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031728A -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1728A
CN107031728A CN201710127972.0A CN201710127972A CN107031728A CN 107031728 A CN107031728 A CN 107031728A CN 201710127972 A CN201710127972 A CN 201710127972A CN 107031728 A CN107031728 A CN 107031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panel
longeron
vehicle frame
vehicle
connectio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79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春生
任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279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317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31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17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车架包括两条纵梁、前围板横梁、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前围板右加强纵梁、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横向连接梁,前围板横梁连接在两条纵梁之间,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中的每一个的前端固定在前围板横梁上且向后延伸,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分别位于两条纵梁的相对内侧,左连接板连接在前围板左加强纵梁与左侧的纵梁之间,右连接板连接在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与右侧的纵梁之间,横向连接梁连接在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增强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抗撞击性能,并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发生正碰时的抗撞击性能。

Description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两个车架纵梁之间设有π型的连接梁,在车辆发生正碰时,连接梁可以吸收并传递一部分碰撞能量。但在车辆发生侧碰时,π型的连接梁容易发生变形,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梁吸收和传递碰撞能量的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车辆发生侧碰时的抗撞击性能的车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架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车架,包括两条纵梁、前围板横梁、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前围板右加强纵梁、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横向连接梁,所述前围板横梁连接在所述两条纵梁之间,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中的每一个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前围板横梁上且向后延伸,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分别位于所述两条纵梁的相对内侧,所述左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与左侧的纵梁之间,所述右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与右侧的纵梁之间,所述横向连接梁连接在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车架,增强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抗撞击性能,并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发生正碰时的抗撞击性能。特别地,当车辆的前围板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能及时通过横向连接梁传递,保证了前围板附近驾驶员的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车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关于所述车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左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与所述横向连接梁在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之间的间距从前向后呈递增趋势。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梁为中空的管状梁。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梁为U型梁。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梁与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以及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两条纵梁的前端还设置有前防撞梁。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车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增强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抗撞击性能,并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发生正碰时的抗撞击性能,保护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架100,纵梁1,前围板横梁2,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横向连接梁7,前防撞梁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首先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100。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100可以包括两条纵梁1、前围板横梁2、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和横向连接梁7,前围板横梁2可以连接在两条纵梁1之间,从而增强了两条纵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前围板横梁2可以设置于前围板处,当车辆在前围板处发生侧碰时,前围板横梁2可以提供横向传力通道,减少车架100在碰撞处的变形程度。
如图1所示,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中的每一个的前端均可以固定在前围板横梁2上,且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均可以从前围板横梁2向后延伸,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可以与车架100后部的支撑结构连接。
当车辆发生正碰时,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可以提供纵向传力通道,减少车架100在碰撞处的变形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分别可以位于两条纵梁1的相对内侧,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与左侧的纵梁1之间可以连接有左连接板5,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与右侧的纵梁1之间可以连接有右连接板6,横向连接梁7连接在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之间。前围板横梁2、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和横向连接梁7可以共同形成“开”字型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100,通过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和横向连接梁7,增加了车架100整体的强度,且在车辆发生侧碰时,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和横向连接梁7可以共同组成横向传力通道,减少车架100在碰撞处的变形程度,增强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抗撞击性能。特别地,当车辆的前围板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能及时通过横向连接梁7传递,保证了前围板附近驾驶员的安全。
另外,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和横向连接梁7可以固定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从而在在车辆发生正碰时保证力沿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传递,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发生正碰时的抗撞击性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可以关于车架10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由此当车辆发生侧碰时,横向力可以通过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均匀传递,保证车架100受力分布均衡,提高了车辆的抗撞击性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与横向连接梁7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当车辆发生侧碰时,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与横向连接梁7可以共同组成一条横向传力通道以使横向力均匀传递,进一步保证车架100受力分布均衡,提高了车辆的抗撞击性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之间的间距从前向后可以呈递增趋势。由此,当车辆前方发生正碰时,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可以作为两条纵向传力通道将碰撞力向后逐渐扩散,进而可以使碰撞力在车架100上分布更集中,避免车架100局部碰撞力过大而产生明显变形,保护了乘车人员的安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横向连接梁7可以为中空的管状梁。需要说明的是,横向连接梁7的结构可以不止于此,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横向连接梁7还可以为U型梁,U型梁可以向下方开口。由此,可以在横向连接梁7提供横向传力通道的同时减轻横向连接梁7的重量,进而减轻了车架100整体的重量。
优选地,横向连接梁7可以分别与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以及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焊接固定,由此可以增加横向连接梁7与前围板左加强纵梁3以及前围板右加强纵梁4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车架100整体的连接强度,提高车辆的抗撞击性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两条纵梁1的前端还可以设置有前防撞梁8,前防撞梁8可以沿左右方向设置,前防撞梁8可以在车辆前方发生正碰时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并进一步将撞击力传递至后方的纵梁1,从而减小车辆前部受到撞击产生的变形程度。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发明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车架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车架100,增强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抗撞击性能,并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发生正碰时的抗撞击性能,保护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条纵梁;
前围板横梁,所述前围板横梁连接在所述两条纵梁之间;
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中的每一个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前围板横梁上且向后延伸,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分别位于所述两条纵梁的相对内侧;
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与左侧的纵梁之间,所述右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与右侧的纵梁之间;
横向连接梁,所述横向连接梁连接在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关于所述车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与所述横向连接梁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和前围板右加强纵梁之间的间距从前向后呈递增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梁为中空的管状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梁为U型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梁与所述前围板左加强纵梁以及所述前围板右加强纵梁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纵梁的前端还设置有前防撞梁。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CN201710127972.0A 2017-03-06 2017-03-06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070317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7972.0A CN107031728A (zh) 2017-03-06 2017-03-06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7972.0A CN107031728A (zh) 2017-03-06 2017-03-06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1728A true CN107031728A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3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7972.0A Pending CN107031728A (zh) 2017-03-06 2017-03-06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172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0747A (zh) * 2019-02-22 2019-05-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加强机构及汽车
CN114684266A (zh) * 2020-12-25 2022-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8813A (ja) * 1998-10-02 2000-04-1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前部構造
CN1673008A (zh) * 2004-03-25 2005-09-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部结构
CN101332837A (zh) * 2007-06-28 2008-12-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201646861U (zh) * 2010-05-14 2010-11-24 湖北万世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非承载式微型卡车车身加强结构
CN103832475A (zh) * 2014-02-28 2014-06-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部车架总成及汽车
CN204623572U (zh) * 2015-05-27 2015-09-09 重庆长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架
CN204623579U (zh) * 2015-04-27 2015-09-0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WO2016046592A1 (en) * 2014-09-22 2016-03-31 Arcelormittal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CN205273627U (zh) * 2015-12-03 2016-06-0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
US20160207571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ub frame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6485400U (zh) * 2017-01-25 2017-09-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架以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8813A (ja) * 1998-10-02 2000-04-1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前部構造
CN1673008A (zh) * 2004-03-25 2005-09-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部结构
CN101332837A (zh) * 2007-06-28 2008-12-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201646861U (zh) * 2010-05-14 2010-11-24 湖北万世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非承载式微型卡车车身加强结构
CN103832475A (zh) * 2014-02-28 2014-06-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部车架总成及汽车
WO2016046592A1 (en) * 2014-09-22 2016-03-31 Arcelormittal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US20160207571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ub frame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4623579U (zh) * 2015-04-27 2015-09-0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CN204623572U (zh) * 2015-05-27 2015-09-09 重庆长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架
CN205273627U (zh) * 2015-12-03 2016-06-0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
CN206485400U (zh) * 2017-01-25 2017-09-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架以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0747A (zh) * 2019-02-22 2019-05-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加强机构及汽车
CN114684266A (zh) * 2020-12-25 2022-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01513A1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US20100171340A1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CN103770841A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106995011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209410169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7963130B (zh) 前围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07074288A (zh) 车辆前体结构
CN108001540A (zh)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4044642A (zh) 车框结构
CN207403808U (zh) 一种副车架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5818862B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07031728A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4623579U (zh)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CN111376983A (zh) 用于加强电动汽车车身正面碰撞性能的加强结构
CN212195654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CN108706052A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106314548B (zh)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CN103707938B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
CN203237295U (zh) 用于汽车的地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0816662A (zh) 车辆
CN210592127U (zh) 一种氢能汽车纵梁加强结构和氢能汽车
CN103448806B (zh) 用于减小前端侧角撞击期间乘客足部伤害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