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4727A -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4727A CN106034727A CN201610604981.XA CN201610604981A CN106034727A CN 106034727 A CN106034727 A CN 106034727A CN 201610604981 A CN201610604981 A CN 201610604981A CN 106034727 A CN106034727 A CN 1060347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oil
- planting
- soil
- fertil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属于种植领域,包括选地、整地、油茶种植、红薯种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大豆和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利用这三种作物对阳光的需求及空间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互补性,实现立体化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油茶间套种大豆能有效促进油茶生长,大豆属于豆科植物,能起到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氮元素可以明显促进油茶树体的营养生长。红薯和大豆种植在高垄上,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垄间距设置大,便于大豆和红薯苗通风和充分接收阳光;通过合理配置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和有机质肥料,有效促进油茶、大豆和红薯的生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木本科油料作物,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油茶适合栽培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对降水量和日照时长上的要求较高,油茶在地球上主要的分布范围为北半球。油茶具有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油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左右,比橄榄油高出7%,油酸含量达80%~83%,亚油酸达7%~13%,并富含维生素A、B、D、E等,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茶籽油因其油质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保健功能好而成为了全球最优质的食用植物油,长期食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茶籽油除了用于食用,还可继续深加工成为保健用油、注射用油等深加工产品。油茶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茶籽油及其精加工产品的价值。油茶的生态效益显著,可以在荒山或者宜林荒地种植,油茶属于常绿树种,根系发达,可以起到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由于油茶较为耐火而不易燃,因此在森林中起到防火、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同时油茶林的存在能够增加土壤的腐殖质的含量,加速土壤的成熟和岩石的风化,改善林地的土壤状况。
大豆,属一年生草本,大豆营养全面,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且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容易被消化吸收;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组织胆固醇的吸收,对动脉硬化患者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豆渣中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同时,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调节胃肠功能及胰岛素水平等功能。
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种植油茶可以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油茶、大豆和红薯这三种作物在对阳光的需求、生长发育时间以及空间利用方面存在互补性,相互间适合立体搭配种植,本发明通过对油茶、大豆和红薯的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提高农业产出的效益和农业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油茶、大豆和红薯三种作物生长习性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特点,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种植效果好且产出量高的油茶、大豆与红薯的立体种植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油茶种植、红薯种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灌条件好的种植地;
(2)整地:每亩地用8~10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20~35kg腐熟的饼肥、25~40kg复合肥、10~20kg硅肥和300~5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
(3)油茶种植:3~4月份按照行距3m、株距2m种植1~2年生油茶树苗,挖种植穴,穴深为0.6~0.8m,将油茶树苗种植于穴内,施用营养肥料,将营养肥料与挖出来的土混合均匀后回填,浇透水;
(4)红薯种植:在油茶种植行间隙内起高垄,于4月中下旬或者5月上旬在高垄上间隔种植红薯块茎,间距为6~10cm,然后覆盖营养土;
(5)大豆种植:红薯种植完毕后,在高垄上开小穴种植大豆,每小穴播2粒大豆种子,覆盖营养土,穴与穴间距为0.2~0.3m;
(6)田间管理:大豆定苗并及时拔除杂草;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高温天气于傍晚进行适量浇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量追肥;
(7)采收:红薯于8~9月份进行采收;大豆于9月份进行采收;待茶果色泽鲜亮,果皮茸毛脱尽,果壳微裂,籽粒变黑发亮即可进行收割。
优选地,步骤(3)中营养肥料由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组成,所述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的重量比为5:1:2:2:1:2。
优选地,高垄的宽度为0.8~0.9m,垄间距为0.3~0.5m。
优选地,所述营养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心土15~20份、玉米芯8~12份、草木灰10~15份、蚕沙5~9份、果皮屑8~1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大豆和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利用油茶、大豆和红薯这三种作物对阳光的需求、生长发育空间及空间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互补性,实现立体化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油茶间套种大豆能有效促进油茶生长,大豆属于豆科植物,能起到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氮元素可以明显促进油茶树体的营养生长。红薯和大豆种植在高垄上,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垄间距设置大,便于大豆和红薯苗通风和充分接收阳光;通过合理配置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和有机质肥料,有效促进油茶、大豆和红薯的生长;采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作物产量高、品质高,便于推广和适合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油茶种植、红薯种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灌条件好的种植地;
(2)整地:每亩地用8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20kg腐熟的饼肥、25kg复合肥、10kg硅肥和3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
(3)油茶种植:3~4月份按照行距3m、株距2m种植1~2年生油茶树苗,挖种植穴,穴深为0.6~0.8m,将油茶树苗种植于穴内,施用营养肥料,将营养肥料与挖出来的土混合均匀后回填,浇透水;其中营养肥料由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组成,所述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的重量比为5:1:2:2:1:2;
(4)红薯种植:在油茶种植行间隙内起高垄,于4月中下旬或者5月上旬在高垄上间隔种植红薯块茎,间距为6~10cm,然后覆盖营养土;其中,高垄的宽度为0.8m,垄间距为0.3m;
(5)大豆种植:红薯种植完毕后,在高垄上开小穴种植大豆,每小穴播2粒大豆种子,覆盖营养土,穴与穴间距为0.2~0.3m;
(6)田间管理:大豆定苗并及时拔除杂草;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高温天气于傍晚进行适量浇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量追肥;
(7)采收:红薯于8~9月份进行采收;大豆于9月份进行采收;待茶果色泽鲜亮,果皮茸毛脱尽,果壳微裂,籽粒变黑发亮即可进行收割。
其中,步骤(4)和(5)中所述营养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心土15份、玉米芯8份、草木灰10份、蚕沙5份、果皮屑8份。
实施例2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油茶种植、红薯种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灌条件好的种植地;
(2)整地:每亩地用9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35kg腐熟的饼肥、40kg复合肥、20kg硅肥和5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
(3)油茶种植:3~4月份按照行距3m、株距2m种植1~2年生油茶树苗,挖种植穴,穴深为0.6~0.8m,将油茶树苗种植于穴内,施用营养肥料,将营养肥料与挖出来的土混合均匀后回填,浇透水;其中,营养肥料由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组成,所述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的重量比为5:1:2:2:1:2;
(4)红薯种植:在油茶种植行间隙内起高垄,于4月中下旬或者5月上旬在高垄上间隔种植红薯块茎,间距为6~10cm,然后覆盖营养土;高垄的宽度为0.9m,垄间距为0.5m;
(5)大豆种植:红薯种植完毕后,在高垄上开小穴种植大豆,每小穴播2粒大豆种子,覆盖营养土,穴与穴间距为0.2~0.3m;
(6)田间管理:大豆定苗并及时拔除杂草;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高温天气于傍晚进行适量浇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量追肥;
(7)采收:红薯于8~9月份进行采收;大豆于9月份进行采收;待茶果色泽鲜亮,果皮茸毛脱尽,果壳微裂,籽粒变黑发亮即可进行收割。
其中步骤(4)和(5)中所述营养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心土20份、玉米芯12份、草木灰15份、蚕沙9份、果皮屑12份。
实施例3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油茶种植、红薯种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灌条件好的种植地;
(2)整地:每亩地用10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30kg腐熟的饼肥、28kg复合肥、15kg硅肥和45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
(3)油茶种植:3~4月份按照行距3m、株距2m种植1~2年生油茶树苗,挖种植穴,穴深为0.6~0.8m,将油茶树苗种植于穴内,施用营养肥料,将营养肥料与挖出来的土混合均匀后回填,浇透水;其中营养肥料由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组成,所述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的重量比为5:1:2:2:1:2;
(4)红薯种植:在油茶种植行间隙内起高垄,于4月中下旬或者5月上旬在高垄上间隔种植红薯块茎,间距为6~10cm,然后覆盖营养土;高垄的宽度为0.9m,垄间距为0.5m;
(5)大豆种植:红薯种植完毕后,在高垄上开小穴种植大豆,每小穴播2粒大豆种子,覆盖营养土,穴与穴间距为0.2~0.3m;
(6)田间管理:大豆定苗并及时拔除杂草;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高温天气于傍晚进行适量浇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量追肥;
(7)采收:红薯于8~9月份进行采收;大豆于9月份进行采收;待茶果色泽鲜亮,果皮茸毛脱尽,果壳微裂,籽粒变黑发亮即可进行收割。
其中,步骤(4)和(5)中所述营养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心土16份、玉米芯10份、草木灰12份、蚕沙7份、果皮屑10份。
实施例4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油茶种植、红薯种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灌条件好的种植地;
(2)整地:每亩地用8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30kg腐熟的饼肥、28kg复合肥、14kg硅肥和4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
(3)油茶种植:3~4月份按照行距3m、株距2m种植1~2年生油茶树苗,挖种植穴,穴深为0.6~0.8m,将油茶树苗种植于穴内,施用营养肥料,将营养肥料与挖出来的土混合均匀后回填,浇透水;其中营养肥料由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组成,所述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的重量比为5:1:2:2:1:2;
(4)红薯种植:在油茶种植行间隙内起高垄,于4月中下旬或者5月上旬在高垄上间隔种植红薯块茎,间距为6~10cm,然后覆盖营养土;高垄的宽度为0.8~0.9m,垄间距为0.3~0.5m;
(5)大豆种植:红薯种植完毕后,在高垄上开小穴种植大豆,每小穴播2粒大豆种子,覆盖营养土,穴与穴间距为0.2~0.3m;
(6)田间管理:大豆定苗并及时拔除杂草;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高温天气于傍晚进行适量浇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量追肥;
(7)采收:红薯于8~9月份进行采收;大豆于9月份进行采收;待茶果色泽鲜亮,果皮茸毛脱尽,果壳微裂,籽粒变黑发亮即可进行收割。
其中,步骤(4)和(5)中所述营养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心土18份、玉米芯8份、草木灰15份、蚕沙8份、果皮屑10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油茶种植、红薯种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灌条件好的种植地;
(2)整地:每亩地用8~10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20~35kg腐熟的饼肥、25~40kg复合肥、10~20kg硅肥和300~5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
(3)油茶种植:3~4月份按照行距3m、株距2m种植1~2年生油茶树苗,挖种植穴,穴深为0.6~0.8m,将油茶树苗种植于穴内,施用营养肥料,将营养肥料与挖出来的土混合均匀后回填,浇透水;
(4)红薯种植:在油茶种植行间隙内起高垄,于4月中下旬或者5月上旬在高垄上间隔种植红薯块茎,间距为6~10cm,然后覆盖营养土;
(5)大豆种植:红薯种植完毕后,在高垄上开小穴种植大豆,每小穴播2粒大豆种子,覆盖营养土,穴与穴间距为0.2~0.3m;
(6)田间管理:大豆定苗并及时拔除杂草;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高温天气于傍晚进行适量浇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量追肥;
(7)采收:红薯于8~9月份进行采收;大豆于9月份进行采收;待茶果色泽鲜亮,果皮茸毛脱尽,果壳微裂,籽粒变黑发亮即可进行收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营养肥料由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组成,所述复合肥、硫酸镁、微硅粉、椰糠、草木灰和泥炭的重量比为5:1:2: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垄的宽度为0.8~0.9m,垄间距为0.3~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心土15~20份、玉米芯8~12份、草木灰10~15份、蚕沙5~9份、果皮屑8~12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04981.XA CN106034727A (zh) | 2016-07-28 | 2016-07-28 |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04981.XA CN106034727A (zh) | 2016-07-28 | 2016-07-28 |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4727A true CN106034727A (zh) | 2016-10-26 |
Family
ID=57196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04981.XA Pending CN106034727A (zh) | 2016-07-28 | 2016-07-28 |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34727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13692A (zh) * | 2016-12-27 | 2017-05-10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明亿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提高油茶果产量的套种方法 |
CN107047043A (zh) * | 2017-06-08 | 2017-08-18 | 武冈市老街卤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大豆红薯套种方法 |
CN107242073A (zh) * | 2017-06-14 | 2017-10-13 | 贵州祥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 |
CN107711241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东兰县旺达板栗茶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茶油树间种大豆的方法 |
CN108849176A (zh) * | 2018-06-08 | 2018-11-23 | 贵州环山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与红薯的套种方法 |
CN111543270A (zh) * | 2020-05-20 | 2020-08-18 | 紫云自治县紫香源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红心薯和桑叶混合种植的方法 |
CN112243778A (zh) * | 2020-10-13 | 2021-01-22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一种油茶套种大豆增产种植方法 |
CN112655444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溆浦森鑫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猕猴桃、生姜与大豆立体种植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5807A (zh) * | 2014-10-11 | 2015-02-11 | 高深 | 一种大豆的种植方法 |
CN105493881A (zh) * | 2016-02-09 | 2016-04-20 | 江文得 | 绿色高产油茶-茶叶-红薯以及胡麻籽种混合种植方法 |
CN105494005A (zh) * | 2015-12-14 | 2016-04-20 | 朱孝军 | 一种茶油树植苗造林的丰产栽培方法 |
CN105660075A (zh) * | 2014-11-18 | 2016-06-15 | 成都市创为凯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玉米间作大豆套作红薯的种植方法 |
-
2016
- 2016-07-28 CN CN201610604981.XA patent/CN1060347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5807A (zh) * | 2014-10-11 | 2015-02-11 | 高深 | 一种大豆的种植方法 |
CN105660075A (zh) * | 2014-11-18 | 2016-06-15 | 成都市创为凯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玉米间作大豆套作红薯的种植方法 |
CN105494005A (zh) * | 2015-12-14 | 2016-04-20 | 朱孝军 | 一种茶油树植苗造林的丰产栽培方法 |
CN105493881A (zh) * | 2016-02-09 | 2016-04-20 | 江文得 | 绿色高产油茶-茶叶-红薯以及胡麻籽种混合种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彭兴富等: "春大豆间玉米套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 |
彭映赫等: "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湖南林业科技》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13692A (zh) * | 2016-12-27 | 2017-05-10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明亿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提高油茶果产量的套种方法 |
CN107047043A (zh) * | 2017-06-08 | 2017-08-18 | 武冈市老街卤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大豆红薯套种方法 |
CN107242073A (zh) * | 2017-06-14 | 2017-10-13 | 贵州祥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 |
CN107711241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东兰县旺达板栗茶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茶油树间种大豆的方法 |
CN108849176A (zh) * | 2018-06-08 | 2018-11-23 | 贵州环山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与红薯的套种方法 |
CN112655444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溆浦森鑫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猕猴桃、生姜与大豆立体种植的方法 |
CN111543270A (zh) * | 2020-05-20 | 2020-08-18 | 紫云自治县紫香源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红心薯和桑叶混合种植的方法 |
CN112243778A (zh) * | 2020-10-13 | 2021-01-22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一种油茶套种大豆增产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34727A (zh) | 一种油茶、大豆与红薯立体种植的方法 | |
CN103155770B (zh) | 指天椒的栽培管理方法 | |
CN106069092A (zh) | 一种番茄的高效益种植方法 | |
CN104396667B (zh) | 一种蜂糖李的种植方法 | |
CN102523936A (zh) | 一种利用香蕉秆、茎叶作基质露天栽培竹荪的方法 | |
CN106472078A (zh) | 一种火龙果的高效种植方法 | |
CN106069171A (zh) | 旱藕的种植方法 | |
CN103314785A (zh) | 一种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 |
CN106258311A (zh) | 一种油茶与花生立体种植的方法 | |
CN104885761A (zh) | 涵养石漠化山地佛手瓜的栽培方法 | |
CN105052669A (zh) | 葡萄园套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 |
CN107494098A (zh) | 一种富硒大米的种植方法 | |
CN106472080A (zh) | 一种大棚火龙果的栽培方法 | |
CN103910581B (zh) | 一种多维双孢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901684A (zh) | 一种提高藜麦产量的种植方法 | |
CN104871915A (zh) |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台湾番石榴的栽培方法 | |
CN106665051A (zh) | 富硒甘蔗的种植方法 | |
CN104956979A (zh) | 涵养石漠化山地台湾番石榴的栽培方法 | |
CN103988652A (zh) | 一种番茄与芸豆的套种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6982623A (zh) | 一种富硒黄豆的高产种植法 | |
CN105613006A (zh) | 一种花生的种植方法 | |
CN107624489A (zh) | 一种富硒荔枝的种植方法 | |
CN104446919A (zh) | 一种棚式人工栽培榛蘑的栽培基质配方及栽培方法 | |
CN108812116A (zh) | 一种辣椒、丝瓜及蕹菜的复合立体生态套种栽培方法 | |
CN105340528A (zh) | 一种桑树林下套种半夏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