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6210A -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16210A CN105416210A CN201510923400.4A CN201510923400A CN105416210A CN 105416210 A CN105416210 A CN 105416210A CN 201510923400 A CN201510923400 A CN 201510923400A CN 105416210 A CN105416210 A CN 1054162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absorption
- pipe body
- absorption device
- transport vehicle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包括圆筒状的管体;所述管体外表面为锥面,其薄壁端壁厚0.3-0.8mm,其厚壁端壁厚4±1mm。所述管体采用铝镁合金制成。所述管体的薄壁端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开设有撕裂口。所述管体薄壁端内壁设有摩擦导向环。所述管体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溃缩引导孔。所述管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切槽。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容易,管体采用铝镁合金制成,重量轻,有效的减轻了车载防撞设备的重量。其本身具有一定结构强度来抵御轻微碰撞,并且在当其受外力冲击达到一定限值时,会稳定的溃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防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
背景技术
薄壁金属管(也称为柱状金属薄壁结构)结构稳定,其变形破坏模式稳定、能量吸收可控,因此作为缓冲吸能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与碰撞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车辆、航天器以及工程防护等。但是存在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多个子缓冲器缓冲效果难以精确匹配,此外该缓冲器仍存在缓冲行程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缓冲平稳性差。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车体安全,除了加强车体自身部件的抗碰撞性,同时,也需要额外增加安全装置对车体加以保护。现有技术中,还未出现该安全装置,当现有车体发生碰撞后事故后,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维修时间来对车体进行维修,导致车体的安全性能受到威胁的同时,浪费维修成本。在汽车轻量化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的设计性能良好的缓冲吸能结构以满足汽车的耐撞性要求已成吸能结构设计的一个方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保证缓冲吸能结构能满足汽车的耐撞性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包括圆筒状的管体;所述管体外表面为锥面,其薄壁端壁厚0.3-0.8mm,其厚壁端壁厚4±1mm。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采用铝镁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薄壁端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开设有撕裂口。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薄壁端内壁设有摩擦导向环。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溃缩引导孔。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切槽。
一种车辆防撞设备的吸能装置,包括上述的吸能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容易,其缓冲吸能结构能很好满足汽车的耐撞性要求。结构稳定性好,更能满足碰撞时溃缩的要求,能够使管体的溃缩按照预先设计要求进行,使得碰撞能量的吸收和缓冲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2-薄壁端;3-厚壁端;4-摩擦导向环;5-溃缩引导孔;6-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如图1至2所示,包括圆筒状的管体1;所述管体1外表面为锥面,其薄壁端2壁厚0.3-0.8mm,其厚壁端3壁厚4±1mm。需要说明的是,管体1采用圆筒状的结构,与采用诸如矩形等形状的结构相比,其结构稳定性好,更能满足碰撞时溃缩的要求,能够使管体1的溃缩按照预先设计要求进行,使得碰撞能量的吸收和缓冲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其中,所述管体1采用铝镁合金制成,重量轻,有效的减轻了车载防撞设备的重量。其本身具有一定结构强度来抵御轻微碰撞,并且在当其受外力冲击达到一定限值时,会稳定的溃缩。
其中,所述管体1的薄壁端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开设有撕裂口,可以确保车辆碰撞时,按照事先设计的缓冲吸能过程,沿撕裂口将管体撞裂开,并且,管体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溃缩。
其中,所述管体1薄壁端2内壁设有摩擦导向环4,保障在管体受撞击时,由摩擦导向环4沿管体轴向溃缩,避免了管体1薄壁端2开裂程度的不可控,避免了在溃缩时,挤压管体1的抗压帽中心偏离轴线,使得溃缩过程不可控,以致达不到设计的缓冲吸能效果。
其中,所述管体1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溃缩引导孔5、和/或沿管体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切槽6。这样,可以在碰撞过程中,在溃缩引导孔5和/或切槽6处发生溃缩,以实现预先设计的缓冲吸能效果。
一种车辆防撞设备的吸能装置,包括上述的吸能管。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容易,其缓冲吸能结构能很好满足汽车的耐撞性要求。结构稳定性好,更能满足碰撞时溃缩的要求,能够使管体1的溃缩按照预先设计要求进行。在碰撞过程中,在溃缩引导孔5和/或切槽6处发生溃缩,以实现预先设计的缓冲吸能效果。使得碰撞能量的吸收和缓冲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管体;所述管体外表面为锥面,其薄壁端壁厚0.3-0.8mm,其厚壁端壁厚4±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采用铝镁合金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薄壁端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开设有撕裂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薄壁端内壁设有摩擦导向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溃缩引导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切槽。
7.一种车辆防撞设备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防撞设备的吸能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23400.4A CN105416210A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23400.4A CN105416210A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16210A true CN105416210A (zh) | 2016-03-23 |
Family
ID=5549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923400.4A Pending CN105416210A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1621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05568A (zh) * | 2020-07-03 | 2020-09-01 |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多级碰撞保护的内燃机车司机室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19581A (en) * | 1996-11-22 | 1998-05-27 | Solvay | Vehicle shock-absorber device |
CN103148144A (zh) * | 2013-03-14 | 2013-06-12 | 湖南大学 | 一种吸能装置 |
CN203402111U (zh) * | 2013-08-13 | 2014-01-22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吸能盒 |
CN103818330A (zh) * | 2014-02-20 | 2014-05-28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防撞吸能盒 |
CN104088947A (zh) * | 2014-06-06 | 2014-10-08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材料极限特性的能量吸收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204845824U (zh) * | 2015-07-27 | 2015-12-09 | 宁波祥路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撞梁吸能盒 |
-
2015
- 2015-12-11 CN CN201510923400.4A patent/CN1054162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19581A (en) * | 1996-11-22 | 1998-05-27 | Solvay | Vehicle shock-absorber device |
CN103148144A (zh) * | 2013-03-14 | 2013-06-12 | 湖南大学 | 一种吸能装置 |
CN203402111U (zh) * | 2013-08-13 | 2014-01-22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吸能盒 |
CN103818330A (zh) * | 2014-02-20 | 2014-05-28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防撞吸能盒 |
CN104088947A (zh) * | 2014-06-06 | 2014-10-08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材料极限特性的能量吸收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204845824U (zh) * | 2015-07-27 | 2015-12-09 | 宁波祥路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撞梁吸能盒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李穗平: "《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 31 August 2012 * |
柳艳杰: "《汽车碰撞的安全性》", 31 March 2014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05568A (zh) * | 2020-07-03 | 2020-09-01 |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多级碰撞保护的内燃机车司机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96255B2 (en) | Impact absorbing element | |
US9266484B2 (en) | Crush box | |
US20190092355A1 (en) |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apparatus for rail vehicles | |
CN104760554A (zh) | 车用插片填充式泡沫铝吸能盒 | |
CN104325950A (zh) | 车辆吸能部件 | |
CN103818330A (zh) | 车辆防撞吸能盒 | |
CN103287369A (zh) | 多级嵌套式八边形汽车吸能缓冲装置 | |
CN106004745A (zh) | 一种抗缺陷的折痕式吸能盒 | |
CN105035001A (zh) | 一种基于自由翻转变形模式吸能的车用吸能盒 | |
CN104786969B (zh) |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 |
KR101510039B1 (ko) | 차량용 크래시박스 | |
CN202656979U (zh) | 一种薄壁圆管吸能装置 | |
CN105416210A (zh) |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 | |
CN205220573U (zh) | 一种吸能管及应用该吸能管的车辆防撞设备的吸能装置 | |
CN102826062B (zh) | 一种吸能装置 | |
CN103386941B (zh) | 一种吸能盒 | |
CN208198323U (zh) | 后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
CN107380192B (zh) | 一种耦合缩颈和胀裂变形的吸能装置 | |
CN103950418B (zh) |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结构 | |
CN102673501B (zh) | 一种薄壁吸能装置 | |
CN203580856U (zh) |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 | |
CN102381269B (zh) | 一种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 | |
CN205273374U (zh) | 一种吸能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车辆防撞设备的吸能装置 | |
CN105438101A (zh) |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吸能结构 | |
CN103600710A (zh) | 一种铝合金前碰撞横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