奶粉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0.8-1.2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3℃、空气湿度82%、昼夜温差在8℃,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20g、葡萄糖14g、果糖 4g、琼脂8g、维生素A3g、蛋白胨8g、大豆蛋白粉15g,混合而成。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10cm、直径5cm的白蚁巢碎块。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1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
实施例3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6℃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5kg、蛋白胨12kg、葡萄糖10kg、奶粉8kg、维生素A2kg、白蚁巢土24kg、水22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5,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5d,控制室内温度25℃、湿度89%、昼夜温差10℃,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2kg、蛋白胨7kg、葡萄糖5kg,奶粉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2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5℃、空气湿度84%、昼夜温差在10℃,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60g、葡萄糖18g、果糖 6g、琼脂12g、维生素A4g、蛋白胨14g、大豆蛋白粉20g,混合而成。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30cm、直径10cm 的白蚁巢碎块。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3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
实施例4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4℃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2.5kg、蛋白胨10kg、葡萄糖9kg、奶粉6.5kg、维生素A1.5kg、白蚁巢土22kg、水20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2,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2d,控制室内温度24℃、湿度87.5%、昼夜温差9℃,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1kg、蛋白胨6kg、葡萄糖4.5kg,奶粉4.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4℃、空气湿度83%、昼夜温差在9℃,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40g、葡萄糖16g、果糖5g、琼脂10g、维生素A3.5g、蛋白胨11g、大豆蛋白粉17.5g,混合后加入0.07%的蛋白酶,即得。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20cm、直径7.5cm 的白蚁巢碎块。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2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
实施例5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4℃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2.5kg、蛋白胨10kg、葡萄糖9kg、奶粉6.5kg、维生素A1.5kg、白蚁巢土22kg、水20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2,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2d,控制室内温度24℃、湿度87.5%、昼夜温差9℃,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1kg、蛋白胨6kg、葡萄糖4.5kg,奶粉4.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4℃、空气湿度83%、昼夜温差在9℃,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40g、葡萄糖16g、果糖 5g、琼脂10g、维生素A3.5g、蛋白胨11g、大豆蛋白粉17.5g,混合而成。
所述白蚁巢,是高度30cm、直径12.5cm的完整白蚁巢。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2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
实施例6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4℃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2.5kg、蛋白胨10kg、葡萄糖9kg、奶粉6.5kg、维生素A1.5kg、白蚁巢土22kg、水20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2,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2d,控制室内温度24℃、湿度87.5%、昼夜温差9℃,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1kg、蛋白胨6kg、葡萄糖4.5kg,奶粉4.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4℃、空气湿度83%、昼夜温差在9℃,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40g、葡萄糖16g、果糖5g、琼脂10g、维生素A3.5g、蛋白胨11g、大豆蛋白粉17.5g,混合而成。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20cm、直径7.5cm 的白蚁巢碎块。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2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并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
实施例7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4℃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2.5kg、蛋白胨10kg、葡萄糖9kg、奶粉6.5kg、维生素A1.5kg、白蚁巢土22kg、水20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2,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2d,控制室内温度24℃、湿度87.5%、昼夜温差9℃,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1kg、蛋白胨6kg、葡萄糖4.5kg,奶粉4.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4℃、空气湿度83%、昼夜温差在9℃,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40g、葡萄糖16g、果糖 5g、琼脂10g、维生素A3.5g、蛋白胨11g、大豆蛋白粉17.5g,混合而成。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20cm、直径7.5cm 的白蚁巢碎块。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2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并向其中加入5.5ml的白蚁提取液。
所述白蚁提取液,是将白蚁与等量95%乙醇混合,打成浆,过滤取滤液,即得
实施例8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4℃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2.5kg、蛋白胨10kg、葡萄糖9kg、奶粉6.5kg、维生素A1.5kg、白蚁巢土22kg、水20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2,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以模仿白蚁巢的环境,促进鸡枞菌生长;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2d,控制室内温度24℃、湿度87.5%、昼夜温差9℃,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1kg、蛋白胨6kg、葡萄糖4.5kg,奶粉4.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4℃、空气湿度83%、昼夜温差在9℃,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10)向采摘结束后的生长基中,每kg生长基加入白蚁提取液 15ml、奶粉22g、葡萄糖15g。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40g、葡萄糖16g、果糖 5g、琼脂10g、维生素A3.5g、蛋白胨11g、大豆蛋白粉17.5g,混合而成。
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20cm、直径7.5cm 的白蚁巢碎块。
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2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
所述白蚁提取液,是将白蚁与等量95%乙醇混合,打成浆,过滤取滤液,即得。
对比例1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4℃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称取豆渣32.5kg、蛋白胨10kg、葡萄糖9kg、奶粉6.5kg、维生素A1.5kg、白蚁巢土22kg、水20kg,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2,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向培养容器中加入鸡枞菌生长基;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2d,控制室内温度24℃、湿度87.5%、昼夜温差9℃,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待鸡枞菌出菇;
(7)称取豆渣11kg、蛋白胨6kg、葡萄糖4.5kg,奶粉4.5kg,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1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4℃、空气湿度83%、昼夜温差在9℃,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所述鸡枞菌培养基,是取去皮马铃薯浆140g、葡萄糖16g、果糖 5g、琼脂10g、维生素A3.5g、蛋白胨11g、大豆蛋白粉17.5g,混合而成。
与实施例1相较,本对比例未使用白蚁巢及白蚁巢菌圃,仅使用了白蚁巢土。
将实施例1-8、对比例1进行对比:
将对比例1与实施例1对比可知,在生长集中放入白蚁巢以白蚁巢菌圃可以有效提升出菇率、收获率、产量。
将实施例8反复使用3年,记录1-3年的出菇率、收获率、产量。
出菇率(%) | 收获率(%) | 产量(kg/(亩*年)) | |
第1年 | 98.0 | 98.0 | 9300 |
第2年 | 97.2 | 96.9 | 9200 |
第3年 | 95.8 | 95.5 | 8800 |
对比可知,本发明中的生长基可以补充养分后反复使用,最大化白蚁巢以及白蚁巢菌圃的利用价值,在反复使用的1-3年内出菇率、收获率、产量仅有少许下降。
对比可知,本发明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在产量方面与对比例相差不大,出菇率和收获率有明显提升,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鸡枞菌的出菇率和收获率,减少物料空耗。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从鸡枞菌营养体上分离得到菌丝体;
(2)将菌丝体接种至鸡枞菌培养基中;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22-26℃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4)按照重量份,称取豆渣30-35份、蛋白胨8-12份、葡萄糖8-10份、奶粉5-8份、维生素A1-2份、白蚁巢土20-24份、水18-22份,打碎后混合均匀,用碳酸、磷酸混合溶液调节ph至6-6.5,得到鸡枞菌生长基;
(5)在培养容器中心放入白蚁巢,用生长基覆盖至刚没过白蚁巢顶部,在白蚁巢正上方放入白蚁巢菌圃,再加入生长基,使菌圃被完全盖住;
(6)将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至生长基袋中的白蚁巢菌圃中,在室内培养40-45d,控制室内温度23-25℃、湿度86-89%、昼夜温差8-10℃,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黑暗;
(7)按照重量份,称取豆渣10-12份、蛋白胨5-7份、葡萄糖4-5份,奶粉4-5份,打碎后搅拌均匀,覆盖在生长基表面,厚度0.8-1.2cm;
(8)继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23-25℃、空气湿度82-84%、昼夜温差在8-10℃,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夜间保持黑暗,直至采收;
(9)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鸡枞菌培养基,其成分按重量份计为,去皮马铃薯浆120-160份、葡萄糖14-18份、果糖4-6份、琼脂8-12份、维生素A3-4份、蛋白胨8-14份,蛋白粉15-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还加入了0.04-0.1%的蛋白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巢,是从整块白蚁巢中分离的,高度10-30cm、直径5-10cm的白蚁巢碎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巢,是高度20-40cm、直径10-15cm的完整白蚁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巢菌圃,是从整块白蚁巢菌圃中分离的,直径为1-3cm的白蚁巢菌圃碎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巢菌圃,需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巢菌圃,需向其中加入3-8ml的白蚁提取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10),向采摘结束后的生长基中,每kg生长基加入白蚁提取液10-20ml、奶粉20-24g、葡萄糖12-18g。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提取液,是将白蚁与等量95%乙醇混合,打成浆,过滤取滤液,即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06788.6A CN107517733A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06788.6A CN107517733A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17733A true CN107517733A (zh) | 2017-12-29 |
Family
ID=6068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06788.6A Pending CN107517733A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1773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12057A (zh) * | 2018-06-25 | 2018-11-16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鸡枞菌室内培养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
CN113016505A (zh) * | 2021-04-22 | 2021-06-25 | 胡克恭 | 鸡枞菌、一种保护生态环境黄金玫瑰菇食用菌培养料及应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3363A (zh) * | 2012-08-30 | 2012-11-21 | 张学西 | 一种人工繁殖鸡枞菌的方法 |
CN104255297A (zh) * | 2014-09-25 | 2015-01-07 | 兴义市太阳雨食用菌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方法 |
CN104885788A (zh) * | 2015-06-19 | 2015-09-09 | 福建万亿店中店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黑皮鸡枞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 |
CN105493885A (zh) * | 2015-11-24 | 2016-04-20 | 金乡县联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黑皮鸡枞菌的培养方法 |
CN105695338A (zh) * | 2016-01-25 | 2016-06-22 | 四川保兴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鸡枞菌的液体菌种繁育方法和大田仿生栽培方法 |
CN106852252A (zh) * | 2016-08-12 | 2017-06-16 | 金珠满江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黑鸡枞菌人工仿生驯化培养方法 |
-
2017
- 2017-09-29 CN CN201710906788.6A patent/CN10751773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3363A (zh) * | 2012-08-30 | 2012-11-21 | 张学西 | 一种人工繁殖鸡枞菌的方法 |
CN104255297A (zh) * | 2014-09-25 | 2015-01-07 | 兴义市太阳雨食用菌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方法 |
CN104885788A (zh) * | 2015-06-19 | 2015-09-09 | 福建万亿店中店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黑皮鸡枞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 |
CN105493885A (zh) * | 2015-11-24 | 2016-04-20 | 金乡县联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黑皮鸡枞菌的培养方法 |
CN105695338A (zh) * | 2016-01-25 | 2016-06-22 | 四川保兴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鸡枞菌的液体菌种繁育方法和大田仿生栽培方法 |
CN106852252A (zh) * | 2016-08-12 | 2017-06-16 | 金珠满江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黑鸡枞菌人工仿生驯化培养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野生菌类栽培技术》编委: "《野生菌类栽培技术》", 31 May 2001,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12057A (zh) * | 2018-06-25 | 2018-11-16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鸡枞菌室内培养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
CN113016505A (zh) * | 2021-04-22 | 2021-06-25 | 胡克恭 | 鸡枞菌、一种保护生态环境黄金玫瑰菇食用菌培养料及应用 |
CN113016505B (zh) * | 2021-04-22 | 2023-03-21 | 胡克恭 | 鸡枞菌、一种保护生态环境黄金玫瑰菇食用菌培养料及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50510A (zh) | 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 | |
CN102835249A (zh) | 一种有机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及培养基质 | |
CN104885779A (zh) | 一种香菇的种植方法 | |
KR20190120554A (ko) | 동충하초의 인공재배방법 | |
CN107360858A (zh) | 一种香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 |
CN109463200A (zh) | 一种油茶菇栽培方法 | |
CN109429904A (zh) | 一种油茶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84423A (zh) |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 |
CN107517733A (zh) |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 |
CN104151033A (zh) | 一种含甜菜渣的灵芝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788990A (zh) | 一种白皮鸡枞菌的培养方法 | |
CN107484554B (zh) |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 |
CN109182149A (zh) | 一种豆制品的混合发酵菌剂及两段式发酵方法 | |
CN102405766A (zh) | 一种野生硫磺菌的仿生栽培工艺 | |
CN109673379A (zh) |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 | |
KR101238338B1 (ko) | 다량의 미네랄이 함유된 포도 및 그 시비방법 | |
CN105110985B (zh) | 一种蟹味菇培养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8575551A (zh) | 一种富硒营养保健鸡腿菇的种植方法 | |
CN104311312A (zh) | 一种茶树菇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77221B (zh) | 一种天然富含鲜味氨基酸菌菇粉的制备方法 | |
KR100225050B1 (ko) | 상황버섯 조성품 | |
CN108307929A (zh) | 一种双孢菇覆土的制作方法 | |
KR20010080845A (ko) | 버섯 균사체를 함유하는 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CN107647279A (zh) | 一种利用蛹虫草培养菌糠生产的蛹虫草面条 | |
CN108934754A (zh) | 一种阿魏侧耳优质高产的人工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