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540855A -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0855A
CN105540855A CN201511030418.8A CN201511030418A CN105540855A CN 105540855 A CN105540855 A CN 105540855A CN 201511030418 A CN201511030418 A CN 201511030418A CN 105540855 A CN105540855 A CN 105540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sh
lake
vegetation
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04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卫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wo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wo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wo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wo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304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0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0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0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02F3/325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as symbiotic combination of algae and bacte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包括:以系统中浮游植物生长为启动;然后,移植浮游动物到水体,对水体的藻类进行控制;种植水生植被;水生植物生长成功后,开始投放青虾,米虾,小型鱼类,小型肉食性鱼类,大型肉食性鱼类以及软体动物。本发明的方法解决集成生物操纵中各个技术关键,全面而系统重建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延长和增加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其固定和循环营养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域生态修复净水渔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的水域生态系统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程度,主要的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等都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影响市民的供水,盐城市由于城市供水污染导致城市停水多日。如何进行这些水体的生态修复呢?在中国面源污染如此之重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内、外源污染,减少蓝藻的发生。为此,国内出现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在云南滇池,太湖五里湖,贡湖湾都在进行类似的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对环境资源的巨大破坏;也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公共河流、湖泊的污染,景观水体也受到面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沉降。蓝绿藻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向河流、湖泊等水体排放过多氮、磷营养物质;在湖泊生态自净能力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在水体中大量积累,导致单细胞藻类,特别是蓝绿藻泛滥成灾,严重污染水体。
纵观全球,几乎所有的湖泊水体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富营养化问题,而藻类的水华爆发则是许多富营养化了的湖泊和水体面临的挑战。如何控制藻类水华暴发,进而恢复湖泊水体的原有生态?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洁净水源?这已成为世界难题。
现在有各种有关水处理的相关理论,如磁化水理论、营养氧化分解理论、生态湿地等。
1、磁化水理论——起源于日本
原理:来自于大洋环流切割地磁:因为有地磁偏角: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为11.5度。主要作用:形成小分子水,水分子之间作用力重组,恢复水活性。一般要达到强磁水平(5000高斯以上)造价很大,起作用时对人和设备负面影响较大。现主要用于水族设备和农业增产:如:无土栽培,每立方水体强磁力成本15—25万日元。
2、营养氧化分解理论——起源于美国
原理:来自于燃烧过程中氧化分解:任何有机质的任何存在形式,最终都要经过氧化分解才能彻底转化为无机态。主要作用:含碳有机质通过氧化分解终为二氧化碳回到空气;含氮有机质通过氧化分解终为硝化态氮,再通过脱氮成为氮气回到空气;效果成本:含氧量越高的效果越明显,但成本要高很多;一般在水族馆中采用溴氧效果更显著,甚至还可以杀菌。存在设备上的二次污染和定期更换,用于集中式水处理。现主要采用形式:气暴、增氧船、污水处理厂等;
3、微生物分解理论——目前应用最广泛
原理:来自于生态平衡中的分解者理论,也可以说是氧化分解理论的提升理论。主要作用:通过有益微生物加速有机个体、有机腐质、有机碎屑的分解;甚至培养特殊微生物对特定点源污染进行专门处理(如医院污水)。
效果成本:用于集中式水处理或点源水污染;速效,但效果持续时间短,需要反复加菌,一般大水面仅限于治表,否则成本会不断增大。应注意产品质量的把握,容易引起生态灾难。现主要采用形式: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特殊工厂、医院等点源污染。
4、化学法
化学法治理水污染——包括使用无机和有机化学试剂除藻;无机化学药剂沉淀底泥;天然生物中提取的活性化学物质抑藻;原位土壤变性絮凝剂等。
化学法的优点:速效,成本很低;
化学法的弊端:仅限于治表;效果持续时间也不长;对水体有负面效应:对水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影响供水、娱乐功能发挥,公众难以接受;潜在的、长远的生态危害:工程中采用的絮凝除磷剂包括铝盐、铁盐、铜盐和飞灰等;工程中采用的酸碱活性物质。
5、物理法
物理法治理水污染——
包括外源截污:引流冲污:底泥疏浚:曝气复氧:机械除藻:人力捕捞除藻:电磁法除藻:微波技术除藻:改道导流:富营养水灌溉等。
物理法大部分是采取的一些大型工程措施:一般成本较高,效果不甚显著;是很好的应急措施之一;此外,物理法并没有消除污染:要么是改变污染形式,要么就是转移污染位置;物理法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6、生态工程法——成功用于造纸厂污染,浮岛
包括环境生态工程及物理生态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如构建湖滨沿岸带湿地、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等(主要指挺水和浮叶植被生态修复);物理生态工程是通过管理、物理措施和移植生物种群等措施(要求水体本身具有相当大的透明度);生态工程法造价高;水质效果往往和理论值接洽不上;维护成本也很高。
7、生物操纵法
种植水上植物操纵:同时会引起部分水下生物和底泥生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死亡;它们的弊端远远大于它们带来的好处;
动物生物操纵生态修复分成三种类型:凶猛鱼类操纵适用于水质很好,生态健全的水体;滤食性鱼类操纵适用于水质较好,生态稳定的水体;食藻虫操纵适用于生态平衡破坏,藻类水华严重的水体;
难点之一是消化蓝藻性能的有效性;难点之二是在野外有毒藻类环境中种群生存的稳定性;重点是生态作用的廷伸效应。
生物操纵又分为经典的生物操纵和非经典的生物操纵,非经典就是直接以鲢投放,和直接投放浮游动物为主要的方式;还有种植水生植物为主的生物操纵方法;所以这些方法,其实都有一定应用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鲢的生物操纵,作为非经典的操作方法,在云南滇池,太湖,在新安江水库都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总体上只有新安江水库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这和新安江水库水体较深,面源污染并不是太大所致。而其它浅水性湖泊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和鲢鱼的特点有关。
生物操纵在世界上多个区域有成功的经验,对于大型水体,控制污染源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获得生态效果的。鉴于生物操纵的低成本,在各个水源性水库和湖泊中有应用。成功前提主要是磷低于一定浓度,沉水植被生长要有一定面积,能够成功控制鱼类种群发展。
滤食性鱼类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通常是从外源营养物输入及初级生产力入手,探讨水质变化及初级生产力水平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如:物理和化学因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即所谓上行途径(Bottomupapproach)。国际和国内都以开发水体生物生产力为主导,有力地推动了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内陆水体渔业的发展。其后,人们迅速认识到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将注意力从生产力开发转移到环境保护上来,八十至九十年代,人们采用了另一种研究途径(或视角):即探讨食物链上层生物的变化对下层生物、初级生产力及水质的影响,即下行效应(Topdowneffect)。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就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如何通过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进而对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鱼类摄食浮游动物,减缓了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上升;鱼类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并不能使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降低,这是因为更小型藻类得以增殖;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加快了磷的释放速率或循环速度。因此,降低滤食性鱼类的数量,可以使植食性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下降,透明度增加,湖泊中氮、磷的浓度降低。因此,Carpenter等人(1985,1988)据此提出了“营养级联相互作用”(cascadingtrophicinteraction)的假说。八十年代以来,大多数实验证实了“下行效应”的观点,当然也有不显著和相反的结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者在武汉东湖的实验表明东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体型的大小基本上为滤食性鱼类所控制,符合下行效应的假说。具体表现为:1、大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上升;2、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数量大幅度上升,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数量下降,桡足类则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浮游动物的总数量也大幅度上升。
这种情况均表明,在强大的鲢、鳙种群的摄食压力下,浮游生物中的大型种类(尤其是枝角类)受到抑制之后,小型种类终究将占领大型种类所遗留下来的生态灶,由于小型藻类的大量发展,水质愈加恶化,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愈加严重。
中国的内陆水体正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承担渔业增产的重担,又要维持良好的水质的生态状况。面对这一新课题,中国政府和水产科技界已经开始重视大水面渔业开发的生态效益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我们应当把维护具有高效自净能力的水生态系统作为首要目标,同时适度开发内陆水体的生物生产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把建立具有水质保障的渔业生态系统作为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国多数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结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污染自净能力和较高的渔业发展潜力。合理调整放养结构和渔业利用的强度,以优质水产品为主要放养对象,提高产值,达到渔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是完全可能的。对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治理应采取以生物治理为主的综合措施才可显著见效。国外关于生物操纵(Biomanipulation)的理论可供借鉴。目前,有些湖泊采用种植沉水植物、限制草食性鱼类放养量、保护水草资源等方法,使“藻型湖泊”转为“草型湖泊”已初见成效。
有关生物操纵的进展很多,Perrowetal(1997)提出对于浅水湖泊,创造一个沉水植被生长的清水期是最为重要的。Hanssonetal(1998)进一步提出,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要减少75%,而且要在1-3年内,快速有效地进行。要减少底栖食性鱼类,当龄鱼的补充要减少,要提高沉水植物建立的条件,外源氮和磷营养在生物操纵前要尽可能减少。Mehneretal,2002进行最新地有关生物操纵研究进展的总结,有几个关键点1)浅水湖泊容易成功,主要归功于沉水植被发展所带来各种正反馈作用;2)外源营养及内源营养对生物操纵的成功有影响,鱼类对营养的循环有利于下行效应;3)鱼类种群的系统生态位变化及因大小结构上的相互作用增加了生物操纵的复杂性;4)考虑生物操纵的时空尺度对于理解鱼类群落对于食物网作用是非常关键的;5)三种食性鱼类适当的平衡对于生物操纵的长期成功也是需要的;6)分层湖泊的生物操纵作用的维持只有通过持续的干涉。而交互的稳定状态的食物网结构可能只存在于浅水湖泊,但是营养输入一直保持赞助高时,要重复干扰;
过去生物操纵是围绕封闭的围隔进行的,现在不少研究转向整湖操纵实验;生物操纵平均成功率为60%,而整湖生物操纵成功率只有15%,说明有关整湖生物操纵还没有研究清楚的地方(Mehneretal,2002)。鉴于湖泊水质和渔业资源管理的需要,生物依然是有效地生态恢复技术,生物操纵的研究也将有利于理解复杂的食物网结构。
湖泊、水库粗放式鱼类养殖就是根据水体自然条件,选择适当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适的放养数量(密度)和良好的鱼种规格(质量),并结合拦鱼防逃、控制凶猛鱼类、合理捕捞等措施,使湖泊和水库中的鱼类群体在种类、数量、年龄等结构上与水体的饵料资源相适应,使水生态系中各营养级上的生物产品(即各类饵料资源)全面、合理、高效地转化为经济鱼类,并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和时间,以充分发挥水体的鱼产潜力。
粗放养殖的核心问题是“合理放养”。一个养殖水体的鱼产量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要实现高产、高效益的关键技术集中为“合理放养”。它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密度)和良好的鱼种规格(质量)等。
中国广大渔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比较系统地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放养”的理论和综合技术措施,使湖泊、水库养鱼实现了高产、稳产。如浙江省的青山水库(8500亩)l966年~1982年17年平均亩产43kg,湖北省的白潭湖(6000亩)l966年~1975年10年平均亩产43kg,武汉市东湖渔场(22000亩)在开展湖泊增产技术试验期间,使鱼产量由l971年的亩产8.8kg逐年上升到l978年的36.5kg,平均每年增长23.5%。这些事实都雄辩地证明了“合理放养”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的合理放养是中国湖泊自然资源可以支撑较大生物量下的基本产量,该产量对于生物操纵也是一个借鉴,即现代的生物操纵,总的生物量当然不能超过在过去有水生植物存在的情况下的粗放养殖的合理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在浅水型湖泊实现渔业增殖和水环境协同发展的“净水渔业”技术。该方法既可以用于湖泊的粗放式增殖渔业发展,也适于水源地水库或湖泊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过程,可以恢复这些水域到原初的自然生态状态,减少或避免蓝藻等富营养化事件的发生。该方法解决集成生物操纵中各个技术,全面而系统重建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延长和增加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其固定和循环营养的功能;用于通过生物操纵方法恢复水库或湖泊等城市水源地等水体。
本发明的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包括:
(1)以系统中浮游植物生长为启动;
(2)然后,移植浮游动物到水体,对该水体的藻类进行控制;
(3)种植多样的水生植被;
(4)水生植物生长成功后,开始投放青虾,米虾,小型鱼类,小型肉食性鱼类,大型肉食性鱼类以及软体动物。
所述步骤(1)中系统具备蓝藻条件,直接通过生石灰清除,同时释放营养物质,投放有益的微生物及人工培养的普遍藻类。
所述步骤(3)中水生植被为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
所述沉水植被是采用直接撒种或断枝,直接以栽种式培育;或者以冬芽形式播种,如刺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冬芽。刺苦草以冬芽越冬,比苦草在早春季节生长发育时期提前,更易于种群的扩展;挺水植被种于地形较高、水位较浅区域。
所述步骤(4)中软体动物为螺类,蚌类或河蚬。
所述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分为:恢复主要资源的栖息地;根据水生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对生态系统进行人工控制;控制总体生物量大小,恢复自然食物链系统;外源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所述恢复主要资源的栖息地包括沿岸的植物及水生植被;恢复系统中原生的浮游植物及藻类的生长条件,创造和蓝藻争夺营养的能力。
所述沿岸的植物的种植包括:采用在湖岸边投放大量人工礁球,用于消浪;种植消浪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如莲等挺水植物创造沿岸栖息地,减少风浪的扰动作用。
所述恢复主要资源的栖息地是以系统中浮游植物生长为启动,然后移植浮游动物到水体,对该水体的藻类进行控制。
所述对生态系统进行控制包括:对于同一食性的不同生物,按照功能群进行分类;投入多种小型鱼类及相应的肉食性鱼类,控制系统生物量以肉食性,大个体鱼类为主要的模式。
所述对生态系统进行控制包括:根据不同阶段,对系统中原有的鱼、虾类进行选择性捕捞或投放。
如中国淡水系统中,粲条、鲫鱼、棒花鱼、麦穗鱼、鰕虎鱼、米虾、青虾、螺类都是系统最为常见的低值水生生物。根据鱼类种群结构情况,通过选择性捕捞或保护和恢复原生的鳜鱼、乌鳢、翘嘴红鲌、斜颌鲴、红鳍鲌等种类以达到生物操纵效果。对于有些鱼产量过大的大型水体,鳡鱼也要适当投放。鳜鱼作为中国特有鱼类,其幼体阶段不摄食浮游生物,直接摄食幼鱼。该鱼种投放解决了生物操纵经常受到肉食性鱼类幼鱼(YOY)大量发展导致的影响。
所述控制控制总体生物量大小,总体维持该系统的一定生物量,恢复自然食物链系统,而不是以某一种生物作为主要的操纵对象(如鲢);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渔业产量并不是主要目标,渔业产值,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总的生物量控制生物操纵的主要目标。
控制系统鱼产量在一定范围,如亩产量不能高于50公斤以上,就有起到减少生物扰动作用。多样性的生物,在营养物质利用和循环的时间节律也不同,对水体中磷的循环会发生的不同的变化,尽量减少底泥上层的扰动,加速磷营养物质循环,快速向水底层和沿岸食物链转移。以促进物质讯速向底泥中固定,尤其是磷营养物质的固定。
有些种类,如草鱼、河蟹、银鱼、刀鲚等种群,要严格控制。草鱼对水草过度摄食;河蟹对底栖软体动物剧烈摄食,同时产生强的扰动作用;银鱼和刀鲚对浮游动物过度摄食,其群体要控制在适度范围。
所述外源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沿湖周边以行政村为单位,控制所有农业污染,设计一个生态修复区,在整体上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所述方法中对于蓝藻较多的水体,设置网箱,对部分鱼类进行封闭围养,以在生态修复前期强化促进水体营养物质的循环,促进营养物质向水生植被转变,控制浮游生物鱼类是为了减少其对水域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影响。
采用以系统中浮游植物生长为启动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如果该系统原本具备蓝藻条件,直接通过生石灰等清除掉,同时释放相关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将会促进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此时可以投放有益的微生物及人工培养的普通藻类于该水体;然后,移植相关浮游动物(如大型枝角类、介形类等)到该水体,从而对该水体的藻类进行控制;此时再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如沉水和沿岸的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等水生植物生长成功后,开始投放青虾、米虾、小型鱼类、小型肉食性鱼类、大型肉食性鱼类以及螺类、蚌类、河蚬等软体动物等。如果野生鱼类会自行繁殖生长,则直接投放捕食者于该系统。
水域生态恢复初期要恢复系统中原生的浮游植物及相关藻类的生长条件,创造其和蓝藻争夺营养的能力,这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对于大型水体,不需要这个过程,但是不宜采用食浮游植物的鲢进行操纵,鲢对藻类消化具有选择性,易消化好的藻类,将难消化的蓝藻留取。对于大型水体,通过池塘或相关河道培养高密度的、高产量的普通藻类,释放到相关水域。间接通过控制系统一定水域中的一个封闭空间,消灭相关鱼类,从底泥中休眠卵开始恢复原有的浮游动物或直接投放其它水域捞取的野生的浮游动物进入要休复的生态系统。
对于湖泊生态修复,通过沿湖生态养殖池塘或小型湖泊增殖的鱼类作为大型湖泊的主要的鱼类来源;对于大型湖泊或水库的生态修复,要通过恢复和控制通湖的河道生态。
水生植被的发展将对促进一些鱼类的繁殖,对于水域生态系统中自然群落的演替是有很大促进作用。一定要创造主要物种的繁殖的产卵条件。如翘嘴红鲌需要在宽叶子的眼子菜植物上产卵,因此只要恢复相关沉水植被就可以促进相关种群的发展。翘嘴红鲌虽然是湖泊敞水鱼类,但是繁殖产卵是湖泊近岸,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翘嘴红鲌体现不同的生态位空间需求变化。
本发明的方法将将湖泊或水库分成沿岸带和敞水区两个部分,生态修复中要考虑部分鱼类在两种生态系统间的迁移行为。
沿岸带要恢复水生植物,尤其是相应的沉水植被,现在湖泊沉水植物恢复最大的困难是大部分湖泊由于围垦和水产养殖原因,破坏了相关沿岸带原有的植被。再加上沿湖观光带及休闲度假区对近湖区域的占用,导致沿岸带湿地全部破坏。为此,要创造这个沉水植被的栖息地,就要创造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生长的条件;现在主要的困难是风浪太大,因此,首先一是选择有限的湿地构建区域,二是实在没有这些条件,要创造消浪的设施,美国在珊瑚礁恢复中常用的人工礁球就可以用于消浪作用,能够促进岸边泥沙的沉积,促进水生植被生长条件的恢复。
对于景观小型水体,直接投放人工培育的浮游动物或其它水域野生的浮游动物,进入要修复的生态系统。对于大型水体,如湖泊和水库,不需这一步骤,只需要通过经典的生物操纵,扩大浮游动物的生长空间。也可以通过沿岸带水生植物的恢复,有利于对浮游动物群体的保护。研究表明,春季浮游需要营养主要来源于陆地的植物,而不是水生的,为此要加大沿岸的湿地构建,才能有助于春季浮游动物种群的维护。也可以采用沿岸带进行围隔,扩繁浮游动物的方式来促进浮游动物种群的建立。
随着食物链建立,延长中上层的食物链,促进营养物质在中上层鱼类中循环,最终向大型鱼类转变或向底层食物链传递,最终将营养固定在系统中。
本发明提出基于食物链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以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展示强大的生态修复效果,恢复原有的水体功能,生态修复区具有对其它富营养化水体的强大的净化功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既可以用于湖泊的粗放式增殖渔业发展,也适于水源地水库或湖泊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过程,可以恢复这些水域到原初的自然生态状态,减少或避免蓝藻等富营养化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解决集成生物操纵中各个技术,全面而系统重建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延长和增加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其固定和循环营养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生态修复池塘中主要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生态修复池塘中鱼类群落食性情况;
图3为实施例1中湖泊及周边湿地整体修复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人工放流鱼类群体,网箱封闭养殖鲢鳙鱼,通过引进青草沙水库水源建立自然鱼类群体的三种措施,从三个方面重建青草沙水库实证基地的鱼类群落结构,以构建一生态良好的群落生态系统,实现真正的保水型渔业。定期采集相关鱼类进行主要生物学参数的测定,主要是了解群落组成及生长情况。
其中人工投放资源种类及重量如下,螺:100斤,常规规格;河蚬:40斤,常规规格;河蚌:50斤,中小型规格,翘嘴红鲌:20尾(25-30cm);鲻鱼:20尾(25-30cm);鳜鱼:20尾(25-30cm),青虾:20斤(成体);鲢(10条)(250g左右);
自然群落构建,该实证基地池塘一直通过管道由长江和青草沙水库引入水源,该水源也会引入相关鱼类的鱼卵或幼鱼。自然会建立相关的自然群体,在早期阶段就有很多鲫、鰕虎鱼的存在,预期随着长期的引水,还会有更多的天然资源进入。
通过沉水植被和浮游植物及微生物吸收水体中的无机营养盐。通过鲢和鲻及小型鱼类,青虾等将藻类及有机碎屑吸收利用,通过肉食性鱼类控制小型杂鱼,以避免产生大的生物扰动;沉水植物具体的叶表面及其表面的周丛生物等,形成强度的生物净化机制,从而有效截留有机物质。同时沉水植物可以促进P的有效沉降和植物体自身的吸收利用。从而控制水体中磷的营养元素的释放,导致水体氮:磷比加大,从而实现水体藻类的有效控制。
但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空气中的氮磷沉降也非常重要,保证一定藻类的有效生长,也是很重要,浮游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固定是最为有效地,为此不能放养过多的鲢鳙鱼,通过鱼体的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对于流域面积较大的水体,是难以产生真正的作用机制的。通过增加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过生态系统各个微小生境中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增强,从而有效促进对所有营养物质的利用,现存量是远远超过鲢的生态效果,同时也能促进如沉水植物等大量发展,从而发挥更强大的固定氮磷的功能。同时沉水植物的有效发展,也有利于湖泊生境的多样化,成为浮游动物的避难所,成为敞水带和沿岸带不同景观异质生态条件功能互补,从而实现真正的湖泊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真正的保水渔业。
湖泊周边的点源的污染处理,如畜禽养殖场,大型水产养殖场,采用建设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生态处理后排放相关废水。
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采用封闭一个行政村所有水体,以一个村为水管理及污染治理的单元,保证污染不能排放到外源湖泊。
湖泊中,实现以自然保护区形式,大力建设净水渔业区,如建设不投饵的养殖区,以水生植物为主要目标的养殖区,如鳜鱼养殖区,河蟹养殖区等。这些养殖区以较低价格承包给相关转产转业的渔民,严格相关投饵行为。这些区域也作为相关湖泊放流鱼类,幼鱼孵育场所,以为湖泊提供最便宜的鱼种来源,从而减少放流资金。同时水草环境是大多数湖泊经济鱼类,如鲫鱼、鲌鱼、鲤鱼、鳜鱼等产卵栖息地。在沿岸带通过大型围隔,实施这样的保护区,实行净水渔业方式,将对为湖泊提供重要的生态净化区及保苗的场所。尤其是现有库湾处,由于风浪小,自然搅动少,更易于发展这样的结构。
湖泊中渔业管理:通过管理相关船鲌,将所有船鲌集中到一定区域,通过北斗定位系统,设计所有信息。控制渔船的相关捕捞活动。限制非法渔具,控制捕捞量等。

Claims (5)

1.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包括:
(1)以系统中浮游植物生长为启动;
(2)然后,移植浮游动物到水体,对水体的藻类进行控制;
(3)种植多样的水生植被;
(4)水生植物生长成功后,开始投放青虾,米虾,小型鱼类,小型肉食性鱼类,大型肉食性鱼类以及软体动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系统若具备蓝藻条件,直接通过生石灰清除,同时释放营养物质,投放有益的微生物及人工培养的藻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水生植被为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被是采用直接撒种或断枝,直接以栽种式培育;或者以冬芽形式播种;挺水植被种于地形较高、水位较浅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软体动物为螺类,蚌类或河蚬。
CN201511030418.8A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Pending CN105540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0418.8A CN105540855A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0418.8A CN105540855A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0855A true CN105540855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20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0418.8A Pending CN105540855A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085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853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
CN109516564A (zh) * 2018-12-05 2019-03-26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群落的修复方法
CN109574432A (zh) * 2019-01-02 2019-04-05 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湖水生态修复系统
CN109729936A (zh) * 2019-03-06 2019-05-10 程旭东 一种适用于全水域的沉水植物直铺种植技术
CN110372156A (zh) * 2019-08-23 2019-10-25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CN110577334A (zh) * 2019-09-29 2019-1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人工湿地水环境修复系统和方法
CN112299656A (zh) * 2020-10-19 2021-02-02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封闭型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的方法
CN114982678A (zh) * 2022-07-21 2022-09-02 新疆额河生态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北极茴鱼人工繁殖操作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0033B1 (en) * 2007-06-27 2010-09-07 Debusk Thomas A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using floccul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4310591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0033B1 (en) * 2007-06-27 2010-09-07 Debusk Thomas A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using floccul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4310591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春等: "农村面源污染性湖滨带的生态修复", 《水资源保护》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853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
CN109516564A (zh) * 2018-12-05 2019-03-26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群落的修复方法
CN109574432A (zh) * 2019-01-02 2019-04-05 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湖水生态修复系统
CN109729936A (zh) * 2019-03-06 2019-05-10 程旭东 一种适用于全水域的沉水植物直铺种植技术
CN110372156A (zh) * 2019-08-23 2019-10-25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CN110577334A (zh) * 2019-09-29 2019-1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人工湿地水环境修复系统和方法
CN112299656A (zh) * 2020-10-19 2021-02-02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封闭型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的方法
CN114982678A (zh) * 2022-07-21 2022-09-02 新疆额河生态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北极茴鱼人工繁殖操作系统
CN114982678B (zh) * 2022-07-21 2024-02-23 新疆额河生态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北极茴鱼人工繁殖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itt et al. Breeding and rearing of the sea cucumber Holothuria scabra in Viet Nam
CN105540855A (zh)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Burkholder et al. Bivalve shellfish aquaculture and eutrophication
JP2011223908A (ja) 二枚貝の養殖方法及び施設
CN101461337A (zh) 石斑鱼池塘养殖方法
CN108298675A (zh) 一种降氮减磷的湖水生态修复方法
CN105557569A (zh) 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01779595B (zh) 一种北方池塘脆江蓠移植栽培的方法
Yap et al. Milkfish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in the Philippines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2106308A (zh) 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CN105254015A (zh) 湖泊水生态治理的食物链重建方法
Das et al. Aquaculture resources and practice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CN105379649B (zh) 一种鳑鲏大棚水泥池生态早繁方法
JP6980210B2 (ja) 良質な海洋環境を創出して海洋生態系の持続的保持を可能とする水生生物生産インフラシステム及び水生生物生産方法
CN100397983C (zh) 盐碱地对虾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优化调控方法
CN103782929A (zh) 公共淡水水域移殖放流海水梭鱼方法
Wang et al. Mariculture: Developments,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CN104206261A (zh) 一种抑制蓝藻种源在湖泊浅水带的底泥中越冬的方法
CN101322479A (zh) 海参中间育成方法
CN103518657A (zh) 一种提高大珠母贝苗种成活率的中间培育方法
Yaqing et al. The status of mariculture in northern China
CN213881396U (zh) 一种用于螺、贝类水产的周年规模化养殖系统
CN109329132B (zh) 红树林区大弹涂鱼的养殖方法
CN102211814A (zh) 富营养化淡水水体移养华鲮属鱼类控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