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29621B - 纺丝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丝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29621B CN106829621B CN201610889140.8A CN201610889140A CN106829621B CN 106829621 B CN106829621 B CN 106829621B CN 201610889140 A CN201610889140 A CN 201610889140A CN 106829621 B CN106829621 B CN 1068296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thread
- yarns
- spinning
- low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8—Arrangements for initiating a forwarding oper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16—Devices for entraining material by flow of liquids or gases, e.g. air-blast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32—Supporting or 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forwar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86—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 B65H54/88—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by means of pneumatic arrangements, e.g. suction gu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03—Arrangements for threading or unthreading the guide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7/00—Collecting the newly-spun produ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65H2701/3132—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extruded from spinner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丝牵引装置,通过降丝装置而向下方降低的丝线的交接成功率提高。纺丝牵引装置具备:设置于1层的牵引部(6);丝线吸引装置(47),设置于2层,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进行吸引而保持;以及降丝装置(4),将由丝线吸引装置(47)保持的多根丝线(Y)从2层降低至1层。降丝装置(4)具有两个挂丝部(42),这两个挂丝部(42)在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各丝线(Y)能够依次挂于这两个挂丝部(4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丝牵引装置,牵引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牵引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设置于纺丝装置的下方的供给辊以及拉伸辊、和配置于比上述辊更靠下方的卷绕部(锭子)。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在供给辊与拉伸辊之间被拉伸之后由卷绕部分别卷绕。
在挂丝时,在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卷挂于设置在第1处理区域的供给辊以及拉伸辊之后,将多根丝线移送到下方的第2处理区域,并朝设置在第2处理区域内的卷绕部卷挂。具体而言,首先,操作人员将被卷挂于拉伸辊之后的多根丝线,通过吸丝枪进行保持并且挂于能够在第1处理区域与第2处理区域之间移动的引导辊。接着,使该引导辊从第1处理区域朝第2处理区域移动。如果使引导辊移动到了第2处理区域,则在第2处理区域中,操作人员操作捕捉喷嘴,而分别捕捉卷缠于引导辊的多根丝线,并卷挂于卷绕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88315号公报
然而,在一般的纺丝牵引装置中,纺丝装置与下方的卷绕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当大(例如,3~6m左右)。因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在利用引导辊将纱线朝向下方的卷取部移动时,将引导辊作为顶点而呈V字状折返的丝线通道的弯曲角度变得相当小。因此,在引导辊的附近,引导辊的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与下游侧的丝线部分接近地配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操作人员通过利用捕捉喷嘴来吸引比引导辊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由此捕捉丝线。此时,可以想到,当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与下游侧的丝线部分接近时,不仅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下游侧的丝线部分也会被错误地吸引,产生丝线朝捕捉喷嘴的交接失败。
此处,如果使引导辊的尺寸相当大,则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与下游侧的丝线部分的距离变大,因此也能够在引导辊的附近接收丝线。但是,当引导辊的尺寸变大时,使丝线降低的装置整体的尺寸也变大。并且,在作为引导辊而使用不具有驱动源的自由旋转辊的情况下,如果辊尺寸变大,则丝线与辊的接触阻力变大,由断丝导致丝线的交接成功率降低。
此外,在将丝线挂于一个引导辊而使丝线降低时,供丝线降低的下方的空间中、丝线的交接位置被限定于比引导辊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因此,接收丝线的器具的设计自由度变小,此外,丝线的交接成功率有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通过降丝装置而朝下方降低的丝线的交接成功率。
第1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为,牵引从设置于第1丝线处理空间的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其特征在于,具备:牵引部,设置于位于比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更靠下方的第2丝线处理空间,牵引从上述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第1丝线吸引部,设置于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对从上述纺丝装置纺出的上述多根丝线进行吸引而保持;以及降丝装置,将由上述第1丝线吸引部保持的上述多根丝线从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降低至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上述降丝装置具有多个挂丝部,该多个挂丝部在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各丝线能够依次挂于上述多个挂丝部。
在本发明中,在第1丝线处理空间中,来自纺丝装置的多根丝线由第1丝线吸引部吸引,所吸引的多根丝线被挂于降丝装置的挂丝部而保持。接着,降丝装置朝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的丝线保持部下降。此时,各丝线形成从第1丝线处理空间经由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的降丝装置而再次朝向第1丝线处理空间的第1丝线吸引部的丝线通道。
此处,在本发明中,降丝装置具有在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挂丝部。各丝线挂于多个挂丝部,由此比降丝装置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与更靠下游侧的丝线部分远离。由此,防止一根丝线被错误地在两处捕捉,丝线的交接成功率提高。此外,各丝线挂于多个挂丝部,由此能够在各种位置捕捉各丝线。因此,丝线的交接时所使用的接收丝线的器具的设计自由度变大,丝线的交接成功率也不会降低。
第2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多个挂丝部中的、上述交叉的方向的两端的两个上述挂丝部的分离距离为30mm以上。此外,第3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发明中,上述多个挂丝部中的、上述交叉的方向的两端的两个上述挂丝部的分离距离为120mm以上。
两端的两个挂丝部的分离距离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120mm以上,因此一根丝线的分别挂于两端的两个挂丝部的两个丝线部分的分离距离变大。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一根丝线被错误地在两处捕捉。此外,容易在两个挂丝部之间的位置捕捉丝线。
第4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降丝装置将上述多根丝线降低到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从上述多根丝线被上述牵引部牵引时的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降丝装置将多根丝线降低到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从丝线被牵引部牵引时的丝线通道(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因此,在第2丝线处理空间中进行了丝线的交接之后,在使降丝装置向第1丝线处理空间返回时,降丝装置不与挂于牵引部的多根丝线发生干涉。
第5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发明中,具有丝线集束引导器,该线集束引导器配置在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内,使由上述第1丝线吸引部吸引的上述多根丝线集束。
通过丝线集束引导器使由第1丝线吸引部吸引的多根丝线集束,由此能够将多根丝线以集束的状态挂于降丝装置的挂丝部,挂丝变得容易。此外,在通过降丝装置而降低时,多根丝线难以变得散乱。
第6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或者第5发明中,具有丝线保持部,该丝线保持部设置在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对来自上述纺丝装置的多根丝线进行吸引而保持,上述丝线保持部构成为,能够吸引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到从上述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的上述多根丝线。
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的丝线保持部为,在装置产生了不良情况时等,暂时地保持从纺丝装置连续地纺出的多根丝线。因此,该丝线保持部配置于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的附近。另一方面,在朝牵引部挂丝时,多根丝线通过降丝装置而降低到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的从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
此处,在本发明中,丝线保持部构成为,还能够吸引降低至从上述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的多根丝线。因此,在将多根丝线Y向第2丝线处理空间降低时,在第2丝线处理空间中,接收多根丝线的挂丝装置或者操作人员无需事先进行待机。即,在第1丝线处理空间中进行作业的操作人员,能够与挂丝装置、操作人员是否在第2丝线处理空间中进行待机无关地、在适当的定时降低多根丝线。
第7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发明中,上述丝线保持部具有切断上述多根丝线的切断器、以及吸引由上述切断器切断的上述多根丝线的第2丝线吸引部,上述切断器与上述第2丝线吸引部能够相对于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的上述多根丝线远离或接近。
在通过降丝装置将多根丝线降低到第2丝线处理空间时,丝线保持部的切断器朝向多根丝线移动,并切断多根丝线。此外,通过与切断器一起移动的第2丝线吸引部来吸引由切断器切断的多根丝线。由此,即使在通过降丝装置将多根丝线降低到从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丝线保持部来吸引多根丝线。
第8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发明中,具有拨丝部,该拨丝部使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的上述多根丝线朝向上述丝线保持部移动。
在通过降丝装置将多根丝线降低到第2丝线处理空间时,拨丝部使多根丝线朝向丝线保持部移动。由此,即使在通过降丝装置将多根丝线降低到从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丝线保持部来吸引多根丝线。
第9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第8的任一发明中,上述丝线保持部在上述纺丝装置与上述降丝装置之间切断丝线,而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丝线保持部将各丝线的纺丝装置与降丝装置之间的丝线部分、即降丝装置上游侧的丝线部分切断。此处,在本发明中,降丝装置具有多个挂丝部,各丝线的比降丝装置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与更靠下游侧的丝线部分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在通过丝线保持部切断上述上游侧的丝线部分时,难以产生下游侧的丝线部分被一起切断这种情况。
第10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第8的任一发明中,上述丝线保持部在邻接的两个上述挂丝部之间切断丝线,而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在该构成中,由于在两个挂丝部之间切断丝线,因此难以产生一根丝线被错误地在两处切断这种情况。此外,两个挂丝部间的丝线接近挂丝部,由此能够抑制振动,因此丝线切断的成功率提高。
第11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10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1丝线吸引部能够搬运。
在本发明中,“能够搬运”的含义是指,操作人员能够将第1丝线吸引部自由地搬运到各种作业场所。当通过降丝装置而降低至第2丝线处理空间的多根丝线、在第2丝线处理空间中为了朝牵引部进行挂丝而被交接时,第1丝线吸引部的使命完成。因此,在丝线的交接结束后,能够使第1丝线吸引部向适当的作业场所移动,而将该第1丝线吸引部用于其他作业。
第12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10的任一发明中,具有挂丝装置,该挂丝装置配置于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将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的上述多根丝线切断而接收,并将所接收的上述多根丝线挂于上述牵引部。
在本发明中,通过降丝装置而降低至第2丝线处理空间的多根丝线被交接给挂丝装置,通过挂丝装置而挂于牵引部。
第13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2发明中,上述挂丝装置在上述纺丝装置与上述降丝装置之间切断丝线,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挂丝装置将各丝线的纺丝装置与降丝装置之间的丝线部分、即降丝装置上游侧的丝线部分切断。此处,在本发明中,降丝装置具有多个挂丝部,各丝线的比降丝装置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与更靠下游侧的丝线部分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在通过挂丝装置切断上述上游侧的丝线部分时,难以产生下游侧的丝线部分被一起切断这种情况。
第14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2发明中,上述挂丝装置在邻接的两个上述挂丝部之间切断丝线,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在该构成中,由于在两个挂丝部之间切断丝线,因此难以产生一根丝线被错误地在两处切断这种情况。此外,两个挂丝部间的丝线接近挂丝部,由此能够抑制振动,因此丝线切断的成功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概要地表示纺丝牵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图1的丝线保持部的图。
图4是表示包括降丝装置在内的纺丝牵引装置的上部构成的图。
图5是降丝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开始纺丝紧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丝线吸引装置进行丝线保持时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向油剂引导器以及丝线限制引导器挂丝时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9是表示朝丝线集束引导器挂丝时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10是表示降丝紧前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11是表示降丝装置下降紧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12是朝挂丝装置的丝线交接时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13是表示挂丝装置进行挂丝时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14是表示拨丝部件进行的朝丝线保持部的丝线交接时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15是表示朝丝线保持部的丝线交接结束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图16是表示变更方式的朝挂丝装置的丝线交接时的纺丝牵引装置的图。
符号的说明
1:纺丝牵引装置;2:纺丝装置;4:降丝装置;5:丝线保持部;6:牵引部;21:吸引管;22:切断器;23:挂丝装置;42:挂丝部;45:拨丝部件;46:丝线集束引导器;47:丝线吸引装置;54:切断器;55:丝线吸引部;Y: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侧视图。图2是概要地表示纺丝牵引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纺丝牵引装置1分别牵引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合成纤维丝线Y,并分别卷绕于多个筒管B而形成多个卷装P。此外,多个纺丝牵引装置1沿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排列,但对此省略图示。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的上下的方向定义为“纺丝牵引装置1的上下方向”,将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多个纺丝牵引装置1的排列方向定义为“纺丝牵引装置的左右方向”,将图1的左右的方向定义为“纺丝牵引装置1的前后方向”。
(纺丝牵引装置的概略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具备降丝装置4、丝线保持部5、牵引部6、卷绕装置7、控制装置8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纺丝装置2以及纺丝牵引装置1的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通过隔壁9分隔成上下两层(2层、1层)。在建筑物的2层(本发明的第1丝线处理空间)设置有纺丝装置2、以及纺丝牵引装置1的一部分构成(降丝装置4等)。另一方面,在建筑物的1层(本发明的第2丝线处理空间)设置有纺丝牵引装置1的剩余的构成(丝线保持部5、牵引部6、卷绕装置7等)。此外,在建筑物的1层还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对于多个纺丝牵引装置1共通的挂丝装置23。
<建筑物2层的构成>
首先,对于设置于2层的纺丝装置2,装配具有喷丝头10a的纺丝组件10。从由齿轮泵等构成的聚合物供给装置(图示省略)供给的高温状态的熔融聚合物被从喷丝头10a挤出,由此从喷丝头10a纺出多根丝线Y。此外,在纺丝装置2的紧下侧设置有冷却部3。从喷丝头10a纺出的多根丝线Y在冷却部3的纺丝筒11内通过时,被从管道12供给的气体冷却而固化。
在建筑物的2层、在纺丝装置2的下方,设置有油剂引导器13以及丝线限制引导器14。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在油剂引导器13中被分别赋予油剂。另外,处于油剂引导器13下侧的丝线限制引导器14,用于规定由油剂引导器13赋予油剂的多根丝线Y的丝线通道。
此外,在建筑物的2层还设置有降丝装置4。该降丝装置4用于在卷装P的生产开始前进行的准备作业(挂丝等)时,使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朝设置有牵引部6、卷绕装置7的1层降低。对于该降丝装置4的详细构成将在之后进行说明。
<建筑物1层的构成>
在建筑物的1层设置有丝线保持部5、牵引部6、以及卷绕装置7等。另外,在将建筑物的1层与2层进行分隔的隔壁9上,形成有供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通过的丝线通过孔9a。在丝线通过孔9a的下侧设置有用于防止丝线摆动等的罩60。
丝线保持部5被固定地设置于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的正下方的位置。该丝线保持部5为,在比其更靠下游的装置(牵引部6、卷绕装置7等)中发生了某种故障等的情况下等,将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切断,并在到故障等被消除为止的期间暂时地保持多根丝线Y。因此,丝线保持部5被配置为,处于来自纺丝装置2的丝线Y由牵引部6牵引时的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的附近,且在左右方向上与丝线通道YP重叠。
图3是从前方(图1的左侧)观察图1的丝线保持部5的图。如图3所示,丝线保持部5具有支架20、吸引管21以及切断器22。吸引管21配设在支架20内。该吸引管21与流体缸27(参照图2)连结。流体缸27通过从流体供给部28供给的压力流体来工作。通过流体缸27,吸引管21沿左右方向进退驱动,并相对于支架20出没。切断器22设置在吸引管21的前端部。
丝线保持部5的动作如以下所述。首先,从图3A的待机状态起通过流体缸27驱动,当如图3B那样、吸引管21朝丝线Y行进的右方前进时,通过吸引管21的前端部的切断器22,依次切断多根丝线Y。所切断的多根丝线Y被从吸引管21的前端的开口吸引到内部而保持。在吸引管21吸引了多根丝线Y之后,如图3C所示那样,通过流体缸27而吸引管21向左方后退驱动。
由于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由丝线保持部5保持,因此不向比该丝线保持部5更靠下游侧的牵引部6以及卷绕装置7输送。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进行牵引部6或者卷绕装置7的消除故障等的作业。如果成为能够开始丝线Y的生产的状态,则将由丝线保持部5保持的多根丝线Y交接给挂丝装置23,通过挂丝装置23向牵引部6以及卷绕装置7进行挂丝。或者,也可以为,操作人员通过吸丝枪从丝线保持部5接收多根丝线Y而进行挂丝。
如图1所示,牵引部6对通过形成于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而从2层落下来的多根丝线Y进行牵引。牵引部6具有两个导丝辊15、16。两个导丝辊15、16由马达17、18(参照图2)分别旋转驱动。牵引部6通过两个导丝辊15、16将来自纺丝装置2的多根丝线Y朝卷绕装置7输送。
两个导丝辊15、16中、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导丝辊15设置于丝线保持部5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导丝辊16,能够在接近导丝辊15的挂丝时的位置(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卷绕装置7正上方的丝线生产时的位置(图1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另外,通过具有包括位置切换马达19(参照图2)在内的适当构成的位置切换机构,来进行该导丝辊16的位置切换。在向两个导丝辊15、16的挂丝时,为了使挂丝容易进行,而通过位置切换机构使导丝辊16朝下侧的挂丝位置移动。当挂丝结束时,通过位置切换机构使导丝辊16从挂丝位置上升到丝线生产时的位置。
卷绕装置7具备转台30、两根筒管支架31、横动装置32以及接触辊33等。在转台30上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有两根筒管支架31。通过该转台30旋转,由此两根筒管支架31的位置被上下切换。在各筒管支架31上装配有多个筒管B。横动装置32具有与筒管支架31的多个筒管B分别对应的多个横动导丝器32a。各横动导丝器32a往复移动,由此丝线Y在以支点引导器34为中心进行横动的同时卷绕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接触辊33与上侧的筒管支架31上所形成的多个卷装P接触,而分别对多个卷装P赋予接触压力。
挂丝装置23是被程序控制的挂丝机器人。挂丝装置23具有:主体24,能够沿左右方向(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移动;以及挂丝臂25,设置于主体,且以能够三维地自由活动的方式具备多关节部。在挂丝臂25的前端部设置有切断丝线Y的切断器54、以及吸引由切断器54切断的丝线Y的丝线吸引部55(参照图12、图13)。在接收到来自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纺丝牵引装置1中的某个纺丝牵引装置1的挂丝请求信号时,挂丝装置23移动到该纺丝牵引装置1前方的位置,朝牵引部6的两个导丝辊15、16以及卷绕装置7进行挂丝作业。
控制装置8对纺丝牵引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朝控制装置8输入来自控制卷绕装置7的卷绕控制部35、各种传感器、开关的信号。此外,控制装置8对基于马达17、18的导丝辊15、16的旋转进行控制。此外,控制位置切换马达19而使其进行导丝辊16的位置切换。并且,控制装置8还进行基于流体缸27的丝线保持部5的动作、基于升降缸40的后述的降丝装置4的升降动作、挂丝装置23(参照图12)的挂丝动作等的控制。
(降丝装置)
接着,对降丝装置4及其周边构成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包括降丝装置4在内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上部构成的图。图5是降丝装置4的立体图。如图4、图5所示,配置有升降缸40,该升降缸40通过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而从建筑物的2层延伸到1层的丝线保持部5附近的位置。降丝装置4安装于升降缸40,并能够在2层的上限位置(图4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与1层的丝线保持部5附近的下限位置(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进行升降。
如图4、图5所示,降丝装置4具有管部件41以及两个挂丝部42。管部件41大致水平(前后方向)地延伸,在其后端部经由连结部件43安装于升降缸40。挂丝部42是固定设置于管部件41的导丝器,两个挂丝部42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安装于管部件41。两个挂丝部42的前后方向的分离距离L例如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120mm以上。
当从流体供给部44(参照图2)朝升降缸40供给压力流体时,通过该压力流体的压力而连结部件43被上下驱动,与此相伴,降丝装置4进行升降。此外,如图4所示,在建筑物的2层还设置有用于操作升降缸40的操作开关50。
然而,在通过牵引部6牵引来自纺丝装置2的多根丝线Y,并且通过卷绕装置7进行卷绕的丝线生产时,各个丝线Y沿着从纺丝装置2经由引导器13、14、丝线保持部5而朝向导丝辊15笔直地向下方延伸的丝线通道YP(以下,称作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行进。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与纺丝装置2的喷丝头10a正下方的位置相比,降丝装置4的位置朝后侧偏移。即,降丝装置4沿着比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朝后侧偏移了的路径上下升降,在向1层下降了时将多根丝线Y降低至从上述丝线通道YP偏移了的位置。
在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周围的、比降丝装置4更靠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丝线吸引装置47(本发明的第1丝线吸引部)。在通过降丝装置4将多根丝线Y向1层降低时,该丝线吸引装置47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进行吸引而暂时地保持。
另外,丝线吸引装置47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与隔壁9平行的水平方向上相对于丝线通过孔9a远离或接近。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丝线吸引装置47仅在降丝时设置在丝线通过孔9a的周围,在除此以外的作业时以不会成为妨碍的方式从丝线通过孔9a退避。
如图4、图5所示,在降丝装置4与丝线吸引装置47之间设置有丝线集束引导器46,该丝线集束引导器46被配置为伸出到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的上方。该丝线集束引导器46使由丝线吸引装置47吸引的多根丝线Y集束。
在2层的形成于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上侧的位置设置有上升检测传感器48,该上升检测传感器48用于对降丝装置4处于上限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1层的丝线保持部5下侧的位置设置有下降检测传感器49,该下降检测传感器49用于对降丝装置4到达了下限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另外,上升检测传感器48以及下降检测传感器49分别并不限定于特定的传感器。例如,能够采用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任一种。
在设置于1层的丝线保持部5紧下方的位置配置有拨丝部件45(本发明的拨丝部)。该拨丝部件45是使从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偏移地降低的丝线Y朝向位于上述丝线通道YP附近的丝线保持部5靠近的部件。拨丝部件45通过由气缸、马达等构成的拨丝驱动部53(参照图2)驱动,能够在不与丝线Y发生干涉的退避位置(图4)与使丝线Y朝向丝线保持部5靠近的拨丝位置(图14)之间、在水平面内摆动。
(挂丝作业)
接着,参照图6~图11对通过纺丝牵引装置1开始丝线Y的生产时的、挂丝等操作人员的准备作业以及此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丝线生产开始前,操作人员站立在2层的比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更靠后侧的位置,由该操作人员进行纺丝装置2的清扫作业、与降丝装置4相关的作业。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1层设置有能够沿左右方向(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挂丝装置23。当接收到来自某个纺丝牵引装置1的挂丝请求信号时,挂丝装置23朝该装置移动。然后,挂丝装置23接收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了的多根丝线Y,并分别向牵引部6的两个导丝辊15、16进行挂丝。
图6是表示纺丝开始紧后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在将从喷丝头10a纺出的丝线暂且切断且一度中止纺丝生产的基础上,作为2层的操作人员定期地进行的作业,具有如下那样的作业。首先,具有纺丝组件10的喷丝头10a的清扫作业。这是将附着于喷丝头10a的析出物除去,并通过喷射器来喷涂硅的作业,例如几乎每天都进行。此外,还具有更换纺丝组件10的作业,在生产衣料用的丝线的装置中,例如按照每周一次左右的频度来进行。在进行了这些作业之后、再次开始生产时,需要将从喷丝头10a纺出的多根丝线Y从引导器13、14依次挂向牵引部6、卷绕装置7。
在进行上述挂丝时,2层的操作人员首先在冷却部3的下侧设置倾斜板51。该倾斜板51用于承接聚合物52,以便在上述准备作业中从喷丝头10a流出的聚合物52不会落到1层。另外,在设置倾斜板51的情况下等,当在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的周边配置有丝线吸引装置47时,有时会妨碍倾斜板51的设置。在该情况下,优选预先使丝线吸引装置47移动到从丝线通过孔9a的周边离开的位置。
图7是表示由丝线吸引装置进行丝线保持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图8是表示朝油剂引导器13以及丝线限制引导器14进行挂丝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图9是表示朝丝线集束引导器46进行挂丝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图10是表示降丝紧前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
如果成为能够从纺丝装置2纺出多根丝线Y的状态,则2层的操作人员将从喷丝头10a纺出的多根丝线Y向位于丝线通过孔9a后方的丝线吸引装置47引导,并如图7所示那样,使丝线吸引装置47吸引保持多根丝线Y。如果丝线吸引装置47保持了多根丝线Y,则将倾斜板51拆卸。此外,如图8所示,操作人员将从喷丝头10a纺出的多根丝线Y挂于油剂引导器13以及丝线限制引导器14。
接着,如图5、图9所示,将由丝线吸引装置47吸引的多根丝线Y,在丝线吸引装置47的稍微前侧挂于伸出到丝线通过孔9a的丝线集束引导器46。由此,丝线吸引装置47所吸入的多根丝线Y被集束。进一步,如图10所示,将集束状态的多根丝线Y依次挂于降丝装置4的两个挂丝部42。如此,将由丝线吸引装置47吸引的多根丝线Y挂于丝线集束引导器46而使其集束,由此能够在集束的状态下将多根丝线Y挂于两个挂丝部42,挂丝变得容易。此外,在通过降丝装置4降低时,多根丝线Y难以变得散乱。
如果成为在降丝装置4保持了多根丝线Y的状态,则2层的操作人员操作降丝用的操作开关50。当来自该操作开关50的降丝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8时,控制装置8对流体供给部44(参照图2)进行控制而使升降缸40工作,使降丝装置4下降。
图11是表示降丝装置4下降紧后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如图11所示,降丝装置4从2层通过隔壁9的丝线通过孔9a下降,降丝装置4所保持的多根丝线Y被降低到1层。此时,丝线Y形成从2层的纺丝装置2经由1层的降丝装置4而再次朝向2层的丝线吸引装置47的大致V字型的丝线通道。此外,降丝装置4沿着比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更靠后侧的路径下降,因此降丝装置4所保持的多根丝线Y也降低到比上述丝线通道YP向后侧偏移了的位置。
当降丝装置4到达1层的丝线保持部5附近的下限位置时,由下降检测传感器49检测到该状态。接收到该检测信号,而控制装置8使基于升降缸40的降丝装置4的下降停止,使降丝装置4在下限位置待机预定的待机时间。另外,根据接下来要说明的将多根丝线Y向挂丝装置23或者丝线保持部5进行交接所需要的时间,来适当地设定上述待机时间。
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到1层的多根丝线Y,为了向牵引部6进行挂丝而被交接给挂丝装置23。此处,如果挂丝装置23已经为到达纺丝牵引装置1的前方并待机的状态,则多根丝线Y从降丝装置4直接交接给挂丝装置23。另一方面,当在挂丝装置23未待机的状态下丝Y被降低时,多根丝线Y暂且被交接给丝线保持部5,之后,在挂丝装置23移动来时,从丝线保持部5交接给挂丝装置23。控制装置8基于挂丝装置23的位置信息,来判断将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的丝线Y是交接给挂丝装置23还是交接给丝线保持部5。
(1)丝线向挂丝装置23的交接
首先,对丝线Y从降丝装置4向挂丝装置23的交接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向挂丝装置23进行丝线交接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图13是表示挂丝装置23进行挂丝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当接收到下降检测传感器49的检测信号时,控制装置8使挂丝装置23进行从降丝装置4接收丝线Y的接收动作。
如图12所示,在挂丝装置23的挂丝臂25的前端部具备切断器54以及丝线吸引部55。首先,挂丝装置23使挂丝臂25的前端部移动到纺丝装置2与降丝装置4之间、即比前侧(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挂丝部42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在该位置使切断器54工作,在比降丝装置4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Ya将各丝线Y切断。所切断的丝线Y被与切断器54接近地配置的丝线吸引部55吸引而保持。
此处,由于降丝装置4具有两个挂丝部42,因此如图12所示,各个丝线Y的比降丝装置4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Ya与更靠下游侧的丝线部分Yb之间被扩大。因此,在通过挂丝装置23将上游侧的丝线部分Ya切断时,难以产生下游侧的丝线部分Yb被一起切断这种情况。
如果挂丝臂25保持了多根丝线Y,则如图13所示,挂丝装置23操作挂丝臂25,将多根丝线Y依次挂向牵引部6的导丝辊15、16。另一方面,在丝线Y向挂丝装置23的交接结束之后,降丝装置4无需留在1层。因此,在经过了上述待机时间之后,控制装置8通过升降缸40使降丝装置4上升而返回到2层。另外,也可以为,在丝线Y的交接之后,降丝装置4不自动地返回到2层,而由操作人员对操作开关50进行操作,手动地使降丝装置4返回到2层。
此处,降丝装置4沿着比1层的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更靠后侧的路径升降,将多根丝线Y降低到从丝线通道YP偏移的位置。因此,在1层丝线Y被交接给挂丝装置23、而丝线Y挂于牵引部6的状态下,即便使降丝装置4返回到2层,降丝装置4也不会与挂于牵引部6的多根丝线Y发生干涉。
(2)丝线向丝线保持部5的交接
接着,对丝线Y从降丝装置4向丝线保持部5的交接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向丝线保持部5的丝线交接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图15是表示向丝线保持部5的丝线交接结束后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图。当接收到下降检测传感器49的检测信号时,控制装置8朝对拨丝部件45进行摆动驱动的拨丝驱动部53(参照图2)以及丝线保持部5发送控制信号,使其进行丝线Y向丝线保持部5的交接。
首先,拨丝驱动部53使拨丝部件45从图11的退避位置朝图14的拨丝位置摆动。由此,如图14所示,使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了的多根丝线Y接近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
接着,丝线保持部5对通过拨丝部件45而靠近了的多根丝线Y进行吸引保持。具体而言,如图3(b)所示,通过流体缸27使吸引管21前进。于是,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了的多根丝线Y,被设置于吸引管21的前端部的切断器22切断。此外,所切断的多根丝线Y被吸引到吸引管21内而保持。由此,如图15所示,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了的多根丝线Y被交接给丝线保持部5。之后,与丝线Y向挂丝装置23的交接相同,在经过了预定的待机时间之后,控制装置8通过升降缸40使降丝装置4上升而返回到2层。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丝线保持部5能够吸引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到从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偏移的位置的多根丝线Y。因此,在使多根丝线Y从2层降低时,无需事先使挂丝装置23待机。即,在2层进行作业的操作人员能够与挂丝装置23是否在1层待机无关地在适当的定时使多根丝线降低。
在图15的丝线Y向丝线保持部5的交接之后,挂丝装置23(图1参照)朝纺丝牵引装置1的前方移动。挂丝装置23通过切断器54切断由丝线保持部5保持的多根丝线Y,并通过丝线吸引部55吸引而接收多根丝线Y。之后,挂丝装置23使挂丝臂25工作,将多根丝线Y挂于牵引部6的导丝辊15、16。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中,降丝装置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挂丝部42,各丝线Y依次挂于两个挂丝部42。各丝线Y通过挂于两个挂丝部42,由此比降丝装置4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Ya与更靠下游侧的丝线部分Yb远离。由此,能够防止一根丝线Y被挂丝装置23的切断器54或者丝线保持部5的切断器22错误地在两处切断而捕捉,因此丝线Y的交接成功率提高。
两个挂丝部42的前后方向的分离距离L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120mm以上。由此,一根丝线Y的分别挂于上述两个挂丝部42的两个丝线部分Ya、Yb的分离距离变大。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错误地在两处捕捉一根丝线Y。此外,如果上述分离距离L为120mm以上,则挂丝臂25本身能够在两个挂丝部42之间通过,丝线Y向挂丝臂25的交接变得容易。另外,即便在上述分离距离L更小的情况下,只要至少为30mm左右,则通过仅使挂丝臂25的一部分(例如,切断器54、丝线吸引部55)前进,由此也能够没有特别障碍地进行丝线Y的交接。
接着,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实加了各种变更的变更方式。其中,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的部件,赋予相同符号而适当省略其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至1层的多根丝线Y,被交接给挂丝装置23,通过挂丝装置23向牵引部6进行挂丝,但挂丝装置23并不是必须的。即,也可以为,1层的操作人员直接通过吸丝枪来接收通过降丝装置4而降低至1层的多根丝线Y,并通过手动作业进行挂丝。在该情况下,通过降丝装置4的两个挂丝部42使上游侧的丝线部分Ya与下游侧的丝线部分Yb的距离变大,由此也能够防止一根丝线Y被错误地在两处捕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降丝装置4沿着比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更靠后侧的路径升降,将多根丝线Y降低到比1层的丝线通道YP向后侧偏移了的位置。与此相对,多根丝线Y所降低到的位置,可以相对于丝线通道YP向前侧偏移、也可以向左右偏移。
特别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挂丝装置23朝纺丝牵引装置1的前侧移动,挂丝装置23从前方进行挂丝。在该情况下,当降丝装置4构成为将多根丝线Y降低到比丝线通道YP向前偏移了的位置时,挂丝装置23容易从降丝装置4接收多根丝线Y。这在操作人员从前方通过吸丝枪接收丝线Y的情况下也相同。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拨丝部件45通过摆动使多根丝线Y靠近丝线保持部5,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构成。例如,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13-57148号公报(图10)所公开的那样,通过直线动作使多根丝线靠近。
此外,拨丝部件并不是必须的构成。例如,在通过降丝装置4将多根丝线Y降低到相对于丝线生产时的丝线通道YP向右侧(图1的纸面近前侧)偏移了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便不具有拨丝部件45,也能够通过丝线保持部5来吸引上述多根丝线Y。即,如图3所示,丝线保持部5具有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多根丝线Y远离或接近的方向)进退的吸引管21、以及设置于该吸引管21的前端部的切断器22。即便多根丝线Y所降低到的位置相对于丝线通道YP向右侧偏移,通过吸引管21前进而切断器22朝右方移动,也能够将多根丝线Y切断。由切断器22切断的多根丝线Y由吸引管21吸引。另外,在该方式中,丝线保持部5的吸引管21的前端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丝线吸引部。
4]在建筑物的2层,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进行吸引而保持的丝线吸引装置47,也可以是吸丝枪等能够搬运的装置。在一个纺丝牵引装置1中,当操作人员结束在2层的作业而使降丝装置4向1层下降、且多根丝线Y向挂丝装置23或者丝线保持部5的交接结束时,丝线Y从2层的丝线吸引装置47离开(参照图13、图15)。即,在该时刻丝线吸引装置47的使命完成。因此,当在一个纺丝牵引装置1中降丝结束时,能够手持丝线吸引装置47而将其移动到其他场所,并进行其他作业(例如,其他纺丝牵引装置1的准备作业)。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挂丝装置23对于多根丝线Y的每根,将比降丝装置4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Ya切断,而进行丝线Y的接收。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挂丝装置23在两个挂丝部42之间切断丝线Y,而进行丝线Y的接收。在该情况下,也难以产生一根丝线被错误地在两处切断的情况。此外,两个挂丝部42之间的丝线Y,由于接近挂丝部42而振动得到抑制,因此丝线切断的成功率提高。此外,在通过丝线保持部5接收丝线Y的情况、操作人员使用吸丝枪进行挂丝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在两个挂丝部42之间切断丝线Y,而进行丝线的接收。
此外,通过将各丝线挂于两个挂丝部,由此对于各丝线能够在降丝装置4上游侧的位置、两个挂丝部42之间的位置以及降丝装置4下游侧的位置这三个位置进行丝线Y的切断、交接。因此,由此,也可以根据在丝线Y的交接中使用的器具的大小来使捕捉部位不同。例如,假设丝线保持部5的尺寸大于挂丝装置23的挂丝臂25的前端部的尺寸。在该情况下,在通过尺寸较大的丝线保持部5来接收丝线Y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那样,将降丝装置4上游侧的丝线部分Ya切断并接收丝线Y。另一方面,在通过尺寸较小的挂丝装置23来接收丝线Y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那样,在两个挂丝部42之间切断丝线Y而接收丝线Y。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降丝装置4的两个挂丝部42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但两个挂丝部42所排列的方向(即,使比降丝装置4更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与更靠下游侧的丝线部分分离的方向),只要是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则可以是任意的方向。例如,两个挂丝部42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7]降丝装置4的挂丝部4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多个挂丝部42中、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端的两个挂丝部42之间的距离,优选离开一定以上(例如,30mm)。
8]降丝装置4的挂丝部也可以是旋转自如地构成的辊。在该情况下,挂丝部对丝线Y造成的损伤变小,能够抑制挂丝时的断丝。
9]对降丝装置4到达上限位置、下限位置的情况分别进行检测的上升检测传感器48、下降检测传感器49,并不是必须的构成。例如,作为使降丝装置4上下移动的驱动部,如果使用伺服马达等能够进行位置控制的马达,则无需上述传感器48、49。此外,操作人员也可以在目视确认降丝装置4的位置的同时通过手动使降丝装置4停止,在该情况下也无需传感器48、49。
10]上述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是将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丝线Y不拉伸而直接卷绕于卷装P的POY生产用的装置,但也可以是在对所纺出的丝线Y进行拉伸之后卷绕于卷装P的FDY生产用的装置。在该FDY生产用的装置中,牵引部6除了两个导丝辊15、16之外,还具备配置于比这些辊15、16更靠行进方向上游侧而用于拉伸丝线Y的多个拉伸用辊。
Claims (14)
1.一种纺丝牵引装置,牵引从设置于第1丝线处理空间的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牵引部,设置于位于比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更靠下方的第2丝线处理空间,牵引从上述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
第1丝线吸引部,设置于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对从上述纺丝装置纺出的上述多根丝线进行吸引而保持;以及
降丝装置,将由上述第1丝线吸引部保持的上述多根丝线从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降低到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
上述降丝装置通过将上述多根丝线降低到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由此形成从上述纺丝装置经由上述降丝装置而朝向上述第1丝线吸引部的丝线通道,
上述降丝装置具有在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挂丝部,并且,各丝线能够依次挂于上述多个挂丝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挂丝部中的、上述交叉的方向的两端的两个上述挂丝部的分离距离为30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挂丝部中的、上述交叉的方向的两端的两个上述挂丝部的分离距离为120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降丝装置将上述多根丝线降低到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的、从通过上述牵引部牵引上述多根丝线时的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丝线集束引导器,该丝线集束引导器配置在上述第1丝线处理空间内,使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的上述多根丝线集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丝线保持部,该丝线保持部设置在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内,对来自上述纺丝装置的多根丝线进行吸引而保持,
上述丝线保持部构成为,能够吸引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到从上述丝线通道偏移的位置的上述多根丝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丝线保持部具有切断上述多根丝线的切断器以及吸引由上述切断器切断的上述多根丝线的第2丝线吸引部,
上述切断器与上述第2丝线吸引部能够在相对于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的上述多根丝线远离或接近的方向上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拨丝部,该拨丝部使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的上述多根丝线朝向上述丝线保持部移动。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丝线保持部在上述纺丝装置与上述降丝装置之间切断丝线,而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10.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丝线保持部在邻接的两个上述挂丝部之间切断丝线,而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11.如权利要求1至3、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丝线吸引部能够搬运。
12.如权利要求1至3、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挂丝装置,该挂丝装置配置于上述第2丝线处理空间,将通过上述降丝装置而降低的上述多根丝线切断而接收,将所接收的上述多根丝线挂于上述牵引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挂丝装置在上述纺丝装置与上述降丝装置之间切断丝线,而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挂丝装置在邻接的两个上述挂丝部之间切断丝线,而进行上述丝线的接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14685 | 2015-10-30 | ||
JP2015214685 | 2015-10-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29621A CN106829621A (zh) | 2017-06-13 |
CN106829621B true CN106829621B (zh) | 2019-12-31 |
Family
ID=57178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89140.8A Active CN106829621B (zh) | 2015-10-30 | 2016-10-12 | 纺丝牵引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162923B1 (zh) |
JP (1) | JP6681307B2 (zh) |
CN (1) | CN106829621B (zh) |
TW (1) | TWI6579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006689A1 (de) * | 2017-07-14 | 2019-01-17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Aufspulmaschine |
JP7143411B2 (ja) * | 2017-11-17 | 2022-09-28 | エーリコン テクスティ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 溶融紡糸装置 |
CN110438575B (zh) * | 2018-05-04 | 2023-04-21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一种熔体纺丝和纱线卷绕的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设备 |
EP3865441B1 (en) * | 2018-10-09 | 2023-07-12 | TMT Machinery, Inc. | Yarn winding machine |
JP7253431B2 (ja) | 2019-04-16 | 2023-04-06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引取設備 |
JP7535384B2 (ja) | 2020-03-11 | 2024-08-16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繊維機械 |
JP2024063352A (ja) * | 2022-10-26 | 2024-05-13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掛けロボット及び紡糸巻取システム |
JP2024063353A (ja) * | 2022-10-26 | 2024-05-13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掛け装置及び紡糸処理設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07270A (en) * | 1968-11-06 | 1974-04-30 | Rieter Ag Maschf | Apparatus for cutting a thread on a draw-spin-winding machine |
FR2404589A1 (fr) * | 1977-10-03 | 1979-04-27 | Rhone Poulenc Textil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de fil textile |
JPS5831109A (ja) * | 1981-08-11 | 1983-02-23 | Teijin Ltd | 熱可塑性合成マルチフイラメントの紡糸引取方法 |
JPS61221056A (ja) * | 1985-03-28 | 1986-10-01 | Teijin Ltd | 自動糸掛方法 |
JPS6335817A (ja) * | 1986-07-25 | 1988-02-16 | Teijin Ltd | 溶融紡糸装置の糸掛方法 |
JPH0726247B2 (ja) * | 1987-08-17 | 1995-03-22 | 東レ株式会社 | 高速製糸における糸条の切断吸引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JP3651952B2 (ja) * | 1995-02-07 | 2005-05-25 | 日本エステル株式会社 | 合成繊維の溶融紡糸における断糸処理方法 |
AU9186098A (en) * | 1997-10-01 | 1999-04-23 | Teijin Seiki Co. Ltd. | Takeup apparatus for yarn and method of hooking yarn onto the same |
DE10117087A1 (de) * | 2000-04-06 | 2001-10-11 | Barmag Barmer Maschf |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
CN101166851B (zh) * | 2005-05-26 | 2010-07-14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牵引设备 |
JP2008202157A (ja) * | 2007-02-19 | 2008-09-04 | Teijin Fibers Ltd | 断糸処理装置及び断糸処理方法 |
JP5519435B2 (ja) * | 2010-07-13 | 2014-06-1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装置 |
JP5615743B2 (ja) * | 2011-03-11 | 2014-10-29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機 |
JP5854720B2 (ja) * | 2011-09-09 | 2016-02-09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切断吸引装置及び紡糸巻取装置 |
CN203021003U (zh) * | 2012-12-11 | 2013-06-26 | 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动挂丝装置 |
CN103789921B (zh) * | 2013-12-13 | 2015-09-30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丝束碳纤维双轴向织物生产方法 |
JP6450214B2 (ja) * | 2014-03-14 | 2019-01-09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引取装置の糸掛け方法、及び、引取装置 |
-
2016
- 2016-10-06 JP JP2016197801A patent/JP66813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0-12 CN CN201610889140.8A patent/CN106829621B/zh active Active
- 2016-10-20 EP EP16194793.2A patent/EP3162923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0-21 TW TW105134102A patent/TWI65799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81307B2 (ja) | 2020-04-15 |
EP3162923A1 (en) | 2017-05-03 |
EP3162923B1 (en) | 2019-02-27 |
TWI657991B (zh) | 2019-05-01 |
TW201714810A (zh) | 2017-05-01 |
CN106829621A (zh) | 2017-06-13 |
JP2017082376A (ja) | 2017-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29621B (zh) | 纺丝牵引装置 | |
JP6291049B2 (ja) | 紡糸引取装置 | |
CN113699605B (zh) | 纺丝卷绕设备 | |
JP5854720B2 (ja) | 糸切断吸引装置及び紡糸巻取装置 | |
JP2017172096A (ja) | 糸切れとスピンドル欠陥の自動検出方法とそれらを回復するためのロボット | |
JP2014001491A (ja) |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 |
JP2017043494A (ja) | 繊維機械の動作方法および繊維機械 | |
ITMI940578A1 (it) | Filatoio ad estremita' aperta producente bobine incrociate | |
TWI716678B (zh) | 降絲裝置以及紡絲牽引設備 | |
CN111826735B (zh) | 纺丝牵引设备 | |
JP4180565B2 (ja) | 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械 | |
JP2015009965A (ja) | 自動ワインダ | |
CN112553701A (zh) | 纺纱卷取设备 | |
JP2019031380A (ja) | 作業台車及び糸巻取機 | |
EP4361075A1 (en) | Yarn attaching device and spinning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 |
JP2023101468A (ja) | 溶融紡糸された糸を継ぐための糸継ぎ装置 | |
JPH08127923A (ja) | 紡績機の玉揚げ後の巻取り開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