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4355A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44355A CN107244355A CN201710615017.1A CN201710615017A CN107244355A CN 107244355 A CN107244355 A CN 107244355A CN 201710615017 A CN201710615017 A CN 201710615017A CN 107244355 A CN107244355 A CN 1072443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ment
- inner panel
- outside plate
- bonnet
- land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7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779 reinforc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33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2 lightweigh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附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设有锁安装孔、落水孔、撑杆安装孔和铰链孔,其中所述外板和内板分别一体成型,所述外板与内板采用胶黏剂装配总成;所述内板与外板贴合一侧的表面还设有若干加强筋和多个凸台区域;所述若干加强筋用于增加内板的整体抗变形能力;所述多个凸台区域分别设有若干胶水溢进槽,避免外板与内板施胶装配过程胶水溢出到其它区域。本发明通过内板增加加劲肋,提高内板自身的引擎盖的抗变形能力。使用新型复合材料,质量轻,且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弹性特点,有一定变形能力,对行人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附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汽车的轻量化是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的重要方式之一。汽车的轻量化可以通过减少汽车自身重量的方式来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及降低尾气排放等,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且作用效果非常明显。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质量,进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等综合性能,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汽车引擎盖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起到空气导流作用,又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还可以充分防止冲击、腐蚀、雨水以及电干扰等不利影响,它在结构上一般由外板和内板组成,内板起到增强刚度的作用,属于一种骨架式结构。
车身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一般分为三个方面:采用新型轻量化材料、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优化以及先进的制造成形工艺和连接技术。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类型的材料组合构成: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增强材料能够大大增加基体材料的刚度和强度;基体材料是将增强材料粘接在一起,保护增强材料,传递载荷并阻碍裂纹的扩展。增强材料常为纤维状,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减振隔声好,耐冲击、抗断裂韧性、抗疲劳性好,不易腐蚀、不易老化,可设计性好,易加工成形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也逐渐得到运用,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运用比例将越来越大。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引擎盖都是由两张薄钢板冲压成型后直接焊接而成的,内部的钢板常采用有大量的蜂窝状镂空来实现轻量化。为保证引擎盖的刚度,现有技术中往往各钣金件具有一定的厚度,成本相对较高,且整车的质量也较重,对整车的油耗经济性造成一定影响。
使用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制作汽车零部件,相对金属材料具有轻量化(密度只有钢材密度的1/6-1/7)、成本低、易加工等显著优势,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LFT-D制品相对于其他纤维增强材料像SMC制品、GMT制品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回收再生、制品更轻、性能强等优势,逐渐取代SMC和GMT,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本发明研发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通过LFT-D生产线采用新型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制造其外板与内板,相比于钣金引擎盖,节约了成本,有效的减轻车身整体重量,从而达到降低油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车的整车质量较重且部分组件强度有余,不能充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设有锁安装孔、落水孔、撑杆安装孔和铰链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和内板分别一体成型,所述外板与内板采用胶黏剂装配总成;所述内板与外板贴合一侧的表面还设有若干加强筋和多个凸台区域;所述若干加强筋用于增加内板的整体抗变形能力;所述多个凸台区域分别设有若干胶水溢进槽,避免外板与内板施胶装配过程胶水溢出到其它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前部以及左侧部和右侧部设置成分别沿所述引擎盖外板的前外侧边缘部分、左外侧边缘部分和右外侧边缘部分延伸并且形成为具有向下伸出的安装部,所述内板后部的边缘向上凸起伸出至水平形成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第七加强筋、第八加强筋、第九加强筋、第十加强筋、第十一加强筋、第十二加强筋、第十三加强筋、第十四加强筋、第十五加强筋、第十六加强筋和第十七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区域包括第一凸台区域、第二凸台区域、第三凸台区域和第四凸台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位于内板左侧部,用于强化左侧部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左侧架部分;
所述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部分位于内板右侧部,能够强化内板的右侧部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右侧架部分;
所述第七加强筋、第八加强筋、第九加强筋和第十加强筋位于内板前部,能够强化前部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前侧架部分;
第十一加强筋、第十二加强筋、第十三加强筋和第十四加强筋位于内板后部与凸台区域之间,用于强化后部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后侧架部分。
进一步的,第十五加强筋、第十六加强筋和第十七加强筋均为卄字型且分别设于第一凸台区域与第二凸台区域、第二凸台区域与第三凸台区域以及第三凸台区域与第四凸台区域之间,用于增强内板整体的抗变形能力。
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15mm-30mm,深度为5mm-2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胶水溢进槽深度为低于凸台区域表面0.5mm-2mm,宽度为25mm-10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板可以采用PP+EPDM+T10复合材料通过LFT-D-IM生产线一次性注塑成型,满足引擎盖外板的冲击韧性、耐低温性、可涂饰性和尺寸稳定性要求;所述内板可以采用PP+GF30复合材料通过LFT-D-CM生产线一次性模压成型,满足引擎盖内板的刚度、耐低温性能、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要求。
作为优选的,所述胶黏剂包括耐高温聚氨酯、耐高温热熔胶,耐热环氧树脂。
作为优选的,所述引擎盖外板和内板可以设置多个配合定位装置,便于涂胶装配时内板和外板的快速精确定位。
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外板和内板分别设置定位孔与定位销或局部凸台与凹槽配合的定位结构,限制组装过程中外板和内板相对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内板增加加劲肋,提高内板自身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
2)通过内板设置凸台区域增大内板与外板的胶合接触面积,同时凸台区域增加若干胶水溢进槽,防止引擎盖外板与内板涂胶装配过程胶水溢出到其它区域;
3)使用新型复合材料质量轻,与原钣金引擎盖相比质量减少了38.33%,且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弹性特点,更易于吸收外界碰撞和冲击的能量,防撞力比钢板好;
4)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容易,外观设计的灵活性更高,且有一定变形能力,对行人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引擎盖内板俯视图;
图2为引擎盖内板主视图;
图3为引擎盖内板底视图;
图4为引擎盖俯视图;
图5为引擎盖主视图;
图6位引擎盖A-A剖面图;
图7为引擎盖B-B剖面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锁安装孔;2-落水孔;3-撑杆安装孔;4-铰链孔;6-前部;7-后部;8-左侧部;9-右侧部;101-第一加强筋;102-第二加强筋;103-第三加强筋;104-第四加强筋;105-第五加强筋;106-第六加强筋;107-第七加强筋;108-第八加强筋;109-第九加强筋;110-第十加强筋;111-第十一加强筋;112-第十二加强筋;113-第十三加强筋;114-第十四加强筋;115-第十五加强筋;116-第十六加强筋;117-第十七加强筋;21-第一凸台区域;22-第二凸台区域;23-第三凸台区域;24-第四凸台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结合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设有锁安装孔(1)、落水孔(2)、撑杆安装孔(3)和铰链孔(4),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和内板分别一体成型,所述外板与内板采用胶黏剂装配总成,;所述内板与外板贴合一侧的表面还设有若干加强筋和多个凸台区域;所述若干加强筋用于增加内板的整体抗变形能力;所述多个凸台区域分别设有若干胶水溢进槽,避免外板与内板施胶装配过程胶水溢出到其它区域。
结合图2和图3,具体的,所述内板包括前部(6)、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7)、左侧部(8)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9),所述前部以及左侧部和右侧部设置成分别沿所述引擎盖外板的前外侧边缘部分、左外侧边缘部分和右外侧边缘部分延伸并且形成为具有向下伸出的安装部,所述内板后部的边缘向上凸起伸出至水平形成安装部。
具体的,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01)、第二加强筋(102)、第三加强筋(103)、第四加强筋(104)、第五加强筋(105)、第六加强筋(106)、第七加强筋(107)、第八加强筋(108)、第九加强筋(109)、第十加强筋(110)、第十一加强筋(111)、第十二加强筋(112)、第十三加强筋(113)、第十四加强筋(114)、第十五加强筋(115)、第十六加强筋(116)和第十七加强筋(117)。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凸台区域包括第一凸台区域(21)、第二凸台区域(22)、第三凸台区域(23)和第四凸台区域(2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101)、第二加强筋(102)和第三加强筋(103)位于内板左侧部(8),用于强化左侧部(8)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左侧架部分;
所述第四加强筋(104)、第五加强筋(105)和第六加强筋(106)部分位于内板右侧部(9),能够强化内板的右侧部(9)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右侧架部分;
所述第七加强筋(107)、第八加强筋(108)、第九加强筋(109)和第十加强筋(110)位于内板前部(6),能够强化前部(6)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前侧架部分;
第十一加强筋(111)、第十二加强筋(112)、第十三加强筋(113)和第十四加强筋(114)位于内板后部(7)与凸台区域之间,用于强化后部(7)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后侧架部分。
结合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第十五加强筋(115)、第十六加强筋(116)和第十七加强筋(117)均为卄字型且分别设于第一凸台区域(21)与第二凸台区域(22)、第二凸台区域(22)与第三凸台区域(23)以及第三凸台区域(23)与第四凸台区域(24)之间,用于增强内板整体的抗变形能力。
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15mm,深度为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胶水溢进槽深度为低于凸台区域表面0.5mm,宽度为2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板可以采用PP+EPDM+T10复合材料通过LFT-D-IM生产线一次性注塑成型,满足引擎盖外板的冲击韧性、耐低温性、可涂饰性和尺寸稳定性要求;所述内板可以采用PP+GF30复合材料通过LFT-D-CM生产线一次性模压成型,满足引擎盖内板的刚度、耐低温性能、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要求。
作为优选的,所述胶黏剂为耐高温热熔胶。
所述引擎盖外板和内板可以设置多个配合定位装置,便于涂胶装配时内板和外板的快速精确定位。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外板和内板分别设置定位孔与定位销或局部凸台与凹槽配合的定位结构,限制组装过程中外板和内板的相对位置。
实施例2:
结合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设有锁安装孔(1)、落水孔(2)、撑杆安装孔(3)、铰链孔(4),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和内板分别一体成型,所述外板与内板采用胶黏剂装配总成;所述内板与外板贴合一侧的表面还设有若干加强筋和多个凸台区域;所述若干加强筋用于增加内板的整体抗变形能力;所述多个凸台区域分别设有若干胶水溢进槽,避免外板与内板施胶装配过程胶水溢出到其它区域。
具体的,所述内板包括前部(6)、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7)、左侧部(8)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9),所述前部以及左侧部和右侧部设置成分别沿所述引擎盖外板的前外侧边缘部分、左外侧边缘部分和右外侧边缘部分延伸并且形成为具有向下伸出的安装部,所述内板后部的边缘向上凸起伸出至水平形成安装部。
具体的,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01)、第二加强筋(102)、第三加强筋(103)、第四加强筋(104)、第五加强筋(105)、第六加强筋(106)、第七加强筋(107)、第八加强筋(108)、第九加强筋(109)、第十加强筋(110)、第十一加强筋(111)、第十二加强筋(112)、第十三加强筋(113)、第十四加强筋(114)、第十五加强筋(115)、第十六加强筋(116)和第十七加强筋(117)。
具体的,所述凸台区域包括第一凸台区域(21)、第二凸台区域(22)、第三凸台区域(23)和第四凸台区域(2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101)、第二加强筋(102)和第三加强筋(103)位于内板左侧部(8),用于强化左侧部(8)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左侧架部分;
所述第四加强筋(104)、第五加强筋(105)和第六加强筋(106)部分位于内板右侧部(9),能够强化内板的右侧部(9)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右侧架部分;
所述第七加强筋(107)、第八加强筋(108)、第九加强筋(109)和第十加强筋(110)位于内板前部(6),能够强化前部(6)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前侧架部分;
第十一加强筋(111)、第十二加强筋(112)、第十三加强筋(113)和第十四加强筋(114)位于内板后部(7)与凸台区域之间,用于强化后部(7)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后侧架部分。
进一步的,第十五加强筋(115)、第十六加强筋(116)和第十七加强筋(117)均为卄字型且分别设于第一凸台区域(21)与第二凸台区域(22)、第二凸台区域(22)与第三凸台区域(23)以及第三凸台区域(23)与第四凸台区域(24)之间,用于增强内板整体的抗变形能力。
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30mm,深度为2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胶水溢进槽深度为低于凸台区域表面2mm,宽度为10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板可以采用PP+EPDM+T10复合材料通过LFT-D-IM生产线一次性注塑成型,满足引擎盖外板的冲击韧性、耐低温性、可涂饰性和尺寸稳定性要求;所述内板可以采用PP+GF30复合材料通过LFT-D-CM生产线一次性模压成型,满足引擎盖内板的刚度、耐低温性能、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要求。
作为优选的,所述胶黏剂为耐高温热熔胶。
原钣金引擎盖质量为6kg,实施例2的引擎盖质量为3.7kg,实施例2与原钣金引擎盖相比,质量减少了38.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设有锁安装孔、落水孔、撑杆安装孔和铰链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和内板分别一体成型,所述外板与内板采用胶黏剂装配总成;所述内板与外板贴合一侧的表面还设有若干加强筋和多个凸台区域;所述若干加强筋用于增加内板的整体抗变形能力;所述多个凸台区域分别设有若干胶水溢进槽,避免外板与内板施胶装配过程胶水溢出到其它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包括前部(6)、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7)、左侧部(8)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9),所述前部以及左侧部和右侧部设置成分别沿所述引擎盖外板的前外侧边缘部分、左外侧边缘部分和右外侧边缘部分延伸并且形成为具有向下伸出的安装部,所述内板后部的边缘向上凸起伸出至水平形成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01)、第二加强筋(102)、第三加强筋(103)、第四加强筋(104)、第五加强筋(105)、第六加强筋(106)、第七加强筋(107)、第八加强筋(108)、第九加强筋(109)、第十加强筋(110)、第十一加强筋(111)、第十二加强筋(112)、第十三加强筋(113)、第十四加强筋(114)、第十五加强筋(115)、第十六加强筋(116)和第十七加强筋(1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区域包括第一凸台区域(21)、第二凸台区域(22)、第三凸台区域(23)和第四凸台区域(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筋(101)、第二加强筋(102)和第三加强筋(103)位于内板左侧部(8),用于强化左侧部(8)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左侧架部分;
所述第四加强筋(104)、第五加强筋(105)和第六加强筋(106)部分位于内板右侧部(9),能够强化内板的右侧部(9)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右侧架部分;
所述第七加强筋(107)、第八加强筋(108)、第九加强筋(109)和第十加强筋(110)位于内板前部(6),能够强化前部(6)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前侧架部分;
第十一加强筋(111)、第十二加强筋(112)、第十三加强筋(113)和第十四加强筋(114)位于内板后部(7)与凸台区域之间,用于强化后部(7)从而保护引擎盖的后侧架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第十五加强筋(115)、第十六加强筋(116)和第十七加强筋(117)均为卄字形结构且分别设于第一凸台区域(21)与第二凸台区域(22)、第二凸台区域(22)与第三凸台区域(23)以及第三凸台区域(23)与第四凸台区域(24)之间,用于增强内板整体的抗变形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15mm-30mm,深度为5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溢进槽深度为低于凸台区域表面0.5mm-2mm,宽度为25mm-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任一项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可以采用PP+EPDM+T10复合材料通过LFT-D-I M生产线一次性注塑成型,满足引擎盖外板的冲击韧性、耐低温性、可涂饰性和尺寸稳定性要求;所述内板可以采用PP+GF30复合材料通过LFT-D-CM生产线一次性模压成型,满足引擎盖内板的刚度、耐低温性能、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要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包括耐高温聚氨酯、耐高温热熔胶,耐热环氧树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15017.1A CN107244355A (zh) | 2017-07-24 | 2017-07-24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15017.1A CN107244355A (zh) | 2017-07-24 | 2017-07-24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44355A true CN107244355A (zh) | 2017-10-13 |
Family
ID=6001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15017.1A Pending CN107244355A (zh) | 2017-07-24 | 2017-07-24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44355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8573A (zh) * | 2017-10-24 | 2018-01-23 |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盖及电动车 |
CN108773414A (zh) * | 2018-07-27 | 2018-11-09 | 广东亚太轻量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特种车引擎盖 |
CN109501870A (zh) * | 2018-11-12 | 2019-03-22 | 惠州市海龙模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引擎盖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55517A (zh) * | 2019-04-23 | 2019-07-02 | 河北立格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热固性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引擎盖的方法 |
CN109955518A (zh) * | 2019-04-23 | 2019-07-02 | 河北立格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碳纤维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引擎盖的方法 |
CN110550114A (zh) * | 2019-09-19 | 2019-12-10 |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塑料引擎盖内板 |
CN112550473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碳纤维前机盖及其工装方法 |
CN113353153A (zh) * | 2020-03-06 | 2021-09-0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压溃吸能式非金属前舱盖以及车辆 |
CN116788365A (zh) * | 2023-08-25 | 2023-09-22 | 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盖结构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30455A (ja) * | 1992-05-29 | 1993-12-14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リッド構造 |
CN1590190A (zh) * | 2003-09-01 | 2005-03-0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 |
JP2005186766A (ja) * | 2003-12-25 | 2005-07-14 | Toyota Motor Corp | 自動車フード |
US20100314907A1 (en) * | 2008-02-04 | 2010-12-16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ular hood structure |
CN103459240A (zh) * | 2011-03-31 | 2013-12-18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车辆用盖板 |
CN103538636A (zh) * | 2013-11-08 | 2014-01-29 | 东风汽车公司 | 发动机机罩结构 |
CN103879459A (zh) * | 2014-02-27 | 2014-06-25 | 湖南湖大三佳车辆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轿车发动机盖 |
CN204472910U (zh) * | 2015-01-08 | 2015-07-1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 |
CN207045464U (zh) * | 2017-07-24 | 2018-02-27 | 江苏莘翔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
2017
- 2017-07-24 CN CN201710615017.1A patent/CN10724435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30455A (ja) * | 1992-05-29 | 1993-12-14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リッド構造 |
CN1590190A (zh) * | 2003-09-01 | 2005-03-0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 |
JP2005186766A (ja) * | 2003-12-25 | 2005-07-14 | Toyota Motor Corp | 自動車フード |
US20100314907A1 (en) * | 2008-02-04 | 2010-12-16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ular hood structure |
CN103459240A (zh) * | 2011-03-31 | 2013-12-18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车辆用盖板 |
CN103538636A (zh) * | 2013-11-08 | 2014-01-29 | 东风汽车公司 | 发动机机罩结构 |
CN103879459A (zh) * | 2014-02-27 | 2014-06-25 | 湖南湖大三佳车辆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轿车发动机盖 |
CN204472910U (zh) * | 2015-01-08 | 2015-07-1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 |
CN207045464U (zh) * | 2017-07-24 | 2018-02-27 | 江苏莘翔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8573A (zh) * | 2017-10-24 | 2018-01-23 |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盖及电动车 |
CN108773414A (zh) * | 2018-07-27 | 2018-11-09 | 广东亚太轻量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特种车引擎盖 |
CN109501870A (zh) * | 2018-11-12 | 2019-03-22 | 惠州市海龙模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引擎盖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55517A (zh) * | 2019-04-23 | 2019-07-02 | 河北立格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热固性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引擎盖的方法 |
CN109955518A (zh) * | 2019-04-23 | 2019-07-02 | 河北立格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碳纤维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引擎盖的方法 |
CN110550114A (zh) * | 2019-09-19 | 2019-12-10 |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塑料引擎盖内板 |
CN113353153A (zh) * | 2020-03-06 | 2021-09-0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压溃吸能式非金属前舱盖以及车辆 |
CN112550473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碳纤维前机盖及其工装方法 |
CN112550473B (zh) * | 2020-12-04 | 2024-04-12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碳纤维前机盖及其工装方法 |
CN116788365A (zh) * | 2023-08-25 | 2023-09-22 | 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盖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44355A (zh)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
US8371642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20150375800A1 (en) | Composite Reinforcement f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s | |
CN103930338A (zh) | 用于轻质结构的机动车辆车身 | |
CN209258263U (zh) | 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 | |
CN205439910U (zh) | 一种轻量化无骨架非金属车门 | |
CN207860276U (zh) | 前减震塔以及汽车 | |
CN115066366A (zh) | 一种后减震塔、后减震塔总成及车辆 | |
CN202627806U (zh) | 汽车尾门结构 | |
CN205906061U (zh) |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 |
CN207045464U (zh) |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 |
CN203601389U (zh) | 一种侧围a柱结构 | |
CN104755295A (zh) | 用于车辆侧门的内部结构衬层和如此装备的侧门 | |
CN208469944U (zh) | 一种汽车铝合金前机盖结构 | |
KR101391353B1 (ko) | 카본섬유강화플라스틱 소재의 일체형 차체 | |
CN203544142U (zh) | 发动机机罩结构 | |
CN205801003U (zh) | 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汽车后防撞梁 | |
JP2011020614A (ja) | 自動車用フードパネル | |
CN207916975U (zh) | 一种发动机盖 | |
CN205100814U (zh) | 车门和车辆 | |
WO2019100835A1 (en) | A front header structure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a front header structure | |
CN214776189U (zh) | 一种多元材料新能源客车 | |
CN206938092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发动机罩 | |
CN205330436U (zh) | 一种非金属轻量化车门结构 | |
CN20603151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热塑性塑料发动机上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