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6783B - 有机玻璃叠层体 - Google Patents
有机玻璃叠层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36783B CN105636783B CN201480051862.5A CN201480051862A CN105636783B CN 105636783 B CN105636783 B CN 105636783B CN 201480051862 A CN201480051862 A CN 201480051862A CN 105636783 B CN105636783 B CN 1056367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ganic glass
- methyl
- laminated body
- hard conating
- 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5/00—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C25/10—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778—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the article consisting of a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porous, brittle
- B29C45/14811—Multilayer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29K2995/0026—Transpa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37—Other properties
- B29K2995/007—Hard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37—Other properties
- B29K2995/0087—Wear resista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52—Windscre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78—Wind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透明性和耐候性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在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该硬涂层,相对于该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以0.5~1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该紫外线吸收剂,且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铅笔硬度和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雾度、黄色指数的初期值及规定的促进耐候试验前后的值设定为满足特定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透明性和耐候性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有机玻璃的树脂材料,已知有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烃、ABS等。其中,聚碳酸酯具备优异的透明性、机械强度、加工性、轻质性、耐热性的特性,作为树脂玻璃,尝试在车辆或建筑物等的窗户、车棚或平台等的屋顶等中使用。但是,作为有机玻璃使用的树脂存在表面硬度低、耐损伤性或摩擦性差这样的缺点,另外还存在耐候性低、容易因紫外线曝露而产生变色这样的缺点。
因此,为了克服这样的有机玻璃的缺点,提出了在有机玻璃上叠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硬涂层的方案。另外,一般而言,已知基于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劣化抑制效果依赖于添加量,因此,若在硬涂层中增大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则紫外线曝露的劣化抑制作用提高,能够提高耐候性。然而,已知有若在该硬涂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变多,则发生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硬涂层的硬度或密合性的降低等。另外,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树脂形成硬涂层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点:增加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时,即使照射该树脂的固化所需的紫外线,也因固化不良而无法具备充分的硬度,无法具备充分的耐损伤性和摩擦性。另外,理论上,还认为通过使用耐候性高的聚合物作为形成硬涂层的聚合物,可以在不使用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具备耐候性,但现状是未发现不仅满足耐候性、而且还满足硬度、耐热性、耐水密合性等其它的要求性能的聚合物。
另外,目前,作为具备有机玻璃所要求的耐候性等特性的技术,报告有一种在有机玻璃上叠层含有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使具有脂环结构的二醇、内酯类、聚异氰酸酯及含羟基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紫外线吸收剂、进而满足特定条件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组合物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3)。然而,为了追随针对有机玻璃的性能提高的要求,也期望进一步的技术开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1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267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158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透明性和耐候性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在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该硬涂层,相对于该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以0.5~ 1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该紫外线吸收剂,且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铅笔硬度和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雾度、黄色指数的初期值及后述的促进耐候试验前后的值设定为满足规定范围,由此,能够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和透明性。另外,发现该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优异的耐候性,即使在曝露于紫外线或风雨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变色,维持高透明性,并且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剥离和硬涂层的膜薄化。
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该硬涂层,相对于该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以0.5~1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该紫外线吸收剂,且作为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使用(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由此,能够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和透明性。另外,该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优异的耐候性,即使在曝露于紫外线或风雨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变色,维持高透明性,并且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剥离和硬涂层的膜薄化。尤其发现,作为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使用(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 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氨酯键与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具备上述特性。
本发明是通过基于这些见解进一步重复进行研究而完成的。即,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述所示方式的发明。
项1.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
上述硬涂层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且相对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0.5~10质量份,
从硬涂层侧测得的铅笔硬度为HB以上、2H以下,
雾度为3%以下,且在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雾度之差为20%以下,
黄色指数为2以下,且在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黄色指数之差为5 以下。
(促进耐候性试验)
使用促进耐候性试验机,将(1)紫外线60mW/cm2、63℃、50RH%、 20小时、(2)黑暗、30℃、98RH%、4小时、及(3)在上述(2)的条件的前后进行水喷射30秒的条件设为1循环,进行合计50循环。
项2.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
上述硬涂层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且相对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0.5~10质量份,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包含(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项3.如项2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中,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分子量为1200以下。
项4.如项2或3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中,上述(ii)的2 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项5.如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中,上述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项6.如项2~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中,相对于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40质量份。
项7.如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中,有机玻璃基体为聚碳酸酯制的基体。
项8.一种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特征在于:
至少依次具有底涂层和硬涂层,用于叠层于有机玻璃基体,
上述硬涂层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包含(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且
相对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0.5~10质量份。
项9.如项8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中,上述(ii)的2 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项10.如项8或9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贴附于叠层于有机玻璃基体,其中,在与有机玻璃基体接触侧的表面设有树脂膜层或粘接层。
项11.如项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在支撑膜层上至少依次叠层硬涂层、底涂层和粘接层而成。
项12.如项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在有机玻璃基体的注射成型时使其一体化叠层,其中,在与有机玻璃基体接触侧的表面设有树脂膜层或粘接层。
项13.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有机玻璃基体上贴附项10或11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树脂膜层或粘接层的面的工序。
项14.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对项12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树脂膜层或粘接层注射有机玻璃并进行成型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和透明性。另外,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还具备优异的耐候性,因此,即使在曝露于紫外线或风雨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变色,维持高透明性,并且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剥离和硬涂层的膜薄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在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透明性和耐候性方面显示卓越效果,因此,能够适用于车辆或建筑物等的窗户、车棚或平台等的屋顶等。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的硬涂层中,在与(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一起含有(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氨酯键与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固化后的未反应的官能团,在不损及柔软性的情况下形成硬涂层,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发挥上述的效果。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能够简便地制造具备上述效果的有机玻璃叠层体。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叠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有机玻璃叠层体(1)
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特征在于,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该硬涂层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相对于该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该紫外线吸收剂0.5~10质量份,从硬涂层侧测得的铅笔硬度为HB以上、2H以下,雾度为3%以下,且后述的条件下的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雾度之差为20%以下,黄色指数为2以下,且后述的条件下的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黄色指数之差为5以下。以下,对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进行详述。
叠层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1、底涂层2和硬涂层3的叠层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为了提高对有机玻璃基体1 的粘接性,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有机玻璃基体1的接面设置粘接层4。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作为硬涂层3的支撑部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有机玻璃基体1和底涂层2之间设置树脂膜层5。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在设置上述粘接层4和树脂膜层5 两者的情况下,在有机玻璃基体1和底涂层2之间,只要在有机玻璃基体1侧设置粘接层4、在底涂层2侧配置树脂膜层5即可。
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将设有粘接层4时的叠层结构示于图2,将设有树脂膜层5时的叠层结构示于图3,将设有粘接层4和树脂膜层5两者时的叠层结构示于图4。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底涂层2和硬涂层3可以仅设置于有机玻璃基体1的一面,也可以设置于有机玻璃基体1的两面。即,在后者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至少依次具有硬涂层3、底涂层2、有机玻璃基体1、底涂层2和硬涂层3的叠层结构。
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物性值
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满足以下所示的特定范围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通过满足这样的物性值,对于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和透明性,且耐候性也良好,即使在曝露于紫外线或风雨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变色,维持高透明性,并且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剥离和硬涂层的膜薄化。
<硬度>
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从硬涂层3侧测得的铅笔硬度只要满足 HB以上、2H以下即可,优选列举HB以上、H以下,更优选列举HB 以上、F以下。通过具备这样的铅笔硬度,能够使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优异的耐磨损性和耐损伤性等,也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
该铅笔硬度为将铅笔前端的附加负载设定为1kg、使其以0.5mm/ 秒的速度在10mm的距离行进5次,得到损伤的情况为0或1次时的铅笔的硬度。另外,该铅笔硬度的测定通过如下操作进行:仅切削木质部,使得芯为圆柱状,使芯露出5~6mm,用磨纸将前端磨平,使用这样的铅笔,铅笔的角度设定为45°。
为了使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上述铅笔硬度,只要适当调整硬涂层的组成和厚度等即可,对其具体的条件在后面进行阐述。
<雾度>
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只要雾度为3%以下即可,优选列举0~ 2.0%,更优选列举0~1.7%。通过具备这样的雾度,能够使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优异的透明性。在本发明中,雾度为依据JIS K7136:2000 中记载的方法测得的值。另外,这里所示的雾度为供于实际使用之前的有机玻璃叠层体所具备的值。
另外,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在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雾度之差(ΔH)满足20%以下。作为该雾度之差,优选列举0~15%,更优选列举0~10%。通过满足这样的雾度之差,耐候性优异,即使曝露于紫外线也能够长时间维持优异的透明性。此外,该雾度之差(ΔH)为通过从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后的雾度减去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的雾度而算出的值。另外,这里所示的雾度之差(ΔH)为通过使用供于实际使用之前的有机玻璃进行下述促进耐候试验而求出的值。
(促进耐候试验)
促进耐候试验使用促进耐候性试验机,将(1)紫外线60mW/cm2、63℃、50RH%、20小时、(2)黑暗、30℃、98RH%、4小时、及(3) 在上述(2)的条件的前后进行水喷射30秒的条件设为1循环,进行合计50循环。对该促进耐候试验的前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雾度进行测定。此外,上述(3)的水喷射是为了使水滴附着于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硬涂层的而进行的,其水喷射量只要为足以使水滴附着于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硬涂层的量即可。
为了使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上述雾度及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雾度之差,只要适当调整硬涂层的组成和厚度等即可,对其具体的条件在后面进行阐述。
<黄色指数>
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只要黄色指数(YI)为2以下即可,优选列举0.2~1.6,更优选列举0.5~1.3。通过具备这样的黄色指数,能够使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无色的优异透明性。在本发明中,黄色指数为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设定为C光源及视场角2°来测定分光透过率而求出的值。此外,这里所示的黄色指数为供于实际使用之前的有机玻璃叠层体所具备的值。
另外,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在上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黄色指数之差(ΔYI)满足5以下。作为该黄色指数之差,优选列举0~4.5,更优选列举0~4。通过满足这样的黄色指数之差,耐候性优异,即使曝露于紫外线也能够长时间抑制变色,维持优异的透明性。此外,该黄色指数之差为通过从上述促进耐候试验后的黄色指数减去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的黄色指数而算出的值。另外,这里所示的黄色指数之差 (ΔYI)为通过使用供于实际使用之前的有机玻璃叠层体进行上述促进耐候试验而求出的值。
为了使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上述黄色指数及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黄色指数之差,只要适当调整硬涂层的组成和厚度等即可,对其具体的条件在后面进行阐述。
构成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各层的组成等
以下,对构成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各层的组成和厚度等进行说明。
<有机玻璃基体1>
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关于有机玻璃基体1中所使用的有机玻璃的种类,只要透明且具有强度、能够代替现有的玻璃使用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烃、ABS 等。这些有机玻璃中,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和透明性优异,而且即使厚度增加一定程度,也几乎不影响上述雾度和黄色指数的值,故而优选使用。
在使用聚碳酸酯作为有机玻璃基体1的情况下,对于其熔体体积速率(MVR)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6~25cm3/10分钟左右,优选列举6~12cm3/10分钟左右。熔体体积速率越低,越能够发挥优异的耐冲击性,因此,只要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用途选择具备适当的熔体体积速率的聚碳酸酯树脂即可。此外,该熔体体积速率为依据JIS K 7210-1999在温度300℃、负载1.2kgf的条件下测得的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有机玻璃基体1也可以叠层多个相同或不同种类的有机玻璃。例如,作为有机玻璃基体1,可以列举叠层有由聚碳酸酯基体和其它的有机玻璃构成的基体的结构。例如,通过使用从底涂层2侧依次叠层聚碳酸酯基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而成的有机玻璃基体1或者从底涂层2侧依次叠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聚碳酸酯基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而成的有机玻璃基体1,能够兼具由聚碳酸酯基体得到的耐冲击性和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得到的高硬度。
在图5和6中例示作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叠层结构的有机玻璃基体1具有多层结构时的例子。在图5中例示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有机玻璃基体1为聚碳酸酯基体1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1b的2层结构时的叠层结构。另外,在图6中例示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有机玻璃基体1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c、聚碳酸酯基体1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1b的3层结构时的叠层结构。
另外,在有机玻璃基体1采用多个叠层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叠层物性、化学组成、添加剂量等组成不同的2种以上的聚碳酸酯基体。例如,通过使用从底涂层2侧依次叠层分子量高且硬的聚碳酸酯基体和分子量低且柔软的聚碳酸酯基体而成的有机玻璃基体1,除了由聚碳酸酯基体得到的耐冲击性以外,还能够更高地兼具耐候性。或者,为从底涂层2侧为由第一聚碳酸酯基体、第二聚碳酸酯基体、第三聚碳酸酯基体构成的3层结构的有机玻璃基体1的情况下,通过设定为第一聚碳酸酯基体和第二聚碳酸酯基体中所含的紫外线吸收剂量高于第二聚碳酸酯基体中所含的紫外线吸收剂量,作为第二基体的芯材的功能提高,能够通过第二基体确保优异的耐冲击性,并且能够更高地兼具耐候性。
如上所述,叠层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种类的有机玻璃的有机玻璃基体1例如能够通过共挤出来制备。
对于有机玻璃基体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根据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用途适当设定即可,通常可以列举0.5~50mm,优选列举1~ 20mm,更优选列举1.5~5mm。
<底涂层2>
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底涂层2是为了提高硬涂层3的密合性而设置的层。
底涂层2使用粘合剂树脂形成。只要是一般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中用作底涂层的粘合剂树脂即可,能够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因此,本发明中的底涂层2的形成能够使用一般的底涂层中所使用的固化性树脂等粘合剂树脂。作为该固化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聚氨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缩丁醛树脂、氯化聚丙烯、氯化聚乙烯等。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粘合剂树脂中,优选列举聚氨酯树脂。
作为上述聚氨酯树脂,例如,能够使用以多元醇(polyhydric alcohol)作为主剂、以异氰酸酯作为交联剂(固化剂)的聚氨酯。作为多元醇,只要为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化合物即可,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聚酯多元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丙烯酸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作为上述异氰酸酯,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分子中具有2 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多价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的芳香族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
为了进一步提高耐候性,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底涂层2中含有光稳定剂。作为光稳定剂,优选列举受阻胺系光稳定剂(HALS)。这些光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底涂层2可以通过凹版涂布、凹版逆向涂布、凹版胶版涂布、旋涂、辊涂、逆向辊涂布、接触涂布(kiss coating)、轮式涂布(ホイラーコート)、浸涂、利用丝网进行的整面涂布、线棒涂布、流涂、逗号涂布、帘涂、刷毛涂布、喷涂等通常的涂布方法或转印涂布法将含有粘合剂树脂的底涂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涂敷于硬涂层3或根据需要设置的树脂膜层5上来形成。这里,转印涂布法为在薄片材(膜基材) 上形成底涂层2的涂膜,然后被覆于硬涂层3或根据需要设置的树脂膜层5 的表面的方法。
对于底涂层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0.1~10μm,优选列举0.1~5μm,更优选列举1~4μm。
<硬涂层3>
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硬涂层3是作为表面层设置在底涂层2上的层。该硬涂层3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且相对于该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0.5~10质量份的该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如上使用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硬涂层3,不仅能够具备耐磨损性及耐候性,而且还能够具备使用聚硅氧烷形成的有机硅硬涂层所无法得到的耐损伤性和耐水密合性。关于该硬涂层3,由于其成为对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因此,以能够满足这些物性值的方式适当设定其组成和厚度。
(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
作为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在分子中具有官能团(聚合性不饱和键和/或环氧基)的预聚物、低聚物和/或适当混合了单体的树脂。这里,电离辐射是指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够使分子聚合或者交联的能量的放射线,能够使用紫外线或电子束,为了避免因硬涂层3中所含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导致硬涂层3的固化变得不充分,优选为电子束。
对于硬涂层3中所使用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种类,只要以能够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的方式适当设定即可,只要能够满足这些物性值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该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优选的例子,可以列举(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 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2官能团的(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的组合。特别是通过使用(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能够对硬涂层3 赋予优异的耐水性,即使与水接触也能够不损及硬涂层3的密合性而维持,能够优选具备上述期望的特性。此外,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其它类似的记载也为同样的意思。以下,对上述(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的 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说明。
[(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
作为(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只要为导入有3 个以上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列举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2官能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列举季戊四醇系(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 丙烯酸酯、氨基塑料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等。这里,季戊四醇系(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能够通过将季戊四醇或其聚合物的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用(甲基)丙烯酸酯化来得到。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能够通过将聚碳酸酯多元醇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用(甲基)丙烯酸酯化来得到。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能够通过将通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等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来得到的聚氨酯低聚物用(甲基)丙烯酸酯化来得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能够通过使(甲基)丙烯酸与较低分子量的双酚型环氧树脂或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的环氧乙烷环反应进行酯化来得到。另外,也能够使用将该环氧(甲基)丙烯酸酯部分地用二元羧酸酐改性而成的羧基改性型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能够通过将通过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合得到的两末端具有羟基的聚酯低聚物的羟基用(甲基)丙烯酸酯化或者将对多元羧酸加成氧化亚烷基得到的低聚物的末端的羟基用(甲基)丙烯酸酯化来得到。聚醚(甲基) 丙烯酸酯例如能够通过将聚醚多元醇的羟基用(甲基)丙烯酸酯化来得到。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能够通过对聚丁二烯低聚物的侧链加成(甲基)丙烯酸酯酸来得到。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能够通过将主链具有聚硅氧烷键的有机硅用(甲基)丙烯酸改性来得到。氨基塑料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能够通过将在较小的分子内具有大量反应性基团的氨基塑料树脂用(甲基)丙烯酸改性来得到。这些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关于上述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官能团数,只要为3个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更进一步有效地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和透明性维持作用这样的观点考虑,例如,可以列举3~50,优选列举3~8,更优选列举4~6。
关于上述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平均分子量,根据其种类而不同,不能一概而定,例如,可以列举200~100000,优选列举500~50000,更优选列举1000~30000。这里,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平均分子量表示通过GPC分析测定、且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这些之中,从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更进一步有效地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和透明性维持作用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列举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列举具有聚醚、聚酯、聚碳酸酯等骨架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
这些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ii)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只要为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环状或直链状的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结构即可。另外,对于(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为100~10000左右即可。从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更进一步有效地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和透明性维持作用、同时使硬涂层3的分子交联结构致密而使紫外线吸收剂等成分不易从硬涂层3中脱离这样的观点考虑,作为(ii)的2官能团的(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的分子量,优选列举190~1200,更优选列举190~600。
对于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 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以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作为主剂来使用,例如相对于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可以列举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40质量份,优选列举5~35质量份,更优选列举10~30质量份。
另外,如上所述,作为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优选的例子,可以列举(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另外,作为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ii-1) 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 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中的任一者,另外,也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以下,对这些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记载为包含上述(ii-1) 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两者的意思。
(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作为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只要为1 分子中具有1个脂环或杂环、且具有2个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该脂环或杂环的(甲基)丙烯酰基(-C(=O)-CH(或 CH3)=CH2)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关于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具有的脂环或杂环,可以为单环结构或稠环结构中的任一者。另外,对于脂环或杂环的环数(单环结构时的环数)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5~ 10,优选列举5~8,更优选列举5~6。另外,脂环或杂环也可以为上述环数的脂环或杂环(单环)例如为2~4个、优选为2~3个环缩合而成的稠环。
作为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列举具有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作为上述脂环或杂环,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二环戊烷、三环癸烷、环己烷、三嗪、环戊烷、异氰脲酸酯等。其中,优选列举二环戊烷、三环癸烷。
另外,上述脂环或杂环除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的(甲基)丙烯酰基以外,也可以具有取代基。对于取代基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碳原子数1~5的烷基、碳原子数1~ 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5的羟基烷基羟基、卤素原子等。另外,关于该取代基的个数,根据上述脂环或杂环的结构等而不同,不能一概而定,例如,可以列举0~14个,优选列举0~10个,更优选列举0~ 6个。
在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甲基) 丙烯酰基直接连结于上述脂环或杂环,另外,也可以经由接头结合(甲基)丙烯酰基在(甲基)丙烯酰基经由接头结合于上述脂环或杂环的情况下,关于该接头部分的分子量,只要为200以下即可,优选列举 14~200,更优选列举14~150,可更优选举出14~120。另外,关于该接头的结构,只要满足上述分子量范围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氨酯键、酯键、醚键、硫醚键、酰胺键等键:在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上结合有上述键的基团等。
作为该接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以下的通式(A)~(J)所示的基团。
-(CH2)n1-O- (A)
-(CH2)n2-NHC(=O)O-(CH2)n3-O- (B)
-(CH2)n4-OC(=O)NH-(CH2)n5-O- (C)
-(CH2)n2-C(=O)O-(CH2)n3-O- (D)
-(CH2)n4-OC(=O)-(CH2)n5-O- (E)
-(CH2)n4-NHC(=O)-(CH2)n5-O- (F)
-(CH2)n4-C(=O)NH-(CH2)n5-O- (G)
-(CH2)n6-O-(CH2)n7-O- (H)
-(CH2)n6-S-(CH2)n7-O- (I)
-O- (J)
通式(A)~(J)所示的基团分别左端与上述脂环或杂环结合、右端与(甲基)丙烯酰基结合。
通式(A)中,n1表示1~8的整数,优选为1~6,更优选为1~4。
在通式(B)和(D)中,n2表示0~6的整数,优选为0~4,更优选为0~2。另外,在通式(B)和(D)中,n3表示1~6的整数,优选为1~4,更优选为1~2。这里,n2和n3的合计值为12以下,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
在通式(C)、(E)、(F)和(G)中,n4表示0~6的整数,优选为0~4,更优选为0~2。另外,在通式(C)、(E)、(F)和(G)中, n5表示0~6的整数,优选为0~4,更优选为0~2。这里,n4和n5 的合计值为12以下,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
在通式(H)和(I)中,n6表示0~6的整数,优选为0~4,更优选为0~2。另外,在通式(H)和(I)中,n7表示1~6的整数,优选为1~4,更优选为1~2。这里,n6和n7的合计值为12以下,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
作为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通式(1)中,环A表示具有1~3个取代或未取代的脂环基或杂环基的化合物。该脂环基或杂环基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另外,通式(1) 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单键或分子量为200以下的接头。该接头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另外,通式(1)中,R3和R4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只要满足上述的结构即可,其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200~1200,优选列举200~800,更优选列举300~500。
作为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在1分子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过胺酯键结合有2分子(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羟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4、优选为1~2) 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 (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之中,优选列举在1分子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过胺酯键结合有2分子(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
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 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对于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1) 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以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作为主剂来使用,例如相对于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可以列举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40质量份,优选列举5~35质量份,更优选列举10~30质量份。
(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作为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只要为2个(甲基)丙烯酰基(-C(=O)-CH(或CH3)=CH2)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在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氨酯键优选不在脂肪族链的最末端而以导入脂肪族链中的形式存在。
对于在构成该脂肪族链的总碳原子数(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中,除了2个(甲基)丙烯酰基以外的区域中的氨酯键部分以外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2~90,优选列举2~70,更优选列举2~50。
在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上述脂肪族链也可以含有氨酯键以外的键。作为氨酯键以外的键,例如,可以列举酯键、酰胺键、醚键、碳酸酯键、硫醚键等。
在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作为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以下的通式(K)所示的基团。
-(CH2)n8-OC(=O)NH-(CH2)n9-NHC(=O)O-(CH2)n10 - (K)
通式(K)中,n8和n10相同或不同,表示1~35的整数,优选为 2~25,更优选为2~8,特别优选为2~6。另外,通式(K)中,n9表示1~35的整数,优选为2~25,更优选为2~20,特别优选为2~8。这里,n8、n9和n10合计值为90以下,优选为3~70,更优选为6~50,特别优选为6~24,最优选为6~20。
作为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下述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
通式(2)中,基团B表示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该脂肪族链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另外,通式(2)中,R3和R4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只要满足上述的结构即可,其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190~5000。特别是从使硬涂层3的分子交联结构致密而使紫外线吸收剂等成分不易从硬涂层3中脱离这样的观点考虑,作为上述(ii)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分子量,优选列举190~1200,更优选列举190~600。
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对于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2) 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以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作为主剂来使用,例如相对于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可以列举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1~40质量份,优选列举5~35质量份,更优选列举10~30质量份。
[其它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
作为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组合使用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情况下,除这些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以外,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单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3 官能团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2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等。相对于硬涂层3中所含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作为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的2 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计量,例如,可以列举50~100 质量份,优选列举70~100质量份,更优选列举80~100质量份。
更具体而言,在组合使用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1)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硬涂层3中所含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作为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1)的2 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计量,例如,可以列举50~100 质量份,优选列举60~100质量份,更优选列举60~80质量份。另外,在组合使用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 (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硬涂层3中所含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作为上述 (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2)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计量,例如,可以列举60~100 质量份,优选列举80~100质量份。
(紫外线吸收剂)
对于硬涂层3中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羟基苯基三嗪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草酰苯胺系化合物、水杨酸苯酯系化合物、丙烯腈系化合物等。其中,优选列举羟基苯基三嗪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更优选列举羟基苯基三嗪系化合物。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1 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只要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 质量份为0.5~10质量份即可,只要优选为1~10质量份即可,更优选列举1~5质量份,特别优选举出1~2质量份。通过以这样的含量含有紫外线吸收剂,能够抑制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和硬涂层3的剥离,并且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从而更进一步有效地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和透明性维持作用。
另外,作为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组合使用上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上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即使将紫外线吸收剂设定为1~10质量份、优选为2~8质量份这样的高含量,也能够在硬涂层3内稳定地保持紫外线吸收剂,因此,能够抑制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和硬度降低等性能降低,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因曝露于紫外线或风雨所致的树脂的变色或劣化等。
(其它的添加成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耐候性,在硬涂层3中,除上述的成分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光稳定剂。作为光稳定剂,优选为受阻胺系光稳定剂(HALS)。另外,作为光稳定剂的优选的例子,可以列举与电子束固化性树脂具有反应性、即在分子内具有电子束反应性基团的电子束反应性受阻胺系光稳定剂。通过使用这样的电子束反应性受阻胺系光稳定剂,能够在不发生交联抑制的情况下提高耐损伤性,并且能够减低渗出,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渗出所致的性能降低。作为电子束反应性基团,具体而言,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具有乙烯性双键的官能团。作为这样的光稳定剂,例如,可以列举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甲基丙烯酸酯(BASF公司制造,商品名“Sanol LS-3410”)或(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FA-711MM”)或2,2,6,6-四甲基-4-哌啶基甲基丙烯酸酯(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FA-712HM”)等。这些光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对于光稳定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电离放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可以列举为0.5~10质量份,优选列举1~ 8质量份,更优选列举2~6质量份。
另外,在硬涂层3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上述以外的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耐磨损性提高剂、阻聚剂、交联剂、红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粘接性提高剂、流平剂、触变性赋予剂、偶联剂、易滑剂、防污剂、增塑剂、消泡剂、填充剂、溶剂、着色剂、填料等。
(厚度)
关于硬涂层3的厚度,只要根据该硬涂层3的组成适当设定为能够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的范围即可,通常可以列举1~ 10μm,优选列举1.5~6μm,更优选列举2~4μm。通过满足这样的厚度,能够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并且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和透明性维持作用。
(硬涂层3的形成)
硬涂层3的形成能够通过如下操作进行:将混合有电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吸收剂和根据需要含有的其它添加剂的树脂组合物通过凹版涂布、棒涂、辊涂、逆向辊涂布、逗号涂布等方法涂敷在底涂层2上或后述的支撑膜层6上,对该树脂组合物照射电子束、紫外线等电离辐射使其固化。在使电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时采用紫外线照射时,因该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导致固化变得不充分,因此,优选通过电子束照射使电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
在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固化使用电子束的情况下,对于其加速电压,可以根据使用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种类或表面保护层层的厚度等适当选择,通常可以列举加速电压70~300kV左右。另外,照射线量优选为使硬涂层3的交联密度饱和的量,通常在5~300kGy (0.5~30Mrad)、优选在10~100kGy(1~10Mrad)的范围选择。另外,作为电子束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Cockcroft-Walton型、 Van de Graaff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者直线型、高频高压加速器(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束加速器。
在这样形成的硬涂层3中,通过添加各种添加剂,可以进行赋予硬涂层功能、防雾涂层功能、防污涂层功能、防眩涂层功能、防反射涂层功能、紫外线屏蔽涂层功能、红外屏蔽涂层功能等处理。
<粘接层4>
粘接层4是为了提高对有机玻璃基体1的粘接性而根据需要设置在底涂层2和有机玻璃基体1之间的层。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在设置后述的树脂膜层5的情况下,粘接层4设置在树脂膜层5 和有机玻璃基体1之间。
为一般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中用作粘接层的热敏粘接剂或压敏粘接剂等粘接剂树脂即可,能够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因此,本发明中的粘接层4只要为由一般的粘接层中所使用的热敏粘接剂或压敏粘接剂等粘接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即可,优选列举通过加热显现熔接作用的热封层。作为粘接层4的粘接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等。这些粘接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粘接层4的厚度,通常可以列举0.1~10μm,优选列举0.5~ 6μm,更优选列举1~4μm。
粘接层4的形成能够通过将粘接性树脂以凹版涂布、棒涂、辊涂、逆向辊涂布、逗号涂布等方法涂敷在规定的层上来进行。
<树脂膜层5>
树脂层5是作为硬涂层3的支撑部件而根据需要设置在底涂层2 和有机玻璃基体1之间的层。另外,该树脂膜层5在设置上述粘接层4 的情况下,树脂膜层5设置在底涂层2和粘接层4之间。
为一般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中用作透明基材膜的透明树脂,能够满足上述的硬度、雾度和黄色指数。因此,本发明中的树脂膜层5 能够使用一般的透明基材膜中所使用的透明树脂。另外,由于隔着树脂膜层5叠层底涂层2、硬涂层3,因此,树脂膜层5优选由具有热熔融粘合性的树脂构成。作为构成树脂膜层5的树脂,例如,优选列举由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四环十二碳烯等环烯烃得到的环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苯并噁嗪树脂、氧杂环丁烷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等聚酯树脂等树脂。其中,从具备更优异的透明性、优选满足上述的雾度和黄色指数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列举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从热熔融粘合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列举丙烯酸树脂。
树脂膜层5和底涂层2的叠层能够通过在树脂膜层5上涂布构成底涂层2的粘合剂树脂或者在涂布有构成底涂层2的粘合剂树脂的面上贴合树脂膜层5并使该粘合剂树脂固化来进行。
作为树脂膜层5的厚度,通常可以列举25~200μm,优选列举40~ 125μm,更优选列举50~100μm。
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用途
作为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车辆、铁道等车辆用的窗户、车棚或平台等的屋顶等。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和透明性维持作用,能够充分满足上述用途所要求的性能。
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对于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制作使有机玻璃基体以外的各层预先叠层而成的叠层片材 (以下,也有时记为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使用该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使各层叠层于有机玻璃基体的方法。
具体而言,通过使在能够剥离的支撑膜层6上至少依次叠层有硬涂层3和底涂层2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以下,也有时记为转印用片材)叠层在有机玻璃基体1后,剥离该支撑膜层6的方法(以下,也有时记为转印法),能够制造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另外,通过将在上述树脂膜层5上至少依次叠层有底涂层2和硬涂层3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以下,也有时记为层压用片材)自身叠层于有机玻璃基体1进行一体化的方法,能够制造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
在使用转印用片材的情况下,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A)在预先成型的有机玻璃基体上贴附转印用片材后,剥离支撑膜层6的方法; (B)在将有机玻璃树脂进行注射成型时使其与转印用片材一体化,然后剥离支撑膜层6的方法;(C)在板状的有机玻璃基体上贴附转印用片材后,剥离支撑膜而形成板状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然后,根据需要通过弯曲加工等成型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方法等。
另外,在使用层压用片材的情况下,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D) 在预先成型的有机玻璃基体上贴合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的方法;(E) 在将有机玻璃树脂注射成型时使其与层压用片材一体化的方法;(F) 在板状的有机玻璃基体上贴附层压用片材后,根据需要通过弯曲加工等成型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方法等。
上述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只要具有能够在有机玻璃基体1至少依次叠层底涂层2和硬涂层3这样的叠层结构即可。上述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在以贴附于有机玻璃基体1的方式叠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对有机玻璃基体1的粘接性,优选预先在与有机玻璃基体1接触的表面侧设置粘接层4。另外,上述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在以于有机玻璃基体 1的注射成型时一体化的方式使用的情况下,优选在与有机玻璃基体1 接触的表面侧设置粘接层4或树脂膜层5。
更具体而言,在使上述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为转印用片材的情况下,只要为在能够剥离的支撑膜层6上至少依次叠层有硬涂层3和底涂层2的结构即可。
作为该转印用片材的优选的例子,可以列举如图7所示在支撑膜层6上至少依次叠层有硬涂层3、底涂层2和粘接层4的叠层结构。这样的叠层结构的层压用片材,能够使用在有机玻璃基体1的注射成型时一体化的方式和贴附于有机玻璃基体1的方式的任一种,特别优选以在有机玻璃基体1的注射成型时一体化的方式使用。
作为该转印用片材的优选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在支撑膜层6上至少依次叠层有硬涂层3、底涂层2和树脂膜层5的叠层结构。该叠层结构的层压用片材特别优选以在有机玻璃基体1的注射成型时一体化的方式使用。
作为构成上述支撑膜层6的树脂,只要具备与硬涂层3的剥离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利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乙烯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等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三乙酸纤维素、赛璐玢(cellophane)、聚碳酸酯、聚氨酯系等弹性体系树脂等的树脂。这些树脂中,从成型性和剥离特性良好的方面考虑,优选列举聚酯系树脂,更优选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支撑膜层6可以为使用单一的树脂形成的单层,另外,也可以为使用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树脂形成的多层。另外,为了调整剥离强度,可以对支撑膜层6实施任意的涂布或处理。
作为支撑膜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可以列举20~200μm,优选列举30~100μm,更优选列举40~80μm。
另外,在使上述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为层压用片材的情况下,只要为在树脂膜层5上至少依次叠层有底涂层2和硬涂层3的结构即可。
作为该层压用片材的优选的例子,可以列举如图8所示至少依次叠层有树脂膜层5、底涂层2和硬涂层3的叠层结构。该叠层结构的层压用片材特别优选以在有机玻璃基体1的注射成型时一体化的方式使用。
另外,作为该层压用片材的优选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至少依次叠层有粘接层4、树脂膜层5、底涂层2和硬涂层3的叠层结构。这样的叠层结构的层压用片材,能够使用在有机玻璃基体1的注射成型时一体化的方式和贴附于有机玻璃基体1的方式的任一种,特别优选以贴附于有机玻璃基体1的方式使用。
上述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能够通过将有机玻璃基体以外的各层用上述的方法叠层来制备。具体而言,在转印用片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准备支撑膜层6,在该支撑膜层6上按照规定顺序叠层硬涂层3、底涂层2、根据需要设置的粘接层4和树脂膜层5来制备。另外,在层压用片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准备树脂膜层5,在该树脂膜层5上按照规定顺序叠层底涂层2、硬涂层3和根据需要设置的粘接层4来制备。
作为通过将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贴附于预先成型的有机玻璃基体来制造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方法,可以列举通过挤出成型等来成型有机玻璃基体,之后或冷却后使用辊等将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背面压接于该有机玻璃基体1进行叠层的方法。另外,在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为转印用片材的情况下,只要在将该转印用片材贴附于有机玻璃基体1后剥离除去支撑膜层6即可。另外,也可以在如上所述将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贴附于预先成型的有机玻璃基体后,再对其进行成型加工以使其成为期望的形状。
另外,作为通过在将有机玻璃树脂注射成型时使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一体化来制造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在嵌件成型法、热套管成型法(使加热真空成型工序和注射成型工序为一个的注射成型同时叠层法)、模内成型法等注射成型法中对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注射成型有机玻璃树脂的方法。另外,在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为转印用片材的情况下,只要对该转印用片材注射成型有机玻璃树脂并在分离模具的同时或之后剥离除去支撑膜层6即可。
更具体而言,在使用嵌件成型法制造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情况下,只要实施下述第I~III工序即可。
第I工序:将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通过真空成型模预先成型为立体形状,
第II工序:修剪真空成型得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多余的部分,得到成型片材,和
第III工序:将第II工序中成型得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插入于注射成型模(与注射有硬涂层3的聚碳酸酯树脂相反侧),关闭注射成型模,将流动状态的有机玻璃树脂注射到模内,将有机玻璃基体1和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一体化。
另外,在使用热套管成型法制造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情况下,只要实施下述第一~第三工序即可。
第一工序:在开模状态的阴阳一对模具之间以该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硬涂层面面向模腔侧的方式供给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并固定。另外,对与该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的硬涂层3相反侧的层进行加热使其软化,并且,从与硬涂层侧对置的模具侧进行真空抽吸,使软化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沿该可动模具的形状密合,由此将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预备成型。
第二工序:将两模具合模后,向由两模具形成的模腔内注射填充流动状态的有机玻璃树脂并使其固化,由此使形成的有机玻璃基体和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叠层一体化。
第三工序:使可动模具从固定模具分离,取出将有机玻璃基体和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一体化而成的有机玻璃叠层体。
另外,在通过使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贴附于板状的有机玻璃基体1 制造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的方法中,在成型板状的有机玻璃基体1 时,可不进行冷却而贴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另外,也可以在冷却后贴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另外,在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为转印用片材的情况下,只要在将该转印用片材贴附于板状的有机玻璃基体1 后剥离除去支撑膜层6即可。另外,也可以在有机玻璃基体1上贴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后,根据需要进行弯曲加工等将有机玻璃叠层体加工成期望的形状。
2.有机玻璃叠层体用片材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用于制造有机玻璃叠层体,其中,上述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至少具有底涂层2和硬涂层3。在该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中,底涂层2和硬涂层3的组成和厚度如上所述。另外,在该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中,除底涂层2和硬涂层3以外,关于根据需要设置的层、其组成和厚度也如上所述。
3.有机玻璃叠层体(2)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其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其中,上述硬涂层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且相对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0.5~10 质量份,作为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包含(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该有机玻璃叠层体能够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透明性和耐候性。
该有机玻璃叠层体中,通过采用特定组成的硬涂层,能够提高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透明性和耐候性,因此,铅笔硬度、雾度、黄色指数的初期值及规定的促进耐候试验前后的值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满足上述的范围。
在该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关于有机玻璃基体的种类和厚度等如上所述。
另外,在该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关于构成底涂层的成分的种类、能够任意地配合于底涂层的添加剂的种类、底涂层的厚度等如上所述。
另外,在该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关于用于硬涂层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种类、(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种类和优选的例子、(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种类和优选的例子、它们的比率和含量、用于硬涂层的紫外线吸收剂的种类和含量、硬涂层的厚度、能够任意地配合于硬涂层的添加剂的种类等也如上所述。
另外,在该有机玻璃叠层体中,关于任意地设置的其它层(树脂膜层、粘接层)等也如上所述。
该有机玻璃叠层体的用途、制造方法、制造中所使用的有机玻璃叠层体等也如上所述。
实施例
以下,例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
[聚碳酸酯叠层体的制造]
实施例1
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2个丙烯酸羟基乙酯通过氨酯键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结合得到的脂环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16质量份、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2.3质量份(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总量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将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涂敷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支撑膜层(厚度75μm),使其为3μm,以电子束照射10Mrad使其固化,由此在支撑膜层上叠层硬涂层。接着,在对该硬涂层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并且通过凹版逆向法涂敷下述组成的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1,形成厚度3μm的底涂层,另外,在该底涂层上通过凹版逆向法涂敷热熔融粘合树脂(丙烯酸树脂),形成厚度4μm的粘接层。这样,得到在支撑膜层上依次叠层有硬涂层、底涂层和粘接层的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
(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1)
·聚碳酸酯系聚氨酯丙烯酸共聚物*1:100质量份
·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2:17质量份
·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3:13质量份
·受阻胺系光稳定剂*4:8质量份
·防粘连剂*5:9质量份
·固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5质量份
*1.聚碳酸酯系聚氨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聚氨酯成分与丙烯酸成分的质量比为70/30。
*2.Tinuvin 400(商品名),2-[4-[(2-羟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
*3.Tinuvin 479(商品名),2-(2-羟基-4-[1-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双(4-苯基苯基)-1,3,5-三嗪,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
*4.Tinuvin 123(商品名),双(1-辛氧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 癸二酸酯),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
*5.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3μm
使用如上得到的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和聚碳酸酯树脂(帝人公司制造Panlite L-1250Z,MVR 8cm3/10min),以下述条件进行热套管成型,由此叠层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的粘接层和厚度3mm的平板状聚碳酸酯基体。然后,将支撑膜层剥离后除去,得到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热套管成型的条件)
在开模状态的阴阳一对模具(可动模具和固定模具)之间以支撑膜面面向模腔侧的方式供给上述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并固定。然后,将上述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的粘接层加热至100℃使其软化,并且,从与硬涂层侧对置的模具侧进行真空抽吸,使软化的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沿该可动模具的形状密合,由此将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预备成型。接着,将两模具合模后,向由两模具形成的模腔内以成型温度315℃、压力170MPa注射填充流动状态的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并使其固化,由此使形成的聚碳酸酯基体和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叠层一体化。然后,使可动模具从固定模具分离后,剥离支撑膜,取出将聚碳酸酯基体和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一体化而成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实施例2
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造“NK Ester A-DCP”)16 质量份、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2.3质量份(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总量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厚度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实施例3
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2个丙烯酸羟基乙酯通过氨酯键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结合得到的脂环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16质量份、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3.8质量份(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总量100质量份为3.3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厚度 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实施例4
在由丙烯酸膜构成的树脂膜层(厚度125μm,相对于树脂成分100 质量份含有1质量份的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上通过凹版逆向法涂敷下述组成的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2,形成厚度1.5μm的底涂层。接着,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2个丙烯酸羟基乙酯通过氨酯键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结合得到的脂环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16质量份、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 (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2.3质量份(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总量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将所得到的树脂组合涂敷于上述底涂层,使其为3μm,以电子束照射10Mrad使其固化,由此得到依次叠层有树脂膜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
(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2)
·丙烯酸聚合物多元醇80质量份
·聚氨酯树脂20质量份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0质量份
·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3.0质量份
·受阻胺系光稳定剂1.8质量份
使用如上得到的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和聚碳酸酯树脂(帝人公司制造Panlite L-1250Z,MVR 8cm3/10min),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进行热套管成型,由此叠层聚碳酸酯叠层用片材的粘接层和厚度3mm 的平板状聚碳酸酯基体。这样,得到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树脂膜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实施例5
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479”)0.7 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厚度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实施例6
相对于下述所示的多官能团(多官能团+2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添加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0.7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厚度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多官能团(4~8官能团+2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
·具有异氰脲酸酯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以重均分子量约 27,000:以4~8官能团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为主要成分)80质量份
·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单体(分子量约400)20质量份
该2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单体为1分子下述式(X)所示的化合物与2分子下述式(Y)所示的化合物结合而成的物质,下述式(X) 所示的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与下述式(Y)所示的化合物的羟基反应而形成氨酯键。
实施例7
将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的添加量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变更为1.4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实施例8
将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的添加量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变更为2.0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比较例1
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479”)2.0 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厚度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比较例2
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2个丙烯酸羟基乙酯通过氨酯键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结合得到的脂环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16质量份、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14质量份(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总量100质量份为12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厚度 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比较例3
相对于丙烯酰基当量250的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添加2个丙烯酸羟基乙酯通过氨酯键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结合得到的脂环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16质量份、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 479”)2.3质量份(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总量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在底涂层上形成厚度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树脂膜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比较例4
相对于6官能团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6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约1,000)60质量份和2官能团的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量数千左右)40质量份的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Tinuvin479”)0.4 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厚度3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造依次叠层有聚碳酸酯基体、粘接层、底涂层和硬涂层的聚碳酸酯叠层体。
比较例5
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帝人公司制造Panlite L-1250Z,MVR 8cm3/10min)以成型温度315℃、压力170MPa进行注射成型,由此制作3mm的平板状聚碳酸酯基体。
在制得的聚碳酸酯基体上通过旋涂法涂布底涂层形成用材料 SHP470(Momentive公司制造),在120℃的热风循环烘箱中干燥20 分钟。所形成的底涂层的厚度为1μm。接着,通过旋涂法涂布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以聚硅氧烷为基剂的硬涂层形成用材料AS4700(Momentive公司制造),在120℃的热风循环烘箱中静置60分钟,进行溶剂的除去和固化促进处理。所形成的硬涂层的厚度为5μm。
[聚碳酸酯叠层体的性能评价]
(铅笔硬度)
铅笔硬度设为使用铅笔划痕涂膜硬度试验机(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型号NP)、将铅笔前端的附加负载设定为1kg、使其以0.5mm/秒的速度在10mm的距离行进5次、得到损伤的情况为0或1次时的铅笔的硬度。另外,该铅笔硬度的测定通过如下操作进行:仅切削木质部,使得芯为圆柱状,使芯露出5~6mm,用磨纸将前端磨平,使用这样的铅笔,铅笔的角度设定为45°。
(耐损伤性)
使用钢丝棉(“Bonstar#0000(商品名)”,日本钢丝棉株式会社制造),施加300g/cm2的负载来回摩擦10次。然后,观察聚碳酸酯叠层体,依据下述判定基准评价硬涂层表面的损伤程度。
AA:完全未确认到损伤。
A:具有未观察时看不见程度的损伤。
B:明显确认到损伤,但未产生白化。
C:确认到白化程度地具有损伤。
(耐磨损性)
磨轮使用CS-10F,以500转、60rpm、500g负载的条件进行TABER 磨损试验。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制造NDH-2000)依据JIS K7136 中记载的方法对TABER磨损试验前后的各聚碳酸酯叠层体的4处测定雾度,求出其平均值。从上述TABER磨损试验后的雾度中减去TABER 磨损试验前的雾度,由此求出TABER磨损试验前后的雾度差(ΔH)。
(耐水密合性)
使各聚碳酸酯叠层体在40℃的温水中浸水500小时后,对于该聚碳酸酯叠层体的硬涂层的面,依据JIS K5400,将切痕设定为1mm,使用Nichiban的Cellotape(CT405AP-24)进行棋盘格胶带剥离试验。观察硬涂层有无从聚碳酸酯叠层体剥离,依据下述判定基准评价耐水密合性。
A:完全未确认到硬涂层的剥离。
B:确认到一部分硬涂层的剥离。
(耐候性)
对于刚制备后的各聚碳酸酯叠层体,使用促进耐候性试验机 (SUV-W23,(岩崎电气)公司制造),将(1)紫外线60mW/cm2、63℃、 50RH%、20小时、(2)黑暗、30℃、98RH%、4小时、及(3)在上述(2)的条件的前后进行水喷射30秒的条件设为1循环,进行合计 50循环。
在促进耐候性试验后观察各聚碳酸酯叠层体的外观,依据下述判定基准评价外观变化。
A:未确认到裂纹或剥落等外观变化。
B(裂纹):表面发现龟裂。
B(剥离):发现硬涂层的剥离。
另外,在促进耐候性试验前后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聚碳酸酯叠层体的截面,测定硬涂层的厚度。在将促进耐候性试验前的硬涂层的厚度设为100%时,算出促进耐候性试验后的硬涂层的厚度的比例(%)(以下为耐候试验后的膜厚比),依据下述判定基准评价硬涂层的膜薄化。
A:耐候试验后的膜厚比为75%以上
B:耐候试验后的膜厚比为50%以上、低于75%
C:耐候试验后的膜厚比低于50%
另外,在促进耐候性试验前后进行各聚碳酸酯叠层体的黄色指数 (YI)的测定,从促进耐候试验后的黄色指数中减去促进耐候试验前的黄色指数,由此求出黄色指数之差(ΔYI)。此外,对黄色指数的测定而言,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UV-255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依据 JIS K 7103的“塑料的黄色度及黄变度试验方法”,设定为C光源及视场角2°以透过模式进行测定来求出。
另外,在促进耐候性试验前后测定各聚碳酸酯叠层体的雾度,从促进耐候试验后的雾度中减去促进耐候试验前的雾度,由此求出雾度之差(ΔH)。另外,对雾度的测定而言,通过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制造NDH-2000)依据JIS K7136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来求出。
(耐高温水性)
对各聚碳酸酯叠层体的硬涂层的面,依据JIS K5400,将切痕深度设定为1mm,棋盘格状地切出切痕,使用Nichiban的Cellotape (CT405AP-24)进行棋盘格胶带剥离试验。观察硬涂层有无从聚碳酸酯叠层体剥离,依据下述判定基准评价耐高温水性。
A:完全未确认到硬涂层的剥离。
B:确认到一部分硬涂层的剥离。
C:从胶带剥离试验前确认到剥离。
将所得到的结果示于表1。在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低于0.5质量份的情况下(比较例4),促进耐候性试验前后的ΔH超过20,无法抑制变色。另一方面,表明在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超过10质量份的情况下(比较例2),促进耐候性试验前后的ΔH超过 20,另外,耐候性变得不充分,引起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和硬涂层的脆化。另外,在促进耐候性试验前后的ΔH超过20%的情况下(比较例1),无法具备充分的耐候性,确认到促进耐候性试验后的裂纹的产生和硬涂层的膜薄化。另外,即使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0.5~10质量份,在促进耐候性试验前后的ΔH超过20的情况或铅笔硬度超过2H的情况下,也无法抑制促进耐候性试验后的裂纹的产生和硬涂层的膜薄化二者。另外,在硬涂层超过2H的情况下,促进耐候试验前后的ΔH超过20%,无法维持透明性,而且确认到促进耐候性试验后的裂纹的产生。
与此相对,明确在全部满足(1)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0.5~10质量份、(2)铅笔硬度为HB以上、2H以下、(3)雾度为3%以下、且促进耐候试验前后的ΔH 为20%以下、(4)黄色指数为2以下、且促进耐候试验前后的ΔYI为 5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具备优异的透明性,并且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和耐候性变得良好。
另外,还明确在含有(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以及(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杂环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 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硬涂层的情况下,能够使聚碳酸酯叠层体具备优异的耐损伤性、耐磨损性、耐水密合性、透明性和耐候性。
[表1]
符号说明
1 有机玻璃基体
1a 聚碳酸酯基体
1b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
1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
2 底涂层
3 硬涂层
4 粘接层
5 树脂膜层
6 支撑膜层
Claims (13)
1.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至少依次具有有机玻璃基体、底涂层和硬涂层,
所述硬涂层为表面层,
所述硬涂层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且相对于所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所述紫外线吸收剂0.5~10质量份,
作为所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包含(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从硬涂层侧测得的铅笔硬度为HB以上、2H以下,
雾度为3%以下,且在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雾度之差为20%以下,
黄色指数为2以下,且在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黄色指数之差为5以下,
在促进耐候性试验中,
使用促进耐候性试验机,将(1)紫外线60mW/cm2、63℃、50RH%、20小时、(2)黑暗、30℃、98RH%、4小时、及(3)在所述(2)的条件的前后进行水喷射30秒的条件设为1循环,进行合计50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分子量为120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i)的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所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40质量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有机玻璃基体为聚碳酸酯制的基体。
7.一种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特征在于:
至少依次具有底涂层和硬涂层,用于叠层于有机玻璃基体,
所述硬涂层为表面层,
所述硬涂层由含有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
作为所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包含(i)3官能团以上的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和(ii)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脂肪族的接头区域结合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且
相对于所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所述紫外线吸收剂0.5~10质量份,
从硬涂层侧测得的铅笔硬度为HB以上、2H以下,
雾度为3%以下,且在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雾度之差为20%以下,
黄色指数为2以下,且在下述促进耐候试验前后黄色指数之差为5以下,
在促进耐候性试验中,
使用促进耐候性试验机,将(1)紫外线60mW/cm2、63℃、50RH%、20小时、(2)黑暗、30℃、98RH%、4小时、及(3)在所述(2)的条件的前后进行水喷射30秒的条件设为1循环,进行合计50循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ii)的2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ii-1)2个(甲基)丙烯酰基直接或经由分子量200以下的接头区域结合于1个脂环或脂肪族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ii-2)2个(甲基)丙烯酰基经由含有氨酯键的脂肪族链结合的2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特征在于:
其贴附叠层于有机玻璃基体,
在与有机玻璃基体接触侧的表面设有树脂膜层或粘接层。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膜层上至少依次叠层硬涂层、底涂层和粘接层而成。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其特征在于:
其在有机玻璃基体的注射成型时使其一体化而叠层,
在与有机玻璃基体接触侧的表面设有树脂膜层或粘接层。
12.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有机玻璃基体上贴附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树脂膜层或粘接层的面的工序。
13.一种有机玻璃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玻璃叠层用片材的树脂膜层或粘接层注射有机玻璃并进行成型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95688 | 2013-09-20 | ||
JP2013195688 | 2013-09-20 | ||
PCT/JP2014/074893 WO2015041334A1 (ja) | 2013-09-20 | 2014-09-19 | 有機ガラス積層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36783A CN105636783A (zh) | 2016-06-01 |
CN105636783B true CN105636783B (zh) | 2018-05-08 |
Family
ID=5268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51862.5A Active CN105636783B (zh) | 2013-09-20 | 2014-09-19 | 有机玻璃叠层体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221870A1 (zh) |
EP (1) | EP3047970A4 (zh) |
JP (1) | JP6119867B2 (zh) |
CN (1) | CN105636783B (zh) |
WO (1) | WO201504133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00419B (zh) | 2014-11-05 | 2020-03-1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转印片及使用它的硬涂体 |
JP6718340B2 (ja) * | 2016-09-08 | 2020-07-08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ハードコート積層体並びに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8051920A (ja) * | 2016-09-28 | 2018-04-0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転写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ハードコート積層体 |
JP7006803B2 (ja) * | 2018-09-28 | 2022-01-2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化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材 |
US20230001683A1 (en) * | 2019-11-29 | 2023-01-05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Multilayer body, method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 body, film for lamination,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US11919279B1 (en) | 2023-01-20 | 2024-03-05 | Aisin Corporation | Scratch and UV resistant films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5654A (en) * | 1977-06-16 | 1980-11-25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optical elements of glass and polymer material |
JP2007056180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 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用途 |
JP2008006708A (ja) * | 2006-06-29 | 2008-01-17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ハードコート層転写箔 |
EP1636025B1 (en) * | 2003-06-12 | 2011-04-06 | Pilkington Italia S.p.A.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urved laminated glass pane |
JP2012210739A (ja) * | 2011-03-30 | 2012-11-0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耐候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CN103171190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 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28450A (zh) * | 2010-11-30 | 2013-07-31 |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它的板状制品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08695A (ja) * | 1994-10-11 | 1996-04-3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転写シート |
JPH08216598A (ja) * | 1995-02-16 | 1996-08-27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転写シート |
JP3453679B2 (ja) * | 2000-04-27 | 2003-10-0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化粧材 |
JP4429514B2 (ja) * | 2000-10-27 | 2010-03-10 | 帝人株式会社 | 高分子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830760B2 (ja) * | 2005-09-30 | 2011-12-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化粧シート |
JP4840074B2 (ja) * | 2006-10-19 | 2011-12-21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表示体カバー用樹脂積層体 |
JP2008155440A (ja) * | 2006-12-22 | 2008-07-1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ハードコート転写箔 |
JP4968461B2 (ja) * | 2007-04-13 | 2012-07-04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該フィルムを利用した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CN101679635A (zh) * | 2007-07-13 | 2010-03-24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
US8046221B2 (en) * | 2007-10-31 | 2011-10-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 Multi-state barge-in models for spoken dialog systems |
WO2009104407A1 (ja) * | 2008-02-20 | 2009-08-27 |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 樹脂成形体 |
JP5396951B2 (ja) | 2009-03-18 | 2014-01-22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積層体 |
JP5267488B2 (ja) * | 2010-03-11 | 2013-08-21 |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 |
JP2012003026A (ja) * | 2010-06-16 | 2012-01-05 | Sony Corp | 光学体、窓材、建具および日射遮蔽装置 |
JP2012081742A (ja) | 2010-09-16 | 2012-04-26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積層体 |
JP2012126760A (ja) | 2010-12-13 | 2012-07-05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積層体、及びこの積層体を有する窓及び太陽電池 |
EP2669085B1 (en) * | 2011-01-28 | 2019-08-21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Decorative sheet, and decorative resin-molded article employing same |
WO2012141063A1 (ja) * | 2011-04-13 | 2012-10-18 |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積層体 |
JP6007136B2 (ja) * | 2012-03-29 | 2016-10-12 |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
US10434752B2 (en) * | 2014-12-02 | 2019-10-08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Organic glass laminate coated with inorganic oxide film |
-
2014
- 2014-09-19 WO PCT/JP2014/074893 patent/WO20150413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9-19 EP EP14846015.7A patent/EP304797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9-19 US US15/022,326 patent/US2016022187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4-09-19 JP JP2015537982A patent/JP611986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9-19 CN CN201480051862.5A patent/CN1056367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5654A (en) * | 1977-06-16 | 1980-11-25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optical elements of glass and polymer material |
EP1636025B1 (en) * | 2003-06-12 | 2011-04-06 | Pilkington Italia S.p.A.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urved laminated glass pane |
JP2007056180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 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用途 |
JP2008006708A (ja) * | 2006-06-29 | 2008-01-17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ハードコート層転写箔 |
CN103228450A (zh) * | 2010-11-30 | 2013-07-31 |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它的板状制品的制造方法 |
JP2012210739A (ja) * | 2011-03-30 | 2012-11-0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耐候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CN103171190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 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19867B2 (ja) | 2017-04-26 |
WO2015041334A1 (ja) | 2015-03-26 |
EP3047970A1 (en) | 2016-07-27 |
CN105636783A (zh) | 2016-06-01 |
EP3047970A4 (en) | 2018-01-24 |
JPWO2015041334A1 (ja) | 2017-03-02 |
US20160221870A1 (en) | 2016-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36783B (zh) | 有机玻璃叠层体 | |
JP4808847B2 (ja) | 放射線硬化性複合シート又はフィルム | |
JP4830760B2 (ja) | 化粧シート | |
JP6015837B2 (ja) | 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 | |
TWI492993B (zh) | Ink compositions and decorative sheets using them | |
JP4597019B2 (ja) | 化粧シート | |
JP4565952B2 (ja) | 化粧シート | |
JP5343929B2 (ja) | 化粧シート | |
JP2008074074A (ja) | 帯電防止性能を有する化粧シート | |
JP7172365B2 (ja) | 加飾シート、加飾樹脂成形品、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 |
JP5889179B2 (ja) | 加飾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 |
JP5287420B2 (ja) |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板 | |
JP2017177741A (ja) | 転写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飾部材 | |
US10710346B2 (en) | Decorative sheets,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ecorative materials | |
JP2018051919A (ja) | 転写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ハードコート積層体 | |
JP5913089B2 (ja) | 高耐久機能性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加飾成型品 | |
JP5521886B2 (ja) | 鏡面化粧シート | |
JP4450338B2 (ja) | 建材用化粧シート | |
JP2005103847A (ja) | 化粧シート | |
WO2023190478A1 (ja) | 転写シート及び耐候性物品 | |
JP2005131930A (ja) | 化粧シート | |
JP5857495B2 (ja) | 透明樹脂シート | |
JP2019217721A (ja) | 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 |
JP7577916B2 (ja) | 転写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転写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ハードコート積層体 | |
JP5685834B2 (ja) | 成型合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