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332B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76332B CN106576332B CN201580040802.8A CN201580040802A CN106576332B CN 106576332 B CN106576332 B CN 106576332B CN 201580040802 A CN201580040802 A CN 201580040802A CN 106576332 B CN106576332 B CN 1065763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user equipment
- measurement gap
- signal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08 change requ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changing topologies, e.g. ad-hoc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具有: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以及D2D通信单元,其使用基于所述设定请求设定的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2D通信(用户装置间通信),尤其涉及在D2D通信中对异频的D2D信号进行监视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LTE等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情况下,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进行通信,由此经由基站eNB等在用户装置UE间进行通信,但是,近年来提出了与在用户装置UE间直接进行通信的D2D通信相关的各种技术。
尤其在LTE的D2D通信中,提出了在用户装置UE间进行推送(push)通话等数据通信的“Communication(通信)”、以及通过用户装置UE发送包括自身ID等的发现信号(discovery signal)而使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进行发送侧的用户装置UE的检测的“Discovery(发现)”(参照非专利文献1)。此外,假定了将Communication例如应用到Publicsafety(警察·消防无线等)中。
在LTE所规定的D2D通信中,提出了各用户装置UE利用上行资源的一部分的方案,其中该上行资源已被规定为从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发送上行信号的资源。另外,对于在D2D通信中使用的资源的分配,也提出了进行来自基站eNB的辅助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36.843V12.0.1(2014-03)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21V11.5.0(2014-03)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331V12.1.0(2014-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存在使用了Bluetooth(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等的D2D通信,而在这些D2D通信的Discovery中能够进行不依赖于运营商的终端检测,但在使用LTE网络的D2DDiscovery中,也期望能够进行不同的运营商的用户装置间的用户装置检测(运营商间D2D)。
如上所述,在LTE的D2D通信中,使用蜂窝的上行资源的一部分。因而,用户装置UE以连接小区的载波(频带,更具体而言是频带中的规定的载频)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接收,但一般在运营商间使用的载波不同,因此当某个用户装置UE从与其他运营商的小区连接的用户装置UE接收D2D信号时,需要切换到其他运营商的载波而以该载波的频率对D2D信号进行监视。除此之外,在其他运营商的D2D结构(资源池结构等)对于用户装置UE来说是未知的情况下,也需要接收其他运营商的广播。
即,例如如图1所示,当运营商A将载波A使用于D2D通信中、运营商B将载波B使用于D2D通信中的情况下,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为了接收运营商B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D2D信号,需要将载波A切换到载波B而进行D2D信号的监视。同样,运营商B的用户装置UE为了接收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D2D信号,需要将载波B切换到载波A而进行D2D信号的监视。
在用户装置UE连接或驻留于小区的情况下,为了不阻碍与该小区的通信,需要在短期间内进行与上述载波切换相伴的监视。
然而,在LTE的D2D通信中,蜂窝的通信资源中的能够使用的资源(资源池)周期性地到来,但一般情况下基站eNB没有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用资源的到来定时(timing),因此能够进行载波切换的时间与D2D用资源的到来定时不一定一致。因此,可考虑到如下情况:在基于上述那样的短期间的载波切换的D2D信号监视中,不能检测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或在检测中发生延迟。另一方面,若延长监视的期间,则容易检测D2D信号,但阻碍连接小区中的蜂窝通信或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此外,将如其他运营商D2D信号监视那样利用与在自身的连接或驻留小区中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进行D2D信号监视称为异频D2D信号监视。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户装置,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用户装置具有:
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以及
D2D通信单元,其使用基于所述设定请求设定的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站,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基站具有:
接收单元,其从用户装置接收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其中该异频D2D信号是以与由该用户装置用于D2D信号发送的频率不同的频率发送的;以及
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设定请求中所包括的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对所述用户装置设定该测量间隙。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由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和基站执行的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该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所述用户装置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基站的步骤;
所述基站将针对所述设定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的步骤;以及
所述用户装置使用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运营商间D2D通信中的课题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间的基本处理的流程的顺序图。
图4是用于说明所设定的测量间隙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设定多个(plural)测量间隙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间隙设定请求、间隙设定应答中所包括的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7是进行向DRX状态的迁移请求的情况的顺序图。
图8是用于说明DRX状态下的D2D信号监视的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DRX的激活区间与测量间隙重叠的情况的动作例的图。
图10是示出通知UE能力(或异频D2D信号监视希望)的情况的例子的顺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D2D间隙块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变形例中的测量间隙的图。
图13是示出对测量间隙应用跳时(time hopping)的情况的图像的图。
图14是示出用于应用跳时模式(pattern)的信令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跳时模式的例1的图。
图16是示出跳时模式的例2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D2D资源的结构例的图。
图18是示出变形例中的跳时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用户装置UE的结构图。
图20是基站eNB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假定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依照LTE的方式的系统,但本发明不限于LTE,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LTE”是不仅包括与3GPP的版本(release)8或9对应的通信方式、还包括与3GPP的版本10、11或12或者其以后的版本对应的通信方式的广义上使用的。
另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D2D的Discovery与Communication的任何一方,因此以下将在Discovery与Communication中使用的信号统称为D2D信号。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运营商间的D2D通信,也能够应用于相同运营商在小区间使用不同的载波的情况等。
(系统结构)
图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中存在运营商A的基站eNB(A)及其下属的用户装置UE(A)以及运营商B的基站eNB(B)及其下属的用户装置UE(B)。在运营商A、B间用于D2D通信的载波不同。
各用户装置UE具有进行通常的蜂窝通信的功能和D2D通信功能。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装置UE(A)通过从基站eNB(B)接收广播信息,掌握运营商B中的D2D的资源结构信息,基于该资源结构信息设定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在测量间隙中接收(监视)从用户装置UE(B)发送的D2D信号。以下,在不示出运营商A、B而描述为“用户装置UE”、“基站eNB”的情况下,若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假定为发挥图2中的运营商A侧的作用的用户装置UE(A)、基站eNB(A)。此外,也可以将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D2D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测量间隙”称为“D2D间隙”。
(基本的动作例)
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中的基本的动作例。在图3中,用户装置UE连接或驻留于基站eNB的小区。
作为图3的前提,例如用户装置UE通过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接收其他运营商的广播信息,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通信的资源结构。
在步骤S101中,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发送间隙设定请求。在该间隙设定请求中包括用于指定在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中设定的测量间隙的信息(例:周期、间隙的长度等)。或者,也可以包括用户装置UE希望接收或发送的频率。在基站eNB预先知道其他频率的D2D资源结构信息的情况下,仅通过来自用户装置UE的简单的请求就能够设定适当的间隙。因此,也可以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已知D2D资源结构信息的频率的列表。如后述那样,在间隙设定请求中也可以包括其他运营商D2D资源结构信息(资源池的到来周期、时间长度等)其本身。基站eNB基于该间隙设定请求设定针对用户装置UE的测量间隙,并且对用户装置UE返回间隙设定应答(步骤S102)。在本例中,该间隙设定应答例如包括表示允许间隙设定的信息,而不需要包括来自用户装置UE的请求所涉及的周期、间隙的长度等。另外,也可以将间隙设定请求包括于D2D接收或D2D发送的请求·通知中而进行发送。
接收到间隙设定应答的用户装置UE用在步骤S101中请求的内容来设定测量间隙。此外,这是一例,基站eNB也可以在间隙设定应答中对用户装置UE指示与请求所不同的测量间隙的设定。
“设定测量间隙”是指,在基站eNB中进行设定以使得在周期性到来的规定的期间与用户装置UE之间不发送接收信号(不进行调度),而在用户装置UE中进行设定以使得在与基站eNB侧同步的上述规定的期间与基站eNB之间不发送接收信号。
在步骤S103中,用户装置UE在测量间隙中将用于接收的载波切换到其他运营商的载波(频率),对从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D2D信号进行监视。这里的“监视”例如是指,对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进行接收而尝试进行解调、解码。也可以将“监视”改称为“接收”。例如,若D2D信号是Discovery信号,则在Discovery信号的解码成功的情况下,能够将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UE识别为邻近的D2D终端。此外,关于其他运营商的载波(或频率),用户装置UE例如可以利用来自连接或驻留的基站eNB的广播信息或RRC信号来接收通知,也可以通过D2D的应用(appilcation)的功能从规定的服务器进行获取,还可以通过其他任意的方法获取。
在步骤S103中,能够在测量间隙以外的期间进行通常的蜂窝通信。另外,在步骤S103中,用户装置UE例如能够利用该测量间隙或其他期间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接收广播信息,获取D2D资源结构信息。
在此,例如,在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变更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识别该变更,将用于请求变更后的测量间隙设定的间隙变更请求发送给基站eNB(步骤S104),从基站eNB接收间隙变更应答(步骤S105)。由此,在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中设定变更后的测量间隙,用户装置UE使用该变更后的测量间隙能够进行其他运营商D2D信号的监视(步骤S106)。
之后,用户装置UE在不需要进行例如异频D2D信号的监视的情况下,将间隙释放请求发送给基站eNB(步骤S107)。接收到间隙释放请求的基站eNB解除所设定的测量间隙的设定并释放测量间隙。由此,也能够将测量间隙的期间用于蜂窝通信。另外,用户装置UE可以将间隙释放请求的发送作为触发事件(trigger)来释放测量间隙,也可以将接收到来自基站eNB的针对间隙释放请求的应答作为触发事件来释放测量间隙。
与需要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的以往的异频测量用的Measurement Gap的设定不同地,期望用于异频D2D监视的测量间隙在需要间隙的用户装置UE间是公共的,因此也可以进行基于广播(SIB等)或(E)PDCCH Common search space(公共搜索空间)的测量间隙的一并设定。另外,不需要按照每个用户装置UE进行间隙的请求(也可以不进行间隙的请求而进行测量间隙的设定),只要仅在所分配的测量间隙与用户装置UE所监视的D2D资源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请求即可。
如上所述,通过用户装置UE进行测量间隙的请求,基站eNB例如能够获得与使用了回程(Backhaul)的D2D结构的交换同等或其以上的信息。另外,通过基站eNB设定与请求对应的测量间隙,例如能够将测量对象的D2D资源池包括于用户装置UE能够测量的子帧中。结果为,实现用户装置UE的电池消耗削减和能够进行蜂窝通信的时间的确保。
另外,通过进行间隙变更请求,例如能够跟踪其他运营商的D2D结构的变更。另外,利用间隙释放请求,例如在用户装置UE不再进行其他运营商D2D监视的情况下,能够释放不需要的间隙而增加蜂窝通信的资源。
(关于测量间隙)
接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于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的测量间隙的例子。
LTE中的D2D信号的发送是使用周期性地(例:Discovery period)到来的用于D2D而分配的时间-频率区域(D2D资源池)中的一部分的资源来进行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装置UE从自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接收的广播信息中获取该D2D资源结构信息(D2D资源池到来的周期、D2D资源池的时间长度等),基于该D2D资源结构信息发送间隙设定请求,由此设定测量间隙。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测量间隙的一例。在图4的例子中,如图所示,对其他运营商的上行资源分配了D2D资源池。此外,D2D资源池在频率方向上也取上行资源中的一部分的长度,但在本例中为了容易理解说明,着眼于时间方向而进行图示。
另一方面,设定于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的图4所示的测量间隙被设定成时间长度与该D2D资源池的到来周期一致。在此所示的各测量间隙中,进行以D2D资源池的一部分的资源发送的从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发送的D2D信号的监视。关于在此说明的“D2D资源池”,在参照图17后述的D2D资源结构中,可以解释为是用位图表示的各个D2D用的子帧,也可以解释为是D2D用的子帧能够存在的期间(在图17中用A、B、C等表示的期间等)。
此外,如图4所示,可以使测量间隙的时间长度与D2D资源池的时间长度一致,也可以使测量间隙的时间长度比D2D资源池的时间长度长。通过使测量间隙的时间长度比D2D资源池的时间长度长(即,包含),从而能够弥补时间偏移。另外,例如,在D2D资源池中实际用于D2D信号的发送的资源(时间长度)窄且能够掌握该窄的时间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测量间隙的时间长度比D2D资源池的时间长度短,且使时间位置对准能够发送D2D信号的时间位置。
为了进行上述那样的设定,例如,用户装置UE从自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接收的D2D资源结构信息中获取D2D资源池的到来周期(例:SFN或/和子帧的间隔等)、开始位置(偏移值,例:D2D资源池存在的开头帧中的池开始子帧号等)、时间长度(例:子帧数)等,根据需要变换成连接或驻留小区中的参数(SFN、子帧等),且将连接或驻留小区中的用参数表示的其他运营商D2D资源池的到来周期、开始位置、时间长度等包括于间隙设定请求中而发送给基站eNB。基站eNB基于所接收的信息设定例如如图4所示的测量间隙。用户装置UE也设定相同的测量间隙。“连接或驻留小区”是UE连接或驻留的小区,也可以将该“连接或驻留小区”称为服务小区。
另外,因为假定作为其他运营商而存在多个运营商,因此也可以进行多个测量间隙的设定。在该情况下,对于各其他运营商,只要发送间隙设定请求即可。不过,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每个测量间隙赋予ID,且将ID包括于间隙设定请求中而进行发送。由此,能够在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中将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与ID关联起来进行保持,例如,通过发送指定了ID的间隙变更请求/释放请求,能够高效地进行该测量间隙的变更/释放。此外,即使在测量间隙是1个的情况下也可以赋予ID。
图5示出设定多个测量间隙的情况的例子。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设定有其他运营商B的D2D信号用的间隙B与其他运营商A的D2D信号用的间隙A。此外,在多个间隙重复或连续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它们合并使用。另外,也可以设定用于接收其他运营商的广播信号的测量间隙。
如上所述,通过结合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来设定测量间隙,能够以最小限度的间隙时间高效地进行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监视。
(关于用于间隙设定、变更、释放的信号)
在参照图3说明的间隙设定请求、间隙变更请求、间隙释放请求的发送时,可以使用RRC或MAC等高层信令信号,也可以使用PUCCH。另外,在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的应答或设定时,可以使用RRC或MAC等高层信令信号,也可以使用(E)PDCCH。
在间隙设定请求、或间隙变更请求中,只要包括表示测量间隙的到来周期、测量间隙的时间长度(持续时间)、测量间隙的开始位置等的信息即可,但信息的形式不限于特定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沿用已有的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上述的信息是用户装置UE基于从其他运营商基站接收的D2D资源结构信息创建的信息,但也可以取而代之,用户装置UE在间隙设定请求/间隙变更请求中包括从其他运营商基站接收的D2D资源结构信息(资源池信息、同步信号资源信息等)。在该情况下,在基站eNB中根据该D2D资源结构信息来创建表示面向本小区的到来周期、时间长度(持续时间)、开始位置的信息,来设定测量间隙,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间隙设定应答/间隙变更应答而返回给用户装置UE,由此在用户装置UE中也进行测量间隙的设定。
另外,在间隙设定请求/间隙变更请求中,也可以除了上述的信息之外还包括“间隙类型”、“监视对象PLMN、频带或载波”、“D2D资源结构信息”(将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作为主信息的情况)、“间隙ID”的任意1个或多个(包括全部)。
“间隙类型”假定了所设定的测量间隙用于多种用途,作为其值,例如有“异频D2D监视”、“异频FDD LTE监视”等。另外,通过从用户装置UE指定“间隙类型”,基站eNB例如能够掌握该“间隙类型”是D2D用,能够对希望D2D监视的其他用户装置UE设定同样的间隙。“间隙类型”也可以从基站eNB通知给用户装置UE。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UE可以执行与“间隙类型”符合的测量,也可以不按照“间隙类型”而进行期望的测量。
“监视对象PLMN、带或载波”表示监视哪个运营商的网络的哪个频带或载波,该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于间隙设定请求/间隙变更请求中而包括于间隙设定应答/间隙变更应答中。
参照图6,对间隙设定请求、间隙设定应答中所包括的信息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6的例子中,如图所示,存在运营商A和运营商B。
在图6的步骤S201中,用户装置UE1通过从运营商B的基站eNB(B)接收广播信息来获取D2D资源结构信息。用户装置UE1基于该信息来决定希望设定的测量间隙的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等,且将包括这些信息的间隙设定请求发送给基站eNB(A)(步骤S202)。在基站eNB中,保持该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作为异频D2D信号监视用的测量间隙信息。
从基站eNB(A)向用户装置UE1返回间隙设定应答(步骤S203),在该情况下的间隙设定应答中,也可以包括例如表示OK(确认)的信息。因为用户装置UE1掌握应该设定的测量间隙的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不过,在此通过基站eNB(A)的判断,希望设定与间隙设定请求中所包括的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不同的测量间隙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间隙设定应答中包括该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203中接收到间隙设定应答的用户装置UE设定测量间隙,且使用该测量间隙,例如能够进行从运营商B的用户装置UE-X发送的D2D信号的监视。
之后,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2例如发送间隙设定请求,其中该间隙设定请求不包括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的信息而表示希望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步骤S204)。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假定用户装置UE2不能获取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信息的情况等,而能够进行步骤S204那样的间隙设定请求的发送。接收到该间隙设定请求的基站eNB使用已保持的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的信息来设定针对用户装置UE2的测量间隙,并且将包括该周期/时间长度/开始位置的信息的间隙设定应答返回给用户装置UE2(步骤S205)。由此,用户装置UE2能够设定适当的测量间隙而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通过这样的控制,能够削减信令开销。
(关于DRX)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除了进行测量间隙的设定之外(或者取而代之)还进行向DRX(间歇接收)状态的迁移。例如,如图7所示,首先,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发送DRX设定请求(步骤S301)。在该DRX设定请求中,也可以包括例如向DRX的迁移定时(SFN、子帧号等)、DRX的结构信息(周期、激活期间的时间长度等)。接收到该DRX设定请求的基站eNB保持该DRX的信息作为针对该用户装置UE的DRX设定信息,且按照该设定信息而与用户装置UE同步地进行DRX(非激活期间不进行调度等)。另外,在步骤S302中,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返回DRX设定应答。用户装置UE将该应答作为触发事件来进行向所请求的DRX的迁移等。
此外,DRX设定请求中所包括的信息只要是可获知向DRX的迁移定时、和进行什么样的DRX(周期和激活期间的长度等)的信息,可以是任意的信息。例如,也可以使用与已有的DRX的配置信息同样的信息。
另外,可以如上述那样通过发送包括DRX设定信息的DRX设定请求来进行DRX的设定,也可以在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进行的已有的DRX设定中进行假定了异频D2D监视的设定。作为该设定内容,例如有drx-InactivityTimer、DRX Cycle、drx-RetransmissionTimer、onDurationTimer、各种偏移值等(详细情况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2、3)。在假定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将非激活期间设定成较长。
参照图8,示出当用户装置UE处于DRX状态时,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情况的例子。如图8所示,处于DRX状态的用户装置UE在非激活区间(不与连接小区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区间)中对异频D2D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监视。尤其在用户装置UE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的定时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该资源池的期间进行D2D信号监视(解调、解码的尝试)。在图8的例子中,示出用户装置UE在激活区间接收到以自己为目的地的PDCCH,因此之后继续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
基于DRX设定请求的向DRX状态的迁移也可以在完成重发(例如L1或L2重发)后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因为用户装置UE发送间隙设定请求并且发送DRX设定请求(迁移请求),因此在设定测量间隙时成为DRX状态。另外,也有时在设定测量间隙时成为已有的DRX状态。此时,测量间隙与DRX的on duration(激活区间)可能发生冲突,但在那样的情况下,如图9的A、B所示,也可以使on duration优先而监视PDCCH。
此外,只有得到了异频D2D监视的认证的用户装置UE才能够进行间隙的请求和/或DRX迁移的请求。具体而言,例如在网络上所具有的认证装置中,注册允许异频D2D监视的用户装置UE的识别信息,例如,在用户装置UE希望间隙的请求和/或DRX迁移的请求时,能够通过向该认证装置发送识别信息来发送认证请求,且以从该认证装置接收到认证OK为触发事件来进行间隙的请求和/或DRX迁移的请求。
此外,与测量间隙或DRX状态的迁移请求不同,也可以将用户装置UE获取的异频D2D结构信息(资源池设定等)报告给连接或驻留小区。报告也可以基于来自基站eNB的指示来进行。
在上述说明中的各请求、应答、报告等中,可以使用高层信令(包括SIB、RRC信令或MAC),也可以使用(E)PDCCH/PUCCH。
(关于UE能力通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装置UE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对基站eNB通知表示是否支持异频D2D信号监视的UE capability(能力)。
用户装置UE在通知表示支持异频D2D信号监视的UE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通知支持异频D2D信号监视的频带(和/或载频)的列表,基站eNB可以视为用户装置UE通知的LTE或D2D的支持频带也支持异频的D2D监视。
另外,也可以除了是否支持异频D2D信号监视的能力信息以外、或者取代该能力信息,还通知间隙设定能力(间隙设定请求发送能力等)作为能力信息。
另外,也可以除了表示是否支持异频D2D信号监视的能力信息以外、或者与该能力信息分开地,用户装置UE还将间隙设定的必要性通知给基站eNB。例如,用户装置UE保持包括能够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接收器的多个接收器,由此在能够没有间隙地进行异频D2D监视的情况下进行表示不需要间隙设定的通知。
另外,也可以取代UE能力通知而进行是否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是否希望进行)的动作通知。
在图10中示出与UE能力通知、动作希望通知相关的顺序例。在本例中,用户装置UE对基站eNB通知表示支持异频D2D信号监视的能力信息或通知希望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步骤S401)。基站eNB利用来自其他用户装置UE的间隙设定请求等,保持适于异频D2D信号监视的间隙设定信息。基站eNB通过在步骤S401中接收的信息能够掌握用户装置UE能够(希望)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因此能够将包括上述间隙设定信息的间隙设定通知发送给用户装置UE(步骤S402)。由此,用户装置UE能够设定测量间隙,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
由此,也能够基于从某个用户装置UE通知(或报告)的异频D2D信号监视用的间隙设定请求等,对其他用户装置UE设定适于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测量间隙。另外,基站eNB通过能力通知能够获知应该设定适于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测量间隙的用户装置UE。
(关于间隙块)
关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等说明那样的周期性到来的测量间隙,逐个的测量间隙既可以是连续的子帧,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子帧。由此,能够在测量间隙中取各种子帧的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中,将子帧模式的最小单位称为D2D间隙块(以后称为“间隙块”)。以下对间隙块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如图4所示,间隙块隔着规定的时间(间隙间隔)到来。参照图16如后述那样间隙间隔也可以根据跳时而依次变更。
在图11的(a)、(b)中示出间隙块的结构例。在图11的(a)、(b)中,示出相隔规定的时间间隔的间隙块A和间隙块B。
在图11的(a)所示的例子中,各间隙块由7个子帧构成,各间隙块内包括D2D信号可接收子帧和其以外的子帧。D2D信号可接收子帧是用于接收(监视)作为对象的异频的D2D信号的子帧,该子帧对于服务小区的蜂窝信号成为间隙(不进行通信的期间)。在该间隙中,至少不进行服务小区的DL信号接收。即,基站eNB在该期间不对该用户装置UE进行DL信号的发送。此外,蜂窝信号是指不是D2D信号的在通常的基站eNB-用户装置UE间发送接收的信号。
关于间隙块的结构信息(周期、时间长度、开始时间位置等),与参照图3~图6等说明的“测量间隙”的设定相同,能够基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来决定和设定。
关于间隙块内的D2D信号可接收子帧(针对服务小区的间隙)的配置模式(将哪个子帧作为间隙的模式),可以预先决定,也可以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包括于间隙设定应答中而进行设定,还可以用不同于间隙设定应答的信令进行设定。关于该模式,可以作为在UE间公共(小区内公共)的模式而用广播信息来设定,也可以作为UE专用而用UE专用的RRC信号来设定。
另外,也可以使上述配置模式在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中设定成与用位图表示的表示D2D资源的子帧一致。
如在图11的(a)、(b)的间隙块A中所例示的那样,用户装置UE在间隙块内的间隙以外的某个子帧中检测出以自己为目的地的(E)PDCCH的情况下,在该间隙块内丢弃以后的间隙而能够将以后的该间隙块内的所有子帧用于蜂窝通信中。
如图11的(a)、(b)所示,在间隙块A中,即使在检测出以自己为目的地的(E)PDCCH的情况下,在下一个间隙块B中(只要未检测出以自己为目的地的(E)PDCCH)也按照配置模式设定间隙。
例如,用户装置UE可通过上述的(E)PDCCH接收,接受下行资源的分配而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并且还可在解除了间隙的间隙块内返回ACK/NACK等的反馈。
另外,用户装置UE可通过上述的(E)PDCCH接收,接受上行资源的分配(UL许可)而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并且还可在解除了间隙的间隙块内进行ACK/NACK等的反馈接收。
通过实施上述那样的动作,能够将测量间隙对蜂窝通信的影响限制在最小限度的范围内,并且能够进行异频的D2D信号的检测。
在图11的(a)、(b)所示的例子中,以接收到(E)PDCCH等的DL信号为触发事件来进行解除间隙块内的间隙的动作,但也可以将从用户装置UE进行的UL信号发送作为触发事件来进行解除间隙的动作。
即,用户装置UE在间隙块内的间隙以外的某个子帧中进行UL信号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间隙块内丢弃以后的间隙而将以后的该间隙块内的所有子帧用于蜂窝通信中。即使在该情况下,与图11的(a)、(b)所示的情况相同,在下一个间隙块B中(只要不存在丢弃的触发事件)也按照配置模式设定间隙。
作为丢弃上述间隙的触发事件的UL信号例如是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冲状态报告)、RACH前导码等。因为考虑到发生这些信号的UL发送会在用户装置UE中发生需要在蜂窝通信中发送的数据。
(关于测量间隙中的UE动作)
<D2D信号的发送接收>
到此为止主要说明了用户装置UE在测量间隙中进行异频D2D信号的接收,但用户装置UE在测量间隙中也可以进行异频D2D信号的发送。
关于用户装置UE在测量间隙中是否进行D2D信号发送,可以规定为用户装置UE的动作,也可以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用信令来指示。作为该指示的信令,例如使用广播信息(UE公共的情况)、UE专用RRC信号(UE专用设定的情况)。用于该指示的信令的信号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用MAC信号、PHY信号来进行。
<关于测量间隙中的蜂窝信号的UL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测量间隙中进行异频D2D信号的监视(即接收),因此设为在测量间隙中不能接收服务小区的DL信号。关于测量间隙中的服务小区的UL信号发送,可以与DL信号接收同样地设为不能进行,也可以允许UL信号发送。
在测量间隙中允许服务小区的UL信号发送的情况下,在该间隙的期间中可能同时产生D2D信号发送、D2D信号接收、蜂窝UL信号发送的3种。不过,只能同时实施它们中的1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它们中的蜂窝UL信号发送为优先。例如,在产生了蜂窝UL信号发送的触发事件(SRS/CQI/ACK·NACK的定时的发生、UL数据的发生等)的情况下,能够不进行D2D信号发送与D2D信号接收的任何一方而进行蜂窝UL信号发送。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尽量抑制蜂窝性能的降低。
与上述情况相反,在测量间隙中也可以既不进行服务小区的DL信号也不进行UL发送。由此,以蜂窝性能的劣化来交换D2D的性能的提高。
另外,可以根据蜂窝UL信号的种类来决定进行/不进行测量间隙中的UL发送,例如可设为不进行相同载波中的周期性的SRS发送。因为即使不进行周期性的SRS发送也不会对蜂窝通信的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
例如,考虑到CQI、ACK/NACK等的UL发送对该用户装置UE的蜂窝通信的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测量间隙中也可以比D2D信号发送接收优先地进行发送。
如上所述,在测量间隙中存在“仅仅不进行蜂窝DL信号接收而允许蜂窝UL信号发送”、“不进行蜂窝DL信号接收与蜂窝UL信号发送的双方”的2个模式。另外,在允许蜂窝UL信号发送的情况下,存在“使蜂窝UL信号发送比D2D信号发送接收优先”、“仅使特定的UL信号比D2D信号发送接收优先”等模式。
关于用户装置UE以怎样的优先级进行怎样的动作,可以规定为用户装置UE的动作,也可以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通过信令指示进行怎样的动作。作为该指示的信令,例如使用广播信息(UE公共的情况)、UE专用RRC信号(UE专用设定的情况)。用于该指示的信令的信号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用MAC信号、PHY信号来进行。
(变形例)
在之前说明的例子中,基本上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为了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而基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来设定测量间隙。
在结合其他运营商中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来设定测量间隙的情况下,考虑到在特定的子帧中UE同时进行D2D信号的监视和发送的状况定期性地到来,从维持蜂窝通信的性能的观点出发有可能不优选。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组合D2D资源结构信息与跳时来设定测量间隙,以使得在用户装置UE间测量间隙分散地到来。另外,关于跳时,也可以与D2D资源结构信息无关地独立地使用。以下将它们作为变形例进行说明。
<关于变形例中的测量间隙>
在变形例中,对测量间隙应用跳时,即使在不能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的情况下,也增加用户装置UE能够尽量接收异频D2D信号的概率。后面对跳时模式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在图12中示出变形例中的测量间隙的一例。在图12的例子中,如图所示,对其他运营商的上行资源分配了D2D用资源池。另外,如图所示,在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中设定有测量间隙。该测量间隙进行跳时,图12示意性地示出进行跳时的测量间隙中的3个A~C。
在图12的例子中,用B表示的测量间隙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重叠,在该间隙中,用户装置UE有可能能够接收从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异频的D2D信号,另外,有可能由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UE能够接收从用户装置UE发送的异频的D2D信号。
<关于跳时模式>
图13示出对测量间隙应用跳时的情况的图像。在图13的例子中,应用跳时的测量间隙对PLMN-A(运营商A)中的用户装置UE(以及基站eNB)依次到来(图中标注阴影的子帧)。
另一方面,在图13中示出在PLMN-B、C(运营商B、C)中分别用载波1和载波2设定D2D资源池,且使用该D2D资源池进行D2D信号的发送。
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虽然未掌握运营商B、C中的D2D资源的结构信息,但通过使用应用了跳时的测量间隙,可获知发生了与运营商B、C中的D2D资源池重叠的测量间隙。假设在对测量间隙未进行跳时而周期性地设定的情况下该周期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的周期几乎相同,则当测量间隙在开始的时刻未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重叠的情况下,即使时间经过,测量间隙也不会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重叠,用户装置UE不能接收该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另一方面,通过应用跳时,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态来提高能够接收异频的D2D信号的可能性。这也与发送异频的D2D信号的情况相同,通过利用进行跳时而到来的测量间隙进行发送,提高在接收侧能够接收该D2D信号的可能性。
<关于测量间隙的设定>
图14示出变形例中的测量间隙的设定信令的例子。如图14所示,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发送间隙结构信息(间隙配置)(步骤S501)。用户装置UE从基站eNB接收该间隙结构信息,且应用该间隙结构信息(步骤S502)。
能够使用例如广播信息(SIB等)进行步骤S501中的间隙结构信息的通知。也可以使用UE专用的RRC信号进行间隙结构信息的通知。这些只不过是例子,也可以用MAC信号、PHY信号等进行D2D间隙结构信息的通知。
此外,即使在利用广播信息向服务小区内的各UE通知相同的结构信息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基于UE-ID等UE专用信息来决定跳时模式,由此能够按照每个UE设定不同的跳时的间隙。
基站eNB保持应用于各用户装置UE的间隙结构信息,能够始终掌握各用户装置UE是否处于间隙。由此,基站eNB能够进行控制,使得例如在间隙的期间不进行下行和/或上行的调度。
此外,图14所示的信令也可以是对通过到此为止说明的方法(图3等)已设定的测量间隙(例:间隙块)设定作为子帧的配置模式的跳时模式的信令。
接着,对变形例中的跳时模式的例1、例2进行说明。
<跳时模式例1>
在图15中作为应用了跳时的测量间隙的结构例而示出跳时模式例1。在本例中,在从基站eNB通知给用户装置UE的间隙结构信息中例如包括表示测量间隙的期间(period)的间隙周期、表示间隙周期间的间隔的间隙间隔以及跳时模式。而且,也可以包括表示开始最初的间隙周期的时间位置的偏移值、和/或作为在间隙周期内的进行跳时的单位时间长度的间隙大小。为了方便也可以将1个间隙大小的时间长度称为“时隙(slot)”。
作为上述的间隙周期、间隙间隔、偏移值、间隙大小等时间信息中的基准时间,能够使用用户装置UE驻留或连接的服务小区的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DFN(D2D Frame number:D2D帧号)、SFN内或DFN内的子帧号等。作为测量间隙的设定时的基准时间能够使用SFN、DFN、子帧号等的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例子中也相同。
另外,也可以设为上述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是预先规定的值(UE不接收通知而掌握的值)。在将上述信息的全部设为预先规定的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间隙结构信息。或者,也可以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通知指示测量间隙的应用的信息作为间隙结构信息。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7个时隙部分的间隙周期相隔间隙间隔而周期性地到来。如图15所示,向用户装置UE通知{1、3、7、0、6、2、4、5、0}的跳时模式。跳时模式表示按照每个间隙周期设定为间隙的时隙号。
即,如图15所示,接收{1、3、7、0、6、2、4、5、0}的跳时模式的通知的用户装置UE在最初的间隙周期中,将该跳时模式的最初的编号(1)的时隙1作为间隙,在下一个间隙周期中,将该跳时模式的第2个编号(3)的时隙3作为间隙。以后也同样。
<跳时模式例2>
在图16中作为应用了跳时的测量间隙的结构例而示出跳时模式例2。在本例中,在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的间隙结构信息中例如包括间隙块的信息、表示间隙块间的间隔的间隙间隔、表示最初的间隙块的开始时间位置的间隙偏移量。
关于“间隙块”,与参照图11说明的内容相同。作为间隙块的信息,例如包括间隙块的长度(时间长度)、在块内作为测量间隙的子帧的信息(表示将哪个子帧作为间隙的信息)等。
在图16的例子中,根据跳时模式来决定间隙间隔,间隙块一边进行跳时一边到来。
关于跳时模式,例如与例1同样地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显式的模式,且与例1同样地一边依次参照模式内的编号一边变更间隙间隔。
另外,也可以不通知例1那样的显式的模式,而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决定初始值(随机数的种子(random seed)等),用户装置UE根据该决定初始值来决定跳时模式。决定的方法不限于特定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输出与决定初始值对应的{1、3、7、0、6、2、4、5、0}这样的模式的数学式,也可以保持多种模式而使用与决定初始值对应的模式。在例1中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决定初始值这样的方法。
作为上述的决定初始值也可以使用间隙偏移量。另外,作为决定初始值也可以使用用户装置UE的ID(UE-ID)。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使间隙块间的间隔进行跳时,但也可以使在间隙块内作为间隙的子帧进行跳时。以下对该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以下的例子通过参照图3等说明的方法使用D2D资源结构信息来设定间隙块自身,且使在间隙块内作为间隙的子帧进行跳时。即,是组合了D2D资源结构信息与跳时的例子。
<D2D资源结构信息与跳时的组合的例子>
本例中的基本的动作顺序是按照图3所示的的顺序。即,首先,用户装置UE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eNB接收其他运营商的广播信息,由此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通信的资源结构。
在图3的步骤S101中,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发送间隙设定请求。在该间隙设定请求中,例如包括用户装置UE通过广播信息获取的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的结构信息。
基站eNB基于该间隙设定请求来决定(设定)包括针对用户装置UE的间隙块和块内的跳时模式等的间隙结构信息,并且对用户装置UE返回包括间隙结构信息的间隙设定应答(步骤S102)。
接收到间隙设定应答的用户装置UE应用在步骤S102中接收的间隙设定应答中所包括的间隙结构信息,在测量间隙中进行异频D2D信号的监视。此外,在此说明了监视的例子,但对于测量间隙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能够应用D2D信号发送、蜂窝UL发送的优先动作等到此为止说明的动作。
在此,例如,在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变更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基于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eNB接收的广播信息来识别该变更,将用于请求变更后的测量间隙设定的间隙变更请求发送给基站eNB(步骤S104),从基站eNB接收间隙变更应答(变更后的间隙结构信息)(步骤S105)。用户装置UE使用该变更后的测量间隙能够进行其他运营商D2D信号的监视(步骤S106)。
之后,用户装置UE在不需要进行例如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的监视的情况下,将间隙释放请求发送给基站eNB(步骤S107)。
<组合例中的测量间隙例>
图17是示出D2D资源的结构例的图。这是着眼于时间方向的结构的图。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将D2D资源表示为子帧位图。另外,位图重复num.repertition(重复数)的次数。另外,指定表示各周期(period)中的开始位置的offset(偏移量)。
在本组合的例子中,用户装置UE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图17所示的位图、周期(period)、偏移量、重复数等作为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且将它们通知给基站eNB。此外,将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从用户装置UE通知给基站eNB是一例,基站eNB也可以通过例如基站间通信而获取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根据该D2D资源结构信息创建间隙结构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UE。
作为一例,基站eNB如图18所示地决定间隙块以及跳时模式,且将决定内容作为间隙结构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UE。
在图18中,用A、B、C表示的各个块是间隙块,与在图17中用A、B、C表示的D2D资源的块对应。即,在本变形例中,有可能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块设定为间隙块。作为通知给用户装置UE的该间隙块的结构信息,包括间隙块的时间长度、周期、偏移量等。
在各间隙块内不考虑实际的位图而通过跳时模式设定测量间隙。
即,当考虑了实际的位图的情况下在用户装置UE间不能实现分散,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不考虑实际的位图,而通过跳时模式设定测量间隙。
图18示出示意性的例子,对于对象的用户装置UE,在间隙块A中对第1个子帧设定间隙,在间隙块B中,对第3个子帧设定间隙,在间隙块C中,对第2个子帧设定间隙。此外,关于跳时模式的设定,例如与在图15、图16中说明的例子同样地能够通过实际的模式的通知、初始值的通知、基于UE-ID的自主设定等来执行。
(装置结构例)
以下,说明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至少是到此为止说明的所有动作)的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的结构例。
<用户装置UE的结构例>
在图19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UE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9所示,用户装置UE包括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D2D通信功能部103、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4、测量间隙控制部105以及DRX控制部106。此外,图19仅示出在用户装置UE中特别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关联的功能部,也具有用于至少执行依照LTE的动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另外,图19所示的功能结构仅是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则功能区分或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部101包括根据应该从用户装置UE发送的高层的信号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发送部101具有D2D通信的发送功能和蜂窝通信的发送功能。
信号接收部102包括从其他用户装置UE或基站eNB无线接收各种信号并从所接收的物理层的信号中获取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信号接收部102具有D2D通信的接收功能和蜂窝通信的接收功能。
D2D通信功能部103包括D2D应用的功能,执行Discovery信号发送接收控制、D2D的数据发送接收控制等。另外,D2D通信功能部103也具有在测量间隙/DRX非激活区间监视(解码的尝试等)D2D信号的功能。
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4从自其他运营商基站等接收的广播信息等中获取D2D资源信息而保持于存储器中等。另外,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4也具有将D2D资源信息报告给基站eNB的功能。
测量间隙控制部105执行到此为止说明的测量间隙的请求、变更、设定、释放等所涉及的处理以及能力信息通知等。例如,测量间隙控制部105根据上述D2D资源信息创建连接或驻留小区的测量间隙信息(周期、时间长度等),将该测量间隙信息包括于间隙设定请求中而进行发送。
另外,测量间隙控制部105如在变形例中所说明的那样,包括从基站接收间隙结构信息而基于该间隙结构信息设定应用跳时的测量间隙的功能。设定测量间隙是指,例如将间隙结构信息保存于存储器等中,并且按照该间隙结构信息来计算间隙的期间(子帧),将该间隙期间(哪个子帧相当于间隙的信息等)通知给信号发送部101和/或信号接收部102。信号发送部101和/或信号接收部102例如在该测量间隙的期间不进行蜂窝信号的发送接收而能够进行执行异频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动作。
另外,在由信号发送部101和/或信号接收部102在间隙块中的间隙以外的子帧中执行蜂窝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情况下,测量间隙控制部105也能够进行解除该间隙块内的间隙的动作。
另外,测量间隙控制部105也能够指示信号发送部101在测量间隙中比D2D信号的发送接收优先执行上行的蜂窝信号的发送。另外,测量间隙控制部105也能够实施控制,使得在测量间隙中不进行上行的蜂窝信号中的特定的蜂窝信号的发送。
另外,测量间隙控制部105能够进行作为变形例中的组合例所说明的动作,即、向服务小区的基站发送包括D2D资源结构信息的间隙设定请求,且从该基站接收间隙结构信息作为针对间隙设定请求的应答,基于该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考虑了D2D资源结构信息和跳时的间隙。
DRX控制部106执行到此为止说明的DRX的迁移请求、变更、设定、释放等所涉及的处理。
<基站eNB的结构例>
图20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eNB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0所示,基站eNB包括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UE信息保存部203、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4、测量间隙控制部205以及DRX控制部206。此外,图20仅示出在基站eNB中特别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关联的功能部,也具有用于至少作为依照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而进行动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另外,图20所示的功能结构仅是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功能区分或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部201包括根据应该从基站eNB发送的高层的信号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接收部202包括从用户装置UE无线接收各种信号并从所接收的物理层的信号中获取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
在UE信息保存部203中保存从各用户装置UE接收的信息作为UE能力,测量间隙控制部205/DRX控制部206通过参照该信息而能够判断能否进行针对用户装置UE的测量间隙/DRX的设定。
在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4中例如保存有从各用户装置UE接收的D2D资源信息(也可以被加工成测量间隙设定用信息),测量间隙控制部205/DRX控制部206通过参照该信息,能够也对未发送指定了参数的请求的用户装置UE设定测量间隙/DRX。
测量间隙控制部205执行到此为止说明的针对测量间隙的设定、变更、请求的应答、变更、释放等所涉及的处理。另外,测量间隙控制部205也包括设定跳时模式并将所设定的跳时模式的信息经由信号发送部201向用户装置UE发送的功能和将包括跳时模式的间隙结构信息经由信号发送部201向用户装置UE发送的功能。DRX控制部206执行到此为止说明的向DRX的迁移控制等所涉及的处理。
(实施方式的总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户装置,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用户装置具有: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以及D2D通信单元,其使用基于所述设定请求设定的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根据该结构,能够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此外,异频D2D信号是以与由所述用户装置用于发送D2D信号的频率不同的频率所发送的D2D信号。
所述测量间隙控制单元也可以基于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来创建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且将包括该设定信息的所述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通过基于D2D资源结构信息来创建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能够进行与D2D资源结构对应的测量间隙的设定。
所述测量间隙控制单元也可以将包括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的D2D资源结构信息的所述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根据该结构,基站能够保持异频D2D资源结构信息,因此例如能够使用该结构信息对任意的用户装置设定测量间隙。
所述测量间隙例如被设定成包含用于发送所述异频D2D信号的资源池。这里的“包含”在实施方式中并不旨在测量间隙比资源池的时间宽度过宽。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高效地设定测量间隙。
所述测量间隙控制单元也可以将用于变更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的变更请求或用于释放所述测量间隙的释放请求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例如,通过变更请求能够跟踪异频D2D资源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释放请求能够避免继续设定无用的测量间隙。
另外,所述用户装置具有DRX控制单元,该DRX控制单元将用于使所述用户装置迁移到DRX状态的DRX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而进行向该DRX状态的迁移,所述D2D通信单元也可以在所述DRX状态中的非激活区间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比测量间隙宽的时间宽度进行异频D2D信号的监视。
所述测量间隙控制单元也可以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具有异频D2D信号的监视能力的能力信息或表示所述用户装置希望进行异频D2D信号的监视的信息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根据该结构,例如基站能够判断能否进行针对用户装置的测量间隙设定。
所述测量间隙是具有例如规定的时间长度的间隙块内的规定的子帧,所述D2D通信单元在所述间隙块中的测量间隙以外的子帧中发生了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中的蜂窝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情况下,能够解除该间隙块内的测量间隙。根据该结构,能够实施异频D2D信号的监视并且高效地进行蜂窝通信。
所述D2D通信单元也可以在所述测量间隙中比D2D信号的发送接收优先执行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中的上行的蜂窝信号的发送。根据该结构,能够不降低蜂窝通信的性能而实施异频D2D信号的监视。
所述D2D通信单元也可以在所述测量间隙中不进行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中的上行的蜂窝信号中的特定的蜂窝信号的发送。例如,选择对蜂窝通信的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的信号作为特定的蜂窝信号,由此能够不降低蜂窝通信的性能而高效地实施异频D2D信号的监视。
所述测量间隙也可以是在时域中基于跳时模式依次分配的规定的时间长度的时间区间。通过这样应用跳时模式,例如能够在多个用户装置间分散地进行测量间隙的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基站,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基站具有:接收单元,其从用户装置接收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以及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设定请求中所包括的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对所述用户装置设定该测量间隙。根据该结构,能够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
所述测量间隙控制单元也可以基于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对与所述用户装置不同的其他用户装置设定所述测量间隙。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对未掌握异频D2D资源结构信息的用户装置设定适当的测量间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由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和基站执行的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该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具有如下步骤:所述用户装置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基站的步骤;所述基站将针对所述设定请求的应答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的步骤;以及所述用户装置使用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的步骤。根据该结构,能够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用户装置UE既可以是具有CPU和存储器、且通过由CPU(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具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的逻辑的硬件电路等硬件来实现的结构,还可以是程序与硬件并存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站eNB既可以是具有CPU和存储器、且通过由CPU(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具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的逻辑的硬件电路等硬件来实现的结构,还可以是程序与硬件并存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公开的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任意值。上述的说明中的项目的区分对于本发明而言并不是本质性的,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2个以上的项目所记载的事项,也可以将某个项目所记载的事项应用于其他项目所记载的事项中(只要不矛盾)。功能框图中的功能部或处理部的边界未必对应于物理的部件的边界。在物理上可由1个部件执行多个功能部的动作,或者在物理上可由多个部件执行1个功能部的动作。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说明了基站,而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用户装置和基站所具有的处理器进行操作的软件也可以分别保存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其他适当的任意存储介质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专利申请基于2014年8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61904号以及2015年4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80417号,主张其优先权,在本申请中引用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61904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80417号的全部内容。
标号说明
eNB:基站;UE:用户装置;101:信号发送部;102:信号接收部;103:D2D通信功能部;104: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5:测量间隙控制部;106:DRX控制部;201:信号发送部;202:信号接收部;203:UE信息保存部;204: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5:测量间隙控制部;206:DRX控制部。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装置,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装置具有:
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以及
D2D通信单元,其使用从所述基站设定的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
该用户装置将包括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的所述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
所述设定信息基于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到的D2D资源结构信息,该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用于D2D通信的频率不同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的频率。
2.一种用户装置,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装置具有:
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将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到的D2D资源结构信息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该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用于D2D通信的频率不同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的频率;以及
D2D通信单元,其基于所述D2D资源结构信息,使用从所述基站设定的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隙被设定成包含用于发送所述异频D2D信号的资源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将用于变更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的变更请求或用于释放所述测量间隙的释放请求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具有异频D2D信号的监视能力的能力信息或表示所述用户装置希望进行异频D2D信号的监视的信息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隙是具有规定的时间长度的间隙块内的规定的子帧,
所述D2D通信单元在所述间隙块中的测量间隙以外的子帧中发生了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中的蜂窝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情况下,解除该间隙块内的测量间隙。
7.一种基站,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基站是用户装置的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具有:
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以及
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对所述用户装置设定所述测量间隙,
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包括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的所述设定请求,
所述设定信息基于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到的D2D资源结构信息,该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用于D2D通信的频率不同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的频率。
8.一种基站,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基站是用户装置的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具有:
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该用户装置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到的D2D资源结构信息,该与所述基站不同的基站用于D2D通信的频率不同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的频率;以及
测量间隙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D2D资源结构信息,对所述用户装置设定所述测量间隙。
9.一种由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以及所述用户装置的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执行的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所述用户装置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基站的发送步骤;
所述基站将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的步骤;以及
所述用户装置使用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的步骤,
在所述发送步骤中,所述用户装置将包括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的所述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基站,
所述设定信息基于所述用户装置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到的D2D资源结构信息,该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用于D2D通信的频率不同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的频率。
10.一种由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以及所述用户装置的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执行的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所述用户装置将用于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测量间隙的设定请求发送给所述基站,将从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接收的D2D资源结构信息发送给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该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用于D2D通信的频率不同于所述连接或驻留小区的基站的频率;
所述基站基于所述D2D资源结构信息,将所述测量间隙的设定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以及
所述用户装置使用所述测量间隙来监视所述异频D2D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61904 | 2014-08-07 | ||
JP2014161904 | 2014-08-07 | ||
JP2015080417 | 2015-04-09 | ||
JP2015-080417 | 2015-04-09 | ||
PCT/JP2015/072267 WO2016021653A1 (ja) | 2014-08-07 | 2015-08-05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異周波d2d信号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76332A CN106576332A (zh) | 2017-04-19 |
CN106576332B true CN106576332B (zh) | 2020-11-17 |
Family
ID=5526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0802.8A Active CN106576332B (zh) | 2014-08-07 | 2015-08-05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81954B2 (zh) |
EP (1) | EP3179798B1 (zh) |
JP (1) | JP6316435B2 (zh) |
CN (1) | CN106576332B (zh) |
ES (1) | ES2776397T3 (zh) |
WO (1) | WO20160216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88519B2 (en) * | 2014-03-24 | 2018-02-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D2D transmission in connected state |
JP6321810B2 (ja) * | 2014-08-08 | 2018-05-0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EP3179800B1 (en) * | 2014-08-08 | 2021-03-10 | KYOCERA Corporation | User terminal |
EP3217759B1 (en) * | 2014-11-07 | 2020-03-11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
CN107182221B (zh) | 2015-01-21 | 2021-10-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发现消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US10327179B2 (en) * | 2015-01-29 | 2019-06-18 | Sony Corpor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WO2016182410A1 (ko) * | 2015-05-14 | 2016-11-17 | 엘지전자 (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7077463A1 (en) * | 2015-11-02 | 2017-05-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ng d2d operation on non-serving carrier frequency |
JP2019134196A (ja) | 2016-05-12 | 2019-08-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
JP6809027B2 (ja) * | 2016-08-08 | 2021-01-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10771974B2 (en) * | 2016-12-16 | 2020-09-0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capture of sensitive information by proximate devices |
US10880857B2 (en) * | 2018-04-02 | 2020-12-29 | Intel Corporation |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positioning measurements in new radio systems |
CN110958685B (zh) * | 2018-09-26 | 2022-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以及装置 |
EP4021077A1 (en) * | 2018-11-01 | 2022-06-29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gap configuration |
US11722882B2 (en) * | 2019-06-14 | 2023-08-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delink capability signaling and configuration |
US11589310B2 (en) * | 2019-08-15 | 2023-02-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or mode 1 sidelink |
CN114866210A (zh) * | 2020-02-13 | 2022-08-0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不连续接收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518322B (zh) * | 2020-04-10 | 2024-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1985514B2 (en) * | 2020-08-13 | 2024-05-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at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deployments |
US20230100583A1 (en) * | 2021-01-14 | 2023-03-30 | Appl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gap configuration for transceiver calibration and transmit power management |
KR102558878B1 (ko) * | 2022-04-22 | 2023-07-24 | 주식회사 블랙핀 |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유형의 갭을 설정하거나 활성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558883B1 (ko) * | 2022-04-22 | 2023-07-24 | 주식회사 블랙핀 |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유형의 갭을 설정하거나 활성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2852A (zh) * | 2007-01-08 | 2010-03-24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用于支持移动性的测量间隙图像调度 |
CN103392370A (zh) * | 2011-01-20 | 2013-11-1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有助于支持多无线电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3181421A2 (en) * | 2012-05-31 | 2013-12-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CN104604284A (zh) * | 2012-09-28 | 2015-05-06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信号测量和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49824B1 (ko) * | 2007-09-21 | 2014-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종 통신 시스템의 프리엠블 신호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상기 이종 통신 시스템을 발견하기 위한 적응적 탐색 구간변경 방법 |
WO2011116815A1 (en) * | 2010-03-23 | 2011-09-2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rect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
US9119036B2 (en) * | 2010-05-10 | 2015-08-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Enhanced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support for positioning |
US8908656B2 (en) | 2011-01-10 | 2014-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US8750807B2 (en) * | 2011-01-10 | 2014-06-10 | Mediatek Inc. |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4335631B (zh) * | 2012-04-09 | 2018-06-1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通过管理不确定测量时机来增强网络定位测量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
US9154267B2 (en) * | 2012-07-02 | 2015-10-06 | Intel Corporation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mechanism for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CN104823473B (zh) * | 2012-12-03 | 2018-09-11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控制面和用户面的方法和设备 |
US9730204B2 (en) * | 2012-12-14 | 2017-08-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392615B2 (en) * | 2013-08-20 | 2016-07-12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572171B2 (en) * | 2013-10-31 | 2017-02-1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hannel contention |
EP3117637B1 (en) * | 2014-03-12 | 2017-11-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797551A (zh) * | 2014-03-12 | 2017-05-3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到装置通信 |
CN105338548A (zh) * | 2014-08-06 | 2016-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资源池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6060481A1 (ko) * | 2014-10-14 | 2016-04-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
2015
- 2015-08-05 EP EP15828940.5A patent/EP3179798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5 WO PCT/JP2015/072267 patent/WO20160216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05 CN CN201580040802.8A patent/CN106576332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05 JP JP2016540272A patent/JP63164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8-05 US US15/501,205 patent/US113819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5 ES ES15828940T patent/ES2776397T3/es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2852A (zh) * | 2007-01-08 | 2010-03-24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用于支持移动性的测量间隙图像调度 |
CN103392370A (zh) * | 2011-01-20 | 2013-11-1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有助于支持多无线电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3181421A2 (en) * | 2012-05-31 | 2013-12-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CN104604284A (zh) * | 2012-09-28 | 2015-05-06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信号测量和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Kyocera.Inter-frequency discovery considerations.《3GPP TSG-RAN WG2 #86 R2-142240》.201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79798A4 (en) | 2017-08-02 |
US20170230815A1 (en) | 2017-08-10 |
JP6316435B2 (ja) | 2018-04-25 |
JPWO2016021653A1 (ja) | 2017-05-25 |
EP3179798B1 (en) | 2020-02-12 |
US11381954B2 (en) | 2022-07-05 |
CN106576332A (zh) | 2017-04-19 |
ES2776397T3 (es) | 2020-07-30 |
EP3179798A1 (en) | 2017-06-14 |
WO2016021653A1 (ja) | 2016-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76332B (zh)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 | |
EP3114815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plane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
EP3420757B1 (en) |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indow detection an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selection | |
US9185737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to implement communic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JP5069546B2 (ja) |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 |
CN112740577B (zh) | 针对新空口未许可操作的无线电链路监测和失败 | |
CN113557787A (zh) | 用于侧链路通信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6133122A1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タイマ制御方法 | |
US9161278B2 (en) | Communicating an indication relating to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
JP2009077287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7431979B (zh) | 用户装置以及d2d通信方法 | |
WO2020229380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cell change to a target cell subject to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 |
CN103684721B (zh) | 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WO2024231577A1 (en) | Sidelink positioning techniqu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