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7522B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17522B CN106917522B CN201710066954.6A CN201710066954A CN106917522B CN 106917522 B CN106917522 B CN 106917522B CN 201710066954 A CN201710066954 A CN 201710066954A CN 106917522 B CN106917522 B CN 1069175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quifer
- filtering layer
- sponge
- idea
- system ba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4/00—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 B01D24/02—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with the filter bed stationary during the filtra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顶部设有停车平台,该停车平台上设有若干透水孔;在所述停车平台下方设置有净化过滤层,该净化过滤层与所述停车平台之间形成第一蓄水层;所述净化过滤层下方设置有第二蓄水层。本发明中,在降雨时,雨水经由停车平台的透水孔进入第一蓄水层中进行调蓄;然后,雨水慢慢向下经由净化过滤层进入第二蓄水层,在净化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下,进入到第二蓄水层中的水质得以大幅度改善,雨水在第二蓄水层向地下土壤层进行进一步渗透,最终汇入地下水中。由此可见,本发明对雨水的水量和水质双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和减轻城市内涝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停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地频发内涝灾害,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各大城市的城市病,仅2008年-2010年就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暴雨内涝,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城市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形成的面源污染是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源污染类型。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以及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内涝和面源污染是城市雨洪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各类低影响开发雨水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以及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
透水型停车位是一种比较普遍应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透水停车位利用透水材料替代传统停车场使用的混凝土、沥青和面砖等,使雨水在原位渗透,减小下垫面径流系数。透水型停车位一般在土基上建造,至上而下设置透水面层、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透水面层一般采用透水砖、嵌草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找平层一般采用干砂、碎石或干硬性砂浆,厚度一般为20mm-30mm;透水基层一般采用级配碎石、中粗砂或者天然级配砂砾料等,透水底基层厚度一般大于150mm。
透水铺装停车位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具有通过渗透降低地面径流系数、储水和回补地下水等功能,但存在以下缺点:
1)易堵塞,堵塞后透水能力下降至普通材料水平,不能再发挥功用;
2)渗水透水能力有限:透水停车位虽然面层一般渗透系数都较大(一般大于1×10-4m/s),能够使中小降雨及时渗透入基层或地下,但因为周边土壤一般渗透能力有限,停车位底层将很快达到饱和。按照碎石基层厚度200mm孔隙率按照20%计,蓄水能力满足40mm降雨量,大概相当于中国华南地区持续时间为一小时的一年一遇降雨量,能力将接近极限;
3)寒冷地区有被冻融破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以提供对雨水水量和水质双方面的控制功能,在控制雨水水量的同时,改善雨水质量,便于雨水再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顶部设有停车平台,该停车平台上设有若干透水孔;在所述停车平台下方设置有净化过滤层,该净化过滤层与所述停车平台之间形成第一蓄水层;所述净化过滤层下方设置有第二蓄水层。
本发明中,在降雨时,雨水经由停车平台的透水孔进入第一蓄水层中,该第一蓄水层为停车平台和净化过滤层之间形成的空置区域,相当于一个下凹的空间,因此,第一蓄水层可以容纳较多的雨水,对雨水进行调蓄,大幅度减少停车平台上雨水的积存;然后,第一蓄水层中的雨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慢慢向下经由净化过滤层进入第二蓄水层,在净化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下,进入到第二蓄水层中的水质得以大幅度改善,雨水在第二蓄水层向地下土壤层进行进一步渗透,最终汇入地下水中,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由此可见,本发明对雨水的水量和水质双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优选地,所述净化过滤层包括园林种植土壤、粗砂以及腐殖质锯末混合物。园林种植土壤、粗砂以及腐殖质锯末混合物具有优良的净化能力,且三者均为常见的材料,便于施工,且符合自然环保的理念。
优选地,所述园林种植土壤、粗砂以及腐殖质锯末混合物的体积比为5:4:1。采用该配比的净化过滤层具有优异的净化效果,能够去除85%的TSS固态悬浮物、50%的总氮和65%的总磷,大幅度提高过滤后的雨水质量。
优选地,所述净化过滤层的顶部种植有绿化植物。净化过滤层的组分能够支持狗牙根、黑麦草和高羊茅草等常见草坪绿化植物的存活,在净化过滤层的顶部种植此类绿化植物,可以有效填补因建造停车系统而减少的绿化面积,能够将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发挥了海绵城市的生态功能。
优选地,所述停车平台包括多个停车板;所述基坑包括两个短侧壁和两个长侧壁,所述长侧壁处设有第一支撑墙,所述短侧壁处设有第二支撑墙,且在两个短侧壁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墙;所述第一支撑墙和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墙的顶部搭设有一个所述停车板。第一支撑墙和第二支撑墙可以良好地固定停车板,保障停车板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停车系统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所述停车板包括多块钢格板,相邻两块钢格板之间采用安装夹连接,且在相邻两块钢格板的接缝处设有支撑柱。钢格板的结构强度较高,可以保证停车系统的安全性;而且,钢格板具有通风、采光、散热以及防滑等性能,使得停车板下的绿化植物能够接收到足够的阳光照射,有利于植被的成长。
优选地,所述第二蓄水层为砾石蓄水层,所述砾石采用直径为8-11mm的不含杂质的石灰石碎石,所述第二蓄水层的孔隙率30%-40%;所述净化过滤层与第二蓄水层之间设有无纺布。雨水经过滤后,可以在第二蓄水层进行调蓄,采用这种结构的蓄水层,一平方米就可以容纳0.2立方米的雨水,具有优良的雨水调蓄效果;而且,在净化过滤层和第二蓄水层中设置无纺布,可以有效防止净化过滤层中的土壤等物质落入第二蓄水层中,保证净化过滤层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蓄水层中设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与溢流井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周向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该排水管的开孔率为3%;所述排水管的外周围绕有无纺布。当雨水水量较大,第一蓄水层和第二蓄水层的调蓄能力达到极限时,雨水会顺着排水孔进入到排水管中,进而将超标准的雨水排至溢流井中,采用这种设计结构,可以提高停车系统的调蓄能力,进一步防止停车板上有雨水积存,有利于城市建设;而且,在排水管的外周设置无纺布,可以防止泥沙等杂质进入到排水管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蓄水层的底部设有防水布。当第二蓄水层与地下水之间的距离大于1米时,则不必设置防水布,因为雨水在渗入地下水的过程中,会被二次过滤,使得雨水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可以汇入地下水中,不会导致地下水源被污染;而当第二蓄水层的底部距离地下水不足1米时,虽然经过净化过滤后的雨水的质量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汇入地下水的标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需要在第二蓄水层的底部设置防水布,阻止雨水进入地下水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墙、第二支撑墙和支撑柱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以保障其对停车板的支撑作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停车板;2-第一蓄水层;3-净化过滤层;4-第二蓄水层;5-第一支撑墙;6-第二支撑墙;7-支撑柱;8-排水管;9-溢流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包括基坑,在该基坑内从上至下依次为停车板1、第一蓄水层2、净化过滤层3和第二蓄水层4,其中停车板1的上表面与路面齐平;第一蓄水层2为停车板1和净化过滤层3之间形成的空置区域,用于对雨水进行调蓄,减少停车板1上的雨水积存;净化过滤层3包括体积比为5:4:1园林种植土壤、粗砂以及腐殖质锯末混合物,能够去除雨水中85%的TSS固态悬浮物、50%的总氮和65%的总磷,大幅度提高过滤后的雨水质量;第二蓄水层4为砾石蓄水层,孔隙率30%-40%,采用直径为8-11mm的不含杂质的石灰石碎石,雨水经过滤后,可以在第二蓄水层4进行调蓄,一平方米就可以容纳0.2立方米的雨水,具有优良的雨水调蓄效果;在上述净化过滤层3与第二蓄水层4之间设有无纺布,以防止净化过滤层3中的土壤等物质落入第二蓄水层4中,保证净化过滤层的稳定性。
在所述净化过滤层3的顶部种植有绿化植物,净化过滤层3的组分能够支持狗牙根、黑麦草和高羊茅草等常见草坪绿化植物的存活,在净化过滤层3的顶部种植此类绿化植物,可以有效填补因建造停车系统而减少的绿化面积,植物成熟后也能带来绿色停车位的外观特点。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蓄水层2、净化过滤层3和第二蓄水层4的厚度分别为200mm、400mm和500mm,一个10万平米的社区,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停车系统占用小区面积为2%左右时,既能提供大概200个停车空间,又能提供大约1000立方米的调蓄洪涝的容积,相当于整个社区的16mm雨量被控制和利用。
所述基坑包括两个短侧壁和两个长侧壁,为了对停车板进行支撑,搭建蓄水空间,在所述长侧壁处设有第一支撑墙5,所述短侧壁处设有第二支撑墙6,且在两个短侧壁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墙6,所述第一支撑墙5和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墙6的顶部搭设有一个停车板1。
停车板1采用7-10cm厚镀锌钢格板结构,根据一般停车位大小要求,宽一般为2500mm-3000mm,长度一般5000-6000mm,采用的镀锌钢格板尺寸规格为950mmx2100mm,一个停车面板由5-6块镀锌钢格板并排安装而成,相邻两个钢格板之间采用配套的安装夹连接,且在相邻两块钢格板的接缝处设有支撑柱7;其中,镀锌钢格板的孔隙尺寸为100x30mm,该钢格板的孔隙形成便于雨水顺畅通过的透水孔。
上述第一支撑墙5、第二支撑墙6和支撑柱7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搭建,以保障其对停车板的支撑作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上述第二蓄水层4中设有排水管8,该排水管8与溢流井9连通;在该排水管8的周向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其开孔率为3%,当雨水水量较大,第一蓄水层2和第二蓄水层4的调蓄能力达到极限时,雨水会顺着排水孔进入到排水管8中,进而将超标准的雨水排至溢流井9中,采用这种设计结构,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同时提高停车系统的调蓄能力,有利于城市建设;在排水管8的外周设置有无纺布,以防止泥沙等杂质进入到排水管8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蓄水层4的底部距离地下水不足1米时,虽然经过净化过滤后的雨水的质量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汇入地下水的标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需要在第二蓄水层4的底部设置防水布,阻止雨水进入地下水中;而当第二蓄水层4与地下水之间的距离大于1米时,则不必设置防水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顶部设有停车平台,该停车平台上设有若干透水孔;
在所述停车平台下方设置有净化过滤层,该净化过滤层与所述停车平台之间形成第一蓄水层;
所述净化过滤层下方设置有第二蓄水层;
所述净化过滤层包括园林种植土壤、粗砂以及腐殖质锯末混合物;
所述园林种植土壤、粗砂以及腐殖质锯末混合物的体积比为5:4:1;
所述停车平台包括多个停车板;
所述基坑包括两个短侧壁和两个长侧壁,所述长侧壁处设有第一支撑墙,所述短侧壁处设有第二支撑墙,且在两个短侧壁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墙;
所述第一支撑墙和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墙的顶部搭设有一个所述停车板,且所述第一支撑墙和第二支撑墙的底部均位于所述第二蓄水层的顶部;
所述第二蓄水层中设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与溢流井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周向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过滤层的顶部种植有绿化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车板包括多块钢格板,相邻两块钢格板之间采用安装夹连接,且在相邻两块钢格板的接缝处设有支撑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蓄水层为砾石蓄水层,所述砾石采用直径为8-11mm的不含杂质的石灰石碎石,所述第二蓄水层的孔隙率30%-40%;
所述净化过滤层与第二蓄水层之间设有无纺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的开孔率为3%;
所述排水管的外周围绕有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蓄水层的底部设有防水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墙、第二支撑墙和支撑柱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66954.6A CN106917522B (zh) | 2017-02-07 | 2017-02-07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66954.6A CN106917522B (zh) | 2017-02-07 | 2017-02-07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17522A CN106917522A (zh) | 2017-07-04 |
CN106917522B true CN106917522B (zh) | 2019-03-05 |
Family
ID=59453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66954.6A Active CN106917522B (zh) | 2017-02-07 | 2017-02-07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175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7252B (zh) * | 2018-06-22 | 2020-07-28 | 成都惟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位停车系统 |
CN108951826B (zh) * | 2018-06-27 | 2019-09-1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雨水调蓄再利用水广场景观 |
CN110630067B (zh) * | 2019-09-25 | 2020-12-11 | 五莲永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CN111395099A (zh) * | 2020-04-02 | 2020-07-10 |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 |
CN111827744A (zh) * | 2020-07-14 | 2020-10-27 | 吴苗苗 | 一种绿化型户外停车位 |
CN113482418A (zh) * | 2021-07-08 | 2021-10-08 | 江苏火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向导功能的智能停车亭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6638A (ja) * | 1997-07-14 | 1999-02-09 | Tsurumi Concrete Kk | 遊水池を兼ねた駐車場装置 |
CN102121267A (zh) * | 2010-12-31 | 2011-07-13 | 清华大学 | 一种雨水径流强化处理回用停车位及人行道系统 |
CN102605852A (zh) * | 2012-03-22 | 2012-07-25 | 西安理工大学 |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 |
CN202788088U (zh) * | 2012-08-30 | 2013-03-13 | 张伟 | 绿化带立体停车库 |
CN203866895U (zh) * | 2014-04-02 | 2014-10-08 | 北京云鹏盛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
CN106193184A (zh) * | 2016-07-27 | 2016-12-07 | 天津海泰市政绿化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及雨水收集处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37755B2 (en) * | 2001-07-24 | 2006-11-21 | Norman Jeffrey J | Underground water retention apparatus |
-
2017
- 2017-02-07 CN CN201710066954.6A patent/CN1069175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6638A (ja) * | 1997-07-14 | 1999-02-09 | Tsurumi Concrete Kk | 遊水池を兼ねた駐車場装置 |
CN102121267A (zh) * | 2010-12-31 | 2011-07-13 | 清华大学 | 一种雨水径流强化处理回用停车位及人行道系统 |
CN102605852A (zh) * | 2012-03-22 | 2012-07-25 | 西安理工大学 |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 |
CN202788088U (zh) * | 2012-08-30 | 2013-03-13 | 张伟 | 绿化带立体停车库 |
CN203866895U (zh) * | 2014-04-02 | 2014-10-08 | 北京云鹏盛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
CN106193184A (zh) * | 2016-07-27 | 2016-12-07 | 天津海泰市政绿化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及雨水收集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17522A (zh) | 2017-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17522B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
Liu et al. |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practices: A review on recent development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 |
CN106638918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06571217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
US20210029900A1 (en) | Salt-isolated rain garden structure | |
CN110016886B (zh) |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 |
CN204728165U (zh) | 生态透水路面 | |
CN102605852A (zh) |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 | |
CN110042724A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105803894A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KR20150110193A (ko) | 조경식재부를 구비한 침투식 빗물저류조 | |
CN104032793A (zh) |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 |
JP2006118265A (ja) | 雨水排水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浸透管、浸透管付き取水桝及び排水システム | |
CN207062672U (zh) |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 |
CN206052850U (zh) |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 |
CN106088684B (zh) |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617188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CN203977495U (zh) |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 |
CN109958099A (zh) | 一种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 | |
CN206371177U (zh) |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 |
CN204780521U (zh) | 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 | |
CN208501715U (zh) | 一种雨水花园 | |
JP2802282B2 (ja) | かん養型貯留施設 | |
CN107916708A (zh) | 一种雨洪资源利用方法 | |
CN207793792U (zh) | 一种路面透水铺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