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1179A -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21179A CN106221179A CN201610587443.4A CN201610587443A CN106221179A CN 106221179 A CN106221179 A CN 106221179A CN 201610587443 A CN201610587443 A CN 201610587443A CN 106221179 A CN106221179 A CN 1062211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on dioxide
- graphene
- hybrid materials
- nano composite
- composite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08K9/06—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with 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02—Metho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树脂材料的熔融共混改性,具体为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由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的;功能性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来链接二氧化硅与氧化石墨烯的中间桥梁;纳米复合材料,由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作为填料,以聚丙烯树脂为基体,经熔融共混法制得。本发明所用聚合物基体和填料的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充分发挥石墨烯‑二氧化硅的相互阻隔效应以抑制彼此的团聚,并对TPU基体产生明显的协同增强增韧作用。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广,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树脂材料的熔融共混改性,具体为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其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成型等优良性能。但TPU的拉伸强度较低、热稳定不足、形变回复不可控等不足限制了TPU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为了拓宽TPU的应用领域,提高TPU的附加值,对其实施改性是目前TPU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熔融共混具有技术简单、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成为TPU改性的主要技术方式。在众多TPU熔融共混的方法中,在TPU中添加高性能纳米填料是当前TPU复合改性研究中的热点。传统的纳米填料,如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蒙脱土等,以及高性能的纳米填料,如(膨胀)石墨、碳纳米管(CNT)、纤维等加入到TPU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研究。但传统的填料与TPU的相容性较差、界面结合强度低,导致填料的分散均匀性差,需要提高添加量才能获得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当前,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与TPU复合可以充分发挥石墨烯优良的力学、热学、电学及其他功能特性,为制备高性能TPU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因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纳米尺寸效应及高的比表面能导致其在TPU基体中极易团聚,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石墨烯的优异性能,还会降低基体树脂的性能。因此,探索改善石墨烯在TPU基体中的分散,提高其与TPU的界面结合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改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的同时,降低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由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的;功能性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来链接二氧化硅与氧化石墨烯的中间桥梁;二氧化硅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1~1/10。
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将二氧化硅溶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15min,再在体系中滴加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后继续超声15min,将体系移至油浴锅中在60℃下搅拌反应6h,真空抽滤反应液并用乙醇充分洗涤,并在60℃下干燥24h得到氨基化二氧化硅;取氧化石墨烯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1h,再取氨基化二氧化硅分散在水溶液中,超声30min;将氨基化二氧化硅悬浮液缓慢滴加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在30℃下搅拌反应3h;真空抽滤反应液,再在70℃下干燥滤饼24h,研磨、过筛后得到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杂化材料于干燥器中保存待用。
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是采用强氧化剂先将天然石墨氧化得到氧化石墨,氧化石墨再经强力超声得到氧化石墨烯;强氧化剂包括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
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由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作为填料,以聚丙烯树脂为基体,经熔融共混法制得,填料的质量份数0.25~4份,聚氨酯树脂的质量份数为99.75~96份。
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方要求,将所得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与聚氨酯树脂颗粒混合均匀后,在混炼机上熔融共混制备不同填料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熔融共混温度为160~180℃,共混时间为5~20min,转子的转速为10~50r/min。
所述氧化石墨由天然石墨粉制备,步骤如下:在干燥的烧杯中加入浓硫酸,用冰水浴冷却至4℃以下,激烈搅拌下加入NGP和NaNO3的混合物,然后再缓慢加入KMnO4,并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下,继续搅拌反应5min后将体系温度升至35±3℃,恒温搅拌30min后在激烈搅拌下加入去离子水,注意体系反应温度在98±2℃左右,将上述体系转入加热的油浴锅,保持15min,然后加热的去离子水进行高温水解,加H2O2中和未反应的强氧化剂,趁热抽滤并用5%盐酸和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在60~9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36h,得到氧化石墨。
所得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平板硫化机上热压成型获得复合材料板材,热压温度为180~220℃,热压压力为10~20MPa,热压保压时间为10~15min。板材经过裁片得到哑铃状试样做拉伸测试和形状记忆测试。
本发明所采用的填料是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石墨烯由天然石墨经强氧化剂氧化并经强力超声分散得到。在天然石墨氧化制备氧化石墨的过程中,可以在氧化石墨的表面引入大量的极性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和环氧基等);同时,经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二氧化硅表面含有氨基,这些氨基能与氧化石墨烯上的羧基发生电荷吸引作用。基于此,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充当中间桥梁有效地将石墨烯和二氧化硅链接起来形成杂化材料,由于石墨烯是二维片层材料,而二氧化硅是零维颗粒材料,二者能杂化后能彼此阻隔,抑制石墨烯或二氧化硅自身的团聚,从而促进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反应原理如下:
本发明采用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为基体,以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过程简单,复合材料中填料的含量可控制在0.25~4%,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本发明所用聚合物基体和填料的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在技术上为了抑制填料在基体中的团聚、促进分散,采用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为聚合物的改性剂,充分发挥石墨烯-二氧化硅的相互阻隔效应以抑制彼此的团聚,并对TPU基体产生明显的协同增强增韧作用。
(2)本发明的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广。
(3)本发明所得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所需填料的量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GO-SiO2/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伸长率分别为300%、500%和1000%的定伸应力的影响;
图2a为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TGA曲线;
图2b为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DTG曲线;
图3为实施例的GO-g-SiO2、SiO2和氨基化SiO2的红外光谱图;
图4a为实施例GO、SiO2和GO-g-SiO2X-射线衍射图谱;
图4b为实施例TPU和TPU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5a为TPU材料拉伸断面的SEM图像;
图5b为0.5SiO2-GO的SiO2-GO/TPU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SEM图像;
图5c为1SiO2-GO的SiO2-GO/TPU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SEM图像;
图5d为2SiO2-GO的SiO2-GO/TPU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SEM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氧化石墨的制备:在干燥的烧杯中加入115mL 98%的浓硫酸,用冰水浴冷却至4℃以下,激烈搅拌下加入5g NGP和2.5g NaNO3的混合物,然后再缓慢加入15g KMnO4,并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下,继续搅拌反应5min后将体系温度升至(35±3)℃,恒温搅拌30min后在激烈搅拌下加入230mL去离子水。将上述体系转入加热的油浴锅,体系反应温度在98℃左右,保持15min,然后加355mL热的去离子水进行高温水解,加30mL H2O2中和未反应的强氧化剂,趁热抽滤并用用5%盐酸和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在9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得到氧化石墨。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硅(0.2g)溶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15min,再在体系中滴加一定量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后继续超声15min,将体系移至油浴锅中在60℃下搅拌反应6h,真空抽滤反应液并用乙醇充分洗涤,并在60℃下干燥24h得到氨基化二氧化硅;取一定量GO(0.2g)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1h,再取一定量氨基化二氧化硅分散在水溶液中,超声30min。将氨基化二氧化硅悬浮液缓慢滴加到GO水溶液中,在30℃下搅拌反应3h。真空抽滤反应液,再在70℃下干燥滤饼24h,研磨、过筛(325目)后得到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杂化材料于干燥器中保存待用。
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将0.075g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材料和29.925gTPU混合均匀后,将混合物加入到熔融混炼机中于180℃下混炼15min,转子转速为50r/min。复合材料中填料的质量含量为0.25%。
为便于对比,纯TPU以及单独采用二氧化硅为填料的复合材料也采用与上述相同的熔融共混条件制备。
所得的聚氨酯基复合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压片。将样品制备成哑铃状试样(62.5×3.25×1mm3)做拉伸测试和形状记忆测试。其中拉伸速度为50mm/min。
本发明中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与力学性能如图1和表1所示:
表1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可以看出,与纯TPU相比,采用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1000%定伸应力提高了8.13%。并且比相同含量下单独采用二氧化硅为填料所得的复合材料高。
实施例2
氧化石墨的制备、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同实施例1。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将0.15g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与29.85g TPU经与实施例1相同过程的熔融共混后,得到填料质量含量为0.5%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测试试样制备及测试条件同实施例1,拉伸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与纯TPU相比,采用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1000%定伸应力提高了6.77%。并且比相同含量下单独采用二氧化硅为填料所得的复合材料高。
本发明中的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热学性能如图2a、图2b和表2所示:
表2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热学性能
可以看出,与纯TPU相比,采用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都有一定的提高,最快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并且比相同含量下单独采用二氧化硅为填料所得的复合材料高。
实施例3
氧化石墨的制备、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同实施例1。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将0.3g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与29.7g TPU经与实施例1相同过程的熔融共混后,得到填料质量含量为1%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测试试样制备及测试条件同实施例1,拉伸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与纯TPU相比,采用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1000%定伸应力提高了12.58%。并且比相同含量下单独采用二氧化硅为填料所得的复合材料高。
热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与纯TPU相比,采用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都有一定的提高,最快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5℃。并且比相同含量下单独采用二氧化硅为填料所得的复合材料高。
实施例4
氧化石墨的制备、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同实施例1。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将0.6g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与29.4g TPU经与实施例1相同过程的熔融共混后,得到填料质量含量为2%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测试试样制备及测试条件同实施例1,拉伸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与纯TPU相比,采用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1000%定伸应力提高了9.9%。并且比相同含量下单独采用二氧化硅为填料所得的复合材料高。
本发明所涉及的材料的其他结构表征:
(1)红外光谱表征,如图3GO-g-SiO2、SiO2和氨基化SiO2的红外光谱图。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有效连接了GS和nano-SiO2,与—NH2有关吸收峰变化证实了杂化填料内—NH2和—COOH基团之间发生静电作用。
(2)X-射线衍射分析,如图4a和图4b。
(3)扫描电镜照片,如图5a到图5d,SiO2-GO/TPU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SEM图像,分别为(a)TPU,(b)0.5SiO2-GO,(c)1SiO2-GO,(d)2SiO2-GO。
Claims (5)
1.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的;功能性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来链接二氧化硅与氧化石墨烯的中间桥梁;二氧化硅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将二氧化硅溶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15min,再在体系中滴加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后继续超声15min,将体系移至油浴锅中在60℃下搅拌反应6h,真空抽滤反应液并用乙醇充分洗涤,并在60℃下干燥24h得到氨基化二氧化硅;取氧化石墨烯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1h,再取氨基化二氧化硅分散在水溶液中,超声30min;将氨基化二氧化硅悬浮液缓慢滴加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在30℃下搅拌反应3h;真空抽滤反应液,再在70℃下干燥滤饼24h,研磨、过筛后得到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杂化材料于干燥器中保存待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是采用强氧化剂先将天然石墨氧化得到氧化石墨,氧化石墨再经强力超声得到氧化石墨烯;强氧化剂包括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纳米复合材料,由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作为填料,以聚丙烯树脂为基体,经熔融共混法制得,填料的质量份数0.25~4份,聚氨酯树脂的质量份数为99.75~96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方要求,将所得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与聚氨酯树脂颗粒混合均匀后,在混炼机上熔融共混制备不同填料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熔融共混温度为160~180℃,共混时间为5~20min,转子的转速为10~50r/mi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87443.4A CN106221179A (zh) | 2016-07-25 | 2016-07-25 |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87443.4A CN106221179A (zh) | 2016-07-25 | 2016-07-25 |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21179A true CN106221179A (zh) | 2016-12-14 |
Family
ID=5753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87443.4A Pending CN106221179A (zh) | 2016-07-25 | 2016-07-25 |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21179A (zh)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6486A (zh) * | 2017-06-27 | 2017-09-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硅的纳米杂化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641313A (zh) * | 2017-09-28 | 2018-01-30 |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用于3d印刷的高耐磨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880484A (zh) * | 2017-12-05 | 2018-04-06 | 中北大学 | 一种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改性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 |
CN108250561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纤维和石墨烯杂化填料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976608A (zh) * | 2018-08-10 | 2018-12-11 | 福建工程学院 | 一种石墨烯改性黄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251513A (zh) * | 2018-09-17 | 2019-01-22 | 深圳市心版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抗红外辐射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
CN109260969A (zh) * | 2018-10-24 | 2019-01-25 | 江苏大学 | 一种氧化石墨烯/介孔二氧化硅复合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9456522A (zh) * | 2018-09-26 | 2019-03-12 | 上海敏孑图文设计事务所(有限合伙) | 一种半刚性塑料排扣及其制备工艺 |
WO2019071774A1 (zh) * | 2017-10-12 | 2019-04-18 | 江苏宏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病毒穿透手术衣薄膜 |
CN110982233A (zh) * | 2019-12-27 | 2020-04-10 | 福州大学 | 一种高阻隔性RGO-SiO2/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763405A (zh) * | 2020-07-16 | 2020-10-13 | 青岛大学 |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995861A (zh) * | 2020-08-27 | 2020-11-27 | 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耐热制件的go/tpu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625370A (zh) * | 2020-12-31 | 2021-04-09 | 四川六九一二科技有限公司 | 高强、质轻的石墨烯/二氧化硅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3667186A (zh) * | 2021-08-09 | 2021-11-19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DDM-GO@SiO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备TPU的用途 |
CN113831818A (zh) * | 2021-10-14 | 2021-12-24 | 成都虹润制漆有限公司 | 基于功能化石墨烯的水性环氧含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957963A (zh) * | 2022-06-11 | 2022-08-30 | 彭宗健 | 一种改性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
CN115321902A (zh) * | 2022-08-01 | 2022-11-11 | 河北中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防止中子辐射的抗开裂防辐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926381A (zh) * | 2023-02-01 | 2023-04-07 | 江苏耀鸿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硅填充型环氧树脂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
GB2613043A (en) * | 2021-11-17 | 2023-05-24 | Xuzhou College Ind Technology | Graphene-based polymer composite,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3239A (zh) * | 2011-05-20 | 2012-02-08 | 四川大学 | 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无机粒子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US20120065309A1 (en) * | 2010-09-09 | 2012-03-15 |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forming polymer nanocomposite |
CN104231600A (zh) * | 2014-09-22 | 2014-12-24 | 无为县华祥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耐候耐磨性电缆护套材料 |
CN104231598A (zh) * | 2014-09-18 | 2014-12-24 | 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高水解稳定性的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356926A (zh) * | 2014-11-05 | 2015-02-18 | 侨健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高机械性能耐磨工程机械用水性涂料 |
CN104893102A (zh) * | 2015-06-04 | 2015-09-09 | 西华大学 | 聚丙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542228A (zh) * | 2016-01-31 | 2016-05-0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功能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
-
2016
- 2016-07-25 CN CN201610587443.4A patent/CN10622117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65309A1 (en) * | 2010-09-09 | 2012-03-15 |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forming polymer nanocomposite |
CN102343239A (zh) * | 2011-05-20 | 2012-02-08 | 四川大学 | 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无机粒子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31598A (zh) * | 2014-09-18 | 2014-12-24 | 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高水解稳定性的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31600A (zh) * | 2014-09-22 | 2014-12-24 | 无为县华祥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耐候耐磨性电缆护套材料 |
CN104356926A (zh) * | 2014-11-05 | 2015-02-18 | 侨健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高机械性能耐磨工程机械用水性涂料 |
CN104893102A (zh) * | 2015-06-04 | 2015-09-09 | 西华大学 | 聚丙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542228A (zh) * | 2016-01-31 | 2016-05-0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功能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FENG LUO ET AL: ""Interfacial Enhancement of Maleated Polypropylene/Silica Composites Using Graphene Oxid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
JUN BIAN ET AL: ""Fabrication of microwave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s: Effects of filler on morphology, mechanical,thermal and conductive properties"", 《COMPOSITES:PART A》 * |
蔺海兰等: ""共混型石墨烯-nanoSiO2/TP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复合材料学报》 *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50561B (zh) * | 2016-12-29 | 2020-10-16 | 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纤维和石墨烯杂化填料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250561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纤维和石墨烯杂化填料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216486A (zh) * | 2017-06-27 | 2017-09-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硅的纳米杂化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641313A (zh) * | 2017-09-28 | 2018-01-30 |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用于3d印刷的高耐磨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9071774A1 (zh) * | 2017-10-12 | 2019-04-18 | 江苏宏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病毒穿透手术衣薄膜 |
CN107880484A (zh) * | 2017-12-05 | 2018-04-06 | 中北大学 | 一种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改性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 |
CN108976608A (zh) * | 2018-08-10 | 2018-12-11 | 福建工程学院 | 一种石墨烯改性黄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251513A (zh) * | 2018-09-17 | 2019-01-22 | 深圳市心版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抗红外辐射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
CN109456522A (zh) * | 2018-09-26 | 2019-03-12 | 上海敏孑图文设计事务所(有限合伙) | 一种半刚性塑料排扣及其制备工艺 |
CN109260969A (zh) * | 2018-10-24 | 2019-01-25 | 江苏大学 | 一种氧化石墨烯/介孔二氧化硅复合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10982233A (zh) * | 2019-12-27 | 2020-04-10 | 福州大学 | 一种高阻隔性RGO-SiO2/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982233B (zh) * | 2019-12-27 | 2021-11-26 | 福州大学 | 一种高阻隔性RGO-SiO2/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763405A (zh) * | 2020-07-16 | 2020-10-13 | 青岛大学 |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763405B (zh) * | 2020-07-16 | 2023-01-13 | 青岛大学 |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995861A (zh) * | 2020-08-27 | 2020-11-27 | 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耐热制件的go/tpu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625370B (zh) * | 2020-12-31 | 2021-09-17 | 四川六九一二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高强、质轻的石墨烯/二氧化硅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625370A (zh) * | 2020-12-31 | 2021-04-09 | 四川六九一二科技有限公司 | 高强、质轻的石墨烯/二氧化硅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3667186A (zh) * | 2021-08-09 | 2021-11-19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DDM-GO@SiO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备TPU的用途 |
CN113831818A (zh) * | 2021-10-14 | 2021-12-24 | 成都虹润制漆有限公司 | 基于功能化石墨烯的水性环氧含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
GB2613043A (en) * | 2021-11-17 | 2023-05-24 | Xuzhou College Ind Technology | Graphene-based polymer composite,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
CN114957963A (zh) * | 2022-06-11 | 2022-08-30 | 彭宗健 | 一种改性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
CN115321902A (zh) * | 2022-08-01 | 2022-11-11 | 河北中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防止中子辐射的抗开裂防辐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321902B (zh) * | 2022-08-01 | 2023-04-14 | 河北中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防止中子辐射的抗开裂防辐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926381A (zh) * | 2023-02-01 | 2023-04-07 | 江苏耀鸿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硅填充型环氧树脂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21179A (zh) | 石墨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
CN105585789B (zh) | 一种聚苯乙烯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93749A (zh) | 一种纳米Al2O3复合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 | |
CN105295028B (zh) | 一种石墨烯原位改性聚内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4893102A (zh) | 聚丙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34264B (zh) | 石墨烯增强超疏水罩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25146A (zh) | 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 |
CN102516821A (zh) | 室温硫化硅酮胶用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 | |
CN103450487A (zh) | 一种亲疏水性可调的纳米SiO2粉体 | |
CN101787171A (zh) | SiOX/PMMA纳米复合树脂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5949536A (zh) | 具有高强度天然橡胶/碳纳米管导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9265934A (zh) | 插层改性氧化石墨烯改性填料及制备pbt复合材料的方法 | |
CN105924676A (zh) | 氨基酸修饰的填料及制备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
CN106433221B (zh) | 一种单层硅酸盐改性的超细重质碳酸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49460A (zh) | 高强度高抗菌性防水型导电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065148A (zh) | 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材料及制备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 |
CN109574507A (zh) | 一种纳米级球形生物活性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423616B (zh) | 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用三重组分复合补强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6957464A (zh) | 一种碳纳米管均匀分散于天然胶乳中的制备方法 | |
CN103172983A (zh) | 聚酯-碳纳米管-电气石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294283B (zh) | 一种多相纳米级复合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6117949B (zh) |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8916B (zh) | 一种基于电荷环境调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改性方法及应用 | |
CN113793717A (zh) | 石墨烯/纳米炭黑/碳纳米管复合导电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748220A (zh) | 一种基于化学改性实现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润湿性的调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