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7103B -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17103B CN105317103B CN201510753086.XA CN201510753086A CN105317103B CN 105317103 B CN105317103 B CN 105317103B CN 201510753086 A CN201510753086 A CN 201510753086A CN 105317103 B CN105317103 B CN 1053171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d
- rainwater
- sludge
- water
- cis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包括进水系统、监测控制系统、蓄水池、淤泥汇集系统、排泥系统、雨水分级利用系统、污泥分级处理系统、池底冲洗系统;所述进水系统执行雨水的接纳和关闭,以及径流雨水浮渣的初级过滤,在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径流雨水经过滤后进入蓄水池的副储水池;所述淤泥汇集系统将径流雨水在蓄水池里静置自然沉淀后的沉淀淤泥汇集到集泥槽,在集泥槽由排泥系统将淤泥推入淤泥井,再由淤泥泵将淤泥抽出井外;所述池底冲洗系统在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释放副储水池内的清水,对蓄水池底部残留淤泥进行彻底清除。本发明既可快速收集雨水,又能长时间保持雨水水质而加以储存,并能有效对雨水利用、进行淤泥自治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与利用技术领域,尤其针对雨水收集调节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淤泥自治理功能的雨水储蓄池技术。
技术背景
在雨水收集与治理领域,雨水蓄水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雨水蓄水池的运行主要是减少洪峰内涝,缓解污水处理厂接纳污水的压力。在降雨期间收集部分雨水,暴雨过后很快将所收集的雨水排空,紧接着将蓄水池底部污泥进行清除。如果所蓄雨水长时间储存,蓄水池底部所积存的大量有机物垃圾便腐烂发酵,严重污染水质,进而使雨水发黑变臭,细菌过度繁殖,因此,蓄水池中所存雨水不能得到长期储存和利用。客观上需要研发新的技术方案,以有效解决污泥沉积问题,并能在蓄水状态将泥水分离,排除污染雨水垃圾,延长蓄水时间,提高雨水利用程度,实现对雨水可控收集、储存、释放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快速收集雨水,又能长时间保持雨水水质而加以储存,并能有效对雨水利用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淤泥自治理的雨水调蓄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包括进水系统、监测控制系统、蓄水池、淤泥汇集系统、排泥系统、雨水分级利用系统、污泥分级处理系统、池底冲洗系统;
所述进水系统执行雨水的接纳和关闭,以及径流雨水浮渣的初级过滤,在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径流雨水经过滤后进入蓄水池的副储水池;
所述淤泥汇集系统将径流雨水在蓄水池里静置自然沉淀后的沉淀淤泥汇集到集泥槽,在集泥槽由排泥系统将淤泥推入淤泥井,再由淤泥泵将淤泥抽出井外;
所述雨水分级利用系统根据蓄水池中上清下混的自然沉降特点,对不同用水需要,抽取相应层次和清洁度的雨水;
所述污泥分级处理系统用污泥泵将低浓度泥水用于绿化带灌溉;中等浓度污泥用污泥泵抽入生态净化湿地渗透处理,高浓度污泥用污泥泵抽出后用脱水机脱水处理。
所述池底冲洗系统在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释放副储水池内的清水,对蓄水池底部残留淤泥进行彻底清除。
进一步,所述进水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进水涵、进水闸门、闸门控制系统、浮渣隔离机、浮渣提升机构、滚刷除渣装置、水轮。
进水系统设置于蓄水池的上游,在监测控制系统的监测控制下,通过闸门控制系统,打开进水闸门,径流雨水从进水涵通过闸门进入浮渣隔离区,由浮渣隔离机将较大的浮渣拦截,浮渣由浮渣提升机构提升到池外储存箱;滚刷除渣装置将较细小的浮渣进行隔离,隔离后的浮渣通过水轮提升机构运送到池外浮渣箱。
监测控制系统包括进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蓄水池蓄水状态监测与控制、淤泥汇集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排泥系统的监测与控制、雨水分级利用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污泥分级处理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池底冲洗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控制系统主要由超声波液位仪、控制电源、PLC控制器、液压系统等组成。进水涵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进水水位和水涵内压力;进水流量测量仪安装于进水闸门后方,根据进水流量的大小,控制和调节浮渣隔离机的运行速度;超声波液位仪安装于蓄水池顶部,用于监测水位上升和下降状况,控制进水闸门控制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在汇泥装置的刮泥板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刮泥板上部的压力传感器监测上部水的压力,刮泥板下部的压力传感器监测迎面淤泥的压力。当上部压力值接近下部压力值时,通过PLC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刮泥装置移动速度降低,避免淤泥从刮泥板上部溢流过去;泥水浓度计安装于雨水分级利用系统的浮筒上,并随浮筒上下浮动,当泥水浓度超过设定要求时,通过PLC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停止清水的汲取利用转为浊水利用;在排泥口内侧设置淤泥浓度仪,实时监测淤泥浓度,根据淤泥的浓度大小,对淤泥进行合理的处理;浮球开关安装于集泥池上方,设置高度低于蓄水池末端地面,当蓄水池中水排空后,浮球开关接通,通过PLC的控制作用,池底冲洗闸门打开,对池底残留淤泥进行彻底清洗。
蓄水池包括相互配合的进水口、副储水池、检查口、主储水池、池底廊道、集泥槽、排泥口。
副储水池设置于蓄水池上部,紧接进水口,副储水池底面设置一定坡度防止垃圾物积存并利于冲洗,在进水时首先充满副储水池,后续雨水溢流至主储水池;池底廊道分区设置,池底廊道设置有一定坡度,以有效淤泥清理和减少淤泥沉积;集泥槽设置于池底廊道下端,汇集冲洗廊道内聚集的淤泥;在集泥槽内,通过污泥排送装置将淤泥推至排泥口,由排泥系统将淤泥排出池外。
淤泥汇集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系统、牵引绳、污泥汇集装置;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通过牵引绳,拉动污泥汇集装置,在蓄水状态下无扰动地将池底沉积的淤泥汇聚到集泥区;
雨水分级利用系统由相互配合的浮筒导向柱、浮筒、清水泵20和泥水泵组成;浮筒导向柱固定在蓄水池地基上,浮筒受水的浮力作用沿浮筒导向柱上下滑动,清水泵固定连接在浮筒下方,使得清水泵汲取蓄水池中上部清水;泥水泵安装在蓄水池下部,汲取比较浑浊的雨水,用于灌溉等用途,同时将带出部分淤泥,可一定程度上净化水质。
排泥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污泥排送装置、泥水分离阀和污泥泵组,污泥排送装置将集泥区污泥推至泥水分离阀处,在蓄水状态下泥水分离阀将淤泥和清水分离,并将淤泥排出池外,留存雨水以备利用。
污泥分级处理系统由污泥脱水机和污泥生态净化湿地组成,其分别将高浓度污泥脱水处理,中等浓度污泥经生态净化湿地渗透处理,低浓度泥水供应绿化带灌溉。
池底冲洗系统在池水排空后对主储水池进行空池清洗,冲洗闸门安装于副储水池蓄水墙体上,蓄水墙体下预留过水孔,过水孔大小与冲洗闸门过水开度相吻合,冲洗闸门与蓄水墙体间采用硅胶密封;系统运行时,监测控制系统的水位传感器对池中水位进行探测,当池中雨水排空后,监测控制系统控制冲洗闸门开闸放水,副储水池内水的势能转变成水的动能冲向主储水池底部将池底残泥冲至淤泥汇集槽。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收纳雨水,防止洪涝而且可以对径流雨水垃圾进行预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可以在蓄水状态下池底淤泥清理,排除造成水质破坏的污染源,并能较长时间的保留雨水,实现可控排放的分级雨水利用;
污泥分级处理和净化节约能源,降低运营费用;
由于实现了以上几点功能,从而可更大幅度地降低暴雨期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接纳污水压力;
由于该蓄水池系统具有海绵特性的降雨时快速纳水,并能较长时间缓冲蓄水排放,缓解旱季用水危机,因而对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有很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雨水调蓄系统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进水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蓄水池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淤泥汇集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雨水分级利用系统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排泥系统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池底冲洗系统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淤泥清理系统实施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排泥系统实施的结构图。
图1至图10中标号:进水涵1、进水闸门2、闸门控制系统3、浮渣隔离机4、浮渣提升机构5、滚刷除渣装置6、水轮7、进水口8、副储水池9、检查口10、主储水池11、池底廊道12、集泥槽13、排泥口14,驱动系统15、牵引绳16、污泥汇集装置17、浮筒导向柱18、浮筒19、清水泵20、泥水泵21、污泥排送装置22、泥水分离阀23、污泥泵组24、冲洗闸门25、进水系统61、监测控制系统62、蓄水池63、淤泥汇集系统64、雨水分级利用系统65、排泥系统66、污泥分级处理系统67、池底冲洗系统6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雨水调蓄系统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其中包括相互配合的以下子系统:进水系统61、监测控制系统62、蓄水池63、淤泥汇集系统64、排泥系统65、雨水分级利用系统66、污泥分级处理系统67、池底冲洗系统68。外界雨水从进水系统61进入,对雨水浮渣进行过滤隔离,过滤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63,混入雨水中的固体垃圾在蓄水池63中自然沉淀成淤泥,再由淤泥汇集系统64将沉淀的淤泥汇集到蓄水池末端的集泥槽,由排泥系统65将淤泥排放到集泥井,根据淤泥浓度的不同由污泥泵抽出井外做相应要求的处理;雨水分级利用系统66将根据水层的高低,汲取不同清洁度的雨水;池中雨水排空后由池底冲洗系统68对池底残留淤泥进行彻底的冲洗。监测控制系统62对其它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动作执行进行监控。
本发明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能够自动实现雨水的收集、径流雨水浮渣的过滤和排出,池底沉淀淤泥的汇集和排出,所储雨水的分级提取和利用、淤泥的分级处理、和蓄水池底部的清洗等。
进水系统61执行雨水的接纳和关闭,以及径流雨水浮渣的初级过滤,包括进水涵、进水闸门、闸门控制系统、浮渣隔离机、浮渣提升机构、滚刷除渣装置;在监测控制系统62的控制下,打开进水闸门,径流雨水通过进水涵流经浮渣隔离机和滚刷除渣装置,经过滤后进入蓄水池63的副储水池,副储水池蓄满后后续雨水进入主储水池。
进水系统设置于蓄水池的上游,对进水水量进行控制和对雨水浮渣进行隔离排除。浮渣由浮渣提升机构提升到池外储存箱,滚刷除渣装置6将较细小的浮渣进行隔离,隔离后的浮渣通过水轮提升机构运送到池外浮渣箱。
径流雨水在蓄水池里静置自然沉淀,沉淀淤泥由淤泥汇集系统64汇集到集泥槽,在集泥槽由排泥系统66将淤泥推入淤泥井,再由淤泥泵将淤泥抽出井外。
在蓄水池内雨水排空后,在监测控制系统62的控制下,打开池底冲洗系统68的冲洗闸门,释放副储水池内的清水,对蓄水池底部残留淤泥进行彻底清除。
监测控制系统62是该雨水调蓄系统的控制中枢,其他各个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均受监测控制系统62的控制,并实时显示各系统的状况。在进水时,监测控制系统62对控制进水系统61的闸门控制系统3发出指令,打开进水闸门2,同时控制浮渣隔离机4运转,径流雨水通过进水涵1进入调蓄系统,雨水经过滤后进入蓄水池63;在蓄水池里径流雨水得以静置沉淀,淤泥汇集系统64将沉积的淤泥集聚到蓄水池末端的集泥槽,在集泥槽内,由排泥系统66将淤泥推至排泥井,由污泥分级处理系统67将淤泥抽出并分级处理。雨水分级利用系统65对所蓄雨水进行分级汲取,以便实现对不同水质的利用;当池底所蓄雨水排空后,通过PLC的控制,打开池底冲洗系统68的冲洗闸门25,释放副储水池9内的清水,对主储水池11底部残余淤泥进行彻底的清洗。
进水系统61组成如图3所示,包括相互配合的进水涵1、进水闸门2、闸门控制系统3、浮渣隔离机4、浮渣提升机构5、滚刷除渣装置6、水轮7;闸门控制系统3控制开启或关闭进水闸门2,进水闸门2开启后,雨水从进水涵1进入,雨水中的漂浮垃圾经浮渣隔离机4过滤,再由浮渣提升机构5将浮渣提升到外部浮渣箱,雨水中较小的漂浮垃圾由滚刷除渣装置6进一步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冲击水轮7,水轮转动带动滚刷除渣装置6运转。
进水系统设置于蓄水池的上游,进水时,由闸门控制系统3控制开启进水闸门2,雨水从进水涵1通过闸门2进入浮渣隔离区,由浮渣隔离机将较大的浮渣拦截,浮渣由浮渣提升机构提升到池外储存箱,滚刷除渣装置6将较细小的浮渣进行隔离,过滤后的雨水直接冲向水轮机构驱使水轮转动,水轮带动水轮提升机构将隔离后的浮渣运送到池外浮渣箱。
监测控制系统62包括进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蓄水池蓄水状态监测与控制、淤泥汇集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排泥系统的监测与控制、雨水分级利用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污泥分级处理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池底冲洗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对蓄水池的水位状态,各闸门的开启进行监测与控制。
监测控制系统62包括相互配合的超声波液位仪、控制电源、PLC控制器、液压系统等。进水涵1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进水水位和水涵内压力;进水流量测量仪安装于进水闸门2后方,根据进水流量的大小,控制和调节浮渣隔离机4的运行速度;超声波液位仪安装于蓄水池顶部,用于监测水位上升和下降状态,控制进水闸门控制系统3的开启和关闭;在汇泥装置的刮泥板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刮泥板上部的压力传感器监测上部水的压力,刮泥板下部的压力传感器监测迎面淤泥的压力。当上部压力值接近下部压力值时,通过PLC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刮泥装置移动速度降低,避免淤泥从刮泥板上部溢流过去;泥水浓度计安装于雨水分级利用系统的浮筒上,并随浮筒上下浮动,当泥水浓度超过设定要求时,通过PLC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停止清水的汲取利用转为浊水利用;在排泥口内侧设置淤泥浓度仪,实时监测淤泥浓度,根据淤泥的浓度大小,对淤泥进行合理的处理;浮球开关安装于集泥池上方,设置高度低于蓄水池末端地面,当蓄水池中水排空后,浮球开关接通,通过PLC的控制作用,池底冲洗闸门打开,对池底残留淤泥进行彻底清洗。
蓄水池63包括相互配合的进水口8、副储水池9、检查口10、主储水池11、池底廊道12、集泥槽13、排泥口14,如图4所示。副储水池9设置在蓄水池的上部与进水口8相接,主储水池11设置在副储水池9下方,池底廊道12分区设置并通向集泥槽13、集泥槽13连通排泥口14;检查口10设置在副储水池9上方,用于直观观察进水和冲洗设备运行状况。
副储水池9设置在主储水池11的上部,一方面提高副储水池中所储雨水的势能,当蓄水释放后增大对淤泥的冲刷能力,另一方面避免冲洗闸门25在淤泥环境下被腐蚀和污染而影响密封性能;在蓄水池上部冲洗闸门25上方开设有检查口,便于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查和维护。
副储水池9紧接进水口8,副储水池9底面设置一定坡度防止垃圾物积存并利于冲洗,在进水时优先充满副储水池9。池底廊道12分区设置,池底廊道12设置有一定坡度,以有效淤泥清理和减少淤泥沉积;集泥槽13设置于池底廊道下端,汇集冲洗廊道内聚集的淤泥,在集泥槽内,通过淤泥汇集系统64将淤泥推至排泥口14,由排泥系统将淤泥排出池外。检查口10设置于副储水池9蓄水墙上方,通过检查口10可以直接观察冲洗闸门的工作状况,通过检查口10工作人员可以进去进行检修和维护。副储水池9与主储水池11之间设置为斜道结构,增大落水后水流速度。
淤泥汇集系统64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系统15、牵引绳16、污泥汇集装置17;驱动系统15连接牵引绳16,牵引绳16与污泥汇集装置17相连接,牵引绳16拉动污泥汇集装置17由污泥汇集装置17上的刮泥板将淤泥汇集到集泥槽。
在驱动系统15的驱动下,通过牵引绳16带动污泥汇集装置17可在蓄水状态下无扰动地将池底沉积的淤泥汇拢聚积到集泥区;
雨水分级利用系统65包括相互配合的浮筒导向柱18、浮筒19、清水泵20和泥水泵21,如图6所示,清水泵20安装在浮筒19的下方,浮筒19沿浮筒导向柱18随水位沉浮,保持清水泵20汲取较高水位的清水。泥水泵21在较低位置汲取较混浊的雨水。
浮筒导向柱18固定在蓄水池地基上,浮筒19受水的浮力作用沿浮筒导向柱18上下滑动,清水泵20固定连接在浮筒19下方,使得清水泵20汲取蓄水池中上部清水;泥水泵21安装在蓄水池下部,汲取比较浑浊的雨水,用于灌溉等用途,同时将带出部分淤泥,可一定程度上净化水质。
排泥系统66包括相互配合的污泥排送装置22、泥水分离阀23和污泥泵组24,污泥排送装置22将集泥区污泥推至泥水分离阀23处,如图7所示,污泥排送装置22将污泥排到泥水分离阀23阀口,再由泥水分离阀23将淤泥排到污泥井。
在蓄水状态下泥水分离阀23将淤泥和清水分离,并将淤泥排出池外,留存雨水以备利用;
污泥分级处理系统67由污泥脱水机和污泥生态净化湿地组成,可实现不同要求的淤泥处理。
池底冲洗系统68在池水排空后对主储水池11进行空池清洗,如图8所示,冲洗闸门25安装于副储水池9蓄水墙体上,蓄水墙体下预留过水孔,过水孔大小与冲洗闸门过水开度相吻合,冲洗闸门与蓄水墙体间采用硅胶密封,冲洗闸门与蓄水墙体共同围成副储水池;系统运行时,监测控制系统62的水位传感器对池中水位进行探测,当池中雨水排空后,监测控制系统62控制冲洗闸门开闸放水,副储水池9内水的势能转变成水的动能冲向主储水池11底部将池底残泥冲至淤泥汇集槽。
请参阅图9、图10,由进水入口到泥水排出的结构顺序依次为进水涵1、进水闸门2、闸门控制系统3、浮渣隔离机4、浮渣提升机构5、滚刷除渣装置6、水轮7、副储水池9、冲洗闸门25、主储水池11、污泥汇集装置17、浮筒导向柱18、浮筒19、清水泵20、泥水泵21、污泥排送装置22、泥水分离阀23、污泥泵组24。
雨水从进水涵1经进水闸门2,浮渣隔离机4对进入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再经滚刷除渣装置6进一步过滤后冲向水轮机构驱使水轮转动,水轮带动水轮提升机构将隔离后的浮渣运送到池外浮渣箱,过滤后的雨水进一步进入副储水池9,副储水池9注满雨水后后续雨水经冲洗闸门25墙体上方溢流到主储水池11,池底沉积的淤泥由污泥汇集装置17汇集到集泥槽内,在集泥槽由污泥排送装置22推送至泥水分离阀23,经泥水分离阀23把淤泥流放到集泥井,再由污泥泵组24把污泥抽出井外,根据泥浆浓度的不同和处理要求,对泥浆进行分类处理。在蓄水池内浮筒19拖动清水泵20沿浮筒导向柱18随水位上下浮动,清水泵20抽取水面以下较高位置的清水;泥水泵21置于池底抽取相对较浑浊的泥水。
本发明可实现雨水较长时间保持水质储存和利用。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系统、监测控制系统、蓄水池、淤泥汇集系统、排泥系统、雨水分级利用系统、污泥分级处理系统、池底冲洗系统;
所述进水系统执行雨水的接纳和关闭,以及径流雨水浮渣的初级过滤,在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径流雨水经过滤后进入蓄水池的副储水池;
所述淤泥汇集系统将径流雨水在蓄水池里静置自然沉淀后的沉淀淤泥汇集到集泥槽,在集泥槽由排泥系统将淤泥推入淤泥井,再由淤泥泵将淤泥抽出井外;
所述雨水分级利用系统根据蓄水池中上清下混的自然沉降特点,对不同用水需要,抽取相应层次和清洁度的雨水;
所述污泥分级处理系统用污泥泵将低浓度泥水用于绿化带灌溉;中等浓度污泥用污泥泵抽入生态净化湿地渗透处理,高浓度污泥用污泥泵抽出后用脱水机脱水处理;
所述池底冲洗系统在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释放副储水池内的清水,对蓄水池底部残留淤泥进行彻底清除;
所述进水系统设置于蓄水池的上游,对进入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行两级浮渣隔离排除;其包括相互配合的进水涵(1)、进水闸门(2)、闸门控制系统(3)、浮渣隔离机(4)、浮渣提升机构(5)、滚刷除渣装置(6)、水轮(7);闸门控制系统(3)控制开启或关闭进水闸门(2),进水闸门(2)开启后,雨水从进水涵(1)进入,雨水中的漂浮垃圾经浮渣隔离机(4)过滤,再由浮渣提升机构(5)将浮渣提升到外部浮渣箱、雨水中较小的漂浮垃圾由滚刷除渣装置(6)进一步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冲击水轮(7),水轮转动带动滚刷除渣装置(6)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除渣装置(6)用于将较细小的浮渣进行隔离;浮渣提升机构(5)利用水轮机构驱动,无需附加外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超声波液位仪、控制电源、PLC控制器、液压系统,控制其它各个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并实时显示各系统的状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包括相互配合的进水口(8)、副储水池(9)、检查口(10)、主储水池(11)、池底廊道(12)、集泥槽(13)、排泥口(14);副储水池(9)设置于蓄水池上部以提高副储水池中所储雨水的势能并与进水口(8)相接;主储水池(11)设置于副储水池(9)下方,池底廊道(12)分区设置并通向集泥槽(13)、集泥槽(13)连通排泥口(14);检查口(10)设置于副储水池(9)上方,用于直观观察进水和冲洗设备运行状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副储水池(9)底面具有坡度防止垃圾物积存并利于冲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汇集系统(64)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系统(15)、牵引绳(16)、污泥汇集装置(17);驱动系统(15)连接牵引绳(16),牵引绳(16)与污泥汇集装置(17)相连接,牵引绳(16)拉动污泥汇集装置(17)由其上的刮泥板将淤泥汇集到集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分级利用系统(65)包括相互配合的浮筒导向柱(18)、浮筒(19)、清水泵(20)和泥水泵(21);清水泵(20)固定连接在浮筒(19)下方,浮筒(19)沿浮筒导向柱(18)随水面的升降而浮沉,清水泵(20)在上层抽取相对清澈的雨水,而泥水泵(21)安置在蓄水池底部抽取相对浑浊的泥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污泥排送装置(22)、泥水分离阀(23)和污泥泵组(24),污泥排送装置(22)安装有压力感应装置,对所推淤泥高度实施监测,通过监测控制系统(62)控制推泥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导致淤泥从刮泥板上部溢流;泥水分离阀(23)具有自动调节阀口大小的功能,对污泥堵塞具有自动解除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分级处理系统由污泥脱水机和污泥生态净化湿地组成以实现不同要求的淤泥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水池上部冲洗闸门(25)上方开设有检查口便于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查和维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53086.XA CN105317103B (zh) | 2015-11-09 | 2015-11-09 |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53086.XA CN105317103B (zh) | 2015-11-09 | 2015-11-09 |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7103A CN105317103A (zh) | 2016-02-10 |
CN105317103B true CN105317103B (zh) | 2017-07-11 |
Family
ID=5524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5308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17103B (zh) | 2015-11-09 | 2015-11-09 |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171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04222A (zh) * | 2016-02-26 | 2016-07-27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景观水体下调蓄池 |
CN105951911B (zh) * | 2016-05-17 | 2018-12-04 | 同济大学 | 具有自动调节牵引力大小功能的浮筒机构及淤泥汇集系统 |
CN106436526B (zh) * | 2016-06-12 | 2019-11-19 | 胥传祥 | 道路雨水施工系统 |
CN106759781B (zh) * | 2016-12-13 | 2020-03-24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智能化城市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07806168A (zh) * | 2017-09-30 | 2018-03-16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在线雨水调蓄设备 |
CN108803392A (zh) * | 2018-08-03 | 2018-11-13 |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智慧系统 |
CN109778996A (zh) * | 2018-12-27 | 2019-05-21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雨水调蓄池雨水处理系统 |
CN109629657A (zh) * | 2019-01-04 | 2019-04-1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 |
CN110468946A (zh) * | 2019-07-16 | 2019-11-19 |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调蓄池自动均匀补水系统和方法 |
CN110424525A (zh) * | 2019-07-20 | 2019-11-08 | 北京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防洪排涝水泵站 |
CN110759612A (zh) * | 2019-10-12 | 2020-02-07 | 上海桓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调蓄池泥沙资源化利用方法 |
CN111021501B (zh) * | 2019-12-10 | 2021-05-18 | 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园林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11252926B (zh) * | 2020-03-02 | 2020-12-15 | 苏州喜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市政污水管网的分流处理输送设备 |
CN111305316A (zh) * | 2020-03-10 | 2020-06-19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波纹钢水箱、波纹钢收集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 |
CN111501984B (zh) * | 2020-04-16 | 2024-09-03 | 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立式水泵前池淤泥监测与清理装置 |
CN111877490B (zh) * | 2020-07-14 | 2021-08-03 | 江苏富源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海绵城市的雨水源头调蓄系统 |
CN112095556B (zh) * | 2020-09-01 | 2021-11-09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同时具备防淤与清淤功能的水电站集水井排水系统 |
CN112502174A (zh) * | 2020-10-05 | 2021-03-16 | 刘宏庆 | 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68726Y (zh) * | 1995-11-18 | 1997-11-26 | 陈鹤聪 | 自动沉浮防污吸水无底阀排水装置 |
NO316859B1 (no) * | 2002-09-05 | 2004-06-01 | Add System As | Anordning og fremgangsmate for a unnga eller kontrollere utslipp av gasser fra en vaeske |
CN100503983C (zh) * | 2005-08-22 | 2009-06-24 | 谢发文 | 用作饮用水源的水库或水池的吸污排污方法及吸排污设施 |
CN201512826U (zh) * | 2009-09-28 | 2010-06-23 | 郭永晨 | 砂滤墙式分体雨水处理系统 |
KR101353045B1 (ko) * | 2011-08-26 | 2014-01-21 | 남기윤 | 제어기능을 갖는 비점 오염물질 처리장치 |
CN203684386U (zh) * | 2014-01-28 | 2014-07-02 | 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可周转式污水箱 |
CN104120774B (zh) * | 2014-07-31 | 2016-02-10 | 山东碧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厂区雨水排水系统 |
-
2015
- 2015-11-09 CN CN201510753086.XA patent/CN1053171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7103A (zh) | 2016-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17103B (zh) |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 |
CN207079708U (zh) | 一种具有拦污功能的初期雨水收集系统 | |
CN206233333U (zh) |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 |
CN209353440U (zh) | 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蓄排系统 | |
CN210086451U (zh) | 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 | |
CN108867808A (zh) | 一种雨污分流市政管路 | |
CN104975648A (zh) |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 |
CN207892011U (zh) | 带有固、液分离功能的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分舱系统 | |
CN110056135A (zh) | 一种自动弃流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211817483U (zh) |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 |
CN100501132C (zh) | 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 | |
CN204753798U (zh) |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 |
CN206368078U (zh) | 一种带隔油池的煤场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 |
CN208472830U (zh) |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装置 | |
CN107059989A (zh) |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778612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6902569B (zh) |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 |
CN207582618U (zh) |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 |
CN110180255A (zh) |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6385597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 |
CN205475587U (zh) |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 |
CN108617468B (zh) |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05907805U (zh) | 一种高位雨水调蓄池淤泥冲洗系统 | |
CN206616616U (zh) |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 | |
CN214994272U (zh) | 一种农村雨水收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