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4858B - 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74858B CN105874858B CN201480056059.0A CN201480056059A CN105874858B CN 105874858 B CN105874858 B CN 105874858B CN 201480056059 A CN201480056059 A CN 201480056059A CN 105874858 B CN105874858 B CN 1058748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channel
- sta
- access point
- specified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所述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入点获取N个终端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的Ri(n),其中,1≤i≤N,N为大于1的正整数;计算STAi在子信道n上传输平均数据量时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Ti(n),且当指定子信道组合方式符合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接入点为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n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本发明通过在接入点侧配置多个并行的收发机实现STAi的并行传输,增加了信道接入时间,减小了信道带宽,提升STA的数据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面向物联网的无线局域网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其中,无线视频监控网络就是面向物联网的无线局域网的具体应用场景。
面向物联网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ah将中国的779~787MHz频段划分成8个1MHz信道、4个2MHz信道、2个4MHz信道和1个8MHz信道。按照802.11ah的信道划分方法,中国用于各类控制或传感器设备的1GHz以下物联网频段的最大信道带宽仅为8MHz(779~787MHz频段)。而无线视频监控网络中高清视频流的数据速率较高,例如,高清视频监控网络中单个终端的数据速率为0.5Mbps~2.5Mbps,假设无线视频监控网络中终端(Station,STA)的数量是12个,则无线视频监控网络的聚合吞吐量可能达到30Mbps。此外,高清视频流压缩编码分为固定比特率压缩和变比特率压缩两种编码方式,对于变比特率压缩编码,数据速率与监测内容的变化快慢密切相关,从而使视频数据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而影响无线视频监控网络的吞吐量和时延等网络指标参数。
无线视频监控网络中的视频汇聚中心的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负责接收网络中的各个STA上传的视频流数据。由于779~787MHz频段对应的波长值较大,受限于设备外形尺寸,无线视频监控网络设备一般不采用多天线技术。当所述AP采用单收发机、按照IEEE 802.11ah标准在8MHz信道上组网时,由于带宽有限,多个高清视频流并发传输很容易使网络负载达到饱和状态。当无线视频监控网络负载接近饱和时,如果有少量STA因信道质量恶化、距离较远等原因而被迫使用低速的调制编码策略,就会导致无线视频监控网络的实际吞吐量低于业务负载,增大整个网络的平均时延,不能满足所有STA的时延等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例如,对于8MHz信道带宽,如果无线视频监控网络中的少量STA只能采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式,则数据速率仅是6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的数据速率的1/4,这些低速的STA会显著降低网络平均吞吐量,增大平均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网络吞吐量低、时延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入点的收发机配置方法,应用于物联网,将物联网的频段拆分成包含1MHz子信道、2MHz子信道、4MHz子信道和8MHz子信道中任意组合的多个子信道组合,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包含N个终端STAi,其中,1≤i≤N,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的任意STAi,接入点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当所述接入点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每个子信道n上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包括:
所述接入点AP利用子信道n上配置的收发机向所述子信道n上分配的终端STAi发送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以使所述STAi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并按照所述调度信息与自身所在子信道上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由所述接入点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接入点的收发机配置方法获得;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包括:
终端STAi接收到接入点AP下发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
所述STAi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以及按照所述调度信息包含的信道切换时间切换至目标子信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子信道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及关联标识与所述目标子信道上配置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点,将物联网的频段拆分成包含1MHz子信道、2MHz子信道、4MHz子信道和8MHz子信道中任意组合的多个子信道组合,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包含N个终端STAi,其中,1≤i≤N,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用于:
对于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的任意STAi,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当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每个子信道n上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接入点获取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子信道n的Ri(n),以及,计算STAi在子信道n上传输平均数据量时所需的Ti(n),且当指定子信道组合方式符合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接入点为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n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通过在接入点侧配置多个并行的收发机实现STAi的并行传输,相当于增加了信道接入时间;同时信道带宽减小后,通常能够提升STA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采用多个收发机并行运行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收发机的无线视频监控汇聚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信道分配指示消息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中分配字段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分配字段中分配控制字段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又一种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首先将物联网的8MHz频段划分为更小带宽的子信道,具有多个收发机的接入点使各个收发机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子信道上,每个收发机对应管理多个STA、接收多个STA发送的视频监控数据,即不同子信道上的STA以频分复用方式并行运行,拆分成子信道相当于增加独立信道实现并行传输,从而增加信道接入时间;而且,在信道带宽减小,而发送功率不变的情况下,STA能够相应提升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策略)等级和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能够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述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收发机的无线视频监控汇聚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视频监控汇聚网络包括视频汇聚中心的接入点AP,AP采用多个收发机结构,各个收发机采用频分复用方式运行在多个独立的子信道上,每个收发机可以与所在信道上的多个STA之间进行通信,而且收发机可以全部采用单个全向天线、单个定向天线或者多个天线。AP将多个收发机的视频监控数据汇总,再发向视频汇聚中心(视频监控的用户端)。
下面将结合图1所示的视频监控汇聚网络,介绍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在执行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实施例之前,AP首先将物联网779~787MHz频段的8MHz信道划分成子信道,并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保存在本地,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下面的9种子信道组合方式:
(1)2个4MHz的子信道,AP需要2套收发机;
(2)1个4MHz子信道和2个2MHz子信道,AP需要3套收发机;
(3)1个4MHz子信道、1个2MHz子信道和2个1MHz子信道,AP需要4套收发机;
(4)4个2MHz子信道,AP需要4套收发机;
(5)1个4MHz子信道和4个1MHz子信道,AP需要5套收发机;
(6)3个2MHz子信道和2个1MHz子信道,AP需要5套收发机;
(7)2个2MHz子信道和4个1MHz子信道,AP需要6套收发机;
(8)1个2MHz子信道和6个1MHz子信道,AP需要7套收发机;
(9)8个1MHz子信道,AP需要8套收发机。
其中,(1)~(9)这9种组合方式是按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排列的,AP可以按照这个顺序确定指定子信道组合方式。例如,第一次确定第(1)种组合方式作为指定子信道组合;若第(1)种组合方式不满足要求,第二次确定第(2)种组合方式作为指定子信道组合,依次类推。
另一种是下面的4种子信道组合方式:
(I)1个8MHz子信道;
(II)2个4MHz的子信道;
(III)1个4MHz的子信道和2个2MHz子信道;
(IV)4个2MHz子信道;
同理,(I)~(IV)这4种组合方式也是按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排列的,AP可以按照这个顺序确定指定子信道组合方式。
当779~787MHz频段的信道资源仍然不足时,还可将470~566MHz,614~779MHz频段分成多个带宽为1MHz的子信道,与779~787MHz频段的8个1MHz子信道一起,构成8个以上的1MHz子信道组合,此时AP需要8套以上的收发机。
接入点按照上述的子信道组合的顺序,依次确定指定子信道组合,并计算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满足无线视频监控网络中各个STA的时延QoS要求及整个网络的网络吞吐量。例如,假设,在1个8MHz的信道上不满足上述要求时,按照上述的子信道组合的顺序,继续判断2个4MHz的子信道是否满足上述要求。如果两个子信道组合的子信道数量相同,但由于两个子信道组合中子信道的带宽不完全相同,也需要按照上述顺序判断子信道数量相同但子信道的带宽不同的子信道组合是否满足要求。
由于信道带宽越小,STA的MCS的等级和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越显著,将8MHz的信道划分成8个1MHz的子信道,同时,AP配置8个收发机,得到的无线视频监控网络能支持更高的网络吞吐量,并能够容纳更多的STA。但是,AP每增加一个收发机会相应增加成本,因此,STA在各个子信道上的分配问题变为在保证网络吞吐量的前提下使用的收发机数量最小的优化问题。在具体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每个STAi在新分配的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不小于平均数据传输速率Ri,QoS,其中,Ri,QoS是STAi的视频源编码后的平均数据速率,n=1,2,…,15,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4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8个1MHz的子信道。一般情况下,STA在新分配的子信道上的Ri(n)大于自身所需的Ri,QoS。
(2)在一个信标周期TBI内,每个子信道n上分配的所有STA的信道接入时间之和不大于该子信道n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n)。
在部署无线视频监控网络时,接入点按照上述子信道组合的顺序将779~787MHz信道进行划分成小带宽的子信道。或者,在无线视频监控网络配置好后,正常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负载超过网络的承载极限的情况,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实施例对已有无线监控网络进行优化。
请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的AP中,假设所述AP覆盖区域内包含N个STA,利用STAi代表AP覆盖区域内的任意一个STA,其中,1≤i≤N,N为AP覆盖区域内的STA的数量,且为大于1的正整数。
如图2所示,所述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AP根据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及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Ri(n),以及所述STA在所述子信道n上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AP按照上述的(1)~(9)或(I)~(IV)的顺序确定指定子信道组合。
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信息可以包括STAi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息(Receive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或STAi的接收信噪比信息。
首先,AP获取各个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例如,STAi的RSSI)。
在系统优化过程中AP已经与STA进行通信,此种应用场景下,AP能够根据STA发送的信号确定该STA的RSSI。在系统初期配置过程中,AP可以对STA进行信号测试,或者,通过AP与STA之间的距离进行估计,获得该STA的RSSI。
然后,AP根据各个STAi的RSSI查询接收机最小灵敏度表,得到每个STAi在子信道n上的Ri(n)。关于收发机最小灵敏度表的内容请详见后文中表1~表3的相关内容。
AP获得STAi在子信道n上的Ri(n)后,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平均数据量Di及STAi在子信道n上的Ri(n),获取所述STAi在子信道n上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其中,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Di是所述STAi的Ri,QoS与信标周期TBI的乘积,如公式1所示:
Di=Ri,QoS×TBI (公式1)
其中,Ri,QoS是STA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参数之一,AP可以从接收到所述STAi发送的最新TSPEC(Traffic Speccification,业务规范)元素中获得,所述TSPEC元素中包含所述Ri,QoS。
AP根据公式2计算所述STAi在子信道n上传输Di需要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S120,AP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N个STAi的分配要求。如果符合分配要求,则执行步骤S130;否则,执行步骤S14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AP根据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各个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子信道n上的STAi。
可选地,可以按照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子信道带宽递减的顺序,逐个为各个子信道分配STAi。在为某一子信道分配STAi时,可以按照STAi在该子信道n上的Ri(n)递减的顺序分配STAi;也可以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该子信道n上所需的Ti(n)递增的顺序分配STAi。
可选地,也可以按照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子信道带宽递增的顺序,逐个为各个子信道分配STAi。
由于同一子信道上的各个STAi采用时分方式复用该子信道,因此,AP在将STAi分配到各个子信道上时,必须保证同一子信道上的所有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之和不大于该子信道的Tavailable(n),其中,An表示被分配到子信道n上的STA的集合。
为各个子信道上分配好子信道后,所有STAi仅在自己的子信道上按照当前子信道的带宽以固定带宽方式向AP发送数据。例如,STAi被分配到一个4MHz的子信道上,则该STAi始终以4MHz的带宽向AP发送数据。
2)若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都使用完,且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3)若不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且每个子信道n上的各个STAi的接入时间总和不大于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S130,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每个子信道n上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如果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N个STAi的分配要求,在S140中,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顺序,确定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并返回执行步骤S110,直到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为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已分配STAi的每个子信道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接入点获取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子信道n的Ri(n),以及,计算STAi在子信道n上传输平均数据量时所需的Ti(n),且当指定子信道组合方式符合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接入点为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n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通过在接入点侧配置多个并行的收发机实现STAi的并行传输,相当于增加了信道接入时间;同时信道带宽减小后,通常能够提升STA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采用多个收发机并行运行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
请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的AP中,假设AP覆盖区域内包含N个STA,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S210,AP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确定指定子信道组合,以及,按照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各个子信道n带宽递减的顺序,确定目标子信道。
按照前面叙及的(1)~(9)或(I)~(IV)示出的子信道组合方式的顺序,确定指定子信道组合。
进一步,从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确定一个目标子信道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子信道的带宽递减的顺序确定目标子信道。假设指定子信道组合为1个4MHz和2个2MHz的子信道,则首先将4MHz的子信道确定为目标子信道,然后,再将其中一个2MHz的子信道确定为新的目标子信道,最后,将另一个2MHz的子信道确定为新的目标子信道。
S220,AP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
S230,AP判断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n上的Ri(n)是否不小于自身的Ri,QoS;如果是,则执行S240;否则,返回执行S210,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确定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
将STAi分配到目标子信道n时,必须保证STAi在该目标子信道n上的Ri(n)不小于Ri,QoS。这样,才能保证STAi的数据传输需求,即STAi可以运行在该子信道n上。如果STAi在子信道n的Ri(n)小于Ri,QoS时,则表明STAi不能运行在该子信道n上。通常情况下,STA在新分配的子信道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大于自身所需的平均数据传输速率Ri,QoS。
S240,AP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Di及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所需的Ti(n)。
S250,AP根据各个STAi在目标子信道n上所需的Ti(n)和所述目标子信道n的Tavailable(n),确定为所述目标子信道n分配的STAi。
S260,AP判断N个STA是否均分配完,如果是,则执行S270;如果否,则按照子信道的带宽递减的顺序,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新的目标子信道,然后,返回执行S220;重复执行步骤S220~S250,确定分配到新的目标子信道上的STAi,直到全部终端均分配完。
上述实例中,确定分配到4MHz子信道上的STAi后,如果还存在未分配的STAi,则继续按照上述的方法确定分配到2MHz子信道上的STAi,直到全部STAi都分配完。
S270,AP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n上所分配的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总和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子信道n的Tavailable(n);
如果是,则执行S280;如果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存在至少一个子信道上分配的全部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之和大于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则返回执行S210,确定下一组子信道组合为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确定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前几个子信道上分配的STAi时,是根据子信道的Tavailable(n)分配该子信道上的STAi,不需要重复计算该信道上的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总和是否不大于Tavailable(n),只需要计算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最后一个子信道上的全部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总和是否不大于Tavailable(n)。
S280,AP确定使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并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n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确定子信道组合后,就能够确定AP需要配置的收发机的数量,AP为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配置一个收发机。
还可以为其中某些子信道再配置一个备用的收发机,当该子信道对应的收发机损坏时,启动备用收发机,从而保证STAi能够不间断通信。
可选地,在STA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带宽较小的子信道上可能没有分配STA,此种情况下,AP只需为存在已分配的STA的子信道配置收发机,不需要为没有分配STA的子信道配置收发机。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S250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其一,可以按照各个STAi在目标子信道n上的Ri(n)由大到小的顺序,逐个将所述STAi分配到所述目标子信道n上,直到所述目标子信道n的Tavailable(n)使用完,确定运行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全部STAi。
按照各个STAi的Ri(n)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按顺序计算前i个STA的Ti(n)的总和,当Ti(n)的总和大于目标子信道n的Tavailable(n)时,而前i-1个STA的Ti(n)的总和不大于目标子信道n的Tavailable(n)时,确定前i-1个STA分配到目标子信道n上。
假设有5个STA1~STA5在上4MHz子信道(n=2时对应的子信道)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1(2)=R2(2)>R3(2)>R4(2)>R5(2)。而且,已知STA1~STA5在4MHz信道(n=2)上的信道接入时间分别是T1~T5,则以逐次累加方式判断STA1~STA5的信道接入时间之和是否小于4MHz子信道(n=2)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2),如果计算得到T1(2)+T2(2)<Tavailable(2);而T1(2)+T2(2)+T3(2)>Tavailable(2),则确定STA1和STA2运行在4MHz子信道上。
通常,STAi在固定发射功率条件下,信道带宽越小,AP处的接收信噪比越高,能采用的MCS等级越高,相应的频谱利用率提升越高。因此,为了解决网络中存在低速率STAi导致网络的整体吞吐量和时延性能不满足QoS要求的问题,优先将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较小的STAi分配到带宽较小的子信道上以最大程度提升其频谱利用率,从而满足所有STAi的高清视频流的时延要求。
其二,AP可以按照各个STAi在目标子信道n上的Ti(n)递增的顺序,逐个将所述STAi分配到所述目标子信道n上,直到所述目标子信道n的Tavailable(n)使用完,确定运行在所述目标子信道n上的全部STAi。
本实施例是按照STAi在目标子信道n上的信道接入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将需要信道接入时间较长的STAi优先分配到带宽较小的子信道上,以便最大程度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从而满足所有STAi的高清视频流的时延要求。
按照各个STAi在目标子信道n上的Ti(n)由小到大的顺序,以逐次累加的方式,计算前i个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之和,下面仍以上述实例进行说明:
首先,确定分配到4MHz子信道(n=2)上的STAi,假设T1(2)+T2(2)+T3(2)<Tavailable(2);而T1(2)+T2(2)+T3(2)+T4(2)>Tavailable(2),则确定STA1~STA3运行在4MHz子信道上。
然后,确定分配到2MHz子信道上的STAi,如果T4(4)<Tavailable(4),而T4(4)+T5(4)<Tavailable(4),则确定STA4分配到其中一个2MHz的子信道(n=4)上,STA5分配到另一个2MHz(n=5)的子信道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STAi分配方法按照STAi在目标子信道上的信道接入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优先将需要信道接入时间较长的STAi分配到带宽较小的子信道上,以便最大程度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从而满足所有STAi的高清视频流的时延要求。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例对上述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实施例进行介绍:
假设AP覆盖的区域内存在10个高清视频源速率为1.5Mbps的视频监控STA,这10个STA开始均运行在8MHz的信道上,净吞吐量为1.5Mbps×10=15Mbps,考虑块确认B-ACK帧等控制帧和管理帧的开销,假设开销占净吞吐量的20%,因此,网络实际吞吐量必须达到15Mbps/0.8=18Mbps以上,即每个STA的实际发送速率必须达到1.8Mbps以上,才能满足所有高清视频流的时延等QoS参数要求。
STA1~STA10对应的RSSI向下取整后依次为:-70dBm、-70dBm、-70dBm、-73dBm、-73dBm、-73dBm、-73dBm、-74dBm、-77dBm、-81dBm。根据表1所示的接收机最小输入灵敏度表可以确定这10个STAi在8MHz信道上使用的MCS的等级。再根据表2所示的8MHz下MCS的具体信息,以及表3所示的4MHz信道的MCS的具体信息,确定这10个STAi分别在8MHz和4MHz信道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其中,表1中Modulation是调制编码策略,Rate(R)是调制编码策略的码率,最小输入灵敏度(1MHz PPDU)表示1MHz的子信道上的最小输入灵敏度;最小输入灵敏度(2MHzPPDU)表示2MHz的子信道上的最小输入灵敏度;最小输入灵敏度(4MHz PPDU)表示4MHz的子信道上的最小输入灵敏度;最小输入灵敏度(8MHzPPDU)表示8MHz的子信道上的最小输入灵敏度。其中,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PLCP协议数据单元),PLCP(Physical LayerConvergence Procedure,物理层汇聚过程)。
表1
表2
表2表示8MHz子信道上的调制编码策略等级及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表2中MCS ID表示调制编码策略编号;调制方式表示调制编码策略;码率表示调制编码策略对应的码率;数据速率(Kbps)表示STAi在8MHz子信道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Kbps;8us保护间隔表示调制方式中的保护间隔为8us;4us保护间隔表示调制方式中的保护间隔为4us。
表3表示4MHz子信道上的调制编码等级及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表3中各项含义与表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表3
由于这10个STAi运行在8MHz信道上时对应的网络实际吞吐量不满足网络吞吐量QoS要求。首先尝试将STAi分配至两个4MHz子信道上。10个STAi对应10%丢包率条件下的最高阶4MHz PPDU MCS和对应的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如表4所示:
表4
RSSI | MCS | R<sub>i</sub>(4MHz)(Mbps) | T<sub>i</sub>(4MHz)(s) | |
STA<sub>1</sub> | -70 | 64-QAM(R=5/6) | 13.5 | 0.133T<sub>BI</sub> |
STA<sub>2</sub> | -70 | 64-QAM(R=5/6) | 13.5 | 0.133T<sub>BI</sub> |
STA<sub>3</sub> | -70 | 64-QAM(R=5/6) | 13.5 | 0.133T<sub>BI</sub> |
STA<sub>4</sub> | -73 | 64-QAM(R=2/3) | 10.8 | 0.167T<sub>BI</sub> |
STA<sub>5</sub> | -73 | 64-QAM(R=2/3) | 10.8 | 0.167T<sub>BI</sub> |
STA<sub>6</sub> | -73 | 64-QAM(R=2/3) | 10.8 | 0.167T<sub>BI</sub> |
STA<sub>7</sub> | -73 | 64-QAM(R=2/3) | 10.8 | 0.167T<sub>BI</sub> |
STA<sub>8</sub> | -74 | 64-QAM(R=3/4) | 8.1 | 0.222T<sub>BI</sub> |
STA<sub>9</sub> | -77 | 64-QAM(R=3/4) | 8.1 | 0.222T<sub>BI</sub> |
STA<sub>10</sub> | -81 | 16-QAM(R=1/2) | 5.4 | 0.333T<sub>BI</sub> |
按照这10个STAi在4MHz子信道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以及,根据各个STAi在4MHz子信道上需要的信道接入时间和4MHz子信道的可用接入时间,确定分配到两个4MHz的子信道上的STAi。假设,两个4MHz子信道的可用接入时间分别为0.98TBI和0.97TBI,通过计算可知,STA1~STA6这6个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之和为0.9TBI,小于0.98TBI;STA7~STA10这4个STAi的信道接入时间之和为0.94TBI小于0.97TBI。由上述内容可知,将这10个STAi分配到两个4MHz子信道上后,网络的实际吞吐量是18Mbps,能够满足网络吞吐量要求,而且,AP侧只需要配置2套收发机。
相应于上述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应用于AP中。AP利用图2或图3所示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确定AP需要配置的收发机的数量。AP在配置好收发机后,需要通知各个STAi,其运行的子信道及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策略。
所述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包括:AP利用各个子信道上配置的收发机向所述子信道上分配的STAi发送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为所述STAi分配的子信道的信息及调度信息,以使所述STAi按照子信道的信息及调度信息与自身所在的子信道上的收发机进行通信。所有STAi仅在自己的子信道上按照当前子信道的带宽以固定带宽方式向AP发送数据。
AP确定各个子信道上的STAi分配情况后,向STAi发送信道分配指示消息,通过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告知STAi为其分配的子信道的信息以及调度信息。所述子信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STAi需要采用的调制编码策略。
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可以是信息元素,信息元素需要插入到其它的消息中发送给STAi。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可以是独立的消息,可以由AP单独发送给STAi。
图4示出了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为信息元素时的数据消息格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元素ID、长度、分配字段1、分配字段2、……、分配字段N。其中,所述长度表示该信道分配指示消息的长度,分配字段表示AP为STAi分配的子信道的信息。该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同时包含AP覆盖区域内的所有STA的信道分配信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给各个STAi。
图5示出了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中各个分配字段的消息格式,所述分配字段包括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控制STAi切换信道的调度信息。如图5所示,所述分配字段包括:分配控制字段、STAAID(Association Identifie,关联标识)、新信道编号、新STA AID、新AP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新AP AID、新MCS编号和信道切换计数。
其中,分配控制字段:上述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中分配字段的控制字段;
STA AID:STA的AID;
新信道编号:AP为STA分配的新的子信道的编号;
新STA AID:AP为STA重新分配的AID;
新AP MAC地址:为STA分配的新的子信道对应的收发机的MAC地址,一个AP配置有多个收发机,不同的收发机对应的MAC地址也不同;
新AP AID:为STA分配的新的子信道对应的收发机的AID;
新MCS编号:STA切换到新的子信道后所使用的新的MCS的编号;
信道切换计数:发送信道分配指示消息的AP切换到新的子信道需等待的TBTT(Target Beacon Transmission Time,目标信标发送时间)的数量,设置为0或1。当设置为1时表示切换发生在紧临下一个TBTT的时刻。当设置为0时,表示切换发生在包含该信道分配指示消息的数据帧发出之后的任意时刻。
图6示出了图5中分配控制字段的消息格式示意图,如图6所示,分配控制字段包括:伪静态SP、UL(Up Link,上行线路)活动、DL(Down Link,下行线路)活动、最大传输宽度。
伪静态SP(Service Period,服务期):设置为1时,表示切换到新的子信道后的SP仍然保持伪静态。
UL活动:设置为1时,表示与新AP关联后的STA允许在新的子信道上发送非立即响应帧的帧;否则,不允许在新的子信道上发送非立即响应帧。
DL活动:设置为1时,表示AP想在新的子信道上发送非立即响应帧的帧;否则,表示AP不想在新的子信道上发送非立即响应帧的帧。
最大传输宽度:表示在新的子信道上允许传输的最大PPDU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STA在切换到新的子信道后,能够立即与AP进行通信传输数据,因此,在AP下发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中包括了信道切换信息和在信道切换后的第一个信标周期内STAi的调度信息。之后,STAi的调度信息由专用的调度元素下发给STA。
相应于上述的应用于AP的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应用于STA中的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10,STAi接收到AP下发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
S320,STAi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以及按照所述调度信息包含的信道切换时间切换到目标子信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子信道对应的所述AP的MAC地址及AID,与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接入点。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将物联网的频段拆分成包含1MHz子信道、2MHz子信道、4MHz子信道和8MHz子信道中任意组合的多个子信道组合,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包含N个终端STAi,其中,1≤i≤N,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如图8所示,该接入点包括:存储器110和处理器120;所述存储器110内存储有所述处理器120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120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用于:
对于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的任意STAi,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当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每个子信道n上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接入点,获取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子信道n的Ri(n),以及,计算STAi在子信道n上传输平均数据量时所需的Ti(n),且当指定子信道组合方式符合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接入点为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n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通过在接入点侧配置多个并行的收发机实现STAi的并行传输,相当于增加了信道接入时间;同时信道带宽减小后,通常能够提升STA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采用多个收发机并行运行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20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包括:
根据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各个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子信道n上的STAi;
若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都使用完,且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若不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且每个子信道n上的各个STAi的接入时间总和不大于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20用于根据所述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所述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所述子信道n上的STAi,包括:
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目标子信道上的Ri(n)递减的顺序或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Ti(n)递增的顺序,确定运行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STAi,直到所述目标子信道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Tavailable(n)使用完,确定分配到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全部STAi;
当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时,按照指定顺序,确定新的目标子信道,并获取所述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直到将所述STAi全部分配完或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全部子信道的Tavailable(n)全部使用完为止。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20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确定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并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上的各个子信道上的Ri(n)和Ti(n),直到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为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已分配STAi的每个子信道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20用于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Ti(n),包括:
从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按照指定顺序确定目标子信道;
根据所述STAi发送的最新业务规范TSPEC元素所包含的平均数据速率Ri,QoS,获取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
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
当确定所述STAi的Ri(n)大于自身的所述平均数据传输速率Ri,QoS时,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及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的T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的接入点。如图9所示,所述接入点包括处理器210,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发送器220;
所述处理器210,用于根据上述的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确定配置收发机,并生成信道分配指示消息;
所述发送器220,用于利用子信道n上配置的收发机向所述子信道n上分配的终端STAi发送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以使所述STAi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并按照所述调度信息与自身所在子信道上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其中,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中的调度信息包括:
为每个STAi分配的目标子信道的信息、信道切换时间、切换至所述目标子信道后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及关联标识、切换至所述目标子信道后自身的新关联标识。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多收集信道复用方法的接入点,在配置好收发机的数量后,向STAi发送信道分配指示消息通知各个STAi为其分配的子信道的信息及调度信息,从而使STAi按照子信道的信息及调度信息与自身所在的子信道上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多收集信道复用方法的终端,如图10所示,所述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器310和发送器320;
所述接收器310,用于接收到AP下发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
所述发送器320,用于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以及按照所述调度信息包含的信道切换时间切换至目标子信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子信道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及关联标识与所述目标子信道上配置的收发机传输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多收集信道复用方法的终端,通过接收器接收AP下发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获得AP为自己分配的子信道的信息(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然后,根据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通过发送器向自己所在的目标子信道上配置的收发机传输信息,实现多个终端并行运行。
相应于上述的用于实现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接入点。如图11所示,所述接入点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10、判断单元420和配置单元430。
第一获取单元410,用于对于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的任意STAi,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判断单元420,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配置单元430,用于当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每个子信道n上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多收发机配置方法的接入点,获取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子信道n的Ri(n),以及,计算STAi在子信道n上传输平均数据量时所需的Ti(n),且当指定子信道组合方式符合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接入点为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每个子信道n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通过在接入点侧配置多个并行的收发机实现STAi的并行传输,相当于增加了信道接入时间;同时信道带宽减小后,通常能够提升STA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采用多个收发机并行运行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420具体用于:
根据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各个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子信道n上的STAi;
若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都使用完,且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若不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且每个子信道n上的各个STAi的接入时间总和不大于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420用于根据所述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所述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所述子信道n上的STAi时,具体用于:
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目标子信道上的Ri(n)递减的顺序或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Ti(n)递增的顺序,确定运行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STAi,直到所述目标子信道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Tavailable(n)使用完,确定分配到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全部STAi;
当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时,按照指定顺序,确定新的目标子信道,并获取所述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直到将所述STAi全部分配完或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全部子信道的Tavailable(n)全部使用完为止。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510。
第二获取单元520,用于当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确定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并使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10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上的各个子信道上的Ri(n)和Ti(n),直到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控制所述配置单元430为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已分配STAi的每个子信道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10具体用于:
从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按照指定顺序确定目标子信道;
根据所述STAi发送的最新业务规范TSPEC元素所包含的平均数据速率Ri,QoS,获取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
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
当确定所述STAi的Ri(n)大于自身的所述平均数据传输速率Ri,QoS时,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及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的Ti(n)。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接入点的收发机配置方法,应用于物联网,其特征在于,将物联网的频段拆分成包含1MHz子信道、2MHz子信道、4MHz子信道和8MHz子信道中任意组合的多个子信道组合,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包含N个终端STAi,其中,1≤i≤N,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的任意STAi,接入点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当所述接入点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每个子信道n上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包括:
所述接入点根据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各个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子信道n上的STAi;
若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都使用完,且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若不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且每个子信道n上的各个STAi的接入时间总和不大于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所述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所述子信道n上的STAi,包括:
所述接入点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目标子信道上的Ri(n)递减的顺序或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Ti(n)递增的顺序,确定运行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STAi,直到所述目标子信道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Tavailable(n)使用完,确定分配到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全部STAi;
当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时,按照指定顺序,确定新的目标子信道,并获取所述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直到将所述STAi全部分配完或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全部子信道的Tavailable(n)全部使用完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接入点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确定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并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上的各个子信道上的Ri(n)和Ti(n),直到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为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已分配STAi的每个子信道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Ti(n),包括:
所述接入点从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按照指定顺序确定目标子信道;
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STAi发送的最新业务规范TSPEC元素所包含的平均数据速率Ri,QoS,获取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
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
当所述接入点确定所述STAi的Ri(n)大于自身的所述平均数据传输速率Ri,QoS时,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及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的Ti(n)。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的779MHz-787MHz频段的子信道组合包括以下任一种子信道组合:
1个8MHz子信道;
2个4MHz的子信道;
1个4MHz的子信道和2个2MHz子信道;1个4MHz子信道、1个2MHz子信道和2个1MHz子信道;4个2MHz子信道;
1个4MHz子信道和4个1MHz子信道;
3个2MHz子信道和2个1MHz子信道;
2个2MHz子信道和4个1MHz子信道;
1个2MHz子信道和6个1MHz子信道;
8个1MHz子信道;
或者,所述物联网的779MHz-787MHz频段的子信道组合包括以下任一种子信道组合:
1个8MHz子信道;
2个4MHz的子信道;
1个4MHz的子信道和2个2MHz子信道;
4个2MHz子信道;
当所述物联网的779MHz-787MHz频段的任意一种子信道组合均不满足终端传输数据的要求时,将所述物联网的470MHz-566MHz或614MHz-779MHz频段分成多个1MHz的子信道,与779MHz-787MHz频段的8个1MHz的子信道组合使用。
7.一种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接入点AP利用子信道n上配置的收发机向所述子信道n上分配的终端STAi发送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以使所述STAi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并按照所述调度信息与自身所在子信道上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由所述接入点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接入点的收发机配置方法获得;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中的调度信息包括:为每个STAi分配的目标子信道的信息、信道切换时间、切换至所述目标子信道后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及关联标识、切换至所述目标子信道后自身的新关联标识。
9.一种多收发机信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STAi接收到接入点AP下发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
所述STAi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以及按照所述调度信息包含的信道切换时间切换至目标子信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子信道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及关联标识与所述目标子信道上配置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由所述接入点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接入点的收发机配置方法获得;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10.一种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将物联网的频段拆分成包含1MHz子信道、2MHz子信道、4MHz子信道和8MHz子信道中任意组合的多个子信道组合,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包含N个终端STAi,其中,1≤i≤N,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用于:
对于所述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中的任意STAi,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需要发送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信道接入时间Ti(n);
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可用接入时间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当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在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每个子信道n上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所述N个STAi的Ti(n),判断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是否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包括:
根据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各个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子信道n上的STAi;
若各个子信道n的Tavailable(n)都使用完,且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若不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且每个子信道n上的各个STAi的接入时间总和不大于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则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子信道n的Tavailable(n)及所述STAi的Ti(n),确定分配到各个所述子信道n上的STAi,包括:
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目标子信道上的Ri(n)递减的顺序或按照各个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Ti(n)递增的顺序,确定运行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STAi,直到所述目标子信道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Tavailable(n)使用完,确定分配到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全部STAi;
当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时,按照指定顺序,确定新的目标子信道,并获取所述未分配子信道的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直到将所述STAi全部分配完或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全部子信道的Tavailable(n)全部使用完为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不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时,按照子信道数量递增的顺序确定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并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上的各个子信道上的Ri(n)和Ti(n),直到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符合所述N个STAi的分配要求,为所述新的指定子信道组合中已分配STAi的每个子信道配置至少一个收发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指定子信道组合中的各个子信道n上的Ri(n),以及,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和所述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子信道n上所需的Ti(n),包括:
从所述指定子信道组合中按照指定顺序确定目标子信道;
根据所述STAi发送的最新业务规范TSPEC元素所包含的平均数据速率Ri,QoS,获取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
根据所述STAi的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的Ri(n);
当确定所述STAi的Ri(n)大于自身的所述平均数据传输速率Ri,QoS时,根据所述STAi在一个信标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及Ri(n),获取所述STAi在所述目标子信道上所需的Ti(n)。
15.一种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确定配置收发机,并生成信道分配指示消息;
所述发送器,用于利用子信道n上配置的收发机向所述子信道n上分配的终端STAi发送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以使所述STAi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并按照所述调度信息与自身所在子信道上的收发机进行通信;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中的调度信息包括:
为每个STAi分配的目标子信道的信息、信道切换时间、切换至所述目标子信道后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及关联标识、切换至所述目标子信道后自身的新关联标识。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到接入点AP下发的信道分配指示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指示消息包括所述STAi对应的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
所述发送器,用于按照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发送数据,以及按照所述调度信息包含的信道切换时间切换至目标子信道,并根据所述目标子信道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及关联标识与所述目标子信道上配置的收发机传输信息;
其中,所述新的调制编码策略及调度信息由所述接入点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接入点的收发机配置方法获得;
其中,n=1表示8MHz的子信道,n=2、3分别表示两个4MHz的子信道,n=4、5、6、7分别表示四个2MHz的子信道,n=8、9、……15分别表示八个1MHz的子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93177 WO2016086422A1 (zh) | 2014-12-05 | 2014-12-05 | 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74858A CN105874858A (zh) | 2016-08-17 |
CN105874858B true CN105874858B (zh) | 2019-05-03 |
Family
ID=56090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56059.0A Active CN105874858B (zh) | 2014-12-05 | 2014-12-05 | 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14075B2 (zh) |
EP (1) | EP3220701B1 (zh) |
CN (1) | CN105874858B (zh) |
WO (1) | WO20160864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272979A1 (en) * | 2016-03-15 | 2017-09-2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Network based contro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178579B2 (en) * | 2016-10-21 | 2019-01-08 | Afero, Inc. |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channel |
US10701707B2 (en) * | 2017-03-28 | 2020-06-30 | Arris Enterprises Llc | Allocation of wireless channels for preferred stations |
WO2018220905A1 (ja) * | 2017-05-30 | 2018-12-06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無線装置 |
CN113573104B (zh) * | 2021-07-15 | 2023-05-23 | 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码流分路和合路方法、码流分路器、合路器及系统 |
CN115776342A (zh) * | 2022-11-14 | 2023-03-10 | 吉林大学 | 一种水声网络仿真系统 |
CN119277555A (zh) * | 2024-12-09 | 2025-01-07 | 江苏满旺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芯片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57323A (en) * | 1995-07-24 | 1997-08-1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389062A (zh) * | 2007-09-13 | 2009-03-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传输方法 |
CN103517445A (zh) * | 2013-10-24 | 2014-01-15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时分复用的车载自组网异步多信道mac接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07574B2 (en) | 2004-01-29 | 2011-03-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cheduling |
US8401018B2 (en) * | 2004-06-02 | 2013-03-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08029792A1 (fr) * | 2006-09-08 | 2008-03-13 | Kyocera Corporation |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radio, dispositif de station de base,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radio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radio |
WO2010104327A2 (ko) * | 2009-03-10 | 2010-09-16 |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서브채널로 구성된 결합 채널을 사용하는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전송기회 부여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스테이션 |
US8559323B2 (en) * | 2010-03-10 | 2013-10-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ownlink OFDMA for service sets with mixed client types |
WO2013022253A2 (en) | 2011-08-07 | 2013-02-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CA2844598C (en) * | 2011-08-07 | 2016-09-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rame on the basis of frequency selection transmission |
US20130223422A1 (en) * | 2011-09-02 | 2013-08-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data rates |
US8971273B2 (en) * | 2012-10-09 | 2015-03-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ynamic bandwidth selection for wide bandwidth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2014
- 2014-12-05 EP EP14907399.1A patent/EP3220701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05 CN CN201480056059.0A patent/CN105874858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05 WO PCT/CN2014/093177 patent/WO201608642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
- 2017-06-05 US US15/613,506 patent/US1031407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57323A (en) * | 1995-07-24 | 1997-08-1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389062A (zh) * | 2007-09-13 | 2009-03-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传输方法 |
CN103517445A (zh) * | 2013-10-24 | 2014-01-15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时分复用的车载自组网异步多信道mac接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220701B1 (en) | 2019-04-03 |
WO2016086422A1 (zh) | 2016-06-09 |
EP3220701A1 (en) | 2017-09-20 |
US20170272696A1 (en) | 2017-09-21 |
US10314075B2 (en) | 2019-06-04 |
EP3220701A4 (en) | 2017-11-29 |
CN105874858A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74858B (zh) | 多收发机配置方法、多收发机的信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 |
CN102118787B (zh)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1835161B (zh) | 多小区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 |
US858880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network controlled D2D communications | |
CN102970121B (zh)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9150785A (zh) | 一种确定资源块组大小的方法及装置 | |
EP3520284B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WO201116054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in multi-hop environment | |
CN102413476B (zh) | 一种认知lte系统中crb资源的动态组合和分配方法 | |
CN108886690A (zh) | 一种资源分配指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JP2015534792A (ja) | 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1505495B (zh) | 上行频分复用蜂窝通信系统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 |
JP6262642B2 (ja) | 通信リソース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 |
CN102802264B (zh) | 一种部分频率复用的资源分配方法与装置 | |
CN102056305A (zh) | 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用户分组和资源分配方法 | |
CN101998638B (zh) | 一种实现组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 |
Olexandr et al. | Slot allocation model and data burst scheduling in downlink WiMAX technology | |
CN102202413A (zh) | 一种联合网络编码和用户配对的资源调度方法 | |
CN101772172A (zh) | 一种基于多频带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 |
Mishra et al. | Maximizing downlink user connection density in NOMA-aided NB-IoT networks through a graph matching approach | |
CN111328144B (zh) |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
Ezzaouia et al. | A dynamic transmission strategy based on network slicing for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
CN106797568B (zh) | 上行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 | |
EP2854301B1 (en) |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 corresponding antenna controller, and radio access node | |
KR101378701B1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분산 안테나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