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6079A -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06079A CN106506079A CN201611067695.0A CN201611067695A CN106506079A CN 106506079 A CN106506079 A CN 106506079A CN 201611067695 A CN201611067695 A CN 201611067695A CN 106506079 A CN106506079 A CN 1065060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ation
- channel
- code
- visible light
- par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32—Polarisation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给定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使得信道极化的优势最大化。其本质在于,通过将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看作四路信道,根据四路信道之间信噪比差异对信道极化产生的影响,重新对极化后的信道进行定量的可靠度排序并选择可靠度最高的信道作为信息位,从而优化极化码在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极化码在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具备高速率性、高保密性、频谱丰富、无电磁干扰等众多内在优势,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已经成为室内无线通信中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多色LED因其高调制带宽,是VLC系统中较有前景的发射机。其中红绿蓝黄四色合成方案(RGBA-LED)相比红绿蓝三色合成方案(RGB-LED)多出一个黄光,一方面能够提高合成白光的质量与纯度,另一方面多出的黄光波段也可以提升通信速率及质量。为了合成满足照明需求的白光,四色LED的强度配比不同,并且为了防止对人眼造成伤害,四色LED必须要保持照明亮度恒定。
极化码是2009年由E.Arikan提出的唯一在理论上被证明了能够达到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一种编码。其原理是通过信道拆分与合并将信道极化,使得在码长趋于无穷时,一部分信道的容量趋于0(即噪声无穷大的信道),另一部分信道的容量则趋于1(即完全无噪声的信道),并将所要传输的信息放在完全无噪声的信道上进行传输来达到系统性能。传统的极化码是在均匀信道中进行编码与构造的,以码长N=8的极化码为例,如图1所示是极化码的极化单元,图2是码长N=8的极化码极化结构,其极化分为三个阶段。设均匀通信信道的删除率为0.5,在第一阶段的极化过程中信道一分为二,极化为删除率0.75和0.25的两级信道;第二阶段两级信道再次一分为二,分别极化,得到删除率{0.9375,0.5625,0.4375,0.0625}的四级信道;以此类推,经过三个阶段的极化得到的8个信道删除率互不相同,为{0.9961,0.8789,0.8086,0.3164,0.6836,0.1914,0.1211,0.0039}。若进行码率R=1/2的编码,则将极化信道{4,6,7,8}作为信息位。
然而对于RGBA四色光信号来说,尽管噪声功率在每一路上都是一样的,信号功率却与光源频谱和滤光镜有关,与此同时每一路信道上还有来自其他光路的符号干扰。因此,四色光信道的环境之间其实存在较大差异,而这样一个明显非常不均匀的信道对于极化码在VLC系统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一点就是:极化码的极化因为信道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了改变,对于传统极化码来说“好”的信道在VLC系统中反而成为了“坏”的信道,这时候再利用原先的极化码结构来进行编码与传输,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极化码的性能,使得极化码的性能大大变差。
因此,要想将极化码应用到RGBA四色VLC系统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针对VLC系统对极化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1)根据设置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和初始设计信噪比计算得到四色信道的初始极化参数;
(2)根据初始极化参数采用极化网络进行信道极化,得到N个极化信道的极化设计参数,N为设定的极化码的码长;
(3)参照极化设计参数对N个极化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并按照排序形成极化码的编码向量,再根据编码向量计算得到极化码。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
(4)改变初始设计信噪比,重复进行步骤(1)(2)(3),得到不同初始设计信噪比下的极化码;再通过编译码仿真比较不同初始设计信噪比下的极化码在四色可见光系统中的误码率性能,选择性能最好的一种作为最终的极化码。
其中,步骤(1)具体包括:
(1-1)设置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RGBA四色信道模型为y=Hs+n,其中,y表示接收信号,s表示发送信号,n表示噪声,H表示四色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且
式中,hij表示j色发送端到i色接收端的信道增益,i,j=R,G,B,A;
(1-2)根据信道冲击响应H计算得到平均功率P,其中,
(1-3)根据平均功率P和设置的初始设计信噪比为SNR0计算得到噪声n的方差σ2,其中,
(1-4)根据信道冲击响应H和方差σ2分别计算得到RGBA四色信道的信噪比SNRi为:i,j=R,G,B,A;
(1-5)根据AWGN信道的OOK调制的未编码性能,找到对应信噪比SNRi下的误码率Pei作为四路信道的初始极化参数Z(Wi),其中,Z(Wi)=Pei,i=R,G,B,A。
其中,步骤(2)具体包括:
(2-1)对于给定的码长N,将极化分为log2(N)个阶段,初始阶段将初始极化参数Z(WR),Z(WG),Z(WB),Z(WA)依次对N个信道的极化参数赋初值,即
式中,表示进行第log2(2Δ)阶段极化前的第·个信道的极化参数,表示包含进行第log2(2Δ)阶段极化前的第1到第N总共N个信道极化参数的向量;
(2-2)设置p=1;
(2-3)在第log2(2p)阶段,将极化分为p个部分,每一部分长度为N/p,极化单元跨度为N/(2p),进行独立分离的极化单元递归计算,如下式:
式中,t=0,1,2,…,p-1;
(2-4)令p=2p,并返回至(2-3)进行迭代,直至2p=N终止递归,得到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极化设计参数向量
其中,步骤(3)具体包括:
(3-1)参照极化设计参数对N个极化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其中,极化设计参数越大,可靠度越低;
(3-2)按照排序,选择其中K个最小的极化设计参数对应的信道作为信息位放置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其他信道作为冻结位放置全零比特,生成编码向量u;
(3-3)编码向量u与极化码生成矩阵G相乘得到极化码x,其中,极化码生成矩阵表示克罗内克积。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RGBA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相比现有的RGB三色系统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使得合成白光的纯度较高,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照明需求。与此同时,黄光信道也是四色系统比三色系统多出的一个波分复用信道,可以有效提高VLC系统的传输速率。
2、理论推导了无交织情况下RGBA四色信道的极化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极化码进行信息位和冻结位结构的调整设计,使得信息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RGBA四色信道产生的极化,真正在“好”的信道中进行传输。
3、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对不同设计信噪比下得到的不同结构的极化码进行RGBA四色信道下的性能仿真,找到其中近似最优的极化码结构设计作为最后的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极化码极化单元示意图。
图2为码长N=8的极化码极化网络示意图。
图3为码长N=1024,码率R=1/2的标准极化码和优化极化码(设计信噪比为8dB)在RGBA四色可见光信道下的误帧率曲线。
图4为码长N=1024,码率R=1/2的不同优化极化码(设计信噪比为0~16dB)在RGBA四色可见光信道下的误帧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设置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和初始设计信噪比计算得到四色信道的初始极化参数。
该步骤具体包括:S11、设置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RGBA四色信道模型为y=Hs+n,其中,y表示接收信号,s表示发送信号,n表示噪声,H表示四色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且式中,hij表示j色发送端到i色接收端的信道增益,i,j=R,G,B,A。S12、根据信道冲击响应H计算得到平均功率P,其中,S13、根据平均功率P和设置的初始设计信噪比为SNR0计算得到噪声n的方差σ2。其中,因为进而推导出S14、根据信道冲击响应H分别计算得到RGBA四色信道的信噪比SNRi为:i,j=R,G,B,A。S15、根据AWGN信道的OOK调制的未编码性能,找到对应信噪比SNRi下的误码率Pei作为四路信道的初始极化参数Z(Wi),其中,Z(Wi)=Pei,i=R,G,B,A。
例如,对于某一RGBA四色VLC系统在无噪情况下的冲击响应为:
计算得到hii 2=[0.1681,0.1247,1.0000,0.0387],则假设设置初始设计信噪比为SNR0=8dB,计算得到P=0.332875,σ2=0.0264。再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四色信道信噪比:SNRi=[4.8,3.7,12.8,-2.0]dB。根据AWGN信道的未编码性能,找到对应信噪比下的误码率作为四路信道的初始极化参数:Z(Wi)=[0.0069,0.0149,0.0000,0.1300]。
S2、根据初始极化参数采用极化网络进行信道极化,得到N个极化信道的极化设计参数。
如图1所示是码长为2的极化码的极化单元,u=[u1,u2]为编码向量,x=[x1,x2]为极化码。由编码关系可得解码关系当信道为二进制删除信道时,极化参数即为删除信道的删除率,记ε1、ε2分别为x1、x2的删除率,E1、E2分别为u1、u2的删除率,则根据解码关系可得u1、u2的删除率:用极化参数替代删除率,即为极化单元的计算公式。
接下来根据码长N的极化码极化网络进行信道极化。其中,对于码长为N的极化码,极化网络包括log2(N)个阶段,如图2所示,N=8时,极化网络包括3个阶段。
S21、对于给定的码长N,将极化分为log2(N)个阶段,初始阶段将初始极化参数Z(WR),Z(WG),Z(WB),Z(WA)依次对N个信道的极化参数赋初值,即
式中,表示进行第log2(2Δ)阶段极化前的第·个信道的极化参数,表示包含进行第log2(2Δ)阶段极化前的第1到第N总共N个信道极化参数的向量。
该步骤主要用于初始时,将初始极化参数Z(WR),Z(WG),Z(WB),Z(WA)依次对极化码所在信道的N个信道的极化参数向量赋初值。
S22、设置p=1。
S23、在log2(2p)阶段,将极化分为p个部分,每一部分长度为N/p,极化单元跨度为N/(2p),进行独立分离的极化单元递归计算,如下式:
式中,t=0,1,2,…,p-1。
S24、令p=2p,并返回至S23进行迭代,直至2p=N终止递归,得到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极化设计参数向量
其中,log2(2p)表示极化阶段,最终需要求解的极化码x=[x1,x2,…,xN],在第1阶段,将,x1和和和xN,所对应信道分别构成极化单元,得到中间量第2阶段将经过第1阶段极化的信道一分为二,极化长度变为两个N/2,x1和和分别构成极化单元,和和xN所对应信道分别构成极化单元,得到中间量以此类推,直至2p=N终止递归,得到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N个极化信道的极化设计参数
接着上面的例子,对于码长为N=1024、码率R=1/2的极化码,极化网络共分为log2(1024)=10个阶段,则信道极化包括步骤:首先将Z(Wi)=[0.0069,0.0149,0.0000,0.1300]分别对极化码x所在信道的1024个信道参数赋值,得到然后按照S23的公式进行递归计算,逐步得到
S3、参照极化设计参数对各N个极化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并按照排序形成极化码的编码向量,再根据编码向量计算得到极化码。
该步骤具体包括:S31、参照极化设计参数对各N个极化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其中,极化设计参数越大,通过期对应的信道进行传输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越大,可靠度越低;S32、按照排序,选择其中K个最小的极化设计参数对应的信道作为信息位放置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其他信道作为冻结位放置全零比特,生成编码向量u;S33、编码向量u与极化码生成矩阵G相乘得到极化码x,其中,极化码生成矩阵
接着上面的例子,以为依据对1024个极化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极化设计参数的值越大,其对应的信道进行传输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越大,即该信道的可靠度越低。得到1024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表,选择512个可靠度最高的信道作为信息位,其余512个信道作为冻结位,具体如表1所示,在信息位上放置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冻结位上则放置全零比特,以此为结构,形成极化码的编码向量u,最后与极化码生成矩阵G相乘得到码字x。
表1
表2
对于上面例子中计算的极化码(表1),与标准极化码(表2所示)进行比较,首先可以看到在码结构上,本发明计算的极化码的信息位与标准极化码有96位不同。再通过译码仿真比较通过本方案优化的极化码与标准极化码在RGBA四色可见光信道下的误帧率,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对极化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后有4dB以上的性能增益。
S4、改变初始设计信噪比,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得到不同初始设计信噪比下的极化码;再通过编译码仿真比较不同初始设计信噪比下的极化码在四色可见光系统中的误码率性能,选择性能最好的一种作为最终的极化码。
接上面的例子,上面已经计算了初始设计信噪比为8dB时的极化码,现在改变初始设计信噪比,重复计算,得到不同初始设计信噪比下的极化码,选择性能最好的一种作为最终的极化码。此例中以2dB为单位,分别进行了设计信噪比为0~16dB下的极化码优化设计,并得到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比较不同优化极化码的性能,可以认为设计信噪比为12dB时的优化设计为近似最优设计,选择初始设计信噪比为12dB的极化码作为最终的极化码。
Claims (5)
1.一种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根据设置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和初始设计信噪比计算得到四色信道的初始极化参数;
(2)根据初始极化参数采用极化网络进行信道极化,得到N个极化信道的极化设计参数,N为设定的极化码的码长;
(3)参照极化设计参数对N个极化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并按照排序形成极化码的编码向量,再根据编码向量计算得到极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4)改变初始设计信噪比,重复进行步骤(1)(2)(3),得到不同初始设计信噪比下的极化码;再通过编译码仿真比较不同初始设计信噪比下的极化码在四色可见光系统中的误码率性能,选择性能最好的一种作为最终的极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
(1-1)设置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RGBA四色信道模型为y=Hs+n,其中,y表示接收信号,s表示发送信号,n表示噪声,H表示四色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且
式中,hij表示j色发送端到i色接收端的信道增益,i,j=R,G,B,A;
(1-2)根据信道冲击响应H计算得到平均功率P,其中,
(1-3)根据平均功率P和设置的初始设计信噪比为SNR0计算得到噪声n的方差σ2,其中,
(1-4)根据信道冲击响应H和方差σ2分别计算得到RGBA四色信道的信噪比SNRi为:
(1-5)根据AWGN信道的OOK调制的未编码性能,找到对应信噪比SNRi下的误码率Pei作为四路信道的初始极化参数Z(Wi),其中,Z(Wi)=Pei,i=R,G,B,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2-1)对于给定的码长N,将极化分为log2(N)个阶段,初始阶段将初始极化参数Z(WR),Z(WG),Z(WB),Z(WA)依次对N个信道的极化参数赋初值,即
式中,表示进行第log2(2Δ)阶段极化前的第·个信道的极化参数, 表示包含进行第log2(2Δ)阶段极化前的第1到第N总共N个信道极化参数的向量;
(2-2)设置p=1;
(2-3)在第log2(2p)阶段,将极化分为p个部分,每一部分长度为N/p,极化单元跨度为N/(2p),进行独立分离的极化单元递归计算,如下式:
式中,
(2-4)令p=2p,并返回至(2-3)进行迭代,直至2p=N终止递归,得到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极化设计参数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包括:
(3-1)参照极化设计参数对N个极化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其中,极化设计参数越大,可靠度越低;
(3-2)按照排序,选择其中K个最小的极化设计参数对应的信道作为信息位放置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其他信道作为冻结位放置全零比特,生成编码向量u;
(3-3)编码向量u与极化码生成矩阵G相乘得到极化码x,其中,极化码生成矩阵 表示克罗内克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67695.0A CN106506079B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67695.0A CN106506079B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6079A true CN106506079A (zh) | 2017-03-15 |
CN106506079B CN106506079B (zh) | 2018-09-21 |
Family
ID=58328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67695.0A Active CN106506079B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06079B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49139A (zh) * | 2018-04-09 | 2018-08-24 | 山东大学 | 一种应用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改进型极化码编码方法及实现系统 |
WO2018171777A1 (zh) * | 2017-03-24 | 2018-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编码序列的方法,装置 |
CN108667568A (zh) * | 2017-07-28 | 2018-10-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CN108833050A (zh) * | 2017-03-24 | 2018-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09286404A (zh) * | 2017-07-21 | 2019-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CN109889266A (zh) * | 2019-01-30 | 2019-06-14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高斯近似的可见光通信信道的极化编码方法和系统 |
CN110098871A (zh) * | 2019-05-08 | 2019-08-06 | 山东大学 | 基于颜色空间的室内vlc多流空间调制系统的工作方法 |
CN110365445A (zh) * | 2018-03-26 | 2019-10-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装置和编码器 |
CN111490852A (zh) * | 2017-08-02 | 2020-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CN112511184A (zh) * | 2020-12-09 | 2021-03-16 | 广州市科信网络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CN112737735A (zh) * | 2021-01-29 | 2021-04-30 | 中山大学 | 基于极化权重的可见光通信信道的极化编码方法和系统 |
US11165535B2 (en) | 2017-08-02 | 2021-11-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24979A (zh) * | 2013-04-27 | 2014-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
CN104918063A (zh) * | 2015-06-01 | 2015-09-16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Polar码技术的可抗差错图像传输方法 |
US20150295593A1 (en) * | 2014-04-10 | 2015-10-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in twisted polar code |
CN105656604A (zh) * | 2016-01-21 | 2016-06-08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比特交织极化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811998A (zh) * | 2016-03-04 | 2016-07-27 | 深圳大学 | 一种基于密度演进的极化码构造方法及极化码编译码系统 |
-
2016
- 2016-11-29 CN CN201611067695.0A patent/CN1065060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24979A (zh) * | 2013-04-27 | 2014-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
US20150295593A1 (en) * | 2014-04-10 | 2015-10-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in twisted polar code |
CN104918063A (zh) * | 2015-06-01 | 2015-09-16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Polar码技术的可抗差错图像传输方法 |
CN105656604A (zh) * | 2016-01-21 | 2016-06-08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比特交织极化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811998A (zh) * | 2016-03-04 | 2016-07-27 | 深圳大学 | 一种基于密度演进的极化码构造方法及极化码编译码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UNBIN FANG ET AL: "Capacity-achieving and Flicker-free FEC Coding Scheme for Dimmable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olar Codes",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AR XIV:1608.07202》 * |
陈国莹: "极化码的编码与译码", 《万方数据 学位论文库》 * |
Cited B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57152B2 (en) | 2017-03-24 | 2021-07-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439759B2 (en) | 2017-03-24 | 2019-10-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8631793B (zh) * | 2017-03-24 | 2022-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编码序列的方法,装置 |
US11063700B2 (en) | 2017-03-24 | 2021-07-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coding sequence |
CN108833050A (zh) * | 2017-03-24 | 2018-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
WO2018171777A1 (zh) * | 2017-03-24 | 2018-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编码序列的方法,装置 |
CN108631793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编码序列的方法,装置 |
CN108833050B (zh) * | 2017-03-24 | 2019-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2953558B (zh) * | 2017-07-21 | 2024-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CN109286404A (zh) * | 2017-07-21 | 2019-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CN112953558A (zh) * | 2017-07-21 | 2021-06-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US11316538B2 (en) | 2017-07-21 | 2022-04-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965322B2 (en) | 2017-07-21 | 2021-03-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511329B2 (en) | 2017-07-28 | 2019-12-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1336301B2 (en) | 2017-07-28 | 2022-05-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8667568A (zh) * | 2017-07-28 | 2018-10-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CN108667568B (zh) * | 2017-07-28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US10917115B2 (en) | 2017-07-28 | 2021-02-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1490852B (zh) * | 2017-08-02 | 2021-03-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CN111490852A (zh) * | 2017-08-02 | 2020-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
US11811528B2 (en) | 2017-08-02 | 2023-11-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1165535B2 (en) | 2017-08-02 | 2021-11-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10365445B (zh) * | 2018-03-26 | 2022-02-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装置和编码器 |
CN110365445A (zh) * | 2018-03-26 | 2019-10-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装置和编码器 |
CN108449139A (zh) * | 2018-04-09 | 2018-08-24 | 山东大学 | 一种应用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改进型极化码编码方法及实现系统 |
CN109889266A (zh) * | 2019-01-30 | 2019-06-14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高斯近似的可见光通信信道的极化编码方法和系统 |
CN109889266B (zh) * | 2019-01-30 | 2022-06-14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高斯近似的可见光通信信道的极化编码方法和系统 |
CN110098871A (zh) * | 2019-05-08 | 2019-08-06 | 山东大学 | 基于颜色空间的室内vlc多流空间调制系统的工作方法 |
CN110098871B (zh) * | 2019-05-08 | 2021-06-22 | 山东大学 | 基于颜色空间的室内vlc多流空间调制系统的工作方法 |
CN112511184A (zh) * | 2020-12-09 | 2021-03-16 | 广州市科信网络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CN112737735A (zh) * | 2021-01-29 | 2021-04-30 | 中山大学 | 基于极化权重的可见光通信信道的极化编码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6079B (zh) | 2018-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06079A (zh) |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 |
US7065156B1 (en) | Hopped delay diversity for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 |
CN100495956C (zh) | 在多路传输和接收中由时空组合编码的数字数据流的迭代编码/译码的方法和系统 | |
US7929653B2 (en) | Open-loop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systems employing multi-transmitter antennas | |
KR100909187B1 (ko) |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시스템에서 공간-시간-주파수 코딩을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3475447B (zh) | 为下行链路mimo 传输调节提供信道质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685476A (zh) | 一种兼容数据链的时隙数据帧的形成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429686A (zh) | 分离型非对称混合波束成型的传输装置及方法 | |
CN101911528B (zh) | 具有接收分集的无线接收器 | |
KR20060043035A (ko) | 개선된 다중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 |
RU2011117129A (ru) |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адаптивног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режима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входов и множеством выходов в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 |
CN111342934A (zh) |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多级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法 | |
CN106788725B (zh) | 一种基于多脉冲位置的可见光通信色移键控调制方法 | |
CN102185682B (zh) | 联合Turbo码与网络编码的中继传输及对应译码方法 | |
CN104811245A (zh) | 一种联合色域与空域调制的可见光通信方法 | |
CN100471084C (zh) | 数据通信和无线系统 | |
KR100684483B1 (ko) |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공간-시간 코딩 신호의 복호화 장치 | |
CN105553552A (zh) | 多用户可见光通信方法和系统 | |
Tang et al. |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P-LDPC coded RGB-LED-based VLC systems | |
CN100349387C (zh) | 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 |
JP2007166591A (ja) | マイモ符号分割多重接続(MIMO−CDMA: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装置とそのエンコード(符号化)デコード(復号)方法 | |
CN101499805A (zh) | 一种编码、解码方法以及编码、解码装置 | |
CN109981178A (zh) | 基于色移键控调制的广义空间调制系统的工作方法 | |
CN115021825B (zh) | 基于白光约束的csk星座实现方法 | |
Dong et al. | Illumination-adapted transceiver design for quadrichromatic light-emitting diode bas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