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4350B -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54350B CN106354350B CN201610724955.0A CN201610724955A CN106354350B CN 106354350 B CN106354350 B CN 106354350B CN 201610724955 A CN201610724955 A CN 201610724955A CN 106354350 B CN106354350 B CN 1063543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ng
- touch
- sensing electrode
- control structure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 ITO)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indium;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In].[Sn]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感测串列以及第二感测串列。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多感测区段与多第一桥接线,且第一桥接线与感测区段交替排列且彼此电性连接。第二感测电极分别设置于任两相邻的感测区段之间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感测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多第一感测垫与多第二桥接线,第二桥接线电性连接各第二感测电极两侧的第一感测垫。第二感测串列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包括多第二感测垫与多第三桥接线,第三桥接线电性连接各第一感测电极两侧的第二感测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特别涉及一种整合不同触控技术的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逐渐取代键盘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入接口上。近年来,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应用面发展越来越广,将触控面板与显示器结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产品也越来越多,包括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电脑(tablet PC)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 PC)等。
现今触控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其中电容式触控技术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分辨率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电容式触控技术又分为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触控技术及自容式(self-capacitance)触控技术,目前主流的触控面板大多采用互容式触控技术,其优点在于可支持多点触控。然而,互容式触控技术只有在手指距离玻璃较近或接触玻璃时,才可被互容式触控结构感测。反之,若手指距离玻璃较远时,则无法有效地被互容式触控结构所感测。另一方面,自容式触控技术的优点在于信号强度较佳、感应的距离较远且较为省电。然而,自容式触控技术在检测多点触控时会发生鬼点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以整合不同触控技术的触控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包括多条第一感测电极、多条第二感测电极、多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多个第二感测串列。第一感测电极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感测区段与多个第一桥接线,第一桥接线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感测区段之间,且第一桥接线与感测区段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列且彼此电性连接。第二感测电极分别设置于任两相邻的感测区段之间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彼此交错而定义出多个区域。第一感测串列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与多个第二桥接线,第二桥接线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二感测电极两侧的第一感测垫。第二感测串列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各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与多个第三桥接线,第三桥接线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一感测电极两侧的第二感测垫,其中各区域内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感测垫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感测垫。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结构、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显示介质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及触控结构设置于第二基板与显示介质层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结构、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显示介质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及触控结构设置于第二基板上,且第二基板设置于触控结构与显示介质层之间。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剖线A-A’所绘示的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1的触控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
图4绘示了图1的触控结构的自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9绘示了图8的触控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了图8的触控结构的自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12绘示了图11的触控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
图13绘示了图11的触控结构的自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
图14绘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
图15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
附图标记说明:1A、1B、2、3、4 触控结构
10、20 触控显示面板
100 第一感测电极
100B 第一分支电极
102 第二感测电极
102B 第二分支电极
104 第一感测串列
106 第二感测串列
108 感测区段
110 第一桥接线
112 第一感测垫
114 第二桥接线
116 第二感测垫
118 第三桥接线
120 第四桥接线
122 第一图案化导电层
124 第二图案化导电层
126 基板
128 图案化绝缘层
130 第一部分
132 第二部分
134 第三部分
136 第四部分
138 第一基板
140 显示介质层
142 第二基板
d1、d2 长度
d3 边长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R 区域
S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实现的技术效果。
请参考图1至图2。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以及图2为沿图1的剖线A-A’所绘示的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为了突显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特征,图1仅绘示出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且并未绘示图2中的基板。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A包括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00、多条第二感测电极102、多个第一感测串列104以及多个第二感测串列106。第一感测电极100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各第一感测电极100包括多个感测区段108与多个第一桥接线110,第一桥接线110分别设置于任两相邻的感测区段108之间,且第一桥接线110与感测区段108沿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且彼此电性连接。换言之,沿第一方向D1彼此电性连接的感测区段108与第一桥接线110构成第一感测电极100。举例而言,各感测区段108为条状电极,其形状可为细长的矩形,亦可以为波浪状、锯齿状但不以此为限。宽度可例如为5到100微米,较佳为20到80微米,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感测电极102分别设置于任两相邻的感测区段108之间并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与多个第一桥接线110交错但彼此隔绝,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电极102可为连续延伸的条状电极而不具有桥接线。第二感测电极102宽度可例如为5到100微米,较佳为20到80微米,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并不以上述配置为限。在其他变化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00可为连续延伸的条状电极,而第二感测电极102可由感测区段及桥接线所构成。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00与多条第二感测电极102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因此可彼此交错出多个区域R。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垂直,因此区域R的形状为矩形,此区域R的边长d3可为3至7毫米,较佳为4至6毫米,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感测串列104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各第一感测串列104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112与多个第二桥接线114,多个第一感测垫112分别两两一对配置于第二感测电极102于第一方向D1上两侧,多个第二桥接线114分别设置于各对第一感测垫112之间,并分别与多条第二感测电极102交错但彼此隔绝,以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二感测电极102两侧的各对第一感测垫112。第二感测串列106分别沿第二方向D2延伸,各第二感测串列106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116与多个第三桥接线118,多个第二感测垫116分别两两一对配置于第一感测电极100于第二方向D2上两侧,多个第三桥接线118分别设置于各对第二感测垫116之间,并分别与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00交错但彼此隔绝,以电性连接各第一感测电极100两侧的各对第二感测垫116。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垫112、第二感测垫116、感测区段108与第二感测电极102彼此分隔,无电性连接,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S。间隙S的宽度可例如为约1至约30微米,较佳为5至约20微米,但不以此为限。另值得一提的是,在触控结构1A中,各区域R内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感测垫11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感测垫116,且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A另包括多个第四桥接线120分别设置于各区域R内于第一方向D1上两个相对的第一感测垫112之间且彼此电性连接,且各区域R内于第二方向D2上两个相对的第二感测垫116是互相连接,例如可通过与第二感测垫116同一导电层的连接线互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多个第四桥接线120分别与两个相对的第二感测垫116的连接线交错但彼此隔绝。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垫112与第二感测垫116的图案实质上为三角形,各第一感测垫112的三角形图案中长度最长的一边是邻近于第二感测电极102的其中一者设置,以及各第二感测垫116的三角形图案中长度最长的一边是邻近于第一感测电极100的其中一者设置,因此各区域R中的两个第一感测垫112与两个第二感测垫116可组合成四边形(例如:菱形、矩形等)的图案。本实施例的各区域R内的两个相对的第一感测垫112的面积实质上相同,以及两个相对的第二感测垫116的面积实质上相同,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感测垫112与第二感测垫116的面积可实质上相同,但不以此为限。另一方面,各区域R内两个相对的第一感测垫112是以各区域R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排列,以及各区域R内两个相对的第二感测垫116是以各区域R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排列。此外,位于各第一感测电极100两侧的第二感测垫116是以各第一感测电极100为对称中心而呈现镜像对称设置,以及位于各第二感测电极102两侧的第一感测垫112是以各第二感测电极102为对称中心而呈现镜像对称设置。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线110是设置于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的交错处,且位于四个相邻的第一感测垫112的交接处以及四个相邻的第二感测垫116的交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感测区段108、第二感测电极102、第一感测垫112与第二感测垫116同为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第一桥接线110、第二桥接线114、第三桥接线118与第四桥接线120同为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A可例如为设置于基板126上,且触控结构1A可另包括图案化绝缘层128,其中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设置于基板126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之间,而图案化绝缘层128设置于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变化实施例中,图案化绝缘层128亦可为整面的绝缘层并具有多个接触洞,以使得部分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可经由接触洞与部分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连接。通过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A的配置设计,第一感测电极100、第二感测电极102、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彼此分隔,无电性连接,因此第一感测电极100、第二感测电极102、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可分别各自传送或接受信号且彼此之间不受影响。此外,如图2所示,第二桥接线114只需跨越一条第二感测电极102以及两个间隙S以连接第一感测垫112,可以有效缩短桥接线的长度,进而降低对于观看品质的影响。类似的,第一桥接线110、第三桥接线118与第四桥接线120也都能达到与第二桥接线114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线110、第二桥接线114、第三桥接线118与第四桥接线120的长度小于约200微米,且较佳小于约100微米,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触控结构1A仅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与图案化绝缘层128所构成,因此可缩减制程的步骤,进而降低所需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26可包括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板,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可包括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其材料可包括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其它具有高透光性及良好导电性的透明导电材料或前述材料堆迭。此外,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亦可包括不透明图案化导电层,其材料可包括金属或合金。或者,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可包括相互堆迭的不透明图案化导电层与透明图案化导电层。图案化绝缘层128可包括有机绝缘层例如亚克力是材料或无机绝缘层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前述材料堆迭,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3至图5。图3绘示了图1的触控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图4绘示了图1的触控结构的自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以及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3与图4是由图1中的结构分解而得。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可用来实施互容式触控感测。第一感测电极100例如是作为驱动线,第二感测电极102则对应作为感测线,通过第一感测电极100依序进行驱动,第二感测电极102依序输出对应的信号,并通过检测电容的变化量以得知触碰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变化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电极102亦可作为驱动线,第一感测电极100则对应作为感测线。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可用来实施自容式触控感测。第一感测垫112与第二感测垫116均作为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通过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可感测不同方向的电容的变化量以得知触碰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的面积和占第一感测串列104、第二感测串列106、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的面积和的比例大于等于50%,但不以此为限。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A的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10:提供一触控结构;
步骤S12:提供一第一信号至触控结构,以进行一自容式感测;
步骤S14:提供一第二信号至触控结构,以进行一互容式感测。
值得一提的是,步骤S12、S14之间并不具有顺序上的限制,步骤S12、S14可同时或分开进行,并不以此为限。详细而言,步骤S10可例如为提供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A,但不以此为限。步骤S12包括提供第一信号至各第一感测串列104与各第二感测串列106。另一方面,各第一感测串列104与各第二感测串列106另输出第一感测信号。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列104是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感测串列106是沿第二方向D2延伸,因此从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所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可以得知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的电容变化,以进一步判断触碰的位置。此外,步骤S14包括提供第二信号至各第一感测电极100。另一方面,各第二感测电极102输出第二感测信号。换言之,第一感测电极100是作为驱动线,第二感测电极102则对应作为感测线。通过第一感测电极100依序进行驱动,第二感测电极102进行整体感测或依序感测以输出对应的信号,进而可通过检测电容的变化量以得知触碰的位置。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00、第二感测电极102、第一感测串例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彼此分隔,因此触控结构1A可同时进行自容式感测及互容式感测,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由于自容式感测所得到的信号强度较佳且感应距离较远。因此,当物体距离触控结构1A稍远且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无法有效进行互容式感测时,即可通过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进行自容式触控感测加以弥补。因此,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A可利用两种不同的触控技术相互搭配,以有效地检测近距离或稍远距离的物体的触碰位置。
本发明的触控结构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依序介绍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且为了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的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针对各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重复部分进行赘述。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变化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是设置于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与基板126之间,而图案化绝缘层128仍设置于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22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4之间。本变化实施例的其余特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变化实施例的特征也可应用于以下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7,其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为了突显本变化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B的特征,图7仅绘示出区域R的其中之一的示意图。本变化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四桥接线120分别设置于各区域R内于第二方向D2上两个相对的第二感测垫116之间且彼此电性连接,且各区域R内于第一方向D1上两个相对的第一感测垫112是例如通过与第一感测垫112同一导电层的连接线直接互相连接。本变化实施例的其余特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变化实施例的特征也可应用于其余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8至图10。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图9绘示了图8的触控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以及图10绘示了图8的触控结构的自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结构2中各区域R中任两相邻的感测区段108与其间的第二感测电极102在邻近交会的位置分别包括第一分支电极100B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其中第一分支电极100B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是分别沿不同于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的另一方向延伸。举例而言,感测区段108与第二感测电极102在区域R的四个角落分别设置有第一分支电极100B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换言之,在一个区域R中可例如具有四个第一分支电极100B以及四个第二分支电极102B,第一分支电极100B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可例如是沿平行于区域R的对角线的方向延伸,但不以此为限。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分支电极100B彼此之间互相分隔,第二分支电极102B彼此之间互相分隔,以及第一分支电极100B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彼此互相分隔,无电性连接。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一分支电极100B的长度d1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的长度d2大于等于区域R的边长d3的25%且小于区域R的边长d3的70%,任两相邻的第一分支电极100B的末端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的末端对齐,详细而言,任两相邻的第一分支电极100B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间具一对称轴,在垂直对称轴的一方向上,第一分支电极100B的末端可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的末端对齐,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变化实施例中,任两相邻的第一分支电极100B的末端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的末端亦可不对齐。另一方面,图9与图10是由图8中的结构分解而得。如图9与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可用来实施互容式触控感测,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可用来实施自容式触控感测。通过于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分别设置第一分支电极100B与第二分支电极102B,在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进行互容式触控感测时,可提升其电极间的电容感应量,进而提升感测的能力。此外,本实施例的其余特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1至图13。图11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图12绘示了图11的触控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以及图13绘示了图11的触控结构的自容式触控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结构3中各感测区段108另具有两个第一部分130与一个第二部分132,其中第一部分130设置于各感测区段108的两端,第二部分132设置于第一部分130之间并与第三桥接线118对应交错设置,且第一部分130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132的宽度。各第二感测电极102另具有多个第三部分134与多个第四部分136,其中各第四部分136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三部分134之间,各第四部分136是与第一桥接线110或第二桥接线114对应交错设置,且各第三部分134的宽度大于各第四部分136的宽度。图12与图13是由图11中的结构分解而得。如图12与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另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可用来实施自容式触控感测,第一感测串列104与第二感测串列106可用来实施互容式触控感测。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的面积和占第一感测串列104、第二感测串列106、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的面积和的比例大于等于50%。当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是用来实施自容式触控感测时,通过将第一感测电极100的第一部分130以及第二感测电极102的第三部分134的宽度增加,以增加第一感测电极100与第二感测电极102面积,进而提升触控感测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另一方面,由于桥接线(例如第一桥接线110、第二桥接线114或第三桥接线118)是跨越第一感测电极100的第二部分132与第二感测电极102的第四部分136设置,且第一感测电极100的第二部分132与第二感测电极102的第四部分136的宽度仍维持较小,因此仍然可以达到有效缩短桥接线的长度的技术效果,进而降低对于观看品质的影响。此外,本实施例的其余特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4,其绘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38、显示介质层140、第二基板142以及触控结构4。第一基板138与第二基板142相对设置,且显示介质层140设置于第一基板138与第二基板142之间。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4可为前述任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触控结构,且触控显示面板10可例如为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亦即触控结构4是设置于第一基板138与第二基板142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触控结构4可设置于显示介质层140与第二基板142之间。第一基板138与第二基板142可包括玻璃基板、塑胶基板或其他适合的硬式或可挠式基版,其中第一基板138可包括主动元件、无源元件(例如电容、电阻等)、扫描线、数据线、配向层或驱动控制电路设置于第一基板138与显示介质层140之间,第二基板142可包括彩色滤光片或黑色矩阵设置于第二基板142与显示介质层14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是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因此显示介质层140可例如为液晶层,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变化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层140可例如为电泳层(electrophoresis)、无机发光二极管(LED)元件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可例如为边缘电场切换型(Fringe Field Switching)液晶显示面板、平面内切换型(In-PlaneSwitching)液晶显示面板、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液晶显示面板、垂直向列型(Vertical Alignment)液晶显示面板或光电补偿型(electrical optical compensation)液晶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15,其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20可为外嵌式(On-cell)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触控结构4可设置于第二基板142上,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触控显示面板20可另包括一盖板(图未示)设置于触控结构4上,以保护触控结构4。本发明的触控结构的应用并不限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外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也可应用于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或其他适合型式的触控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结构整合自容式与互容式的触控技术,可利用两种不同的触控技术相互搭配,以有效地检测近距离或稍远距离的物体的触碰位置。此外,通过本发明的触控结构可以有效缩短桥接线的长度,进而降低对于观看品质的影响。再者,触控结构仅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与图案化绝缘层所构成,因此可缩减制程的步骤,进而降低所需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多条第一感测电极,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该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感测区段与多个第一桥接线,该多个第一桥接线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该感测区段之间,且该多个第一桥接线与该多个感测区段沿该第一方向交替排列且彼此电性连接;
多条第二感测电极,分别设置于任两相邻的该感测区段之间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与该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彼此交错而定义出多个区域;
多个第一感测串列,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各该第一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与多个第二桥接线,该多个第二桥接线分别电性连接各该第二感测电极两侧的该第一感测垫;以及
多个第二感测串列,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各该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与多个第三桥接线,该多个第三桥接线分别电性连接各该第一感测电极两侧的该第二感测垫;
其中各该区域内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该第一感测垫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该第二感测垫,
其中该多个第一桥接线设置于四个相邻的该第一感测垫的交接处以及四个相邻的该第二感测垫的交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该触控结构另包括多个第四桥接线分别设置于各该区域内两个相对的该第一感测垫之间且彼此电性连接,且各该区域内两个相对的该第二感测垫是互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该触控结构另包括多个第四桥接线分别设置于各该区域内两个相对的该第二感测垫之间且彼此电性连接,且各该区域内两个相对的该第一感测垫是互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各该区域内两个相对的该第一感测垫是以各该区域的一中心点呈镜像对称排列,以及各该区域内两个相对的该第二感测垫是以各该区域的该中心点呈镜像对称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位于各该第一感测电极两侧的该第二感测垫是以各该第一感测电极镜像对称设置,以及位于各该第二感测电极两侧的该第一感测垫是以各该第二感测电极镜像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各该感测区段另具有两个第一部分与一个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设置于各该感测区段的两端,该第二部分设置于该第一部分之间并与该第三桥接线对应设置,且该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该第二部分的宽度,各该第二感测电极另具有多个第三部分与多个第四部分,其中各该第四部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该第三部分之间,各该第四部分是与该第一桥接线或该第二桥接线对应设置,且各该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各该第四部分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该第一感测垫与该第二感测垫的图案实质上为三角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各该第一感测垫的三角形图案中长度最长的一边是邻近于该第二感测电极的其中一者设置,以及各该第二感测垫的三角形图案中长度最长的一边是邻近于该第一感测电极的其中一者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任两相邻的该感测区段与其间的该第二感测电极在邻近交会的位置分别包括一第一分支电极与一第二分支电极,该第一分支电极与该第二分支电极是沿不同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任两相邻的该第一分支电极的末端与该第二分支电极的末端对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该第一分支电极与该第二分支电极的长度大于等于该区域的边长的25%且小于该区域的边长的7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该感测区段、该第二感测电极、该第一感测垫与该第二感测垫同为一第一图案化导电层,该第一桥接线、该第二桥接线与该第三桥接线同为一第二图案化导电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该多个第一感测串列与该多个第二感测串列的面积和占该多个第一感测串列、该多个第二感测串列、该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与该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的面积和的比例大于等于50%,各该第一感测串列与各该第二感测串列用以进行自容式感测,各该第一感测电极与各该第二感测电极用以进行互容式感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该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与该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的面积和占该多个第一感测串列、该多个第二感测串列、该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与该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的面积和的比例大于等于50%,各该第一感测串列与各该第二感测串列用以进行互容式感测,各该第一感测电极与各该第二感测电极用以进行自容式感测。
15.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的该触控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显示介质层之间。
16.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的该触控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该第二基板设置于该触控结构与该显示介质层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21185A TWI596524B (zh) | 2016-07-05 | 2016-07-05 | 觸控結構及觸控顯示面板 |
TW105121185 | 2016-07-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54350A CN106354350A (zh) | 2017-01-25 |
CN106354350B true CN106354350B (zh) | 2019-04-09 |
Family
ID=5785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249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54350B (zh) | 2016-07-05 | 2016-08-25 |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54350B (zh) |
TW (1) | TWI5965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1584B (zh) * | 2019-04-25 | 2020-08-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 |
TWI710941B (zh) * | 2019-11-29 | 2020-11-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3752A (zh) * | 2010-12-31 | 2011-11-2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以及触摸显示面板 |
CN102968235A (zh) * | 2012-11-27 | 2013-03-13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传感器的触摸检测方法、系统和触控终端 |
GB2521832A (en) * | 2014-01-02 | 2015-07-08 | Nokia Corp | An apparatus and/or method for sensing touch inpu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92143B2 (en) * | 2011-07-29 | 2016-03-2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
TW201333790A (zh) * | 2012-02-08 | 2013-08-16 | Wintek Corp | 電容式觸控面板 |
TW201608445A (zh) * | 2014-08-29 | 2016-03-01 |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 |
TW201610773A (zh) * | 2014-09-09 | 2016-03-16 |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 |
-
2016
- 2016-07-05 TW TW105121185A patent/TWI59652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8-25 CN CN201610724955.0A patent/CN1063543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3752A (zh) * | 2010-12-31 | 2011-11-2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以及触摸显示面板 |
CN102968235A (zh) * | 2012-11-27 | 2013-03-13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传感器的触摸检测方法、系统和触控终端 |
GB2521832A (en) * | 2014-01-02 | 2015-07-08 | Nokia Corp | An apparatus and/or method for sensing touch inpu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96524B (zh) | 2017-08-21 |
CN106354350A (zh) | 2017-01-25 |
TW201802645A (zh) | 2018-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33380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152181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11144144B2 (en) |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10282012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with force sensor | |
CN104615323B (zh) | 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 | |
KR100451773B1 (ko) | 디지털 저항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 |
TWI537635B (zh) | 整合型觸控螢幕 | |
CN109582181B (zh) | 集成触摸屏 | |
TWI498797B (zh) |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 |
US20120162096A1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panel | |
US20120169636A1 (en) | Touchable sensing matrix unit, a co-constructed active array substrate having the touchable sensing matrix unit and a display having the co-constructed active array substrate | |
CN104635976B (zh) | 触摸屏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102232774B1 (ko) |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12045427B2 (en) | Touch electrodes with bar and stripe pattern | |
JP2013143131A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722300B (zh)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 |
TW201516820A (zh) |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 |
CN106662942A (zh) |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 |
CN103186297B (zh) |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4991677B (zh) |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 |
KR20100074820A (ko) | 진동 터치 스크린 패널과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6354350B (zh) |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 |
KR100368688B1 (ko) | 터치 패널의 기판 배선 구조 | |
CN10709239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40029981A (ko) | 터치부,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