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1195B - 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81195B CN105681195B CN201410674639.8A CN201410674639A CN105681195B CN 105681195 B CN105681195 B CN 105681195B CN 201410674639 A CN201410674639 A CN 201410674639A CN 105681195 B CN105681195 B CN 1056811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lsp
- attributes
- affinity
- attrib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LSP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通过第一节点向LSP路径中上一个或下一个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 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可以使得隧道头尾节点自动的获取到该LSP路径的亲和力属性,对于H‑LSP(层次化LSP)和S‑LSP(LSP拼接)来说,这些信息可以作为一条TE链路信息进行路由洪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网络中,利用RSVP-TE协议建立一条隧道,可以约束隧道建立时需要排除哪些属性的链路,必须包含哪些属性的链路等,这样使得建立起来的LSP(Label Switched Path)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标准协议RFC3209中,定义了一个SESSION_ATTRIBUTE对象中的三个字段,用来约束隧道路径的建立,如图1所示,Exclude-any字段携带的信息表示路径中都需要排除,Include-any字段携带的信息表示路径中只需要包含其中任何一个就满足,Include-all字段携带的信息表示路径中必须都包含。
携带具有亲和力属性的SESSION_ATTRIBUTE对象的隧道在选择路径时的约束条件如图2所示:Exclude–any={0,1};Include-any={5,6};Include-all={4}。R1-R3={1,3},条件1、2、3都不满足;R1-R4={0,4},条件1、2不满足;R2-R3={0,5},条件1、3不满足。R1-R2,R2-R4,R4-R3都满足上述约束,所以建立出来的路径为R1→R2→R4→R3。
在RFC4206和RFC6107中分别定义了H-LSP(Hierarchical LSP,层次化LSP)和S-LSP(stitched LSP,LSP拼接)。作为H-LSP和S-LSP都被当做一条TE链路来参与计算,所以一条LSP在头尾结点需要整条路径的亲和力属性的信息。
CCAMP(Common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Plane)工作组目前有一篇草案draft-ietf-ccamp-rsvp-te-srlg-collect,主要说明用来在头尾结点收集整条LSP的SRLG(Shared Risk Link Group,风险链路组)信息。目前来说没有一个方法和协议来说明如何收集一条LSP整条路径的亲和力属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可以使得隧道头尾节点自动的获取到整条LSP路径的亲和力属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存在一种方法和协议来收集一整条LSP路径的亲和力属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包括:
获取LSP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
通过第一节点向LSP路径中上一个或下一个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其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REQUIRED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一个路径错误的消息。
其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发送仅携带第一节点的第一亲和力属性的报文。
其中,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 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具体包括:
扩展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位;
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路径记录对象中,并将路径记录对象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其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将获取的第二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其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将获取的第三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其中,若报文沿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向向下游发送时,报文为PATH报文;
若报文沿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向逆向发送时,报文为RESV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LSP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一收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节点向LSP路径中上一个或下一个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其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REQUIRED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一个路径错误的消息。
其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发送仅携带第一节点的第一亲和力属性的报文。
其中,第一设置模块具体包括:
扩展单元,用于扩展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位;
设置单元,用于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路径记录对象中,并将路径记录对象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第二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二收集模块,用于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其中,若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第三设置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第三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三收集模块,用于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获取的LSP路径中的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向上一节点或下一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上一节点或下一节点收集该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亲和力属性,以此方式进行传输,可以使得隧道头尾节点自动的获取到LSP路径上的亲和力属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SESSION_ATTRIBUTE的对象格式;
图2表示利用亲和力属性约束算路拓扑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步骤流程图一;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拓扑中某个节点本地策略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中将亲和力属性设置在BIT扩展位中的步骤流程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步骤流程图二;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步骤流程图三;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单向隧道携带亲和力属性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双向隧道携带亲和力属性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框图一;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第一设置模块框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框图二;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框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LSP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步骤S200、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 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
步骤S300、通过第一节点向LSP路径中上一个或下一个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亲和力属性也可称之为链路着色。具体地,通过将获取的LSP路径中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并由该节点向上一节点或下一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上一节点或下一节点收集该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亲和力属性,以此方式进行传输,可以使得隧道头尾节点自动的获取到该LSP路径的亲和力属性。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REQUIRED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节点的上一个节点发送一个路径错误的消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发送仅携带第一节点的第一亲和力属性的报文。
具体的,如图4所示,当传输路径为R1-R2-R3-R4且拓扑中R2节点本地策略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R1发给R2的PATH报文如果携带的LSP_REQUESTE D_ATTRIBUTES标识,由于R2本地不支持,R2会回复R1一个PATH-ERR消息,错误码2(策略失败),错误值109(需要IANA定义,建议109,表示拒绝亲和力属性收集);如果携带的是LSP_ATTRIBUTES标识,R2发送给R3的PATH报文不携带本地的亲和力属性,同时LSP_ATTRIBUTE标识需要原封不动的发送给R3。
同理,如果R3发送的RESV报文到达R2,携带的是LSP_REQUESTED_ATTRIBUTES标识,由于R2本地不支持,R2会回复R3一个RESV-ERR消息,错误码2(策略失败),错误值109(需要IANA定义,建议109,表示拒绝亲和力属性收集);如果携带的是LSP_ATTRIBUTES标识,R2发送给R1的RESV报文不携带本地的亲和力属性,同时LSP_ATTRIBUTE标识需要原封不动的发送给R1。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具体包括:
步骤S201、扩展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位;
步骤S202、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路径记录对象中,并将路径记录对象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具体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位共有32位,实际用到的是第11位,将携带亲和力属性的路径记录对象设置在扩展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位的第12位中,以此来指示亲和力属性。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如图6所示,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0、获取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步骤S500、将获取的第二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LSP_REQ UIRED_ATTRIBU 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步骤S600、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0、获取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步骤S800、将获取的第三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的LSP_REQ 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步骤S900、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具体的,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获取亲和力属性的过程,如图8所示,单向隧道tunnel1从R1→R4传输时,路径为R1-R2-R3-R4。便于在头尾节点自动收集整条LSP的亲和力属性,PATH报文中携带LSP_REQUESTED_ATTRIBU TES或者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R1、R2、R3、R4本地策略都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
在PATH报文中,R1发出的PATH报文会携带本地亲和力属性affinity(a),affinity(a)是RRO路径记录对象的成员,同理R2发出的PATH报文会携带本地亲和力属性affinity(c),此时发出的PATH报文中包含的亲和力属性为:affinity(c)和affinity(a)。最终到达尾节点R4的PATH报文的亲和力属性为:affinity(e)、affinity(c)和affinity(a)。
同理尾节点向上游发送的RESV报文,在头结点R1上接收到的亲和力属性为:affinity(b)affinity(d)和affinity(f)。
如图9所示,双向隧道Tunnel1从R1→R4传输时,路径为R1-R2-R3-R4。便于在头尾节点自动收集整条LSP的亲和力属性,PATH报文中携带LSP_REQUESTED_ATTRIBUTES或者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R1、R2、R3、R4本地策略都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
在PATH报文中,R1发出的PATH报文会携带本地亲和力属性affinity(a),affinity(a)是RRO路径记录对象的成员,同理R2发出的PATH报文会携带本地亲和力属性affinity(b)和affinity(c),此时发出的PATH报文包含的亲和力属性为:affinity(b)、affinity(c)和affinity(a)。最终到达尾节点R4的PATH报文的亲和力属性为:affinity(d)、affinity(e)、affinity(b)、affinity(c)和affinity(a)。
同理尾节点向上游发送的RESV报文,在头结点R1上接收到的亲和力属性为:affinity(b)、affinity(c)、affinity(d)、affinity(e)和affinity(f)。
通过此方案,从头尾两节点都能自动收集到双向隧道整条LSP的亲和力属性。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报文具体为:
若报文沿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向向下游发送时,报文为PATH报文;
若报文沿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向逆向发送时,报文为RESV报文。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LSP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第一设置模块20,用于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一收集模块30,用于通过第一节点向LSP路径中上一个或下一个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31,用于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REQUIRED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一个路径错误的消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32,用于当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报文携带的是LSP_ATTRIBUTES,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发送仅携带第一节点的第一亲和力属性的报文。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设置模块具体包括:
扩展单元21,用于扩展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 TES中的BIT位;
设置单元22,用于将获取的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路径记录对象中,并将路径记录对象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若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第二设置模块50,用于将获取的第二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二收集模块60,用于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 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若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时,相应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70,用于获取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第三设置模块80,用于将获取的第三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报文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三收集模块90,用于通过第二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 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收集第一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中,通过将获取的LSP路径中的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 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向上一节点或下一节点发送携带LSP_REQUIRED_ATTRIB 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上一节点或下一节点收集该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亲和力属性,以此方式进行传输,可以使得隧道头尾节点自动的获取到LSP路径上的亲和力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是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则上述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LSP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将获取的所述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向LSP路径中上一个或下一个第二节点发送携带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所述第二节点收集所述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所述报文携带的是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一个路径错误的消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所述报文携带的是所述LSP_ATTRIBUTES,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发送仅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亲和力属性的报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的所述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具体包括:
扩展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所述LSP_ATTRIBUTES中的BIT位;
将获取的所述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路径记录对象中,并将所述路径记录对象设置在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所述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将获取的所述第二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所述报文中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携带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收集所述第一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所述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时,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将获取的所述第三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所述报文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携带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收集所述第一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所述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报文沿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向向下游发送时,报文为PATH报文;
若所述报文沿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向逆向发送时,所述报文为RESV报文。
8.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LSP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LSP_REQUIRED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需求属性或LSP_ATTRIBUTES标签交换路径属性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一收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向LSP路径中上一个或下一个第二节点发送携带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所述第二节点收集所述第一节点的上游或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所述报文携带的是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一个路径错误的消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节点不支持亲和力属性收集功能时,若所述报文携带的是所述LSP_ATTRIBUTES,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发送仅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亲和力属性的报文。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具体包括:
扩展单元,用于扩展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所述LSP_ATTRIBUTES中的BIT位;
设置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第一亲和力属性设置在路径记录对象中,并将所述路径记录对象设置在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所述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时,相应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第二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所述报文中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二收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携带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收集所述第一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所述第二节点的下游接口的第二亲和力属性。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时,相应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第三设置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第三亲和力属性设置在接收到的所述报文的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中的BIT扩展位中;
第三收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携带所述LSP_REQUIRED_ATTRIBUTES或LSP_ATTRIBUTES的报文,由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收集所述第一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一亲和力属性和所述第二节点的上游接口的第三亲和力属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74639.8A CN105681195B (zh) | 2014-11-21 | 2014-11-21 | 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5/079111 WO2016078367A1 (zh) | 2014-11-21 | 2015-05-15 | 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74639.8A CN105681195B (zh) | 2014-11-21 | 2014-11-21 | 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81195A CN105681195A (zh) | 2016-06-15 |
CN105681195B true CN105681195B (zh) | 2020-05-22 |
Family
ID=56013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74639.8A Active CN105681195B (zh) | 2014-11-21 | 2014-11-21 | 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81195B (zh) |
WO (1) | WO20160783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81340A (zh) * | 2017-05-11 | 2018-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延收集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1201A (zh) * | 2006-01-13 | 2007-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置计算请求时延的方法 |
WO2009109824A1 (en) * | 2008-03-04 | 2009-09-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i-sids in gmpls controlled eternet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d networks |
US7948885B1 (en) * | 2008-02-28 | 2011-05-2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Link bundle co-routed VCAT via RSVP message bundling |
CN102123088A (zh) * | 2011-02-21 | 2011-07-13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te隧道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136996A (zh) * | 2010-08-10 | 2011-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快速重路由绑定的路由信息更新方法、节点及系统 |
CN103384220A (zh) * | 2013-06-28 | 2013-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工程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3729244A (zh) * | 2013-12-17 | 2014-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收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76790B1 (ko) * | 2006-12-04 | 2007-11-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Rsvp-te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하여 lsp를 설정하기위한 lsr의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
-
2014
- 2014-11-21 CN CN201410674639.8A patent/CN105681195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15 WO PCT/CN2015/079111 patent/WO201607836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1201A (zh) * | 2006-01-13 | 2007-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置计算请求时延的方法 |
US7948885B1 (en) * | 2008-02-28 | 2011-05-2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Link bundle co-routed VCAT via RSVP message bundling |
WO2009109824A1 (en) * | 2008-03-04 | 2009-09-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i-sids in gmpls controlled eternet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d networks |
CN102136996A (zh) * | 2010-08-10 | 2011-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快速重路由绑定的路由信息更新方法、节点及系统 |
CN102123088A (zh) * | 2011-02-21 | 2011-07-13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te隧道的方法及设备 |
CN103384220A (zh) * | 2013-06-28 | 2013-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工程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3729244A (zh) * | 2013-12-17 | 2014-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收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78367A1 (zh) | 2016-05-26 |
CN105681195A (zh) | 201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49961B2 (ja) | 通信路監視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CN104333511B (zh) | 确定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atz et al. | Traffic engineering (TE) extensions to OSPF version 2 | |
CN100372337C (zh) | 一种实现跨域约束路由的选路方法 | |
CN101729385B (zh) | 一种路径计算及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 |
JP2013541290A (ja) | 複数の領域及び複数の自律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リレーされるcspf | |
CN104365072A (zh) | 计算通过包括多个网络域的网络的端到端路径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8234312A (zh) |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pce及sdn网络系统 | |
CN111245644A (zh) | 一种sdn场景下扩展pcep协议自动创建隧道的方法及系统 | |
JP2003273904A (ja) | 経路制御方法、経路制御装置 | |
EP2015509A1 (en) | Method, system and node device of establishing identifier mapping relationship | |
JP2012507909A (ja) | Rsvp−teを用いるシングルルートマルチポイントサービスにおけるマルチキャスト及び双方向ユニキャストのシグナリング | |
US20070074039A1 (en) |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ervices on a network element based on multiple IDs | |
CN102752185B (zh) | 一种确定路由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5681195B (zh) | 一种收集lsp路径亲和力属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163100A (zh) | 一种隧道映射的方法 | |
WO2012149754A1 (zh) | 业务跨层分离路径计算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3491002A (zh) | 一种获取ip链路的链路开销值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667751B (zh) | 一种时延信息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 |
CN105530109B (zh) | 一种网元即插即管理的方法、路由器和系统 | |
CN109962937B (zh) | 一种多域多层连接业务建立方法和装置 | |
WO2018219298A1 (zh) | 一种pcc请求算路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067271B (zh) | 双向路径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
WO2018205887A1 (zh) | 时延收集方法及装置 | |
CN102882742B (zh) | 流量来源确定方法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