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594874B -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4874B
CN106594874B CN201611138814.7A CN201611138814A CN106594874B CN 106594874 B CN106594874 B CN 106594874B CN 201611138814 A CN201611138814 A CN 201611138814A CN 106594874 B CN106594874 B CN 106594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circulation system
air supply
rea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88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4874A (zh
Inventor
莫胜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1388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4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4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4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4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48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壳体、换热装置、换风装置、切换装置。其中,壳体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换风装置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管和第二风机。切换装置包括切换控制阀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切换控制阀门通过管道与第一送风前段、第二送风前段连接,第一阀门与第一送风后段连接,第二阀门与第二送风后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双向循环风,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和湿度,还起到降低室内温度的作用。此外,通过室内循环与室内循环的调节可以起到较好的温度控制与能耗控制。

Description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可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为人们的室内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现有空调的缺陷,长时间使用空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麻烦。现有的空调多采用室内循环方式进行制冷,由于室内的空气与外界保持相对的独立,在空调连续工作的情况下,室内的空气长时间无法更新,导致室内空气的含氧量和含水量逐渐下降,内空气越来越浑浊、干燥。人们在享受空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适,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因此有的市民家中的空调弃之不用;另一方面,使用空调的同时,打开门窗使室内的空气与室外进行流通,这就导致空调产生的冷风或热风的耗散,使得空调的温度调节作用大打折扣,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通过利用室外通入空气,实现室内、室外双向风循环效果,避免室内空气的干燥、浑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壳体、换热装置、换风装置、切换装置。其中,壳体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换风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风管和第一风机,以及相互匹配的第二风管和第二风机。
第一风管具有第一送风前段和第一送风后段,第一送风前段的开口与出风口连通,并通过第一风机送风,换热装置与第一送风前段匹配连接,并对通过换热装置的空气进行换热。
第二风管具有第二送风前段和第二送风后段,第二送风前段的开口与进风口连通,并通过第二风机送风,第一送风后段套设于第二送风后段内。切换装置包括切换控制阀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切换控制阀门通过管道与第一送风前段、第二送风前段连接,第一阀门与第一送风后段连接,第二阀门与第二送风后段连接。
优选地,切换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切换控制阀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器。
优选地,切换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配合的遥控器,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器数据通信连接。
优选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红外线通信模块、NFC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切换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参数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匹配连接。控制器根据环境参数控制切换控制阀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进行开启或者关闭。
优选地,环境参数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对待进入第一送风后段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与第一送风后段匹配连接。
优选地,第二阀门为单向阀,并控制由第二风机至所示第二阀门的单向导通。
优选地,第一风管为导热的金属材质,第二风管为相对第一风管导热系数更低的材料,如塑料材质。
优选地,第二送风后段设置有相互连接的蓄水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送风后段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与蓄水部匹配的浸没部,其中,蓄水部的竖直安装高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竖直安装高度。
一种包括上述空气循环系统的空调。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具有相互配合工作的换热装置、换风装置以及切换装置。其中,换热装置可以起到调整温度的作用,从而满足根据气温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空气循环系统由切换装置控制换风装置以改变室内和室外的空气的循环方式,以便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的质量,例如,空气的湿度等,并且有效地控制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中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中第一送风后段和第二送风后段的第二种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中第一送风后段和第二送风后段的第三种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空气循环系统;101-壳体;102-换热装置;103-换风装置;104-切换装置;105-出风口;106-进风口;107-蒸发器;108-冷凝器;109-压缩机;110-毛细管;111-第一风管;112-第一风机;113-第二风管;114-第二风机;115-第一送风前段;116-第一送风后段;117-第二送风前段;118-第二送风后段;119-空气过滤装置;120-排气口;121-蓄水部;122-浸没部;124-第一阀门;125-第二阀门;126-切换控制阀门;127-第一开口;128-第二开口;129-第一连接部;130-第二连接部;131-排水管;132-单向排水阀;133-第一控制阀;134-第一泄水管;135-第二泄水管;136-第二控制阀;137-第三泄水管;138-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100中的切换装置104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循环系统100,包括壳体101、换热装置102、换风装置103、切换装置104。
其中,壳体101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形或者棱柱形等等,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条件进行选择,例如本实施例中,壳体101为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形。基于使用的便利性和使用寿命考虑,壳体101可采用多种材料制作而成,以便适应使用的要求,例如,壳体101可采用塑料、树脂或者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本实施例中,壳体101采用ABS工程塑料制作而成。
为了方便室内空气的交换,壳体101还设置有壳体101设置有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其中,出风口105用于将空气输入室内,室内的空气经由进风口106被送入管路。如图1,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分别位于壳体101的不同侧壁,且相互远离。由于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相互远离且位于壳体101的不同侧壁,则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从而使得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之间的空气相互影响减小,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设置,例如,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相互远离且位于壳体101的同一个侧壁,本发明不对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05的安装高度大于进风口106的安装高度。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从出风口105通入室内的冷空气向室内的低处运动,从而使冷空气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室内进风口106,避免冷空气被迅速排出室外。同时,还能够对室内的热空气进行较好的降温作用。
基于调节风向和风速的目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105和进风口106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导风板(图未示),进一步地导风板相对于壳体101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调节风向和风速。进一步地,导风板还可设置为可拆卸的方式,以便在适当时,拆卸并清洗导风板。
本实施例中,壳体101主要用于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100中的位于室内的各个部件与使用者隔离开,避免其与人体的直接接触,从而对人体和各个部件进行保护。
换热装置102主要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具体地,换热装置102通过对由出风口105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作用。换热装置102可以采用各种市售的换热器材,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条件以及成本情况选择,以能够实现换热为宜。例如,换热装置102可以采用加热器、板式加热器或者制冷器等,本实施例中,空调制冷系统采用市售空调的换热调节结构,以便能够在需要时进行温度调节,如制冷或者制热,提高温度控制的灵活性。换热装置102主要包括蒸发器107、冷凝器108、压缩机109、毛细管110等。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07位于壳体101内,冷凝器108、压缩机109、毛细管110均位于室外。
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换热装置102的工作方式如下:换热装置102主要利用制冷剂进行工作。制冷剂由气态至液态的相变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制冷剂由液态至为气态的相变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当向室内输入冷风时,压缩机109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108,在冷凝器108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其热量被室外的热风带走。然后,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07,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气化,变成低温的气态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107就会变冷,空气从蒸发器107中吹过而被降温。然后气态制冷剂再经通过管路流入毛细管110,由于制冷剂从蒸发器107到达毛细管110后空间突然减小、压力增大,再进入压缩机109从而形成循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换热装置102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选择不同工作方式。例如,通过设置不同的阀门等组件,例如四通阀,改变制冷剂的运行方式,从而实现对室内的制热。
本实施例中,换风装置103主要用于引导空气流向。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换风装置103包括第一风管111、第一风机112、第二风管113以及第二风机114。第一风管111和第一风机112相互匹配工作,第二风管113和第二风机114相互匹配工作。第一风管111例如可采用导热的金属管材,如铝管、铜管等,第二风管113例如可采用相对于第一风管111导热更低材料,例如的塑料中空管或者橡胶中空管,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11采用铜管,第二风管113采用塑料中空管。第一风机112和第二风机114采用市售的风机,例如离心式风机、轴流风机,本实施例中不对其具体结果作详细阐述。通过合理选择第一风机112和第二风机114,并且配合导风板,通过控制第一风机112和第二风机114的功率,并且调整导风板的角度以便达到更好的风速调节,从而实现保持室内空气的长久清新和凉爽。例如,第一风机112的送风量大于第二风机114的送风量,从而使得室内保持一定的程度的正压,使室内的空气稳定地保持低温、清洁的状态。
其中,第一风管111具有第一送风前段115和第一送风后段116,第一送风前段115的开口与出风口105连通,并通过第一风机112送风;换热装置102与第一送风前段115匹配连接,并对通过换热装置102的空气进行换热。此外,换热装置102中的蒸发器107设置于第一送风前段115内,以便使第一送风前段115内的空气流经蒸汽器时通过换热而降温。第二风管113具有第二送风前段117和第二送风后段118,第二送风前段117的开口与进风口106连通,并通过第二风机114送风,第一送风后段116套设于第二送风后段118内。为减小第一风管111和第二风管113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一送风后段116的第一开口127远离第二送风后段118的第二开口128,从而减少室内空气经由第二送风后段118排出后直接被第一送风后段116吸入的情况。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第一送风后段116和第二送风后段118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送风后段118设置有相互连接的蓄水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0。第一送风后段116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9以及与蓄水部121匹配的浸没部122。其中,蓄水部121的竖直安装高度大于第二连接部130的竖直安装高度,从而可在蓄水部121内蓄积部分水,当水为超过阈值时,蓄水可流出蓄水部121进入第二连接部130。
当空气循环系统100在制热时,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对于室外的空气温度更高,蓄水部121和浸没部122的空气相互热传递时,部分由室内排出的空气可在蓄水部121内冷凝并对浸没部122内的空气进行初步加热,同时另一部分由室内排出的空气可直接经过第二开口128排出到室外大气中。通过利用冷凝水的热量,提高了空气循环系统100的制热速率,从而能够更快地提高室内的温度,同时能够更有效利用换热装置102,提高能量利用率。当蓄水部121内的冷凝水蓄积过多时,还可通过第二连接部130经由第二开口128排出。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空气循环系统100还可以设置相互匹配的排水管131和单向排水阀132。单向排水阀132用于控制排水管131使其单向导通,单向排水阀132例如可以采用市售的单向阀。参阅图3、图4,当空气循环系统100在制冷时,由于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对于室外的空气温度更低,蓄水部121和浸没部122的空气相互热传递时,部分由室外输入的空气可被蓄水部121内的相对温度更低的由室内输出到室外的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然后再通过蒸发器107制冷,通过多次制冷提高了制冷的效率,能够更快地降低室内的温度,同时能够更有效利用换热装置102,提高能量利用率。另一方面,当浸没部122内的水冷凝或蓄积过多时,可经由排水管131排出到第二送风后段118的第二连接部130内,再通过第二开口128排出。单向排水阀132例如也可采用海绵,密闭填充在排水管131内,即完全与排水管131的内壁挤压接触,在保持透水同时阻碍空气通过,从而防止空气循环系统100内空气循环方式的被干扰和影响。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三种第一送风后段116和第二送风后段118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30设置有排气口120,第二连接部130的第二开口128的竖直安装高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29位于第二连接部130内的部位的竖直安装高度,从而使得在第二连接部130内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形成冷凝积水,从而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29对应于第二连接部130位置的部分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预先换热的目的。排气口120可以用于在蓄水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0内蓄水量较大时进行排出室内空气使用。相应地,空气循环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泄水管134、第二泄水管135以及第三泄水管137,并且第一泄水管134安装有第一控制阀133(第一控制阀133邻近第一蓄水部121),第二泄水管135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36,第三泄水管137安装有第三控制阀138。第一控制阀133、第二控制阀136以及第三控制阀138可以选用市售的单向阀,以便于操控和调节水流为宜,从而避免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一泄水管134、第二泄水管135以及第三泄水管137进入到第二连接部130内,进而避免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二风管113输入室内。第一控制阀133、第二控制阀136以及第三控制阀138例如也可采用海绵,填充在管道内,并且完全各个管道的横截面,从而待保持透水的情况下,避免空气的通过,从而防止了空气循环系统100内空气循环方式的受到干扰和影响。
其中,第一泄水管134的一端与蓄水部121连接且管腔相互连通,第二泄水管1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29、第一泄水管134连接,且管腔相互连通,第三泄水管13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30、第一泄水管134连接,且管腔相互连通。
通过第一控制阀133、第二控制阀136以及第二控制阀136的开启和关闭,使得第一泄水管134、第二泄水管135以及第三泄水管137可选地进行排水,可以使得当第二送风后段118的蓄水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0内可以在必要时通过室内排出室外的空气的冷凝而蓄水,从而对浸没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29内的输运空气进行预先的热交换,然后再通过换热装置102再次热交换,从而大大提高换热装置102的换热效率。相应地,当第一送风后段116的浸没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29内可以在必要时通过室外输入室内的空气的冷凝而蓄水,从而对蓄水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0内的输运空气进行预先的热交换,从而大大提高换热装置102的换热率。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风管111的第一送风后段116套设于第二风管113的第二送风后段118内,且第一送风后段116用于向室内输入空气,第二送风后段118用于向室外输出空气,因此,为了保持第一送风后段116和第二送风后段118的进出风量或者进出风速的大致相当,可以使第一送风后段116和第二送风后段118的截面积大致相当或者具有较小的差距,并且这还可以使得空气循环系统100的风噪更小。例如,当风量在200~800m2·h-2时,噪声值可以控制在40~50dB内,风速可控制在3~7m/s内。
本实施例中,切换装置104包括切换控制阀门126、第一阀门124以及第二阀门125,并且通过各个阀门对第一风管111和第二风管113内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并根据需要调节。空气循环系统100通过切换装置104来调整室内和室外空气的循环方式,以提高温度调节的速度,减小能耗,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其中,切换控制阀门126通过管道与第一送风前段115、第二送风前段117连接,以控制第一送风前段115和第二送风前段117之间的是否联通。第一阀门124与第一送风后段116连接,第二阀门125与第二送风后段118连接。切换控制阀门126、第一阀门124以及第二阀门125可以采用各种市售阀门,以方便调节和控制气体流通为宜,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电磁阀,以利于进行控制。进一步地,第二阀门125可采用单向阀,以便通过第二阀门125控制由第二风机114至所示第二阀门125的单向导通,从而避免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二风管113由进风口106进入室内。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切换装置104还可根据需要设置用于控制切换控制阀门126、第一阀门124以及第二阀门125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器(图未示)。利用控制器可以减小控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从而提高控制的便利性,提高控制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切换装置104还可以包括与控制器配合的遥控器(图未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器数据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有多种选择,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红外线通信模块、NFC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切换装置104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参数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匹配连接,控制器根据环境参数控制切换控制阀门126、第一阀门124以及第二阀门125进行开启或者关闭。其中,环境参数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由于传感器的设置,其可适时地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以便根据需要在相应的参数达到或者操作预设的阈值时,通过控制器调节切换控制阀门126、第一阀门124以及第二阀门125,以便更灵活、精确、及时、高效地调节室内空气。
由于空气中的粉尘等可吸入颗粒物较多,为减少室外空气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空气循环系统100还设置有用于对待进入第一送风后段116的空气进行过滤的如图1所示的空气过滤装置119,且空气过滤装置119与第一送风后段116匹配连接。当室外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119进入第一风管111时,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等被过滤,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以减少室外浑浊的空气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空气过滤装置119可以是各种市售的空气过滤装置119,例如采用过滤网或者是装填有滤芯材料过滤管等。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装置119采用过滤网。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过滤网上设置干燥器(图未示),以干燥空气中的水汽,防止各设备的受潮或者发生锈蚀。干燥器可以采用内设置有除湿剂,如硫酸钙、氯化钙、硅胶、蒙脱石等的透气布袋。
以下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气循环系统100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100至少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室内空气循环和室外空气循环。
其中,室内空气循环时,切换装置104中的第一阀门124和第二阀门125均关闭,且切换控制阀门126开启,从而使得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5通过第一送风前段115和第二送风前段117连通。此时,室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06输送至第一送风前段115并换热装置102中的蒸发器107进行热交换,然后再经过出风口105输入到室内。在室内空气循环模式下,通过选择换热装置102的工作方式,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如升高和降低。在室内空气循环模式下,室内的温度可以快速地达到设定的温度,从而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其中,室内外空气循环时,切换装置104中的第一阀门124和第二阀门125均开启,且切换控制阀门126关闭,从而使得进风口106利用第二送风机抽吸室内的空气并通过第二送风后段118被排出到室外,相应地,出风口105通过第一送风机抽吸室外的空气并通过第一送风前段115输送至室内。此时,由室外输送至室内的空气在经过换热装置102中的蒸发器107时与其进行热交换,然后再经过出风口105输入到室内。在室内外空气循环模式下,通过选择换热装置102的工作方式,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如升高和降低。在室内外空气循环模式下,室内的控制可以被快速地更新,从而在实现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100,可以将室外的空气引入室内,并且在引入的过程中,还可对其进行。同时,室内的空气可被输送到室外,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凉爽。在上述过程中,可以不采用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而采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进行循环,从而可以避免现有空调在制冷的过程中,使得室内的空气混浊、含氧量降低、空气干燥等问题,使得室内的空气的质量大大提高。
另外,空气循环系统100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况,以及室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调整空气的循环方式,即室内空气循环、室外和室内空气循环,从而提高温度控制速度、减少能耗、提高空气质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循环系统100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到现有的换热装置102中进行使用,例如大型的建筑物的新风系统,或者还可以结合其他组件制作为空调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换热装置、换风装置、切换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换风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风管和第一风机,以及相互匹配的第二风管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管具有第一送风前段和第一送风后段,所述第一送风前段的开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风机送风,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送风前段匹配连接,并对通过所述换热装置的空气进行换热;所述第二风管具有第二送风前段和第二送风后段,所述第二送风前段的开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风机送风,所述第一送风后段套设于所述第二送风后段内;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切换控制阀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所述切换控制阀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送风前段、所述第二送风前段连接,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送风后段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二送风后段连接;所述第二送风后段设置有相互连接的蓄水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送风后段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蓄水部匹配的浸没部,所述蓄水部的竖直安装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竖直安装高度;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蓄水部连通的第一泄水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通的第二泄水管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的第三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连通于所述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连通于所述第三泄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控制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以及所述第二阀门进行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配合的遥控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遥控器数据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红外线通信模块、NFC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参数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匹配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切换控制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以及所述第二阀门进行开启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对待进入所述第一送风后段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一送风后段匹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为单向阀,并控制由所述第二风机至所示第二阀门的单向导通。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
CN201611138814.7A 2016-12-12 2016-12-12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94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8814.7A CN106594874B (zh) 2016-12-12 2016-12-12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8814.7A CN106594874B (zh) 2016-12-12 2016-12-12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4874A CN106594874A (zh) 2017-04-26
CN106594874B true CN106594874B (zh) 2020-01-10

Family

ID=5859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881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94874B (zh) 2016-12-12 2016-12-12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948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542B (zh) * 2019-04-22 2021-07-13 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厂化养殖室的自循环式侧向送风系统
CN110639922A (zh) * 2019-09-26 2020-01-03 安徽天辉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8350A (ja) * 1981-12-22 1983-06-28 Hiroshi Emoto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420311A (zh) * 2002-12-11 2003-05-28 蒋国良 一种新风节能空调装置
CN102628600A (zh) * 2012-04-21 2012-08-08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热泵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4006434U (zh) * 2014-06-24 2014-12-10 东莞市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热回收型转轮除湿空调机组
CN105091404A (zh) * 2015-07-20 2015-11-25 莫胜钦 空气调节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8350A (ja) * 1981-12-22 1983-06-28 Hiroshi Emoto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420311A (zh) * 2002-12-11 2003-05-28 蒋国良 一种新风节能空调装置
CN102628600A (zh) * 2012-04-21 2012-08-08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热泵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4006434U (zh) * 2014-06-24 2014-12-10 东莞市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热回收型转轮除湿空调机组
CN105091404A (zh) * 2015-07-20 2015-11-25 莫胜钦 空气调节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4874A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19309B1 (ko) 신선공기 공급장치를 구비한 공조시스템
KR20040102566A (ko)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US11458807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CN110375404A (zh)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KR101825873B1 (ko) 바이패스를 이용한 히트파이프 공기조화장치
CN110260432A (zh) 一种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28861A (zh) 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28032A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106765946B (zh)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21640912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237800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KR100531300B1 (ko) 환기시스템의 급/배기 풍량 제어방법
CN204853680U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
CN106594874B (zh)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KR101840588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장치
CN217685362U (zh) 空调器
KR20120017566A (ko) 열회수형 환기방식을 포함한 농업용 냉난방장치
CN206191789U (zh) 一种可降低室内噪音的空气品质处理系统
JP2006162173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247498A (zh) 一种可降低室内噪音的空气品质处理系统
CN110939991A (zh) 微正压空调结构
CN217357260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105091404A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11073614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CN210425366U (zh) 一种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