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9391B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99391B CN106899391B CN201610825771.3A CN201610825771A CN106899391B CN 106899391 B CN106899391 B CN 106899391B CN 201610825771 A CN201610825771 A CN 201610825771A CN 106899391 B CN106899391 B CN 1068993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
- downlink
- nack
- pdcch
- component c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7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108010003272 Hyaluro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40250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633942 Da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928956 Homo sapiens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94—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TDM/TDMA networks, e.g. distributed multiplex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更详细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支持载波合并按照TDD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UL‑DL配置从多个下行子帧接收不止一个PDCCH和不止一个PDSCH中的至少一个;利用用于UL调度的DCI格式中的预定的2比特字段所指示的值,确定关于不止一个PDCCH和不止一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接收响应信息的比特数;通过与所述DCI格式对应的PUSCH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80034142.9(国际申请号为PCT/KR2012/003755,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05月14日,发明名称为“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已广泛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包括语音和数据服务的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通过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可用系统资源(如,带宽、发送功率等)来支持这多个用户之间的通信的多址系统。多址系统可采用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多址方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有效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并有效地管理其资源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下面的描述理解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提供一种在支持载波聚合并以TDD(时分双工)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根据UL-DL配置在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一个或更多个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一个或更多个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利用用于UL调度的DCI(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中的预定的2比特字段所指示的值,确定关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通过与所述DCI格式对应的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所述ACK/NACK信息,其中利用确定所述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其中表示所述预定的2比特字段所指示的值,并且是在1至4范围内的整数,Umax表示针对各个分量载波在所述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的PDSCH信号和PDCCH信号的数量当中的最大值,表示上取整函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种被配置为在支持载波聚合并以TDD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射频(RF)单元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UL-DL配置在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一个或更多个PDSCH中的至少一个,利用用于UL调度的DCI格式中的预定的2比特字段所指示的值,确定关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并通过与所述DCI格式对应的PUSCH发送所述ACK/NACK信息,其中利用确定所述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其中表示所述预定的2比特字段所指示的值,并且是在1至4范围内的整数,Umax表示针对各个分量载波在所述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的PDSCH信号和PDCCH信号的数量当中的最大值,表示上取整函数。
所述ACK/NACK信息可包括关于一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的ACK/NACK信息,用于第c分量载波的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可以如下:i)当针对所述第c分量载波配置支持单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或者对所述第c分量载波应用捆绑时,为当针对所述第c分量载波配置支持两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并且未对所述第c分量载波应用捆绑时,为
所述UL-DL配置可以是UL-DL配置#5。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送控制信息。具体地讲,可在TDD系统中有效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并且可有效地管理其资源。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从下面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未描述的其他效果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作为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3GPP LTE系统中所使用的物理信道以及使用这些物理信道的信号发送方法;
图2示出无线电帧结构;
图3示出下行时隙的资源网格;
图4示出下行子帧结构;
图5示出上行子帧结构;
图6示出处理UL-SCH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处理;
图7示出控制信息和UL-SCH数据在PUSCH上的复用;
图8示出单小区情况下的TDD UL ACK/NACK(上行链路确认/否定确认)发送过程;
图9示出使用DAI(下行链路指派索引)的ACK/NACK发送;
图10示出CA(载波聚合)通信系统;
图11示出跨载波调度;
图12示出基于时隙的E-PUCCH格式;
图13示出当设置E-PUCCH格式(即,PUCCH格式)时,在PUSCH上发送ACK/NACK时处理UL-SCH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过程;
图14、图15和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ACK/NACK发送;以及
图17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基站(BS)和UE。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CDMA可实现为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TDMA可实现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电技术。OFDMA可实现为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无线保真(Wi-Fi))、IEEE802.16(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iMAX))、IEEE 802.20、演进UTRA(E-UTRA)的无线电技术。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其针对下行链路采用OFDMA,针对上行链路采用SC-FDMA。高级LTE(LTE-A)是从3GPP LTE演进而来的。
尽管为了清晰,集中于3GPP LTE/LTE-A给出下面的描述,但这完全是示例性的,因此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应该指出的是,提出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特定术语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精神内,这些特定术语的使用可改变为其他格式。
描述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
·HARQ-ACK(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这表示对下行链路发送(如,PDSCH或SPS释放PDCCH)的确认响应,即,ACK/NACK/DTX响应(简称为ACK/NACK响应、ACK/NACK)。ACK/NACK/DTX响应是指ACK、NACK、DTX或NACK/DTX。用于特定CC的HARQ-ACK或特定CC的HARQ-ACK是指对与对应CC有关(如,为其调度)的下行信号(如,PDSCH)的ACK/NACK响应。PDSCH可由传输块(TB)或码字代替。
·PDSCH:这对应于DL授权PDCCH。在说明书中,PDSCH可与有PDCCH的PDSCH互换使用。
·SPS释放PDCCH:这是指指示SPS释放的PDCCH。UE关于SPS释放PDCCH执行ACK/NACK信息的上行链路反馈。
·SPS PDSCH:这是利用根据SPS半静态地设置的资源在DL上发送的PDSCH。SPSPDSCH没有与其对应的DL授权PDCCH。在说明书中,SPS PDSCH可与无PDCCH的PDSCH互换使用。
·DAI(下行链路指派索引):这包括在通过PDCCH发送的DCI中。DAI可指示PDCCH的顺序值或计数器值。为了方便,DL授权PDCCH的DAI字段所指示的值称为DL DAI,UL授权PDCCH的DAI字段所指示的值称为UL DAI。
·基于CA的系统:这是指能够聚合多个分量载波(或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根据配置,基于CA的通信系统可仅使用单个分量载波(或小区)或者聚合多个分量载波(或小区)并使用聚合的分量载波。可针对各UE独立地确定聚合的分量载波(或小区)的数量。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UE在下行链路(DL)上从BS接收信息并在上行链路(UL)上将向BS发送信息。UE与BS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包括数据和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根据UE与BS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的类型/目的存在各种物理信道。
图1示出3GPP LTE系统中所使用的物理信道以及使用这些物理信道的信号发送方法。
当上电时或者当UE初始进入小区时,在步骤S101,UE执行初始小区搜索,其涉及与BS的同步。对于初始小区搜索,UE通过从BS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来与BS同步并获取诸如小区标识符(ID)的信息。然后,UE可在物理广播信道(PBCH)上从小区接收广播信息。同时,UE在初始小区搜索期间可通过接收下行参考信号(DL RS)来检查下行链路信道状态。
在初始小区搜索之后,在步骤S102,UE可通过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并基于PDCCH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来获取更具体的系统信息。
在步骤S103至S106,UE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以接入BS。对于随机接入,UE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向BS发送前导(S103)并在PDCCH以及与PDCCH对应的PDSCH上接收对前导的响应消息(S104)。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UE可通过进一步发送PRACH(S105)并接收PDCCH以及与PDCCH对应的PDSCH(S106)来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在上述过程之后,UE可接收PDCCH/PDSCH(S107)并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S108),作为一般下行/上行信号发送过程。这里,从UE发送给BS的控制信息称为上行控制信息(UCI)。UCI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否定ACK(HARQ ACK/NACK)信号、调度请求(SR)、信道状态信息(CSI)等。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等。尽管通常通过PUCCH发送UCI,但当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需要同时发送时,可通过PUSCH发送UCI。可应网络的请求/指令通过PUSCH不定期地发送UCI。
图2示出无线电帧结构。在蜂窝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逐子帧地执行上行/下行数据分组发送。子帧被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时间间隔。3GPP LTE支持可应用于FDD(频分双工)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以及可应用于TDD(时分双工)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2的(a)示出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下行子帧包括10子帧,每一子帧在时域包括2个时隙。用于发送子帧的时间被定义为发送时间间隔(TTI)。例如,各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各时隙具有0.5ms的长度。时隙在时域包括多个OFDM符号,在频域包括多个资源块(RB)。由于在3GPP LTE中下行链路使用OFDM,所以OFDM符号表示符号周期。OFDM符号可称为SC-FDMA符号或符号周期。作为资源分配单位的RB可包括一个时隙中的多个连续子载波。
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取决于循环前缀(CP)配置。CP包括扩展CP和正常CP。例如,当OFDM符号用正常CP配置时,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为7。当OFDM符号用扩展CP配置时,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大,因此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小于正常CP的情况下的数量。在扩展CP的情况下,分配给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为6。当信道状态不稳定时,例如在UE高速移动的情况下,可使用扩展CP来降低符号间干扰。
当使用正常CP时,由于一个时隙具有7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各子帧中的最多前三个OFDM符号可分配给PDCCH,剩余OFDM符号可分配给PDSCH。
图2的(b)示出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类型-2无线电帧包括2个半帧。各半帧包括:5个子帧、一个下行导频时隙(DwPTS)、一个保护周期(GP)和一个上行导频时隙(UpPTS),一个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DwPTS用于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信道估计。UpPTS用于BS中信道估计以及UE中的UL发送同步捕获。GP消除UL与DL之间由DL信号的多径延迟引起的UL干扰。
表1示出在TDD模式下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UL-DL配置。
[表1]
在表1中,D表示下行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特殊子帧包括D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周期)和UpPTS(上行导频时隙)。DwPTS是为下行链路发送预留的时段,UpPTS是为上行链路发送预留的时段。
该无线电帧结构仅是示例性的,无线电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以及时隙中包括的符号的数量可变化。
图3示出下行时隙的资源网格。
参照图3,下行时隙在时域包括多个OFDM符号。一个下行时隙可包括7(6)个OFDM符号,一个资源块(RB)在频域可包括12个子载波。资源网格上的各元素称作资源元素(RE)。一个RB包括12×7(6)个RE。下行时隙中包括的RB的数量NRB取决于下行链路发送带宽。上行时隙的结构可与下行时隙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OFDM符号由SC-FDMA符号代替。
图4示出下行子帧结构。
参照图4,位于子帧内的第一时隙前部的最多三个(四个)OFDM符号对应于分配有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剩余OFDM符号对应于分配有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LTE中所使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示例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等。PCFICH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处发送,并携带关于子帧内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信息。PHICH是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并携带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信号。
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称作下行控制信息(DCI)。用于上行链路的格式0、3、3A和4以及用于下行链路的格式1、1A、1B、1C、1D、2、2A、2B和2C被定义为DCI格式。DCI格式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包括诸如跳频标志、RB分配、MCS(调制编码方案)、RV(冗余版本)、NDI(新数据指示符)、TPC(发送功率控制)、循环移位DM RS(解调参考信号)、CQI(信道质量信息)请求、HARQ进程数、TPMI(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确认之类的信息。
PDCCH可携带下行共享信道(DL-SCH)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上行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与寻呼信道(PCH)有关的寻呼信息、与DL-SCH有关的系统信息、与高层控制消息(例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对任意UE组内的各个UE的一组Tx功率控制命令、Tx功率控制命令、与IP语音(VoIP)的激活有关的信息等。可在控制区内发送多个PDCCH。UE可监听所述多个PDCCH。PDCCH在一个或几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的聚合上发送。CCE是用于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向PDCCH提供编码速率的逻辑分配单位。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组(REG)。PDCCH的格式和可用PDCCH的比特数由CCE的数量来确定。BS根据待发送至UE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将循环冗余校验(CRC)附到控制信息。根据PDCCH的所有者或用途,用唯一标识符(称作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掩蔽CRC。如果PDCCH用于特定UE,则UE的唯一标识符(如,小区-RNTI(C-RNTI))可掩蔽至CRC。另选地,如果PDCCH用于寻呼消息,则寻呼标识符(如,寻呼-RNTI(P-RNTI))可掩蔽至CRC。如果PDCCH用于系统信息(更具体地讲,系统信息块(SIB)),则系统信息RNTI(SI-RNTI)可掩蔽至CRC。当PDCCH用于随机接入响应时,随机接入-RNTI(RA-RNTI)可掩蔽至CRC。
图5示出LTE中所使用的上行子帧结构。
参照图5,上行子帧包括多个(如,2个)时隙。时隙可根据CP长度包括不同数量的SC-FDMA符号。上行子帧在频域分为控制区和数据区。数据区分配有PUSCH,并用于携带诸如音频数据的数据信号。控制区分配有PUCCH,并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UCI)。PUCCH在频域包括位于数据区的两端的RB对,并在时隙边界跳频。
PUCCH可用于发送下列控制信息。
-SR(调度请求):这是用于请求UL-SCH资源的信息,并利用开关键控(OOK)方案来进行发送。
-HARQ ACK/NACK:这是对PDSCH上的下行数据分组的响应信号,指示是否成功接收到下行数据分组。1比特ACK/NACK信号作为对单个下行码字的响应被发送,2比特ACK/NACK信号作为对两个下行码字的响应被发送。
-CQI(信道质量指示符):这是关于下行信道的反馈信息。有关多入多出(MIMO)的反馈信息包括秩指示符(R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针对各子帧使用20比特。
UE通过子帧可发送的控制信息(UCI)的量取决于可用于控制信息发送的SC-FDMA符号的数量。可用于控制信息发送的SC-FDMA符号对应于除了子帧的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SC-FDMA符号之外的SC-FDMA符号。对于配置有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子帧的情况,子帧的最后的SC-FDMA符号不包括在可用于控制信息发送的SC-FDMA符号内。参考信号用于检测PUCCH的相干。PUCCH根据其上发送的信息支持7种格式。
表2示出LTE中的PUCCH格式与UCI之间的映射关系。
[表2]
由于LTE UE无法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当需要通过发送PUSCH的子帧发送UCI时,将UCI(如,CQI/PMI、HARQ-ACK、RI等)复用于PUSCH区中。例如,当需要在为PUSCH发送分配的子帧中发送ARQ-ACK时,UE在DFT扩频之前将UL-SCH数据和HARQ-ACK复用,然后通过PUSCH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
图6示出处理UL-SCH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过程。
参照图6,按照将CRC(循环冗余检验)附到UL-SCH传输块(TB)的方式执行错误检测(S100)。
使用整个TB来计算CRC奇偶校验比特。TB具有比特a0、a1、a2、a3、...、aA-1。奇偶校验比特为p0、p1、p2、p3、...、pL-1。TB具有大小A,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为L。
在将CRC附到TB之后,执行对码块的码块分割和CRC附着(S110)。输入比特b0、b1、b2、b3、...、bB-1以用于码块分割。这里,B表示TB(包括CRC)的比特数。从码块分割获得比特cr0、cr1、cr2、cr3、...、cr(Kr-1)。这里,r表示码块号(r=0,1,...,C-1),Kr表示码块r的比特数,C表示码块的总数。
在对码块的码块分割和CRC附着之后是信道编码(S120)。从信道编码获得比特d(i) r0、d(i) r1、d(i) r2、d(i) r3、…、d(i) r(Kr-1)。这里,i=0,1,2,Dr表示用于码块r的第i编码流的比特数(即,Dr=Kr+4)。另外,r表示码块号(r=0,1,...,C-1),Kr表示码块r的比特数,C表示码块的总数。作为信道编码可使用Turbo编码。
信道编码之后是速率匹配(S130)。从速率匹配获得比特er0、er1、er2、er3、...、er(Er-1)。这里,Er表示第r码块(r=0,1,...,C-1)的速率匹配的比特数,C表示码块的总数。
速率匹配之后是码块连接(S140)。从码块连接获得比特f0、f1、f2、f3、...、fG-1。这里,G表示用于发送的编码比特数。当复用控制信息发送和UL-SCH发送时,用于控制信息发送的比特不包括在G中。比特f0、f1、f2、f3、...、fG-1对应于UL-SCH码字。
在UCI的情况下,对信道质量信息(CQI和/或PMI)(o0、o1、...、oo-1)、或)和HARQ-ACK(或)独立地进行信道编码(S150至S170)。基于用于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数来执行UCI的信道编码。例如,编码符号数可用于编码控制信息的速率匹配。编码符号数对应于下面的处理中的调制符号数和RE数。
利用步骤S170的输入比特序列或执行HARQ-ACK的信道编码。和分别对应于1比特HARQ-ACK和2比特HARQ-ACK,是指由3比特或更多(即,OACK>2)组成的HARQ-ACK。ACK被编码为1,NACK被编码为0。重复编码用于1比特HARQ-ACK。(3,2)单式码用于2比特HARQ-ACK,编码的数据可循环重复。在OACK>2的情况下,使用(32,0)块码。
QACK表示编码比特的总数,根据编码HARQ-ACK块的组合获得比特序列 为了使比特序列的长度与QACK匹配,最后组合的编码HARQ-ACK块可为该块的一部分(即,速率匹配)。QACK=Q’ACK*Qm,Q’ACK是用于HARQ-ACK的编码符号数,Qm是调制阶数。Qm对应于UL-SCH数据的调制阶数。
编码UL-SCH比特f0、f1、f2、f3、...、fG-1和编码CQI/PMI比特q0、q1、q2、q3、...、qCQI-1被输入至数据/控制复用框(S180)。数据/控制复用框输出比特g 0,g 1,g 2,...,g H'-1。g i是长度Qm的列向量(i=0,...,H'-1)。H'=H/Qm,H=(G+QCQI)。H表示为UL-SCH数据和CQI/PMI分配的编码比特的总数。
数据/控制复用框的输出g 0,g 1,g 2,...,g H'-1、编码秩指示符和编码输入至信道交织器(S190)。g i是用于CQI/PMI的长度Qm的列向量,i=0,...,H'-1(H'=H/Qm)。q ACK i是用于ACK/NACK的长度Qm的列向量,i=0,...,Q’ACK-1(Q’ACK=QACK/Qm)。q RI i是用于RI的长度Qm的列向量,i=0,...,Q’RI-1(Q’RI=QRI/Qm)。
信道交织器将用于PUSCH发送的控制信息和UL-SCH数据复用。具体地讲,信道交织器将控制信息和UL-SCH数据映射到与PUSCH资源对应的信道交织器矩阵。
信道交织器输出从信道交织器矩阵逐列读取的比特序列h0、h1、h2、...、hGH+QRI-1。将读取的比特序列映射到资源网格。通过子帧发送H'=H'+Q'RI调制符号。
图7示出控制信息和UL-SCH数据在PUSCH上的复用。当UE尝试通过分配有PUSCH发送的子帧发送控制信息时,UE在DFT扩频之前将控制信息(UCI)和UL-SCH数据进行复用。控制信息包括CQI/PMI、HARQ ACK/NACK和RI中的至少一种。用于发送CQI/PMI、HARQ ACK/NACK和RI中的每一个的RE数基于MCS(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为PUSCH发送而分配的偏移值和偏移值根据控制信息执行不同的编码速率,并通过高层(如,RRC)信号半静态地被设置。UL-SCH数据和控制信息未映射到相同的RE。控制信息被映射为使得它占据子帧的两个时隙。
参照图7,CQI和/或PMI(CQI/PMI)资源位于UL-SCH数据资源的开始,被依次映射到一个子载波上的所有SC-FDMA符号,然后被映射到下一子载波。CQI/PMI在子帧中从左至右映射,即,在SC-FDMA符号索引增加的方向上映射。考虑CQI/PMI资源的量(即,编码符号数)来对PUSCH数据(UL-SCH数据)进行速率匹配。针对CQI/PMI使用与UL-SCH数据相同的调制阶数。ACK/NACK通过打孔(puncturing)嵌入到映射了UL-SCH数据的部分SC-FDMA资源中。ACK/NACK位于RS旁边,并从下至上(即,在子载波索引增加的方向上)映射到SC-FDMA符号。在正常CP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用于ACK/NACK的SC-FDMA符号对应于各时隙中的SC-FDMA符号#2/#5。编码RI位于用于ACK/NACK的符号旁边,而不管是否通过对应子帧实际发送了ACK/NACK。
在LTE中,控制信息(例如,使用QPSK)可被调度为使得它在没有UL-SCH数据的情况下在PUSCH上发送。在DFT扩频之前复用控制信息(CQI/PMI、RI和/或ACK/NACK),以便维持低CM(立方度量)单载波特性。ACK/NACK、RI和CQI/PMI按照与图7所示的处理类似的方式进行复用。用于ACK/NACK的SC-FDMA符号通过RS定位,可对CQI所映射至的资源进行打孔。用于ACK/NACK和RI的RE数基于参考MCS(CQI/PMI MCS)和偏移参数或从CQI有效载荷大小和资源分配计算参考MCS。在没有UL-SCH数据的情况下用于控制信令的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对应于在具有UL-SCH数据的情况下的上述控制信令。
将描述TDD系统中的ACK/NACK发送处理。TDD在时域中将频带分成DL子帧和UL子帧(参照图2的(b))。因此,在不对称DL/UL数据业务的情况下,可分配更多数量的DL子帧或UL子帧。因此,在TDD中,DL子帧可能不与UL子帧一一对应。具体地讲,当DL子帧数大于UL子帧数时,UE可能需要通过一个UL子帧发送对多个DL子帧上的多个PDSCH(和/或需要ACK/NACK响应的PDCCH)的ACK/NACK响应。例如,根据TDD,DL子帧数与UL子帧数之比可被设置为DL子帧:UL子帧=M:1。这里,M表示与一个UL子帧对应的DL子帧数。在这种情况下,UE需要通过一个UL子帧发送对M个DL子帧上的多个PDSCH(或需要ACK/NACK响应的PDCCH)的ACK/NACK响应。
图8示出单小区情况下的TDD UL ACK/NACK发送处理。
参照图8,UE可在M个DL子帧(SF)中接收一个或更多个PDSCH信号(S502_0至S502_M-1)。各PDSCH信号用于根据发送模式发送一个或更多个(如,2个)传输块(TB)(或码字)。在步骤S502_0至S502_M-1中也可接收需要ACK/NACK响应的PDCCH信号,例如,指示SPS(半持久性调度)释放的PDCCH信号(简称为SPS释放PDCCH信号)(未示出)。当M个DL子帧中存在PDSCH信号和/或SPS释放PDCCH信号时,UE经由用于发送ACK/NACK的处理(如,ACK/NACK(有效载荷)产生、ACK/NACK资源分配等)通过与M个DL子帧对应的UL子帧发送ACK/NACK(S504)。ACK/NACK包括关于步骤S502_0至S502_M-1中接收的PDSCH信号和/或SPS释放PDCCH的确认信息。尽管ACK/NACK基本上通过PUCCH发送,但当在ACK/NACK发送时间发送PUSCH时,ACK/NACK可通过PUSCH发送。表2所示的各种PUCCH格式可用于ACK/NACK发送。为了减少发送的ACK/NACK比特数,可使用诸如ACK/NACK捆绑和ACK/NACK信道选择的各种方法。
如上所述,在TDD中,与在M个DL子帧中接收的数据有关的ACK/NACK通过一个UL子帧发送(即,M个DL SF:1个UL SF),它们之间的关系由DASI(下行链路关联集索引)确定。
表3示出LTE(-A)中定义的DASI(K:{k0,k1,….,kM-1})。表3示出发送ACK/NACK的UL子帧和与该UL子帧有关的DL子帧之间的间隔。具体地讲,当子帧n-k(k∈K)中存在指示PDSCH发送和/或(下行链路)SPS释放的PDCCH时,UE在子帧n中发送ACK/NACK。
[表3]
当在多个DL子帧中将多个PDSCH发送给单个UE时,BS对每个PDSCH发送PDCCH。这里,UE在UL子帧上通过PUCCH或PUSCH发送用于多个PDSCH的ACK/NACK。在LTE中,在TDD模式下,用于多个PDSCH的ACK/NACK的发送根据下列方法执行。
1)ACK/NACK捆绑:用于多个数据单元(如,PDSCH、SPS释放PDCCH等)的ACK/NACK比特根据逻辑与(AND)运算而组合。例如,在对所有数据单元成功解码时,Rx节点(如,UE)发送ACK信号。如果任何数据单元均未被解码(检测),则Rx节点发送NACK信号或无信号。
2)PUCCH选择:在接收到多个PDSCH时,UE占据多个PUCCH资源以用于ACK/NACK发送。根据用于ACK/NACK发送的PUCCH资源和发送的ACK/NACK信息(如,比特值)的组合来区分对多个PDSCH的ACK/NACK响应。
在TDD中,当UE向BS发送ACK/NACK信号时可能遇到下列问题。
·当UE错过在多个子帧中从BS发送的一些PDCCH时,UE无法知道与错过的PDCCH对应的PDSCH已发送给它。因此,在产生ACK/NACK时可能产生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TDD系统中,在PDCCH中包括DAI(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指示与从DL子帧n-k(k∈K)到当前子帧的PDSCH对应的PDCCH以及指示SPS释放的PDCCH的累计值(即,计数值)。例如,当三个DL子帧对应于一个UL子帧时,在这三个DL子帧中发送的PDSCH被依次赋予索引(依次计数的)并在调度PDSCH的PDCCH上进行发送。UE可通过包括在PDCCH中的DAI信息知道先前的PDCCH已被成功接收。包括在调度PDSCH的PDCCH和SPS释放PDCCH中的DAI称为DAI-c(计数器),或者为了方便简称为DAI。
[表4]
·MSB:最高有效位,LSB:最低有效位
图9示出使用DL DAI的ACK/NACK发送。此示例基于具有3DL子帧:1UL子帧的TDD系统。假设UE利用PUSCH资源发送ACK/NACK。在LTE中,当通过PUSCH发送ACK/NACK时,发送1比特或2比特捆绑的ACK/NACK。
参照图9,当UE错过第二PDCCH时,由于第三PDCCH的DL DAI值不同于检测到的PDCCH数,UE可知道错过第二PDCCH。在这种情况下,UE可将对第二PDCCH的ACK/NACK响应处理为NACK(或NACK/DTX)。当UE错过最后的PDCCH时,由于最后检测到的PDCCH的DAI值与检测到的PDCCH数(即,DTX)对应,UE无法知道错过了最后的PDCCH。因此,UE认为在DL子帧时段期间仅调度了两个PDCCH。在这种情况下,由于UE仅捆绑与前两个PDCCH对应的ACK/NACK,因此在ACK/NACK反馈处理期间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度PUSCH的PDCCH(即,UL授权PDCCH)包括DAI字段(UL DAI字段)。UL DAI字段是2比特字段,表示关于调度的PDCCH数的信息。
具体地讲,UE当时假设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分配丢失(即,产生DTX),并根据捆绑对所有码字产生NACK。这里,UDAI表示从子帧n-k(k∈K)检测的DL授权PDCCH和SPS释放PDCCH的总数(参照表4),NSPS表示SPS PDSCH数并对应于0或1。
[表5]
MSB:最高有效位,LSB:最低有效位
图10示出载波聚合(CA)通信系统。为了使用更宽的频带,LTE-A系统采用载波聚合(或带宽聚合)技术,其聚合多个UL/DL频率块以获得更宽的UL/DL带宽。利用分量载波(CC)发送各频率块。CC可被视作频率块的载波频率(或中心载波、中心频率)。
参照图10,多个UL/DL CC可聚合以支持更宽的UL/DL带宽。CC在频域中可为邻接或非邻接的。CC的带宽可独立地确定。可实现UL CC数不同于DL CC数的不对称CA。例如,当存在两个DL CC和一个UL CC时,DL CC可按照2:1的比率对应于UL CC。DL CC/UL CC链路可为系统中固定的或者半静态地配置的。即使系统带宽用N个CC配置,特定UE可进行监听/接收的频带可限于M(<N)个CC。关于CA的各种参数可按照小区特定、UE组特定或UE特定的方式来设置。可仅通过特定CC发送/接收控制信息。此特定CC可称作主CC(PCC)(或锚定CC),其他CC可称作辅CC(SCC)。
在LTE-A中,使用小区的概念来管理无线电资源。小区被定义为下行资源和上行资源的组合。然而,上行资源不是强制性的。因此,小区可仅由下行资源构成或者由下行资源和上行资源二者构成。下行资源的载波频率(或DL CC)与上行资源的载波频率(或UL CC)之间的链接可由系统信息指示。在主频率资源(或PCC)中操作的小区可称作主小区(PCell),在辅频率资源(或SCC)中操作的小区可称作辅小区(SCell)。PCell用于UE建立初始连接或重新建立连接。PCell可指在切换过程中指示的小区。SCell可在建立RRC连接之后配置,并且可用于提供附加无线电资源。PCell和SCell可统称作服务小区。因此,对于未设置CA或者不支持CA的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存在仅由PCell构成的单个服务小区。另一方面,对于设置了CA的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存在包括PCell和全部SCell的一个或更多个服务小区。对于CA,在开始初始安全激活操作之后,除了初始配置的PCell之外,网络可在连接建立期间为支持CA的UE配置一个或更多个SCell。
当应用跨载波调度(或跨CC调度)时,用于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可在DL CC#0上发送,与PDCCH对应的PDSCH可在DL CC#2上发送。对于跨CC调度,可考虑引入载波指示符字段(CIF)。可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半静态地按照UE特定(或UE组特定)方式确定PDCCH中是否存在CIF。PDCCH发送的基准总结如下。
-CIF禁用:DL CC上的PDCCH用于分配相同DL CC上的PDSCH资源或关联的UL CC上的PUSCH资源。
-CIF启用:利用CIF,DL CC上的PDCCH可用于分配多个聚合的DL/UL CC当中的特定DL/UL CC上的PDSCH或PUSCH资源。
当存在CIF时,BS可分配PDCCH监听DL CC,以减小UE的BD复杂度。PDCCH监听DL CC集包括作为聚合的DL CC的部分的一个或更多个DL CC,UE仅检测/解码对应DL CC上的PDCCH。即,当BS针对UE调度PDSCH/PUSCH时,仅通过PDCCH监听DL CC集发送PDCCH。PDCCH监听DL CC集可按照UE特定、UE组特定或小区特定方式来设置。术语“PDCCH监听DL CC”可由诸如“监听载波”和“监听小区”之类的术语代替。为UE聚合的术语“CC”可由诸如“服务CC”、“服务载波”和“服务小区”之类的术语代替。
图11示出当多个载波聚合时的调度。假设3个DL CC聚合,并且DL CC A被设置为PDCCH监听DL CC。DL CC A、DL CC B和DL CC C可称为服务CC、服务载波、服务小区等。在CIF禁用的情况下,根据LTE PDCCH规则,DL CC可在没有CIF的情况下仅发送调度与该DL CC对应的PDSCH的PDCCH。当CIF启用时,利用CIF,DL CC A(监听DL CC)不仅可发送调度与DL CCA对应的PDSCH的PDCCH,而且可发送调度其他DL CC的PDSCH的PDCCH。在这种情况下,在未设置为PDCCH监听DL CC的DL CC B/C中不发送PDCCH。
基于CA的TDD系统中的ACK/NACK发送
针对基于CA的TDD系统中的ACK/NACK发送,另外考虑下列方法。
-完整ACK/NACK方案:此方法可发送与通过分配给UE的所有CC能够发送的最大数量的CW(或TB)以及多个DL子帧(即,SF n-k(k∈K))对应的多个ACK/NACK(参照表3)。
-捆绑ACK/NACK方案:此方法可通过利用CW捆绑、CC捆绑和子帧(SF)捆绑中的至少一个减少发送的ACK/NACK比特数并发送ACK/NACK。
CW捆绑是指将对每CC的ACK/NACK捆绑应用于各DL SF。CW捆绑也称作空间捆绑。CC捆绑是指将ACK/NACK捆绑应用于各DL SF中的所有或一些CC。SF捆绑是指将ACK/NACK捆绑应用于各CC中的所有或一些DL SF。ACK/NACK捆绑是指对多个ACK/NACK响应执行的逻辑与运算。
图12示出时隙等级中的E-PUCCH格式。在E-PUCCH格式中,多个ACK/NACK通过联合编码(如,Reed-Muller编码、咬尾卷积编码等)、块扩频和SC-FDMA调制来发送。
参照图12,经频域发送符号序列,将基于OCC(正交覆盖码)的时域扩频应用于符号序列。可利用OCC将多个UE的控制信号复用到相同RB中。具体地讲,利用长度-5(SF(扩频因子)=5)的OCC(C1至C5)从一个符号序列{d1,d2,…}产生5个SC-FDMA符号(即,UCI数据部分)。这里,符号序列{d1,d2,…}可表示调制的符号序列或码字比特序列。当符号序列{d1,d2,…}表示码字比特序列时,图12的框还包括调制框。尽管图12示出2个RS符号(即,RS部分)用于一个时隙,可考虑诸如使用由3个RS符号构成的RS部分和SF=4的OCC的各种应用。这里,可从具有特定循环移位的CAZAC(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产生RS符号。另外,可通过在时域中将特定OCC应用于多个RS符号(与多个RS符号相乘)来发送RS。为了方便,使用E-PUCCH格式的基于信道编码的UCI(如,多个ACK/NACK)发送方案称作“多比特UCI编码”发送方案。
图12所示的E-PUCCH格式对应于在本发明的最早优先权日(2011.05.12)之前公布的3GPP TS(技术规范)36.211V10.1.0(2011.03)、36.212V10.1.0(2011.03)和36.213V10.1.0(2011.03)的PUCCH格式3。E-PUCCH格式和PUCCH格式3在所述规范中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将参照36.213V10.1.0“7.3用于报告HARQ-ACK的UE过程”描述用于E-PUCCH格式(即,PUCCH格式3)的ACK/NACK有效载荷配置方法。对每CC配置用于PUCCH格式3的ACK/NACK有效载荷,然后根据小区索引顺序使配置的ACK/NACK有效载荷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用于第c服务小区(或DL CC)的HARQ-ACK反馈比特被赋予 表示用于第c服务小区的HARQ-ACK有效载荷的比特数(即,大小)。当配置支持单TB发送的发送模式或者空间捆绑用于第c服务小区时,可被设置为如果配置支持多个(如,2个)TB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并且空间捆绑不用于第c服务小区时,可被设置为M表示表3中定义的集合K中的元素数。
当配置支持单TB发送的发送模式或者空间捆绑用于第c服务小区时,在服务小区的HARQ-ACK有效载荷中各HARQ-ACK比特的位置对应于DAI(k)表示从DL子帧n-k检测的PDCCH的DL DAI值。当配置支持多个(如,2个)TB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并且空间捆绑不用于第c服务小区时,在服务小区的HARQ-ACK有效载荷中各HARQ-ACK比特的位置对应于和表示用于码字0的HARQ-ACK,表示用于码字1的HARQ-ACK。码字0和1分别对应于TB 0和1或者根据交换(swaping)分别对应于TB 1和0。当在为SR发送而配置的子帧中发送PUCCH格式3时,通过PUCCH格式3发送HARQ-ACK比特+SR 1比特。
在LTE中,当在ACK/NACK发送时间存在PUSCH时,对UL-SCH数据有效载荷进行打孔(和/或速率匹配),然后将ACK/NACK与UL-SCH数据进行复用并在PUSCH(而非PUCCH)上发送(即,ACK/NACK捎带)(参照图6和图7)。在基于CA的TDD系统中,当在ACK/NACK发送时间(如,在UL子帧中)存在PUSCH时,可在PUSCH上捎带完整或捆绑的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配置的PUCCH格式来配置用于PUSCH发送的ACK/NACK有效载荷。
图13示出在配置E-PUCCH格式(即,PUCCH格式3)时当在PUSCH上发送ACK/NACK时,处理UL-SCH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过程。图13示出图6的框图中与ACK/NACK有关的部分。
参照图13,根据针对PUCCH格式3定义的方法配置输入至信道编码框(S170)的ACK/NACK有效载荷。即,对每小区配置ACK/NACK有效载荷,然后根据小区索引顺序使配置的ACK/NACK有效载荷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讲,用于第c服务小区(或DL CC)的HARQ-ACK反馈比特被赋予因此,当配置单个服务小区(c=0)时,输入至信道编码框(S170)。另选地,当配置两个服务小区(c=0和c=1)时, 输入至信道编码框(S170)。信道编码框(S170)的输出比特被输入至信道交织器框(S190)。数据和控制信息复用框(S180)的输出比特和针对RI的信道编码框(S160)的输出比特也被输入至信道交织器框(S190)。RI可选地存在。
当在基于CA的TDD系统中在PUSCH上发送ACK/NACK时,如果完整或捆绑的ACK/NACK有效载荷大小由于大量CC、CW和/或DL SF而增大,则由于PUSCH上捎带的ACK/NACK比特数或符号数增加,可能发生UL-SCH数据吞吐量损失。
实施方式:TDD系统的ACK/NACK发送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调度PUSCH的PDCCH(即,UL授权PDCCH)用信号告知用于确定/调节PUSCH上捎带的ACK/NACK有效载荷的大小或者用于ACK/NACK发送的RE数的信息。
除非下面另外提及,PDSCH包括需要AKC/NACK响应的PDSCH,例如,有PDCCH的PDSCH和无PDCCH的PDSCH(如,SPS PDSCH),PDCCH包括需要ACK/NACK响应的PDCCH,例如,SPS释放PDCCH。DL SF:UL SF=M:1的TDD配置表示与UL SF对应的DL SF的数量为M。即,对通过M个DLSF接收的DL信号(即,PDSCH和/或PDCCH)的ACK/NACK可通过对应UL SF发送。
实现方式1:ACK/NACK有效载荷大小的调节
可考虑如LTE(3GPP Rel-8)TDD中一样,利用DL授权PDCCH中的DAI字段对每DL CC操作DAI-计数器(DAI-c)的情形(这里,DAI-c可从0、1或任意数开始,为了方便假设DAI-c从1开始)。DAI-c可与DL DAI互换使用。
·DAI-c(即,DL DAI):这可指示基于DL SF顺序调度的PDSCH或DL授权PDCCH的顺序。即,DAI-计数器值可指示与直到当前子帧的DL子帧n-k(k∈K)中的PDSCH对应的PDCCH以及指示SPS释放的PDCCH的累计值(即,计数值)。DAI-c所指示的顺序可以是除了无PDCCH的PDSCH(如,SPS PDSCH)之外的PDSCH的顺序。为了方便而假设DAI-c从1开始,但其可从0、1或任意数开始。例如,当通过DL SF#1和#3调度PDSCH时,调度该PDSCH的PDCCH中的DAI-c值可分别作为1和2用信号告知。考虑基于2比特DAI-c的DL SF:UL SF=9:1的TDD配置(如,表1的UL-DL配置#5),可应用下面的模4运算。
-第一、第五或第九调度的PDSCH或DL授权PDCCH的DAI-c为1。
-第二或第六调度的PDSCH或DL授权PDCCH的DAI-c为2。
-第三或第七调度的PDSCH或DL授权PDCCH的DAI-c为3。
-第四或第八调度的PDSCH或DL授权PDCCH的DAI-计数器为4。
在这种情形下,可考虑通过调度PUSCH的PDCCH用信号告知各个DL CC中调度/发送的PDSCH和/或PDCCH(如,SPS释放PDCCH)的数量当中的最大值(为了方便称作maxPDCCHperCC)(相当于需要ACK/ANCK反馈的DL子帧的数量)的方法。由于关于无PDCCH的PDSCH(如,SPS PDCCH)的调度信息是BS和UE均知道的,可将无PDCCH的PDSCH从maxPDCCHperCC判定中排除。如果调度PCC的PDCCH的DAI字段用于其他目的(如,用于指定/移动ACK/NACK资源)而非DAI-c,则可考虑通过调度PUSCH的PDCCH用信号告知除了PCC之外的DL CC中调度/发送的PDSCH和/或PDCCH的数量当中的最大值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UE可对每DL CC在1至maxPDCCHperCC的范围内(当DAI-c从1开始时)配置仅用于PDSCH(或PDCCH)的ACK/NACK有效载荷以及与DAI-c值对应的ACK/NACK位置。可基于DL CC的发送模式(即,可发送的CW的最大数量)以及是否存在CW捆绑(而非基于瞬时发送的CW(或TB)的数量,如图12所示)来确定构成对应DL CC的ACK/NACK有效载荷的ACK/NACK比特的数量/位置,以防止BS与UE之间的未对准。可通过UL授权PDCCH中的DAI字段(即,UL DAI字段)指示maxPDCCHperCC。考虑基于2比特UL DAI字段的DL SF:UL SF=9:1的TDD配置,下面的模4运算可应用于超过4的maxPDCCHperCC。
-当maxPDCCHperCC为1、5或9,UL-DAI=1。
-当maxPDCCHperCC为2或6,UL DAI=2。
-当maxPDCCHperCC为3或7,UL DAI=3。
-当maxPDCCHperCC为4或8,UL DAI=4。
当考虑DL SF:UL SF=M:1的TDD UL-DL配置时,可通过方程1根据通过UL-DAI接收的maxPDCCHperCC、Nmax,CC来确定PUSCH上捎带的A/N有效载荷比特数OACK。这里,maxPDCCHperCC和Nmax,CC可由任意术语/符号(如,)代替。
[方程1]
OACK=Nmax,CC(C+C2)
这里,OACK表示ACK/NACK反馈比特的总数。即,OACK是CC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之和。OACK被给出为 表示用于第c DL CC(或服务小区)(c≥0)的ACK/NACK有效载荷比特数(即,大小)。
这里,Nmax,CC表示各个DL CC中调度/发送的PDSCH和/或PDCCH(如,SPS释放PDCCH)的数量当中的最大数量。在对应DL CC中Nmax,CC具有相同的值。即,Nmax,CC=Nmax,c(c≥0)。这里,Nmax,c对应于第c DL CC(或服务小区)中调度/发送的PDSCH和/或PDCCH。
C表示分配给UE的CC数,C2表示在支持多个(如,2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下被设置的、并且未应用空间捆绑的CC数。C=C1+C2,C1表示在支持单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下被设置的、或者应用空间捆绑的CC数。
方程2和3相当于方程1。
[方程2]
OACK=Nmax,CC×C1+2×Nmax,CC×C2
[方程3]
这里,C表示为UE配置的DL CC(或服务小区)的数量。当第c DL CC(或服务小区)被设置为支持单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或者对其应用空间捆绑时对应于Nmax,CC,当第c DL CC(或服务小区)被设置为支持多个(如,2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并且对其没有应用空间捆绑时对应于2×Nmax,CC。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ACK/NACK发送方案。在图14中,4个CC被聚合,并在DL SF:UL SF=4:1(即,M=4)的TDD配置中基于maxPDCCHperCC配置ACK/NACK有效载荷。
参照图14,由于针对DL CC#1、#2、#3和#4调度/发送的PDSCH的数量分别为2、3、1和0,则通过UL授权PDCCH指示PDSCH的数量当中的最大值(即,maxPDCCHperCC=3)。UE对每DLCC在初始值至maxPDCCHperCC-1=2的范围内配置仅用于PDSCH的ACK/NACK有效载荷以及与DAI-c值对应的ACK/NACK位置。这里,当ACK/NACK位置不具有与其对应的DAI-c值(如,包括对应DAI-c值的PDCCH无法被接收,或者maxPDCCHperCC超过最大DAI-c值)时,可将该ACK/NACK位置处理为NACK或DTX,如图14所示。
当如图14所示M≤4时,maxPDCCHperCC对应于Nmax,CC≤4,因此UE可确定接收的ULDAI等于Nmax,CC(即,)。然而,当M>4(如,M=9)时(表5的TDD UL-DL配置#5),maxPDCCHperCC的范围可对应于Nmax,CC>4(同时,UL DAI的范围对应于),因此无法确定始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这样的事实:针对所有CC出现每DL CC没有检测到四个或更多个DL授权PDCCH的情况的概率非常低,来按照下列方式计算Nmax,CC。下面的方案可应用于所有UL-DL配置,或者可仅应用于特定UL-DL配置(如,UL-DL配置#5)。在后一种情况下,UE可确定对于除了特定UL-DL配置之外的UL-DL配置,接收的UL DAI与Nmax,CC相同(即,)。
具体地讲,当由UE实际接收的各个CC的PDSCH和/或PDCCH的数量当中的最大值被定义为Umax(简称为U)时,UE可根据方程4,通过选择满足的值L(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然后将4L与接收的UL-DAI相加,来计算Nmax,CC。
[方程4]
[方程5]
图15和图16示出根据上面所提出的方法的ACK/NACK发送过程。尽管图15和图16示出由UE执行的ACK/NACK发送操作,明显的是BS执行与其相对的操作。
参照图15,UE在CC=c(c≥0)时接收Uc PDSCH(和/或PDCCH)信号(S1502)。然后,UE接收UL授权PDCCH信号(S1504),并利用UL授权PDCCH信号中的DAI字段所指示的值确定Nmax,CC(S1506)。可利用方程4和5确定Nmax,CC。然而,确定Nmax,CC的方法不限于此。随后,UE利用Nmax,CC(c≥0)为第c DL CC(服务小区)产生ACK/NACK反馈比特(即,每CC的ACK/NACK有效载荷)(S1508)。当配置多个DL CC时,根据小区索引顺序(优选地,按照升序)将每CC的ACK/NACK反馈比特依次连接在一起,UE通过用于物理信道发送的信号处理过程(如,信道编码、调制、加扰等)在PUSCH上发送
参照图16,因为在DL CC#1中接收到6个PDSCH和PDCCH信号,U#1=6,因为在DL CC#2中接收到3个PDSCH和PDCCH信号,U#2=3。因此,Umax被确定为6,U#1和U#2之间的最大值。UL授权PDCCH中的UL DAI字段指示2,因此可根据方程5将maxPDCCHperCC值Nmax,CC计算为6。因此,如图16所示,UE可基于每CC 6个PDSCH和PDCCH信号(或DAI-c值)的假设配置每CC的ACK/NACK反馈比特。每CC的ACK/NACK有效载荷中的ACK/NACK比特的数量/位置可根据对应CC的发送模式以及空间捆绑是否应用于对应CC而改变。
即,可利用UL DAI调节ACK/NACK有效载荷大小。具体地讲,可基于UL DAI值、对应CC的发送模式以及捆绑是否应用于对应CC来确定每CC的ACK/NACK有效载荷(换言之,ACK/NACK部分)的大小。另外,可利用对应DL CC中接收的DL DAI值确定每CC的ACK/NACK有效载荷中的ACK/NACK的位置。
具体地讲,假设用于第c DL CC(或服务小区)的HARQ-ACK反馈比特(换言之,ACK/NACK有效载荷)被定义为 表示用于第c DL CC的HARQ-ACK有效载荷比特数(即,HARQ-ACK有效载荷大小)。当针对第c DL CC配置支持单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或者将空间捆绑应用于第c DL CC时,可被给出为如果针对第c DL CC配置支持多个(如,2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并且未将空间捆绑应用于第c DL CC时,则可被给出为这里,是Nmax,CC的另一表达。因此,可利用方程4确定
当针对第c DL CC配置支持单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或者将空间捆绑应用于第c DL CC时,每CC的HARQ-ACK有效载荷中的ACK/NACK的位置被给出为DAI(k)表示DL子帧n-k中检测的PDCCH的DL DAI值。另一方面,当针对第c DL CC配置支持多个(如,2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并且对第c DL CC未应用空间捆绑时,每CC的HARQ-ACK有效载荷中的ACK/NACK的位置被给出为和这里,表示用于码字0的HARQ-ACK,表示用于码字1的HARQ-ACK。
实现方式2:用于ACK/NACK发送的RE数的调节
当在所有CC上均匀地执行DL调度时,基于maxPDCCHperCC的UL DAI信令的ACK捎带可能是适合的。当DL调度仅在一个CC或几个CC上执行(或仅集中于一个CC或几个CC)时,过于高的maxPDCCHperCC值可应用于所有CC。在这种情况下,占据于PUSCH中的ACK/NACK调制符号数或用于ACK/ANCK发送的RE数会增加,引起不必要的开销。
因此,可考虑通过UL授权PDCCH(如,利用UL DAI字段)调节PUSCH中用于ACK/NACK发送的RE数(而非捎带的ACK/NACK有效载荷比特数)的方法。方程5表示当在UL CC上发送单个UL-SCH传输块时用于HARQ-ACK的编码调制符号数。方程6表示当在UL CC上发送两个UL-SCH传输块时用于HARQ-ACK的编码调制符号数。用于HARQ-ACK的编码调制符号数相当于用于HARQ-ACK的RE数。
[方程5]
[方程6]
这里,Q′表示每层的编码调制符号数,O表示HARQ-ACK比特数。表示在当前子帧中为传输块的PUSCH发送而调度的带宽(基于子载波),表示为相同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而调度的带宽(基于子载波)。另外,表示用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的每子帧的SC-FDMA符号数,且 表示上行时隙中的SC-FDMA符号数,NSRS是与SRS发送有关的值,并具有值0或1。表示偏移值,C表示用于相同传输块的码块数。另外,Kr是码块r的有效载荷大小,其中下标表示层号。Q′min表示编码调制符号的下限。
在此示例中,在DL SF:UL SF=M:1的TDD配置中,PUSCH上捎带的ACK/NACK有效载荷比特数OACK可如下确定,而不管UL DAI。
[方程7]
OACK=M(C+C2)
这里,C表示CC数,C2表示配置支持最大2个传输块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并且未应用空间捆绑的CC数。
在PUSCH中用于ACK/NACK发送的RE数可根据接收的UL DAI值如下调节。具体地讲,如果使用N比特(如,N=2)UL DAI(能够表示2N个状态),则根据UL DAI值,可将方程5和6中所使用的参数O计算为小于OACK的2N个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基于maxPDCCHperCC确定ACK/NACK有效载荷比特数的方法相区别,可通过UL DAI信令来控制在PUSCH中用于ACK/NACK发送的RE数。因此,可使用2N个UL DAI值,而不管M。
[方程8]
O=NRE(C+C2)
这里,可按照与实现方式1类似的方式来计算调节RE数的参数NRE。NRE是为了方便而定义的符号,并可由任意标记来代替。
具体地讲,当N=2时,如果由UE实际接收的各个CC的PDSCH和/或PDCCH的数量当中的最大值被定义为Umax(简称为U),则UE可根据方程9通过选择满足的值L(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然后将4(=2N)×L与接收的UL-DAI相加,来计算NRE。如果不存在满足方程9的L,则PUSCH上的ACK/NACK发送可丢弃。
[方程9]
[方程10]
对于上述两个实现方式,在基于CA的TDD系统中,可在特定UL SF中通过一个或更多个CC发送一个或多个PUSCH,在未通过UL授权PDCCH调度的情况下发送的PUSCH(即,无PDCCH的PUSCH,如SPS PUSCH)可包括在一个或更多个PUSCH中。如果选择无PDCCH的PUSCH用于ACK/NACK捎带,则可取的是通过对其应用O=OACK=M(C+C2)在PUSCH上执行ACK/NACK捎带。
根据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的方法可同时实现于系统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方法可通过小区特定配置来应用于所有UE,或者对应方法可通过UE特定配置来每CC独立地应用。
图17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BS和UE。
参照图17,无线通信系统包括BS 110和UE 120。BS包括处理器112、存储器114和RF单元116。处理器112可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所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14连接到处理器112并存储与处理器112的操作有关的信息。RF单元116连接到处理器112,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UE 120包括处理器122、存储器124和RF单元126。处理器122可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所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24连接到处理器122并存储与处理器122的操作有关的信息。RF单元126连接到处理器122,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BS 110和/或UE 120可包括单个天线或多个天线。
下面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元件和特征的组合。除非另外指明,元件或特征可被认为是选择性的。各元件或特征可在不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践。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部分元件和/或特征的组合来构造。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操作顺序可重新安排。任一实施方式的一些构造可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并且可用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构造代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未明确彼此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方式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呈现,或者通过在提交申请之后的后续修改作为新的权利要求而包括。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已集中于BS、中继站和MS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关系进行了描述。在一些情况下,被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可由BS的上层节点执行。即,明显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MS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可由BS或除BS之外的网络节点执行。术语“BS”可用术语“固定站”、“节点B”、“增强节点B(eNode B或eNB)”、“接入点”等代替。术语“UE”可用术语“移动站(MS)”、“移动用户站(MSS)”、“移动终端”等代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模块、程序、函数等形式来实现。例如,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单元可位于处理器内部或外部,并可经由各种已知手段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除了本文所阐述的那些形式之外的其他特定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被认为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法律上的等同物(而非上面的描述)来确定,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均意在涵盖于其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UE、中继站、BS等无线通信装置。
Claims (8)
1.一种用户设备UE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用于时分双工TDD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在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者指示下行半持久性调度SPS释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至少一个;
接收具有用于UL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的PDCCH,其中,用于UL调度的所述DCI格式包括2比特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字段;以及
基于接收到的具有用于UL调度的所述DCI格式的PDCCH,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与PDSCH或者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L-DL配置包括在TDD帧中下行子帧数与上行子帧数之比是9:1。
5.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操作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
射频RF单元;以及
处理器,该处理器能够操作地联接到所述RF单元并且被配置为:
基于用于时分双工TDD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在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者指示下行半持久性调度SPS释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至少一个;
接收具有用于UL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的PDCCH,其中,用于UL调度的所述DCI格式包括2比特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字段;以及
基于接收到的具有用于UL调度的所述DCI格式的PDCCH,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与PDSCH或者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述UL-DL配置包括在TDD帧中下行子帧数与上行子帧数之比是9: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485185P | 2011-05-12 | 2011-05-12 | |
US61/485,185 | 2011-05-12 | ||
CN201280034142.9A CN103650393B (zh) | 2011-05-12 | 2012-05-14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34142.9A Division CN103650393B (zh) | 2011-05-12 | 2012-05-14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99391A CN106899391A (zh) | 2017-06-27 |
CN106899391B true CN106899391B (zh) | 2020-09-04 |
Family
ID=471398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27356.1A Active CN107104761B (zh) | 2011-05-12 | 2012-05-14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280034142.9A Active CN103650393B (zh) | 2011-05-12 | 2012-05-14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610825771.3A Active CN106899391B (zh) | 2011-05-12 | 2012-05-14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27356.1A Active CN107104761B (zh) | 2011-05-12 | 2012-05-14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280034142.9A Active CN103650393B (zh) | 2011-05-12 | 2012-05-14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917603B2 (zh) |
EP (2) | EP3029865B1 (zh) |
JP (3) | JP5932974B2 (zh) |
KR (1) | KR101931944B1 (zh) |
CN (3) | CN107104761B (zh) |
ES (1) | ES2575393T3 (zh) |
WO (1) | WO201215401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46034B2 (en) | 2010-04-30 | 2012-03-2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fficient Redundancy Identification, Redundancy Removal, and Sequential Equivalence Checking within Designs Including Memory Arrays. |
JP5932974B2 (ja) * | 2011-05-12 | 2016-06-08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US9215135B2 (en) * | 2011-06-03 | 2015-12-15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erminal device and response signal sending method |
CN107017974B (zh) | 2011-07-13 | 2020-07-24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终端装置和发送方法 |
JP6235565B2 (ja) | 2012-05-10 | 2017-11-22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CN109412775B (zh) * | 2012-06-27 | 2021-08-0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
JP6027270B2 (ja) | 2013-01-03 | 2016-11-16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US9420576B2 (en) * | 2013-04-23 | 2016-08-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DSCH transmission schemes with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format in new carrier type (NCT) in LTE |
US20150109997A1 (en) * | 2013-10-21 | 2015-04-23 | Alexander Sirotki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facing between a cellular manager and a wlan access device |
WO2015065160A1 (ko) * | 2013-11-04 | 2015-05-0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랜에서 주파수 선택적 전송에 기반하여 무선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197028B1 (ko) * | 2013-11-04 | 2020-12-3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랜에서 주파수 선택적 전송에 기반하여 무선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156521A1 (ko) | 2014-04-08 | 2015-10-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자원의 용도 변경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JP6423524B2 (ja) | 2014-05-30 | 2018-11-14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US9686064B2 (en) | 2015-01-21 | 2017-06-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RQ-ACK feedback scheme on PUS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6160983A (zh) * | 2015-01-29 | 2016-11-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EP4156582A1 (en) | 2015-01-29 | 2023-03-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1218254B2 (en) | 2015-01-29 | 2022-0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5846977B (zh) * | 2015-01-29 | 2021-02-0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11115858B2 (en) * | 2015-03-31 | 2021-09-07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EP4239937A3 (en) | 2015-07-01 | 2023-09-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540628A (en) * | 2015-07-24 | 2017-01-25 | Fujitsu Ltd | Control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2017034450A (ja) * | 2015-07-31 | 2017-02-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7852612B (zh) * | 2015-08-05 | 2022-03-22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WO2017024532A1 (zh) * | 2015-08-10 | 2017-0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
US10735146B2 (en) | 2015-09-25 | 2020-08-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HARQ-ACK information |
CN107294665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JP6092347B1 (ja) * | 2015-11-05 | 2017-03-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6714320B (zh) | 2015-11-16 | 2019-07-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
RU2690195C1 (ru) | 2016-01-29 | 2019-05-31 |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 Enodeb,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US10548169B2 (en) | 2016-02-02 | 2020-01-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3556214A (zh) | 2016-03-25 | 2021-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JP6977126B2 (ja) * | 2016-03-25 | 2021-12-08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7171299A1 (en) * | 2016-04-01 | 2017-10-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harq-ack information |
US10790942B2 (en) | 2016-04-01 | 2020-09-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HARQ-ACK information |
KR20170114911A (ko) | 2016-04-04 | 2017-10-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7176017A1 (en) * | 2016-04-04 | 2017-10-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7176022A1 (en) | 2016-04-04 | 2017-10-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beam in beamforming system |
RU2710991C1 (ru) | 2016-04-07 | 2020-01-14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Узел радиосет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осуществляемые в них способы |
CN108886436B (zh) * | 2016-04-07 | 2021-11-0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
CN107370576B (zh) | 2016-05-12 | 2019-11-1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的方法及装置 |
JP2019134199A (ja) * | 2016-06-03 | 2019-08-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US10756868B2 (en) * | 2016-07-01 | 2020-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in an uplink pilot time slot |
US11637650B2 (en) * | 2016-07-19 | 2023-04-25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
CN107733558B (zh) | 2016-08-12 | 2020-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反馈方法和装置 |
JPWO2018083924A1 (ja) * | 2016-11-01 | 2019-08-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WO2018082059A1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4158122A (zh) | 2017-01-06 | 2022-03-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CN108282252B (zh) | 2017-01-06 | 2020-10-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RU2742284C1 (ru) * | 2017-05-02 | 2021-02-04 |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и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
CN110731065B (zh) * | 2017-06-09 | 2024-07-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KR102368888B1 (ko) * | 2017-06-27 | 2022-02-28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피드백 신호전송 포맷 선택 |
CN109391440B (zh) * | 2017-08-11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及设备 |
CN109391352B (zh) * | 2017-08-11 | 2021-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EP3941146A1 (en) * | 2017-09-05 | 2022-01-1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
CN109474391B (zh) * | 2017-09-08 | 2021-06-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US10938519B2 (en) * | 2017-09-11 | 2021-03-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RE) mapping rule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piggyback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
MX2020004624A (es) * | 2017-11-14 | 2020-08-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Procesos de señalización de reconocimiento para redes de acceso por radio. |
JP7080619B2 (ja) * | 2017-11-15 | 2022-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N109802765B (zh) | 2017-11-17 | 2022-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MX2020005523A (es) * | 2017-12-01 | 2020-08-20 | Ntt Docomo Inc |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por radio. |
CN109905215B (zh) * | 2017-12-08 | 2021-04-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传输方法和设备 |
TWI678118B (zh) * | 2018-02-08 | 2019-11-21 |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及基地台 |
CN110166179B (zh) | 2018-02-12 | 2022-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
KR102075016B1 (ko) * | 2018-02-14 | 2020-02-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페이징을 위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1742510B (zh) | 2018-02-17 | 2024-04-23 |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使用其的装置 |
CA3095726A1 (en) * | 2018-04-04 | 2019-10-10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CN110892776A (zh) * | 2018-04-05 | 2020-03-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及基站装置 |
EP3793114A4 (en) * | 2018-05-11 | 2022-08-03 |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METHOD |
WO2020006678A1 (en) * | 2018-07-03 | 2020-01-09 | Zte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ultiplexing with pucch and pusch |
CN110830184B (zh) * | 2018-08-09 | 2023-04-0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块传输方法、下行传输方法、nrs接收方法、ue、基站和介质 |
US11412497B2 (en) * | 2019-03-27 | 2022-08-09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3796040B (zh) * | 2019-05-03 | 2024-02-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311768B (zh) * | 2019-06-28 | 2022-08-19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网元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5276918B (zh) * | 2019-08-02 | 2024-04-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计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US11729801B2 (en) | 2019-08-16 | 2023-08-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HARQ-ACK codebook construction for multiple active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onfigurations |
CN110740016B (zh) * | 2019-10-06 | 2022-09-09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车联网通信反馈定时方法和设备 |
KR102478144B1 (ko) * | 2019-10-15 | 2022-1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3259073B (zh) * | 2020-02-07 | 2023-02-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Pusch传输方法、pusch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1963209B2 (en) | 2020-02-28 | 2024-04-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 (DCI) monitoring an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 reception with limited capability devices |
US11902967B2 (en) * | 2020-10-22 | 2024-02-13 | Acer Incorporated | Device of handling a HARQ retransmission |
EP4381679A1 (en) | 2021-08-06 | 2024-06-12 | Ofinno, LLC | Power control adjustment for pucch with multi-pdsch schedul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80092222A (ko) * | 2007-04-11 | 2008-10-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Tdd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CN101505208A (zh) * | 2008-02-04 | 2009-08-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分配上行ack/nack信道的方法 |
US8264992B2 (en) * | 2008-11-26 | 2012-09-1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Control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
CN101448310B (zh) * | 2009-01-06 | 2014-08-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KR20100083440A (ko) * | 2009-01-13 | 2010-07-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
CN102014496B (zh) * | 2009-10-16 | 2013-07-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2025467B (zh) * | 2009-12-30 | 2013-05-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
CN101789851B (zh) * | 2010-01-15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CN101984568B (zh) * | 2010-11-05 | 2016-0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
JP5932974B2 (ja) * | 2011-05-12 | 2016-06-08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2012
- 2012-05-14 JP JP2014510259A patent/JP59329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5-14 ES ES12781947.2T patent/ES2575393T3/es active Active
- 2012-05-14 CN CN201610827356.1A patent/CN10710476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14 EP EP16152847.6A patent/EP30298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5-14 EP EP12781947.2A patent/EP2709299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5-14 WO PCT/KR2012/003755 patent/WO2012154013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14 CN CN201280034142.9A patent/CN10365039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14 US US14/117,310 patent/US8917603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5-14 KR KR1020137032000A patent/KR10193194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5-14 CN CN201610825771.3A patent/CN106899391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1-10 US US14/537,703 patent/US98003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4-25 JP JP2016086954A patent/JP61105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08 JP JP2017043477A patent/JP6312883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917603B2 (en) | 2014-12-23 |
EP3029865B1 (en) | 2017-07-19 |
JP2014519252A (ja) | 2014-08-07 |
CN106899391A (zh) | 2017-06-27 |
US9800362B2 (en) | 2017-10-24 |
US20140105076A1 (en) | 2014-04-17 |
JP6110543B2 (ja) | 2017-04-05 |
JP2016158286A (ja) | 2016-09-01 |
JP6312883B2 (ja) | 2018-04-18 |
WO2012154013A2 (ko) | 2012-11-15 |
EP2709299A4 (en) | 2014-12-24 |
EP2709299A2 (en) | 2014-03-19 |
WO2012154013A3 (ko) | 2013-03-21 |
CN103650393A (zh) | 2014-03-19 |
CN107104761B (zh) | 2020-07-31 |
EP2709299B1 (en) | 2016-04-13 |
JP2017123686A (ja) | 2017-07-13 |
KR20140034803A (ko) | 2014-03-20 |
CN103650393B (zh) | 2016-10-12 |
ES2575393T3 (es) | 2016-06-28 |
KR101931944B1 (ko) | 2018-12-24 |
US20150063179A1 (en) | 2015-03-05 |
EP3029865A1 (en) | 2016-06-08 |
JP5932974B2 (ja) | 2016-06-08 |
CN107104761A (zh) | 2017-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99391B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
US9907060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 for same | |
CN107070584B (zh)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7113121B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6549747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05827365B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017973B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设备 | |
EP2809023B1 (en) |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
US20150358986A1 (en) | Method for transreceiving signal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