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0613B - 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50613B CN105450613B CN201410440507.9A CN201410440507A CN105450613B CN 105450613 B CN105450613 B CN 105450613B CN 201410440507 A CN201410440507 A CN 201410440507A CN 105450613 B CN105450613 B CN 1054506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field
- data
- preset value
- eq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接收端包括数据接收单元;第一字段判断单元;第二字段判断单元;识别单元;方法包括: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带有长度指示字段的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UMD_PDU);判断第二个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并在判断成功后判断第一个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上述两个判断均成功,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识别为有效;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弥补协议中关于上行构建PDU数据包和下行重组PDU数据包的描述不一致的缺陷,使得接收端能够正常识别有效的PDU数据包,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两个通信端之间传输PDU数据包(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通常需要对PDU数据包进行上行构建和下行重组。而现有技术中的PDU数据传输,有可能出现上行构建的PDU数据包在下行重组时无法被识别的情况,使得原本有效的数据传输被中断而触发重传流程,因此延长了数据传输的时间,降低了数据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协议规则的不同导致构建的有效PDU数据包无法被识别和重组;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其中,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通过通信网络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带有长度指示字段的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
所述接收端中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
第二字段判断单元,连接所述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二个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一预设值,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字段判断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字段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中包括一第二预设值,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并输出相应的第二判断结果;
识别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和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将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对应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识别为有效的数据包。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中还包括所述第一预设值,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并输出相应的第二判断结果;
所述识别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将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对应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识别为有效的数据包。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系统,其中,还包括:
字段长度判断单元,连接在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和所述第二字段判断单元之间,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并输出相应的第三判断结果。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x7D。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x00。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x7FFD。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x00或者0x7FFB。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系统,其中,所述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与所述接收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之间以非确认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一种数据识别方法,其中,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数据识别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接收带有长度指示字段的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S2,分析并判断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一预设值;
若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退出;
步骤S3,分析并判断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二预设值;
若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退出;
步骤S4,将对应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识别为有效的数据包。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中,若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首先执行下述判断:
步骤S21,分析并判断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若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转至所述步骤S4;
若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退出。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方法,其中,在执行所述步骤S2之前,首先执行下述判断:
步骤S11,判断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
若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为7bit,则转至步骤S12;
若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为15bit,则转至步骤S13;
步骤S12,选择0x7D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以及选择0x00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随后转至所述步骤S2;
步骤S13,选择0x7FFD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以及选择0x00或0x7FFB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随后转至所述步骤S2。
优选的,该数据识别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与所述接收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之间以非确认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原本只判断第一个长度指示字段扩展为相应判断前两个长度指示字段,弥补协议中关于上行构建PDU数据包和下行重组PDU数据包的描述不一致的缺陷,使得接收端可以正常识别有效的PDU数据包,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数据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PDU数据包中包括的长度指示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7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数据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发送端1和接收端2,发送端1通过通信网络3与接收端2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发送端1的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与接收端2的RLC实体之间以UM(Unacknowledged Mode,非确认模式)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以该传输方式进行传输的PDU数据包为UMD_PDU数据包,即在UM模式下传输的非确认模式数据(Unacknowledged Mode Data,UMD)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以发送端1向接收端2发送UMD_PDU数据包为例,在发送端1处首先进行UMD_PDU数据包的构建,随后将构建完毕的UMD_PDU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2,在接收端2对该UMD_PDU数据包进行重组并接收。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相关通信协议的规定,例如依据25.322协议规定,上行UMD_PDU数据包的构建和下行UMD_PDU数据包的重组之间存在描述不一致的情形,从而导致上行构建有效的UMD_PDU数据包无法被下行重组识别(即可能被下行认为无效)。
具体地,对于每个UMD_PDU数据包而言,其以UM传输方式进行传输时,在包头上可选地带有LI字段(Length Indication,长度指示字段)。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个UMD_PDU数据包可以包括多个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对于UMD_PDU数据包的构建即为根据通信协议以及实际传输的需要将不同的IP包分割或者拼接成指定的长度进行传输。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LI字段即用于表示UMD_PDU数据包中的IP包的数据长度,换言之,LI字段用于对包括在一个UMD_PDU数据包中的不同的IP包进行区分。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相关的通信协议规定,上行PDU构建时,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7D或者LI=0x7FFD,或者第二个LI字段的值LI=0x7D或者LI=0x7FFD均是有效的,即可以根据上述协议规定对UMD_PDU数据包进行构建。
而对于每个UMD_PDU数据包而言,下行PDU的重组即表示根据LI字段,将原本经过分割或者拼接的SDU重新组合,以供获取数据包的接收端2分析并接收。
则具体地,相关的通信协议中规定,对于下行PDU重组而言,只有在UMD_PDU数据包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0x7D或者0x7FFD时,该UMD_PDU数据包才会被认定为有效,其余的UMD_PDU数据包均会被认为是无效的数据包并且被丢弃,从而触发PDU数据包的重传机制。
例如,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提供几种UMD_PDU数据包的结构示例:
1)如图2所示,当LI字段的长度为7bit时,对于上行PDU构建而言,将第二个LI字段赋值为0x7D,而第一个LI字段赋值0x00是完全符合通信协议的规定的;
2)如图3所示,当LI字段的长度为15bit时,对于上述PDU构建而言,将第二个LI字段赋值为0x7FFD,而将第一个LI字段赋值为0x00是完全符合通信协议的规定的;
3)如图4所示,当LI字段的长度为15bit时,对于上述PDU构建而言,将第二个LI字段赋值为0x7FFD,而将第一个LI字段赋值为0x7FFB是完全符合通信协议的规定的。
虽然上述三种情况下,上行PDU构建形成的UMD_PDU数据包均符合通信协议的规定,是有效的,但是通信协议中关于构建和重组的描述不一致,很容易导致相应的下行PDU重组时将第一个LI字段不等于0x7D或者0x7FFD的UMD_PDU数据包(例如上述三种情况下构建形成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无效。这会造成数据包的误识别以及无效重传的产生,影响UMD_PDU数据包传输的效率。
因此,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上述数据识别系统,可以应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仍然如图1所示,上述接收端2中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21。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数据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上述发送端1发送的带有LI字段的UMD_PDU数据包。
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连接上述数据获取单元21。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中包括一第一预设值。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通信协议的规定,上述第一预设值可以为0x7D或者0x7FFD。则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根据上述数据获取单元21获取的UMD_PDU数据包,分析得到其中包括的第二个LI字段,并根据上述第一预设值对第二个LI字段的值进行判断,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连接上述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中包括一第二预设值。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通信协议的规定,对应于上述第一预设值,上述第二预设值可以为0x00或者0x7FFB。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预设值被设定为0x7D,则第二预设值可以被设定为0x00;而对应于第一预设值被设定为0x7FFD,则第二预设值可以被设定为0x00或者0x7FFB。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根据判断输出相应的第二判断结果。
具体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判断过程包括:
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首先判断接收到的UMD_PDU数据包中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一预设值;若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上述第一预设值,则转至进行第二个判断:
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用于根据上述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上述第一预设值时,对UMD_PDU数据包中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进行判断,即判断其是否等于一第二预设值;若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上述第二预设值,则表示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是有效的,可以被接收端识别并进行PDU重组。
由于根据通信协议的规定,第一个LI字段为0x7D或者0x7FFD当然被认定为有效,因此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中同样包括有相应的第一预设值:
当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判断相应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不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继续判断相应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若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则仍然认为对应的UMD_PDU数据包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数据识别系统中还包括:
识别单元24,分别连接上述第二字段判断单元和第一字段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上述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认定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为有效或者无效。
具体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当第二字段判断单元判断相应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一字段判断单元判断相应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二预设值时,识别单元24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或者
当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识别单元24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
除去上述两种情形的其他情形下,识别单元24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均认定为无效。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数据识别系统中还包括:
字段长度判断单元25,连接在上述数据获取单元21和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之间,字段长度判断单元25用于判断接收到的UMD_PDU数据包中的LI字段的长度,并输出相应的第三判断结果。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实际根据所判断的LI字段的长度相应选择本次判断所依据的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
具体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对于字段长度的判断过程如下:
字段长度判断单元25判断接收到的UMD_PDU数据包中的LI字段长度为7bit还是15bit:
若LI字段长度为7bit,则输出相应的第三判断结果,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根据该第三判断结果选择0x7D作为其中包括的第一预设值;而相应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根据该第三判断结果选择0x00作为其中包括的第二预设值;
若LI字段长度为15bit,则输出相应的第三判断结果,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根据该第三判断结果选择0x7FFD作为其中包括的第一预设值;而相应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根据该第三判断结果选择0x00或者0x7FFB作为其中包括的第二预设值。
因此,相应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1)当LI字段的长度为7bit时,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判断相应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7D,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在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0x7D时判断相应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00,并输出相应的第二判断结果;
识别单元24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7D且第二个LI字段的值LI=0x00时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或者
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7D时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
2)当LI字段的长度为15bit时,第二字段判断单元22判断相应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7FFD,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字段判断单元23在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0x7FFD时判断相应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00或者0x7FFB,并输出相应的第二判断结果;
识别单元24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7D且第二个LI字段的值LI=0x00或者LI=0x7FFB时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或者
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7FFD时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依据通信协议对上行PDU进行构建后,在接收端对其LI字段进行分析:首先判断第二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一预设值(通信协议中规定的为0x7D或者0x7FFD),并且在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判断相应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二预设值(对应上述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LI字段的长度被选择为0x00或者0x7FFB);
在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或者
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
上述判断方式能够弥补原有的通信协议中对于上行PDU构建和下行PDU重组之间描述不一致带来的传输无效情况,即如上文中所述,上行PDU依照通信协议构建,到下行PDU重组时可能因为第一个LI字段不为0x7D或者0x7FFD而将相应的PDU数据包认定为无效。因此,上述判断方式能够避免错误的数据包无效认定,从而避免触发多余的数据重传机制,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进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发送端1可以包括在一移动终端内,以及上述接收端2可以包括在一基站内;或者
上述发送端1可以包括在一基站内,以及上述接收端2可以包括在一移动终端内。
上述表述为了说明,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上行PDU构建(即UMD_PDU数据包的发送端)的主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或者基站,同样地,下行PDU重组(即UMD_PDU数据包的接收端)的主体也可以为移动终端或者基站。例如:
在上行数据传输链路中,移动终端构建UMD_PDU数据包并发送,基站接收UMD_PDU数据包并进行重组;则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上述发送端1包括在移动终端内,而上述接收端2包括在基站内。
而在下行数据传输链路中,基站构建UMD_PDU数据包并发送,而移动终端接收UMD_PDU数据包并进行重组;则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上述发送端1包括在基站内,而上述接收端2包括在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数据识别系统可以适用于任何包括该数据识别系统实现要素的通信系统中,例如可以适用于WCDMA通信系统,或者适用于TD-SCDMA通信系统,或者适用于LTE通信系统等。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数据识别系统的数据识别方法,具体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1,接收带有LI字段的UMD_PDU数据包;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于UM传输模式下进行UMD_PDU数据包的传输,即在发送端的RLC实体与接收端的RLC实体之间以UM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S2,分析并判断UMD_PDU数据包中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一预设值;
若第二个LI字段的值不等于第一预设值,则退出;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设值可以为0x7D或者0x7FFD。具体的取值规则在下文中会详述。
步骤S3,分析并判断UMD_PDU数据包中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二预设值;
若第一个LI字段的值不等于第二预设值,则退出;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设值可以为0x00或者0x7FFB,具体的取值规则在下文中会详述。
步骤S4,将对应的UMD_PDU数据包识别为有效的数据包。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当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可以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即可以进行下行PDU重组。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上述步骤S2中,若判断得到第二个LI字段的值不等于上述第一预设值,则继续执行下述判断:
步骤S21,分析并判断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
若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则转至步骤S4;
若第一个LI字段的值不等于第一预设值,则退出。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在退出前,还需要依据通信协议的规定,判断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并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同样认定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为有效的数据包。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的选择,其步骤可以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11,判断LI字段的长度;
若LI字段的长度为7bit,则转至步骤S12;
若LI字段的长度为15bit,则转至步骤S13;
步骤S12,选择0x7D作为第一预设值,以及选择0x00作为第二预设值,随后转至步骤S2;
步骤S13,选择0x7FFD作为第一预设值,以及选择0x00或0x7FFB作为第二预设值,随后转至步骤S2。
具体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首先判断LI字段的长度:若LI字段的长度为7bit,则相应选择0x7D作为第一预设值,而选择0x00作为第二预设值;
若LI字段的长度为15bit,则相应选择07FFD作为第一预设值,而选择0x00或者0x7FFB作为第二预设值。
因此,对于步骤S2和步骤S3的判断过程,即转变为:
1)当LI字段的长度为7bit时,判断相应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7D,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判断结果;
在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0x7D时判断相应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00,并将第二个LI字段的值LI=0x7D且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00的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或者
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7D时直接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
2)当LI字段的长度为15bit时,判断相应的第二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7FFD,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判断结果;
在第二个LI字段的值等于0x7FFD时判断相应的第一个LI字段的值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即是否等于0x00或者0x7FFB,并将第二个LI字段的值LI=0x7FFD且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00或者LI=0x7FFB的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或者
在第一个LI字段的值LI=0x7FFD时直接将相应的UMD_PDU数据包认定为有效。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发送端的RLC实体与接收端的RLC实体之间进行UM模式的数据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通过通信网络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带有长度指示字段的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
所述接收端中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
第二字段判断单元,连接所述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一预设值,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字段判断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字段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中包括一第二预设值,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并输出相应的第二判断结果;
识别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和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将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对应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识别为有效的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判断单元中还包括所述第一预设值,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并输出相应的第二判断结果;
所述识别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将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对应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识别为有效的数据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字段长度判断单元,连接在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和所述第二字段判断单元之间,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并输出相应的第三判断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x7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x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x7FF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x00或者0x7FF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与所述接收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之间以非确认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9.一种数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数据识别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接收带有长度指示字段的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S2,分析并判断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一预设值;
若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退出;
步骤S3,分析并判断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一第二预设值;
若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退出;
步骤S4,将对应的所述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识别为有效的数据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若第二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首先执行下述判断:
步骤S21,分析并判断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若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转至所述步骤S4;
若第一个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值不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退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2之前,首先执行下述判断:
步骤S11,判断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
若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为7bit,则转至步骤S12;
若所述长度指示字段的长度为15bit,则转至步骤S13;
步骤S12,选择0x7D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以及选择0x00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随后转至所述步骤S2;
步骤S13,选择0x7FFD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以及选择0x00或0x7FFB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随后转至所述步骤S2。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与所述接收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之间以非确认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40507.9A CN105450613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 |
US14/842,277 US9894711B2 (en) | 2014-09-01 | 2015-09-01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data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40507.9A CN105450613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50613A CN105450613A (zh) | 2016-03-30 |
CN105450613B true CN105450613B (zh) | 2019-03-12 |
Family
ID=55404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40507.9A Active CN105450613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94711B2 (zh) |
CN (1) | CN1054506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8729B (zh) * | 2017-09-26 | 2020-06-02 |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测试方法和数据接收测试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402A (zh) * | 2007-02-06 | 2008-08-13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构成无线链路控制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370165A (zh) * | 2007-08-17 | 2009-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媒体广播业务中数据包的传输方法 |
CN102237948A (zh) * | 2010-04-22 | 2011-11-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54432B1 (ko) * | 2004-04-13 | 2006-12-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정자 기반의 무선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141645B1 (ko) * | 2005-03-29 | 2012-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제어 방법 |
CN101047711B (zh) * | 2006-04-27 | 2010-08-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p报文传输、协商带宽节省能力和节省网络带宽的方法 |
JP5087939B2 (ja) * | 2007-02-02 | 2012-12-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 |
CN100574283C (zh) * | 2007-06-12 | 2009-1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下行传输方法及汇聚节点 |
CN103678419B (zh) | 2012-09-25 | 2016-09-14 |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识别方法及装置 |
-
2014
- 2014-09-01 CN CN201410440507.9A patent/CN105450613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01 US US14/842,277 patent/US989471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402A (zh) * | 2007-02-06 | 2008-08-13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构成无线链路控制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370165A (zh) * | 2007-08-17 | 2009-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媒体广播业务中数据包的传输方法 |
CN102237948A (zh) * | 2010-04-22 | 2011-11-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894711B2 (en) | 2018-02-13 |
CN105450613A (zh) | 2016-03-30 |
US20160066213A1 (en) | 2016-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92549B (zh) | 处理网络端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9792595B (zh) | 用于使用中继接入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464700B (zh) | 使用at命令控制mtu大小的发现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CN110431889A (zh) | 使用网络切片的网络服务配置和选择 | |
EP3565196B1 (en) | Flow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5530706B (zh) | 一种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505714B (zh) | 多链接通信方法、设备和终端 | |
CN110213799A (zh) | 一种下行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170027016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6793158A (zh) | 一种终端状态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392198B (zh) | 处理承载类型改变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9315008A (zh) |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 |
US10980043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
US10045335B2 (en) | Method of delivering data for use by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 |
CN116368783A (zh) | 数据包丢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09022807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data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 |
CN105450613B (zh) | 一种数据识别系统及方法 | |
CN110519856B (zh) | 一种NB-IoT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 |
KR101095348B1 (ko) |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연결 제어 방법 | |
WO2018107711A1 (zh) |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9804658B (zh) | 通信网络中的吞吐量 | |
CN10645475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宽带集群系统 | |
WO2021136379A1 (en) | Early packet filtering for sidelink ue discovery | |
CN104717699B (zh) | 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 |
CN109392193B (zh) | 处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运作的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