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6074A - 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76074A CN107176074A CN201710390387.XA CN201710390387A CN107176074A CN 107176074 A CN107176074 A CN 107176074A CN 201710390387 A CN201710390387 A CN 201710390387A CN 107176074 A CN107176074 A CN 1071760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absorption bracket
- absorption
- absorbing
- toe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 B60N3/06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with protection systems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7/00—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该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底板上的搁脚板、设置在搁脚板前端和后端的吸能装置,所述搁脚板的前端比后端高,所述搁脚板后端的吸能装置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上,前部与搁脚板后端固定;所述搁脚板前端的吸能装置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上,顶部与搁脚板前端固定。通过在搁脚前端和后端均设置与车底板连接的吸能装置,可以有效吸收冲击力;通过在吸能装置的吸能支架之间设置橡胶吸能块,使得吸能装置不仅能够吸收水平方向的冲击力,而且能吸收竖直方向的冲击力,更好的保护乘员安全,进而达到防雷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背景技术
地雷一直是地面装甲车辆及其乘员的主要威胁,近年以来,由于地雷注入新技术,使用花招繁多,杀伤力大,经常让轻型装甲车辆车毁人亡。增强防雷能力是军车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必须解决的课题。
现有汽车搁脚板总成一般是在搁脚板和汽车地板之间增加可形变的吸能块,搁脚板通过可变形支杆安装到汽车地板上,若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支杆的变形及吸能块对水平冲击力的吸能,来减少冲击力对小腿的损伤。但是这种搁脚板总成结构对地雷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竖直方向的冲击力不能有明显的缓冲作用,因此在行车作战遇到地雷时,不能对乘车员进行很好的保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底板上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搁脚板前端的第一吸能装置和后端的第二吸能装置,所述搁脚板的前端比后端高,所述第二吸能装置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上,前部与搁脚板后端固定;所述第二吸能装置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上,顶部与搁脚板前端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第一吸能支架、与第一吸能支 架配合的第二吸能支架和第一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两侧分别与第一吸能支架和第二吸能支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能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吸能支架呈Z型,所述第一吸能支架底部下端面固定在车底板上,所述第二吸能支架顶部上端面与搁脚板前端固定;所述第一吸能支架设置在第二吸能支架的下方且与第二吸能支架的开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吸能支架和第二吸能支架相互环抱且相互之间设有放置第一吸能组件的吸能空间;所述第一吸能支架的顶部与第二吸能支架顶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有溃缩间隙,所述第一吸能支架的底部与第二吸能支架底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也设有溃缩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能装置包括第三吸能支架、与第三吸能支架配合的第四吸能支架和第二吸能组件,所述第二吸能组件两侧分别与第三吸能支架和第四吸能支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吸能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吸能支架呈Z型,所述第三吸能支架底部下端面固定在车底板上,所述第四吸能支架下部上端面与搁脚板后端固定;所述第三吸能支架设置在第四吸能支架的下方且与第四吸能支架的开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三吸能支架和第四吸能支架相互环抱且相互之间设有放置第二吸能组件的吸能空间;所述第三吸能支架的顶部与第四吸能支架顶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有溃缩间隙,所述第三吸能支架的底部与第四吸能支架底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也设有溃缩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呈L型第一吸能支架与第二吸能装置的呈L型第三吸能支架开口方向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与第一吸能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吸能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一橡胶吸能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硫化的方式与第一橡胶吸能块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包括与第三吸能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板、与第四吸能支架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板和第二橡胶吸能块,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通过硫化的方式与第二橡胶吸能块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橡胶吸能块和第二橡胶吸能块结构相同,均呈空心结构。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搁脚前端和后端均设置与车底板连接的吸能装置,可以有效吸收冲击力;通过在设置在吸能装置内的第一橡胶吸能块和第二橡胶吸能块的充分变形,使得吸能装置不仅能够吸收水平方向的冲击力,而且能吸收竖直方向的冲击力,更好的保护乘员安全,进而达到防雷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吸能装置与车底板和搁脚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第二吸能装置与车底板和搁脚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第二吸能装置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包括搁脚板1、第一吸能装置2和第二吸能装置3,搁脚板1通过支架5倾斜固定设置在车底板上4,搁脚板1前端高后端低用于搁置乘员双脚,搁脚板1前端通过第一吸能装置2与车底板4连接,搁脚板1后端通过第二吸能装置3与车底板4连接后,本实施例的搁脚板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吸能装置2,搁脚板1的后端中间设有一个第二吸能装置3,当车辆收到冲击时,冲击力传导至搁脚板1上,搁脚板1前后两端的第一吸能装置2和第二吸能装置3能有效吸收冲击力。搁脚板1后端的第二吸能装置3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4上,前部 与搁脚板1后端固定,可以有效吸收垂直方向的冲击力;搁脚板1前端的两个第一吸能装置2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4上,顶部与搁脚板1前端固定,可以有效吸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冲击力。
如图2所示,第一吸能装置2包括第一吸能支架21、第二吸能支架22、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4和第一橡胶吸能块27,第一吸能支架21呈L型,第二吸能支架22呈Z型,第一吸能支架21与第二吸能支架22错开设置,且第一吸能支架21设置在第二吸能支架22下方,第一吸能支架21的顶部与第二吸能支架22顶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有溃缩间隙,第一吸能支架21的底部与第二吸能支架22底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也设有溃缩间隙;第一吸能支架21和第二吸能支架22相互环抱形成吸能空间,在吸能空间内设有第一橡胶吸能块27;第一吸能支架21与第二吸能支架22的相对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第一吸能支架21和第一连接板23通过四对螺栓25和螺母26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吸能支架22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另外四对螺栓25和螺母26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橡胶吸能块27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硫化工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橡胶吸能块27、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组合成第一吸能组件。由于第一橡胶吸能块27不仅能受压应力变形,而且能受剪应力变形,因此当第一吸能装置2受到冲击力时,橡胶吸能块27不仅能吸收水平方向上冲击力,而且还能吸收垂直方向的冲击力。
如图3所示,第二吸能装置3包括第三吸能支架31、第四吸能支架32、第三连接板33、第四连接板34和第二橡胶吸能块27,第三吸能支架31呈L型,第四吸能支架32呈Z型,第三吸能支架31底部下端面固定在车底板4上,第四吸能支架32下部上端面与搁脚板1后端固定,第三吸能支架31设置在第四吸能支架32的下方且与第四吸能支架32的开口方向相对,第三吸能支架31和第四吸能支架 32相互环抱且相互之间设有放置第二吸能组件的吸能空间,第三吸能支架31的顶部与第四吸能支架32顶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有溃缩间隙,第三吸能支架31的底部与第四吸能支架32底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也设有溃缩间隙。第三吸能支架31和第三连接板33通过四对螺栓35和螺母36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四吸能支架32和第四连接板34通过另外四对螺栓35和螺母36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橡胶吸能块37的两侧分别与第三连接板33和第四连接板34通过硫化工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橡胶吸能块37、第三连接板33和第四连接板34组合成第二吸能组件。
第二吸能装置3与第一吸能装置2的连接方式相同,使得整个装置安装拆卸更为方便,且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通用性更好,降低了整个装置的制作成本。
图1结合图2-3所示,搁脚板1的前、后两端的第一吸能装置2和第二吸能装置3呈相对设置,即L型的第一吸能支架21与L型的第三吸能支架31开口呈相对设置;对于设置在搁脚板1前端的第一吸能装置2,L型的第一吸能支架21底部下端面焊接固定在车底板4上,Z型的第二吸能支架22顶部与搁脚板1前端焊接固定。第一橡胶吸能块27中部呈空心结构,两侧与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硫化工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对于设置在搁脚板1后端的第二吸能装置3,L型的第一吸能支架31底部下端面焊接固定在车底板4上,Z型的第二吸能支架32下部上端面与搁脚板1后端焊接固定。
如图4所示,第一橡胶吸能块27与第二橡胶吸能块37的结构相同,呈中部为空心结构的圆柱形结构,使得吸能块变形更加充分,缓冲效果更好。
乘员在乘坐车辆时,双脚放在搁脚板1上,行车作战遇到地雷时,从车底板4传来的冲击力,经过设置在搁脚板1上的第一吸能装置2和第二吸能装置3时,第一橡胶吸能块27和第二橡胶吸能块37受到 竖直方向的剪应力和水平方向的压应力而变形,使冲击力得到大幅度降低,进而传递给搁脚板1的力及力矩均得到了大幅度降低,乘员脚部受到的力及力矩均降低,乘员脚部得到了保护。
Claims (9)
1.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底板(4)上的搁脚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搁脚板(1)前端的第一吸能装置(2)和后端的第二吸能装置(3),所述搁脚板(1)的前端比后端高,所述第二吸能装置(3)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4)上,前部与搁脚板(1)后端固定;所述第二吸能装置(3)的底部固定在车底板(4)上,顶部与搁脚板(1)前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2)包括第一吸能支架(21)、与第一吸能支架(21)配合的第二吸能支架(22)和第一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两侧分别与第一吸能支架(21)和第二吸能支架(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支架(21)呈L型,所述第二吸能支架(22)呈Z型,所述第一吸能支架(21)底部下端面固定在车底板(4)上,所述第二吸能支架(22)顶部上端面与搁脚板(1)前端固定;所述第一吸能支架(21)设置在第二吸能支架(22)的下方且与第二吸能支架(22)的开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吸能支架(21)和第二吸能支架(22)相互环抱且相互之间设有放置第一吸能组件的吸能空间;所述第一吸能支架(21)的顶部与第二吸能支架(22)顶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有溃缩间隙,所述第一吸能支架(21)的底部与第二吸能支架(22)底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也设有溃缩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能装置(3)包括第三吸能支架(31)、与第三吸能支架(31)配合的第四吸能支架(32)和第二吸能组件,所述第二吸能组件两侧分别与第三吸能支架(31)和第四吸能支架(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能支架(31)呈L型,所述第四吸能支架(32)呈Z型,所述第三吸能支架(31)底部下端面固定在车底板(4)上,所述第四吸能支架(32)下部上端面与搁脚板(1)后端固定;所述第三吸能支架(31)设置在第四吸能支架(32)的下方且与第四吸能支架(32)的开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三吸能支架(31)和第四吸能支架(32)相互环抱且相互之间设有放置第二吸能组件的吸能空间;所述第三吸能支架(31)的顶部与第四吸能支架(32)顶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有溃缩间隙,所述第三吸能支架(31)的底部与第四吸能支架(32)底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也设有溃缩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呈L型第一吸能支架(21)与第二吸能装置的呈L型第三吸能支架(31)开口方向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与第一吸能支架(2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3)、与第二吸能支架(2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4)和第一橡胶吸能块(27),所述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硫化的方式与第一橡胶吸能块(27)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包括与第三吸能支架(31)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板(33)、与第四吸能支架(32)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板(34)和第二橡胶吸能块(37),所述第三连接板(33)和第四连接板(34)通过硫化的方式与第二橡胶吸能块(37)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吸能块(27)和第二橡胶吸能块(37)结构相同,均呈空心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0387.XA CN107176074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0387.XA CN107176074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76074A true CN107176074A (zh) | 2017-09-19 |
CN107176074B CN107176074B (zh) | 2018-12-21 |
Family
ID=5983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0387.XA Active CN107176074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76074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74874A1 (fr) * | 2004-09-03 | 2006-03-10 | Renault Sas | Element absorbant pour pied de passage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04054962A1 (de) * | 2004-11-13 | 2006-05-24 | Krauss-Maffei Wegmann Gmbh & Co. Kg | Fußauflage in einem minengeschützten, insbesondere militärischen Fahrzeug |
EP2180288A2 (de) * | 2008-10-24 | 2010-04-28 | Krauss-Maffei Wegmann GmbH & Co. KG | Fussauflageplatte eines Fahrzeuges mit Deformationselement zur Minenschutz |
CN102381368A (zh) * | 2011-09-21 | 2012-03-2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
CN103025572A (zh) * | 2010-06-01 | 2013-04-03 | 艾伦-先锋公司 | 爆炸缓冲座椅 |
CN104176132A (zh) * | 2013-05-22 | 2014-12-0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搁脚板及其安装结构 |
WO2017013140A1 (de) * | 2015-07-22 | 2017-01-2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icherheitsfussablage für eine stirnwand eines kraftfahrzeuges |
-
2017
- 2017-05-27 CN CN201710390387.XA patent/CN1071760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74874A1 (fr) * | 2004-09-03 | 2006-03-10 | Renault Sas | Element absorbant pour pied de passage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04054962A1 (de) * | 2004-11-13 | 2006-05-24 | Krauss-Maffei Wegmann Gmbh & Co. Kg | Fußauflage in einem minengeschützten, insbesondere militärischen Fahrzeug |
EP2180288A2 (de) * | 2008-10-24 | 2010-04-28 | Krauss-Maffei Wegmann GmbH & Co. KG | Fussauflageplatte eines Fahrzeuges mit Deformationselement zur Minenschutz |
CN103025572A (zh) * | 2010-06-01 | 2013-04-03 | 艾伦-先锋公司 | 爆炸缓冲座椅 |
CN102381368A (zh) * | 2011-09-21 | 2012-03-2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
CN104176132A (zh) * | 2013-05-22 | 2014-12-0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搁脚板及其安装结构 |
WO2017013140A1 (de) * | 2015-07-22 | 2017-01-2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icherheitsfussablage für eine stirnwand eines kraftfahrzeug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76074B (zh) | 2018-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21498A (zh) | 车辆 | |
CN105292262B (zh) | 前副车架 | |
CN201296297Y (zh) | 车身前围板加强结构和车身前围板总成 | |
CN105313976B (zh) |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1597652U (zh) | 一种工程车辆驾驶室骨架结构 | |
CN106240641A (zh) | 一种小型电动车前舱防撞结构 | |
CN207106430U (zh) | 前保险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2398559A (zh) |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 |
CN106476891A (zh) | 电动汽车底盘系统 | |
CN202389463U (zh) |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 |
CN107176074A (zh) | 一种防雷车辅助吸能搁脚板机构 | |
CN207697824U (zh) | 一种新型防撞式汽车底盘 | |
CN202966460U (zh) |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浮式减振装置 | |
CN204736927U (zh) | 一种四轮车车架前部防撞结构 | |
CN203020401U (zh) | 一种汽车的车门立柱的连接结构和汽车 | |
CN107487367A (zh) | 动力总成托架和电动汽车 | |
CN204323261U (zh) | 一种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 |
CN102785701A (zh) | 一种轿车前车体结构 | |
CN203473006U (zh) | 汽车发动机盖板 | |
CN106143372A (zh) | 一种吸能式保险杠 | |
CN103465965B (zh) |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车架 | |
CN206417062U (zh) | 吸能结构、使用该吸能结构的车架及车辆 | |
CN205971498U (zh) | 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 | |
CN206049800U (zh) | 一种小型电动车前舱防撞结构 | |
CN204037661U (zh) | 前副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30056 No. 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Wuhan Patentee after: dFac Address before: 430056 No. 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Dongfeng Car Co.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